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117 上法下藏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誡觀對發菩提心法-第廿六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跟大家上到了-第一百一十六頁 那麼求無為道 也就是菩薩捨於三界的貪染-但是又能不離三界 這一段話 菩薩者不染三界、不厭三界 要做菩薩就不離眾生 不離眾生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 利益一切眾生才能成熟佛道 才能於利益眾生的過程當中-成熟自己的什麼呢? 菩提資糧 同時也斷盡自己的無明 真正的塵沙無明惑必須要在-眾生的應對、度化當中 才能一一給予照破 為什麼叫塵沙無明? 因為眾生無量無邊 每一位眾生的煩惱性-也無量無邊 所以無量無邊的無量無邊 也就無量無邊的無量無邊-這麼多的煩惱性 那這麼多的煩惱性-你一一要怎麼呢?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你要誓願斷 你要去斷除這些煩惱 所以一一煩惱-如塵若沙的那麼多 那你一一煩惱若不能理解 不能給予突破 不能給予提昇轉化 那麼就是於彼處有無明 那麼這種無明相當的微細而多-所以謂之為塵沙無明 其實塵沙無明沒有無明的體 塵沙無明分別是以見思 如果凡夫的話-以見思跟根本無明為體 如果是斷了見思惑的這些菩薩 不過菩薩一般不斷見思-就伏住見思之後 那麼他那個主要是以-那個根本的無明為體 所以塵沙沒有體 所謂塵沙沒有體-它不是 塵沙並不是真實的有一種惑-叫塵沙惑 塵沙惑事實上是在-對一切境中有所疑惑 然而這點疑惑無非就是見思-無非就是根本無明 生相 生住異滅等等的遷流-起的那種見思種種的疑惑 所以說唯有-在一切眾生當中磨…… 你才能把你自己的性給磨掉-習性給磨掉 你也才能真正看透眾生 看透眾生 我大學時代學佛 有時候也跟人家一起朝山-什麼的 或者是修行 那有時候也會-不小心看到出家人 他跟著他的周邊的信徒相處-還有他的父母親相處 那我們就會發現說 他跟他父母親相處好像很熟 那很熟就會顯現出不耐 可是對信徒溫文爾雅 你懂這意思嗎? 我們世間人就是這樣子 那個兒子在家裡照顧你-那你覺得不夠、不孝順 可是有一個兒子-一天到晚在外面混 偶爾回來看你-你會覺得他很孝順 也是一樣 這相比較 那麼父母於你恩德-今生今世最大 可是你對他卻不假顏色 用種種的話激刺他 你都要死了你還在管這些孫子-的事情幹什麼?(台語) 你好好的念佛就好了-你不要管那些啦(台語) 你年紀大了你去休息……-你不要管這些(台語) 這些我們來弄就好-你去旁邊坐(台語) 阿爸!你去旁邊坐……-(台語) 阿母!這個菜你不用去煮-(台語) 這廚房妳不要來-妳出去……(台語) 講這話很隨便(台語) 很隨便!你有沒有注意? 你不要這麼無明好不好?-你這樣子這個事情(台語) 子孫的事情自有子孫福-你也不要這樣子(台語) 很不悅那樣子有沒有? 是不是這樣子啊? 在家人會這樣 出家人回到家裡去 遇到自己的娘、爹-有時候也是這樣 但是倒過來要是有個信徒 不要說他捐多少錢-就一般那信徒 你看!溫文爾雅-教化眾生 給人感覺是怎麼樣?-如沐春風 那轉個身回到自己的地方去 對自己的母親、父親-像在罵兒子一樣 但是對自己的兒子低聲下氣 哎呀!小祖宗-你要不要吃麵包?(台語) 吃蘋果? 吃肯德基?-吃什麼 一副那種-那簡直就捧得像小祖宗一樣 你看現代人就這樣子 那他出家了他也這個習氣 你有沒有仔細觀察? 其實這就是我們的塵沙無明 這就是我們的塵沙無明 兒女為我身所出-就像我的一部分一樣 所以我呵護他-就像呵護自己一樣 哎呀!那簡直是念茲在茲 他去學校-怕他冷了、怕他熱了 哎呀!他下課了 怕他多走路-兩條腿會變成蘿蔔腿 不好啊 多走兩下子 這個灰塵太多啦 會踩到狗屎 那我得要開車子趕快去載送他 但是老爹要是看病 你自己拿錢-你自己坐計程車去看(台語) 等一下再坐計程車回來-(台語) 看病才在學校隔壁而已-(台語) 他又說在學校隔壁(台語) 學校隔壁而已(台語) 阿爸你用走的-好像在做運動一樣(台語) 你看這樣 注意!出家人出了家剃了頭-並不等於在這些事情上免疫 不是!不是的 所以你必須看待自己的父母親-像自己身上的一塊肉一樣 他在那裡鬧、他在講那些閒話 你覺得如何? 你覺得如何? 後來我悟出來了 我聽我母親講那些滴滴答答的-那些點點滴滴完全跟佛法無關 我會覺得很滿足 我聽她講話-我覺得很滿足、很滿意 我覺得心中很安慰 為什麼? 我覺得我有機會在她旁邊-聽她發牢騷、講是非 講閒言閒語 我覺得很棒 她就像小孩一樣 她就像小孩一樣 那些話都不真實的-你懂嗎? 但是並不因為它不真實-所以你接受 而是說這一切你只有一件事情-「很滿足」這樣就好了 讓她講 你只要聆聽…… 然後最後她講完了-你只要跟她講、拍拍她肩膀 好了……沒事了…… 她不需要對你有理或講邏輯-她不需要 你只要一切-完全沒有條件的接受 接受完了-然後完全沒有條件的包容 這樣就夠了 然後她自然會在你身上-學到佛法 因為眾生 因為這就是所謂的不厭三界-的意思 其實不厭三界沒有什麼遠遠-三界不在遠處 三界就在眼前-你懂意思嗎? 整天搞吃、搞喝 整天拉撒睡 住道場的人面對道場的種種事 在世俗的人面對世俗的種種事 這就叫三界 三界不遠 三界不是死後去流轉-讓你流轉的那個地方叫三界 現在這個地方所做、所面對的-一切一切就叫三界 你厭嗎? 那你厭這個三界-你就換那個三界 這裡住住不順-換那裡住住 這裡住住、那裡住住 最後呢? 搬來搬去 不搬開你那個煩惱的心-你看你搬來搬去搬到哪裡去? 那麼這有人結了婚了 有那信徒 哎呀!這話實在說起來不好聽 那信徒在那邊傳話 傳什麼話呢? 他們在傳那些悄悄話給我聽 他說某某信徒還在怨惱說-她當時嫁錯人了 我一聽 她兒子都已經快娶老婆了 她還在怨這個事 哎呀!那當她老公的真的要-知道這件事情的話會搥胸頓足 可是男人也沒好到哪裡去 是不是這樣子啊? 老婆反正擺在家裡嘛 反正也不會被人家偷走 那自己到外面東看看、西看看-心動動、那裡動動 這就是一樣-完全一樣 那哪裡是不厭三界? 這簡直就是什麼呢?-貪染三界 所以諸位!眾生要不就是厭-要不就是貪 就這兩類 可是「厭」-厭其實是貪的另外一種表現 貪其實是厭的另外一種表現 這無非就是無明顛倒-面對境界而生迷 所以說不染三界 對果地的菩薩說-當然他是不受業力牽扯 為利眾生故來生於三界之中-所以他不染三界 他本來就不貪愛這些 他本來就解脫了嘛 他只是不離什麼呢? 不願離眾生-所以說再來投胎的 所以說不染 他能不染三界 這是就果說 如果你要學菩薩道 如果你真的要學菩薩道 那麼你得再來 那這個時候你再來的話-你憑什麼說不染三界? 有兩種辦法 你見思斷了-你乘願再來 那這樣不染三界-這是果地說的 第二種、往生極樂 見了彌陀佛了或者不見彌陀佛-見了什麼呢? 見了種種的相狀-內心的堅固 信心堅固 所以你再來-會染!偶爾還會染 因為你不是聖人 你沒有斷見思 但是你的見思的動不那麼厲害 所以說你對於實相見堅固 你對於利益眾生的悲心熾盛 所以說你再來這個世間 哪怕會有染-剎那之間就回來了、就恢復了 恢復成清淨的那種修道 染也漸漸斷除……-或者被你伏住 這樣子叫做不染三界 這種有沒有?-有的!還是有這樣子的 你看世尊也是示現這樣 所以世尊示現生而為王子 他還娶老婆生兒子 你知道嗎? 世尊不是有一個老婆-他有三個老婆 前面兩個老婆都沒生 後來這個耶輸陀羅她生了 耶輸陀羅這位女人累劫以來-就專門幹引誘佛陀的事情 他們累劫就在那裡互為夫妻 釋迦佛說這個女人-無量劫以前就一直誘惑我了 他是這麼講 然後不但這麼說 他這一次 耶輸陀羅 他們是談戀愛結婚的-他們最特別 事實上那一天 因為世尊前兩個 悉達多太子前兩個老婆-都沒生小孩 後來他爹就說-唉!不然這樣子為了 因為他們那個淨飯國-這個國是個小國 所以要透過聯姻-來求得政治上的穩定 這是通婚 不是三通-是通婚 那麼他通婚了之後 然後就公開招親 公開招親的時候 那個淨飯王周邊的國土的那些-國王、大臣的女兒都一一來了 那個悉達多太子看一看-哎!都不行 都要不太胖、要不太瘦-要不就沒有氣質 這樣不行 那不行了就要結束-門要close了(關門) 突然間這個耶輸陀羅跑了來 然後趕來……關門了 人家那個守門的跟她講-關門啦!以後再來吧 那應徵結束了 她就是在那裡起嬌嗔、大罵 我從遠路來 好不容易趕來這兒招親 你們的王子說什麼招親 那我好端端地來到這兒 我是遠路來的啊-為什麼不另外開一個方便? 像現在的E世代少女一樣-她完全不按牌理來 那那個什麼 所以說宿緣所追 所以修道人-就是還是要注意戒律 不然宿緣所追 那個釋迦太子 那悉達多太子 他在屋子裡聽一聽 耶?怎麼有個女的-在那兒吵鬧? 那這麼一看-遠遠的在看她那女人在嬌嗔 然後就跟她對話 然後她那個對話就很俏皮 也很不尊重 也很不擔心 也很不害怕 遇到那個王子一點都不緬靦 結果他覺得這個女的比較好-就把她娶進來了 那可見你看看-世尊也示現這樣 對不對? 他也示現這樣子 他並沒有像個聖人一樣 那高來高去的這樣子-不食人間煙火 他不是這樣 但是他終究會恢復成為-修道的狀態 你看看那個龐均居士他當時 他是彌勒菩薩再來-他也是這樣 所以說這就是不染三界-的一個義涵 所以我們凡夫還來這個世間 今天我們能不能行菩薩道?-不是不能行 你說那我有染-那我就不要行好了 不是這樣 那你就是你要隨時正見、正念-要依於戒你才能真正做到不染 好了!那求無為道不住無為 求無為道又不住無為 這個「無為」是-無所作為、無所操作 什麼是無所作為呢?-是任物遷滅 那你不迎不拒-也無恐無怖、不來不去 這就是無為 這不一不異、不來不去 無生無滅 任物生滅而無生無滅 這樣無所作為 就好像在海洋隨波而逐流-可是你卻不沈 你也不驚慌也不沈 你了了分明於這些生滅相-而不隨它流轉 也不會隨它所羈絆 這個其實就是涅槃境界 所以無為其實是涅槃的什麼? 無為果、無為法就是涅槃法-就是寂靜法 因為無所造作、無所作為-所以寂靜 所以說「無為」其實-它的本義是這樣 那也就等於所謂的-真空寂滅的涅槃之義理 本無造作-真空寂滅 這樣叫無為 無有造作謂之無為 那無有造作 為什麼能無有造作?-因為真空寂滅 真空就偏空 但以空見來見一切世間-所以一切生滅法皆不實 因為了解它不實-所以不隨之起滅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就像看電影一樣 電影裡頭有一隻老虎-吼!像要從銀幕裡跳出來 你們去看那個3D有沒有? 那3D就真的很像 那看3D影片 那聲音也是立體的-那影像更是立體 甚至還會噴水-它還會做效果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你會嚇一跳 那就是你受那個生滅相所惑 你知道那個假的-那你無所謂、一笑置之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就是所謂的-於生滅法中了知其不生滅 那麼這就無所作為 那求無為道即是求涅槃道 那求無為道-結果你就住於無為了 那就住於無所作為了 你知道它空 結果就了解空-所以不起一切造作 那這樣子就沈空滯寂-就住於無為了 誰呢? 聲聞人就這樣 所以聲聞人他就一直有解脫見 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他有解脫也有解脫知見 一直抓著這解脫知見-死抓著 那就死執這個-就沈空滯寂 安住於這個寂滅見中-那不起作用 這樣就不對 所以說求無為道-而不住於無為道 求解脫而不住於解脫 不過這樣子當然境界蠻高的-不過還不夠究竟 最後是什麼呢?-有為、無為一如 所以也無有無為道-也無有不住無為這件事情 那真的就完全和光同塵了 這才究竟寂滅 不過對聲聞法來講-用這種說法是比較容易懂 你求無為而不住於無為 常處生死而不住生死-而無生死 這是倒過來說的 無生死就是求得無為了 那常處生死-也就是不住於無為了 處在這生死流中也就 常處生死也就是不厭三界-你才會常處生死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而無生死」 因為你不染於三界 你已經解脫了不染於三界-所以你就無有生死 這兩句、兩句、兩句都一樣-這兩句是一句 求無為道不住無為-常處生死而無生死 這說法是一樣的 說法是一樣 那麼這個跟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很接近了 不過境界高的是以-無無明無無明盡境界更高 你要知道 他只是無無明了-然後不住於無無明 他還沒有看到原來無無明盡-也沒有無明盡這件事情 連生死也不可得 那這樣子也無生死流可處-也無不住生死流可處 這才是最究竟 他後面其實有講到 他後面其實意義上也有講到 在這裡還沒有這樣講 他層層舖排-沒有一下講那麼深 在這裡還容易懂-對不對? 好!癸二是牒釋-再解釋一遍 何故不染三界呢? 不染三界因為你-煩惱盡故、業不繫故 這裡結束了-他只講兩句話 答了兩句…… 什麼叫不染三界?就是煩惱盡-業不繫屬於你了 煩惱盡那業就盡-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業盡了那當然那就-不……錯了 煩惱盡了所以業就不繫屬於你-業沒有盡 業沒有盡 但是它不繫屬你了 你看阿羅漢 阿羅漢還有過去世的惡業-所招感 佛 佛都還有過去-敲那個魚王頭三下 結果這一世招感三天頭痛-這種業報 是不是? 可是他業不繫於他 不讓他生煩惱-也不牽扯他入輪迴當中 是不是? 所以說業不繫 不是沒有業-但業不繫了 佛!佛也要保留過去的業-跟我們眾生的業感相通 他才能招感成為-丈六之身、肉身 長得像我們一樣 頂多比我們高大強壯這樣而已 他不能像天人一樣 他業要跟我們接近 這就是惡法門 他也要有跟豬相近的業緣 他才能投胎為豬 那是緣起性他必然要這樣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但是有業而不繫 各位這樣了解嗎?-有業而不繫 所以說我們常常看到長老生病 病得很慘 最後往生了 那你說那長老有沒有修行? 他有業啊!但是業不一定繫他 你要知道 你要有這種信心跟了解 所以看起來他在受果報 可是他的心到底怎麼樣-那就不一定了 你不一定這麼講 他也可能一時現出煩惱境 但是他可能在中陰身得度-也有可能 所以這些修行是功不唐捐的 你不能說修了一輩子……-那怎麼樣…… 不能這麼講 修行怎麼還吃那麼多藥? 奇怪?修行人就不能吃藥嗎?-就不能有病嗎? 這不是這麼講 這業不繫而已 那麼下一句 「何故」少兩個字 少了兩個字你要加上去 「何故不厭三界」逗點 這裡弄錯了 「何故」是在原文就缺 原文就缺了 原文就缺了「何故」兩個字-我們就照它一樣 那逗點要再加一下 何故不厭三界?-愍眾生故 大慈悲故-求無為道故 欲自他利故-隨順大乘故 五句 五句 為什麼他不厭? 他不染三界是因為煩惱盡-業不繫 那麼 所以這樣講起來-真的是非受生來生的 他是乘願來的 咱們這種泥菩薩是隨業來的-那當然就不一樣 所以我說嘛 我們應該要怎麼?-發願活久一點 而且要用兩隻腳活著-不是躺在那裡 發願活久一點-何以故? 因為我們學得慢、出家慢 佛法需要我們-所以我們要活久一點 第二、我們往生要好看一點 第三、去了要趕快回來 為什麼呢? 我們要不去-那我們自己很慘 眾生看了也沒信心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要去了再來 但是去了不要待太久 保留一點業緣趕快回來 那當然還有人懷疑 欸!我看再來這娑婆很不好哦-(台語) 還是不要來得好 那我勸你去了再來 不是不要去 去了打個卡再來-對不對? 跟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打個照面這樣子 或是留封信給老人家-你趕快再來 為什麼呢? 因為娑婆世界 固然十方世界也無量無邊-也不必執著於娑婆世界 這真的啦 我說再來的意思是說-有兩個意思 第一、當然我們緣深 那麼乘此因緣-隨緣利益眾生再來 第二種 你得大利益-百千億化身來 那這樣的話此地、他方-都有你的分身來示現 像釋迦佛就是這樣 你在這邊看他-他在這邊成佛 他在別的地方-同時也無量無邊成佛 所以說法華會上-無量分身皆會來集 只要有一尊分身佛講什麼呢?-講《法華經》 其他分身都會集在那裡-來莊嚴讚嘆、來慰喻安慰 勸勉小乘人迴心向大-給大乘人更大的信心 當時的那法華會上-光看到這一幕 很多人就得法眼淨、開悟-證初果之類的就這樣 他的煩惱就斷盡 為什麼? 那示現的身口意業-太強烈、太清淨了 看到就見即解脫 真的是這樣 見即解脫 所以說佛出世時我沈淪-佛入滅時我出世 那真的我們這些業障鬼-才幹這種事 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他是業不繫 現在為什麼能夠不厭三界呢?-因為愍眾生故 他本來就可以不用再來的 可是他為什麼還來?-愍眾生故 你到沒有? 你們愍不愍? 我看你愍自己-沒有愍眾生 那愍自己的也好啦 總是比不懂得愍自己的-來得好一點 不過還是加強一點-愍眾生故 觀眾生苦你的勇猛精進會更強 那麼大慈悲故 愍眾生 願意拔苦與樂-所以大慈悲 求無為道故 你看看 在這裡就透露一點訊息-還是可能求無為道 換句話說他搞不好還是有那個-凡夫再來再求無為道 第二種說法就是-他求究竟的涅槃、大般涅槃 所以他要行菩薩道 雖然他不為業所繫-但是他還要再來 什麼?菩薩 他雖然登地-能夠示現成佛 但他還得再來 因為還不究竟 所以求的是究竟無為道 就果說是這樣 欲自利利他故 就是一樣嘛 就是愍眾生大慈悲-所以自利利他 為什麼能自利利他呢? 自他利 自利就是因為能得-究竟大般涅槃 這叫自利 那利他呢? 能夠利益一切眾生皆拔其苦-同入無為 同入無為 所以說利他 隨順大乘故 這個隨順大乘故才特別 你要知道菩薩從空出假-對不對? 那麼藉假化物攝生 攝持眾生 廣行正法 護持正法 住持正法 這就不同於聲聞人 聲聞人證入偏空-住於無為 安住在沈空滯寂當中 「沈」沈在空-滯在那個寂滅當中 他太舒服了、安安穩穩了-那不起動念 所以也不動他的業再來投胎-他不動 他就不動啦 他沒有求生意志了 念念之間無有求生意志了-他停在那兒 所以沈空滯寂 所以他就好像大船沒有錨一樣 他就漂離開生死的海岸-到他方去了 他不跟眾生相接近 沈空滯寂 所以我們為了不順這個法-我們要順菩薩法 所以菩薩法不沈空滯寂-從空出假 證空性 體空性而不入於空性-不證得那個空性 見空性!以空性來伏煩惱 進一步的什麼?-轉昇為菩薩行 轉昇為菩薩行 轉昇為菩薩行 這樣子來修-那麼就隨順大乘 請問那這樣大乘到底是-先要證空性? 還是只是見空性而不證入? 然後伏住煩惱之後-就廣行菩薩道呢? 還是乾脆就證空性也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然後再轉出來行菩薩道呢? 我可以告訴各位 依天台所理解的 他是見了空性 以空性來伏惑-但絕不證入 他速度才快 趕快的怎麼樣? 一路快馬加鞭-從空出假 空假中三諦圓融-一路行菩薩道去 這才快 那如果你證入空性了-就像法華會上一樣 定性羅漢五千人離席而退 不定性羅漢還要有佛陀-一周、二周、三周說法 這樣子周周調熟 而且出世四十九年-慢慢地調熟 慢慢調熟 那這就很麻煩 我們大概都是定性-修進去就是定性 因為我們貪染重 貪染重、意志不堅 要證得阿羅漢就不出來了 你信不信? 太爽了 你懂我意思嗎? 太舒服了-都不想出來 所以說應該是要這樣 「伏」然後趕快怎麼樣?-行菩薩道 所以我常常說-去了極樂世界再回來 當然還是有人有點懷疑 這下子我要是去了 還沒證得無生法忍-我就衝回來(台語) 回來摔得乒乒砰砰-這樣(台語) 這娑婆這麼糟-現在就快撐不住了(台語) 還說以後?-以後不是更撐不了?(台語) 你要知道 你有兩件事情是你的依靠 就是對於中道實相的-真實的信心 那是不退的 再來佛在無量劫以來-一直就護念我們 所以念念念佛 其實這兩個也同一件事 因為你念實相 諸佛實相與我無二無別-所以諸佛也護念我 所以說念實相也念佛 有佛在護念-你不至於顛倒 你只要發這菩提心-不至於顛倒 不過我們今天如果說-都不去極樂世界 就這樣直接像藏傳人這樣-就現世這樣流轉 當然如果你真的超級厲害-因緣具足那也就這樣也可以 不過漢傳最好還是去了再回來 去了之後示現給眾生看-到極樂世界去 那自己也證實一下-哦!是真的(台語) 我在娑婆世界這樣疑心沈重 現在看一看真的是這樣-(台語) 這個七重欄楯、七重行樹 這個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 那麼青色青光黃色黃光 雖然品位不一定很高 但沒有看到阿彌陀佛-至少看到觀音菩薩 沒看到觀音菩薩-至少聽到觀音菩薩在講經說法 嗯!他相信了 那那個時候再回來 這樣子修行就是菩薩道的修行 那當然也可以怎麼樣? 也可以就住在那裡不下來-這也一樣 因為你但見彌陀不愁不開悟嘛 不過無論如何-證無生法忍再回來 那是一定得回來的 到那個時候是一定得回來的 在菩薩本願裡頭未證無生法忍-是可以先回來 那也可以證了無生法忍再回來 那當然這兩種都是回來-都是回來 那麼速度快一點、慢一點-也不一定哦 你要是上品中生以上-你見佛聞法相當快 那麼很快就什麼?-很快就見佛了 上品上生那更快 蓮華一開佛就會見到 就直接進入成佛班去 然後直接就聽聞無生法忍-就證得無生法忍 剎那就再回來了 那時候回來就金光閃閃-瑞氣千條(台語) 要拿都有條-都有(台語) 不會說要拿都沒半條(台語) 那就不得了 這是最好的 那要怎麼樣才能夠往生極樂-能夠上品上生? 學天台教法 學天台教法 你在世的時候對大乘的佛法-信心堅固還有悟入 那這個時候以實相心念佛 哇!那一去絕對是上品-不上生!至少上品下生的 那速度就快啦 是不是這樣? 再加把勁很快就兩三下就開悟-就層層開悟就進去了 你要知道開悟是剎那之間的 那尤其是佛來講法 佛講經說法是身口意業-六塵皆講法 跟我們用聲塵 用凡夫這個肉體講-完全不同 他講法的時候 講聲音也放光 也現種種的奇妙境界-不可思議境界 也動地 也讓色塵、聲塵、香塵 然後你的觸塵 你的身體的光也會照在你身上-你也會感動 種種無邊的那種法門-全部都放在你身上去了 一剎那之間一切法悉知悉見-是這樣子的 是這樣子 所以這個時候快不快? 你在那剎那-剎那幾秒鐘 你比你在累劫當中-熏修的還要多 這個時候沒有成佛-只是你開解無生法忍 然後回來繼續幹那些菩薩的行 還是要三大阿僧祇劫-努力用功 不!剩下兩大阿僧祇劫-還是一大阿僧祇劫?不等 去修行 十信位是一大阿僧祇劫修完-剩下兩大阿僧祇劫 那如果你已經開悟見性了 登地之後見無生法忍 見無生法忍也有深淺 如果你最淺階位回來 起碼就圓教來講-只剩下兩大阿僧祇劫 但是兩阿僧祇劫修短自在的 修短自在 你的因緣具足的話很快有成就-是這樣 所以你想想看-這樣想起來是不是很棒? 往生極樂是不是很棒? 對不對? 對不對? 那六根全部同時進來教你 而且你這個時候-就沒有那個什麼 開賢師說「記不得」這種問題 沒有這種問題了-你懂意思嗎? 學什麼梵唄-也是聽一遍就記下來 那我們樓下有那個什麼?-雨人 有沒有? 那個Scientific American-那個科學美國人 科學人那個雜誌就講那個雨人 就是講那個什麼? 講那個自閉症 他的腦袋瓜子裡頭看過一遍-那個什麼? 台北市這麼厚的一本什麼呢?-電話簿 他只要從頭看到尾就記下來了 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號碼幾號全部記下來 你相不相信有這種人? 然後他不是看一本 七百五十本 你去看就寫在那裡 那也拍成電影 你看所以說我們人類的-那個大腦 用到的只有千分之一不到啊 所以到極樂世界-豈止七百五十本對不對? 整部《大藏經》-剎那就讓你吸收進去 何以故? 不用看的啊 聽的、聞的、感受的、-用光放光的 一下就印過來了 就像什麼? 那電腦磁碟片一樣-把你印下去這樣(台語) 這麼快 所以是不是無師智、自然智-就能開顯 所以說要求生極樂-快去快回 是這樣子 要這樣發願 這樣子就能夠怎麼樣?-你隨順大乘故 你真正的隨順大乘是這樣 所以隨順大乘-不沈空滯寂 那也知道有這種善大利益 下面說何故不住無為? 為什麼不住無為? 因為攝正法故、攝眾生故 這同樣道理前面講過了 攝眾生講了好幾遍對不對? 攝正法沒講 攝正法是什麼意思啊? 住持正法、攝持正法-懂嗎? 讓正法不滅-這就是不住無為 諸位啊!就是這樣 所以你們看看現在正法衰微 所以不要太早死-要多替佛教做點事 而且去極樂世界不要待太久-趕快怎麼樣? 現在加緊學 去到那裡很快證無生-最保險了 那再趕快回來 你懂意思嗎? 還接得到你的徒孫 你懂意思嗎? 那時候你徒孫在當什麼呢?-在當住持 那就可以再教你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太久了人家都認不得你了-你懂嗎? 那麼好!那麼這是這樣子-這是攝持正法 何故常處生死呢? 為了利行同事等等 利行同事故 本願無盡故 而非生死業種盡故 得大自在入解脫海故 暫時說到這裡 為什麼會常處生死呢? 一個目的 一個原因 因為為了利行同事 行菩薩道要有四攝法 哪四攝呢? 布施、愛語、同事、利行 利行!不是利生-利行 同事、利行 布施、愛語、同事、利行 你要行菩薩道要有這四個法門 幹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你要行菩薩道-那就是要讓眾生得利益 要讓眾生得利益最好的方法-就讓他聽聞佛法 讓他聽聞佛法的話-他要依附於你 他要相信於你、他要親附於你-他才能聽你講佛法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所以說先以利欲鉤牽之-後令入佛智 是不是? 那但是以利欲鉤牽-不能以財、以色 是不是這樣? 那只好以什麼呢? 以四種方法 布施、愛語、同事、利行 布施給他 他有欠缺我給他 那他就感激你 感激你!他就親附於你 親附於你了-你就跟他講如是如是做人 如是如是修行 如是如是怎麼樣 他就高興了 高興他就修行 這是布施 愛語呢? 愛語就柔軟語 說他有益的 或者說他那個時候最需要聽的 能夠感動他、能夠成長他-能夠讓他受用的話 不過這個話 有時候是方便跟究竟-這兩類的話都有差別 方便的話就是說 比如說他在貪染-那你也隨順他貪染跟他講兩句 他喜歡講汽車-你就跟他講汽車 他喜歡談政黨-你就跟他談政黨政治 你就跟他談 這樣子那也是愛語的一種 或者他正在苦惱 你跟他講一些安慰的話-讓他能受用 然後慢慢覺得你這個人可親近-最後願意聽你的 這就是所謂的愛語攝 那麼同事攝是什麼意思啊? 布施、愛語-然後再來同事、利行 這有一點順序跟階次 同事是什麼呢? 他做了事情 你呢?當然是好事 你跟他一起共事 他在賣東西-你也幫他一起賣 他在怎麼樣-你也幫他一起弄 然後弄了弄了-他會感激你幫他一起弄 然後在工作當中-他漸漸了解你的為人 然後慢慢的接受你 然後最後欣賞你 最後崇拜-不要講崇拜 最後就是信任你-然後接受你的教導 是這樣 這是同事行 同事行 再來 同事 再來呢? 利行 利行是什麼呢? 就他需要的利益-你給他、你幫他 他要做生意不會做-你教他怎麼做 是這樣 本來是一起做 現在就進一步退開來-你教他怎麼做 「利行」利益他的行 讓他得利益-然後這個時候就親附於你 總而言之 這就是一個菩薩攝化眾生的-一個善巧 但是它幾乎通於外道 一貫道也這麼幹-你信不信?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外道徒也這麼幹 甚至於要騙你錢的金光黨-也這麼幹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那個如果沒有解脫為本-那你利欲鉤牽 那一切外道法、世俗法-都可以這樣利欲鉤牽 甚至於男女貪愛-也是同事愛語布施利行啊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給她鑽戒-那那個女的很高興 那不是布施嗎? 這不是施嗎? 不是布但至少是施-對不對? 那麼愛語 當然講無邊無邊的那個愛語法-是不是這樣子啊? 沒有你我會死(台語) 是不是? 這類的話不是講了一堆嗎? 那是不是愛語? 利行那更是這樣子對不對? 她下班了你就開著車子去那裡-呆呆的等著要去載 是不是這樣? 你娘生病你就不願意載 你女朋友只是下班而已 你就趕著載-怕被別人載走(台語)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這一些不是的 所以要有智慧-這個四攝法才能用 而且要向於解脫的才能用 那有人就顛倒講 他說哎呀!那個 我說那個居士很貪染你耶 這個女眾對你起妄想 好像把你當成她男朋友了 不!我這同事愛語 我盡量講那個同事攝-我愛語攝 你也算了吧(台語) 那這種感情是像火一樣啊-你跟她什麼愛語 那愛到後來她起顛倒妄見 最後她為你而殉情-你看你這個出家人怎麼辦? 這就不能什麼同事愛語利行了 這就起顛倒了 所以說同事、愛語、利行-要小心運用、小心操作 在實務上來講 講理論都很容易-實務才可怕 實務上你沒能耐-你還是少愛語、少亂語 那種愛語會讓人起顛倒見-不可以 是這樣 這菩薩才能夠懂這個道理-才能懂這個道理 曾經有一個公案就是有個菩薩 觀音菩薩示現在漁村裡 很美的女孩子 然後就跟那漁村的男孩子講說 我現在沒有夫婿 如果你們哪一個人能夠在-半小時之內背起《心經》的話 我就嫁他 大家當然猛背 很快的十幾個人都背起來了 然後她就說-哎呀!你們十幾人 我總不能一個女人-嫁給你們十個人 那不然這樣好了-你們再背《阿彌陀經》 也有五、六個-七、八個也背起來 那這樣好了 你們再看看能不能在七天之內-背起這個《法華經》 為了老婆大家拼死的背-那幾個禮拜大家都沒有抓魚 也有兩、三個背起來 後來不知道又背了什麼 哇!最後有一個人背起來了 她就準備跟他結婚了 他就迎請了 結果要迎請的那一天-她就示現死亡 死亡就剩下一個棺材 後來那棺材抬起來-怎麼那麼輕? 打開來一看-裡頭一隻繡花鞋、一個紙條兒 就說觀音菩薩示現要你們修行-要你們斷殺 那麼以此繡花鞋為證 你看菩薩利生-是同事、愛語、布施、利行 是用這種方式幹的 那咱們呢? 咱們到時候愛語、利行-脫不了身那就很慘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操作這個 在實務上來說-那還是分際要抓清楚 不然常常表錯情、施錯意-就麻煩了 眾生就是顛倒 眾生顛倒 是這樣 那麼本願無盡故-因為你的本願無盡 所以說 什麼是本願無盡?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暫緩說 前三者都是無盡無量無邊 那這個時候就願無盡 這四弘誓願是這樣 再來 還有關於這個同事攝 關於這個菩薩四攝法 在實務操作上-確實有很多很多的困難 你比如說佛世的時候 佛世的時候事實上-佛陀是操作了類似這樣的行為 比如說這個利行 那佛陀就允許那大阿羅漢-現神通來折伏那些大國王大臣 甚至於容許比丘現神通-折伏那個慢心的比丘尼 他容許這樣 那現在問題是-現在能不能這樣做呢? 你要真的有這種人 現在聖人都還在世的啊-都還在世間 他怎麼不出來現它兩下子? 讓兩岸和平-是不是這樣? 是不是這樣? 你看 當時那個什麼?那個石虎 那個佛圖澄就現什麼? 他就在天上飛-有沒有? 然後那錫杖在天上飛-人也在天上飛 兩邊作戰就當下停止 那麼現在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我常常在思考這個問題 思考這個問題 那麼這個就有兩個原因 第一、眾生的業感 哪怕看到這個了-他也可能還不信、還起誹謗 萬一誹謗-他說那是幻術 他說那是幻術、起誹謗-結果就造更大的無邊業 這第一種 第二種眾生沒有智慧 看到神通之後再也不學佛法了-只想學神通 你懂意思嗎? 就黏在神通上面 你看看當時那個佛世的時候-佛陀現神通之後那些國王 他不是在問佛陀-你那神通怎麼學的? 我也要來學 他不是!他就臣服了 他就完全知道無為法的莊嚴 他就死心塌地的皈依三寶-護持三寶、學習正規的佛法 現在人急功近利 他見了神通了 他根本忘記-他根本就從來就不想解脫 他只要有神通力-那這個太棒 是不是這樣子?→→→此段請刪除 兩岸相爭那誰有神通誰贏→→→此段請刪除 比如說這樣→→→此段請刪除 那好了!完了-是不是這樣子?→→→此段請刪除 所以說聖人可能在這個時代-因緣不同 不會隨佛所教、所示現的那樣-示現神通 所以說這樣就可以證明 如果這個說法是對的 那我們就可以理解到說-四攝的操作因人而異 施者、受者都要注意 比如說愛語攝 我知道啊 曾經有信徒跟我抱怨 他說師父 那信徒也都 就一般來講就是所謂的很有錢-很能供養的信徒 但是我後來也漸漸-跟這類人疏遠 那他就曾經跟我抱怨過一件事 他說人家長老來台北-都嘛先打電話給我們 我們就可以去接啊 我們也可以這樣供養師父啊 他這樣講 那我當然知道也是這樣 那我一直在斟酌這樣好不好? 當然這樣做容易啊 是不是這樣? 打個電話 我也晃啊晃啊就去-有人接多風光 是不是這樣? 但這樣可不可以? 我總覺得這樣子-有點取之不實的樣子 這樣子就有點-跟人家這樣子感情牽扯 這樣確實是愛語 確實是愛語 但久了這樣子彼此的關係-是不是佛法的正常如法關係? 所以我一直斟酌 斟酌到現在都十多年過去了-我還是沒有下定決心這樣幹 我還是覺得自然一點好-不要隨便 所以說愛語的操作-我自己也並沒有完全的定見 我只能告訴諸位說-在實務上面來說要極端的小心 不然恐怕你僧格-也不一定能穩定 僧格也不一定 還有這布施 出家人你那東西十方來-你能夠隨便布施給在家人嗎? 那就不叫施啊 他本來是布施於你出家人-得福報、得福田 你給在家人有福田嗎? 在家人是福田嗎? 那你是不是在損福? 那他是不是也損福? 所以像這樣子的 到底出家人能不能-隨便拿財物、物品給在家人? 你這樣是愛護他還是在害他? 這個有時候不一定 當然有時候你還是得給他 比如說我們給他念珠什麼-讓他覺得很好 拿念珠就這是哪個師父送我的-因此我會憶念三寶 這是可以的!我想這是可以 可是多了可不可以? 做過分了可不可以? 什麼叫做過分? 這當中怎麼拿捏? 這些在實務的操作上-諸位都要很小心 很小心這樣子 像這個就叫做什麼呢?-這四攝 所以本願無盡之前的利行同事 我多說了這些實務上的問題-觸發大家的思考 那麼本願無盡 我們可能的願都還沒生起 願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是一種-願菩提心跟行菩提心的差別 願 發起了一種欲利益一切眾生-欲斷盡一切煩惱 欲學一切法門-欲成就無邊佛道 這種意欲之念之願-謂之為願菩提心 就是在這裡-本願無盡故 這種菩提心會推動著你無邊的-力量、無邊的事業去操作 這是願無盡 這就菩提心的無盡-菩提心願無盡的意思 而非生死業種盡故-並不是生死業種盡 而非生死-業種盡故 也可以這樣讀 這樣讀會比較符合-它原來的意思 「而非生死」不是入於生死-是業種盡 是業種盡 是你的生死的業種盡 生死的業種盡-可是你的業仍然不盡 你跟眾生的業緣的關係-仍然不盡 就憑著這個你才能夠-繼續跟眾生建立關係 釋迦佛跟我們的業緣沒有盡 所以我們才能懂得-我們才能感受到釋迦佛的教法 是不是? 而非生死-業種盡故 要逗點-加一個逗點 而非生死-業種盡故 不是生死-是業種盡 這生死之業-這故盡 得大自在入解脫海故 得大自在入解脫海故 因為你是得大自在入解脫海 所以說你在生死流中-你敢於常處 這樣懂嗎? 要是你自己不自在-你在生死流中苦都苦死啦 是不是? 哪裡敢常處生死呢? 所以說菩薩-真的要自己有點能耐 才能處於生死流而不退轉 這樣懂意思嗎? 他自己能自在、能解脫-才能處於生死 是以不在此彼-不著中流 不在此彼 「此」對凡夫來說此-生死 「彼」離生死 不在生死邊-也不在出離生死之邊 那也不著中流-也不在捨離這兩邊的中間 換句話說非生死、非非生死-皆不著 生死跟離生死皆不著 乃至中間的非生死、非離生死-也不著 也不著 不著中流 所以離於中道跟什麼呢?-離於中邊 其實那就離於中邊-心不住邊道 其實一切的邊道-也就是所謂的斷見 著空、著有 「著空」聲聞乘 「著有」或者是外道偏見 外道頑空見-那就邪見 「著有」凡夫見 我都不著 所以行於空有不住空有-入於中道不執於中道 這樣子叫做不住中道 但是我們在圓教裡頭常常說-安住於中道法性中 所以中道實相 那這樣不是住於中道? 請注意!中道有但中跟圓中 所謂圓中是一中一切中-一假一切假、一空一切空 這樣子的中是中而無中-這樣叫不住中 但是你要離兩邊說中的中 這種中是對立的中 這種中就不能著 所以不住中流的中 或者離於中邊-那個離那個中 離這種中-這種中是什麼中呢? 這種中是對兩邊說中 那還有兩邊的執著-所以你才有中 但是天台圓教講的中-是遍一切處的中 那就住於那種中 那種中其實無中可得的 一切皆中了 是不是啊? 所以這兩個意義是不一樣-不要混淆了 心不住邊道 那麼何以故呢? 不守自性-法爾如是 對啦!你不著於空也不著於有 不著於生滅法-也不著於不生滅法 生滅就生滅、生滅即是不生滅-不生滅也等於生滅 我為什麼要離開生死? 我執著生死-我才想要離開生死 等我看透了、我超越了生死-之後 那生死就不成其為生死-那我何必離開生死? 我住在生死當中-同時它就不生不滅、不生死 所以說隨波逐流 隨生死起伏不迎不拒-不來不去、不一不異 那這個就是不守自性-隨順一切 眾生哪裡有需要我-我隨緣應化 所以如鐘聲有敲就有響-隨緣而去 既不住於寂滅也不住於生死-也不住於中道 隨時就在無所得中、無所行中-行一切法 這就是不守自性 所以說身心自在隨物起伏-所以不守自性 這樣為什麼呢? 法應爾故 就是法爾如是 我應當隨順中道實相之法而行-所以說法應爾 中道實相之法應本自如是 「應爾」就本自如是 這就講到中道義 這裡就講到實相義 不守自性這樣子 各位這樣了解嗎? 那麼我們今天講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