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121 上法下藏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淨觀教化眾生法 第廿七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一百二十三頁 關於括示 總括的顯示小乘、大乘、佛乘-這一些道理 那這個意思是什麼呢? 就是說要我們知道-怎麼樣子去利益眾生 分別佛法的淺深 然後才能夠應機與藥 前面說到了四諦十二因緣-是名二乘 破相六波羅蜜、緣修十地-是名大乘 如是大品《華嚴》廣分別說 再來什麼是佛乘呢? 又泯道諦及十八空 泯道諦 還有特別講十八空的-乃至空亦空 那麼入 其實十八空當中-就有一個空亦空 空不空、空亦空這樣子 然後再來呢 入平等理 什麼是平等理? 一切生、佛平等-涅槃、生死平等 那就中道實相義中-一切法無非是佛法 這樣子的平等理 這是不思議的 什麼不思議? 一念三千是不思議的中道實相 非心念口言-離於形名 這些觀念其實在後面一個觀-就是什麼? 觀佛性不一不異-不一不二 不一二、非有無-含中道、不著中法 其實也是多少也有這個概念 所以說離於形名 離於形相跟名言 非 沒有形相跟名言-那就是不是心思口議之所分別 非形色名言所能表彰 這樣子的了解-這就是佛乘 如《思益梵天所問經》 或者是《維摩詰經》 或者是《信力入印法門經》 或《楞嚴經》等都有說到 所以住真空之理 這個真空理是究竟空理 這不是指聲聞乘的那個真空 那麼真空理 言斷行滅 這句話是解說得太略了 其實這一句話是 第一次是出現在《摩訶止觀》 那後來禪宗的人最愛講這句話 叫做什麼?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很多禪宗的話-其實都是在隋朝時代 南北朝時代天台教下的人-所用的言詞 什麼頓悟成佛這種概念 頓悟成佛最早出現其實-當然是在那個什麼? 慧思大師之前就有 但是真正形成理論-事實上是天台 天台就特別講頓悟成佛-這種觀念 但後來似乎這個觀念-是禪宗才在講似的 那麼這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什麼叫言語道斷? 言語能道的斷了 言語之道斷了 就言語能說的-說不起來了 心行處滅了 心所能行的地方滅了 就是說你沒有心可著 你已經沒有心可以去想 也就不可思議 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的意思 叫做心行處滅言語道斷 這樣知道意思 所以說大乘的佛法-一定有這個部分 不思議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的-這部分 一定有 所以不是都能說的 也不是說你理性上-能給予觀照的 所以說不能夠一直用-經驗理性主義來看佛法 這很荒唐 會把佛法講成-人法、外道法、凡夫法 這可怕 如江河萬流若入大海失本色相 道諦緣修方便淨法亦復如是 這句話他就這樣講了 他在講什麼啊 他在講說道諦是四聖道 四聖諦叫做道諦 四聖道的諦-這四聖諦 還有緣修-十二因緣修 還有方便是七方便 等等的法 等等的淨法亦復如是 這什麼意思啊? 就是說這些法通通像-江海萬流一樣 入於大海失於本色 也就入於一佛法 一乘佛法中 而失去它原來是二乘法了 其實他講的很隱諱-你要知道 他的意思是說 你哪怕用聲聞法去度化人 你最後還是要用什麼?-唯一佛乘的法 因為都是入大海而失去本色的-不能再保持它原來的聲聞法了 搞了半天是在講這個 但是他可能寫到後面來了-他覺得你應該懂 他就一路帶過 是這個意思 這樣懂嗎? 這法有三法 二乘、大乘-再來佛乘法 最後都是佛乘法 其實這個觀念都是天台的觀念 天台早期建立的觀念-就是這個觀念 他所引的那個很重要幾部經典-也都是天台常用的經典 淨法亦復如是 最後辛三、結觀奉行 這是已經到另外一段 裡頭壬一是勸修發以成大行 辛三 前面辛二是正顯利他-已經講完了 現在辛三是結觀奉行 結這個觀、觀法 整個觀法要結 然後教我們要怎麼奉行 那麼以下是分兩科 壬一是勸修發以成大行 要去修發成就大乘行 那麼又分兩科 癸一是什麼?-修無緣慈悲 首先修一種行叫無緣慈悲 無緣慈悲最重要 就發那個菩提心-才會修無緣慈悲 正明、破著 首先要正明 汝當修集無緣慈悲隨力勸化 這其實就是發心啟行 發什麼心? 發菩提心才是無緣慈悲 有沒有?是不是? 沒有條件的慈悲 然後隨自己的力量和因緣-來勸化 然後自勸勸他 自己勸自己不可退心-要增上、慈悲 不可執著於慈悲布施之相等-度化眾生之相等 也要勸他人怎麼樣? 入佛法乃至於行菩薩道等 於身命財為大乘故莫生吝惜 於身、於命、於財 身體 身體比如說幫助人家做事 或者你這個身體勞累 乃至於什麼? 臨終的時候怎麼樣呢? 不是臨終 你捐一個肝、捐一個什麼-給人家 或者是人家老虎飢餓了-像捨身餵虎這樣子的 那你說捐器官-算不算是一種菩薩行? 它是 但是我常常講說-要被告知說不是一般人能行 我意思是這樣 因為他常常還沒死透-就得要割走 而且他認為你死了 他常常在那擾動你的身體 其實你還是會痛 只是你講不出來而已 那種痛不是一種-肉體上神經的痛 是你精神上的一種痛 那麼呢 但是這確實是一種菩薩行 那身 那命呢 命就命給人了 那財呢? 財富 身外之財 是這樣 這裡頭還包括了妻子 妻跟子 王位等等這些 這就是什麼? 這也是你的財 那麼莫生吝惜 為一眾生經多年月-設多方便說多佛法 令使悟解背生死苦得自在樂 為多眾生亦復如是 是名利他教化眾生 這裡頭說-哪怕你只是為一個眾生 你都要經歷多年設種種的方便 講各種的佛法 只為讓他怎麼樣?-悟解 「悟」開悟 領解什麼呢?-佛法 然後背捨生死 「背」不要向著它-是背著它 捨開它了 捨開生死而得自在樂 那對眾生亦復如是 所以你要知道行菩薩道-是沒有分別人數多寡的 你要知道 那你因緣多你就度多人-因緣少度少人 那各有因緣 不能夠這麼分別 人多我才講課-人少我不講 那不是這樣子的意思 那麼雖有此益 下面就是子二、破著 剛剛講說要用慈悲心-用多佛法來度化乃至一個眾生 捨身肉手足、生命、財產 現在他叫你離開這個執著 雖有此益勿生一念六相之心 雖然有這樣的利益眾生的事-你不能夠起一念六相之心 六相是什麼六相? 不可著色聲香味觸法而布施-這就是六相 色聲香味觸法不就六相嗎? 就不可著相布施 不可著相持戒 不可著相忍辱 不可著相修禪定 不可著相修精進 不可著相修智慧 都不為了一切 只為了利益眾生 乃至為利益眾生-也不為 這樣就是徹底的破六相 勿生一念六相之心-懂嗎? 不然你就著相 著相就糟糕了 譬如幻人為幻說法 你像幻化之人-為幻化之說法 幻人對幻人說法-鏡中之人做鏡中說法 所以說大做水月佛事 水中之月不真不實-是這樣 若見我說 彼受我化 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即是魔心、生死之心、-障礙之心、自纏縛心 這應該很容易懂 沒有能化之人 我在講經耶 這我的徒弟 我所化之人 也沒有我講的法 講完就忘 那麼能講的人不可得-所受化的人不可得 化導的佛法不可得 是這樣 這樣子 如果不是這樣呢 這就有人、我、眾生、壽者相-即是魔心、生死之心 這就是魔 這就是入生死 為什麼是魔? 魔會欺騙人、會迷惑人 那你這樣子著相說法-會招染名利 那根本就與菩薩道無關 結果你還認為那是菩薩道 這不是騙人嗎? 那這樣子你一定會貪染這一些 貪染這一些就落入生死 招感彼此的生死念 這不就是生死心嗎? 行菩薩道還要教人家下輩子-來跟你一起行菩薩道 這哪有是處? 不是這樣 那麼這障礙之心-它一定讓你生起障礙 那麼自纏縛 你會貪染它 貪染它最後就不自在-就自纏縛 汝但發起菩薩之心莫生怯弱 你不要說、不要怕你不能 你就發起這菩提之心吧 菩薩之心就是菩提心 不要生怯弱 你不要說難-難你就不敢做 譬如百疋之經始緯一絲 這什麼意思啊? 這百疋 布的單位叫疋 那一百疋這麼長的布 它是先把經線拉下來 然後才緯線一根穿過去-兩根穿過去、三根穿過去 這樣要穿一百疋這麼長 那線那麼細-你看要穿到多久? 但是也是從第一條線穿起 是不是這樣子啊? 有了第一條線-才會有最後一條線穿完 他意思是說 再怎麼難的路-都是從第一步踏出去的 你沒有第一步就不會有結束 所以佛法道長你還是要起步 你不起嗎? 你說這一輩子你不要起-你下輩子 這一輩子身體很弱-不要起 我看普潤是這個想法-對不對? 這一輩子太弱了-我等下輩子再來 你怎麼保證下輩子會比較健康-會比較強? 搞不好你這一輩子-已經比上輩子強壯多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譬如說這個意思 所以莫生怯弱 是這樣子 譬如百疋 你就先發心-能做多少算多少 那麼一絲 始緯一絲 雖未成疋非不貫攝 雖然還沒有成-不過那個經是貫攝的 什麼意思? 你的菩提心-從一開始就已經到佛了 都已經到成佛那裡去了 你織布的時候-你從第一條經線拉下來 你要織多長你就拉多長了 雖然它還不成為布 可是第一條經線拉下去-已經到結束的地方去 所以你一發菩提心-你那個心已經到成佛那裡去了 只剩下去圓滿它的緯-一條一條去織 所以說雖未成疋非不貫攝 雖然沒有成為一塊布-沒有成就起來 可是你不要認為它沒有連貫-它從來就是連貫的 因中即是有果地的影子 所以你立這個因 你在果上差不多就看到-你要怎麼成佛了 要怎麼莊嚴了 所以得其頭緒-即是發趣起作之始 你只要得到頭緒 今天我就是教你頭緒 今天這一部論就教你頭緒 怎麼樣? 善巧方便 先發菩提心 要善巧方便-懂得法的種種差別 然後怎麼去教人家 這就是得其頭緒 要織的時候先抓住那個經緯頭 然後尾一條一條慢慢的織……-就會織下來 終究會完成 所以即是發趣起作之始 漸漸累功自至端疋 你漸漸累積功行-那就一定到尾端那裡 各位!了不了解啊? 所以隨自己的力量做多少 但是就怕你不發心 不能夠畫地自限-一定要發心 但是發了之後能做多少-那沒關係 你說發了我就得做 你不發!你不發你還是得做啊 結果做了沒方向去 你還不如發了來做-那念念導歸 念念導歸 要記得 所以要能夠發 你要知道你發了就會不可思議 不信!你試試看 一定會這樣 好!這就勸發菩提、菩薩心 再來壬二、要先行以成利他 然後當然啦 要做這個事情 你自己要先做出來-感動別人 也做出來-才能有經驗 所以說利他六度者為除他惱 自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定、慧等亦復如是 先自行道然後化他-他即信伏 就是說你要化他嗎? 化他先自己做 讓別人能信服 能信而服從-而被你降伏 是這樣 這文很簡單-唸過就知道了 就是說你如果自己-要行布施、持戒、忍辱等等 當然這是自利 可是你要利他-你更要自己先行 人家才看了你這樣做了-那就相信你能得利益 那也服從 也被你摧伏掉他的慢心-而願意信從於你 自造惡行教他作善-信用語者無有是處 自己在那邊造惡 然後跟人家講我造惡很糟啊-你們不要造惡啊 你們不要造惡 這是不可能的 信用語者 信用語者就信受其語的意思 信受那個語無有是處-沒有這回事 爸爸抽煙 跟兒子講你這猴囝仔-你抽什麼煙啊(台語) 抽煙很不好你不知道嗎?-會得癌症(台語) 邊吸邊說(台語) 你說你有辦法教他兒子-不要抽煙嗎? 是不是啊? 只有自己戒煙-你兒子就自然沒有抽煙的因緣 是不是這樣子啊? 自己討了三、四個老婆 結果你兒子討一個老婆不滿足-還要討兩、三個 你說你能勸他嗎? 你沒有什麼辦法勸他嘛 意思一樣 再來「或口」 下面這個科判弄錯了 在它旁邊 最後一行有個子二丑一-有沒有? 那個要挪在這裡來 放錯位置了 應該放在那個-「或口勤說十二部經」這裡 這裡旁邊要放子二丑一 叫做什麼呢? 子二、就三業以顯 丑一、布三業顯功 布施這個三業來顯那個功德 這約六度以明 這行業指陳 就看自己造的什麼業-來指出那個行業 再來子二就是講到以三業來顯 怎麼做呢 首先是布三業顯功 三業布施來顯他的功德 或口勤說十二部經 方便善巧種種譬喻-令人信解 用口來布施 那布施什麼?-布施佛法 勤說不是勸說 勤說十二部經 然後人家不懂-要善巧方便 方便善巧種種譬喻 眾生依譬喻而得解 是不是這樣子啊? 沒有譬喻-深法他不懂 是不是?譬喻 那麼令人信解 信而能解 或者以身業 或以身勸 自修萬德一切善業-令他倣習 倣仿的「倣」 倣習 或者你不會講經說法-不過你做給人家看 自修萬德 做種種功德 一切善業能做的都做 令他人看了感動-跟著你做 這是言教跟身教 或以意勸 怎麼樣用意勸呢? 思念教道作易解章句 布施眾生利他誦持起正信解-名為利他 這就是用意勸 這就是用意勸 怎麼樣意勸? 就是你思惟教法-註解經典作易解章句 然後令他什麼? 誦持起正信解 讓他能夠讀得起來-聽得懂、看得懂這樣 這身、口、意三者布施 那麼丑二是什麼?-收三業成淨 布三業顯功 將三業布施-顯現出三業怎麼樣顯現功勞? 現在把三業收回來-怎麼收呢? 說法解釋五乘-自成辯才淨於口業 你用口業去布施 布施了之後其實你三業收回-你自己得功德 你怎麼說呢? 說法解釋五乘 你說法解釋五乘-對不對? 我們這一部論一再地講-它是五乘的 人天乘乃至於菩薩乘 聲聞、菩薩乃至佛乘等 那結果解釋五乘-自成辯才 你自己成就你的辯才 你說是說度化眾生-其實你成就了你的辯才 結果成就辯才-同時也淨於你的口業 好!這就是口業部分 前面講了身業 善現威儀恭敬禮拜供養三寶 剛剛說做一切-自修萬德一切善業 善業是什麼善業? 這裡講了善現威儀-威儀庠序 然後再來呢 恭敬禮拜 恭敬禮拜諸佛菩薩 然後供養三寶 你去做這些事 什麼是供養三寶? 出家人在寺廟裡-就能供養三寶、護持三寶 做好香燈 做好典座 做好一切的工作 那就是供養三寶 是不是這樣? 好好的上早晚殿就是什麼呢?-就是恭敬禮拜 那麼這一切操作當中-威儀庠序、持戒精嚴 這就是什麼呢?-善現威儀 那這樣子你就是-身業作具足種種功德 那結果你會得什麼呢? 勤苦利他-結果自成相好淨於身業 你這樣勤苦的操作 對啊!是勤苦 早上起來打板 人家還在睡你起來打板-是不是勤苦? 那你要持戒莊嚴 人家放逸你要莊嚴-那是不是勤苦? 可是你樂在其中、心甘情願 那這樣子呢 勤苦是利他-結果自成相好莊嚴 自成相好莊嚴 這淨於身業 若念眾生迷惑忍苦 思念眾生在迷惑、不了解道理-在忍受這些痛苦 思欲救濟 想要去救濟眾生 結果你就寫下文章流傳於後世 淨於意業 你在寫的時候意業就清淨 就淨於你自己的意業 所以說利他令眾生淨信 所以說利益他人、利益眾生-讓眾生產生淨信 其實反資己身成三真業 成三真業 「真」者淨也-真淨之業 證真之業就是解脫之業 清淨解脫之業 果中無漏名為真 你的三業果報無有漏法 你的嘴巴講出來的話-不會再是顛倒的、造業的 身體、相貌也是清淨的-人家也對你無染心的 那麼意念中所想的-也是向於解脫的 這樣子 那就是什麼呢?-真業 清淨解脫之業-謂之真業 明知利他還是自利 這是什麼? 癸二、相須結益 所以「明知」明白的可知 明白可知利他還是自利啊 各位!所以不要懷疑 發心!要發心 不要等待 因為我們的生命-實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 而且發心那一剎那-一切眾生就會被你度 無量劫以來的父母就會被你度 所以你只要發心就好 發心就好 發心了你的心就感應法界 那做多少那就隨緣 怕就怕不發心-你所做的都沒有會歸之處 那太可惜了 所以說反資己身成真三業-明知利他還是自利 雖是利他恆自益己 雖復是利他恆自益己 所以你說利他-其實真正就是利自己 然受化者非不蒙潤 可是受你利益的人-並不是說不得利益 所以說越布施越多-越弘化越得利益 所以這不同於財富 不同於財富 財富是你布施出去就少了 可是這個是你越利他-對方得利益你也得利益 是越做越多的 越用越多的 是這樣 所以說若化百千無數眾生-智慧轉增漸成四辯 不同財施損減竭盡 到這裡結束 所以最後就做這樣結論 如果你化百千無數的眾生 你自身的智慧是轉而增上-漸漸成就四無礙辯才 這個絕對是你越說、越布施-是越增長四無礙辯才 當然這是拿講經說法說的 身布施、意布施也亦復如是 是這樣 其實財施也是 但是財施表面上 他講的財施是指的凡夫的財施-不向於解脫的 那當然它就不同於-一般的凡夫財施 怎麼樣? 減損竭盡 總是會有用完的時候 所以《金光明經》上說 法施增長無窮-財施必有窮盡 法的布施增長無窮-可是財的布施增長有盡 那麼這四無礙辯才 什麼叫四無礙? 無礙辯是什麼? 就智慧敏捷通達無礙 叫做四無礙 叫做無礙辯 無礙辯 智慧敏捷通達無礙 那麼有四種 義無礙辯、法無礙辯、-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 「義」就道理 道理無礙辯 你講道理你可以橫說豎說-種種譬喻 你可以把道理講清楚 法無礙辯就是什麼? 佛所說的法門種種、無量無邊-你能夠總攝這些法門 能夠將這一法說成無量法-能夠無量法說成一法 進進出出、來來去去 多多少少 都能成就 這樣子叫做法無礙辯 再來辭無礙辯就怎麼樣? 你能夠善巧說 善巧說 再怎麼深的道理-你也能夠把它深入淺出說 樂說無礙辯是什麼呢? 樂說無礙辯是指的說你-說無疲厭 那麼你也能夠層次翻新-不會說得很累 每天都在講那些-講得很累(台語) 聽的人也厭了、講的人也厭了-(台語) 聽的人也累、講的人也累 不是!他還會翻新 同一個道理他橫說豎說-不會重覆 他說得很歡喜而且不會疲累-聽的人也不疲累 樂說無礙辯 這四無礙辯 說法之時 以下就講到你要得利益-你還要注意一件事情 說法 這以下當注意的事情 說法之時不念財食 這就是離邪命說法 你說法是為了規利 規利說法-這就是邪命 規利懂嗎?-求利益 說布施讚歎多好 說讚歎像我這種修行人-你的福德會增加很多 這一類的話不能說-也不應該暗示 這不念財食 你要知道 道心中有衣食-衣食中無道心 所以你只要念道-你就不怕無衣食 要記得 是故世尊說法-未曾先說而後受供養 這很容易理解 如果說受供養之後才說法-這是可以的 但是先說法才供養-變成說了法才能吃飯 那我要多說-你就多給我 我少說-你就少給我 這就不可以 所以我常勸居士說 你要請師父去你家裡供養-或者作佛事 一來你就要頂禮 在門口頂禮接引-然後供養他紅包 你不要等做完佛事才供養-這是不合法的 先供養-他才說法做佛事 這樣子有四種利益 消信施 報布施的恩、眾生的恩 令眾生歡喜善根成就-這第三種 第四種是怎麼樣? 在家財施、出家法施 讓出家人能夠怎麼樣?-得到人家的恭敬 而且道德也會高尚 有四種利益 有這四種利益 那麼呢 所以說世尊說法-總是先受供養才會說法 那麼教化的功德 如是這樣子清淨心的說法-的這種教化功德 就高於須彌深於巨海 非常的甚深、無量 以此利他之因當成佛果 這樣子利他的因-將來一定能成佛果 最後就結示淨心 能如是學-名廣大淨心 這就是廣大淨心 能夠這樣學-這就是廣大淨心 這廣大淨心已經講過了-對不對? 淨心 這是廣大的淨心 與中道實相相應 好!下面這是偈頌 偈頌有重頌的部分比較多-這是比較容易的 若見重愚癡 你看 莫說甚深法 聞者生誹謗 受苦百千劫 如果看到很重的愚癡的眾生-你就不要對他說深法 這樣子他聽了不信還起誹謗 反而讓他增加受苦-陷於百千劫的苦難當中 這樣子 所以 為什麼呢? 因為這種人宿世無習氣 過去世沒有善法之因緣-以熏習的氣味 所以聞了深法-懷疑、恐懼、生怯弱心 那麼我見顛倒計於斷常二邊 我見計斷常-未信三世業 他不信什麼呢? 三世的果報 三世的果報 三世的果報 那麼這種人你是不能夠 因為這樣子所以你不能夠-對他說甚深之法 那怎麼辦? 以下就是要觀根授藥 觀察根機來授與法藥 量根授法藥-是名大智人 要衡量他的根機-授與法藥 這才是大智慧之人 心邪無正見-聞法反生瞋 如果他心邪沒有正見-你不要隨便對他說不適當的法 這樣他聽了反而生瞋心 他在警告我們要注意 壬三、喻不聞者 如果他不聽聞佛法-可是你不對他 他這樣子不聽-他瞋心 那你就不對他說-也不行 你還是要說-你要善巧說 如果不說會怎麼樣? 不說他就不聞 不聞會怎麼樣? 如蠶吐絲繭 這個讀ㄐㄧㄢˇ 然後怎麼樣? 罪業復自纏 以不聞法故-常為愛網牽 就像蠶吐那個絲-來自己纏自己成為繭一樣 他因為不聽聞佛法-所以罪業就拿來纏自己 結果常常就會受到這個愛網-所牽絆、羈絆而不能夠超越 各位啊 所以說你要看看那眾生-你要不說法怎麼辦? 所以說末法-為什麼是末法? 法師不說法-眾生無正見 鬼神作亂-天地災變 然後這末法就形成了 就是這樣 今天差不多就已經這樣 是不是這樣子啊? 我們現在要去說法-我們要很小心 就是這樣對不對? 人家會討厭 那就要很小心 越到末法來越這樣 所以我在上幾堂課-我不是說嗎? 未來佛教的價值在哪裡? 價值在能夠宗教師出去弘法-讓眾生能夠不得心病 那就會增加國家的生產力了 這已經直接的、強力的-形成了國家的經濟力量 所以將來聯合國在考量 世界經濟組織 要考量一個國家的國力-經濟力、教育力 什麼生產力以外-還要考慮宗教力 就好像說世界衛生組織說 哪個國家的衛生好不好-要考量多少人分配一個醫生 以後他還要這樣考量 一個國家人民的健不健康-還要再加上一個指數 叫做那個國家的宗教發展-健不健全 平均多少人分配一個宗教師 宗教師分配的越多的 它那個國家老百姓的-心理越健康 耗損的心理藥物的費用越少-國家越有國力 你要知道 那那種國家-大企業就想要去那裡投資 所以宗教的存在已經形成國家-的像國防經濟一樣的重要了 二十一世紀之後必定如此 已經有數據可以明白的-顯示成這樣 這就是什麼呢? 這就是因為如果法師不說法 那眾生就如蠶吐絲繭-罪業復自纏 以不聞法故-常為愛網牽 這愛網就是無明網 你看報紙打開來 你看從當官的到立法委員-到民間的百姓 老百姓、小官員 哪一個人不在造業? 哪一個人不在顛倒? 那互相謾罵 這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妻不妻、夫不夫-有沒有? 還有那個什麼? 銀幕什麼作家夫妻 離了婚了彼此謾罵 這不是夫不夫、妻不妻嗎?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爸爸叫女兒脫個精光賣檳榔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這是什麼? 還美其名叫檳榔西施 那簡直是檳榔妖怪 這怎麼會是檳榔西施呢? 是不是? 這就是這樣 已經都父不父、子不子了 這種國家你說它有什麼競爭力 你讓人家看笑話 所以說一個政治-要頭腦清楚的人 他要扶持宗教-讓宗教去度化眾生 這種宗教度化眾生 那宗教師講經說法 有一個人生病了 有心理病來找師父開示 師父會不會給他收健保費? 不會 結果講好了的時候他一回去-身心安康、家庭穩定 增加多少生產力? 減少多少社會的問題? 你看看 不費國家一毛錢的經濟的什麼-那醫療費用 就能夠得到這種利益 為什麼不做? 政府為什麼不扶持呢? 老百姓為什麼不懂? 我們出家人-為什麼不自己知道? 我們出家人總是認為說-出家人是很莊嚴的、很尊貴的 但他只是這樣講 他不知道說還有那更積極 直接牽涉到社會未來的-經濟效益的 他還不敢這樣承擔 但今後一切的出家人跟宗教師 包括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儒家的人 都應該要這樣承擔才對的 我不是只講佛教 我呼籲一切的宗教師-都應該要主動的承擔 告知社會人士宗教存在的價值 已經直接牽涉到-國民的生產毛額了 已經是這樣了 那這樣人家才會尊重-才會看重宗教的需要 然後讓宗教跟社會的發展-同步進行 那就太棒了 這是根本見 根本見一扭動了 你什麼心靈環保 什麼人間淨土 才比較有可能 不然宗教總是被認為是-有也沒關係、沒有也無妨 只要錢賺得夠、沒有生病-宗教都擺到旁邊去 都是這樣 這是消極的宗教價值觀-不對 應該是所謂積極的宗教價值觀-要重新建立 各位啊!我呼籲社會人士-以及一切宗教家們 務必要建立這種概念 主動讓社會人士知道-它已經是社會主觀的價值 而且主動的價值-是一種直接的價值 直接牽涉到國家的國防經濟 宗教已經是到這種程度了 絕對是 你仔細想!絕對是這樣 它古來就在發揮這個作用 只是未來二十一世紀-因為心病重於一切了 所以它顯得更加重要 它的百分比例更強 所以我們宗教師太少、不夠 將來我們的國防役 我們的義務役當中-也要有這宗教役 直接就到了軍隊、學校、醫院-裡頭去服這種宗教役 這非常有意義的事 非常有意義的事 我們呼籲所有宗教家-都應該認知這樣的價值 然後共同來推動這樣子的概念-到社會各層面去 那麼再來壬四、方便開示 好啦!你知道-你非得要講不可了 不然他就如蠶吐絲繭了-對不對? 那怎麼開示呢? 一切真如門-巧用方便起 你是入於一乘佛道的 你是依於根本的真如門-中道實相 不過中道實相-發而為種種的善巧方便 你不能從小乘學上來 有人說先學小乘-才來學大乘 無有是處 就是大乘-唯佛一乘 唯佛一乘開顯種種乘 所以說依於一切真如門 一切真如門 依真如門 然後巧用方便起 凡欲化眾生-愛語令歡喜 菩薩同體悲-觀他如我己 柔和善將護-似乳投於水 這裡頭就講幾個道理 第一 如果你要化導眾生的話-你首先要用語言 用愛語、柔軟語-讓他聽了歡喜 讓他聽得點頭稱是 講到他心坎裡 然後你運用 你的心情要運用同體之悲心 不是自他換-是同體 同體跟自他換不一樣 還不一樣的 不……我說錯了 同體就是自他換 跟那個同理-是不同的 同理是你站在你這一邊-用道理去推說應該跟他一樣 不是!你要自他而換 你把設身處地換到他的身上去 他的苦就像你的苦一樣 所以同體悲 觀他如我己 就自他換 就是自他換 柔和善將護 柔和 身心柔和、三業柔和 善於護念他的想法 他在起煩惱不要惹他 給他機會、給他空間 他歡喜了那你就導引他學佛 他想要怎麼樣 在合理的範圍以內-你都順他的意思 這樣然後呢 似乳投於水 水乳交融 與眾生無有差別-和光同塵 你不能夠自認為我是師父耶 然後你就隔閡在那邊 不是這樣 你要跟他和光同塵 那我們現在做不到嘛 那我們就跟出家人自己-彼此先水乳交融 將來才去跟居士水乳交融 是這樣子的 現在做不來嘛 現在我們會起顛倒啊 人家也會對我們起顛倒啊 那這就不要-暫時不要這樣 好!那麼這樣子 再來壬五是什麼呢?-語默量器 說跟不說 雖然都要說 但是說與不說還是要看因緣 比如說 或時須多言-或時須寂默 有時候他正在不懂-那你要跟他多說 你要善言慰喻主動跟他說 有時候他不想聽、他起煩惱-那你要默然 這時候叫聖默然 或者他傲慢-那你也要不可說法 不恭敬說法-說法者有罪 那你就不要說 知時名法師-見面量根力 「量」衡量的量 知道說法的時機-這才是為法師 如果你不知道 你連見了面、見了那個面 衡量他的根器跟力量 若不觀機性-不名具智德 如果你不觀察他的根機、-性格、習性 你就不名為具足什麼呢?-化導他人智慧的這種功德的人 冥之於心內 冥之於心內 冥之如心內就了然於心中 你看了他的面-你就要衡量他的根機 那了然於心中 那麼所為成法則 你這樣所做的-就成就了什麼? 成就了利益眾生的法則了 這樣子 然後壬六、彊耎調攝 用強法、用軟法你都要調適哦 有用軟語時-有時須麤獷 須粗獷ㄍㄨㄤˇ 這唸ㄍㄨㄤˇ 須粗獷 軟根軟語調-伏強現威猛 我聽說那慈航菩薩講經的時候 甚至於會站在那講台上面去 噢!好厲害 為什麼呢? 因為要善巧度眾生-他就要這樣 他需要強獷語的時候-粗獷語的時候他粗獷 你看看!你要度那道上的兄弟 你跟他文縐縐的-他根本聽不下去 你要用道話講-那他就聽得很舒服 你要用道上的例子跟經驗-跟感覺去講 他聽了爽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文縐縐的度不了他 所以說菩薩沒有一定的相貌 我要這樣講才怎麼樣 那不是 那要看眾生的因緣-應機而說 有時柔軟、有時粗獷 調伏或調柔 種種調眾生-對治種種境 如是巧方便-唯有菩薩秉 像能夠這樣用強、用弱-用柔、用硬 那麼種種的調眾生的方法-對治種種不同根性之境 那麼這種善巧方便 是只有菩薩發心的人-才能夠成就這個妙法的 諸位這樣了解嗎? 那麼凡欲 下面就是別頌接機淺深 另外單獨說接機的淺深 首先講離瞋接劣 離開你瞋惱之心-來接那個劣機的人 有的人就是教不會-你教得都快氣起來了(台語) 有沒有?是不是這樣?-(台語) 要離瞋接劣 要這樣子 慈悅勿使瞋 要慈心悅可他人-不要產生瞋惱 也不要讓他產生瞋惱 觸情起毒心 不知善巧而觸動到-凡夫的這個情見讓他起毒心 結果就即造地獄因-於法於師起惡見 「惡」就是誹謗法-也對那個教導他的師父起惡心 結果咧 無聞非法者 即造地獄因 即造地獄因 就造了地獄因-是這樣 那對於那個無聞非法者 從來不聞教法-而且非議於正法的人 有沒有?社會上很多這樣-對不對? 從來不知道、都不聽聞佛法 就是對出家人、對三寶有異見-有惡見、誹謗之心的人 那麼要授戒令生人 你要善巧教導他-授與他戒法 讓他在戒法以內-安止身口意 令他信佛將來生於人道中 這是屬於度人乘 且免三塗苦-漸引歸正真 暫且讓他免於三塗之苦-漸漸引導他歸於正覺解脫之道 正真正覺解脫之道 這對於那從來不聞法的人來講-你要慢慢開導他讓他受戒 讓他暫時不造惡 這「戒」是指不造惡的意思 不一定是非得是五戒 讓他懂得不要造惡-讓他免於三塗 那這樣才有機會漸引他入正真-歸入正真 是這樣 再來壬二、通接眾機 這是對於一類人-最難接的這一類人各別講 現在通接一切機 怎麼說呢 一切人都可以這樣做的 怎麼做? 為說四諦法-顯示十二因緣 令知生死苦-正趣涅槃門 這對一切人都應該教導這個 教導這個 正趣涅槃門 那麼這已經大家都懂了-四諦十二因緣 有大性欲者 有大乘的根性之欲望的人 入理為談論 破相十八空 入那個大乘的深理為他說明-不著一切相的十八空之道理 破相十八空 入理為談論 入大乘之正理為他說明-破一切執著之相的十八空之理 十八空就大乘的各種空見 身中無世尊 乃至於離眾生、佛的分別執著-而證得無所得之智 破相十八空-身中無世尊 這就是大乘大性欲者 大乘種性的欲望的人-你要教他這個最甚深的道理 你們就是-對不對? 我常常講那個大乘道理-你們聽了嘛 也沒有絕席而去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就算是了 五乘漸分化 這樣五乘就漸漸的依於根性-而分別化導歸於一乘 這樣能拔斷他的無明根本 無明的根本 是名利他義 這就是根本的利他之義 順教報佛恩 這樣順於大乘的教法-才根本的報了佛恩 報答了佛恩 這就是說你顯示四諦十二因緣-讓他離苦趣於解脫 然後再對於有大乘根性的人-再講大乘法 讓他究竟了知一切眾生-生佛平等之理 這樣子就讓五乘的人-都能進入佛法 而且慢慢的看他-依他的根性而調熟 讓他進入到什麼呢? 進入到最唯一的佛乘 拔斷他根本的無明 那最後究竟成佛 這才是名為根本的利他之義 那這樣 如果你能這樣做 那就順於佛所教-也是報佛的恩 報佛的恩 我們這一堂課就上到這裡 下一堂課下一觀就是什麼? 誡觀佛性不一二、非有無-含中道、不著中法 第廿八 這一觀就在講觀佛性 為什麼呢? 因為菩薩道 先發菩提心 發了菩提心-就要教你怎麼度眾生 可是你度眾生要有所本 你要知道-你所度的是有佛性的眾生 能度的你也是有佛性 你跟他無二無別 你度的方法也是從你的佛性-薩婆若海中流露而出 所謂一真-這一切真如門 施以種種善巧方便 施以種種善巧方便 是這樣 從一切真如門-巧用方便起 一切真如門 一切法都入於真如之門 所以說你要度眾生 你最後你要知道-一切所度、能度的 都是佛性在操作 所以要行菩薩道 你要不學類似像天台這樣-究竟一佛乘的道理 你怎麼能行得究竟呢? 是不是? 所以說這一觀就要告訴你-佛性的道理 所以他那個思想還是蠻嚴密的 是不是這樣子啊? 好!那麼我們就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