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2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今天繼續講圓覺經 上次把經題講過 今天從譯者跟六成就-就是經文一開始 請看經的譯者-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 沙門佛陀多羅-就是修行的行者 佛陀多羅是梵音-漢文就叫做覺救 是北印度罽賓人-相當於現在新疆這一帶 在洛陽的白馬寺譯圓覺經 譯就是把梵文翻譯成漢文 下面正式開始這部經 一部經 佛法把佛經分為三分-序分 正宗分跟流通分 序分一般分成兩個-證信序跟發起序 有的時候發起序不一定有 證信序就是證明-說明這部經的真實性 發起序是發動這部經的主旨 做這部經主旨的引言-或是引導 叫發起序 比如金剛經舍利弗問佛陀-的這一段就是發起序 佛陀開始答就是正宗分 序分過來是正宗分 正宗分是一部經的主要內涵-主體內容就是正宗分 這部經有十一位菩薩的問 佛就十一位菩薩所問的回答-就是正宗分 過來是流通分 流通分是說明佛講經的時候-在場大眾所獲得的成就 佛咐囑這部經-經的名稱名號 把這部經咐囑給什麼人-流通後世是流通分 一般的經基本上就有這三分-也有少部分會缺前後 當然一定要有正宗分 這一部三分都具足 現在看序分 先把序分的經文簡單的念 請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 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 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 普眼菩薩 金剛藏菩薩 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 威德自在菩薩 辨音菩薩 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 圓覺菩薩 賢善首菩薩而為上首 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這就是整個序分的內容 經文不長-可是意義很深遠 黑板上有一個簡單的科示 序文的科-就有所謂的六成就 第一信 第二聞-第三時 第四是主 如是就是信-我聞是聞 一時是時成就-婆伽婆是主成就 下面從入於神通大光明藏-開始都是處成就 一直到與大菩薩眾-就是同體法眾的眾成就 所以一二三四五六 信 聞 時 主 處 眾-六成就具足 這裡可以看到除了眾成就-列了十一個菩薩的名號以外 這十一個菩薩名號-等一下再簡單說明 這個比較單純以外 序分裡比較多比較複雜的-就是處成就 處成就分成兩科-攝相歸真 稱真現土 在這裡面我們把它分成幾個 看左邊攝相歸真-下面三科 第一標入智用之源-第一個就是源 源就是一切萬物的根源 第二講的是凡聖 萬物的根源就是光明藏 萬物的根源-它是用一個藏來表現 凡聖同體-聖指如來 凡指眾生 凡聖同體-是凡夫與諸佛的身心 這是指我們的正報 諸佛跟眾生的身心是平等-所以是正報 在平等身心一體的狀況之下-顯現的淨土是依報 正報跟依報是事相 這個事由神通大光明的藏-一切萬法的根源就是理 從理出這個事-事歸這個理 這一段﹝偏-人+彳﹞圓就是-這個身心﹝偏-人+彳﹞圓 然後稱真現土-就是這個淨土 把這一小節攝歸在這邊來看-就很清楚 說明處成就-第一個是藏 光明藏 第二個是如來-第三個是凡夫 還有凡夫跟如來的身心-以及淨土之間的關係 先簡單把科交代-等一下講會比較清楚 回過頭來看如是 佛經是由文殊菩薩跟阿難 把佛陀當時的話結集起來-流傳到後世 佛在滅度的時候-阿難請問佛幾件事情 其中有一件事是-結集經典一開始要怎麼說 佛說-如是我聞一時等等 所以在佛經裡面都有-如是我聞 是根據佛入涅槃前交代的 好比世間人 你跟人家講一件自己經過的-很特別的事情 你跟人家說 某某人啊是真的-我親自看到的 那一天在什麼地方-當時還有什麼人在場 然後什麼事情什麼事情 你為了要這個事情-讓人家相信 就說-真的 我親眼看到的 是真的 當時還有什麼人在場-所以是真的 你要強調是真的-就是如是 我親眼看到的-就是我聞 還有什麼人在場-就是眾成就 有一天在什麼地方-就是時處成就 什麼事情發生-就是主成就 所以六成就非常符合-一般人的心理狀態 如是就是-真實的意思 簡單講-事實就是這樣 佛法的用語比較複雜-看註解怎麼說明 簡單說明就是-真實就是這樣子 看宗密大師的註解-請看第五頁 這個註解叫雙行夾註 雙行是經文一行-註解比較小字變成兩行 在經文中間夾雜著註解-叫雙行夾註 如是之法 我從佛聞-(第5頁前半倒數第4行) 如是者-(最後一行最後一個字) 如是者信成就也 翻過來第五頁後半的第1行 智論云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 智為能度 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 相信的人說-這件事情就是這樣的 如是-是這樣的 不相信的人就說-這事情怎麼會這樣的? 不可能 故肇公云-僧肇大師說 信順之辭也 信則所言之理順-順則師資之道成 你相信所說的話-事情可以往下講 事情就成就 不相信-你就不會接受這樣的道理 教法就不能流傳 再往深一點說 又聖人說法但為顯如-唯如為是 故稱如是 又真不違俗名如-俗順於真為是 又如者當理之言-是者無非之稱 又有無不二為如-如非有無為是 若唯就當經說者 凡聖因果-不異圓覺名如 惟此因果方離過非為是 這段宗密大師的解釋比較深 他說 凡聖因果不異圓覺叫如-如就是空 因果離過非為是-因果宛然就是是 把如從空邊講-是從緣起邊講 把它講成緣起性空-把如是用緣起性空解說 凡聖因果契合於性空就是如 性空宛然-不違背因果的事相就是是 簡單講事實就是如此-口語就是這麼一個說法 接下來看我聞 我聞是指聞成-我親耳聽說這一回事 簡單講就是-我親耳聽說 這個我或者有人會說-佛法不是講無我? 為什麼文殊菩薩阿難-還要說我? 阿難不是阿羅漢?-怎麼還有我? 不是無我了? 這邊所說的我 第一是隨世俗假說的我-或者是法身的真我 跟世間凡夫遍計虛妄的假我-或外道所計著的妄我不一樣 這個我是順世俗假說的我 不然就沒辦法說了 如果連我都不能說-什麼東西都不能講了 這個聞 有人說-般若心經上說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無眼耳鼻舌身意 有一天是道安法師-還是黃檗禪師 他的師父叫他誦經-他誦到這個地方的時候 他講般若心經上明明講-無眼耳鼻舌身意 為什麼我有眼耳鼻舌身意-就問他師父 各位也誦般若心經-也都誦到無眼耳鼻舌身意 可是會不會去懷疑-經上明明講無眼耳鼻舌身意 沒有眼睛 沒有耳朵-沒有鼻子 沒有舌頭 為什麼我會有眼睛耳朵-鼻子舌頭意識? 同樣地心經上說-無眼耳鼻舌身意 既然無眼無耳-為什麼這邊還要聞? 既然耳朵都沒有了-為什麼這邊能夠聽聞 這邊的聽聞-不是耳根聞聲的聞 它也有聞-是根塵相會因緣合和的聞 跟識心的聞不一樣 是在諸法性空中宛爾存在-不壞假名的一種聞 我聞-聞跟我都是一樣 是從因緣假合的立場 雖然性空 不壞假有之-我不壞假有之聞 道理是一樣的 看下面一時 一時是時成就-說聽之時 師資道合的說聽之時 時間從佛法立場講-時間也是假安立的 是根塵識和合之時-假安立的 時空是一般人生存-一個很堅實存在的東西 讀地藏經的時候 讀過地獄多少劫-人間一天 人間多少百年千年萬年-天上一天 時間的長短-不一定 你覺得很久 在別人講-可能是很短的時間而已 小時候覺得時間很慢-過的日子很慢 怎麼過了好久-才過了一個月 現在一晃-一年就過去 這個感覺可能-跟身心狀況有關係 所以我們會覺得時間很快-一晃就過去的感覺 時間其實跟業報相感應 科學的報導說-時間和光的速度會有變化 科學家從物理實驗證明-光的速度很快 光的速度變化的時候-時間也在變化 時間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東西 佛經講很多這種時間 比如你有神通力 可以把很長的時間化成很短-很短的時間化成很長 從佛經上講-這沒什麼稀奇 經典上的這種例子太多了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 一般人不太能夠體認到-時間的虛幻虛假 空間也是一樣 按照佛法的立場講 時空是心識跟物質接觸 根塵相對的時候-假立出來的東西 虛幻現出來的東西 而根塵又是從我們的心識中-虛幻現出來的 整個根塵是虛幻的-而根塵相和合又虛幻 現出來的時空又虛幻-是妄上加妄的事情 所以這邊一時沒有說-漢朝或唐朝什麼時候 或是西元多少年-199幾年 沒有這樣講 一時就是-因緣際會之時 所以說若曰-就圓覺經來講 即說聽之時-心境泯 理智融 凡聖如本始會-此諸二法皆一之時 心境交融 泯會泯合之際-就是一時 看婆伽婆-是梵語佛的別稱 就是佛 或者叫世尊-把它改成佛也可以 不過在這部經典裡面 相應於這部經典的旨趣-用婆伽婆 看註解-(第5頁後半倒數第8行) 主成就也 涅盤經云-能破煩惱名婆伽婆 即當斷德以顯法身-淨土說經法報不分非應化矣 故佛地經云-是薄伽梵最清淨覺 極於法界 盡於虛空-窮未來際 它是用報身的立場來說-叫婆伽婆 若約諸經多是佛字-翻云覺者 謂心體離念-覺了真妄性相故 這個覺叫心體離念 念指我們平常的妄想-識心分別叫做念 離開識心的分別-這種心就叫心體離念 覺具三義-謂自覺覺他覺滿 一般解釋佛是-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義 婆伽婆就是講佛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就簡單敘述了四種成就 下面講到處成就-處是講經說法的地點 比如佛經裡說-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就是處成就 或說在靈鷲山什麼地方-或說 佛升到忉利天宮什麼地方-講什麼經 忉利天宮或靈鷲山-或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等等 都是所謂處成就 這部經比較特別 平常在經典上看到的-舍衛國靈鷲山 或是在忉利天宮-夜摩天宮講經 至少都還是在三界以內 可是這部經-它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 它是在清淨的佛國土裡面 這個佛國土-也不是某一個佛國土 而是從佛的神通裡面-現出來很多的佛國境界 所以這一個地點-不是一個單純的 或說是一個佛國土 它不是一個具體的事-或一個地點 而是一個理的東西 是我們心性深處-一個心性之處 跟前面講的忉利天宮-夜摩天宮 或是靈鷲山舍衛國-一個具體的空間不一樣 它是從佛跟眾生平等的-這個地方講起 簡單講就是從在佛性裡面講 佛在我們眾生的佛性-這個空間裡面講 進到佛性裡面-進到佛的神通 進到如來藏裡面 在如來藏藏體裡面-講這部圓覺經 這部經典的處-就是很特別的一個 看註解 說處依真者處成就也 謂佛入法性源-現無邊無礙剎土 亦不定分自他受用-故曰依真 然諸大乘經在淨土中說者-今略舉十以為其例 是說除了這本經以外-在大乘經典裡面 也有其他經典-也是在淨土裡面說的 舉些例表示這部經-不是唯一的特例 是很平常的 謂深密經 法集經-稱讚大乘經 密嚴經 心印經 興顯經 大毘盧經-入印法門經 虛空藏經 佛地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 放大光明普照無邊世界-周圓無際超過三界所行之處 這一段是佛地經講到 講佛地經時-佛住在大光明境界裡面 不在三界-它是超過三界 這個境界不是在三界裡面-在佛的神通裡面 所以彼論(第6頁第2行)-解釋佛地經的佛地論 此土受用土攝-說此經佛是受用身 此淨土量無邊際故 若爾此地上菩薩所應見聞 何故於此化土中結集流布 論自答云 佛為地上諸菩薩說-令傳法者結集流通 又云說此經時-地前大眾見變化身 居此穢土為其說法 地上大眾見受用身-居佛淨土為其說法 所聞雖同 所見各別 在說佛地經時 當時在場有地前-就是三賢位 還沒有見法性的菩薩 也有地上菩薩 地前跟地上菩薩-所見不一樣 地前菩薩看到的是穢土-地上菩薩是淨土 集結的人為了-令後世人起殊勝心 就從地上菩薩的所見所聞-來結集 這個處成就 比如現在或是-電視機前的觀眾 現在講經說法也有六成就 上面的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地點就是慈光禪學院 我代佛宣講經典-大家就是眾成就 就像是阿難問佛一樣 我宣講這個佛經-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所講經典內容-就跟這個經是一樣的 包括電視機前的人也是一樣-今天這就是所謂的一個道場 電視機前面的朋友聽講-跟在場的學院同學聽講 以及圓覺經諸大菩薩-聽當時婆伽梵在講圓覺經 有沒有不同?-沒有不同 我們都在同一個環境裡面 只不過我們是凡夫-所見的是娑婆世界 如果我們今天是地上菩薩-就能夠見到 佛當時在講圓覺經的時候-清淨的佛國土 所以處成就-是一個時空的狀態 這時空的狀態是-隨著我們的心而調整的 心調整到某個程度-時空就變成那個樣子 我曾經寫過一個場域論-就是說明一個道場 我們現在就是一個道場 在打禪七 誦經 講經-禮懺的時候都是一個道場 在一個寺院裡面-這就是一個道場 道場裡面就有六種成就 主要是它在裡面就能產生-佛法運轉的能量 道場可以像現在一樣-是一個佛殿 可以是一幅佛像-也可以是一個大的法會 也可以把它拉到佛陀-講經的時空祇樹給孤獨園 也可以把它拉到清淨的國土-西方極樂世界 其實都是道場 只是所表現的因緣條件-不太一樣 處成就這一段-請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光明藏-就是佛的覺性 從佛的覺性 從佛的神通 從佛的光明如來藏體裡面-流出來的一個法 然後講到-所有如來的問題 還有凡夫的問題 如來跟凡夫的身心平等-最後跟淨土的關係 它是用五個法說明-佛在講經的那一個狀態 那個淨土的狀態-什麼樣的狀態? 就是佛性是平等的-這麼一個空性的道理 一切眾生與佛是同一覺性-一切眾生與佛同一佛性 一切眾生與佛同具的如來藏-同一個法身的道理 它要說明的就是一個理-一個微妙佛法的道理 它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精神-講這麼一個道理? 是要讓我們知道-今天在這個地方講經 它把講經的空間 敘述這麼一個-空間的背景的道理 就在說明要講的這部經典-它背後還是那個理的價值 它這邊分成攝相歸真-歸真裡面又分成三科 第一個是標入智用之源 這句話就是-入於神通大光明藏 這句話說明-一切智慧起用的根源 是由於入到了所謂 神通大光明藏的禪定-三昧正受中間 看註解-(第6頁前第7頁下) 藏即寶性法界藏-起信心真如 是諸佛眾生之本源-神通光明之性體 塵沙德用並蘊其中-百千通光皆從斯起故云藏也 亦名法性土-亦名常寂光土 息諸分別 智與理冥-名為入矣 然諸佛有常光放光-若曰常光 光即是藏 謂心性本明 迷之似闇-妄想既盡 顯煥無涯 故論云 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 若約所放光 及所起通-即神通光明之義 這一段話講 佛入了法性身 入了真如-入了佛性 入了如來藏 入了法身以後 從法身所放的光明-所起的神通 簡單講就是-在法身中間所現的光明 就這一句話 三昧正受-就是定 就是在禪定 在禪定中間所現的境界-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說明凡聖同體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 如來就是佛-說佛光嚴住持 每一尊佛-因為有無量無邊的佛 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邊的佛-每一尊佛都是平等的 它怎樣說明佛是平等-是一體的? 除了平等還有一體 就說明了-光嚴住持 用光來比喻 像這個房間裡面-有二三十盞燈 每一盞燈都遍照教室裡面 每一盞燈的光-跟其他的光都是平等的 叫光嚴住持 說每一尊如來是平等的-而且是一體的 每一個如來都是平等 另外講-是諸眾生清靜覺地 這樣一個如來-光嚴住持的境界 除了如來與如來平等以外-也與一切眾生平等 就是一切凡夫-眾生的清淨覺地 一切眾生與佛平等 我們看註解 宗密大師說-(第6頁前半倒數第2行) 迷真起妄妄見眾生-妄體元空全是本覺心地 妄不能染故云清淨 凡夫本來就具有佛性-本來具有清淨的本心 這個本心跟佛的光嚴住持-是一樣的 只因為無明才淪落六道 雖然淪落六道-可是清淨的覺性並沒有消失 覺性就是清淨的覺性-這個覺性跟佛是平等的 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清淨覺性 佛證得這個覺性-我們凡夫不知而已 凡夫與佛的身心-(第6頁後半第1行經文) 【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 看註解 凡聖身心取相似異-相皆虛妄當體寂滅 寂滅故平等 皆同一際-即圓覺本際 所以凡夫以六道生-聖者 佛 清淨的國土 好像有差別 其實六道的娑婆-六道的苦難 以及佛的清淨的國土-表面上凡聖有差別 其實相都是虛妄的 所以叫身心寂滅 平等本際 因為無相 所以平等-這個覺性圓滿十方 佛的覺性﹝偏-人+彳﹞滿十方-眾生的覺性也﹝偏-人+彳﹞滿十方 所以說圓滿十方 因為佛的覺性﹝偏-人+彳﹞一切-凡夫的清淨心也﹝偏-人+彳﹞一切 因為平等-所以不二隨順 就是隨順於不二 這個不二隨順-兩個是倒文 就是隨順於不二 什麼是不二?就是平等-平等就是不二 不二註解裡面講 生死涅槃為二 凡夫順生死-二乘趣涅盤 現在都不住著 叫隨順 又依報則淨穢不二-正報則生佛不二 克體則身心不二-通該則自他不二 與此相應 叫隨順 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在一個沒有自他-自他身心凡聖淨穢都平等 佛跟凡夫覺性平等的-在一切覺性平等的法性裡面 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淨土是隨我們的心 註解講 肇公云-淨土穢土蓋隨眾生之所宜 淨者示之以寶玉-穢者示之以瓦礫 美惡自彼 於我無定-無定之土乃名淨土 隨類普應 隨我們的心而顯現-無量無邊的土 這個時候再從不二的凡夫-與諸佛覺性上所現的土 就是種種的淨土 我們今天這節課-就先講到這地方 ?? ??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