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86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誡觀十八界假緣生法 第十九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這個-辛二壬二學人十八界 標舉、總標 學人我們提過了-是有學位之人 這麼還在有學之位 那麼也就是離開了凡夫-離開了內凡了 那麼進入了初果以上-一直到四果向都是學人 那麼這個學人的十八界-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他已經有悟-也已經漸 已經開始離開、遠離生死 不過還沒有完全徹底離開 這個過程當中會怎麼樣呢? 他說 壬二是配釋 配著那個什麼?六塵來說 著三十二相名貪色 願聞說法名貪聲 色聲香味觸以下是這些 那麼願上香供養名貪香 那麼前三塵 著三十二相名貪色 著三十二相 自己執著-那麼也執著將來修成三十二相 那麼這個是-凡夫是著不到的 凡夫哪裡有什麼三十二相 但是這百劫修相好 這是還沒證佛菩提之前-他還得要修這個 但是你如果著相修-那還是什麼呢 還是貪這個色 但是這個貪色 這個貪是善的貪 就貪的本質來說也是不可以 不過就修的意涵來說 就學位者呢 他還在有學位-是容許的 三十二相-著三十二相 這是名貪色 但事實上阿羅漢-並不是都有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要另外再修福報 那是百劫要修這個相好 那麼呢 從那個足下的平安相一直到-頂的肉髻相 這總共有三十二相 這個專有名詞我們不解釋了 大體上你能夠理解 對一個有學位的人來講-他會貪這個 那麼願聞說法名貪聲 他願意、他希望能夠聽聞法音 那麼當然凡夫也希望聽 不過這個凡夫希望聽-他在、他是心外聞法 心由法 心由法內這是-這個叫做內凡 心由法外叫外凡 那麼已經見道了 那麼就是見了道法 那麼斷了見思惑了叫初果以上 那麼這是學人以上的位 煖、頂、忍、世第一 世第一之後 那麼就進入了什麼呢?就初果 這樣子的人呢-他聽聞佛法 聽聞佛法是在心中轉 那麼聽了他就入修 我們凡夫固然聽了也入修-不過這個都是 還在那個執著的相外之修 那麼這個聲聞人-這個初果以上他聽聞佛法 他修了他就句句修在向於什麼-向於解脫上 也就是十六行觀他就-句句的入這個十六行觀中的 看他階位在哪裡他就入在那裡 就斷除那些煩惱相 但是即使是如此 他期望佛陀說法-來啟發他的觀境的深刻 這樣子的一個期望本身-也是貪聲 那麼願上香供養名貪香 他要用上好的香-來供養、供養佛那這是貪香 那麼願證證大乘的-理教諸法實相名貪味 這是以法為味-其實你也 因為為什麼呢? 因為一般的味是以那個-舌根所得的那種什麼呢 所得的那種美味 那這個是當然是-學人是不再貪這個 那這個大乘理教諸法實相 這就是表示這個人、這個學人-是回小向大 回小向大的人 那麼他希望盡聞大乘教理 理教諸法實相 理教其實是教跟理 前面講說這貪三十二相-這也是大乘人才有的 聲聞羅漢他沒有三十二相 那麼這個是《金剛經》講說是-以色身見 以音聲求我、以色相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是通於一般的凡夫小乘說 那麼大乘人當然他了知實相 當然照說是不會這樣 但是他因為他剛從聲聞乘轉入 所以他還可能執著 那麼當然同樣道理 因為他聽聞了大乘佛法-特別的怎麼樣 覺得聞所未聞 那就有一種特別的一種歡喜感 所以說他就怎麼樣 執著大乘的實相教理之法味 那麼這樣子的話 他就一方面對照於他所-以前所學的聲聞法 他當然覺得那大乘佛法-簡直聞所未聞、稀有奧妙 那麼這一比較 他當然不等於你說 我喜歡這台車我不喜歡那台車-這種貪染 但是這種比較那起妄生分別 這個念頭本身還是一種貪-是貪法味 是這樣 那麼這就是聲聞人轉入大乘 或者是大乘的別教菩薩 他們自然還是會有這些-法味之貪 那麼必須要怎麼樣?-修而無修、修無所修 那麼呢聞無所聞 那麼這樣子才是什麼呢? 才是一個大乘真正不執著的-一種修法 不過這個境界很難 大體上這必須要是一個開悟-或者是覺教大開圓解的人 他才能這樣子 對大乘佛法大開圓解 比如說參禪-中國的禪法、祖師禪 達摩東傳這個祖師禪法有悟-他才真的能夠這樣修 這無功用道 那麼如果你不能這樣 你對於法門當中-還是有這個分別 我們究竟還是有分別 因為我們不懂 我們沒有證入-還有分別 這個就是貪著法味 那麼再來願得清淨法身名貪觸 身有觸 那麼我要得這個身-清淨的法身 法身無相是無可得的 但是他要貪得那個法身 其實你說法身無相 我們講說這個一念具足三千 所以三千的法界-不離當下的什麼呢 不離當下這一念 我們講不離-才要再記得一件事 不是由這一念所生-只能講說不離 「不離」這句話是講得對 不離不即-不等於是、但是也不離它 那就好像說波 波是不是水呢?是水 但波不是那種一般-平靜的那個水 所以說你說波有水性-水的體 有水的性但不等於-不等於平靜無波的那個水 那麼這個萬法呢 當下一念-這個三千法界不離這一念心 可是它不等於這一念心-但也不離這一念心 那麼離了萬法就無心-離了心也無萬法 那麼這個諸佛法身-三身於一心中證 那麼一念心中證得這個-三德的密藏 就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 那麼就證得這一個 其實也就證得一切法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這樣講下來的話 這一切法界是佛法 山河大地無非清淨法身 那麼你現在既然如是 那麼都是清淨的法身 那你還特別要求一個法身 那你這不是貪觸嗎?-這不是妄想嗎? 古時候禪宗不是有一個公案 有一個再來人 小時候六歲-爸媽帶他去廟裡去參觀 進了大殿他要尿尿 大概是他爸爸-忙著跟師父講話 他就在大殿裡尿起來了 然後那個香燈師父就氣炸了 這實在這猴囝仔 這小仔子你竟然給我在-大殿裡尿尿 就罵他你這小孩子怎麼沒道理-在大殿裡尿尿呢? 那他就、那小孩子很可怕 他就問他說-那麼我要在哪裡尿? 你到廁所去尿 為什麼不能在這裡尿? 這裡是大殿-大殿有佛啊 然後他就問他 然後小孩子就反問他 大殿有佛不能尿-那廁所沒佛? 哪裡沒有佛-你叫我去那裡尿好了 那個香燈師父一聽 哎呀!這小子這個是再來人 這個惹不得是這樣 那天那個斗六有來個居士-他帶他小孩子來 他說他生這個小孩子業障重 是求觀音菩薩來的 但是很皮、很皮 叫他出家他也不出家 然後常常說一些奇怪的話 比如跟他爸爸講說 爸爸你以後不要再來做人-趕快去往生 做人很苦 我要再來做人 下一次我再來做人的時候-車子是在天空中飛的是這樣 我因為以前我太壞-觀音菩薩帶我再下來 他講了這些話 然後他爸爸一聽-咦?這話這誰教他講的呢? 也沒人教他講 他正經八百跟他這樣講 但是他爸爸每次拗他-要叫他出家 他就跟他爸爸吼-他不想出家 小學三年級 那有些小孩子講話-語不驚人死不休 他講話很可怕 像這個就是很有意思 所以剛剛講那個小孩子說 那你叫我去尿尿-到沒有佛的地方去尿尿 那廁所就沒有佛嗎? 你告訴我哪裡沒有佛-我去那裡尿 所以說這個清淨的法身-是遍滿法界 所以說你是舉目投足-皆是法身的作用 你所現所對皆是法身 皆是法身 那麼在這樣的認知底下你還 你還捨現前境還要求個法身-這不頭上安頭嗎? 頭上安頭這不對的 所以這名為貪觸 那麼願成一切智名貪法 這個一切智應該是指的是 這一切智事實上是-三智於心中得那個智 這樣講一切智是指的說-平等性智、平等智 是指的說什麼?-見空性之智 那其實還有一個道種智-是菩薩的什麼? 從空出假的假智 能夠於空性中-現種種的方便法門 再來呢一切種智是空假不二-中道之智 這裡講的願成一切智-就究竟義來說 它應該是指的一切種智 那麼這樣只講一切智 那只是聲聞人呢 因為這裡已經提到了-求大乘的理教諸法實相名貪味 那麼這裡呢-願成一切種智名貪法 照說是這樣 各位這樣了解嗎? 應該這裡講是一切種智 可能是省略了 那麼這樣子換句話說以上呢 都是這種貪圖什麼呢-貪圖法味、法行 那麼這個也是一種貪 是學人的貪六塵-貪六塵 那麼最後癸二是合收四惑 於此緣修之中有善的貪瞋癡慢 看到沒有 這在講的是學人有善的貪瞋癡 為什麼叫善呢?有幾個意思 非對惡境名曰善 與輪迴不相應-與六道輪迴不相應名曰善 那麼不染污你的什麼呢-你的解脫 學人了嘛-他不再往下退 不再退回你的那個什麼?-下位去 不染污解脫 那麼不令入生死了-不再染污了 那這樣子名為善 所以境界是善 比如你貪色聲香味觸-你貪的是什麼呢 貪的是法音、三十二相、法身-一切種智等等 這個境是善-是向於解脫的 那麼呢這個……-與六道輪迴不再相應 所以你即使這麼貪-你也不落輪迴 那麼再來呢-不讓你再增長無明了 這個貪不讓你再增長無明 那你說我有貪啊-怎麼不增長無明? 貪對境起現行 但是它熏你了-它是用善法熏你、善種子熏你 這樣懂意思嗎? 是這樣子 所以它貪為法門 貪是一種法門 瞋、癡也是一種法門 當然有人不太接受這個說法 但是密教就有這個說法 它確實是有雙身法 雙身法有真實的明妃-也有觀想的明妃 那確實是有 那他就是用貪法門 當然這另外一個範疇了就是說 不過我就是藉這個意思-來告訴你們確實是有這個法門 這裡也不是、也不講-什麼是法門不法門 他就說這個是善的貪瞋癡慢 這裡的慢是什麼呢 彼亦丈夫我亦爾 既然他能成佛我也能 這樣子的一念什麼呢 一念慢心而起-能增長你的修行意志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就什麼-善的慢 所以要慢-你就去慢這個慢 你不要去慢那個什麼-跟人家鬥嘴皮的慢 你為什麼跟我講那個話 你今天沒跟我講清楚我就 咱們就沒完沒了 這沒什麼-耍這種這叫耍勇鬥狠 這個沒什麼意思 要慢就是慢這個 你看那個韓信當時有胯下之辱 他就吃這個胯下之辱-對不對? 他跟那個什麼-地方上的那個什麼 那個卒仔啊-卒仔、卒仔 是不是這樣子啊? 碰了面之後-那對方兩三個人跨著刀啊 韓信那個時候正在流落街頭 人還真是這樣的 還真會流落街頭 流落街頭的時候怎麼辦啊 看他不順眼-大概韓信那個時候也痞痞的 是這樣 就把腳撐開來 來!從我的下面這邊穿過去 韓信看看-好漢不吃眼前虧 老身的以後還有任務要做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我看我還是-從他下面鑽過去好了 但是後來他當大將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丈夫他不會在那種-小事件上面在那邊生大氣的 你懂意思嗎? 在那邊拍桌子、吹鬍子、-瞪眼睛的 不會的 你看今天那個報紙 那些政治人物、那些政客啊-無能無恥(此段影帶請刪除) 什麼發生了什麼天災人禍 報紙就寫某某人、某某部長-某某市長非常震怒 震怒完了呢-沒事 你懂意思嗎? 震怒、震怒意思什麼? 就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其實那事情都是他-他平常練兵不善 是不是這樣子啊? 行政的什麼呢-管理不佳 或者是種種其他事情 然後他就要表現出一副那種-民胞物與、愛民愛國那種心情 非常震怒 那種慢不名為慢-不是 所以說呢 一個真正的道人他不是沒有慢 那我是指凡夫要修道-他可以有善貪瞋癡 貪法 那麼瞋什麼呢-瞋業障 瞋什麼呢-瞋自己的那個愚癡 然後能夠奮勇修道 然後他能能夠什麼慢呢 慢說人家都成佛了-為什麼我不成佛 那種用功修道是這樣 不過這講是這麼講-這也不能太怎麼樣 也不能太顛倒你懂嗎? 清涼寺以前有個學生出來了 跑到埔里去住 不是法華師-不要猜成他 先撇清關係與他無關 不過跟他共住過 那麼有一次我去看他們 那我就看到某人在那裡拜佛 然後我就說最近怎麼樣啊 有什麼修行有什麼進展啊 這個原來法師你來了 我呢-我發願我要跟地藏王菩薩一樣 地獄不空我誓不成佛 我心裡在想說你也拜託一點 發一個比較像樣的願 你發到那裡去 那個恐怕不適合你這一號人物-能發的 是不是這樣子啊? 像這樣子就慢過頭了-你懂意思嗎? 雖然有善貪瞋癡慢 但也不要善到那裡去 也不要慢到那裡去 這個還是自己要節制一下 發了願最好應該還是-最好還是 應該說我應該要突破我的困難-我如何這般 應該是這樣才對 那麼善貪瞋癡慢 這就所以為什麼叫善-是這個意思 那麼進求上地名貪 這進求上地就是地上的意思 也就是聲聞無學位以上之地-叫做上地 以上之地 換句話說就是怎麼樣-就是要超越羅漢 這樣懂嗎? 我才不要跟你一樣做羅漢 這就是慢-懂意思嗎? 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慢 我要來去做菩薩-這就有一些貪 是不是這樣? 我要學那個什麼 你們這種聲聞法我不要學-那就是瞋 那就是瞋-你懂嗎? 那你在聲聞法跟菩薩法當中-你又妄起分別 應該分別但是你又刻意起分別 這是該分別但是不能有分別 結果你是該分別而真起分別-那就癡 所以這貪瞋癡慢就具足了 是這樣子的 為什麼說該分別?-因為法中自有分別 所以說佛陀才會有說三乘法-乃至五乘法 但是五乘者終究唯一乘-無二亦無三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但說一乘道 所以能分別者如幻也 那麼其實分而無分、無分而分-要能這種心情 那才叫做什麼-才叫做不愚癡 於法門中不愚癡 那麼進求上地名貪 那麼背捨劣行名瞋-你看到沒有? 背捨劣行有沒有?-我剛剛跟你講了 我剛剛不跟你講嗎? 哼!聲聞法我不學-這個就是背捨劣行 劣行有兩類 凡夫的劣行-凡夫劣行就什麼? 請你當總統你不幹 是不是這樣子啊? 哪一天總統請你去這個-台北那個什麼 台北總統府喝茶、聽音樂 你不去、稱病不出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個呢-這個叫背捨劣行 這本身是一種瞋 不過呢還可以接受-懂嗎? 還可接受 那麼古時候也有這麼一個公案-它說 有這麼一位法師 那個皇帝召見 已經下了好幾道那個什麼呢-聘書 從剛開始下到地方官來-由地方官轉 後來由這個省級的轉 後來由中央級轉 最後皇帝自己快馬加鞭-這個一個欽差 欽差、欽差你知道? 欽差、欽差大人呢 欽差自己送、送這個詔子下來-他還是跑 最後廟不住了 人家說你再不去-我們這個寺廟滿門抄斬 你去吧 他一氣之下就半夜跑了 跑了之後那普賢菩薩-就示現一個老頭在半路上等他 然後半路上等他 他跑……半路上又飢、又餓、-又渴、又累 他就示現一個廟-小屋、小茅蓬兒 老先生在那兒修行 他就扣…… 你看他示現 人家他能夠無中生有-生出一個房子來 好厲害 然後就跟他講說 這海雲比丘也是這樣 那麼到處都有-所以說色心互變的記得 我再提醒、順便提醒你們一下 然後他就在廟裡-他就在那小茅蓬兒裡面拜 你讓我借宿一宿吧-好!好!來 那麼晚上點個燈大家聊起來了 哎呀!法師從哪兒來 我啊!我從哪兒來 哦!這樣啊-那您是那裡的 哎呀!事不相瞞-我是那裡的什麼人 方丈和尚啊 那怎麼樣啊 怎麼大半夜一個人跑出來-好像匆匆忙忙 哎呀!原因是這樣……-從頭聽我道來(台語) 是這麼講 這普賢菩薩當然是大神通-知道這個人的因緣如是 你知道他這個人怎麼跟他講 他就聽完了就拍桌子哈哈大笑 他就說哎呀!我看您老人家-還是賤價出賣算了 意思就是說也別裝了啦 皇帝找你-你也是癢癢的 別逃啦!還是去好了-這樣子 在激他你知道嗎? 其實他就在治他的瞋 治他法門中之瞋 法門中的瞋-這句話從哪兒來? 我第一次看到是在那個 不是《靈峰宗論》-那個誰啊 那個《宗鏡錄》裡頭 《宗鏡錄》裡頭有這麼一句話 這法門中的貪瞋癡 它就提到這個意思-提到類似這樣意思 他就跟他講-哎呀!你還是賤價出售了啦 什麼叫賤價? 你修到那個摩尼寶珠啊-結果要去應付人君、應付人王 這樣懂意思嗎? 那就是賤價出售 這個我老菩薩往生前一個月 有人夢到了有六個比丘抬著她 她好像也現比丘相 然後在一望無際的那個出家人 那出家人都穿紅袈裟 一望無際在虛空中這樣子-然後呢 這樣六個比丘這樣-把她抬……抬向西方去 是她的一個在家的女弟子-夢到了 那她告訴我 我想算了誰曉得什麼……-沒什麼意思 後來她真的往生了 往生了之後那就 那她往生在紀念堂-她總要入棺 入在那個山下那個-棺木放在山下 紀念堂不能停靈的這樣子 它有一個……助念堂那兒 結果就真的六個比丘尼來抬她 然後呢前前後後一堆人 從在家人、出家人 比丘尼就十幾-二、三十個人 好幾個道場比丘尼-我也不曉得從哪兒來 然後在家人啊什麼 還前面有杖啦、花啦、幡啦 那就是以前我跟願海師-研究出來的一套辦法 他就找了那些人來-前面哦 然後呢那個抬她的那個擔子-是香花結鬘 你們沒看過那香花結鬘 那後面呢還有幡啦什麼…… 還有花、燈、燭、果-前面還有香盤啦什麼 很莊嚴這樣子-這樣子帶她這樣下來 那這一幕呢 人固然不是多到說人山人海 這一幕我才想起來-那個夢中之境 其實我們比丘啊 我們出家人好了 不要講比丘-講出家人 出家人在法界當中是自感得-一個清淨極莊嚴、極不可思議 不可侵犯的一個什麼呢-一個境界 就鬼神來看的話 那是非常的清淨莊嚴-不可思議 可是我們自己就看得出爛爛的 是不是這樣子? 感冒、咳嗽 拜佛很累是這樣子啊 身體哪裡不行-這兒不行 我們不會感受到我們的功德 律上說乃至我們袈裟的一條絲 都能夠給那個鬼神護佑 都能夠驅邪避難 但是我們每天這個袈裟-那算什麼…… 熱得要命搭在身上 我們感受不到它的莊嚴 感受不到它的莊嚴 其實這就是什麼呢-這就是 其實它在清淨的、莊嚴的-法性當中是不可思議的莊嚴相 然而因為我們呢 我們拜〈法華三昧懺〉-不是這麼想嗎 這諸佛法身常放光明-我濁惡眼故障故不見 是不是這樣子啊? 就是這樣子 那麼諸佛常放什麼呢-這個……常以諸佛出妙香 我以障緣之故-有鼻不能聞 乃至色聲香味觸都一樣 所以它充滿法界-我就是、我就是不見 那今天你是你是什麼?-你是代佛宣化、你是隨佛所教 捨親割愛然後呢 著諸佛的什麼呢-諸佛的袈裟 托諸佛、古佛、無量過去諸佛 未來無量無邊諸佛所用的缽-而吃飯 你已經跟諸佛的相是一樣-但是你不覺得 每天還是很煩惱 遇到什麼事情他總覺得-天快塌了一樣 我不是說你們-我也一樣 那所以我們有時候要-轉回來憶念 所以為什麼說那個公案當中 普賢菩薩會告訴他說-你還是賤價出售 他就在反削他、反教他 你看你要怎麼樣嘛 這咱們自己不是也這樣嗎 今天、每一天對我們來講 我們都擁有一個出家的一天 都是非常莊嚴難得可貴的一天 然而我們呢-我們都跟誰交關 都跟誰交關啦? 都跟誰做買賣去了? 煩惱做買賣去了-對吧! 整天為了煩惱 哎呀!那也不對勁-這樣不對勁 拜佛不對勁 拜懺不對勁 誦經還不對勁 就這樣那兒弄弄、這兒弄弄 就得要摸這個、摸那個 我們真的還這樣子 所以要起慚愧 這真的你要憶念這句話啊 普賢菩薩說的-我們真的是賤價出售 是不是? 我們把美好的一天 我問你哦 我問你這樣子我如果有一個人-真的這樣跟你講 來!某人 如覺法師來-我給你做皇帝做三年 你三年當中你能當皇帝哦 每一天你能夠你有皇帝的權利-你能夠做什麼事 那你會怎麼樣 你說-哈!太好了 現在我當皇帝了-沒人理我了 也不會有人要我-早上起來打板了 那我好-我每天好好睡它到八點、十點 晚上看那KTV、打電玩-我弄得更晚一點 你會不會這樣?-不會 你擁有這個權利 你擁有這個莊嚴的相 你一定非常的努力運用它 好好的利用這三年時間怎麼樣 運用這個尊貴的生命-跟那個價值好好做大功德 皇帝是人王 他的功德是有漏的 但出家人-那人王都比不上 他功德是無漏 但是我們的時間有限哦…… 那怎麼辦? 這不是我們正跟人家租的嗎? 租來一個全宇宙最好的身分 男人、又能修道、又出家-末法能聞法 那實在是什麼好康的-都在我們身上 什麼好康的都在我們身上 結果呢每天都賤價出售 都給那個煩惱買走了 有時候這樣想一想還真的很慘 所以那普賢菩薩那個示現呢-很值得我們參考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那位……方丈-他就遠巴巴的跑……跑出來 其實他跑得了廟-跑不了和尚 你懂意思嗎? 跑不了和尚-跑不了廟 廟是什麼? 那個他身上荷負的那個什麼-那個貪瞋癡 他跑不了 你逃、你逃好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還是背著那麼大的貪瞋癡-你跑到我這兒來 我叫你啊不如回去 回去住廟-你就去做國師算了 後來這件事情據說 這件事情我如果沒記錯的話-還真的他真的做國師了 是這樣 那還是不得已吧 以大乘佛法來講-這沒有什麼好或不好 但就是說你妄起分別 你不能夠在適當的道門兒-當中修 那就是錯 是要這樣子 那麼好了-這樣叫背捨劣行名瞋 我們那位方丈就是起瞋 那是善瞋 但是終究沒有向上一著-化瞋於無形 是吧 有厭惡之心名之為瞋 那麼再來 情有向背名癡 欣大惡小-不知唯佛一乘 即權而實-權為實設 聽得懂嗎? 欣大惡小 欣求大法厭惡小法 那你就在當中妄起分別-對不對? 那不知道什麼?-權法不名為權 權就權教 權就是權巧方便 為了入實而施權 捨權不得實 什麼呢? 未得實而必須經歷權教-而設權 是這樣子的 所以說即權而實-權教即是實教 不過呢有聲聞人跟我講說-沒有什麼大乘佛法 都嘛是什麼 佛法就一樣而已 這個我就不認同 你懂意思嗎? 他是不了解有權實之別 然後就說沒有權實的東西-這唯一東西了 那還有不對 懂嗎? 要能分別而不起分別-這才是真的不分別 你根本剛開始都沒搞清楚-佛有五乘 佛有唯一一乘 大小各乘都不清楚 結果你說佛沒有什麼大小乘-那不對 天台講藏、通、別、圓 既不叫你修藏 也不叫你修通 也不叫你修別 它只叫你修圓-為什麼? 因為一切法皆圓 哪有圓教之外的法可修呢 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藏、通、別是為了顯圓 藏、通、別一知-圓教就知 圓教一知-一切教皆圓 已經沒有藏、通、別可分 是要這樣子的 要這樣子的 天台講四教本意是在此 了解意思吧 了解意思 是這樣 所以說為權施實-呃!為實施權 那開權就顯實 那不論權實總是即權而實-唯佛一乘無二亦無三 所以你學完了大乘佛法-你了解了天台的五時八教之後 你還要說那聲聞法-是聲聞法 還鄙視人家-那……你自己顛倒了 不能再這樣子了 不能再這樣 但是倒過來說只知道聲聞法-然而他不能了分別 那這樣子當然我們還是-得教他說是有分別的 這一點是要善分別 但是我們教他分別可不是要-可不是要貶抑他的聲聞法 這個也不是 現在常常就有些年輕人在-網路上諍論你是大乘你顛倒見 你們小乘小心小量-如是這般 這個都可以不必要 這樣彼此都造業 可以不必要這樣 那都是自己的貪瞋癡在作怪 那麼呢 那麼呢情有向背名癡 那麼見身證道名慢 見到自己有道可證-你懂意思嗎? 我證道了 所以你看看那個-聲聞的那個教法 你看他們講那個話-具足那些慢心 他不懂大乘法-所以他不會平平淡淡的講法 你看他一直告訴我們-要……抓住五分法身 要繼續努力用功-要如何這般 那個很累的-是這樣 無功用道才是境界 那麼這個就是什麼-這就是一種慢 這就是一種慢 所以因為具足這種慢 你不能夠……捨這個法的慢 那結果眾生還是有隔礙…… 所以妄見自己證道-他人尚迷 那麼於平等的眾生性中-那麼妄起什麼呢 妄生這個迷悟的殊見-差別見 於凡夫眾生當中 不!於一切眾生中-起那種迷悟的這種差別見 這樣子 那麼這樣就是你自己見道 哦!你覺得你已經見道 這些凡夫可憐啊 你這種想法本身呢-也是一種慢 這樣知道了吧 最後是結論 壬三、歸結淨心 故云學人十八界 那麼呢 這就是什麼-有學位之人的十八界 那麼呢 這個下面這句話-義名智障 這個義-義就曰理而推叫做義 懂嗎? 那麼呢 那麼呢 曰理而推-於事智慧有障 也就是這個學人的十八界呢-它障礙了什麼 障礙了他的什麼呢 障礙他於平等的實相的-智慧當中起分別 所以呢 障礙他得這個-平等的智、大乘實相之智 這樣懂意思嗎? 所以叫做義名智障 就以理而推-他有智慧之障 為什麼要用義呢? 因為凡夫也有智障-也有智慧之障 但是凡夫的智慧之障 那就障於什麼-障於解脫 那麼不究竟增長惡業 所以這就不用義推-你懂嗎? 這直接就是有障礙 而對學人來講的話-他不是這種障 他不是那種能入輪迴的這種障-所以要以義推 所以它還算是一種障 不過這個障是什麼呢? 是這個……障礙你了解這個-平等的真實智慧 要了解這樣 那麼呢再來就要這樣講就說 非有煩惱-非無煩惱 為什麼叫非有煩惱? 這樣的義名為智障 那這種智、這種智慧之障-是什麼樣?是非有煩惱 為什麼非有煩惱? 對凡夫而言他 他不屬於凡夫的那種-生死煩惱的業繫 不屬於生死煩惱的業所繫-懂嗎? 或界所繫 界繫不是業繫-界繫 「界」十八界 非屬生死 非屬這個……煩惱的、生死的-十八界所繫 不是這樣 煩惱生死的十八界是凡夫的 他不是-所以非有煩惱 這非無煩惱-為什麼呢? 因為位契無學不了什麼? 不了實相-還成有過 不了實相那麼呢 沒有位契無為法-無為法 無所為而修得的法 那麼無所得就是無為 沒有契無所得之法 那麼呢於實相還有迷-所以仍成有過 所以非無煩惱 這個就是無明 所以煩惱這裡就是無明 所以這裡頭已經進入到了-塵沙無明 又進入講塵沙無明的範疇 那好 那麼以下 以上就在講學人的十八界 那麼凡夫十八界、學人十八界-都各自講完接著呢 現在庚二、歸結淨心 歸結淨心 總歸起來講淨心之處 總歸他講淨心 那麼能知二種根塵 而熾然修入平等大道無為法中-故名淨心 所以要講到再對十八界的淨心-來說的話 你必須要了知-凡夫的十八界是煩惱業繫 學人的十八界-是於平等法中妄起分別 這兩者都要怎麼樣?-熾然修入 修離、修離它們-然後呢修入平等的大道而去 了知、能知二種根塵 了知乃至凡夫跟有學位-的粗跟細 兩種執著心所成-未見中道實相的根與塵 這十八界的意思 這都不究竟了知 凡夫的不究竟-聲聞的也不究竟 而熾然 熾然可以說 什麼叫熾然? 這個發起大勇猛之心謂之熾然 熾然 熾、熾就是像火焰一樣-晃……的燒……這樣 這表示著什麼? 那個勇猛之心不可抗拒 沒有什麼可以阻撓的 修入了平等大道-這是中道實相 無為法中 無為 就無為呢 什麼?不著兩邊-中間亦不立 凡聖平等-遠離了什麼 遠離斷常諸過而趣入中道實相 這就是平等大道 懂意思嗎? 只要平等 空有平等 空有平等 入了中道實相 那麼無為啊 無能念之智-無所住之理 無能念之智 能念之智 無能念之智就無能念之心 無所住之理 理事這是事 無能念之智這是智心-就是你的那一念心 無所住之理 所以說修無所得 所以證入佛果而無佛果可得 無所住之理是這樣 所以說那就證得了一念三千 念不可得、三千不可得 凡夫眾生與諸佛菩薩亦不可得 涅槃與生死也不可得 這樣徹底究竟的無所得-這叫做無為法 如是則菩提妙果 這樣子菩提妙果自然成 若所是修者 若那個依是修者 如果是依次而修-那麼是名為淨心 這就是為-這就是淨心 入平等大道當中-這就是名淨心 那麼這個呢 在《四十二章經》裡頭-有這麼一段話就講得就不錯 它說啊 這第三章呢 《四十二章經》第三章說 斷欲去愛 識自心源 達佛深理 悟無為法 內無所得 外無所求 心不繫道 亦不結業 無念無作 非修非證 不歷諸位 而自崇最 名之為道 這《四十二章經》-這一開始就講這麼深 哦!很嚇人 是不是這樣? 這《四十二章經》不容易懂 這在講這個事情 這是大乘的境界 哦!是這樣子 內無所得-外無所求 那麼悟無為法 無為法就是無所得之法 無所作為 無所作為就無所得 那麼無所得-那這樣也沒有凡聖可得 也沒有什麼呢-涅槃生死可得 那麼心不繫於道-那麼也不結業 你看看更特別 一般來講我們要心念於道-他不!要心不繫於道 為什麼呢?-因為心繫於道即是貪 那麼呢 那你如果繫於道-你就要捨於惡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這樣子又是另外一種瞋 他不結業就不造現前-不造一切的惡 但是呢他也不刻意的不造惡 所以說他就隨順一切眾生因緣 這樣所以無念無作 沒有作沒有念 沒有念就是沒有一切貪瞋癡念 無作-沒有為一切染淨的目的而作 非修非證不歷諸位 無修也無證 非是修不是無修-說錯了 非修 修而非修謂之非修 懂意思吧 不著修相 證而無證謂之非證 修而無修謂之非修 所以這樣子的話 證無所得-所以不歷諸位而自崇最 所以無所得智-證不可得的佛果 那證完了之後呢-等於無所證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才真正的入無餘涅槃 大乘講的無餘涅槃是講這個 所以說才要最 而自崇最就是最無上 「崇最」最無上 這樣子名之為道 這樣子名之為道 這個……道理蠻深的哦 這就是所謂的佛言出家沙門者-應該是這樣 那麼以上這長行已經講完 相當的多 內容相當的深刻 我們講了好久 那麼以下是什麼呢-是偈頌 偈頌又出現了好多一些名詞 那麼只好我們呢-到時候也隨緣的解釋一下 那麼時間已經到-我們下一堂課再說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