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南山律在家備覽述要 第七集 主講:天因法師 南山律在家備覽述要 和尚尼慈悲 我們的訓導長,教務長 尼師大姊在家居士 諸位在家菩薩大家晚安 阿彌陀佛 請放掌 請諸位打開簡表第四十八頁 簡表第四十八頁 在我們的解釋之前 我們先來說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說到-舍衛國須達長者 須達長者就是 《佛說阿彌陀經》-當中所說的 給孤獨園這個長者 給孤獨這個長者-家裡有兩隻的鸚鵡 鸚鵡的性很聰明-能了解人的話 牠若看到比丘來的時候-都會先通知家人說 師父來了,趕快出來迎接 一回,阿難尊者去了以後-看到這兩隻鸚鵡 就為牠們說法說四諦 苦集滅道這四諦 這兩隻鳥聽聞佛法以後 都生起很歡喜 很歡喜的心就對 之後鳥平時就是在樹上休息 一天被野狸 就是野狸吃掉 因為牠聽聞佛法的緣故 所以過世以後-心識就生到四天王天 佛陀就說了 說這隻鳥-盡四天王天的壽命以後 當生忉利天 忉利天的壽命盡以後-生到夜摩天 夜摩天的生命盡的時候-生到化樂天 化樂天壽命盡以後-生到他化自在天 就是六欲天最高的這一層天 生到他化自在天的壽命-盡以後還生化樂天 乃至到四天王天 如是往返就有七次 最後生到人道當中-出家修學聖道 一個稱為曇摩-第二個稱為修曇摩 都成就阿羅漢的果位 這是出於-《賢愚因緣經》當中所說 說這段的故事-有什麼意義呢? 就是在說我們修學佛法 經常要聽聞佛法的重要性 從凡夫到聖人當中-就是透過學習 由有學乃至無學道 所以我們親近佛法以後-就是要經常來聽聞正法 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諸位,在我們學苑 學苑上課的時候 應該都要來聽聞佛法 不要說這回聽完-另回有事我請假 很自由 我們這個時代-是很自由的時代 但是修學聖道-就是自己要努力 要努力 要累積善根 聽一次是不夠的 我們一個月聽一次經 說起來敵不過煩惱的勢力 我們就是要每天 每天要聽聞佛法 縱然學院不是每天上課 但是我們私底下 我們在家裡,我們在道場 就是每天要聽聞佛法-每天要用功 這樣才能從凡夫-乃至成就聖道 聖人的地方去 所以修學佛法,聽聞正法 這是第一門,第一步 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們就是經常-要來學習 所謂學習-就是離不開戒定慧 戒是修行的根本 由戒而引生禪定-由禪定開發無漏的智慧 才能照見諸法是畢竟空寂-斷除煩惱 所以戒法若不明了 平時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沒有威儀 沒有戒法的約束-就會犯很多的過失 犯了很多過失以後 我們在修學聖道當中-業會障礙我們 惡業會障礙我們 所以使我們不能斷除煩惱 使我們修行的功德-無法顯發出來 所以我們要重視戒法 重視戒法 在家有在家的範圍 出家有出家所必須要了解的-要學的,要修持的 接下去我們來看四十八頁 四十八頁這個題目的由來-我們看四十七頁 四十七頁丙四別簡性重 特別來揀別性戒的重罪-犯不犯的情形 第一種就是剋漫 丁一的剋漫 這個文我們大概簡略-再來解釋 接下去下面來說明-我們才能理解 資持,資持云 資持這個偈 這首偈是解釋行事鈔 是宋朝靈芝律師他的著作 什麼叫做剋漫呢? 剋謂情專一境,漫謂心涉 心涉多緣 漫復有二 一者大漫 如本標心遍通三趣-俱是所期,隨作成犯 二者小漫-但該人道,不兼非畜 這什麼意思呢? 剋就是克制 就是說我們的心 我們的內心當中-專注在某一個境界 比喻說某一個人 偷盜戒來說某一樣的東西 漫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內心當中-牽涉在很多的緣,外緣 漫的意思就是說普遍 我們的內心當中比較普遍-沒有專注在某一個境界當中 所以說內心當中-牽涉很多的外緣 都生起這個心 漫心當中又有兩種 第一種叫做大漫心 大漫心是什麼意思呢? 就如同本來標止我們這念心-是普遍通於三趣的眾生 人、非人、畜生皆是-我們所希望造作的對象 若是這樣 隨著我們對-任何一個境界來造作 都成就犯本罪 二者叫做小漫心 小漫心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他內心當中-但是該修人道 針對人道的眾生起這個念頭 不兼代非人和畜生-這兩道的眾生 接下去我們來看下面的解釋 剋,剋制和漫心-兩種的意思解釋過以後 我們就針對四重戒來解釋 剋漫當中分為三項 第一項就是淫戒 第二項就是盜戒和殺戒 第三、就是妄語戒-大妄語戒 首先來解釋淫戒當中 引戒疏,戒本疏當中所說 約淫為言-犯無剋心,同成極重 何以明之? 但有染心將欲成犯-初期在此而後會彼 或男女境亂張王者別-或人畜趣乖境心雙轉 但使境交無非大重 這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就淫戒來說 犯的情形,沒有那種剋心 你剋制這念心-針對某一個境界 這樣才算犯 沒有這種情形 意思就是說-你的內心當中雖然是剋制 針對人道來犯淫欲 但是你若是境界錯誤 對畜生來做淫欲的事情-也是犯重 一樣犯重 所以說同成極重的罪 何以明之? 要如何來了解這種道理呢? 下面就解釋了 就是說只要我們內心當中-有染污的心 有這種染污的煩惱 將欲成犯 將欲就是說生起這個方便 生起這個方便-想要成就犯戒的情形 最初的希望是在此 對某一個人 比喻說對某甲來做這個惡事 而後,後來會彼 和另外一個人做這個惡事 這種情形就是犯,就是要犯 或者是男女的境界-雜亂的情形 要對女眾做這個惡事-卻對男眾做這個惡事 也是一樣 或者是姓張和姓王-兩個人不同 境界 境界的替換,這也是一樣犯 或者是人、畜生 人道和畜生道有乖趣的情形 或者是境界和我們的心 境界就是說-所希望的人沒有現前 其他的人來代替 或者是非人,或者是畜生-畜生道的境界來替 所以境界當中有轉變 內心這個心 內心當中 雖然人,其他人的境界-來代替的情形 對這個人的境界-生起非人的想法 這叫做心轉變 就是我們的境界-和這念心都有所轉變 兩方面都有轉變 雖然有這麼多的情形 但是只要使令這個境交 和境界交合就是入這個道 入這個淫欲之道一點點-無非大重 無非都是犯這個重的罪過 犯這個本罪,淫欲的本罪 我們看這個表 淫戒不論剋心或者是漫心-三趣 只要所對的是三趣的眾生 當中入淫欲之道一點點通犯 都是犯上等罪 都犯上等罪 所以淫欲所對的境界-就不分說人的境界罪較重 非人的境界-和畜生的境界較輕 沒有,不分 都是犯上品罪 其他的戒法所對的境界 人、非人、畜生-所犯的罪是有輕重的 但是淫戒-因為是障礙聖道的根本 所以都是犯重罪,犯上品罪 再來第二種偷盜戒和殺戒 戒疏云:-盜殺剋心相當,方成重罪 心境俱違,但結方便 偷盜戒和殺戒剋心相當 剋制我們這念心-若是相應的時候 比喻說我們在殺人-對方是人 這種的情形相當 成就重罪 人生起人的想法-知道對方是人 這樣心和境界相當-才成立重罪 若是當中心和境界都有乖違 乖違的時候-但是結這個方便罪 比喻說對方的境界是人 但是我們內心當中-生起非人的想法 或者是畜生的想法 因為在黑暗當中看不清 生起這種另外的想法 心和境界有互相不契合-結方便罪 不會結成重罪 我們看下面的解釋 另外一種的解釋說 盜殺二戒,大漫則隨境成犯-小漫則異趣非犯 剋定一人,三趣非犯 這什麼意思呢? 偷盜戒和殺戒這兩條戒 大漫心 大漫心剛才所說 在內心當中普遍-通於三趣的眾生 都是他內心所希望-要去偷的,要殺害的境界 這樣隨著這個境界-都成就犯,犯本罪 犯本罪 再來,小漫心 小漫心前面所說的 他的內心當中 但是針對人道的眾生 這種情形有異趣非犯 就是其他道的眾生-非人和畜生道的眾生就不犯 這什麼意思呢? 比喻說在黑暗當中-看不到的地方 聽到這個聲音 家裡有聲音 這是人 人要來偷東西了-就拿槍打去,把他打死 早上一看是一隻貓 內心當中認為是人-他所要殺害是人 但是錯殺是一隻貓 對這個貓 將這個貓殺死當中-對貓來說沒有犯戒 沒有犯罪 對人來說,因為要殺人-當中有殺人的這種方便罪 因為沒有殺到人 所以有方便罪 有方便罪 但是對其他道的眾生來說-是不犯 不犯 再來,剋定一人 我們內心當中剋定某一個人 譬如說-我要偷某一個人的東西 但是去偷的時候三趣 所拿的是其他道的眾生-或者是其他的人 拿到其他人的東西 因為他們兩個人的東西-放在一起 我們不知道-就拿到其他人的東西 但是我們是要偷某甲的人-卻是偷到某乙的人的東西 拿到某乙的人的東西 這種情形非犯 不犯的情形 所以說三趣 其他的人或者是非人-或者是畜生 他們的東西這樣是不犯 這是比較微細 比較微細 我們一般說-沒有說到這麼微細 這種情形是比較微細-我們也要了解,了解 我們看這個表 表分為偷盜戒和殺戒 盜戒當中大漫心 大漫心就是你的內心當中 普遍三趣眾生-都是你要偷盜的 這樣假如你所拿的-是三趣眾生的東西 通犯 都要犯本罪 但是犯本罪當中-當然對偷人的東西 這個罪是比較重 罪是比較重的 非人的東西,鬼神的東西-是犯比較輕,中罪 畜生的東西是犯下品罪 通犯就是犯本罪 但是本罪當中有輕重的不同 這個意思 再來,小漫心-但是要偷人道眾生的東西 下面所拿是人道眾生的東西-就是犯 所犯的輕重就是根據-這個東西的價值性 若是價值一千元-就是要犯重罪 一千元以下-這個罪就漸次的減輕 若是所拿是非人的東西-或者是畜生的東西非犯 這種情形就是人的東西 和非人、畜生的東西-放在一起 我們偷錯了 這種情形之下說成非犯 因為對非人和畜生的東西-並沒有偷盜的心 所以說不犯 不犯當中 但是有偷人的東西-這種方便罪 因為沒有拿到 人的東西他沒有拿到-有方便罪 再來,剋心 剋定我們這念心-要取姓張的人他某一樣東西 比喻說偷他的金子 真的偷到金 這種情形是犯 犯重犯輕-也是就它的價值來說 一千元以上就是犯重罪-以下犯比較輕的過失 再來所偷的是張人他物 姓張的人他其他的東西 比喻說拿到銀-或者是拿到其他的東西 拿不到金子,這種情形非犯 這什麼情形呢? 比喻說金和銀放在一起 偷的人去的時候手伸進去-隨便就拿一樣東西回來了 拿回來以後看,是銀 這種情形對銀來說是非犯 不犯的 因為原本他的心-剋心就是要偷金 但是之後比喻說-拿回來以後知道是銀 拿回去放是不犯 若說銀,不管-反正拿回來就屬於我的 有這個時候也是要結罪 有這個時候就是結犯 或者是偷王人等物 姓王的人所有的東西 但是因為他剋心是要拿-姓張的人的東西 拿錯人的東西 這種情形對王人等物來說-沒有偷盜的心是不犯 是不犯 這是偷盜戒當中所分別 所分別的情形 再來,殺戒 殺戒當中大漫心-三趣的眾生我都要殺 有殺害的心 所以只要所殺害的-是三趣的眾生,通犯 都要犯本罪 犯本罪當中-殺人是犯重罪,上品罪 殺非人鬼神犯中品罪-殺畜生犯下品罪 小漫心 小漫心-但是要殺害人道的眾生 所殺害的是人道的眾生犯 這犯重罪,犯上品罪 假如當中錯殺 殺害到非人或者是畜生 非犯 因為對非人和畜生-沒有殺害的心 所以說非犯,不犯的情形 但是當中-有殺人的這種方便罪 這種方便罪就是中品罪 因為我們這個身體-已經有動作 只是說這個境界錯誤了 錯誤的情形 所以這個罪已經到了中品罪 再來,剋心 剋心,比喻說-我內心當中剋定要殺害某人 或是殺害姓張的 下面的分別 人道的眾生 人道的眾生當中有分兩種-錯殺和誤殺 錯殺和誤殺 錯殺的情形是非犯 比喻說內心當中-要殺姓張的 結果錯殺姓王的人 對姓王的人他過世-被我們殺死這是不犯戒 不犯戒 但是有殺姓張的人有方便罪 姓張的沒殺到有方便罪 這種情形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姓王的和姓張的-兩個人同時現前 或是說有很多人在一起 很多人在一起 正當我們要殺姓張的時候-現場很亂 很亂 姓張就拉姓王的過來 我們刀子就刺去-正好將對方殺死 這種情形叫做錯殺 叫做錯殺 在戒律當中-這種情形不算犯 不算犯,叫做錯殺 另外一種就要犯 誤殺 誤殺的情形是怎樣呢? 誤殺就是說我們要殺姓張的 結果姓張的沒來,姓王的來 姓王的現前 現在我們的面前-或者是黑暗當中 我們看到人就認為是姓張的-就這樣將對方殺死 這種也是要算犯 或者是說姓王的來-因為我們的內心當中 這極有力的殺心-人家說失去理智 看到這個人就認為是姓張-就把他殺死 這種的情形是要犯 犯的情形下面-比較小字的註解就說了 通人趣結犯不論張王 通人趣的眾生來結犯 因為我們在造作的當下-有人的想法 對方是人 雖然是姓王的不是姓張的-但是屬於人 你內心當中也是一樣-生起人的想法 人,人想行方便斷命根-將對方殺死 這都是要犯重罪 就是說殺戒的緣都具足 所以解釋說-通人趣的眾生來結犯 你生起人的想法-所以要犯重 因此在殺戒當中人道裡面 錯殺是不犯 針對王字來說-姓王來說是不犯 在謀殺當中-雖然殺到姓王的 但是人想也是犯重 也是犯重 再來,非或畜趣 非人或者是畜生-畜生道的眾生非犯 因為你內心當中-就是要殺這個人 在黑暗當中將鬼,鬼神-將畜生認為是人 這樣來殺害 但是天亮看,不是,是畜生-這種情形 所以對畜生來說非犯 因為沒有殺害的心 對人來說-沒有殺到有方便罪 中品的方便罪 這是第二種-偷盜戒和殺戒的情形 再來,大妄語戒 戒疏云:-若三趣齊現,內知歷然 犯無剋心,通境隨犯-三趣不現,隨剋隨犯 這什麼意思呢? 說大妄語 大妄語戒當中假如三趣 人、非人、畜生齊現-一起都現前 現在我們的面前 內知歷然 我們內心當中也很知道-很清楚 歷然就是很清楚,很明了 這時候犯無剋心 沒有剋定說我對人說-我要對人 但是你偏偏對畜生來說 這時無剋心 你對畜生來說,畜生來說 人在面前在旁邊-也是一樣犯重罪 通境隨犯 通於一切的境界隨犯根本罪 犯大妄語,上品 三趣不現 三趣眾生沒有同時現前 隨剋隨犯 隨著你剋定哪一個境界-隨犯的情形 比喻說你要和這個打妄語 人現前,你對人說就是犯 若非人、鬼神或者是畜生 你要對人說-你卻是對畜生說 這種情形就是非犯 沒有犯本罪的情形 所以說-隨我們剋定某一個境界 這個境界現前就是隨犯 下面行宗記就是-解釋戒本疏的註解 行宗記當中解釋說-妄語論剋,不同殺盜 大妄語戒討論到剋心的情形 剋心的情形-就不同於殺戒和偷盜戒 但是當中有很多的境界-現前的時候則不成剋 這時候不成就剋時 因為比喻說人、畜生、非人-這三種境界現前 你想要和非人打妄語 但是人道的眾生-人在旁邊有聽到 你和畜生說大妄語-人也在旁邊也是聽到 所以不成就剋心的情形 單獨對一個境界現前的時候-才論剋心 才成就剋心的意義 如同本來我們的希望是和人-說大妄語 但是畜現非犯 畜生現前你對畜生來說不犯 對畜生來說不犯 但是有向人-說大妄語的方便罪 對畜生來說不犯 因為你的心-不要對牠說大妄語 這種情形 我們看這個表 這個表 當中分為大漫、小漫和剋心 大漫心前面所說的 所有的境界-我們都想要說妄語 三趣 你對三趣來說都是犯-都是要犯 都是要犯 就是說你對人就是上品罪 對鬼神就是中品罪-非人、鬼神 對畜生,畜生來說是下品罪 小漫心的情形-但是對人這方面來說 想要對人來說 針對人道的眾生來說 三趣俱現 三趣俱現或者是二趣現 通犯,與大漫心一樣 這個時候就是說 前面所說的三趣俱現-同時現前的時候 犯,不剋心 你剋定在人道-但是三趣齊現的時候 或者是二趣 二趣是什麼呢? 人和非人或者是人和畜生-都是要犯 都是要犯 就沒有其他道的眾生不犯-就沒有這種情形 人這方面就結上品罪-非人又結一個中品罪 若又有畜生現前-又多一個下品罪 意思是這樣 再來,僅一趣的眾生現前 是人趣的眾生成就犯 因為小漫心就是-針對人道的眾生 若是說非人或者是-畜生道的眾生現前非犯 對非人和畜生道來說是不犯 因為沒有-要跟他們說妄語的心 所以說不犯,不犯的情形 但是有對人 要對人說的這種方便罪 再來,剋心 剋定我們這念心-要對某一個人 或者是某一個眾生來說 但是犯過的情形-就相同上面小漫心的分別 三趣的眾生同時現前-或者是二趣的眾生現前 都是要犯 都是要犯 單獨對一個境界的時候-才成就剋心的意義 這是第一種剋漫的情形 剋心和漫心 漫心當中就是比較普遍 心比較普遍,比較廣 比較廣 有大漫心和小漫心的不同 再來,丁二錯誤 錯誤的情形看這個文 戒疏云:夫立錯誤義者-並是不當本心之謂也 錯就現緣境差為義 誤就不現緣境差-心謬忘為義 所以然者 現緣二境相別顯然-及至造趣事容舛錯 即名眾境交涉為錯 若論誤者-心通前後不可雙緣 如前心謂此後心謂彼-心想謬忘故謂之誤 這什麼意思呢? 夫,夫這字-就是我們說話前面 比喻說啊,嗯,這種的意思-那是沒有什麼意思 我們要說話前面的言詞 立錯誤義者 建立錯和誤的意義-是什麼呢? 有什麼道理呢? 錯和誤都是不當本心之謂 不襯合我們本來-這念心的希望的意思 叫做錯誤 下面就是個別來解釋 什麼叫做錯? 錯就現緣境差為義 現緣境界差錯作為這個意義 就是說我們比喻說我們殺生 我們所要殺的境界-和不殺的境界同時一起 現在我們的面前 但是境界有差錯 有差錯 以這個作為這種意義叫做錯 誤,誤是就不現緣 不現緣境差,境界差誤 內心當中迷謬忘失正念-而作為這個意義 誤是這樣,不現緣 不現緣是什麼呢? 前面所說的 我們要殺的人沒來-結果是另外一個境界來 這叫做不現緣境界差誤 我們內心當中 在我們內心當中-有迷惑錯謬,忘失正念 將來的這個境界-當作是我們所要害的 所造惡的境界,這叫做誤 下面就解釋,進一步來解釋 為什麼是這樣呢? 因為現緣二境 現在我們面前-外緣兩種的境界 比喻說姓張和姓王 他們的相狀不同是顯然-很清楚的 及至-等我們對境要來造作的時候 這個事情事容舛錯 這個事情很容易-有錯誤,有差錯的 有差錯的情形 所以就稱眾境交涉 有很多境界交相的涉入 混亂 這叫做錯 叫做錯 若是討論到誤的情形 我們的內心當中通於前後 通於前後 但是不可雙緣 人家說一心不能兩用 你認為是王人-就不是姓張的 你認為是姓張的-就不是王人 所以說心是通於前後-但是當下的時候無法雙緣 攀緣兩個境界 就如同前那念心-認為是姓王的 後一念心卻認為是姓張的 內心當中的想法迷謬忘失-忘誤的情形 所以稱為誤 這樣說起來就是說-錯是現緣 現緣 很多境界同時現前-現在我們的面前 我們做錯 這個境界-所造作的境界錯,錯了 誤就是說我們所要造惡-的境界沒有現前 其他的境界現前 其他的境界現前的時候 我們內心當中又迷惑-忘失正念 將不對的境界認為-就是我們所要造惡的境界 這個意思 就是這個意思 翻過來我們看這個表 犯的情形 錯誤犯的情形-淫戒當中不論剋漫 剋心、漫心 也不論境界是錯或者是誤 不論錯誤 三趣的眾生-人、非人和畜生 只要進去淫欲之道一點點-都是要犯 要犯重 犯重 偷盜戒大漫心 我們的內心當中-普遍所有的境界都要偷 要來偷盜 所以不論錯或者是誤 只要你所拿到-是三趣眾生的東西通犯 都要犯本罪 犯本罪 偷到是人的東西-就是犯上品罪 是非人、鬼神的東西中品罪-是畜生的東西犯下品罪 小漫心剋定-要取人道眾生的東西 其他道的眾生不要偷 這樣錯 錯的情形 錯就是剛才所說的 人和非人和畜生的東西-都交涉放在一起 放在一起的情形 所偷到是非人-或者是畜生的東西非犯 因為你沒有那個心-要拿他們的東西 誤,誤就是說-人的東西沒有現前 非人和畜生的東西現前 我們內心當中迷惑 迷惑 妄誤的情形,內心當中轉變 所拿到是非人和畜生的東西-非犯 非犯 因為你內心當中-就是針對人道的眾生 所謂誤 偷盜誤的情形也是非犯 再來,剋心 剋定我們 比喻說要偷姓王的人 姓張的人的東西 前面所說姓張的東西 但是錯就是說 姓張的-姓王的東西都混在一起 放在一起 我們去拿時拿到王人等物 是拿到姓王的,他的東西 非犯 或者是拿到張人他物 不是我們要拿的東西 前面所說金子 我們是拿到銀-或者拿到其他的 也是非犯,不犯的情形 再來,誤 誤的情形是什麼呢? 剛才所說的,不現前 我們要拿的東西不現前-是其他的東西現前 我們內心當中認為 認為就是我們要拿的東西 所拿到回來看是王人等物 是王人等物 姓王的他所有的東西 或者是姓張的人-他其他的東西 才知道是其他的東西 這時候針對這些-拿回來的東西來說是不犯 因為沒有偷的心 沒有偷的心 殺戒當中大漫心三趣 對人、非人、畜生-都有加害的心 所以不論錯或者是誤 只要所加害是三趣的眾生-通犯,犯本罪 小漫心但是要殺人道的眾生 錯殺非人-或者是畜生道的眾生是非犯 因為境界交涉 人、非人、畜生都現前 誤殺的情形 人沒有現前-是其他的眾生現前 緣其他的眾生認為是人-而加害 之後才知道是非人-或者是畜生道的眾生 對非人、畜生道的眾生-來說是不犯 再來剋心 殺害姓張的,不加害姓王的 錯殺的情形 姓王姓張同時現前 剛才所說的錯殺-殺到姓王的等等 姓李等等的人,非犯 針對這些人非犯 因為我們的剋心-就是要殺害姓張的 再來,誤殺 誤殺就是對方-姓張的沒有現前 是姓王的來 姓王的來 我們看到姓王認為是姓張-把他加害這種情形 所以說王人等犯 犯的情形通人趣眾生來結犯 不論姓張或者是姓王 這個時間 時間說不完 會超過時間嗎? 可以再說嗎? 我們將這節說完 大妄語大漫心 普遍三趣的眾生都要說妄語 不論錯或者是誤 不論錯誤,三趣眾生通犯 通犯 小漫心針對人 錯的情形 錯就是所有的境界都現前 三趣俱現或者是二趣現-都是要犯 都是要犯 下面的解釋就說 若準前剋漫一節的文來說-通境隨犯 通於所有的境界都要犯 與大漫心是相同,不待錯故 不用等錯 三趣眾生都現前的時候-就是都要犯的 都要犯 再來,誤的情形 誤就是人道的眾生沒現前-其他的眾生 只一趣的眾生現前,是人 假如是人 小漫心是針對人 是人道的眾生現前就要犯 若是非人-或者是畜生道的眾生現前 非犯 針對非人和畜生來說是不犯 因為他內心當中-是剋定對人道眾生來說 再來,剋心的情形 剋定我們這念心 要向姓張的人說大妄語 同上小漫心的情形 就是說-若是姓張的現前就是犯 不然,其他的境界 三趣的境界現前-或者是一趣的境界 人的境界現前 人的境界當然是要犯 非人和畜生的境界就是非犯 下面的解釋 若依此節疏文-這個戒疏的文 統論錯誤,而云在人 受到這個人 對人道的眾生錯誤俱犯-是怎樣呢? 因為我們說大妄語的目的 就是要欺騙社會-要邀集名聞利養 針對這個人 所以說實則誤唯人趣-錯亦通結 誤的情形是唯除就人趣來犯 我們前面小漫心當中相同 針對人趣 錯的情形前面都通犯 三趣或者是二趣現 犯的時候就不剋定-我們這念心說 我只要針對姓張的,沒有 所有的境界現前沒剋心-都要犯 所以與小漫是一樣 和小漫心結罪的情形是一樣 上來持犯篇第二科-持犯總義到這裡 大略解釋完 我們時間拖幾分鐘過 真的抱歉,因為到一個段落 我們明天早上要講課-比較好講 時間到我們就下課 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