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79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誡觀煩惱結使法 第十八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到第這個庚二 也就是正明 己二啊 偈文裡頭的庚二正明 裡頭的辛一 明佛化所被 就是佛所教化的內容是什麼? 是這樣子的 或者是佛所教化的內容呢 所教化我們所能達到的效果 那麼呢-教化的內容 主要是教化的內容 佛於波羅奈-三轉厭離行 厭離行 那麼授與四諦法-為治煩惱病 佛於波羅奈 我們上一堂課已經講過了 波羅奈呢-就是鹿野苑 是四大聖地當中的-初轉法輪之地 波羅奈 目前呢 那個鹿野苑的-那個紀念的五比丘塔還在那裡 那麼呢-有點頹敗 但是呢-基本還在 圓錐狀-但是已經也風化得很厲害啦 喔!對!那是第二個 是這樣子 那當然啦-四聖地 四個聖地呢 四個聖地呢 是四處的聖地呢 是《阿含經》裡頭也提到的 那麼眾生應該憶念 求禮見 求拜見 恭敬 朝禮 這樣子呢-死後生天 對印度人來講-死後生天是一個很重要的 那麼聲聞佛法裡頭呢 那麼呢 就是希望你呢-能夠解脫生死 還不能解脫生死的時候 今生不能解脫生死-起碼生天 不過呢-大乘佛法認知是說 生天其實也蠻危險的 生天完了可能你受福報不修行-結果又墮落 但是不管怎麼說 他總是生天嘛 不要墮落來得好 那麼呢 因此就提到說-朝禮四聖地得以生天 乃至於呢 有經上說到-也能夠得證果的功德 所以說朝禮四種聖地 那麼這裡講的波羅奈-就是初轉法輪的聖地 那麼當然我們知道 我們說佛出生的藍毘尼園 在目前今天的這個尼泊爾-跟印度的邊境 是北印度 北方的 印度北方尼泊爾-跟印度的那個邊境的地方 藍毘尼園他的出生地 那麼呢-他成道的地方 那麼就是菩提伽耶 那麼呢-它離那個前正覺大山也不遠 前正覺大山-就是正覺前的那個山 前正覺大山 不是說之前有個正覺-不是 前正覺其實就是-就是梵文的什麼呢 梵文的直翻是「正覺前」 正覺之前他在那裡六年修苦行 六年修苦行呢 你們還記得吧? 就是爬上那個山 那個山其實你說是山嘛 恐怕就是我出生的那個北投啊 北投那個丹鳳山吶 還比丹鳳山還低、還低 那簡直在台灣來看那不算山 那小小的一個小山丘 那麼呢-那個山洞其實想起來也不很大 對吧? 你們諸位不少人-都在那裡祈求過 哎呀!釋迦佛加持我-讓我好修行啊 早點開悟啊-什麼的 我想你們都在那個暗暗-那地方呢 在那裡 不過那兒都是被喇嘛佔據了 講佔據不好聽啦 但是呢 但是事實上差不多就這樣 掛了一大堆東西啊 那麼都變成是像喇嘛廟一樣 那麼印度這個國家呀-對佛教都不太注意 那麼好歹呢 增加它的那個觀光收入嘛 那麼起碼你要整頓一下 那都被西藏喇嘛在那裡周圍呀-弄成那個 點一堆酥油燈-到處油膩膩的 當然啦-釋迦佛的勝地 在他的本淨上面啊 在那個法性當中呢 他以那個佛眼來看-是一樣清淨莊嚴 可是凡夫有差別啊 那麼他看的到處油膩膩的啦 烏七八黑又鹹溼溼的 這樣子不太好 暗暗溼溼的那樣子不太好 那麼你們去過了 那個是前-這個……正覺大山 然後下來之後沒多久呢 就會經過了尼連禪河 你們去踏過那個尼連禪河-旁邊那個細沙 你們都踏過了對不對? 在那裡降龍啦-什麼的 那個是洞窟啦 然後就找那個菩提伽耶 那菩提伽耶就是成道處 接著呢 就是它的什麼呢? 初轉法輪處 走了蠻遠一段路的 其實也不很遠啦 它就從北印度一直往中印度來 那個從北印度藍毘尼園 再往南一點就是菩提伽耶 再往南一點到中印度 在北印度的中央那個地方 其實也偏北啦-也偏北 不過稍微往南-再往南一些 那就是鹿野苑了 那麼它往西邊一點呢-就是有一段路 那就是拘尸那羅-那就是入涅槃處 入涅槃處呢 當時南普陀的同學啊 加上一些居士-總共五十三人在那邊呢 剛好是什麼呢? 月圓日 我們誦什麼? 誦戒 那佛滅度後以戒為師 那剛好我們在佛滅度的-荼毗場裡頭呢 誦戒 那個意義就非常深刻 還記得吧? 那誦完了-後來我們大伙兒又去那裡遶佛 遶那個什麼? 遶那個-遶那個塔有沒有? 遶那個 那個拘尸那羅的那個……-荼毗的場的那個塔 遶完了還在那兒拜佛-還記不記得? 拜那本師釋迦牟尼佛對不對? 哎呀!此情景如今只能成回憶 是不是這樣子啊? 就能憶念起這四聖地來 那麼後來菩提伽耶-我們還怎麼樣? 這是我們那次旅程的中間點 我們呢-在那裡啊停留了一天 一大堆到處各種人在那裡呢-拜佛、遶佛 它形成一個花園是這樣子 還有一個正覺大塔 那大家還擠在那個-那個金剛座旁邊發願 還記不記得? 對不對? 發了一堆-一堆願 三支香二串香蕉-就要要求一大堆 是不是這樣子? 每個人在那邊-都跪了超過半個小時 喃喃自語發了一堆願 是不是這樣子? 但不曉得成就了多少 不過呢 總算我們有去有發願就有效 只是說在無量劫之後 是不是這樣? 如果你要早一點成就的話呢-趕快往生 往生極樂 好!這四大聖地 那麼這波羅奈呢-初轉法輪 那初轉法輪之地 也正標舉著佛法的第一次宣揚-在娑婆的這一尊佛的世界 所以說在波羅奈特別提出來說-他在那裡三轉厭離行 三轉厭離行-為什麼是厭離行? 這是針對四聖諦中的苦諦-而標舉的 因為四聖諦以苦為首 世間若無苦的話呢 那麼就沒有可修行的 所以說對於苦諦而說厭離行 其實四聖諦 它其實三轉四諦法門-應該是這麼講 懂意思嗎? 不過呢 這裡特別講厭離行 這是對於我們凡夫來講-厭離為首 不厭離不能修道的-對世間法來講 你說菩薩道 菩薩道也應該要怎麼樣? 也應該要對於無常呢-產生一種什麼呢? 產生一種捨離之心 對於無常的世間要產生-捨離、不貪染之心才行菩薩道 不是說菩薩-就可以貪染、行貪法 這不是這樣的 那麼呢-三轉厭離行 那麼厭離 三轉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所謂的示相轉 那麼呢 勸修轉、引證轉 三轉這個很重要 什麼叫示相轉? 就是告訴你有這個東西-有這件事 勸修轉是勸我們-應當修這個東西 那麼引證轉-就是說已經有人證得 證明已經有人證得 告訴你有此事 勸你修持法 那麼呢 證明已有人修成 那這樣子你就能修了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 你就有信心能修 所以說一定要三轉 少一轉也不行 首先告訴你有四聖諦這回事 此是苦 此是集 此是道 此是滅 這有苦這回事 你知道嗎?這樣就叫苦 你要知道-眾生要知道苦不容易的 信不信? 信不信? 你去外面-隨便找一個人來問看看 對不對? 你說你覺得世間怎麼樣? 不錯啊 你……-不是現在失業率百分之五嗎? 將近五了嗎? 那你怎麼沒覺得? 我沒有失業啊 我很好啊 我吃中華民國政府的頭路的 那算了 那那種人一定不會覺得苦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冗員非常的多啦 你要知道 政府的冗員非常多 連美國都這樣 美國都在-都曾經實行過裁員的 政府都要裁員的 全世界的每一個政府 沒有哪一個政府-不冗員一堆的啦 你要知道 這不是說共產主義-或者資本主義就特別的 都一樣 都是一堆冗員 是這樣子的 不冗員的就是民間-民間的什麼? 民間的企業比較不 但是民間企業也很難以避免 因為一個企業成功的過程當中-需要各種人才 可是等到這個過程過去了之後 它那個人才的價值性會降低 那麼呢 有時候就必得要-某種程度的有酬庸的性質 尤其在中國的環境裡頭-更是如此 那這些他就不認為他是-他很苦 你懂意思嗎? 他就覺得 我就是每天上班打完卡之後-就是喝茶看報紙講閒話 然後偷溜出去買菜 然後出點小差 那麼呢 買幾支股票 賣幾支股票 然後回來準備下班 準備中午睡午覺之前吃午飯 午飯吃完了又睡覺-睡個午覺 然後起來之後 喔!四點了運動 五點打卡下班 公務人員很多是這樣幹的 你要知道 對不對? 你看那些私人的公司 幹了得要死 忙了個要死啊 賺的錢也差不多這樣 然後公務員呢 哎呀!服務二十年屆退-還有什麼呢? 還領到一輩子的薪餉 喔!那領了薪餉他幹什麼呢? 他領那一輩子的薪餉-要幹什麼呢? 噢!這個月去那裡玩-那個月去那裡玩 就拿錢去外面花 就把錢又花到國外去-這樣子 是這樣子的你要知道 真的是這樣 台灣每一年幾百億的觀光資產-是這樣流出去的 那沒有辦法你無法控制 這就是冗員 然後他覺得也很快樂啊 你問問看那種人 你看看跟她先生出來運動 早上起來運動一下 調色身 把色身弄得很莊嚴 好好享受五欲 然後她就回去 你找她來問「苦」 啐!消極 什麼苦? 你跟她講苦-她認為你消極啊 她認為你們佛教-都嘛是在講那種苦惱的事 沒意思 信你們佛教要吃菜(素) 要吃菜(素) 要吃菜(素) 那……不能有夫妻生活 那麼呢 這……沒意思 那她不知道苦 所以此是苦 那麼呢 那麼此是苦 要讓她知道有「苦」這件事 那麼呢-這叫示相 那麼勸修呢? 此是苦汝應知 你說那剛剛示相-不就是已經我已知了嗎? 那怎麼怎麼現在勸修 勸修當中此是苦汝應知呢? 那我怎麼-我還知什麼? 不是的 你要知道 對苦的理解啊 是會相對於你的定境的深 你呢-對苦的理解才會愈深 你懂嗎? 這個有時候我們那個居士啊 或者是有人-從外面帶我們的精神食糧 中國時報或聯合報-進來的時候呢 大家就看…… 對啊 那有時候我們去外面 我們看電視 喔!努力看…… 對我們講那是樂啊-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 看啊 至少嘛-眼根跟意根 是不是? 得到一種充實感 是吧? 但是對有禪定的人來講-那是苦的 你叫他看他很苦 為什麼? 散動心性 注意 所以說苦的認知是要透過修-你才會愈認知愈深刻的 你懂意思嗎? 那你看看有時候-乃至出家人亦復如是 聚在那兒 小人閒居為不善 群聚但說是非為樂 教界那個人怎麼了 那個人又怎麼樣了 來!喝一杯喝一杯啦 喝茶喝茶 噠……講一堆那閒話 然後在他來講-講完這些話的時候怎麼樣? 耳根、舌根跟意根怎麼樣? 充滿了什麼呢?光澤 他覺得很舒服愉悅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是不是這樣子? 但是對禪修的人來講 對禪修的人來講 他講那個話是心散動啊 然後那個氣往外放啊 是非常勞累 然後就失去了那個禪定的法樂 然後他每講那個微細都帶有-那種我見、我執、我愛、我貪 對吧? 是不是這樣? 那是很微細的的苦惱相 但我們不知 我們之前有講到有沒有? 有沒有? 五利使跟五鈍使有沒有? 你看看那講那些話 裡頭哪裡沒有貪? 哪裡沒有瞋? 是不是這樣子啊? 哪裡沒有癡? 是不是這樣子啊? 我跟你講啦 當初啊-他就誤會我 你知道嗎?我根本就不是這樣 喔!有影噢(台語 真的噢) 怎樣怎樣 然後講這個「有影」的人-心裡在想 你也別騙我 你講那些假話 然後那個自我表彰的人說-你以前誤會我啦 我現在利用喝茶的時候- 講二句給你聞香(台語知道) 你看這裡頭代表的有什麼呢? 代表具足了一些貪啊-我愛、我執在裡頭 那講完了雙方面 聽的人以為-喔!你……做了顏面給對方了 那講的人以為-我好不容易藉機會解釋清楚了 那六根愉悅 但是對於那個修禪定的人來講 他知道這些都緣起無自性 講那些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講」是苦 但是我們不修定境 我們不修心-細微的心的作意念 所以說我們在講-我們就怎麼樣 我們就覺得講了那個好舒服喔 那種感覺就出來了 那更可怕、更嚴重的是這樣 你讓我講一講啦 我如果不講-我今天這頓飯吃不下去 那這就太憋了-你懂意思嗎? 那個已經 那個已經-內心裡頭那個煩惱相太重 所以他不知道那個叫苦 講(台語) 「講」才是苦呢-講(與台語水管同音) 我常常也在講-說管子一支長長 你沒折它就不行-它就給你頂得好疼 你要折它 不要這樣整天一直講一直講 但是我們不是 所以說此是苦汝應知 是什麼動作是苦呢? 什麼念頭是苦呢? 什麼的想法是苦呢? 什麼的聲音是苦呢? 什麼的味道是苦呢? 你要知啊 那什麼的受、想、行是苦呢? 這汝應知 你要不修不聞而思-你不知的 懂嗎?懂意思吧? 所以說三轉四諦法輪-裡頭充滿了修道的義涵 我們幾幾乎乎所有的佛學院 都把這個東西-就這樣解釋過去解釋過去而已 對吧? 是不是這樣? 其實為什麼佛陀 佛陀是大聖者 第一次講經說法就不能倒台-你懂意思嗎? 就要讓人家開悟 他第一次講的就是講-三轉四諦法 你想為什麼他要這樣講? 是不是? 他絕對不多說一句-也絕對不少說一樣 所以三轉四諦很重要 搞它清楚了就能開悟 起碼能夠悟什麼?聲聞法 好!這樣了解嗎? 我還一直記得很有意思 我以前大三 大三的時候已經當成大-什麼東哲社什麼學術組組長 弄那個名怪嚇人的 其實就是瞎弄一陣 然後呢 那學術組組長要主持小組討論 呴!弄得真是 在家小孩子搞了些名堂啊 很嚇人的樣子 那好了沒辦法了 那我就開始帶人家討論吧 你知道帶人家討論什麼? 我每一期都帶人家討論-關於三皈依 然後就開始 我每次都穿僧鞋 那麼呢-理平頭 穿那個什麼綁腿的-有綁腿的那個功夫褲 那麼呢 然後呢 上面就穿白襯衫 我從冬天到夏天 從夏天到秋天 秋天到春天 都是這樣穿 頂多再加個什麼這樣子 或裡頭穿個那個衛生褲 因為台南不會太冷啊 不會太冷這樣 所以那就變成我的標幟 那身上一定帶著-一百零八粒鳳眼菩提 一定串著這樣子 那上課的時候一定盤坐 要這樣 然後呢 弄得就是 你可以說他特立獨行 你也可以說-他好像很有宗教情操的樣子 不過這對學生來講-怎麼幹成那種樣子呢 就有人不滿 就不滿就有人就告狀 告到那個成大東哲社那學長 那已經都畢了業不知道幾年了 七、八年-五、六年 十幾年了那還 怎麼那學長怎麼不長進呢 都畢了業那麼久了-還在跟這些學弟學妹和 搞不清楚 他去告 然後有一次呢 那學長就約我 剛好到那個什麼莫珮嫻她家 就莫老居士他家裡 不知道什麼因緣去 他就把臉扳下來啊 一副那個學長的臉孔對我講說 這個某某人啊 每次那個研討-要研討深入一點啊 不要每次都是講那個三皈依啊 我還這一幕我還記得很清楚 那我呢-當然也是尊重他一下啦 那時候還在家人嘛-尊重他一下 不過我還跟他講說 三皈依其實不簡單吶 我就這麼一句話回他一下 他也啊-算了!孺子不可教 他就也講不了話了 講不了什麼 從今而後東哲社就分、就分裂 分成法藏派跟非法藏派兩派 是這樣 梁某人派跟非梁某人派 是這樣 但是其實你要知道-佛法別無奇特 我到現在還是這麼認知啊 三皈依 南傳有一位大德啊 我名字一時忘記了 他對所有人開示 從來沒有新題目-就是三皈依 從來沒新題目過 初修久修 初修老參都一樣-都講三皈依 但是他三皈依講法有深有淺-有廣有窄 我看到這樣-我就印證了說我當時的想法 我覺得確實 當然不必非得這麼嚴苛 但是你要認為三皈依很簡單 那你真的是你錯了 不是這麼樣子 三皈依真的可以很深的 同樣道理三轉四諦法門 是佛陀初轉法輪所說的法啊 你要知道 佛陀甚深的禪定中思惟 本來想算了 不度眾生入涅槃去也 對不對? 事實上天人下凡來求佛 佛想想說好吧 一切眾生皆依譬喻而得解 我今天呢 也應當用善巧的法門-給予什麼? 說法度眾生 那好了 他這樣經過這樣思惟 簡單講他第一砲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是不是? 開春第一、第一場演說會 雖然只有五個聽眾而已 但不能倒檯啊 你要知道 一定有很多天人來聽嘛 天人求他說法的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他說什麼法? 他絕對不多說也絕對不少說 他三轉四諦法門 所以三轉四諦法門 小心小心 很重要 所以我現在講說此是苦 告訴你有苦這回事 通泛的讓你知道什麼叫做苦 苦這個概念是什麼 「苦」逼迫性 現在說這叫示相 示相轉 那麼接著此是集 集是什麼? 苦之因的聚集 苦因的聚集 生命有苦因為 生命是由苦因所聚集成的 生命的整個流轉的過程-是由苦因所聚集成的 那麼接著呢 此是道 為了要斷這個集-有修道這件事 是向於解脫-斷集解脫的這條道路 道者軌則意 有導正之意 有道路之意 此是道 有這件事噢 接下來告訴你有解脫這件事 你先不要講說什麼叫做解脫 但有解脫這件事 什麼的狀態叫解脫你暫時不知 但是我告訴你有解脫這回事 這世間人-是不知道有解脫這回事的 你看有人說人生以享樂為目的 這是對的 但是他弄錯了 他不知道有解脫才是真正的樂 他不知道 這樣你懂意思嗎? 所以人生要幹什麼呢? 人生就是吃得肥肥-裝得呆呆垂垂(台語發音) 賺錢來去爽快 爽快完再來去賺 賺完再來去爽快 等死這樣子而已 人生 對世間人的人生來講就是這樣 就是這樣子過日子而已 對不對? 他不知道有解脫 是不是? 所以說此是滅 有滅這件事情-這個概念在的 只是講這個概念這叫示相轉 懂嗎? 初轉 接著呢 告訴你這四個概念當中 什麼是這個 什麼是那個 就具體的告訴你 此是苦汝應知 是什麼樣子的事件 什麼樣子的概念 什麼樣子的法 什麼樣子的覺受是苦 什麼樣子的動作語言等等 什麼樣的三業造作 什麼樣子的色受想行識是苦 汝應知 這就是開始勸修了 你懂意思嗎? 你如果做那個-那就是苦 你如果不做那個-那就是樂 你如果去修那個-那就是樂 你如果不修那個-那就是苦 這就是示相-示修轉 示修轉 不……叫勸修轉 示相轉就是告訴你-有苦這個概念 有集這個概念 有滅這個概念 有道這個概念 那麼接下來告訴你 怎麼樣子修知苦的方法 怎麼樣子能夠理解苦 這就是勸修 再來怎麼樣子 此是集汝應斷 怎麼樣知道什麼是集 知道什麼樣是集 那麼你應該要去修斷它 什麼樣子去修斷它 勸你去修斷 懂意思嗎? 懂意思嗎? 苦是因 勸你去知 知這個就是一個動作 懂意思嗎?就是勸修 知道苦這件-努力去修學知道苦 這就是一種修行 所以說此是苦汝應知 那麼呢 此是集汝應斷 修斷的方法這就是勸修了 修斷集的方法 再來此是道 此是道汝應修-那就是修 不!那這樣兩個就重複 應該這樣講 此是集汝應斷 是說看到集的內容 並且什麼發心去給予斷除 發那個心 那麼道呢? 就是實際去實踐那個-斷集的什麼呢? 動作 此是道汝應修 此是集汝應斷 勸我們 勸我們當修 再來此是滅汝應證 勸我們應該證滅 所以他就告訴我們-滅的種種相貌 那麼我們應該去得那個目的 得那個……得那個境界 然後再來引證轉 此是苦我已知 我徹知了 徹底的知道 此是集我已斷 我全斷了 我證明 我給你證明 我跟你講集是怎麼樣 我跟你講要去修斷它-而我已經完成 這樣知道吧? 他證明給你看 那這樣話 示相轉-讓你能夠生起修道的意念 成就你修道的正知見 勸修轉導引你入實修的途徑 那麼呢 引證轉讓你生起什麼呢? 修道的什麼呢? 信心 聽懂我意思嗎? 有人證了啊 那我也要證啊 那個讓你生起修道的信心 也可以說生起修道的意樂 意樂聽得懂嗎? 願意、好樂 引證轉 此是道我已修 我修了 此是滅我已證 這樣子叫做三次的轉 一次叫做示相轉 第二次叫做勸修轉 第三次叫做引證轉 其實往後的日子-佛陀無非都在講這些事 要不就示相 要不就是勸修 要不就是引證 一部經當中 一定具足這三轉當中的某一轉 或者具足這三轉 懂意思嗎? 那麼每一轉也不是都轉四諦 有時候轉某一諦 轉苦諦或者是轉道諦 或者轉集諦 或者轉滅諦 這都不一定的 總而言之這是說法的-總綱、主要內容 就這樣 所以三轉厭離行 這是就對苦的什麼呢? 當厭離而說的 那麼呢 授與四諦法 對了 你看吧 此是苦 此是集 此是道 此是滅 這就是授與四諦啦 從今而後宇宙之間 有了這個人類的-這一期的佛住世的世間呢 就出現了四諦這個概念了 所以授與四諦法 教授我們四諦之法 一切聲聞人解脫-無非就是修這個四諦法 他就是知苦斷苦 知苦斷集 那麼修道慕滅 就是這樣而已 滅是果 那麼修道是出世的因 世間的因是集 世間的果是苦 其實它也就開而為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無明呢-就是一種集 無明緣行都是集 行緣識-到識為止都是集 從識之後呢 無明緣行、行緣識 那是過去的集 產生現在的什麼呢? 過去的因啦-產生現世的什麼呢?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 產生現世的果-六入 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 愛就又現在的因啦 現在的因 現在的苦惱 苦惱的什麼? 苦惱的-造未來的苦惱因 那麼又產生什麼? 一直到什麼? 生老病死 那已經又是未來的什麼? 未來的苦惱果 所以也是十二因緣-其實就是苦跟集而已 苦、集 那逆呢? 逆的來呢 那就是什麼呢?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六入滅 那就是什麼呢? 修出世法的道 然後道到滅 是這樣 所以其實十二因緣-也是四聖諦的 也是四聖諦的什麼呢 廣說而已 這樣了解意思嗎? 是這樣子ok 這是最樸素的 佛陀原始說法當中最樸素 也可以說是對於最初機的眾生 導引他入佛門理解的一個態度-的一個說法 注意喔 這不叫做大乘的基礎喔 不能這麼講 不!它可以說是大乘的基礎 但是不是由它衍生出大乘佛法 不是這樣子的 是為了要了解-更具足圓滿的大乘佛法 所以得先說這個法門-讓眾生調熟心性 這樣講才對 這是中國傳統-對於大小乘的定位是這樣 那麼這樣授與四諦法 那麼呢 這樣是為了什麼? 為治煩惱病 是為了治療-我們這個煩惱之病症的 那是煩惱病我們說過了 五利五鈍為十種根本煩惱 那麼呢 又說為六隨煩惱 或者再說為三毒 是吧? 那麼呢 一開呢-可以開為九十八使、結使 九十八使 是這樣 那麼呢-一個九結十使 這就是我們的煩惱的別名啊 從不同的角度來分類-成就說出的 那麼呢 如此之後 永斷生死根 成就智慧命 就要修禪斷結使 照理心懸鏡 這裡頭啊 是把果先說然後才說因 這一偈啊 這一偈是先說果後說因 前兩、前兩句說果 永斷生死根然後成就智慧命 這是果 果呢 就對輪迴邊說永斷生死根 就對什麼呢 解脫面講成就智慧命 懂意思嗎? 這是就煩惱面跟智慧面-兩個面向來講的話 是先得能夠永斷生死 能夠成就智慧的法身慧命 這是通於大小乘的啦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這樣呢? 偈文有時候不順那個語法 它是先說果再說因的 那不能死板的來解釋 懂意思嗎?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這樣呢? 要修禪定 修禪定 然後讓你的智慧觀察呢 時時在心中-明朗如明鏡的觀察覺照 從而斷除結使 你說修禪斷結使-修禪不一定能斷結使啊 這個禪是指著-如果是指著禪定的話 那是不能講斷結使 如果你說禪是思惟修 那麼這個禪呢-是什麼? 是定慧等持喔 你知道吧? 是在定中思惟修了 思惟了 靜慮 靜是止 慮是觀 對不對? 靜慮靜慮是止觀 那這樣的話是定慧等持 如果這裡的禪是講修禪定的話 光修禪定是不能斷結使的 我們已經說過了 必須有慧觀 起慧觀對不對? 所以慧觀在第四句 照理心懸鏡 也就是說 我們修禪定為了要斷結使 而在禪定當中應該以智慧觀察 照理就是智慧觀察怎麼樣? 解脫的什麼呢? 大小乘的種種道理 那你要大乘來講就是什麼呢 觀察實相之理 懂嗎? 聲聞乘的話觀察真空之理 所謂的緣起性空之理 那麼呢 怎麼樣? 心中懸有什麼呢? 懸有明鏡 照理心懸鏡也是為了押韻啦 其實就是什麼呢 心懸鏡而照理 鏡者是明鏡 也是指智慧觀察的意思 不!智慧正念的意思 正見的意思 心中具有正見 依正見而觀察事物之理 所以照理心懸鏡 這樣懂意思嗎? 或者倒過來說 你能夠照見世間的什麼呢 這個…… 大乘或者小乘的什麼呢 佛法的真理 就像你心中-懸有一個清淨的明鏡 能夠善於分別了知一樣 可以這麼倒過來解釋也可以 就是照理心懸鏡 照理是智慧觀察 心中懸有明鏡啊 這個鏡是指著什麼? 正念、正見 那麼呢 下面這一句 調心唯柔〔車*耎〕→→→請造字 那麼呢 這個持戒須彌硬 戒淨不悔恨 布薩心喜慶 這裡的調心啊 這個允堪律師是解釋為持戒 因為持戒 戒有調直的意思 有調直的意思 那麼其實呢 當然啦 我們知道禪定也是一種調心 都是在調心啦 不過這裡講的是持戒 調心唯柔〔車*耎〕→→→請造字 持戒須彌硬 那麼呢 持戒要以柔軟心啊 持戒啊-要依柔軟心來持 那麼對於戒相呢-應該愈加的彌堅 就是更加的堅定 就是說以柔軟心給予 為什麼叫柔軟心? 就是不是對人柔軟 是說對於-我要起貪念惡念的時候 我要能夠能調 能夠讓我向於戒法 而不違逆戒的要求 所以叫做調心唯柔〔車*耎〕→→→請造字 所以持戒的人是內外柔軟的 對人柔軟 對己柔軟 因此也能對人柔軟 所以戒不會只在戒相上用功夫 它是在用在心性裡頭 是這樣 所以我們說三學分說是三-合說是一了 其實三學是相互等持的啦 舉一即三的啦 那麼呢 調心唯柔〔車*耎〕→→→請造字 那麼持戒 持戒應以柔軟心來持於心中 或者說持戒應調心 那麼呢 戒相須堅定 戒行須堅定 不是戒相 戒行須堅定 這裡第二句的持戒指的是戒行 須更加的堅定 那麼戒如果清淨無罪-心就不悔恨 那麼呢臨終 隨時都不悔恨的話 那布薩心喜慶 這個布薩就是長養善根 也可以說是淨住 清淨安住 堪於僧法 「淨」清淨住於這個僧團之中 清淨住於僧法之中叫做淨住 布薩有淨住的意思 也有長養的意思 因為你清淨的住於僧法-出家法中 那麼你出家法是向於解脫的 所以也就能長養 所以淨住就因說啦 長養就果講 懂意思嗎? 長養功德 布薩有淨住的意思 有長養的意思 記得噢 所以我們常常講布薩日 其實就是淨住日-也就長養日 也就是透過這個誦戒的行為-來清淨我們的身心 長養我們的功德 我們把戒守好 我們透過要誦戒呢 我們因此-我們要重新檢點我們的戒行 有罪當懺對不對? 懺就發願當來不更再做 那這樣發願於當來 過去所造而能懺 又能更發願於當來 那這樣的話你的心當下-就在這個誦戒之前跟之中啊 我們就清淨了我們的什麼? 身、口、意了對不對? 那清淨身、口、意-你就能清淨住於僧法之中 你就以一個清淨的僧人而住持 也能夠跟大眾共住 所以叫淨住 所以清淨的住 清淨共住 清淨安住 那麼因為你能清淨安住 那你的身、口、意無有過犯 那念念之間啊 依戒體光潔故啊 就導引你的六根-增長無邊的功德 所以說長養之意 所以你受戒一天 你憶念戒法在身 你念念之間-乃至於行住坐臥睡眠 作意、不作意 憶念、不憶念 你的功德都在任運的長養增長 懂嗎? 所以這就叫做什麼呢? 叫長養 增長 就叫增長或叫長養 那麼布薩心歡喜 它這裡的布薩 就是能夠長養這個功德 所以心生歡喜 那也特別的指什麼? 誦戒的時候因為你沒有過失 所以呢-你心中生起那種慶幸歡喜 了解意思嗎? 是這樣子 慶幸歡喜 好! 那麼這布薩心歡喜 心喜慶 不是心歡喜 歡喜慶幸 那麼再來 這辛二啊 示斷結妙方 在告示我們呢 告示我們呢 斷結不是結斷 斷結的妙方 斷除結使的妙方 煩惱生結使 結使長煩惱 這相互的 其實煩惱就是結使的別稱 這裡的煩惱生結使呢 這個煩惱是指著十種根本煩惱 生結使是指-長出三界的九十八使 懂意思嗎? 就衍生出種種的重生的煩惱 這樣知道吧? 所以說煩惱生結使 你的根本的十使 那麼呢-依於三界不同的相貌 你就在三界當中-生起三界的九十八種結使 那依於哪一種結使 你投胎在哪個地方去 如樹枝一樣遍佈三界 那麼倒過來 依於你投胎在三界的因緣 這個結使、九十八種結使 更讓我們生一切的-各種微細的煩惱 然後再重新結在心中 所以結使生煩惱 就依輪迴又更生種種煩惱 本來是煩惱而入輪迴 現在是輪迴生煩惱 結使就是指三界九十八使 也可以講是一種輪迴 那麼所以唯有呢-修學禪定之力 這修學禪定力呢 這個事實上是包含了戒、定 那麼摧之如腐草 能夠摧伏煩惱跟結使 就像捻掉腐敗的草一樣 那麼呢 結使妄取捨 〔翳-羽+目〕厚障見道→→→請造字 故修五停觀 淨心內明了 那麼為了要斷除這個結使啊 結使呢 我們的結使呢 是因為虛妄的取捨-世間平等之境 而妄起差別執取 那麼呢 所以使我們的慧眼的垢障-叫做〔翳-羽+目〕→→→請造字 慧眼之障謂之〔翳-羽+目〕→→→請造字 益加的什麼呢? 益加的深厚 阻礙我們見真理 所以應當修五種停心之觀 那麼呢 清淨自心 使內心能明了什麼呢? 佛法之真理 是這樣 這些都是一種概念性的語句啦 沒什麼具有實修操作上的-一個特別意義 那就是說 告訴你就是這樣子-要這樣作意發心 好!那麼這一觀到此 這一觀呢 整個來說呢 事實上就告訴我們呢 觀察生命流轉呢-是依這個結使而存在的 那麼我們應該修戒、定、慧 來讓煩惱呢-不生起 那因此能夠什麼? 證得什麼? 證得解脫 其實這是講一個概念而已 那麼呢 以下我們就要講第十九觀 誡觀十八界假緣生法 就直接有個境讓你觀 那麼呢 因為前篇是告訴我們呢 結使讓我們入輪迴 所以教我們要數息啊 止息掉我們的妄想心 從而於定境當中啊 能夠觀察什麼呢? 觀察佛法 而斷除什麼?煩惱結使 可是並沒有具體的說-到底要觀察什麼? 現在就是具體的來告訴你 就是觀察十八界的緣起性空性 懂意思嗎? 所以前面只是通泛的告訴你 要觀察這些煩惱性虛幻不實 應該修戒、定、慧-以觀察這個結使的煩惱 然後能夠生起什麼呢? 生起這種空觀 然後依空正見而斷除結使 可是怎麼樣子-有境可修空觀呢? 那麼就是觀察十八界、十八界 這樣懂意思嗎? 所以說應該把這一觀-放在前一觀之後 所以說緊接著就告訴你-觀察十八界的什麼呢? 誡觀十八界假緣生法 了解十八界都是緣生之法 不過呢 你如果看這個文的內容啊 坦白講 它還是沒教你怎麼觀 這我們要另外補充 它還是一個概念性的告訴你說-十八界長什麼呢? 長結使啦 如何這般 乃至於對十八界的那些-更深的一個看法 更深的一個看法 它也沒有說明 其實我告訴你 無論是大小乘的修行 當你要實際上去修它的時候呢 你就是對十八界下功夫而已啊 因為十八界牽涉到 你說離了十八界-還有什麼東西? 沒有啦 所謂的十八界 就是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 所以六根、塵、識-三者相加為十八界 這個世間無論你-管你是修大乘法修小乘法 就是離不開色、心二法 對不對? 而色、心開出來就是十八界 所以說無論大乘小乘 講到實修就是對這十八界起的 起什麼? 起思惟觀察 對十八界的作用給予理解 了知它的空、無相、無作 乃至了知它的這個一境一心 色、心二法皆是圓融三諦 那就修得大乘實相法 或者了知這個十八界呢 皆是畢竟空 呃!皆是空性義所成 緣起性空無有自性-而證得偏空真理入阿羅漢境 這樣懂意思嗎? 那你所以說-這十八界其實廣說窄說 你……合色開心-不如就講成五蘊 那麼呢 合心開色-你就可能講成什麼呢? 講成十二入 那麼呢-色心俱開就講成十八界 所謂蘊、界、處-其實是開合的問題而已 五蘊這個 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其實就是開合的問題 那這個呢 是一個攝一切法皆盡了啦 沒有其他法之外 所以一切修道 就在這十八界當中運作的-觀察的 大小乘都一樣 只是觀察的智慧不同而已 那所以所得的見解也深淺不同 所以照說這十八界非常的重要 非常的重要 如果從這個立場上來說 當然以前講 前幾堂課講到說蕅祖認為啊 觀一念三千也應該要對性相 所謂的唯識學給予理解-的這個看法呢 多少也可以成立 因為唯識的法相-就攝盡一切法了嘛 是不是這樣? 那麼呢 天台一念三千 這個三千法界 這一念三千也攝盡一切法 不過是攝的方法不同 攝的方法不同 那麼既然是都對一切法 都是攝盡一切法 那對這一切法做正念的觀察 那麼都能夠證得中道實相 所以這十八界呢 其實不簡單喔 也很精釆 那它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 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 那麼名相又不會太多 多到你看看百法、五位百法 哎呀!那太複雜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我個人這個人生性-也不喜歡那麼複雜 雖然我讀物理的 但是我是覺得這樣太複雜-這緣念起來困難啦 所以但是十八界剛剛好 我們反而可以分成幾套-來給予思惟 這樣子 好!那麼我們下一堂課呢 就跟大家破題來看看十八界-是怎麼樣觀察它的因緣的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