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1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今天講圓覺經 這部經典代表的註解是-宗密大師 我們用的教本是宗密大師-作的略疏 雙行夾字的略疏 下面開始講經題-(略疏第4頁) 本經的經題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黑板上有幾個經題-我們看一下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這裡面有十一個字 大方廣圓覺是所詮-修多羅了義經是能詮 所謂能詮是能夠表示表顯的-是指這個文字 大方廣圓覺是所詮釋-所解說表顯的內容 譬如一個很便利舒適-寬敞的別墅的介紹 一個目錄的介紹 這個目錄介紹是能詮-所被介紹的是別墅 再舉個例子譬如 美麗善良慈悲真正的-女子一生內容的影片 影片是能夠介紹說明這個女人的影片或是小說 它所要說明的是這個女子 她是美麗善良大方-慈悲的一個女人 這個目錄或小說或是電影-它是能詮 是能夠表現的一個工具 這個是一本經書叫經典-一個文字 所表現的叫所詮 這個影片目錄小說經書-是能詮 能夠表現的 所表現的這個別墅房子-或者這個女人 或是今天要講的圓覺-就是所要說明的對象內容 所以先要分清楚-一個是能詮 一個是所詮 現在先看所詮-就是所說明的內容 就是大方廣圓覺 大方廣圓覺-又分成二部分 一部分是法-指主要內涵 第二個是義-是主要主體的特質 這邊一種說法-圓覺是法 其實重心真正只有一個覺-指覺字 再回頭看剛剛的比喻-美麗善良慈悲真正的女子 這個女子是所要詮釋-實在的內容 美麗善良慈悲真正-都是這個女子的特性 所以女子是法-美麗慈悲善良真正是義 寬敞方便舒適的別墅 別墅房子是法-寬敞方便舒適是義 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所要詮釋的是覺字 我們習慣講圓覺 是把圓字覺字結合起來-說是法 其實只有覺字-才是真正的法 把大方廣圓跟覺字切開來-一個是法一個是義 也就是-什麼東西大方廣圓? 是指我們靈明不滅的覺性-說它大方廣圓 覺性有很多的別名-可以叫佛性 也可以叫真心 般若 如來藏-實相 中道 大涅槃 法界 這個覺就是佛性 在不同經典所詮釋的覺性-用不同的名稱 就像剛講的 或叫中道 般若 實相-如來藏 不一定 在本部經裡面-它就叫圓覺 覺性有什麼樣的特質? 在這部經裡就用-大方廣圓來讚美覺性的特性 我們一個一個來看【大方廣圓】 第一個叫當體為大-(略疏倒數第6行) 大指覺性沒有大小的對待 指覺性﹝偏-人+彳﹞滿一切 沒有內外-沒有相對 所以叫當體 沒有一法與我們的覺性-有對待 其他的東西有大小-有相對 覺性沒有相對-沒有古今 叫當體 大有二個特質-一叫當體 第二叫常﹝偏-人+彳﹞ 三世叫常 十方叫﹝偏-人+彳﹞ 過去現在未來充滿在-三世裡面所以叫常 十方就是-東南西北 四維上下 就是宇宙一切時空 所以大就是常﹝偏-人+彳﹞為義 第二個方叫-【任持自性 軌生物解】 任持自性在略疏上講-(第4頁倒數第2行) 一切眾生皆有本覺-雖流浪六道受種種身 而此覺性不曾失滅 生解者 眾生悟入知見-雖因善友開示 然其智解從覺性生-如水土之潤 生穀等芽 方所指的還是覺性 它從任持自性 軌生物解-來解釋覺性的特質 覺性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有情生命都具備的 這個覺性一般經典上說-心 佛 眾生 三無差別 雖然我們是凡夫 我們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是平等的 縱使我們淪落到六道裡面-淪落到地獄餓鬼畜生裡面 這個覺性還是與佛平等-所以叫任持自性 能夠保持我們覺性不失掉 不但不失掉-而且在佛不增 在凡不減 就是所謂的任持自性 這個覺性有佛無佛-覺性都在 自己知道這個覺性-還是不知道這個覺性 這個覺性還在 成佛不成佛-這個覺性不增減 這就是方-第一個特質 第二個特質叫軌生物解-重點是解字 解字就是自覺的覺性-我們成佛覺性的發動 佛教有一部大乘起信論-生解就像起信 兩個意思是一樣的 大乘起信論是說明能夠-生起我們對於大乘的信心 所以叫大乘起信 什麼東西能夠生起-我們對於大乘的信心? 大乘是指般若 如來藏-這顆如來藏體 跟這邊講的軌生物解-意思完全是一樣的 就是大乘的如來藏體-能夠生起凡夫的慧解 以慧解作為我們-解脫生死的起點 道理是一樣的 楞嚴經裡講 因為有這個清淨的覺性-所以我們才能夠成佛 因為有妙明真心-才開啟了我們的涅槃之路 道理跟這個地方講的一樣 因為我們有這個覺性 才能夠讓每一個有情-發起這個覺性 展開返本還原的動能-就是這個軌生物解 第三個是廣 廣在略疏上講-有廣多和廣博兩個概念 廣者 從用得名-廣多廣博為義 廣多者 此圓覺性-本有過塵沙之妙用 潛興密應無有休息無有窮盡 廣博者 此無盡之用-一一同於覺性 無有邊際 無有分限 故文云 覺性﹝偏-人+彳﹞滿圓無際故-當知六根﹝偏-人+彳﹞滿法界 廣主要從用來講-所以講多跟博 多 博有什麼不同? 多是指數量 無際-博指作用普﹝偏-人+彳﹞ 多是指差別的功能-無量無邊的差別 博是指覺性無所不在-﹝偏-人+彳﹞佈一切叫廣博 大方廣三個可以說-是覺的體相用 大說明覺性的體-是當體常﹝偏-人+彳﹞ 方指覺性的相-廣指覺性的用 上面三個字是-別說覺性的德性 圓是總說 把三個總述起來-覺性具足三大功德所以叫圓 把大方廣圓四個字統合起來 大廣 叫體大用廣-方圓 叫理方義圓 分開來講-圓是總 大方廣是別 別裡面-大方廣就是體相用 從總別以及大方廣的體相用-大方廣又各具二義 看到了覺性 剛剛介紹-大方廣圓覺 大方廣圓都是覺性的特性-表顯覺性的 覺性就是我們的虛明靈照-靈知之性 或許對於大方廣圓覺-還覺得很飄渺的感覺 換一個角度講 覺性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 覺性在我們當下這一念-靈明不滅的這一念 譬如睡覺可能就沒有知覺了 其實靈明的覺性-並沒有完全消失掉 你在作夢啊 只不過是在眠夢的力量之下-五根不動了 可是意識還在做夢-那就是覺性的一種 乃至於死了-神識離開了肉體 雖然身體變成一個屍體-已經腐爛掉了 神識卻離開了-那就是覺性的一個痕跡蹤影 不過我們這個神識是迷的-它看不到大方廣圓的特性 可是神識在迷的狀態之下-它可以在六道中輪迴 它可以投生在天上-投生到地獄 光在六道裡輪轉就可以看到-覺性的作用不可思議 在經上看到佛菩薩的神通力-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 三十二應化就是覺性的用-就是大方廣 廣的特性 觀世音菩薩能夠有-三十二應化的特性 是因為他有常﹝偏-人+彳﹞十方的覺性 有大的覺性 大的體的存在-才能夠三十二應普應十方 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 請問在台中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接引 在台北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不要接引?也要 在美國唸阿彌陀佛-要不要接引?也要啊 在他方世界的人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要去接引 所以阿彌陀佛也是十方化現 阿彌陀佛十方接引的力量-也是大方廣圓 廣的作用 阿彌陀佛廣的作用-也是因為 具有覺性大的體 方的相-才能產生出廣的用 我們對於覺性的體會-可能沒辦法很深刻 可是可以從側面去看 如果可以體會到覺性-我們就是佛了 就開悟了 今天每一個人能夠聽講思考 能夠手拿東西 嘴巴吃飯-寫東西做事情走路 都是覺性在作用 如果沒有覺性-身心怎麼能夠運作自如? 這都是因為覺性指揮著-我們的身心在運作 不過凡夫的覺性是-迷惑的 暗鈍的 當我們把覺性開發以後-就能夠看到證到所講的 覺性的特性是-具有大方廣圓的特性 而我們作為凡人的心性神識-不具備大方廣圓顯的相貌 雖然我們的覺性-在凡不減 在佛不增 可是它沒有顯示出來 這一部經大方廣圓覺經-或叫修多羅了義經 就是在說明介紹分析-我們圓覺的覺性 分析介紹說明覺性的經典-叫大方廣圓覺經 修多羅了義是解釋經的 所詮的部分就講到這個地方 下面看能詮-就是修多羅了義經 修多羅也就是經-就是契經 就是契理契機 經指有貫穿攝化義 貫穿所應知的道理 法義-攝持所化的眾生 經叫貫穿攝化義 契機上契諸佛果德-下契眾生因心 叫契理契機 就叫修多羅 了義是相對於不了義講的 所謂了義是究竟圓滿之義-不了義就是不究竟不圓滿 什麼是了義?-什麼是不了義? 註解上引用經文-把這一段唸一下就清楚了 宗密大師引用大寶積經-講到了義 不了義的說明 看經文上說 大寶積經云-(第5頁第2行) 舍利弗 何等經中名為了義-何等經中名不了義 舍利弗 若諸經中-宣說世俗 名不了義 宣說勝義 名為了義 第一個講的對象內容-是世俗的就是不了義 勝義是指第一義 究竟的-真實的義叫了義 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第5頁第3行) 宣說作業煩惱名不了義-宣說煩惱業盡名為了義 說我們起惑造業是不了義-說業報煩惱本身不生是了義 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第5頁第4行) 宣說厭離生死趣求涅槃-名不了義 宣說生死涅槃無二無別-名為了義 有生死有涅槃-由生死到涅槃是不了義 生死涅槃本身是平等的-這是了義 第四個 宣說種種文句差別名不了義-宣說甚深難見難覺名為了義 有種種文句差別-這是不了義 說離相不起-一切法不可言說 這是了義 最後宗密大師說 這邊所說了義-就是圓覺經所說的了義 就是這邊所講的了義 圓覺經講-生死涅槃沒有二相差別 煩惱業報是不生的-沒有起惑造業 一切都是寂靜的 修多羅了義-講到經字 修多羅是契經-這個經也是經 那不是兩個經? 修多羅是指所有的經-這個經是指圓覺經 修多羅是總說經-契理契機之經 一切經典契合契理契機-叫修多羅 這部經是指圓覺經的經-別說圓覺經這部經 如果把經題再統攝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修多羅了義經是能詮 能夠宣說詮釋解說表現的-這部文字經典 大方廣圓覺是所要表示-所要宣說介紹的對象內容 大方廣圓是義-所表示所宣說的覺 覺是法 是法體-大方廣圓是覺知法體的特質 修多羅是指-經典有契理契機的特性 這部圓覺經是了義的經典 這句話用白話說明就是 這是一本契理契機究竟了義 介紹當體常﹝偏-人+彳﹞ 能夠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廣多廣博的大用 圓滿周﹝偏-人+彳﹞覺性的一部經典 圓覺經經題的意思就是這樣 這一部圓覺經介紹覺性 這個覺性的介紹跟其他經典-有很大的不同點 一般把佛法分成如來藏-或是中觀 或是唯識的系統 圓覺經可說是在-如來藏的系統裡 可是它含有華嚴思想的成份 它的特質是在於-介紹覺的部份 其實我們常見的經典裡-從覺性的立場來介紹有很多 譬如起信論 楞嚴經-都是在講我們的心 可是它沒有從覺這個字-來解釋特質 所以看到圓覺經用覺字-來標示這部經典 感覺這部經典-有它獨特的含意 從經題裡面-以覺作為這部經的主題 如果把前面後面東西去掉-這部經就叫覺經 大方廣圓去掉-修多羅了義也去掉 就是一部詮釋覺性的經典 這部經簡稱就是這樣 院長!這個覺性-能不能說就是第八識? 因為剛剛講-做夢是因為覺性 我們會做事-也是因為這個覺性 這個覺性不是第八識 剛剛講我們現在在作夢-只是用比喻的形式說 剛剛講作夢只是用-比喻的角度來講 這個覺應該講是如來藏-它比八識還要深一點 因為八識還是迷的-還是在染污性的 如來藏是覺性的-所以不是八識 必須把八識淨化以後-轉識成智以後才能說是覺性 從唯識的角度講 剛剛同學講 這覺性可不可以說是八識? 從覺性的角度-說八識已經很接近覺性了 因為凡夫的主體-也就是阿賴耶識 如果從八識在凡不減立場講-這個覺性並沒有減少 我們現在就是在-阿賴耶識當中 可以這樣講 因為眾生在迷-我們現在就在污染性當中 從這個角度可以這樣講 經典裡面其實所詮釋的-都是一個東西 覺性可以叫如來藏-叫佛性 般若 中道 可是這部經單單用覺字-就是這部經的特點 這部經可以簡單叫作覺經 把圓字也去掉-就叫覺經 從這部經典經題的覺字 可以去思考這部經-所要詮釋的一些內容 譬如佛的定義是-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 為什麼用自覺 覺他-覺行圓滿來詮釋佛的定義? 表示覺字和佛非常接近-是佛法佛字的主體特性 所以才用自覺 覺他-覺行圓滿來詮釋佛字 菩薩叫覺有情-或是自覺的有情 為什麼菩薩也用覺字-來說明他自己的特性? 說明覺性在佛法裡面-有一個很獨特重要的地位 所以佛 菩薩才會用-覺字來表現 我們常講要發菩提心-菩提怎麼解釋? 菩提就是覺-菩提心就是覺悟之心 所以修行佛法和覺字-脫離不了關係 我們要覺悟-悟就是覺 覺就是悟 所以今天來看圓覺經 要能夠從經題中意識到-這部經所詮釋的這個覺字 當然在詮釋覺字時-是用很多相關的角度來詮釋 可是一定要扣緊覺這個字 去思考這部經所要告訴我們-佛法的意趣 今天這節課先講到這地方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