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8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朋友 今天繼續講圓覺經-從普賢章開始講 之前講過圓覺經-前面一問是解 是因地本行的問題 後面十問是行-令依解起行隨根證入 在行裡面-頭一個普賢是徵用心 是修行基本的契入-可以說是在理上的說明 普賢章談的是從幻的角度-契入修行的理論 在菩眼章以後-才開展法界的空性 開始看普賢章-(第14前頁第9行) 開始講之前宗密大師於-普賢章之前的開始說 自下大段第二令依解修行-隨根證入 謂創因法鏡照心-頓能信解 這是指前面文殊章的問題 至於長久修證則節級不同 良以障有淺深根有利鈍-習氣厚薄心行依違 故須處處隨根引令得出 然其修證階降雖殊-必藉本因故云依解 前則信解 此則行證 故華嚴一部亦唯此四矣 這邊講 以下是根據在菩提道上-每一個眾生業障的淺深 根性的利鈍-習氣的厚薄 心行依違 心裡面用功的時候順不順利 從這些差別-處處隨根引令得出 這裡面講到 這裡面講到-在理上面是共通的 行上面就因眾生的根性-有差別而設教立機不同 普賢章也是貫穿整個-圓覺經各個根性的 看下面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 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各個佛經裡面對於問題-的開導都有代表性的菩薩 文殊是智 是解-普賢是行 以行為主 所以普賢菩薩請問 大悲世尊 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 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 對於這一本經的主體叫圓覺-怎麼樣修行 下面普賢菩薩就提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世尊 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 前面講過 身心世界都是幻化-如空華一樣的 如果身心世界是虛幻的-能修的眾生也不就是虛幻的 用虛幻的身心去修虛幻的-境界 可以這樣用功修? 所以就問-云何以幻還修於幻 怎麼可以用幻化的東西-來修幻化的東西? 這是第一個問題 看宗密大師的註解-(第14後頁註解第5行) 謂一切如幻 正解方成-幻法非真 復何修習 故解與行進退相違 徵釋用心實由斯矣 此問從前知是空華-即無輪轉等文而來 意云身心既如幻-能知亦是幻 將幻還除幻 幻幻何窮盡 他的問題是 能夠修行的身心是虛幻的-所修行的境界也是虛幻 為什麼用虛幻的東西來除虛幻的東西? 能除的東西也是虛幻的-怎麼可能產生除幻的功能? 問的問題是這個意思 這個幻類似魔術 印度的幻法(現在講魔術)-可能比魔術還要奇妙一點 有一點小神通的感覺 比如有一個幻師就變化出-種種的宮殿 裡面有很多的人-也有很多的食物 也變化出很多的宮女-跟那些宮女唱歌跳舞 等他睡著了-宮女又變化出很多的人 有很多男的一起唱歌跳舞 就是變化人以後-還會再變化人出來 有這麼神奇變化的魔術 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 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 云何復說修行如幻 第二個問題 假設修行的目的是-要除去一切的幻法 身心是幻-整個山河大地是幻 一切萬法都是虛幻的話 身心必須要除掉-山河大地也必須要除掉 一切萬法是幻法-都必須要滅盡 一切萬法滅盡以後-不就是斷滅? 就是一切空無-修行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還得到什麼東西? 則無有心-就沒有任何的法 修行還有什麼意義? 看宗密大師註解-(註解倒數第8行) 此問亦從前拂跡中來 謂若以幻故一切皆空-能所總無遣誰修習 云何復說修行如幻 這就是普賢章提出來的-二個主要的問題 看是兩個問題-其實還是一個 就是幻法修行主要的旨趣-何在? 幻法修行的成立是依-什麼原則成立的? 可以說對於幻法根本的建立-(世間是虛幻的這個法) 這樣修行的理論 對它根本建立-根本成不成立 這樣幻法修行的立足-給予懷疑 看下面 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 翻過來講他又作了-另一個角度的思惟 前面問兩個問題-幻法可不可以修行? 如果幻法可以修行 一切幻法滅盡-有什麼意義 有什麼意涵? 這兩個問題就使得修行的-進趨有了困難 衝突點 前面從文殊章一切法如夢幻 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 一切都是如空華水月-一樣的不真實 這是從文殊章裡面-得出來的結論 跟前面文殊章有環環相扣的理路 從文殊章-一切都是空花水月的思想 討論出來修行是-以幻修幻進而幻盡滅除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這樣的疑問 使得我們在普賢章的修行裡-碰到剛剛兩個問題的矛盾點 兩個矛盾點再重覆說明 就是從文殊章了知 一切身心世界-是空華水月的立場上 開展了對於修行的因地 從文殊章一切身心世界-都是空華水月這樣的知見 提出了以幻修幻 身心是幻 所修也是幻 以幻修幻這樣的修法-可能性成不成立 第二個是既然身心是幻-山河大地是幻 一切修一切幻法滅盡 最後所得到的是什麼?-不就是斷滅嗎 對於修行 普賢章提出這兩個-難以解答的疑問 翻過來講 如果不是以幻修幻-不修行的話 又會掉入生死-不得出離的過失 要修行就會落入斷滅 一切幻法滅盡-空無斷滅的陷阱 不修行又長劫輪迴-不出生死 這就是一個兩難 看下面-(第14後頁倒數第6行) 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 又有人會疑問-(第14後頁倒數第2行) 一切如幻 無不是空-都是空性的 覺性無生 本來清淨-知之即已 何有修行 知道就可以了不必修行 故此遮云 本空本不修多 生生死苦-今空今不修 云何則脫苦 不了如幻境界者-未達緣起事相也 從來不達事 妄想不解脫-今還不了知 如何得解脫 意思是怕有的人會認為 只要知道是虛幻就好-不用修行自然解脫 沒有這回事-不修行是沒辦法擺脫輪迴 還是要用功修行 所以就有了兩難的問題 繼續下面經文-(第15前頁第1行) 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 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請問末法眾生 必須要以什麼樣的進入-慢慢修行才能夠永離諸幻 這一章是以什麼樣一種進入-的方便達到永離諸幻的目的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這一段是普賢菩薩的問 重點要掌握到普賢菩薩-所問的是什麼問題 他問了三段-前面兩個問題 後面再堵住的說 修行就是以幻修幻-修行的結果就是斷滅 這兩個問題問完以後 堵住我們的疑問就是 不修行是不是可以?-不修行不能夠出輪迴 這三段文字把整個問題-的癥結表現出來 這也是一般人從世俗的思惟-角度所面臨一個思考的瓶頸 看下面佛怎麼回答 先看經文-(第15前頁第9行)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 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是佛要回答之前的讚許 讚美同意普賢的問-願意回答 這段讚許回應裡-要注意佛世尊提出了說 這是為了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 提出【如幻三昧】的名詞 在大乘的教典裡面-法門的建立有很多 有無量的三昧門 大乘法都是以三昧而稱的 各個經典提出有-無量無邊的菩薩三昧 這些無量無邊的三昧-只聽到它的名字 卻沒辦法了解它的思想-跟修行的方法 有些三昧在經典裡會提到-是可以用來修行的法門 不過也很少 譬如起信論裡提過-一行一相三昧 六祖壇經也提到三昧 普賢章佛提出-如幻三昧的名詞 可以說-普賢章就是如幻三昧 也可以說 整個圓覺經修行的契入-就是如幻三昧的開展 是整個如幻三昧的思想體系 如幻三昧在佛法裡-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不要小看如幻三昧 好像經典裡常看到的-什麼三昧名詞 就輕鬆的讀過去 這個問題就很可惜 因為如幻三昧-在佛教思想裡面 沒有哪一位祖師特意-把如幻三昧提出 建立一個修行的法門 好像沒有看到 可是這個思想體系裡-如幻三昧修行思想領域 在佛的教法裡是個非常重要-一個主要的部分 這個等一下把普賢章-講一部分以後 會詳細說明如幻三昧的問題 在這邊特別提出來 請注意如幻三昧在佛的教法-佔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地位 這是特別提醒的 下面的回答有四段 宗密大師的釋也講這個問題 正說長行中有四段 第一-【標幻從覺生以為義本】 是說把一個中心的旨趣-要點提出來 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的幻法-是從圓覺本性所出生的 這樣的立論 作為回答普賢以幻修幻-幻盡無心問題的主體思想 這是第一個以為義本 作為回答普賢菩薩-主要的立論 第二-【明幻盡覺滿以釋前疑】 第二點說明幻滅以後 不是像你所提的第二個問題-好像落入斷滅 幻滅盡了以後反而得到-一個清淨圓滿的覺性 不是斷滅 這是直接回答第二個問題 第三段-【令離幻顯覺正示用心】 第三段說明怎麼離幻-把覺性開顯離開幻法 實際上是一種用心的技巧 正示用心-是修行禪觀的一個契入點 第四個是補充結論-【辨幻覺不俱】 說明幻法與覺性不同時 結酬其請-把問題作個回應 剛剛這四段是 佛世尊對於普賢的問題-整個回答的內容 根據意旨分成四小節 下面就一段一段的說明 第一段-【標幻從覺生以為義本】 這個是什麼意思? 普賢菩薩的第一個問題 以幻修幻這樣的修行-可以成立? 怎麼可以用虛幻虛假的東西-來修一個虛假的東西? 兩個都是虛假的 怎麼存在著-一個修一個的問題 普賢原來的問題是這意思 應該要回應 為什麼幻法可以修-另一個幻法這個問題 可是佛並沒有直接從 一個幻法跟另一個幻法-互相修習調整的道理何在 他沒有直接回答-為什麼可以以幻修幻 佛從不同的角度回答 一切幻法是從-清淨的覺性所開展 從這個角度去說明-以幻修幻的道理 看宗密大師的解釋註解-(第15前頁註解倒數第3行) 第一云義本者 為什麼幻從覺生作為-回答普賢旨趣的根源 以普賢但徵修幻-不問幻之所生 普賢菩薩問的旨趣是-為什麼以幻來修幻? 可是沒有問-幻從那裡生出來 佛說生於覺心-未為正答所問 佛回答他的問題是-幻法是生於清淨的覺性 並沒有回答普賢的問題-為什麼以幻修幻 且要標之為本 主要為什麼不正面-回答他的問題? 因為要把幻從覺生作為-整個思惟問題的思想立論 所以要標之為本 【憑之顯幻盡覺圓-故得修幻義成 幻盡元非斷滅】 因為一切幻法生於覺性-幻法滅盡以後覺性顯發 就正確的回答第二個問題 故得修幻義成-幻盡元非斷滅 所以幻滅以後-就不落入斷滅 因為幻法從覺性生-幻法滅了覺性不滅 這麼一個思惟的契入 故論云 宗密大師以起信論的思想說 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乃至無明滅 智性不壞 如風止動滅 濕性不壞等 這是問題-再補充說明 第一個問題-佛有沒有回答? 佛在回答了第二個問題 諸幻滅盡落不落入斷滅-這個問題 以幻從覺生-正面回答了幻盡覺滿 佛回答這四段裡面-前兩段是回答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離幻顯覺的部分-佛回答以幻修幻的理論 他是回答 【譬如鑽火 兩木相因-火出木盡 灰飛煙滅】 其實佛還是有回答-以幻修幻的理論 他是用比喻回答 一開始並沒有直接-回答第一個問題 佛先回答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回答了以後 再反從第二個問題的-思惟過程中 用一個鑽火兩木相因的比喻-說明以幻修幻的理由 兩木相因 兩木都是幻-最後兩個木頭都沒有了 就是身心是幻沒有了 所修的山河大地是幻-也沒有了 幻幻滅盡 就像鑽子是木頭-被鑽的大樹幹 也是木頭 比如這是個鑽子-這是個木頭 鑽鑽鑽鑽出火以後 木鑽子燒掉了-木頭也燒掉了 木鑽子是虛幻的-木頭木幹也是虛幻的 兩木相因就灰飛煙滅-就沒有了 幻幻修 佛用側面來比喻-不是直接的 可以說佛用比喻回答-以幻修幻的道理 佛沒有直接從理論上面分析-可不可以以幻修幻的道理 佛沒有直接回答 在讀普賢章的時候 在思惟的邏輯上必須-先有這樣的釐清 才不會搞不清楚-到底佛回答的內容是什麼 跟普賢菩薩的問題-好像扯不上關係 不會掉入這個迷惑中 這是在讀到普賢章-佛回答問題裡面 必須先有清晰的概念-讀起來才知道 把整個邏輯串聯起來-不會有脫節的感覺 看下面佛的回答 善男子 【一切眾生 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種種幻化-就是身心世界 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圓覺妙心就是清淨的覺性-如來藏體 對於心有很多種說法 聲聞乘只承認有意識 凡夫是認為左胸腔的心臟-心臟停止跳動人就死了 凡夫只認為有心臟-或有精神而已 小乘認為有意識-只察覺到意識 大乘唯識思想裡面-有所謂阿賴耶 第八識 頓教就是大乘的終教 有所謂如來藏心-生滅真如二門 大乘頓教是-唯一清淨的真心 最後是法界心-是華嚴重重無盡的 一個微塵能夠含﹝偏-人+彳﹞-無窮無盡的佛國土 一剎那可以含攝十方三世-時空無盡重重交錯 這是法界心 一切眾生 種種幻化 幻化是什麼? 眾生所認知的幻化-就是五蘊身心 早晚課念的般若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凡夫所面對的就是五蘊身-我們的色 六根 六塵 六識 由六根六識所引申出來-種種心的造作 就是受想行識 所有的眾生凡夫就在-五蘊身心裡生生死死 這些都是如幻化的 講到幻化 很多人不太能夠體認到-幻化的精神 從圓覺經開始慢慢地 要能夠體認幻化的思想-對我們理解佛法的重要價值 一切眾生種種生命境界都是-從如來的圓覺妙心出來的 看下面-(第16前頁倒數第8行) 【猶如空華 從空而有-幻華雖滅 空性不壞】 這以下是講幻盡覺滿這一段 空華從空而有-什麼叫空華? 比如蹲下去蹲久了-就感到眼冒金星 像天空有東西在冒火光-空華從空而有 看宗密大師的註解-(第16前頁倒數第6行) 喻前義本-是前面說的 一切眾生 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這一段 空華就是眾生的五蘊身心 從空而有的空-指圓覺妙心 這是比喻-喻前義本 一切眾生 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這就是佛回答普賢菩薩-立論的基礎 謂空中畢竟實無起滅-但以眼翳空裡見華 既翳時 華依空現-故言從空而有 如圓覺妙性 畢竟無生-但以心迷 性中見妄 既迷時 妄依覺現-故言生於覺也 這樣的比喻 宗密大師這樣解釋-看比較吃力 道理很簡單 比喻空華是在虛空中生起的 好像五蘊身心是從如來藏心-現起 道理是一樣的 就是這麼個比喻 了解這個比喻-道理就很明白 再怎麼解釋-旨趣還是如此而已 看下面 【幻華雖滅空性不壞】 這還是比喻-主要是比喻前面的意思 如果幻性滅了以後是不是-落入斷滅一切都沒有了? 這個比喻是-幻華滅了 可是虛空性不壞 虛空性就是覺性 看宗密大師的解釋 正喻此段釋疑之文-謂翳差 眼睛的病無明病好了 則見華滅於空中-華雖滅而空常在 五蘊身心虛幻的妄法沒有了 覺性並沒有因為幻法滅掉-而覺性滅掉 然華生時不生 滅時不滅-有翳有差 見生見滅 華有生滅-虛空性沒有生滅 空中花是因為眼睛有毛病-所以見到空中花有生有滅 可是虛空卻不因眼睛有病-或是病好了 而虛空有生滅的現象-沒有 比喻凡夫因為無明會有-種種身心虛妄的境界顯現 無明有滅盡的時候 身心世界虛幻的種種境界-有起滅的時候 可是覺性沒有起滅-沒有滅盡 這個比喻很清楚-雖然短短兩句話 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 很簡單的兩句話的比喻-卻把問題講得很清楚 下面正式說明理論 【眾生幻心 還依幻滅-諸幻滅盡 覺心不動】 這把理論提示出來 眾生幻心指-五蘊身心依幻而滅 看宗密大師的註解-(第16前頁倒數第2行) 謂此幻心 由智了達-方得除滅 所了是幻 能了亦幻 則前疑云 幻幻何修 今答意云不妨以幻除幻 又前云幻盡斷滅 所以下面回答-諸幻滅盡 覺心不動 諸幻滅盡覺心不動就是-直接回答第二個問題 幻滅盡了 又有誰修行? 只有一個答案-諸幻滅盡 覺心不動 這個問題對我們在了解-這個思想很重要的啟示 下面講 【依幻說覺 亦名為幻-若說有覺 猶未離幻】 如果從幻邊說覺-終究還是落入虛幻裡面 【說無覺者 亦復如是】 如果在幻中間說覺說迷-其實都沒有離開幻法 一定要把所有的幻掃盡以後-才能徹底地離開幻法顯出覺 覺性不在幻邊建立 是幻法滅盡以後-覺性才顯發 【是故幻滅 名為不動】 這段是對於幻法混同-在覺性裡面的拂除 怕對於幻法不清楚-混同於覺性 所以提了拂除 最後說-是故幻滅 名為不動 這一段是直接回答-普賢菩薩第二個問題 一切幻滅盡以後云何修-誰來修行? 幻盡覺心不動-主要是這一句話 先講到這邊-下節課再繼續 ?? ??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