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南山律在家備覽述要 第二十集 主講:天因法師 和尚尼慈悲-諸位尼師 在家菩薩 大家午安 請放掌 請諸位打開講義第九十九頁 講義第九十九頁 九十九頁-從後面算回來第三行 前面是講到入寺的法則 接下來這段就是說明 我們在寺裡事情辦完-要出來的時候 這個規則是怎麼樣呢 事鈔云『所謂事訖 辭出寺門-如法作禮 佛前三拜 至門一拜-門外又一拜 若僧少時次第各禮一拜-多者總禮三拜 凡以穢俗之身入寺-踐金剛淨剎法地 自多乖於儀式 若去時 須自贖其過-隨施多少 視有不空』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我們所辦的事情已經完了 辭出寺門 告辭離開寺門的時候-要如法作禮 來的時候要作禮-告假的時候也是要作禮 起先是在佛前三拜 譬如我們在大殿-佛像前面三拜 然後出來到山門-至門一拜 到山門的時候-要向裡面拜一拜 出山門以外-又向裡面拜一拜 假使僧少時 次第各禮一拜 出家師父少的時候-就是次第 次第就是按上座中座下座-戒臘高低各禮一拜 多者總體三拜 當然這個文看起來 次第應該就是說佛前三拜-其次頂禮出家師父 然後離開山門的時候-向裡面拜一拜 門外又向裡面又拜一拜 這個意思 諸位如果能夠這樣做 走到哪裡人家就覺得-咦!你們是哪理學來的? 人家就會覺得說-你有學習過 「凡以穢俗之身入寺」 穢俗就是污穢 污穢世俗之身入到寺院 踐就是踏在金剛淨剎-清淨寶剎佛法之地 為什麼叫做金剛呢 金剛就是很堅固、很利的寶 這意思就是比喻僧伽藍-寺廟是我們修習福業之地 我們所做的福業-也是堅固不可破壞的意思 「自多乖於儀式」 自己大多數乖違-應由如法的儀式 假使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必須要自己贖其過 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怎麼贖 「隨施多少 示有不空」 隨著我們的力量-布施多或少 布施什麼呢 譬如說布施-寶、香、油、花、水 乃至我們替寺廟掃地-離開時廁所清一清 這種情形都是屬於-隨施多少中所攝受、所包含的 有這幾方面的情形 「示有不空」 表示我們有所得-而不空來寺廟一趟 空空來寺廟一趟 沒有這樣的情形 這是我們離開寺廟的時候-所應該要的 一方面-我們如果怕有侵損常住 我們就應該多少補貼常住-這樣才比較好 對我們本身來說-是比較好 這是最初中國舊法-就是印度當時的法則 我們翻過來-看到丁二、今師要術 「今師」就是說道宣律祖-教我們防護過失重要的法術 就是說他的方法-他的方法情形 事鈔云『此入寺法-中國傳之矣 余更略出護過要術 謂一切天人龍鬼-是出家人修道之緣 一切出家人-為天人龍鬼生善境界 出家人既為四輩生善之處-不得對彼幽顯 輕有所失 彼四輩既是出家修道之緣-又不得輒便見過 佛已敕竟 假使道人畜妻挾子-供養恭敬如舍利弗大目等 莫生見過-自作失善境之緣也』 這是什麼意思呢 道宣律祖就這樣講了 此入寺的方法-中國傳之矣 中國是指印度 當初世尊在世祇園精舍-所相傳的情形是這樣 如前面所講 「余」就是宣祖自稱說 我更加大略說出防護-不要犯到過失的要術 意思就是說一切天人龍鬼 這四趣的眾生-是出家人修道之助緣 作外護這方面 護法 再來一切出家人-天人龍鬼生善的境界 天、人、龍、鬼-就包含其他類的眾生 六道的眾生 生善的境界就是福報智慧-由這個地方而所產生 所以下面就說互相所講-就是互相攝受 互相護持 出家人既為四輩-天人龍鬼四輩生善之處 這樣子就不可以對他幽顯 「幽」就是三趣的眾生 「顯」是指人道的眾生 「輕有所失」 輕有所失就是說-輕視有所失於教導 這意思就是說出家眾-對一切眾生應該要攝受 要攝受教導 再來「彼四輩」 這四輩眾生-既然是出家修道的助緣 這種護法-又不得輒便見過 不可以隨便看出家眾的過失 因為你既然是護法-我們就要護持 不可以因為一點小事-而將出家眾完全認為是這樣 內心中有這種不好的心-這樣就不好 下面就舉【賢愚經】所說-【賢愚經】當中所講 【賢愚經】說佛已敕竟-敕令完了 就是說教導有這樣說過 說假使道人-出家眾畜妻挾子 畜妻挾子這是他個人的過患 他的因果 我們在家居士-這方面應該要恭敬 供養恭敬-如同舍利弗大目犍蓮一樣 這意思就是說若要供養的時候-不可以分別 在僧團裡不可以去分別-這個是持戒的 這個是破戒的 不能這樣分別 要平等供養恭敬 如同供養恭敬-舍利弗大目犍蓮一樣 要平等心 「莫生見過」 不能生起看出家眾過失之心 看他暫時犯一個小小的過失 就毀謗侮辱這個出家眾 這樣自己就障礙-出離三界的要患 對三寶皈依之心就破壞-就破壞 這樣三寶給你教導的話-你就不會聽 因此常在生死苦海當中 所以這就不對 所以下面說你自己做這種-失去修善境界的因緣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是說我們一個在家居士 對出家眾這方面來說-他的事情是個人的因果 個人的因果 假使看到這種情形-有不如法 你不願意親近就罷了-不可以四處宣傳 這種情形-在菩薩戒中所說的說四眾過 這種情形就不好 但是這當中我們也要了知-了知什麼呢 出家也是凡夫來出家 從在家到出家都是凡夫 凡夫難免有過失 我們自己在家就有過失了-不要說出家眾沒有過失 沒有過失是聖人 儒家所講的少過是賢人 知過能改是善人 小過是賢人-無過是聖人 所以在初學當中 在學習佛法當中-難免有過失 難免有過失的 但是這方面我們也要知道 就是說如果知道他不如法-就不要親近 不要親近就好了 不要隨便四處講-這樣就會破壞 因為別人會怎麼樣 沒有信佛的人會說-這什麼佛教 你看 他不是說這個人-他說佛教 所以變成我們一個佛弟子-說出家眾的過失等於破壞佛法 等於破壞佛法一樣 而他有他的因果-以後就是自作自受 【涅槃經】當中所講的-寧願護持一個持戒的人 也不願護持一個無量惡的比丘 這種情形-我們也要了知 知道他的不對 我們就不需要再去護持-也不要親近 這種就是墮落更深 這是屬於第二科中所解釋的 我們進入寺廟-所應該要了知的規則 第三科中所講-乙三離諸非法 離諸非法中分為三章 第一個就是受僧食物-第二是食肉 第三畜養貓狗 第一科看到-丙一受僧食物 事鈔云『五分 若白衣入寺-僧不與食 便起嫌心 佛言:應與 便持惡器盛食與之-又生嫌心 佛言 以好器與之 此謂悠悠俗人見僧過者 若在家二眾及識達俗士-須說福食難消 非為慳吝』 這意思就是說-五分就是【五分律】 【五分律】中說-假使白衣入寺 「白衣」就是-指沒有學佛的在家人 沒有學佛的俗人-進入寺廟當中 「僧不與食」 「僧」出家眾-出家師父沒有給他飲食 他就生起嫌恨之心 這個時候-佛陀就說「應與」 這個情形就應該給他 因為他不懂 有的寺廟打板-吃飯的時間他就來了 平常沒有來 吃飯打板他就來-他也要吃一份 你如果沒有給他-他就不高興 這種情形-佛陀說應該給他 這個時候-出家師父就拿比較不好的 譬如說碗-這個碗稍微有缺角 盛飯給他吃-他就不高興 內心中就生起嫌恨的心 拿這個這麼醜的碗-盛飯給我吃 這種情形 佛陀就說-應該用好的器具盛飲食給他 避免他作惡 再造口業 這種情形-此謂悠悠俗人見僧過者 這種情形-就是說悠悠的俗人 「悠悠」就是說遠離三寶-沒有皈依的在家人、俗人 他就是看出家人過失的情形 所以就是這樣處理 出家眾對這種就是這樣處理 普通的人都到寺廟修福供僧 何況是隨便跟出家人討東西 意思好像是應該要給他一樣 這種就是不符合道理 若在家二眾-就是我們在家居士 二眾就是優婆塞、優婆夷 以及識達俗士-有知識達禮在家人、俗人 必須要跟他講-福食難消 什麼叫做福食難消 就是說施主來布施-就是要求「福」 所以所布施的飲食-叫做「福食」 福食難消 你若沒有修行要怎麼消受-要怎麼給人家求福 所以叫做福食難消 非為慳吝-就是說不是慳貪 這個漢音叫做慳 慳吝就是慳貪 很愛惜東西不願意給人 不是這樣-不是這樣 在律上在家居士到寺廟-能夠受用飲食是什麼呢 來這裡一起做事情 到寺廟中幫忙打掃辦事情 或是持八關齋戒 持八關齋戒的時候就可以 如果平常沒事情-到這裡來走一走 順便要來吃飯-這就不可以 這種情形對自己來說-損害都很大 所以我們就要了解這個 也不可以隨便 中午到了不用煮了-就到師父那裡吃就好了 這種情形就不好 不可以跟師父搏感情 來寺廟就是要請教佛法-不然就是來幫忙修福種種 應該是要這樣 這也要注意 這是受僧食物方面的 再來第二項是食肉 事鈔云『涅槃云 從今日後-不聽弟子食肉 觀察如子肉想 夫食肉者 斷大慈種-水陸空行有命者怨 故不令食 接下來 道宣律祖-引【涅槃經】如來聖品中所講 世尊就講:從今日以後-不再聽許弟子食肉 佛最初的教化-眾生的群機不夠 所以有這個吃肉的情形 就是說吃葷 在經上所說 當時的肉類-是如來神力所變化的 並不是有真正的肉可以吃 這是因為眾生的群機不夠 在如來-世尊要入涅槃的時候 在【涅槃經】中就制斷 從今日以後-不再聽許弟子食肉 下面就說-應該要觀察如子肉想 所以從這句話經上所說的 在之前這個肉類-就是佛神力所變化 不是真正的肉 因此在【涅槃經】中-佛就教我們觀察 你要觀察吃肉-就像吃自己兒子的肉一樣 這種想法 在【涅槃經】中-佛就說一個故事 說有一對夫妻-他帶著獨生子 從這個地方-要到另一個地方 經過曠野 沒有人住的地方-荒郊野外 這個路很危險 而在路途中-糧食已經吃完了 吃完了怎麼辦 父母就餓了 這個孩子很孝順-就捨身將自己殺了 供養他父母來吃 因為父母吃他的肉-能夠活幾天 就可以走過曠野了 這個父母親吃兒子肉-一點味道都沒有 就是想要性命-多少吃一點而已 不是真的像我們現在說-雞腿很好吃 怎麼炸 很香-不是這樣 所以這裡說觀察-就如同食子肉這種想法 就不會貪執這個肉 這個意思就是說要制斷 怎麼會有人父母親-吃自己孩子的肉 這意思就是制斷-不可以再吃的意思 要用觀察觀照的智慧-產生厭離 下面世尊就說 夫食肉者-吃肉的人斷大慈種 吃肉就會斷大慈悲-佛性的種子 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皆具有佛性-我們這樣吃 第一對眾生來說-就會斷他的性命 再來我們這樣吃-就會斷我們的慈悲心 慈悲心就是佛的種子 【普賢行願品】中所講的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佛是以大慈悲心為體的 所以說「食肉者 斷大慈種-大慈悲 佛性的種子 水陸空行有命者怨 水中或是陸上所跑的-空中所飛的 這些眾生-有生命的都怨恨你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你害牠們的父母-就是牠的仇家 就與眾生結很大的惡緣 因此「故不令食」 佛就制斷-不使令佛子再食肉 所以我們學佛以後-慢慢了解這個道理 素食就是很自然 我們沒有跟眾生結惡緣 沒有這個惡緣 我們在修學佛法中-障礙就減少了 我們與眾生結善緣 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你不可以結惡緣-要結善緣 結惡緣將來障礙就很多-做什麼事情都不會順利 成佛當中障礙 應該就是要改過-要改過 本來就是要吃素 要素食-不可以吃肉 吃葷的東西 再來再引一段-【楞伽經】中所講的 【楞伽經】講-『有無量因緣 不應食肉 略說十種 一者-一切眾生無始已來常為六親 以親想故不應食肉 二、狐狗人馬 屠者雜賣故 三、不淨氣分所生長故 四、眾生聞氣悉生怖故 五、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 六、凡愚所習 臭穢不淨-無善名稱故 七、令咒術不成就故 八、以食肉 見形起識-以染味著故 九、諸天所棄 多惡夢-虎狼聞香故 十、由食種種肉-遂噉人肉故 【楞伽經】中講-有無量的因緣 很多很多的因緣-我們不應該吃肉 不應該吃肉的 很多因緣-在這裡大略講出十種 第一-一切眾生無始已來常為六親 以親想故不應食肉 一切眾生無始已來常為六親 經常都作為我們的六親眷屬 所以佛在【菩薩戒經】中說 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因此緣故 我們吃肉就是吃-我們過去世六親眷屬的肉 這種情形就不好 所以我們以親想故 依親人想法的緣故-就不應該吃眾生肉 不應該這樣做的 這是第一項 第二、狐狗人馬 狐狸或是狗-或是人 或是馬 屠者雜賣故-殺的人雜賣 恐怕會吃到同類的眾生 這樣就沒有仁心 沒有仁心-所以這就不好 第三、不淨氣分所生長故 「不淨氣分」就是說 畜生的交合-精穢所成的東西 這就是不清淨的 所以說-不淨的氣分所生長故 第四、眾生聞氣悉生怖故 眾生聞氣 因為吃肉吃多以後 我們氣血當中-就換其他眾生的味道 所以狗 像印度的首陀羅 首陀羅的種類-就是殺生的眾生 比較下賤的眾生 狗看到都會怕-都會吹狗螺 我們如果吃眾生肉吃多 你的氣血就改變了-有這個味道 所以狗看到你-難免就會對你吹狗螺 這就是不好 生起這個恐怖的心 生起恐怖的心 第五、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 使令修行人的慈悲心-沒辦法生起來的緣故 就是前面【涅槃經】所說的-斷大慈悲的種子 第六、凡愚所習 臭穢不淨-無善名稱故 這種就是-凡夫愚痴的眾生所習 所作所習 臭穢就是不清淨-惡穢不淨 沒有善名稱-沒有好的名稱緣故 第七、使令咒術不成就故 這個持咒當中-你必須要淨、要潔 要淨潔 尚且戒止葷菜 葷的菜是什麼呢-五辛 你吃五辛 持咒-這個咒不會靈驗 譬如說你吃蔥蒜-要來持咒 這個咒無效-沒有靈驗的 所以持咒當中-他是戒食五辛 葷的東西 這是不可以的 【楞伽經】中所講-若吃葷持咒天仙遠離 本來持咒念佛-這些善神都會來護持 但是因為你吃五辛-味道很不好 所以天仙遠離 鬼神就在嘴邊舔你的嘴 福德未消 增不善法 所以說-使令咒術不成就的緣故 第八、以食肉 見形起識-以染味著故 因為吃肉-所以看到眾生 見形就是看到眾生-就起這個念頭 自然會起這個念頭 因為染味著故 貪染這個味而執著的緣故 這種情形就不好 怎麼說呢 就是說我們本來一個正常的-阿賴耶識的種子很清淨才對 但是我們看到眾生 馬上阿賴耶識的種子-不好的種子就起來 這種的眾生來殺牠-吃牠的肉不知道多好 這種是念念之間都有罪業 念念之間都在創造阿賴耶識-這種不好的種子 這個罪業 所以我們吃素食-是符合修行 符合慈悲心 第九、諸天所棄 多惡夢-虎狼聞香故 諸天所拋棄 天人的果報是清淨 所以你吃肉-他就捨去 沒有天人 諸天的護持-所以多惡夢 很多惡夢 因為平常所修的是不善之法 「虎狼聞香故」 聞香-牠聞你的身體也變香味 你聞眾生是香味-牠聞你也是香味 所以身體就同於畜生的氣味 難免有時業障現前-被老虎、狼所吃掉 這種情形就不好 第十、由食種種肉-遂噉人肉故 因為吃種種的肉 因此吃到人肉 吃人肉的情形 這種情形-在一本經叫做【斑足王經】 【斑足王經】中所講 這個斑足王是人形-但是斑馬的腳 他的足是斑馬的腳 他是人染汙斑馬所生 有一日-因為廚房的人欠肉 欠肉就出去找-找到小孩子的肉 找小孩子的肉來充當-煮給國王吃 國王就覺得味道很特殊 就叫他-你每天就是要煮這種肉給我吃 因此廚房的人沒有辦法-就出去殺害眾生 殺害眾生多了以後 別人就知道是斑足王所吃 大家就要來殺斑足王 他就變成非形的羅剎鬼 變成羅剎鬼 十二年當中常食人的肉 這個果報很可怕 我們最近有聽到新聞-學院是沒有看報紙 那是馬路消息 馬路消息聽說有吃人肉 我覺得這是很悲哀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到這個程度-已經沒有人的性了 沒有人的性-就是畜生的性 這裡所講的非形羅剎-羅剎鬼的性 這是為什麼 這就是因為吃肉 他今天若吃素食-怎麼會去作這種事 那就不可能了 這就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們奉勸諸位 我們學佛-就是要常隨佛學 佛教導我們的-就是教我們不要吃肉 我們就不要吃肉 這種種的過失 『今有凡愚多嗜諸肉-罪中之大 勿過於此 故屠者販賣-但為食肉之人 必無食者 亦不屠殺 故知食者 同屠造業-沾殺生人 可不誡乎 接下來說 現在有凡夫-愚癡的人大多貪食諸肉 貪食諸肉-種種的肉 之前聽說吃娃娃魚 那個魚會叫-像小孩子 會哭 那種魚叫做娃娃魚 那也在吃 沒有什麼可以吃了-連蒼蠅也吃 我覺得人很可憐 真的說-好好的東西不吃 而吃眾生 所以這就是很悲哀 說起來很悲哀-不是什麼享受 這就是作墮落的業 所以罪中之大 勿過於此 罪業之中再大的-沒有超過這種情形 怎麼說呢 斷眾生之命 眾生的命是最重要的 每一個眾生 一隻螞蟻就貪生怕死 你看螞蟻-牠們也是很合作的 一隻的腳如果受傷-二隻就把牠抬走了 抬回去醫 牠也是會怕死的 所以我們就要有這種慈悲心 我們想要活下去-眾生也一樣要活下去 生命是我們最重要的 如果沒有生命-其他就不用講了 所以這個罪業當中-最大的就是殺業 所以【菩薩戒法】當中-第一就是制殺戒 因為你會殺害眾生-跟眾生結惡緣 你就不可能度眾生 一樣 我們不要說要作一個菩薩 我們做一個平常的人 我們在社會當中-要得到別人的幫忙 你也要跟人結善緣啊 你如果過去世跟人結惡緣 人家是要怎麼幫忙你 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就是要結善業 故屠者販賣 屠夫販賣肉類-但是為了吃肉的人 他為吃肉的人-他就要殺嘛 你如果沒有吃-他要賣什麼人 他就要關門了 他自然就不會去殺 殺了又沒人買 這種情形 所以說-必無食者 亦不屠殺 必定沒有吃肉的人-也沒有屠殺的情形 所以孟子就這樣說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我們看眾生-看牠生很高興 不忍看牠死 聽到牠的聲音-不忍吃牠肉的情形 儒家就是這樣 尚且這樣 我們學習佛法-作一個佛弟子 更加要超越 同體大悲 無緣大慈 眾生跟我們都是一體的 都是一體的 具足佛性-所以不應該食肉 故知食者 同屠造業 所以我們了知吃肉的人-跟殺的屠夫 兩個人都平等平等-都是造業 沾上殺生之份 業你也要分擔一半 「可不誡乎」 難道能不好好謹慎嗎 所以我們對吃肉的方面 做為一個佛弟子-我們就要改掉 要素食-素食家裡面比較乾淨 你經常在家裡面殺生-家裡面就很多怨氣 很多怨氣在那裡-積在那裡 對我們來說不好 所以我們吃素食-家裡面就清淨多了 清淨多了 又楞伽云-「酒、肉、蔥、蒜、韭、薤」 這念韭、念薤 韭就是韭菜 薤為跟蔥跟蒜一樣 它的莖比較小 都是屬於五辛裡面 「悉不嘗之」 酒、肉、蔥、蒜、韭、薤 薤就是剛剛所講-也都是五辛菜裡面 這些東西都完全不吃 不是只有肉 肉類以外-這些也是一樣 我們平常說興渠-那也是一樣 那種都不能吃 大粒的蔥-很大粒的蔥 那種也不要吃 那種叫什麼蔥-我不知道 洋蔥-很大粒那種 那種也不能吃-我們都不適合吃 修行當中吃五辛-在【楞伽經】中所講 你煮熟吃下去-增長淫慾心 如果生的吃-增長我們的瞋恚心 對修行來說都是障礙 所以佛會制斷-不可以吃五辛 意思就是這樣 對修行有障礙 接下去-我們看到最後一文 丙三是畜養貓狗 事鈔云『或畜貓狗-專擬殺鼠 是惡律儀 雜心云:惡律儀者-流注相續成也 善生成論-若受惡律儀 則失善戒』 事鈔當中講-或我們畜養貓、養狗 養貓養狗作什麼呢 專門打算就是要殺老鼠 殺害老鼠 這就是一種惡律儀 普通來講-戒律中所許可 就是住在比較遠-比較深山的地方 才可以養狗-保護這個地方 或者說這個地方很多小偷-你養狗來防範 這是律上所開緣 平常其他的情形-就不可以養 怎麼說呢 因為養貓養狗-牠們都會殺害眾生 你看貓沒事情-就在地上、壁角抓一抓 做什麼 那裡有眾生 牠就戲弄那個眾生-有時候就把它弄死 狗也一樣 這是【菩薩戒】中所講的 我們對狗、貓有恩-你養牠 但是恩中有怨 牠會去殺害眾生 恩中有怨-這不好的情形 所以說-這是一種惡律儀 惡律儀-說不好的情形 【雜心論】中所講 惡律儀者-流注相續成也 「流注」就是說惡業-好像水流很多很多 普遍 惡業遍滿 很多 「相續」就是說-念念之間增長 相續那種過失 這種惡業是普遍-殺害 普遍 而且念念之間是相續增長 【善生經】與【成實論】中說 我們如果受惡律儀 怎麼受 「受」就是說-你這樣做就是受了 並不是對一位師父說-我要受惡律儀 不是 就是說你隨順這樣去作-就是受 納受 納受惡律儀-就失去善戒 失去善戒-所以這就不好 也不是說-這樣我將狗賣掉 賣也不好-丟棄也不好 要怎麼辦 就把牠放生 把牠放生去了 放生-任牠自己自生自滅 把牠三皈依以後-就把牠放生 這種情形 不可以隨便養貓狗種種 接下來我們看這個文 上來別行篇中-第三科離諸非法竟 到這裡就說完 上來第四別行篇竟 就是在整個-南山律在家備覽述要當中 分作四篇 最初分作三大科 我們看第一頁的地方 第一頁的地方 第三、科判概要-最初是解釋標題 第二是別名四篇-第三是結示勸修 第二別名四篇-個別來說明四篇 我們到這裡就說完 接下去是屬於第三段落 第三段落是結示勸修 結示勸修當中-我們就講二段 引二段來說明-強調戒法的重要性 事鈔云『涅槃云-欲見佛性證大涅槃 必須深心修持淨戒 若持是經而毀淨戒-是魔眷屬 非我弟子 我亦不聽修持是經』 世尊在【涅槃經】當中說 欲見佛性證大涅槃 我們修學佛法-若想要照見佛性證得大涅槃 大般涅槃 照見佛姓-就是所謂的菩提證涅槃 見到菩提證涅槃的情形 這就是佛果當中的-離轉餘果 ※ 大菩提大涅槃 斷煩惱障證大涅槃-斷所知障證大菩提 這是佛果當中離轉餘果 ※ 簡單說-若想要成就無上菩提 要作什麼呢 舉出這個果-你的因要怎麼作 必須要深心修持淨戒 所以【華嚴經】中所講-說戒為無上菩提本 意思就是這樣 我們必須要深心-來修持清淨的戒法 若持是經-經就是指【涅槃經】 而毀壞清淨的戒法-這種情形是魔的眷屬 不是我釋迦的弟子 世尊就是這樣講 你若沒有持戒-你來誦【涅槃經】 你也不是我的弟子-是魔的眷屬 我也不聽許-他來修持這部【涅槃經】 佛也遮止他不可以誦這部經 沒有那個資格 意思就是這樣 所以說沒有出世間的淨戒-這就沒有出世間的定慧 因為定慧是由戒法而所產生 所以你不持戒-你學定慧怎麼能夠成就呢 因此佛要遮止 不可以顛倒 你就是要持戒 能夠持清淨戒-再來修持【涅槃經】 才能得到實際的利益 意思就是這樣 所以【遺教經】中-世尊也這樣講 「因依此戒 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因為依靠清淨的戒法-才能生起諸多的禪定 四禪八定-以及滅苦的智慧 有漏的智慧 所以這就是在在說明-戒法的重要性 戒法的重要性 所以【涅槃經】中的意思-叫做護律談常 ※ 佛要入涅槃 又再一次怕弟子不重視戒律 護持戒律而談論佛性是常住 雖然佛性是常住-要怎麼顯發出來 就是要持戒 所以這裡所講 欲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 就是這個意思 又地持云『三十二相無差別因-皆持戒所得 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賤人身 況且大人相報』 由【地持經】中說-佛三十二相 沒有差別的因 本來三十二相 每一個相 佛修每一個相-都有個別個別的因 不一樣的 指頭很細 很圓滿的相-這是一個相 腳底 腳圓滿也是一個相 身體圓滿一個相 這有很多的相 三十二相的因-本來每一相的因都不一樣 這裡說沒有差別因-是就從通的因來說 通的因是什麼-都要持戒 都是持戒所得的 怎麼說呢 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賤人身 你若不持戒 造作惡業-將來就墮入三惡道 尚且不能得到下賤 最下賤的人身-都得不到 何況得到大人相 大人相就是佛三十二的果報 這就不可能了 連最下賤的人身都得不到-何況佛的圓滿身體三十二相 所以說-這意思就是強調 戒法是一切法門當中-所共同要修學的 你修任何一個法門 若沒有持戒-所修的法門也不能成就 所以【大智度論】中也講 若人欲求大利當兼持戒-如惜重寶如護身命 何以故 譬如大地一切萬物有形之類-皆以地而住 戒亦如是-戒為一切善法住處 假使一個人若要求大利 大的利益就是成佛-無上菩提 他應當要堅持戒法 對戒法修持的情形-就如同愛惜貴重的寶物一樣 也如同護持我們的身命 我們身體的性命-我們也很愛惜 很愛惜 何以故-什麼緣故 譬如大地-地上 大地是一切萬物有形之類-都是依靠大地而安住 戒法也是如此 戒是一切善法-世間出世間的善法住處 所安住的地方 將戒法比喻地上-大地一樣 一切的功德善法 世間出世間善法-都安住在戒法當中 最後我們課程就說到這裡 由戒法來認識了知-我們要運用在平常時 在日常生活中要去運用的 並不是聽了就好-要實際去作 實際去作 由戒法來遮止-我們身口意業的造作 進一步-我們好好念佛求生西方 持戒念佛-若能這樣做 這一生中絕對有成就 在家出家都一樣 若能隨順佛的教導去做-都能夠成就 只是說-我們有時想到懈怠 這個習氣若來-就不要守了 就放逸了 造很多惡業-這樣就不好 所以我們就好好將戒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來止惡 一方面-我們就是要修善念佛 將來就有不可思議的利益 大利益 最後恭祝諸位 現生業障消除 福慧增長-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