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114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誡觀晚出家人心行法-第二十五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昨天上到第心行篇-第二十五的 上一堂課上到一百一十二頁-辛三第二行 那麼此之十惡過患-是地獄畜生餓鬼正因 汝當省察 名為淨心 這要唸ㄒㄧㄥˇ-不是ㄕㄥˇ 省察 睡醒了沒有那個醒的音 名為淨心 此之十惡過患 這前面這個十惡 第十惡比較長 創入佛道 回過頭來看一看一百一十一頁 創入佛法莫沾道味 憂慮疑惑情思還俗 這個你應該看到不少人是這樣 尤其是男眾比較有這種樣子 那麼女眾大概-就是把出家取代出嫁 她的生活就是這兩種選擇 男子的話選擇很多-他就會 那他們如果說憂慮 為什麼是憂慮啊? 那麼無禪悅故-無禪悅法喜 那世間的五欲樂沒有了-固然可喜可賀 可是呢你又沒有禪悅法喜 那就兩邊不著啊 心以貪染為性 你初創、創入佛門-創就初入 初入佛門-那結果你又莫沾道味 沒有得什麼法味、道味 道味是什麼意思? 道味就是道法之味 也就是說你沒有在佛法上用功 或者在思想上改造 讓你多增長對於佛、依於佛教-所建立的一種價值觀、生命感 沒有 所以說你跟佛的關係-你跟三寶的關係 你不會覺得是一體的 你也不會覺得你做一個出家人-是光榮的、難得的、感恩的 你不會那種感覺 你甚至於覺得恍惚 你覺得老是懷疑-我這樣做對嗎? 這當中有什麼原因造成 第一當然不沾道味-那俗味增長 反之還增長俗味 為什麼增長俗味? 你看有些道場它是需人恐急 那道場這個……發展很快 那麼沒有辦法啦 人家捐地 這個捐廟、那個捐精舍-這個捐講堂 但是要有人去管理啊 那既然管理的話-我就派這個徒弟受完戒就去… 頭皮還發青咧 出家人該怎麼走路-該怎麼吃飯都還不知道咧 他就去那裡當什麼呢 當負責人、住持 那結果是在幹什麼呢? 事實上只不過是當接待僧 把你的大道場做個-往外的延伸的觸角 去那裡做接待僧 那麼講的佛法 他跟人家講佛法 其實就是他在家的時候-聽來的那幾套 在那裡滾…… 那麼不要說騙不了自己啊 甚至於那個學佛久一點的-在家人聽一聽都要搖頭 聽一聽都要搖頭 那麼在這種情況底下呢 你就不太清楚到底自己出家-跟沒出家有什麼差別 那更慘的是怎樣 更慘的是出家前-師父還把你當作是什麼 當作是個居士看 還會教你東、教你西 還來的時候還招呼你 還泡茶給你喝 出了家了剛好倒過來 出了家了 那你已經出家了 好像媳婦娶進門了-不管你 師父引入門-修行在個人 那看你還冤仇一樣-不理你了 然後整天叫你招呼客人泡茶 那麼這個做經懺、幹些什麼 那你要稍微有空來問一下佛法 自己看、自己看 你沒看我那麼忙是不是? 明天還有人-還有什麼大人物要來找我 我哪有空跟你聊這一些佛法 欸!你看看 以前你是居士 你去廟裡-他還很樂意跟你聊 現在你做出家人-他覺得他不需要跟你聊了 為什麼呢?-反正你都出家了嘛 跟你聊 跟你聊-你還是出家啊 我要去聊那些在家人 聊了要不就他出家-要不就他捐錢 這樣還有很多實質上的意義 那麼你都已經出家了-我還聊什麼呢 都已經定案了 你懂意思嗎?死會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我常常講說 出家前還有師父 到廟裡去還有一點身分地位 人家還會注意我在、我來了 那麼出了家之後-好像我在廟上多餘的似的 那麼他就覺得怪 起顛倒妄想 你要知道其實寺院-本來就有可能這樣 他會覺得說你跟他一樣了-那你就學吧 那你就慢慢看吧 當然是這樣 你如果說出了家-你還想黏人 你還想依賴人 那當然那是你錯了 可是有多少人也是這樣 就是莫沾道味 他以為說出了家-有個什麼東西可靠 其實出了家了才要-沒有什麼東西可靠 除了三寶、除了你自己以外-沒有什麼可以讓你靠 結果他覺得-哎呀!若有所失 他就開始懷疑自己出家-有什麼價值意義? 多少人出家尤其是女眾-多少出家是這樣 可是她又不好意思還俗 甚至她又覺得說-如果這樣子一還俗了 如果這樣子還俗了 哎呀!完了……回去很難看 她就出家出不成、修行修不下-還俗又不願意 那就梗在那兒 就梗在那兒 哎呀!極端悲慘 是不是這樣? 這就是創入佛法莫沾道味 那第二種莫沾道味是怎麼樣 他本來就不想修行你懂嗎? 我看他在家的時候就什麼 樂得幹東幹西、做這做那 然後在師父面前-他也是聽招呼做事 然後做事情好像很伶俐的樣子 那麼他在世俗也有一點事業-也小有所成 那麼他出家了呢 他出家……幹什麼? 出家當然是當-當家、住持、知客 什麼教育單位的什麼老師 他的目標是那個 修行!什麼修行的事? 我不是為修行來的-我是為做事來的 那結果呢 結果就眼睛睜睜的就是看-哪裡有位置…… 哪裡有位置可以坐? 那麼呢那麼看看-就有的當家 哎呀!做事情這個不上道-不行耶 要是我來做-我這樣……我那樣…… 拿他世俗那一套 講起來好像還 好像世俗稱有智-佛門曰無賴 你懂意思嗎? 是這樣子 在世俗來講-這是很有智慧的做法 要他知道這樣…… 好像很有效率的樣子 在佛門裡用那種態度做事-簡直就是無賴 這古時候大德就這麼講 這就生熟未轉 生熟未轉 他本來就是-不是將心要來這裡出家修道的 他是要幹嘛? 他是看出家日子蠻好過的-而且還可以怎麼樣 還有那麼一大塊空間-可以讓我發揮 他是這種想法的 這種當然是莫沾道味 尤其是中年出家之後-那更是如此 你要他修道-妝點禪相是有餘 那麼幹什麼呢 他樂於做事…… 你要知道佛門裡做事-絕對是取德而後取才 我們寧可取有德的-我們不取有才無德的 我們不願意取那個有才無德的 當然才德兼具最好 你既能做事、有才華 你能有修道的道氣、道德 那當然最好、上上選 若不能德而兼之 那麼必也去其一 那麼我們應該去才取德 這跟世間不同 世間人 世間人你看他作奸犯科-你不管了啦 反正你躲得過 你把我這個生意場子-給我搞起來那就可以了 目標就達到了 專業經理人 那這樣就可以了 是不是這樣? 但是佛門不能這樣子 所以說佛門裡頭呢 哪怕你有通天的本領 你資歷未到 你修行的經歷不足 那麼你先看、先學 先學修道 生熟互轉 先把你那些玩意兒丟到一邊去 這是從來祖師就是這麼講的 如果說世間的東西-能夠幫助你修行 那只有在一個前提之下 你道氣、道行、解脫-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了 那時候你再拿你那個世俗的-那一大堆想法 那才會有道味 不然你純粹就世俗的想法 佛法深廣 你拿你那世俗的那些-經歷、能力 你要來佛門裡幹什麼呢 如果要這樣子的話 那佛陀不要我們出家-也不要我們童真出家了 要我們搞上一搞 在世俗裡當老板什麼的-再來出家 何必要勸我們早出家 大德勸我們早出家 所以古來一直就是說 初出家的人會拿筆的-把筆折斷 會拿圓鍬-把圓鍬吊起來 那麼會拿杓子的-把杓子丟掉 會煮菜啊 會拿刀子把刀子放進刀鞘裡-放在倉庫裡 你先把你世俗那全部的 所有點點滴滴那些世俗價值-全部放到一邊去 那有人不是這樣 有人出了家了之後-他冷冷地在看你 看你這出家人在做些什麼 甚至於他在家-他就在那冷冷地看你 欸!這個師父沒有經驗-不是這樣做、不是那樣做 你管他有經驗沒經驗 我們出家不是來做事的 我們出家只有一個目的-修道 要弄清楚 修道 修道 所以說事情-事情是邊學邊修 不是邊學邊做-不是這樣 邊學邊修 如果我把事情做好了-然後你很滿意 很滿意就是顛倒 做完-做完就忘 如果做不好 做不好 做不好正是目的 做不好正好動心忍性-正好低聲下氣去問別人 如果你一開始就做好了 做好你覺得很了不起-你覺得很好 那反而更糟 所以說出家人做事情-他是為了三寶做 沒有什麼不會-沒有什麼會 也沒有什麼那個給我做…… 嘿嘿!老子以前 在下、我、小僧 我以前專門幹那個的 來!給我做……-我一定做得很好的 一個善於調教徒弟的師父 恰恰好不讓他做 你給我閃到一邊 你做老師 你以前都做老師-都耍嘴皮的 你給我坐在那邊聽 你坐到調意旁邊-給我靜靜地聽 你現在聽就好 你給我聽五年 欸?你怎麼不這個…將才而用 沒有將才而用 他要先成為一個道人 把他原有會的先折掉-先完全放空 先放掉那些世俗的價值、觀念-理想、身分、能力全部丟掉 你來念佛、你來拜佛 你修掉你原來的那些想法 然後那個時候充滿道味了 那個時候如果有人要你出來-或者因緣你要出來 你也不會急著出來 自然的龍天推出-當你要做事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道場當中啊 或者是在道場裡頭有那個-親近一點的居士 你看哦!他在那邊冷冷地看你 這個是這樣做-那個是這樣做 你看他護持久了-你也拉他來一起工作的時候 他就開始有意見了 哎呀!師父這個不是這樣做-這要那樣做…… 當然沒有錯啦-憑良心講 就光憑事件、做事這件事情 或者做某一件事 他的建議確實有他的經驗 那麼呢當我們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吸取他的經驗 可是你會知道 一個人急於表達自己意思的-這種人難以修行 哪怕他出了家了-你看看 這種人出了家的時候-不能久居他人之下 也不能久居佛法之中 他一定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忙著要去做事 各位啊 我記得我以前在佛學院裡頭 那麼那個有一次-不知道什麼事情 有一堆話語跑出來 那就有幹部跑來跟我講 很忿忿不平的跑來跟我講 這個主任……這個我們-你看這樣子同學付出這麼多 那你看所得到的這種回應-這算什麼嘛 簡直就是在造謠嘛-那如何…… 那麼就非常生氣 非常生氣 那我讓他在那邊發洩 發洩完了我只跟他講一句話說 你剛剛說的-我都能理解 任何一個有脾氣的人 都可以像你這樣子的-不滿、生氣 從客觀的角度說-似乎你批評也很有道理 但是你要知道 我們今天來佛學院裡做事 我們是來修行的-我們不是來做事的 沒有誰要我們一定要來-這佛學院裡幹事 如果我們是要出家-那我們目的就是要修行 所以我們今天做這些事 目的不是把事情做好 目的是把修行給修好 所以我們不需要-去問今天人家怎麼樣反應 或者讚美我們-或接受我們 我們應該要問的是 這件事情在我修道的資糧當中-我累積了什麼 我有沒有真心的為了學生-為了僧教育來幫助別人 當我們決定了 當我們認清楚了 那真的是這樣子的時候 那麼其實別人怎麼說-那根本一點都跟你無關 如果我們有過失-那我們應該改變 如果我們檢查的結果發現-那所有最能做的 做得最好的情況-我們已經都做了 那你何必去管別人怎麼說 因為你是來修行的-你不是來做事的 做事才有論公不公平這件事 如果是修行-沒有論公不公平這件事 你要任勞-沒什麼了不起 任怨-也沒什麼了不起 要任冤 冤枉的冤 那才是更了不起 一切哪一件事情-不是你心甘情願的 那你何必跟人家爭一口氣-爭什麼呢 有什麼好爭的 你是跟自己爭-你跟誰爭呢? 你又不是來這裡領薪水的 我就跟他講這樣子的道理 後來當然他再也-沒再跟我提這些事 他就很安心的做事 又沒多久呢-好像三年級上學期 突然間我那個戒兄 我的戒兄 那我的戒兄是誰-你們都知道 然後就跑著來 氣沖沖地提了兩袋子東西-跑到我寮房來 叩……敲得很急 我說誰啊-誰怎麼會敲門敲這麼急? 我說進來啊 他沒聽到-他耳子比較背 進來啊!進來 臉青青的 東西提在那兒-然後就放下 我跟戒兄告假 當然他不需要跟我告假-我也不管常住的事 他是常住的人-當然我也不用告假 當然他是說 意思就是說很不爽啦-我要走了啦 來跟我告個假 那我就問他告假 某某人啊 你這麼一大把年齡了你告假-往哪兒去啊 你不知道這個某人…… 因為他直性子呱啦…… 足足說了差不多半個小時 噴得我滿臉都是口水 那講完了之後-我只跟他講一句話 我就跟他講我說某某法師啊-你說的也很有道理 不過呢今天這個道場還需要-像你這年齡的人來看前看後 做香燈什麼的 其實我們做這些事也不是因為-哪個執事派你做你去做 其實我們做這些事-也不過是報佛恩而已 我們都心甘情願-不是嗎? 他聽我沒有留他 突然間講這些話 兩行老淚就流下來 然後我又跟他講了些話-我勸他 我也沒有勸他-我只是說你的情況我了解 什麼人會講-對你講什麼話 或什麼人大概什麼態度 我想我待在這邊也待久了-我也知道 不過那也就是他在學習嘛 那這話傳來傳去-總是會增加這些話 你就想你是為三寶做 報佛恩我們怎麼報都報不及啊-不是這樣嗎? 你做這個香燈事情-你不是心甘情願的嗎 他聽一聽 他把那個袋子-提在手裡就放旁邊 就跟我頂禮 頂禮完了 感謝戒兄我不會走了 那當然啦 後來他還是走了-不過絕對不是為這個事 後來當然他是說-他去弘揚佛法了啦 七十多歲的人還能弘揚佛法-真是相當相當難得 那當然至少那件事情是這樣 所以諸位有道味-那就不怕你遭什麼問題 因為你很清楚啊 你只是一個道人而已啊 你也不需要別人特別尊重你 你也不需要好像-勉強去做些什麼事 既然是道人 那道人就要知道感恩 道人就知道要怎麼樣子學習 道人就應該要知道 要用什麼樣子的基礎來思惟 我不應該用世俗的那一套 我應該感恩、任勞、任怨-任冤的做 「怨」只是說人家嫌你不好-這樣怨 「冤」那這根本就倒白為黑-倒黑為白、顛倒是非 那更可怕 那你是個道人 做事或不做事你都是修道 那麼這一些不過是你的學習 聽了一句話就撐不住…… 我要換地方了-這裡怎麼能住呢 像這樣子的思惟啊 是很多中年出家的人-常常有的情況 我出家這麼多年看了非常多 以前我師父才跟我當家-我們的老當家師父 三天兩頭就看到我當家師父 計程車一坐出去了-是這樣 或是要怎麼樣 當然啦 我們也沒辦法勸他什麼 但是你都可以看得出來 為什麼中年出家會-這特別的莫沾道味 因為俗味太重 所以說為什麼祖師會說-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你最熟的為什麼要轉生 你最熟悉的技能、想法、-立場、態度、人生的價值 那些最熟悉的 最熟悉就是你以後死亡之前-那一剎那會依止的 你要讓它生-要讓它不熟悉 那最生疏的就是修道 修道你要讓它熟啊 這生熟互轉是入道門當中-最最重要的 所以說真的要出家 居士要出家 你們親人要來看你-出了家了再來看 不要還沒出家就來看東看西 有什麼好看的? 都要修道了-還要看嗎? 是不是這樣子? 看了半輩子還不夠 那不需要看 這就是生熟要互轉 人際關係也要生熟互轉 思想也要生熟互轉 技能也要生熟互轉 最後對於價值的判斷-也要生熟互轉 這樣子你才會沾道味-不然道味從哪兒來 還是全部世俗的那一套 只是講的表面是佛法而已-那可惜 所以諸位啊 諸位!這個是一個-根本的心的態度 你如果沒有這個態度-你誦經 誦一牛車-那你還是世俗心啊 居士也可以誦一牛車-為什麼他叫居士 你看他走路那個樣子 你看他那個處裡事情的態度 你看他放不下兒女的那種-堅固的心 他誦了一輩子的經 他為什麼這樣? 他生熟不轉嘛 他一直在世俗的那些-貪染境上面 所以為什麼是道人 你知不知道道人 理光頭、穿袈裟、誦經、-吃早晚飯 早、晚兩頓飯 做早、晚兩頓功課 那這樣就叫做能沾道法了? 你那個心要搞清楚 不要拿世俗的思惟來思惟 我們常常還是會這樣想 甚至我們會這樣-在人際當中會這樣 他為什麼對我這樣態度? 他為什麼看不起我? 可是你要知道-為什麼要看得起你? 比丘叫什麼? 比丘的漢文意思是什麼?-乞士 是不是這樣? 上乞佛法以增長慧命-下乞眾生以資色身 你叫乞士 乞士講難聽一點就叫乞丐 只差一點點而已 那你本來就是要讓人看輕的啊 理光頭、穿糞掃衣要幹什麼 要光鮮過日子嗎? 所以說你應該這樣想 過去世誹謗大乘-現世當遭人輕賤 以此業緣而能夠消除那個-誹謗大乘、輕慢大乘的過失 所以說《遺教經》-為什麼才講說 若聞他人興誹謗等等語-而不如飲甘露者不名為道人 為什麼會這樣講? 所以說為什麼有很多人他會 這樣對我不公平-那這樣對我怎麼樣 你在那裡氣不過去 這種事情以前在蓮因寺的時候-那簡直是無日無知 無日無知 同一件事情師父會罵A-不罵B 另外一件事情 那麼把B甚至於給趕下山-A沒事 那你要想修道-一定要求這種公平 那就是凡夫見 這一些都叫莫沾道品 你的價值 你與人的態度 你自己建立的什麼? 那種價值觀依於周遭的-是依於世俗的 依於周遭別人對你好-你高興 別人對你不好-或者你想像中的不好 你都會覺得這是怎麼樣了-這怎麼樣 那你想想看 你又不是去嫁人-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又不是去依賴誰 你只是做一個-頂天立地的道人而已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諸位啊-一定要記得 這個情況其實是很嚴重 它嚴重會變成怎麼樣 憂慮、疑惑 憂慮 因為你沒有道品 所以思惟不依佛法思惟 不依佛法思惟-就不能夠向於佛法道上會 不向於佛法道上會-你就無有禪悅法喜 你內心喘動-你怎麼可能禪悅? 沒有禪悅-你怎麼可能有法喜? 沒有正思惟-你怎麼可能有法喜? 那接著你就會憂慮 為什麼憂? 為什麼憂? 因為煩惱現前叫憂 為什麼叫慮? 為什麼叫慮? 你考慮、你會覺得你出家-沒有意義 你完全用世俗的價值來判斷-你不覺得出家有意義 我不曉得你們自己生活-怎麼樣子 你要檢查自己 你有沒有為了任何一件事情-而有一剎那懷疑你出家的決定 如果你有 那真的要在佛前求懺悔-求加被 求加被才對 那就是慮 那這一種是種子 它隨時會在那裡引動你…… 你表面做得怎麼樣子 騙得了別人-你會難以騙得了自己 接著會怎麼樣?-疑惑 疑惑什麼? 疑惑好多 疑惑佛法 最嚴重第一-疑惑佛法 你會覺得佛法這麼好-為什麼我過得這麼慘? 為什麼周圍的人這麼惡? 你要知道周圍人這麼惡-是你用什麼態度去看他 我告訴你天底下人都惡 不然怎麼會來當-娑婆世界眾生呢 都是自私 自私就是惡 只是惡得嚴重跟不嚴重而已 不然你要求什麼呢 你就是因為看到這樣所以才要-對自己生警策、對他人生憐憫 結果你不此之圖 以後你會覺得那這些人惡人-那這樣我佛法我也懷疑 那就是怪異了 那就怪異了 古人都說不以人廢言 換句話說-「言」是道理 道理重要-說話的人是惡人我都要接受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更何況今天出家-是我跟三寶的自己的關係 跟別人又有什麼關係 天底下人通通還俗-沒有人出家了 我還是出家呀 但是就是會有人開始疑慮-所以疑慮佛法 其次疑慮什麼呢 疑慮師長 疑慮師長 你會覺得他對我不公平 他疼他、他不疼我 他教他、他不教我 師父都叫他進去當侍者-沒叫我進去 是這樣 要不男眾要不就是說 這件事情找我做-為什麼那件事情不找我做 為什麼他都升他做什麼-就不叫我做什麼 就舉凡這一類 疑慮人、疑慮師長 再來疑慮你的道友、同參道友 同參道友 你覺得他可能不是什麼道人 那麼呢-跟他在一起不會有什麼增長 那麼你盡看他壞、缺點 那當然你不會增長了-你已經在墮落了 你就看到壞處而已 然後最後就疑慮什麼?-疑慮整個出家的價值 就開始疑慮 所以說呢 所以這就是無信向趣入 沒有信的方向 也不可能依這個信-而趣入一個什麼呢 一個佛法的安置之處 所以你沒有一個佛法可安置 過日子只是做一個出家人-過日子 哪怕你持戒持得滴水不漏 你很難名為道人-因為你跟法不相應 你自己還是苦 那這就是 那以這種疑慮-疑心就現前 所以誰能治得了你? 沒有誰能治得了你 但是在一個前提之下 只有在一個前提之下-你才有得救 你要把心胸打開 你先得要建立一個觀念 從古到今那麼多的道人-投入佛法當中去 那些人不是呆子、不是騙子 而出家我自己來 到底佛法有怎麼樣子的好 我要真誠的去求 如果我懷疑-我要真誠的去懺悔 我真誠的求三寶加被 讓有人講法讓我聽進去-讓我信受 你得要這樣-你心打開 你不打開-你什麼都玩世不恭 那個我看很多了啦 那個戒律的不要再跟我講了 我搞三年、五年了-我知道啦 很多人是這樣態度哦 出家一年 真的是應了那句話 出家一年佛在眼前 出家三年佛在天邊 出家五年佛在西天 越出越久佛越遠-三寶越遠 那這就是疑惑 那疑惑的極致-情思還俗 當然啦佛門裡是接受還俗的 而且比丘可以還俗七次 是沒有錯 但是有必要這樣幹嗎? 那一位是因為他要降龍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他才需要這樣幹 那我們自己有需要這樣幹嗎? 所以說最好把它弄清楚 最好把它弄清楚 這疑惑到極端就會這樣 所以一個中年出家的情況 他容易用世俗的價值-來過多的思惟 而且往惡的方向去思惟 因為人事處久了 所以說他就難以沾道味 我記得以前有一次 我在說其實大家共住-應該過怎麼樣子一種的生活 那這樣會比較好 居然有人說那你去弄啊-那你去弄啊 他意思很簡單 他就我就不相信-你真的能照你這樣說的去弄 我聽一聽-我也沒有特別什麼感覺 我也不需要跟他解釋 因為他又不是我老板 我也不需要經過他來認可 那我只是-我才很深刻的感受到說 一個中年 中年的人來出家 他可以把另外別人的一種善意 純然的是善意 哪怕好吧!你決定它 你覺得你秤秤斤兩 你覺得他不可能這樣做 但是他可以完全的扭曲 他把它想成什麼? 想成這是欺騙人的 這是要招攬人員的一種想法 那我們內心裡頭有很深的感觸 就說那這樣子的話-他聽任何人說話 他就一切都是懷疑了啊 他就沒有什麼 沒有法喜了啊 你想想看如果你聽到一個人說-他要怎麼樣修行、他要怎麼樣 哪怕他今天不能這樣修 那你也覺得有一個人發善心呢 我應該隨喜 惡法不隨喜-善法我應該隨喜 是不是這樣子啊? 哪怕你會客觀的覺得-他不太可能做得到 你也應該鼓勵他說你盡量做 是不是這樣? 他才沒有 所以他聽了任何人的話-都會是懷疑的 都會是令人討厭的 都會是讓人打折扣的 那這樣請問誰受傷害? 就是那個聽話的人 所以他就永遠難以沾道味 你說那我看經就可以沾道味了 古德有說啊 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 所以為什麼要親近善知識-為什麼要這樣子 就是因為有人經歷-有人去吸收、有他的感覺 哪怕你看了也是這種感覺 有第二個人讀得比你多 出家比你早、做事比你多-比如說這樣子 他就你師父 然後呢 他也講出跟你一樣的看法 你看看這不是更增加-你內在的信心嗎? 你自己看-你也得到這個結論 可是另外一個經驗比你更豐富-的人也得到這個結論 那不等於經驗加經驗嗎? 信心加信心嗎? 修行的時候正是靠這個東西 修行修不上去或修得上去-也是靠這個東西 是不是? 所以說哪怕你自己真有智慧 自己能看懂經典 你懷疑人、懷疑講法-懷疑佛法 那你還是很難得利益 那這樣子最後就是所謂的-莫沾道味 道味不入 我常常講就法不入心 法不入心-心中無有法、無有喜悅 無有喜悅漸漸於一切事-產生懷疑 最後情思還俗 這個情況真的是很多 所以呢我大師父淨心老法師 有一次那個破土的時候-我也去主持動土 主持動土 那他也去主持 那我在那邊等的時候-他就跟我講 他說你是哪一屆的? 我說我那一屆-那時候您老人家當大師父 哦!對……那我當大師父 那我就問他說 然後他就問我說-那你們那個戒兄弟還在不在啊 我說就我所知還俗好幾個 他說哎呀!這個真的是這樣 他說對啊!沒有錯-而且都是沙彌首 第一個沙彌首就還俗了 沙彌首都很容易還俗的-你要知道 那麼呢還俗 還俗到哪兒去啦 到哪兒去啦 很簡單啊 很簡單啊 一隻大母老虎 嘴巴大大、血盆大嘴 一口就把他給吃了是這樣 醫生的 寡婦醫生 那個丈夫是當醫生的那個-的女人呢 那死了 死了當寡婦-又有很多錢 她當然很空虛 那空虛就這樣去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那很多 那還有還俗的才慘咧 還有我另外一個戒兄還俗 還俗了之後呢 那他在某個道場還俗 還俗了之後又在那個道場的-那個所在的那個縣市呢 應徵公車司機 結果又應徵到什麼 應徵到開他那個道場那一條線-的司機 很扯 然後每次信徒來了的時候 看到他都不能叫師父-只能叫司機先生 我要在哪一站下車 所以說我就笑他-我說唉 以前用佛法度人-現在用公車度人也好啦 他也只能跟我傻笑而已 是不是這樣子?那還俗 當然啦-善心還俗也就罷 下面翻過一一二 嫌薄三寶反懷悔恨-那就很難呀 嫌薄三寶 是不是這樣? 他還俗還嫌薄三寶-還反懷悔恨 後悔、嫌恨 既自還俗憎出家人 你看看 自己還俗僧恨出家人 今天呀我就不講哪裡 有些早年出家-後來跑到日本去 那個日本的女孩子爭著獻殷勤 看你們那支那來的-有文化、有背景、有內涵 又這麼樣子用功修道 這種人弄來當老公是最棒 這樣子我爹的那個廟-就可以分一間給我了 一定沒問題 不然我爹的那麼多間廟-兒子沒那麼多個 就得要放棄這麼多的廟的家產 日本的廟是私人家產 是那個宗派家產-宗派的私產 是這樣子的 然後呢就還俗了 還俗之後呢 等到他自己也沒地方去 回到台灣來嘛 左碰右碰還不是在佛門裡做事 在佛門裡做事 我就從來沒看過-他對出家人合掌過 除了請他的那個老師父-老和尚呢 他有跟他合掌以外 我說這種人-要是哪一天落到我手裡 我一定罵他-你跩什麼跩?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對出家人你這種態度啊 你有多少學問-來!咱們坐下來我們談談看 那就是這樣子 以前你出家 你不知道以前人家恭敬你-是什麼樣子? 你現在你還俗-你對出家師父你是這種態度 那個顛倒的在家人、學者 顛倒的學者那他傲慢-那我們可憐憫他 你今天吃佛門的飯-還在佛門裡養家糊口 而且你甚至於以前出過家-在三寶門中過過日子 你今天對出家人三寶態度-是這個態度 你有沒有良心啊你 你有種-你到佛門外去過日子 是不是? 是不是這樣子? 這就是出家人有時候-就有的過度慈悲了 那麼沒給他一點臉色 那絕不可能這樣子 那這樣子你是害了誰? 害了你徒弟-下面的一切徒弟 完全在這種大居士面前-沒有出家的格 他也不甩你其他出家人 顛倒!這是顛倒 所以說古來就這樣了 這個不是我們罵你 宣祖就這麼說了 既自還俗憎出家人 雖說我有一個學生要還俗 那我就非常的讚嘆他 對師父是極端的恭敬 那麼我後來我去看他 他也以前在埔里 後來還俗了工作考了三年 國家考試竟然還派到埔里 你看看真的是特別的特別 然後到埔里的時候-我去看他的時候 他看到出家人立刻立正 那我以為說我以前他老師嘛-他當然這樣子 後來我在旁邊 剛好有人找他-然後他在外面辦 先跟一個世俗人辦一些什麼事 我上班時間去看他的-不然找不到人 那麼接著呢 我在這邊的房間-就從窗戶那邊看到 又有一個老出家老尼師來了 我看他就立刻站起來 師父好!有什麼事情你請坐 馬上拉椅子給她坐-泡一杯茶給她喝這樣 我看他這樣很誠懇-趕快去幫她找資料 搞了半個多小時 我在那邊都靜靜地看他這樣 那做完了他一進來-他什麼話也沒說 他繼續跟我聊 要走之前我才跟他講說-你剛剛那一幕我都看到了 你真的要永遠記得-你今天這個心情 那這樣的話你的還俗-以後還是一個三寶弟子 他眼睛含著淚跟我講說 師父!我永遠就是三寶的弟子-我不會改變的 那這個就是很難得 不過你要知道他不是中年出家 他當完兵就出家了 所以人家有那種赤誠之心 不是不能還俗 真的是沒因緣-日子這樣過也沒意思 那還俗好了 但是你不要憎出家人 出家人沒有說他是聖人 你今天恭敬出家人-只是因為你是三寶本分的事 三寶弟子嘛 那你是本分事 不然你就不名為三寶弟子 你是二寶弟子 二寶-皈依佛、皈依法而已 那你不具足三寶弟子 所以說有一些出家人-自己也在表現得好像他很那個 很現代、很平等 他就說僧俗的地位-應該要平等的 我說呀我跟狗都平等-我跟豬也平等 豬怕死-我也怕死 豬拉屎-我也拉屎 要講平等-天底下眾生哪個不平等 是不是啊? 可是多寶佛塔-誰能跟釋迦佛一起坐 只有多寶佛能跟釋迦佛一起坐 是不是這樣子啊? 世尊那個菩提金剛座-誰能跟他一起坐 只有迦葉尊者-敢來跟世尊一起坐 那這樣的話 那這樣的話-那世尊都不平等囉 徒弟不能跟他一起平起平坐囉 這個平等有事相平等-跟理性的平等 理相上當然都平等 事相上僧俗有別、師徒有異 那這尊卑庠序 這本來就是道門裡頭 本來就是菩薩戒 先者先坐、後者後坐-莫如外道癡人坐無次第 這本來就是這樣 你還說你行菩薩道 連這個道理你都不懂 今天難道我們要在居士面前-顯得很高貴 有必要這樣嗎? 我們是乞士-本來就不需要這樣 但是只要你是三寶弟子 你恭敬三寶-這是你的天職 不然你就不名為弟子 是不是? 所以說憎出家人 還俗了再憎出家人-是萬萬不可…… 台灣不少這種人 人家泰國才不敢這樣 泰國到處都嘛是出過家的居士 是不是這樣? 他們不敢這樣 所以說台灣特別有這一些 那麼輕賤行者成闡提業 輕賤修行人 結果呢 宣祖是說成闡提業 那是他老人家說的 一定是有根據的才會這麼講 闡提業那還得了-是不是?斷善根了啦 簡單講斷善根 OK!這是上一堂課-我們比較急得講 沒把它那個意思再顯了一下 這個是因為在台灣今天看了-真的是不少 所以我多說了兩下子 那麼再來辛三是什麼呢 辛三是結示 此之十惡過患-是地獄畜生餓鬼正因 哎呀!講白了就三途惡因 是不是這樣? 這是出家反而是造了三途惡因 你說這冤枉不冤枉-是不是? 那麼最後怎麼辦呢 偈文 汝當省察-名為淨心 應該省察 省察什麼意思? 檢查、反省檢查 那麼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懂意思嗎? 這就省察的意思 那麼這樣做就是淨心 就是淨你那個真如自性 偈曰 首先辛一 明俗性疆獷不能修奉 世俗之性、俗人之性太強-粗、狂暴 那麼呢-粗獷不能夠修奉什麼呢 修奉這個佛法 文有四個偈 那麼俗氣力方強 三毒至猛盛 年晚始入道 猶守本時性 在俗的時候呢 力氣正是正強的時候-氣力正強的時候 三毒至為勇猛興盛 所以呢造了、建立了很多-剛強難化的世俗習氣 到了晚年帶了這些習氣-才來入於道門當中 結果仍然守著當時-年輕在俗時候的那些剛強之氣 他意思是這樣 所以我們的惡習氣-大部分都是什麼 大部分在三歲之前-就一切建立了 在大學讀書-傲慢、自以為是、幼稚無知 今天的大學講難聽一點-真的就像以前高中的延續而已 我們大學也是這樣 甚至讀到博士都像一個-EQ零蛋的人一樣 EQ你懂意思嗎? EQ情緒管理 情緒智商 情緒智商零蛋 大家都得順他 不順他-他就無法自我控制 是不是這樣? 那很多事情只會講不會做-做不來 是這樣EQ零蛋 那是這樣 那麼要不呢做事-那做事就沾染了一堆習氣 三十歲以前大部分沾的是-完全具足了 完全具足 不解將護他 造次強是正 自謂最精鍊 七支未必淨 不解將護他 是不知要將什麼?善守護 「將」就是善 就是善於 善於什麼?守護他人的道念 那麼呢 任性無理、魯莽輕率 造次的意思 魯莽輕率的強說自己是正確 自己認為最為精確老練 而這身口七支-卻都未必是清淨的 就不懂得要善護別人 那為什麼不能善護別人?-老氣橫秋啊 怕別人看不起他呀 他就要去什麼樣 他就要去支使別人 這不解將護他 不知要善護他人道念 那麼呢魯莽輕率地-強說自己是正確 自認為自己最為精確老練 而七支未必是清淨 這要跟前一偈合起來看 帶了前一偈所說的那個-世俗的習氣 然後形成這個態度 然後呢 喧喧逐講論-不肯修戒定 已說十種過-若犯須除屏 喧喧就是熱熱鬧鬧地 那麼呢是少解而馳逐講論 喧喧就是熱熱鬧鬧 他整天就愛熱熱鬧鬧-愛聚在這個…… 《論語》說小人閒居為不善-那就是這樣 一堆沒有道義的人-你說聚在那兒他會幹什麼? 充殼子啊 充殼子聽得懂嗎? 窮打屁 在那裡呱啦呱啦講一堆-非道義的話 那麼呢喧喧-喜歡熱鬧 然後呢 你從他旁邊走過去-他就要招你來 來……來啦-聊天啦 怎麼樣啦-喝一杯啦、怎麼樣啦 這像……什麼 像土地公廟旁邊那個什麼 那個樹下面那些下棋的-那些無所事事的人一樣 他在那兒 你要不參一腳 你還被認為是什麼呢-孤傲、驕慢 你以後很難生存 那就搞成這樣 「喧喧」就熱熱鬧鬧 逐講論 什麼叫逐講論? 「逐」追逐 追逐那個講論 哪裡有充殼子的場合-他哪裡去 你懂意思嗎? 拉著串門子 邀我啊…… 稍等一下……-我PLAY一下…… 就這樣搞成這樣 弄成這樣 喧喧逐講論 他不是說講經說法 那麼就是愛充殼子-是這樣 那不肯修戒定 就在那裡閒閒 英英美代子(沒事做)-他也不願意修一點戒定慧之類 不修戒定其實就是三學 用成兩個字 已說-上來說的十種過 若犯須除屏 「屏」跟那個-提手旁那個「摒」 這不是「屏」是「摒」-摒除的摒 就是除的意思 這個四個偈 那麼再來呢 三個偈子、三偈 那接下來呢 辛二是辨度攝非儀令他不敬 分辨度攝非儀 度化他人、攝取他人-不是用那種道氣 不是用那種道的方法 「非儀」就不正當的方式 度人用不正當的方式-你知道什麼呢 就是五種邪命 現威 那麼呢瞎掰瞎說 那麼呢找人家來吹捧-替你做廣告兒 這一類的就非儀 那麼令他不敬-結果呢 結果就令他-令那個明眼的人搖頭 這又是烏魯木齊(胡搞)-是這樣 身無一德行 沙彌度三兩 有過不肯呵 犯罪反與杖 這不是「不與杖」-反與杖 破齋犯僧前 污戒惡名響 人天漸漸希 三塗轉增長 唯教作福法 無軌令人倣 令人倣(ㄈㄤˇ)…… 自身如小兒 況能調剛強 處眾好□諍→→→請造字 恆懷瞋恨想 四輩不恭敬 眷屬甯欽仰 來!這很容易懂 自己因為剛剛那一大堆習氣-從來不改 那麼自己身無一德行 一德行(ㄏㄥˋ) 沒有前面講那個五德-沒有一德 結果還剃度沙彌 那貪他的力量 貪他要做勞役 所以沙彌度三兩 照律上說一年只能度一個 結果他度兩個、三個 不過現在算了吧 度幾打啦 還兩、三呢-三、兩咧 一度度十幾、二十個都有的咧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那就不必說了啦 超過一個 不過律上《四分律》有說 極有福報因緣 一次可以剃度三個-三個 那有過不肯呵-他有過失你不去呵斥他 不去說他、不去教他 結果等到真正犯罪了-反與杖 反而呢給予杖打 杖是策杖 反而給予什麼?-那個毆打 毆打懂嗎? 這個杖是指動詞毆打 你要知道-律上明文的不許什麼? 不許用這種打的方式-不許用打 這反與杖 不過這裡當然也可以說為-犯罪不與杖 好像說這個杖-就不把它想成用打 就是不與什麼?-這個杖罰 就是說給予處罰 處罰不一定用刀杖-用木杖 不過呢允堪律師是說-這個字寫錯了 是反與杖才對 那麼破齋犯僧前 破齋犯僧前有兩個意思 破齋是過午而食叫破齋 犯僧前是什麼呢? 在眾僧未食之前你就食-叫做犯僧前 這樣子 那麼呢 污戒惡名響 你這個戒污了 戒不清淨的惡名響遍僧團 結果呢人天漸漸希 像你這樣子 人天之眾因為你不持五戒-人天之眾就漸漸的少 那你不持乃至比丘戒也一樣 不持比丘戒-人天漸漸希 也就你將這樣不能生到人天上-那只能到三途去 所以人天漸漸希 等於是說罪墮三惡途-意思是一樣的 懂嗎? 這意思是一樣 那麼結果呢三塗轉增長 三塗-地獄、餓鬼、畜生 結果那對沙彌呢 唯教作福法 只是教他作福 整天做事也不教他什麼東西 那麼無軌令人倣 你自己做師父的-沒有任何的軌則、法度 軌則法度就是軌 令人呢能夠讓他能夠-有所模仿學習的 自己就像小兒一樣的無能 何況能調教剛強的世俗眾生 你還要剃度沙彌 況能調剛強 那處眾好□諍→→→請造字 結果你對沙彌是這樣 那你在大眾當中處眾好□諍→→→請造字 好鬥、好言諍 「□」是意志上、身體上相鬥-相鬥亂→→→請造字 「諍」是語言上的什麼呢?-語言上的鬥爭 那恆懷瞋恨想 對佛、法、僧 對同參道友、師長等等 乃至於整個出家的道理-戒律等 戒、定、慧這一類的-尤其是戒律 恆懷瞋恨想 你看有人對八敬法-是完全恆懷瞋恨想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就是這樣 那處眾好□諍-那一點也沒錯→→→請造字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這種情況 這種情況怎麼樣呢 四輩不恭敬 人、天、龍還有鬼神-這就四輩 天、人、龍、鬼神 龍就是畜生的代表 一切畜生以龍為最領導 那麼鬼神 這個呢不恭敬 不恭敬就怎麼樣 眷屬 乃至你的眷屬甯欽仰 你周遭的眷屬-眷屬就法眷屬 對師父來講就叫徒弟 對老師來講就叫學生 那麼怎樣 「甯」哪裡呢、哪裡會呢 哪裡會欽敬仰慕你呢 是這樣 那麼這一觀到這裡結束 最後一段文我們就唸一下 下面這一段文是-把前面的丙一全部結束了 生起一個丙二 丙一在哪裡開始-你知道吧? 丙一是申敬意-在第二十五頁那裡 申敬意裡頭的陳敬等等開始 那個丙一有沒有? 那現在丙二 現在是丙二 那丙二是(告下)生起下法 生起下法 生起下面這個法 下面這個法是什麼?-利他之法 是這樣 那麼丁一等等-那我們下一堂課再來 不過呢那好-我們現在就迴向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