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65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誡觀身心相苦惱過患法-第十五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上到這一觀的最後一科 這個前面是明境觀攝 現在是勸定慧兼修 前面呢 是總攝什麼呢 這個境界上的面對呢 應該以這個定力、空觀 定力給予照破 現在呢 要告訴我們說定跟空觀呀 就是智慧呀 必須要齊修 才能夠呢 真正的觀破身心的這個-苦惱、不淨、無常、無我 哦!畢竟是空的這樣道理 從而呢 不產生執著 那麼呢-是最後這一段話 兩偈 專定不修 哦!不 那個專定不修智 小乘非大慧 雖復苦身行 徒自歷年〔山/?〕→→→請造字(見課本p808f17) 定慧平等修 方知佛性體 直至大涅槃 何況世間諦 文句是蠻容易 他說專修定呀 那不修智慧 這樣子呢 是小乘人的根器 小乘之行 並非呢 大乘的智慧 其實小乘不會只有定 他人家他也有慧 這裡講的專定不修智 這是大乘的智慧 那麼呢-小乘他也 他也能夠觀察身體是 身心是空、無我的 但他不知道空而不空-中道實相的道理 所以這是小慧 偏空智慧 偏空之慧 不是呢-了知實相的智慧 所以說聲聞人呢-他看大乘人的生活呢 他是不能理解的 你比如他要看 像大乘人呢-很忙碌 你比如像現在 全世界最忙碌的比丘 我看就是達賴喇嘛這位比丘 是不是? 哎呀!那種政治上的事情 他又背負那麼 所謂的民族事、事情啊 無論他最後是-帶領藏人走向哪裡啊 他這一輩子都是這麼的忙碌 可是一般人要忙碌像他-能像他這樣嗎? 那麼呢,不能 他忙碌他還能夠修道-具足慈悲 那就是大乘人的風光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要去做那種 扮演那種角色 可是呢 基本這種角色是一致的 哦!是一致的 不論你扮演什麼? 你乃至在道場裡頭-只是一個火頭師父 火 哦!火 這個、這個火頭的師父或者是-大寮裡頭一個師父 本質上跟這個國際知名大比丘 在本質上你認知的是-一樣的真理 他的修行是從大處著眼 那麼呢 並不只是在那兒呢 好像遠離塵囂 這個身心安泰 沒有憒鬧 自己在那裡靜靜的看看書 拜拜佛 觀觀心 行行禪 不是這樣子的 修道不是只有那個樣子 也不能只是這樣 但肯定的 聲聞人確實-極大部份的時候是這樣子 極大部份是這樣 那麼呢 就算他有去做-那個蓋廟的事情什麼 他的理論也沒辦法會入-什麼樣? 他的修行 因為他的理論就是告訴他呢 必須怎麼樣 必須依定呢-觀察身心苦逼 觀察這個什麼呢 這個身相的無常 心相的無常 從而了知無我 從而產生解脫 所以他非得要去觀察無常-並且抓住這個無常感 然後呢 確見這種無常 大乘人認為說你根本就見錯了 那不是那樣子的 那個無常是對那個凡夫 還在執著 我給他一個什麼呢? 我給他一個過度的認知的 那你怎麼把過度的認知-當作是你修證的對象呢 而且還這麼執著的這樣修入呢 大乘是這樣認知的 他告訴你說 那個你已經看清楚它的無常-你都還要再跳躍、超越 然後看到無常中有常 無我中有我 此我非本來那個我啦-是這樣 有常樂我淨 本來是無常 現在怎麼會常呢? 本來是苦 怎麼會現在怎麼變樂呢? 本來無我-現在變我了 本來是一切都不淨的 觀身受心法皆不淨-現在都變淨了 那個《大般涅槃經》啊 捃拾之教 也是什麼呢?開權顯實啊 不!把一切的佛法怎麼樣? 會入 通說四教 最後呢-會入了什麼呢? 會入這樣子的一個-常樂我淨的境界 所以在這種情況-他做世間的事情呀 他固然不大言不慚的說-我也度眾生 但他知道這件事情如幻如化 終究還是成就我道業 做就做 他也會修空觀 可是不入在空觀裡 那麼這個就是-所謂的大慧非小乘 當然你不知 你就是修這樣子的一個-一個但空之觀、偏空真理 那這樣的話是一種什麼呢? 一種定見 一種對於無常感呢-用定力去給予掌握 然後一直執持著-這個無常的認知 以定力的功夫去執持這個-無常的認知 然後你就安穩於這種無常感 因此了知無常故無我 因為無我故怎麼樣? 故沒有為我下一世的那種-生命的那種執著相 所以說不受後有-梵行已立 那麼為什麼會 菩薩會說這是一種定力的美酒 為什麼會這樣講? 因為他是以定力來任持怎麼樣 這樣子的無常見 是這樣子的 所以你有沒有注意到 喜歡修聲聞法的人呀 他特別的強調也怎麼樣? 也自滿於我有定力 我初禪、我二禪 我如何這般 是這樣 但你翻開禪宗的 乃至天台的教說呢 它一開始 它從頭到尾就是告訴你 正見如何 哦!這個……中諦如何 俗諦如何 真諦如何 這麼觀那麼 它從來就是講這個智慧的事情 很少跟你提倡這樣子這個-定的什麼? 但是它 它認知定力非常重要 可是呢-會放重點放在慧 那為什麼? 尤其是禪宗呀 它根本不以修定為重點 它要的是明心見性 但這裡我們並不是說-否定定力呀 不是!絕對不是這個意思 就說定事實上通於外道-同時它會 它 如果你的慧見不足的話 定力起來了就好像說-你就 給你一台什麼? 保時捷跑車 但是對不起 那個沒有路可跑呀 你懂意思嗎? 那跑得很快-那油門一踩二秒而已 從零 從速度 時速零一直什麼 一直增加到一百八 二秒到三秒之間 譬如說這樣 那沒有用呀 你沒有跑道可以跑呀 跑道是什麼? 慧見 慧見能夠清除什麼?雜蕪 能夠讓你知道方向在哪裡? 這個時候再給你跑車-才管用的呀 好了!就算那時候沒跑車 你腳踏車也能開呀 慢一點而已呀 慢一點而已呀 那終究要到 所以 所以說禪宗說-但求見性嘛 就是這樣子 你見性了山林水下保任去 你慢慢來你一樣走得到 這種人下輩子再來他不迷惑 這不是用定力任持的啊 是你身心改變了嘛-是你對生命的結構認知 有一種完整的不同的認知 當然你說那你沒有定功 那你怎麼能呢? 當然啦 因此我們一般來講就是說 起碼到未到地定就是說 超越凡夫的那種躁動 但是還不到初禪 那個時候就已經得-可以有這種力量了 當然啦,你看 不要說是大乘法是這樣 聲聞人裡頭也有這樣子的 所謂的慧解脫 慧解脫羅漢 他不是俱解脫羅漢 他是慧解脫 他的定力相對少一些 所以說這裡頭講的呀 專定不修智呀 這個小乘非大慧 其實也不能夠說聲聞人沒有智 這裡頭提的是指 他是以定力來任持一個-聲聞的什麼呢? 聲聞的小慧 這樣子的話 定力為強 跟大乘比起來定力為重 那麼呢-這個什麼慧觀弱 慧觀弱 慧觀弱 他就是但觀無常 以定力來任持這個-無常的現前見 現前之見 你懂意思嗎? 所以他不了解心性的甚深相 他不了解 他了解什麼?-第六意識的生滅相 用定力來任持它然後看清楚 然後一直保任於這一件事情 所以這裡頭沒有甚深的智慧 你可不可以想像得到 如果你可以有第二個人 看著你自己的身體 一粒一粒的分離、分解 然後一粒粒的組合-這樣子 然後你的心也一粒粒的分解 一粒粒的組合這樣 你說你還會認為你-你有一個真我嗎? 你就不會 如果你這樣的認知呢 一直用定力來任持著 一直任持著 這個時候你就會進入開悟 聲聞的開悟其實就是這樣 其實就是這樣子 所以他定力、定力重 跟大乘人來比 他定力重於慧 大乘人固然也可能-經歷這個階段 但他會知道-連這個都如幻不實 丟掉 不真實 我不住於這 我不住於此 這樣懂嗎? 他會再看說 唉!應該還有一個-空而不空的正見 這時候他心向於整個法界去了 他不再觀自己的身心 是這樣子的無常生滅-無常生滅這樣 他不是這樣觀而已 好!所以這樣比較起來的話-他是定力比較強 所以說是專定不修智呀 是小乘非大慧 用這種認知你才能夠看清 其實才能知道他那個-這個偈子的一個深義 不然你還以為-人家聲聞人沒有智慧 他有!但是他弱 其實講起來是弱 再來雖復苦身行呀 徒自歷年〔山/?〕→→→請造字(見課本p808f17) 為什麼這樣講呢? 其實他也會開悟呀 他悟入阿羅漢嘛 但是悟入阿羅漢的話-是什麼樣子? 是一種定力的美酒 其實還是入寶山而空回 入寶山 結果呢 怎麼樣? 沒有拿到真正的寶物呀 他就安住在寶山旁邊的-一個什麼呢 一個非真正的寶山 旁邊的一個什麼呢 一個 暫時休息處 是這樣子的 所以不是真正入寶所 走了三十里 那還後面還有二十里路呢-不走 是這樣子的 所以這樣子講起來 他如果一直停在那兒 對不起!徒自苦身行 他永遠就停在那兒 哦!看起來 已經有個安穩處 可是沒有向上一著 那麼呢 聲聞凡夫 大乘的凡夫呢 固然還沒、連寶所都沒到 不過他路子走對了 所以走一步是一步 走一步向於寶所一步 他不至於徒自歷年〔山/?〕→→→請造字(見課本p808f17) 你知道意思嗎? 不浪費時間呀 人家走一天是一天呀 走一步是一步呀 不過是較慢一點而已 他每一天都有再前進呀 那麼你聲聞人 你看起來走得很快 可是咚!走錯路了 停在別的地方去 那你再怎麼走得快 再怎麼走還繞在那裡呀-不出來…… 那是不是徒自歷年〔山/?〕?→→→請造字(見課本p808f17) 所以說他也注意這種-這種什麼呢? 刻苦修行 那麼為什麼叫做雖復苦身行呢 因為他急於求解脫啊 那麼就 那麼就怎麼樣? 對現前的苦呢 產生一種如冤家-這樣子的一個怨惱心 所以他對於世間種種相啊 產生一種逼惱、逼惱的感覺 因此避之唯恐不及 身心裡頭是一種逼迫相 那逼迫相 趕快的去修什麼呢 修解脫的什麼?空觀見 這整個過程當中他不認知-苦者非苦、苦不可得這樣認知 所以他是由苦感這個 自己受苦的那種概念 那種感覺呀 自己在受苦 然後被自己所受的苦-趕著……去修行 所以他面對眾生有一種-有一種不耐煩的感覺 不耐煩的那種氣氛 那他如果看到大乘人-他會產生什麼心情呢? 他會覺得那根本不在修行 整天忙著眾生 那是好名好利 所以那個語句當中呀 對大乘人呢 就絕不存有好感 苛 從大乘人的行到大乘人的見 他都這樣認知 哪有這種事?-自不知、自不證涅槃 願一切眾生先證涅槃 哪有世間這種事情? 就很不悅 是這樣子的 對於那種大乘人 可能看起來好像-有違聲聞律的那種行為呀 他也是非常不悅 他認為那是外道 事實上這是他內在的-身心苦逼相所流露出來的 你想想看 一個身心安泰的人他看到 乃至好了 就算他認為的那個-大乘人是違法之見嘛 他是悲憫嘛 他怎麼會 他怎麼會這麼苛呢? 這樣了解意思嗎? 所以那是內在的煩惱相逼迫 所以他不是究竟解脫 原因在此 哦!這其實聲聞 其實聲聞法跟大乘法-一直在比對 那大乘法一再的說明這些道理 不過它沒說得-好像用我這種白話的講法啊 我只是把它這些大乘經典意思-把它轉成白話 它內在是這樣子的 所以你看看-現在也不少聲聞人呢 他看到大乘人他就一副那種-嚴厲批判的這種道理 無論從行跟見-這兩個角度來說都是這樣 哦!都是這樣 所以其實是雖復苦身行 他內在裡頭有那個 他認知苦為真實相呀 有真正的苦惱逼相 所以他要離苦呀 他有離苦得樂這回事呀 因此他有羅漢位可證 也因此他們就認為有佛可證 是這樣 這樣了解嗎? 哦!這樣了解了-所以這一偈才能真正的了解 這是大小乘一再-就這樣對比下來了 那麼雖然他講的是定慧呀 他講的是定 他說你徒修定呀-也是很辛勞 可是呢 沒有慧 哎呀!這什麼呢 徒自歷年〔山/?〕→→→請造字(見課本p808f17) 這是沒有用的 下面呢 這段文 定慧平等修 他因此 前面是斥 前一偈 前面這一偈呢-是什麼呢? 是斥非 現在是顯正 現在是顯正 顯什麼正? 斥什麼非? 斥說定、修定不修慧 是這樣子的 那麼現在呢-就什麼 顯正 顯什麼正? 顯說定慧要齊修 定慧平等修 方知佛性體 看到沒有? 要定慧平等修 要修定 但是呢-更要有大乘的慧見 那這樣話心性呢-就在定慧等持當中呢 顯現出它本來的什麼?風光了 那你才會真正的了知什麼呢? 一性無二啊 眾生一性 就是唯一佛乘呀 唯一佛乘的這個體性 其實這就是什麼呢? 這就是 其實這種慧就是 這種定慧就是一心三觀 懂意思吧? 一心三觀 三觀 一心者定也 三觀者慧也 懂意思吧? 是不是啊? 一心 以一心之見見一心 現前一念妄想心 然後認知它什麼? 空假中 即空即假即中 三諦圓融 這就是慧 是吧? 所以一心三觀-其實就是定跟慧等持 是吧?是不是這樣子呀? 哦!那這樣子的話 你這樣子了知一念心性 具足性相 理具事造性相三千 即性即相哦 有性有相哦 理性上的性跟什麼?-外相上的相 三千相 理具事造通通是三千 這樣子你才知道什麼?佛性體 覺悟之體 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是不是? 是向於法界的 圓融的 所以說什麼? 善惡平等 凡聖平等 六道平等 淨穢平等 是這樣子 所以不垢不淨呀 是不是呀? 無智亦無得呀 智愚平等 聖凡平等 這叫做法界圓融 那為什麼叫法界? 因為一念性 理具事造性相三千-全部具足了嘛 所以叫法界 對不對?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這心包太虛啊 怎麼?量周沙界 這樣子的一個性-全部是什麼? 圓融的 平等的 那但是呢 又非言可議、非意可思 就是不思議的什麼? 的什麼? 勉強說是心體 我們講如來藏心 我們講清淨心 我們講佛性 我們講真如 都可以 它不是心 說心非心 但也非非心 因為它不離心性 然而不只是心性 而你說是心性 心亦不可得 哪有可得的? 所以真的是不可思議哦 這不可思議我說過-不是一種神秘的什麼妄想經驗 我說不是 是因為人類的這種語言思惟-是無法體會、無法說明 這樣了解嗎? 所以叫不思議 然後什麼?心體 這個心是法界心 阿羅漢 聲聞人講的心是第六意識心 通教人講的心是什麼心? 是第-講到第七意識的心 那麼呢 這個別教的菩薩講的心-是第八意識心 那麼圓教人講的心是法界心 這樣懂嗎? 是法界不思議圓融體的心 我早期在 自己在讀這天台的時候 我是讀這-我對一心也是 不是頂懂 但是我就突然間想到說 對哦!這裡講一心 到處都講一心 唉!我看阿羅漢講的心 跟別教人講的心呢 跟這裡講的心-應該是不一樣的 那時候我也不敢完全肯定 那就這樣擺著 那久久有一陣子呢-後來翻了懺公去結集的 他不知道哪兒結集-一本小小本的那個 天台宗的名相初解這樣子 可能是法界次第吧 裡頭他就提到了 一心當中是四教一心看法不同 藏通別圓看法都不同 哎呀!看到這結集真好 真的是太棒了 印證我原來的看法 所以就那個時候就完全清楚說 哦!原來這一心 天台確實也講心 但這個心不是人家一般講的 有具體可得的-自我為主的這種心 是法界心 好!這樣子才-就是所謂的佛性體 懂嗎? 了知這樣 那麼你一了知-那再也別的東西騙不了你了 枝微末節、旁門左道 乃至於這個什麼呢 這個聲聞人的什麼呢? 這個化城 你通通不想去了 知道嗎? 通通不去 你這個時候不去哦 有一些人哦 不是真的不去 有些大乘人哦-很可憐 他就對這方面不了解的時候-他就這樣 他還有一點羨慕-聲聞人那種生活 有一點羨慕聲聞人那種-證羅漢的感覺 然後呢 老想著要引他人之長呀 修己之短 老是這麼想法 啊!我呢 我對這種人-我也不予太多的說明 我也就啊啊、是呀是呀-很好啊 那樣也可以配合配合啊 我都這麼講 其實直至大涅槃什麼意思? 當你如果有我今天講的-這種心情的話 你根本不會去羨慕那些 這不是傲慢 這是很自然 你懂意思嗎? 幹嘛?道不同 而且你會知道你掌握著的 是一條明白廣直-直了成佛的一條路 所以你不會驚疑 你不會擔憂於眼前的困厄 跟好像 哦!不曉得佛性在哪兒? 不會的 你會確定的知道佛性在哪兒 所以說聲聞人所做的那一些-在你來看 大乘該有、該用什麼方法-他自然就用什麼方法 他沒有說要拿他們的來配合用 沒有這樣 這樣子是什麼呢? 好像牛的身體換個雞頭一樣 怪怪的 你懂意思嗎? 是不太適合的 這種思惟的邏輯是不適合 這表示對大乘信仰還不足 所以我要跟你講-實實在在就是這樣 你觀其言察其行 你就會知道 這樣子的人對大乘佛法-承擔不起來 承擔不起來 或者他想承擔但還有限 所以無論念佛或怎麼樣子啊 他老會把念佛想成修定去了 你懂意思嗎? 或者總是要用種種的理由 去解釋念佛的修行跟聲聞-有一致性 那怎麼有可能嗎?對吧? 他根本就不認知阿彌陀佛 也不相信什麼樣 不相信所謂的佛不離自性心 所以說我被佛度-是被我的自性心度 他怎麼會知道呢? 他從來就不相信這種本質嘛 那念佛往生 往者實往生實未生 這種道理他根本壓根兒不信 他也看不到 你說你怎麼會把-這麼甚深的法門拿去跟 那種層次很低的法門去類比呢 牛身對雞首 完全不對 完全不對頭 所以思惟這樣思惟 講解淨土法門要這樣講 一個字而已 倒! 一定會讓你講倒 這樣講下來呀 你的聽眾會去信聲聞呀 你懂意思嗎? 不會信仰阿彌陀佛了 哦!這個我告訴你 這個已經是-已經是表面信阿彌陀佛的人哦 他還會這樣講哦 所以不了大乘法 不可能把淨土法門-建構在一個什麼呢? 建構在一個-完整的大乘的根基之上 來解釋、來修持它 所以呀 弘揚佛法弘揚佛法 教理先懂才是弘揚佛法 哦!當然持戒讓眾生什麼﹖ 歡喜恭敬 這是住持佛法 但能住不能弘哦 你知道意思嗎? 你在持戒眾生也不知道呀 只知道-哦!你好像很莊嚴 教內很有名聲 哦!對吧 持戒精嚴這樣而已 他要跟你什麼? 他要跟你過午不食-還是淨修梵行? 不好意思!他老婆不答應 是不是這樣子呀? 所以他只 你只能被拱在那裡恭敬禮拜-對不對? 這叫住持 是的!是住持 但是從來是慧解脫哦 不是定解脫 也不是戒解脫哦 哦!戒定是什麼呢? 戒定是因緣 那麼果呢?是慧 是這樣-從來就是慧解脫 所以要弘揚 那還得要從定慧出什麼?出戒 哦!不!從戒定出慧 是這樣哦 所以說要弘揚佛法-還非得懂教理不可 這還真是的哦 哦!還真是的 可是我個人的感覺-我覺得多拜佛才是重點 為什麼呢? 因為慧見呢-是要配合實踐的 你只是坐在那裡在那兒寫啦 看那些白話的佛書啦 幾本佛學參考字典啦 現代人寫的那個-阿里不達論文啦 你來看一看那樣 那樣子啊 你以為你懂佛法 那來得快去得急-害得深 來得快呀 看起來很快懂呀 去得急 一下子信心就跑光光 去得很急呀 那害你就害得很深 你這樣把佛法認為什麼呀 你就表面膚面的認知 像有些身為佛教居士團體-也是這樣 哦!他自己有一套 我們這個菩薩僧團呀-如何這般 哦!他也講這麼一套空見 要什麼樣子的規律、戒律 他們也訂他們自己的戒律如何 看得出來他們真的很用心 這還不是惡人-坦白講 不過呢 還真是怎麼樣? 還真是另外演一套呀 還真是麻煩呢 這樣子呀 到頭來啊-還是自盲引他盲 哦!我是誠懇之言呀 誠懇之言 其實大乘佛法二千年來-內容都具足 謙卑 放下這一些幫派思想-結社思想 好好的去實修 啊!聽我勸 啊!聽我勸 不是出家人說不贏-你們這些居士呀 就表示出家人不懂 或許出家人也不想跟你們辯論 是要知道要這樣子 那麼有些老法師呀-你去逼問他沒修行 他不同意傳統佛教 你去逼問他 你說他這樣不對 我告訴你 太多的出家人他心裡是明白的 從來也不把那件事情當一回事 那你以為 你以為 你超越了那位老法師的想法 那就很了不起-以後就是很重要了 不是的 後面越過那個門檻 後面有一大遍我們該學的哦 是這樣子的各位 所以說這樣子直至大涅槃 這種心 什麼叫做直至? 我不曉得道宣律師的見解-有沒有、是不是隱藏了這樣? 但是我必須告訴你 我看到「直至」這兩個字呀 直至大涅槃這個直至 相對於現在來講-那還真難呢 什麼叫做直至? 心中沒有懷疑 敢於承擔 不再怎麼樣? 不再藉用聲聞法 或者有這樣子的想法 認為大乘從聲聞出 一切大乘經從阿含出來 不是這樣子的 天台至少天台不這麼認知 那我隨順天台說 那你說那是天台是你一家之言 你才一家之言呢-你怎麼會這樣認知呢 天台不自認為它是一家之言呀 天台從來就認為的是什麼?-他了解的佛法 那你說那是他的了解 好!那對不起 要不他的了解-不然要誰的了解? 你的了解嗎? 你聽誰的? 看經 完了之後你就認為你認知的是 你認知的是佛的了解嗎? 是佛的見解嗎? 其實佛法雖自無人說嘛 佛法雖自無人說-無人說雖自、是不能了的嘛 是不是這樣子? 這樣子的古德-都是久遠久修的菩薩再來 他就是因為怕眾生-對佛經濫解、亂解、不能總攝 所以他要出世-來總攝大乘的佛法 所以說 西方有釋迦佛出世 東方要不有 要不有智者大師來導引我們呀 那我們不了解西方釋迦文佛-真正的內在的密意啊 他光說四十九年 說都來不及-還應種種的機 要講種種的教法 他不能再做這種總整理 要由我們聽的人、的學習者 高級的學習者的菩薩們 來怎麼?來示現總攝嘛 這一定的 你要不要? 你看看 老師會替你整理筆記嗎? 不會的 可是你注意到-要準備考試的時候 你是借老師的筆記-還是借你的學長的 一個考試第一的-那個學長的筆記 一定是借學長的筆記 何以故? 他整理過 他用學習的角度整理過 肯定比你直接從老師講的那裡-抄下來的筆記管用 是不是? 你們自己具體學習的經驗-也都是這樣嘛 所以呀-那是後代的學術傲慢呀 他以為 哦!我讀原典 那這樣我做出來的論文-才有價值 那他就認為說 如果是這樣-那這樣的話我也應該 修行也應該讀原典 修出來的才有價值 錯了 錯了 原典絕對該讀-也該誦、該理解 但對不起 這個時代的眾生-恐怕輪不到你去總攝了 總攝 真是可憐呢 今天能夠聽到我說這個話-並且願意相信的 恐怕不多 但是我誠懇的說那是真的 是這樣子的 所以說他就不能直至大涅槃 你懂嗎? 就看那些現代人寫的啦 他自以為是的看法 然後呵斥什麼? 呵斥從來的什麼? 從來的宗派佛教的這樣子的-一個大德的一個總攝的認知 尤其是像天台這樣 它絕對是解行並進的 它是由實修流露出來的 也是過去累劫以來-發願要來這樣子弘揚佛法的 那麼這樣子呢 你把它這樣捨離了、不學了 還說那是叫一家之言呢 你這樣子你大乘信心很難建立 很難建立 那麼很難建立很難直至大涅槃 那麼如果能夠直至大涅槃-那麼何況世間諦? 什麼叫何況世間諦? 世間的善法、真理 何況你呢-能不具足嗎? 這樣懂我意思嗎? 懂意思嗎? 這裡頭還包括什麼? 包括戒法 戒法是世間諦為基礎的 為基礎的 哦!為基礎的 所以說光 但戒不足以解脫-只得人天乘 哦!這個宣祖也是這麼講 他研究戒律-但他還是這麼講 哦!是這樣 這世間諦嘛-還是就是這樣 所以何況世間諦這裡頭-更指的說乃至戒律呢 你也不用怕 也不違失了 所以叫定慧要等持哦-定慧等持 你看這裡他沒講到戒 有沒有?是不是這樣子呀? 他講定慧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裡頭當然注重在-正見的建立觀察啦 那麼呢 但是最後這一句就是講-何況世間諦就提到了 這就是包括了戒律這樣子 那麼能夠讓你直至大涅槃 他就勸勉我們要定慧等持 這樣了解吧? 好!上卷呢-上到這裡上完了 現在我們下卷 第十六 誡觀詐善揚名口清心濁法-第十六 詐善揚名口清心濁 我們先解釋這個這幾句話 詐善 就不實的什麼呢? 不實的妄施 不實妄施叫做詐善 不實妄施是什麼? 不真實的有布施之心 哦!虛妄的行事布施之相 這樣懂嗎?這詐善 就是說看起來是有行善之行哦 懂意思嗎? 但是心中包藏的是什麼呢? 包藏著非與這個-布施的善心相應 哦!比如為了什麼?-為了貪名利啊 為了種種 這樣懂嗎? 這就是詐善 這不為 簡單講不真為人-仍然私心為己 而外行善法 懂嗎? 或者更具足的這樣 具足欲求五欲、我執 那麼呢-外現什麼呢?行善之行 外現善行 乃至戒律哦 戒律也算在內哦 世間善行 出世間善行 外現這種行 戒律算是出世間的善行吧 它向於出世間的 這樣子 如這樣子的行為-哦!那就詐善 懂我意思吧? 那麼詐善 那麼揚名是什麼呢? 揚名 詐善來揚名 以詐善為手段-揚名為目的 也可以這麼講 那麼就詐善 不實的 以不實之心來行善 然後呢-來規求什麼呢? 規 規定的規 規求虛名 這樣知道吧 啊!現在立法院一大堆黑金(此段影帶請刪除) 一大堆一大堆那種(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種以前的那些(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些犯罪之人(此段影帶請刪除) 他也變成立法委員呢(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就是名符其實(此段影帶請刪除) 絕對是名符其實(此段影帶請刪除) 詐善揚名(此段影帶請刪除) 怎麼詐善法?(此段影帶請刪除) 你看看他出來競選的時候那種-那種嘴臉(此段影帶請刪除) 夠詐善了吧(此段影帶請刪除) 是不是這樣?(此段影帶請刪除) 然後他現在揚什麼名?(此段影帶請刪除) 揚立法委員之名(此段影帶請刪除) 包工程(此段影帶請刪除) 然後呢,這個……(此段影帶請刪除) 民脂民膏全部收攬為己有(此段影帶請刪除) 還有什麼工程分配款(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明白的就是給什麼?(此段影帶請刪除) 給立法委員綁樁用的錢財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他們講法(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裡講法倒很有道理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國家每一年的這個建設-建設利益呢(此段影帶請刪除) 應該均分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哦!你雲林縣的有-我屏東縣難道可以沒有嗎?(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我是人民的代表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當然應該由我來-替人民做點好事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這樣大家都均分(此段影帶請刪除) 然後都分到我手上來(此段影帶請刪除) 啊!你也有一份-我也有一份哦(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每個立委一仟萬(此段影帶請刪除) 叫做地方建設費(此段影帶請刪除) 為什麼?(此段影帶請刪除) 我是立委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我是老百姓的父母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我當然要為老百姓做點事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國家當然要給我這樣做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有建設款當然要交給我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好有道理哦(此段影帶請刪除) 完全錯誤(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是假平等(此段影帶請刪除) 我請問你(此段影帶請刪除) 如果今天中華民國-要建一個什麼(此段影帶請刪除) 要建一個太空站-假設(此段影帶請刪除) 不建的話-我們就要滅國了(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這個時候(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個時候都大家均分嗎?(此段影帶請刪除) 大家都均分嘛(此段影帶請刪除) 不能嘛(此段影帶請刪除) 所以說看起來是平等-其實這樣剛好害國(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是就理上講是這樣(此段影帶請刪除) 所以簡單的講是這樣(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麼就一個不簡單的立場來說(此段影帶請刪除) 每一個人都嘛是凡夫(此段影帶請刪除) 你手裡握的這個-所謂工程分配款(此段影帶請刪除) 那誰來監督你?(此段影帶請刪除) 你專門監督別人的嘛-對不對?(此段影帶請刪除) 你是立法委員嘛-你專門監督別人的嘛(此段影帶請刪除) 可是你口袋裡這個錢呢(此段影帶請刪除) 名正言順可以給你包工程(此段影帶請刪除) 可以給你做人面(此段影帶請刪除) 是不是這樣子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所以所有的國家建設-地方建設權(此段影帶請刪除) 全部都落在這些人手裡了(此段影帶請刪除) 所以說有錢(此段影帶請刪除) 有錢就能買官(此段影帶請刪除) 買官了那更有錢(此段影帶請刪除) 他這樣拿錢還怎麼樣?(此段影帶請刪除) 還公然的拿(此段影帶請刪除) 荒唐的民主制(此段影帶請刪除) 所以你憑這個啊(此段影帶請刪除) 你要說要人家中國大陸-跟咱們學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笑掉人家大牙(此段影帶請刪除) 自己不改好-你要叫人家跟我們學(此段影帶請刪除) 哈!哈!(此段影帶請刪除) 我沒有說(此段影帶請刪除) 我沒有說我們要親共-我不是這個意思(此段影帶請刪除) 我只是說你憑什麼嘛?(此段影帶請刪除) 是不是?(此段影帶請刪除) 你憑什麼嘛?(此段影帶請刪除) 你要真正比人家好嘛!(此段影帶請刪除) 沒有哦(此段影帶請刪除) 對不對(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就是什麼(此段影帶請刪除) 詐善揚名最明顯的(此段影帶請刪除) 是不是呀?(此段影帶請刪除) 是這樣子的(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規求虛名(此段影帶請刪除) 怎麼樣規求虛名呀? 唉!唉!我這麼樣呀 你看我這施政 我都是這樣、我那樣 然後呢-你們選我一票 就是這回事嘛 是不是? 啊!更可惡的是什麼? 拿錢綁樁 黑道介入 不投我 你就死翹翹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這更可怕 那更可怕 那更可怕 尤其是現在開票很怪異 分區開票 那分區開票的時候呀 某人幾票、某人幾票 這一區某人幾票-某人就全部出來 啊!你完了 比如你跟一個工廠-這一個小村莊或怎麼樣 或這個地區 統統也 也不過是三千票 一個工廠就佔了五百多票 結果呢 我叫你投我 結果全部的才-我才得 你們這個地方才得兩百票 啊好!你死了你 你這個工廠你完全沒有支持我 那馬上曝光 是不是這樣? 馬上就曝光出來了 那黑道就去給你-給你好看 所以他不敢不從呢 搞到這麼惡啊 這是不是詐善揚名? 全然是這樣 唉!算了啦 我是方外之人 你們 娑婆世界我借住的 好是好你們的-壞也是壞你們的 老身要去西方了 是不是呀? 只是說有些老太婆呀 她聽我這錄音帶 還是聽這個電視在播的時候 稍微知道一下 不要再讓人家買票了 五佰元頭讓人給提去 那實在很笨 現在還有呢 阿婆呀!要投給誰? 哪知道? 還沒有拿來還不知道呢 才一個拿米來而已 聽說還有要拿一些什麼奶粉的 我看誰拿的比較多我就投誰 頭被提走了都還不知道 唉!這民智未開呀 所以呢 民主法制還不健全 唉!也不苛求了-算了啦 撐得過就長命百歲 撐不過就掛了啦 台灣就掛了 好!那麼口清心濁是什麼? 口清 這個口清不是說-嘴裡講好話叫口清 這裡講的不是這個意思 哦!這裡講的是指的說 嘴自說己功德 說己功德你知道意思嗎? 哦!說自己的修行啦 還是理念怎麼樣 道理怎麼樣 如何怎麼樣 哦!本來人家對我怎麼樣 我都對人家怎麼樣又怎麼樣 哦!這樣子的 這是自揚己德 懂意思吧? 這叫做口清 那麼口清其實還不成為大惡-你懂嗎? 還不成其為惡 惡!惡在下頭 心濁 心濁才是大惡 說己功德為的是什麼呢? 意專得利 心濁 心求 將心在利所以才口清 那這樣就慘了 你懂意思嗎? 你光是說自揚己德呀 那講完就算了 總是讓你恭敬三寶嘛 那也好 是不是這樣子呀? 可是呢 你其實求的是人家的-恭敬供養隨順 哦!是這樣子 那才是糟了 但是這跟弘揚佛法-其實這有時候也會扯在一塊兒 你比如說你講佛法呀 這樣講呀 修行要這樣修呀 我們出家人要這樣呀 我們在家人要這樣呀 講…… 人家也會說 哦!你講的好聽呀 你講的很好聽哦 哦!你這樣一講-人家居士都很 聽了很舒服哦 都被你帶走了哦 你如果旁邊人也會這樣子呀 那這樣他 是不是人家也會說你口清心濁 好像也會嘛 因為人家聽完了 哦!很好呀-鼓掌 供養師父 是不是? 來做護持 那這樣好像也是真的得利益呀 是不是這樣子? 那你說的也是佛法-清淨之法嘛 口清呀 那人家聽了歡喜呀 來護持你、供養你呀 那是不是心濁? 那你是不是也得利? 是不是這樣? 得利是不是心濁呢? 所以說重點哦-不在於說你說的是什麼? 那說完了你又得到什麼? 還不完全是這樣 重點在你將心是為什麼? 你懂意思嗎? 你為利說佛法-其實就是口清心濁 你不為利說佛法 然後乃至這樣子-但是 但是卻人家恭敬你、供養你 你也不把它當一回事 那這樣子就不名為口清心濁 懂意思吧? 剛剛同學有跟我講說 哎呀!院長呀-你福報來了哦 哦什麼什麼 我笑笑跟他講-我從來沒這種想法呀 這個算是福報哦 福漏失 是不是這樣子呀? 當然不是這樣子 理當我們做那我們就去做 那能做就做 不能做就不能做 那有人來幫我們做 那我們當然導引他-繼續好好幫我們做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做完了 做完了就修行呀 不然怎麼樣? 哦!是這樣 不過當然啦 你聽我這樣講-好像很清高的樣子 這就是 我這個人就是 名符其實口清心濁-你就仔細觀察吧 長期觀察 觀其言察其行好了 哦!是這樣子的 所以說這其實兩個很接近的啦 兩個很接近 因為 因為講佛法當然是口清嘛-一定 當然固然不講己功德啦 但是人家總是還會認為-你是有功德的 難免還是這樣 你講佛法好 那人家會這樣想嗎? 啊!他講佛法 那是他講的好聽啦-這個人很黑的你知道嗎? 大概他不會這樣想-是不是? 他還是會覺得你很好 是吧?是不是這樣? 但是我 但是講的人自己-到底真正好不好? 那他自己的良知的問題 是不是這樣子呢? 那倒過來呢 如果人家跑著來跟你 哎呀!法師你真是大德呀-稀有難得 我恭敬、供養你呀 然後你就這樣-哼……如是如是 這樣子那當然就 這樣就有心濁之嫌了-是不是這樣子呀? 哦!那就不可以 可是如果人家來供養你 那你為了怕人家說你心濁 然後你說-不行!供養我是侮辱我 那這未免太清了吧 這種清其實剛好又什麼-又過度了 這其實又是另外一種濁 你懂意思嗎? 那就一切隨緣嘛 所以我也不會 我本來就不會為那個目的 然後現在出現了那個 我也不會把它當作怎麼樣 你來就來、去就去-就這樣 道人應該是這樣 偏哪一邊都不太適合 哦!是這樣 是這樣 有的人就是把它-字面上單獨了解 所以呢 他就怎麼樣 看眾生如怨家 請他講佛法他不講 那我不講 口清心濁 招來一大堆供養 哼!名利我不要 你要知道 當你一現出這種念頭的時候 你心中有個假想的東西耶 你假想了某人大概是這樣-口清心濁 你看那些人 在電視上講的那些人 哼!都嘛是搞名利 你可能心裡是這樣想法嘛 你才會這麼苛 你才會這麼苛的說我不講 來跟我錄 我不錄 錄了搞來一堆名利-哼!我才不要 我從來不幹這種事 錄音帶在外面流通-都是名利之徒 是吧?那無所謂啦 不過呢-你自己要觀察哦 如果你也是這麼認知 請你多觀察一下自己的心 請問你當時-是怎麼聽聞佛法的? 哪一個人跟你講法 搞不好都是像你說的那樣-都是口清心濁 不然聽了之後-然後你怎麼樣? 難道你是這樣想嗎? 啊!他講那個佛法是不錯啦 不過那個人算什麼? 算了!我自己出我的家 我不恭敬他的 你是這樣子的嗎? 我相信你不是 你聽了佛法 你覺得從他那裡聽的佛法-蠻不錯的 你多少確實你會恭敬他-對吧? 那你恭敬了-可能你的表現就怎麼樣 頂禮、禮拜、讚歎、供養 對吧?是不是這樣子? 那很可能 他可能其實是個大凡夫耶 但是就受法的人來講 他可能會自然反應成這樣 那因此你就禮敬、供養、禮拜-對吧? 但是第三者來看-哦!那就是 你對那個人禮敬、供養、禮拜-那個人得名利嘛 可是他只不過是盡一份-弘揚佛法的責任而已 所以說這兩個是-看起來真的還有點混 懂嗎? 到底是口清心濁呢-還是什麼? 只是隨緣的弘揚佛法呢? 那麼這個就是我們要-觀乎一心哦 哦!觀乎一心哦 那麼我們觀自己就好-我們不要觀別人 懂我意思嗎? 有些人出家又不同 哈!哈!我出家 我就是要跟那個法師一樣-弘揚佛法 在電視當中講經說法 建大道場讓很多人來共修 這這個我勸他 我勸你呀-最好趕快把這個念頭丟掉 弘揚佛法不是想出來的 那個是不是就叫弘揚佛法-也很難說 搞了那麼大呢-其實是不是適當? 這都很難說 因為 因為那樣子會過度的那種-有那個外表的那種相呀 固然這也很好-我還是說 不過那好像不是一個-作意去做的 那是他自然的 哦!是這樣 有的爸媽送兒子去出家 念頭是這樣想的你知道嗎? 念頭是這樣想 我真的沒騙你 將近十年前我就遇過這種case 哦!就是這樣 那這樣出家還不一定適當-也不一定會久 好!那麼這樣了解嗎? 所以說口清心濁呀-這裡點滴都有內在的密意 也要小心分別 小心分別 我們不能夠因為這樣了解 我們就對外在的弘揚佛法-或者怎麼樣子呀 就苛求或者是如何這般 都不應該這麼這麼樣看 OK 那麼為什麼這一卷在 為什麼這一篇-在前一篇之後呢? 那我們下一次呢 再跟大家說明什麼原因 這一節課先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