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90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誡觀修習安那般那假相觀法-第二十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就這個安那般那開題-並且講這個辛一、辛二 別列十如文-當中的一、先託靜處 遠於水火、禽獸、八難土境-令心安穩 那麼那個八難土境這個八難-不是指聽聞佛法之難 那個難呢 那個八難是出在《中阿含經》 那麼現在講的這個八難-是出在《四分律》 主要提的是 原來它的意思指的是指 你已經是比丘-那麼你受戒有難 或者是說比丘 已經是比丘了也不是說受戒 就給人家受戒有阻難 或者你是出家人-是沙彌、沙彌尼有阻難 或者是作自恣 解夏自恣有所難 也就是說能夠破壞這個-僧團的羯磨的 那麼這裡呢道宣律師 在這裡提這個八難-也把它引伸為你不能靜修 那麼呢上一堂課跟大家講 是王難、賊難、水難、火難 這個水難也很恐怖 那麼火難 這個水火這是眼前可見 不像地震幾乎你很難……-去觀察得到說哪裡會地震 但是你說水火那比較可能 你比如說水那就更容易了 你不要在溪邊低窪的地區 尤其不要在檳榔園之下 那麼呢這是 那麼這比如說這個意思 那麼這就是水難 那火難呢-遠離這個火苗之處 那麼呢病人難 有人疾病或者我們自己疾病 這裡講的是有人疾病-我們給予照顧等等 病人是八福田之一 然而你光照顧-你就沒有時間靜修了、修定了 非人難昨天講了 惡蟲 惡蟲是包括一切的昆蟲、螞蟻-蟑螂、蚊子、跳蚤 這一類一切干擾我們修行 或者太多了讓我們有-容易殺生之嫌的這樣子 或者是我們說是會咬人-咬死人的有毒的一切禽獸 豺、狼、虎、豹、獅子等等 乃至毒蛇 這個毒蠍 這一類都不可近 那麼還有人難 人難就是有那種什麼 共住那地方那位老兄-跟你就是怎麼樣 這是惡言相向 你是吃飽撐著-他也要惹你麻煩 是吧? 那還是真有這種冤親債主 一般來講這個呢-在叢林裡不容易發生 叢林有規矩 你要對某人有什麼不高興-那麼拿出證據來 他犯什麼規矩 他沒犯規矩你對人家不高興-是人家是 人家才要對你不高興 你有過失 所以上一堂課跟大家提到 所謂先託靜處這個靜 最上妙的靜處其實就是-中國那種叢林的禪堂是最好 不過我這樣說可能一般人-還不太能理解 那禪堂-禪堂就在那邊坐禪而已 好像你以為坐禪-那就是很重要 就大概就這樣子-所以說它是靜處 其實要知道是這樣子的 禪堂的 一個叢林裡頭-是一切的人事、人才 還有生活的起居 還有一切的工作 都以禪堂為核心 你比如說早上起床 打板是由禪堂開始打出的 然後打……打到大殿 打到大寮 打到各寮房 然後又回到禪堂 然後才送板接到哪裡呢 最後接到大殿來 大殿 那麼接到大殿的過程當中呢 大家都一直一直上殿 然後大殿呢-再把鐘鼓解決了、止住了 然後才這個……作早晚課 它的開始是由禪堂傳出的 它的鐘板開始-那這代表什麼意思? 等一下再說 然後呢 比如說吃早齋 等一下要吃早齋 吃早齋 梆子啦、那個鐘板呢-也是從禪堂傳出 就是由那個僧值的那支香當中-決定時間到了 開靜如何 然後好!開始一路傳……-傳到什麼大寮 那打梆子 然後大家進大寮、進齋堂-然後用齋 回來之後坐第一支香-乃至於要出坡亦復如是 也是由禪堂呢 什麼時候開始出坡 也是由禪堂打那個什麼呢?-鐘板 然後傳出 然後昭告全寺 全寺去出坡 晚上大殿上晚殿 乃至於晚殿完了還加香 加香完了之後止靜、大止靜 這些鐘板都是由禪堂傳出 換句話說禪堂不動 整個叢林-幾百人、幾千人不能動 叢林決定要怎麼樣了 聲音傳出了 鐘板傳出了 那麼整個叢林就要這樣動 所以說從時間的掌握-這個意義上來說 整個叢林的生活運作-完全配著什麼? 完全配著叢林的禪堂 是由禪堂那支香-一支一支的香 大香、小香 一支香比如一小時-它是約略 那麼有小的香四十五分鐘 大的香兩小時比如說 它有它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時段不同的那個 它就插那支香在做決定 古時候沒有那個手錶 就算有手錶、有鐘-那還是一樣啊 是以禪堂的作息來導引-整個寺廟的什麼呢?的行動 這代表什麼意思? 這代表的說一個寺廟裡頭的-行政、出坡、飲食、起居 工作等等都依偎著 都以這個禪堂的修道的靜止-那個時間來控制 那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代表什麼 代表就是說禪堂裡要怎麼修-你們就得要怎麼配合 就這麼簡單 它這支香要坐久一點 它稍微晚一點才出坡 對不起!那你就得要等晚一點 因為它沒動作 它沒有那個板聲打出來 你叢林裡頭所有人-你不會想要去吃飯 不會想到要睡覺 不會想到要去出坡 不會想到要去上殿 欸!叢林裡傳出板聲了 那麼你就知道時間到了-你該怎麼樣 所以住叢林的人不需要鬧鐘的 全部都是由這禪堂能唯一-那樣子的那支香而發號施令 所以說它是以這個禪堂為核心 那倒過來再說 叢林裡頭的任何執事 從上至方丈下至維那-乃至典座等等 典座還沒有那麼要求 至少是維那、堂主 首座就別提了 那個高職位的就別提了 知客這一類的 對不起啊!沒坐過禪堂啊 你想來掛維那啊-掛什麼知客啊 你門兒都沒有 你讀完佛學院 讀佛學院笑死人 沒坐過禪堂-你讀佛學院有什麼? 沒什麼用處(台語)-沒什麼用處 只有一定要在叢林裡禪堂坐過 而且要什麼 最好上妙的禪堂-金山、高旻這樣子的禪堂坐過 欸!人家聽到 而且還坐過好幾期 人家肅然起敬 這就是中國佛教 廣大的中國佛教-它形成了一種習性、一種制度 而且大家都約準了的制度 這代表什麼? 代表了不但是一個寺廟的生活-依著禪堂為核心 甚至於一個寺廟 甚至於別的寺廟 甚至於整個佛教他的人才的出-都是以禪堂為核心 最近我看到一篇報導關於那個-介紹那個不丹的那個佛教 不丹的佛教主要是竹巴噶舉 那竹巴噶舉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竹巴噶舉 然後他們呢-他們也有所謂的修院跟學院 那麼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在修院 他們認為修院才是重要的 修院就是所謂的-類似像禪堂那樣 但是他們那個修院是-集中起來修 不過各別一個房間就是了 不像我們禪堂這麼善巧 是一群人有集體的意志-集體的行動 全世界沒有一個地區的佛教-是這麼善巧 它用集體叢林的集體力量-來壓制你 從內眾到外眾-從外護到內部的什麼 禪堂當中的隔壁的那一單的人 大家都形成一種強烈求開悟的-那種意志心 大乘修行多難-那非聲聞法所能了知 然而一期、兩期-乃至三期、四期、五期 就要讓你開悟 開大乘的悟啊 它這個方法多善巧 所以你要評估起來的話-大乘佛法 尤其是中國大乘佛法 它那個方法全世界獨一無二 所以說中國的佛-中國佛教什麼特質在禪 這是太虛老法師他這麼講的 但是什麼叫做特質? 其實你要這樣解析你就知道-那不叫特質那叫特長 那叫專長 那叫特別的殊勝 那不只是特質 特質只是各地方各有特質-那是平等的 其實它是特別的專長 特別的不可思議 可是後代子孫言無 我這樣子言者諄諄-大部分是聽者藐藐 他不能感受到那種氣息 那麼在近一百年以來-或者兩百年之內 那麼為什麼禪堂出的人才有 可是沒有真正扭轉大乘佛法 那還是有遺憾 那就是光修院沒有-光修沒有解啊 那終究還是有缺-缺一隻腳嘛 還是缺一隻腳 那也這樣子形成了什麼?-有證而不能深證 不是廣州 不能更深刻的證入 那麼乃至於你有悟境-可是你沒有名相可說 你沒有那個度生的善巧方便 結果你就以什麼?-現前的內心所證為主 這確實也是後來的叢林禪佛教-禪的佛教它的缺點 然而這個缺點不是操作上的-的那些具體操作 是主要是什麼?-方向、根本方向上 它所謂的不立文字呢 就讓一群不學無術、好逸惡勞-的人也有了藉口 結果後來總是末法嘛-那麼劣幣逐良幣 那麼癡禪闇證的過多 所以少有證悟的人-他也發揮不了作用 那即使有證悟 因為整個大眾的習氣-不注重什麼 禪佛教的後-到後期的禪佛教不注重什麼? 不注重教法為導引 所以說它的證呢 即使你有證 你那個什麼 你那個言說的那個陀羅尼-文句陀羅尼不成就 所以你不能像智者大師-這樣子的怎麼樣 九旬說妙 一個字 九十天說一個「妙」字 你搞不來 不能總持佛法 所以說正法有偏-理解佛法有偏 那這個事情在台灣-還是有看得到 你看大陸來的老法師-可以說大家公認有開悟 可是因為他還是-建立男女眾道場 那麼女眾的道場-他往生在女眾的道場 結果那個女眾道場-變成怎麼樣? 變成完全跟中國佛教沒關係-不知道哪一派的亂弄一通 還講神通-還講給人家消災收多少錢 那顯然不是那個老和尚的意思 可是那個老和尚-人家都說有開悟 我相信是有開悟 可是為什麼會搞成他的後代-尼弟子會是這樣…… 所以說有修、有證-還不能夠代替全然的佛法 有修、有證-也不一定能保證能住持佛法 要解行相資而且依戒律為前導 這樣才能保證能住持佛法 不然你有修-你有修你就是沒善巧 為什麼? 因為佛法的住持牽涉到的是-甚深的眾生的差別業 它需要的是那種廣泛的差別智 那你有了那個根本智-可是你沒有差別智 而差別智需要佛法的薰陶的-的教導的 那麼就算 而且呢 差別智的前提就是什麼?-要有戒律 那麼你說你修禪修得很好-乃至於有開悟 沒有錯!有道共戒 可是你沒有什麼呢 你沒有依於文字相所成立的-戒法的威儀戒 所以這樣子呢-你雖然不犯 可是你不能成就莊嚴的-僧團生活 你成就不起來 結果呢 結果法隨人亡 不是沒證啊-法隨人亡 那麼不丹呢-他們也是這樣子 所以他們自己也在緊張了 所以這個……有修的人一出-佛教就興 那這修的人一滅 沒有接續的人 那百年出不到一個-結果呢 佛法就滅了 那什麼原因?-就是這樣 所以說修不能絕對代替學 要學修並進、解行相資才可以 所以他們也在沒落-也長期以來也一直是沒落的 那麼中國佛教這幾百年後最近 往前數這一、兩百年之內-肯定都是這樣 所以你不能夠說 你對於那個禪佛教 近一、兩百年的禪佛教 你不能全部把它說它沒價值 但你也不能夠不了解它的缺點 今天現階段的大陸禪堂裡頭-的人還是有不少是這樣 教法不清 然後在那裡呢-癡禪闇證、瞎坐 這樣瞎坐有沒有好處?-也有 你看外道都能修煉成仙 你說這個尤其在佛門裡-還做個比丘 沒有怎麼持戒嘛-起碼在禪堂裡嘛 那麼遠離了世俗五欲是吧? 我們還看有些台灣人-跑到大陸去坐禪 然後還被邀請做執事 不曉得真的還是假的 但如果這是真的的話 如果這是真的的話 那那位、那些的老兄在台灣啊-佛法是我看是懂得相當薄少 那麼都之乎也者模模糊糊 那如果這樣子這些人去當-乃至於不錯的不低的職位的話 那這禪佛教還是一樣隨順老套-也不行 那麼尤其在這幾百年來-一、兩百年來 那個中國的禪佛教那些禪和子 竟然以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為可笑 他認為上上根器的人-不應該去碰文字 應該直了開悟 哎呀!這個想法-固然也不完全錯 但是這……怎麼說呢? 這上上根的人才有辦法這樣嘛 那這樣就弄得什麼? 弄得就是裡外不是人 那沒開悟-沒開悟就瞎修闇證 那麼稍微有點定境-那驚為天人 那就這樣 那結果就真的把中國佛教-給搞了有問題 但這個不能夠說-禪佛教本身的路子錯誤 這是後來總是慢慢的被一些-被一些慵懶之人 慵懶之人、懶惰之人-那麼給搞壞了 那麼我們應該要什麼?-去蕪存菁 荷擔中國佛教應該是這個概念 你不能一竿子打倒所有的過去 這就是不學無術-你…你就盡會批評 這個現在尤其現在的台灣-相當多這樣…… 老中青都有這一類人 他對中國佛教就是這樣批評 批評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公允才好 公允才好 它真實的那個價值你要 你……你不能夠抹煞的-你要講 你聽聽看 人家講得出它的價值的呀 那你不聽、不信 我不理解、我不相信 我就是說它一無是處 這樣子 你這樣刨根-對中國佛教有幫助? 那對你自己有幫助? 對後來眾生有幫助? 佛教不是一夕一夜之間-建立起來的 它是前人、古德啊-運用代代的智慧累積出來的 累積的過程-固然有惡法也相對生出 而後代的人他要的工作-就是運用智慧依於因緣 那麼善巧觀察、深思明辨-然後去蕪存菁 該做的是這樣 那麼你呢-一句話全部抹煞 從方法到理 從理論到方法 從自利到利他的一切-你都把它抹煞了 這樣子會壞了一切佛教的荷擔 萬萬不可啊 有識之士啊 這個你就理論-你都應該要聽得懂這個道理 那麼就這樣子的觀念呢 昨天講了、上一堂課講說-先託靜處 為什麼說禪堂是個價值所在 我這一堂課再補充 就是說它的人才-它的生活起居 它的一切的道場的運作 幾幾乎乎都以禪堂為核心 所以說這樣子的以 動輒幾百人的道場 而以三、五十個人的-禪堂修道為核心 你想想看這代表-又代表什麼精神? 代表中國佛教重實修 代表禪佛教非常的注重實修 第二 代表了什麼? 代表了中國的出家人-其實很樂於支持別人實修 乃至於護念別人實修 這種大乘佛法這種精神 他有人呢默默的一輩子-在叢林裡頭的大寮裡頭工作 然後呢 這樣一代一代、一期一期的 成就一期一期的-禪堂裡頭的人開悟…… 然後他自己也默默的默修 就是這樣子的 就是這樣來一路成就了什麼? 中國佛教代有人才而出 所以你從這個微細當中-你可以看出來 這些人為什麼能這樣做? 禪佛教的精神-大乘佛法的精神 他能開悟憑什麼? 大乘佛法的思想的誘導 那麼到了 我剛剛講說到了後代確實是-捨教參禪 捨教參禪確實對中下根的人-難以入 所以確實 那中國佛教又以禪佛教為什麼-為首 那淨土教主要是在-白衣之間流傳 當然後來漸漸的也傳到-出家人也開始多修這樣 那麼但是你要知道-淨土宗重在往生 禪佛教重在開悟 而以住持佛法來說-是以開悟為第一利益的 所以你開悟沒做好-禪佛教沒做好 淨土宗的求往生呢-固然能了生死 可是對現世佛法的住持弘揚-的威德力就有缺 那再加上什麼呢? 再加上解門不彰 不好樂研究教裡 那講經說法沒開悟算了 那至少你還能理解佛法-能夠說明佛法 說也不能說了 因為你不屑於說-你不屑於研究啊 你就是要在那兒坐禪啊 結果又坐不好 那好!兩邊都倒 解行雙衰、皆衰 那麼在這種情況底下呢 那個中國佛教就衰亡 所以為今之計應該怎麼樣?-恢復戒律、進行共住 那麼呢能導引那個方法-把它導引回來 導引多少算多少 絕對男女分開住 然後呢依教參禪 也同時研究教裡 那麼教、戒、禪三者並進 那你說那淨土呢?-淨土含在禪裡頭 它就是實修嘛 那天台的拜懺呢?那就是禪-都是禪法裡頭 都屬於實修啊 戒、教、實修這樣子 實修以中國的這樣子的-禪叢林的這一種 這一種方式來進行是最適當 這樣子呢這就是我上一堂課的-先託靜處 那個怎麼託?-託哪裡的靜處? 不要誤解了 真正我們能得的靜處-好的靜處呢 其實千多年來 唐朝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以來 就一路在成長當中-一路在建設當中 它就是要成就這個靜處 應該是這樣理解 不應當把它理解成類似像-聲聞的這種樹下住什麼的 為什麼不應該這樣理解? 因為你不可能這樣過日子 大乘的佛法不可能這樣 你要這樣過也可 可是中國一向沒這個傳承 你不要說那個-樹下住的傳承沒有 你連、你連托缽的傳承都沒有-對不對? 整個社會不接受這個行為嘛 那不接受你硬要去做-你做不了 就算你做得了一時啊-你也做不了一世 就算你做得了一世啊 中國的佛教極大部分的人-不能接受 社會環境、客觀環境不接受 你自己的什麼 你自己的周遭的人也不能接受 所以說這是少分人這樣做 古來靈芝律師就試過了-沒有成功 靈芝律師是托缽的哦 他當時是在中國的-認識他的人說他是怪人 對他都頗有微詞 尤其他初學佛 尤其他初弘戒律不弘-他不弘淨土的、他不 他初期是不念佛的 後來他得了一次大病 那麼這個…… 一切法不得力之後-他開始念佛 是這樣 凡此之類啊 像這樣子的概念我們要了解 所以不能依文解義 要配合這個真實的狀態-來理解這句話 那麼這是上一堂課的補充 讓大家能更理解 那麼呢八難土境-令心安穩 這個八難土境是說-具有這個八難任何一 若一、若二 若多分、若少分 若具 乃至八難全部都有 但是不太可能 比如說這樣 乃至有一樣難-的土境 就是國境、區域-是這樣 照說這要唸 ㄉㄨˋ-不能唸 ㄊㄨˇ 土 ㄊㄨˇ是地上的土 那個土 ㄉㄨˋ-是指的一個區域、國土 極樂國土 ㄉㄨˋ 不能唸成極樂國土 ㄊㄨˇ 那麼呢令心安穩-這第一你要找 這個這十種當中 前四種再加上第八種-這是什麼? 這是修靜的助緣 那麼呢五、六、七是正修 第九是對治 第十是什麼?功成利益-成功的利益 這樣知道吧 前四還有八是助緣 五、六、七是正修 九是對治 十是成功之利益 那麼這第一助緣講完-第二助緣 二者、厚敷草蓐-中高邊下 這是講說遠的環境要離於八難-還有音樂等等 這個要離這個過熱、過寒都 寒還好-那個熱就沒辦法 靜坐它本身氣脈會動 那熱你躲不了-你躲不了的你要知道 那麼冷呢 只要不是冷到太冷 有遮障的話 一般來講冷-靜坐是最棒 所以說北方、中國的北方-修禪的人多 古來就這樣 從佛教初傳就這樣 到現在還這樣 因為北方冷 那麼你到了冬天-什麼啥事也幹不了 坐禪最好 而且那個滿目枯寂啊-哎呀!真是太棒了 那個內心你就不喘動 你懂嗎? 南洋、南方不同 南方四季如春 天天都嘛是風花雪月 那麼就是什麼-車水馬龍啊 廟門內是人聲鼎沸 廟門外是車水馬龍 那你的心就跟著晃動 那北方不同 你比如說像五臺山 解夏一完-八月之前還算清爽 八月過後開始寒冷 一直要到什麼 一直要到隔年的農曆的什麼 農曆的四月過後才算回溫 最起碼三月雪才溶 像我今年去的話雪根本還不溶-還在下雪咧 還在下雪咧 那已經是幾月了-對不對? 已經三、四月了-是吧? 那麼你看看 那那個滿目瘡痍那種感覺啊 那都是雪-雪下了兩、三層樓高 你說什麼人能幹什麼事啊-什麼事也別想幹 你不要說幹啊-你連出門你就不能出門了 你那個門、你那個茅蓬的門-你都打不開啊 你從屋頂爬出來啊-你甚至都得這樣 那這個時候你說你能幹嘛?-修禪最好 那麼這樣子會不會太冷咧? 如果能取暖就可以 過冷真的還是不行 凡夫修的時候那個太冷啊-血氣不能動 血氣不能動-這個…正念不能提起 枯萎了嘛 那個意念提不起來 那麼西藏呢 藏人呢他生活環境更惡劣 結果他們修得更刻苦 他們沒有茅蓬-為什麼? 沒有木材 找不到木材 深山裡你種個菜兒都很難-哪裡有木材? 那麼用石頭疊吧 可是石頭疊哪裡有那麼多石頭-都被老百姓拿去疊了 那我要修行-我光疊好一個石頭屋要疊多久 那這時候怎麼辦? 乾脆哪裡有山洞 因為那地面是海拔四千 山上是海拔五千到六千 那很乾燥對不對? 那就找山洞 可是山洞那沒門啊 要做門又得木板 哪有那些木板啊? 那怎麼辦? 太冷啦 結果他們就發展修拙火 先修拙火 拙火一般來講寶瓶氣得先修了 那麼那個氣 大禮拜先拜完然後修寶瓶氣-然後再修拙火 不過拙火一定要有人教 拙火一修不好的話 那古來印度的瑜伽士-就非常的害怕拙火起來 因為拙火起來導引不住的話-整個人會發癲發狂 為什麼呢? 因為他氣亂跑-那修錯了 當然正式的是不會這樣 拙火要好好找到人教-三個月你就修得好了 不過漢人是不能修拙火-因為都那麼熱 是不是? 當然北方也夠寒冷-不過不需要浪費那些時間 你懂意思嗎?為什麼? 因為你有那些木材啊 你有那些建材啊 你可以建一個什麼? 能保溫的什麼?-的居室 那你就不必再修那個 你就不必再修那個 你就直接去修禪參禪就可以了 那南方人根本不能修 那只要起來-那整天你脫光光才可以啊 不然太熱了 是這樣子 那麼呢 像密勒日巴當時他初修的時候-他的拙火不起 也是修不下去 那個正見起不來 不過還有一個因緣就是說 藏傳的修法有特別 他們是藉由氣脈明點-的觀跟整合 來達到身體的整合通透 透過這個引生從聲聞乘的-觀身不淨、無我 到大乘的觀氣脈明點的-無我、大樂 然後趣入為大乘實相的空性 這個修法不同 所以說他需要身體的氣脈強-而且清晰 這是有他們的修法上的-一個特點…… 那麼你不要說那是外道 我想這個不能輕易的這樣評論 為什麼?-因為它是有理論的 那麼當然這些理論-我們可以去研究、研究 你研究完了你確實清楚-你沒有誤解 然後你說你不信-那就可以 那是你個人的決定 你不要你沒有研究-你就說那是外道 那跟著人家瞎說 人家這麼說是他的認知啊-你確定嗎? 佛法不要這麼人云亦云 那麼呢這是這樣做法 是講那個現實的環境 所以這裡講厚敷草蓐-中高邊下 他也沒講保溫保暖等等-這類都沒講 他就簡單的講一個-就身所坐的位子上要這樣 其實這樣講是太簡略 一般來講是這樣子的 是你如果要坐雙盤 初學人的來講的話 這個臀部墊高差不多自己的-四指到五指之間 四個手指或一個手掌-這樣的高度墊高 稍高一點或稍低一點就隨人 那麼坐起來的時候 兩個膝蓋呢-無論是單盤、雙盤、散盤 那麼有的派別呢 像天台是很正規的也很標準的-希望是雙盤 而且它是有 跟這道宣律師這裡說的是一樣 左腳先上-右腳再上 然後呢 手放的時候呢 是右手先在下-左手再上 是一樣的 這個天台的教典裡頭-忘了哪一部論典 它也是這麼解的 那麼這裡道宣律師也是這麼講 那麼呢但也可以單盤 單盤就左腳跨在右腳大腿上-那右腳放在左腳下 本來右腳的腳板兒要拿到-左腳的大腿上 這樣才叫雙盤 現在把它放在大腿下-就變成單盤 那麼呢如果你再拉開一點 把左腳的腳側緣、外側啊 放在你的右腳的小腿-跟右大腿之間的那個縫那裡 把它跨著 那左腳呢 右腳它的內側的切緣 就放在左腳的大腿-跟小腿之間的那個縫 放在下方-就變一樣放下 這樣就叫散盤 所以散盤、單盤、雙盤 天台注重雙盤 禪佛教的話大部分散盤 或者叫半單盤還有單盤 還有一種散盤-就世間人坐那樣 隨便這樣把腳跨著 就跨在那個小腳、那個小腿-小腿相交這叫散盤 剛剛我講那叫半單盤 再把它拉開一點-半單盤 一般半單盤算是很穩……-是這樣 那禪佛教注重的是半單盤 那麼呢 但是經上是這樣講-它說雙盤最穩、能降魔 是鼓勵人家坐雙盤-是這樣 那麼這所以說厚敷草蓐-中高邊下 那個中高是指的說-你坐的那個臀部的地方要墊高 那邊就是指你前緣要下-那旁邊也下 那這樣才能顯示出你臀部高嘛 所以他講的意思是說-臀部墊高的意思 那墊多高呢? 四指到五、六指之間 太高了不好-往前傾、過度往前傾 太低了呢-你可能腰會什麼? 腰會往後突 不能自然的挺直 是這樣 這是就你坐的位子-應該是這樣 那至於說你那個墊子-到底要什麼墊子呢? 不要太硬也不要太軟 太軟你陷下去-那墊高不等於墊高 那沒意思 是不是這樣子啊? 頂到你的會陰 那剛好擋住那個什麼呢 擋住你的那個氣脈-這樣不好、也不好 那太硬呢 太硬也不好 太硬會傷骨、傷筋骨-也不好 就軟硬適中 那坐起來有坐沒坐不會扎-不會扎屁股啦 不會扎你、不會那個刺激到-你的臀部太厲害 這樣的感覺 一般是什麼?-有點軟但傾向硬那種感覺 像現在什麼sofa沙發那一類-是絕對不行 大部分古人是用什麼? 用那個棕蓑 棕蓑有嗎? 那個就是棕蓑嘛 那種那國語不知道怎麼講? 棕……棕就棕 棕去編的那個 那個九華山以前那個 它佛教文物流通處-到處都是掛著賣 甘露寺那門口它那個山門口-它那個流通處 就掛了好多在那邊賣 哎呀!很想把它買了 但是太大了擠不進那個旅行箱 又好粗、粗硬得很 那回來還要再經過曬、弄的-什麼 不過台灣做的非常得好 台灣做的非常得好 不過呢因為台灣熱 那麼呢棕是相當得好 不過呢它有時候太硬 有人就在中間-再把它夾一層厚海綿 就是那個低彈性的海綿 也蠻好的 可是呢-老是沒有那個好的透氣性 那還真的呢夏天坐了 坐久了還真的會燙屁股-燙臀部 那麼也有人說-不然就改成什麼呢? 改成那個雞母珠 用雞母珠去做墊子 說什麼那個更通氣-怎麼樣那一類 就什麼中藥材這個那個-那就一大堆了 總而言之不要太硬、不要太刺-而且要能什麼 要能怎麼樣-要能通氣 要能通氣 也有人用竹子編 竹子編是可以 竹子編是可以 因為它竹編有一點彈性-而且能通氣 再來呢-太熱要有一個什麼呢 一個什麼 一個那個手的那個板-握的那個板 那個板名字一時忘記了-那叫做什麼板的? 那個要竹片兒-要這麼大那種竹片 這麼大 然後呢從中間剖一半 那這一半啊這一半 而且節要剛好這麼大的節 然後表面磨得非常的光滑 而且風乾風得完全不長蟲 我就有一塊 我就有一塊非常的古樸 下次帶來給你們看 那麼拿來怎麼樣-抌手 放在大腿上面手就這樣 手就這樣放在那個竹片兒上 這樣子幹嘛? 那個手心在出熱 手心是熱氣所出的地方-讓它出、讓它出那個氣 那這樣的話-你的氣就不會太燥 熱天的時候 這是古人的作法 那現在也沒有-好像沒有什麼取代方案 你難道吹電風扇-吹電風扇一定完蛋 吹電風扇、開冷氣都不行 那會寒徹入骨 你在靜坐那個腳板彎起來 你的膝蓋的所有的什麼-毛細孔全部張開 那個吹風吹它兩下子啊 你如果不靜坐-偶爾吹它兩下子也就罷了 那你這是靜坐你再吹-那厲害 那會得風濕 還有你的肩膀 你的那個脖子後方 這都不能著風的 還有你脖子前-整個脖子、肩膀、背 胸還好一般不會 膝蓋 這些都是很容易著風 所以就不能夠-不能夠冷氣、吹電風扇 那如果呢你真的太熱 那電風扇向著牆壁吹-讓它彈回來 讓它空氣流通 那窗戶打開讓它通風 不要、避免在過熱的地方坐 那麼冷一點-我說只要能取暖 不過那個取暖 不能夠減低氧氣-那增加二氧化碳的那種煤炭 冬天這樣會搞死人 你坐死了都不知道 有人那個什麼 熱水器裝在浴室裡頭有沒有? 洗澡洗到一半死掉了 是不是?-那是一氧化碳沒有味道 那是完全不可以這樣 尤其在靜坐的時候-非常需要新鮮的空氣 不然你會昏沉 你會昏沉 你會很容易昏沉-這樣不好 這個是不要過冷、過熱-不能太吵鬧 再來 三者、緩帶衣裳-節食少飲 緩帶衣裳 衣是上衣 腰以上的衣服是衣 腰帶以下的叫裳 古人呢沒有褲子你要知道 早期像孔子那個時代-是沒褲子 他們是穿裳 類似像裙子這樣東西 男女都穿這個樣 你們看孔子傳-它是有考據的、有考據 他就是穿那個 他沒有那個褲子 後來慢慢發展 因為要騎馬 學著北方胡人-開始就有褲子這一類東西 那麼叫做裳 那麼為什麼要緩帶衣裳呢-就是緩解衣帶束縛 這是要讓你的氣脈通 氣脈通 漢傳的大乘佛法不講究氣脈 藏傳基本也不講究氣脈 但是呢那道家跟藏傳呢 道家、道家不算啦-道家不是佛教 是藏傳佛教它講究氣脈 所以說這個 他們穿的呢也是那個 沒有褲子的那種衣、下衣 他們到現在還是這樣穿 不過改良了啦-有穿個內褲 是改良了這樣 不然他們還是這樣穿 他們也是沒有褲子這一類的 他們出家人也是這樣子 甚至於他們睡覺就是用那個-厚厚的袈裟拿起來包著睡 是這樣 很自在!蠻不錯 不過出門就有點顯得不便 那麼寬解衣是為了要讓氣脈通 所以那穿衣服這件事情-大家該怎麼辦 就以不著涼 那麼呢不會不雅觀 大家一起共坐的時候-你不能袒胸露肚 但是你自己在寮房裡的話呢 是容許你打赤膊的 男眾-我是指男眾 女眾還是不適當 那鬼神看到還是起瞋、起瞋怒-還是不好 那麼呢但是下衣絕對不脫光的 他還是要穿著 但上衣是容許的 律上是有這個說法的-是容許 因為靜坐的時候 因為夏天那氣動的時候-那真的是汗如雨下 汗如雨下 是這樣子的 但是就是不能直接吹電風扇 要擦乾淨這樣子-好!OK 還有剛洗完澡不能坐 世間世俗人剛行婬 世俗人剛行婬完了不能坐 或者起 或者人起大瞋心、大歡喜心-大怨惱心 有那種極強的那情緒-那不能坐 要注意 這情緒上要注意-是這樣 這裡沒有提到-那麼我們要補充 這不能坐 還有極大的重病 女人這月事不調的時候呢-只能散盤 不能雙盤-那氣太強 下盤的氣太強-有時候會血崩 在律上就有這樣子 所以才有那個什麼-下衣、下裙 她那個還有月衣 月水衣 有那件衣它就是要 因為這個……有個女子呢 四分律還五分律上提到 有個尼人坐雙盤-結果血崩 嚇了個要死-然後問佛 佛跟她講說妳不要雙盤-妳單盤就好 單跏趺 就跟她講單跏趺 這律上就有這種記載 這不是我自己想的 就有這樣 那麼男眾就是有這個好處 所以男眾能雙跏趺 完全沒問題的話最好練一練 那麼多拜佛-腳就軟了 很快、很快 我坐、我剛開始盤腿啊 單盤盤起來-一腳就蹺起來 後來一直拜觀音菩薩……-拜……拜到後來啊 我狀況好的時候 你看我長這麼高 我手放在頭上-我兩隻腳自動會雙盤 自動雙盤 是這樣的 所以說它是可調整的 那個腳沒有自性-你懂意思嗎? 它可調整 那久久不調整呢-它當然會硬一點 是這樣 很多關於第三者緩帶衣裳這個 是代表的一個-你身體上調理的問題 那有好多事情 極瞋、極怒、極喜、洗完澡 或者喘氣、極大病 乃至於這個行婬完畢 世俗人、世俗人也靜坐嘛-行婬 這些都不可以 或者你剛有什麼樣子-跟人家講很多的話什麼的 不要立刻去靜坐 還有你有極大恐懼這一類的-都不要 情緒大變化的都不要立刻去坐 極度的飢餓、極度的飽脹 還有病得很重也不要雙盤-先單盤就好 怕那個氣撐不住-會亂竄 因為雙盤起來-那個氣會走得很順 開始走得很快 尤其氣脈強的人來講-那速度很快 三分鐘、五分鐘就出現了-是這樣 那麼好!那麼是這個 那麼節食少飲這個啊-這個就是要談 那直接飲食的問題-那就也是要談 那麼這個有很多的觀念 那瑜珈、瑜珈行者啊 他們有很多的觀念 關於悅性食物、惰性食物-跟所謂的中性的食物 那麼修禪的人要吃的是-吃悅性的食物 「悅」喜悅的悅 惰性食物少吃 麵包、花生醬啦-那一類都屬於惰性食物 醬類的那一類都屬於惰性食物 那水果之類 新鮮水果是屬於-悅性到中性之間 不過體質冷的人-當然還是要調理 還要看你的體質-是這樣 那一些醬料之類-都屬於惰性食物 平常你可吃 正在修定、學定、參禪-或者閉閉、拜懺 或者閱藏 這一類東西不能吃 油炸這都屬於惰性食物-是這樣 這些好多好多觀念 我大學時代那個研究這個-書是一堆在那邊研究 我現在經過十幾年 我都不用再做筆記 隨手拈來都一堆資料在腦子裡 那麼呢再跟大家介紹 下一堂課我們再跟大家介紹-就這些 要修禪有很多調理的方法 我們下一堂課再上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