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45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現在上誡觀取相恃善 然後誑佛法這第九 當中我們上到這個-庚一、辛二顯示 顯示說是怎麼樣的取相-的那個樣子 最後呢-他做了一個總結 取此相者即名我見-眾生見、壽者見 堅執是相名為誑佛 也就是說誑佛呢 就是有這樣子的見 什麼見呢? 其實取相之所以會取相-說穿了就是我執 就是我執 那麼因為我執-所以才有人我見 那因為要有人我見 所以我才要取那個相-來對他人顯示我是有修行的人 他是真有修哦 但是呢-就賣修行 是這樣子 所以所謂的離四見、絕百非啊 那個離四見-《金剛經》講離四見啊 就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其實這說穿了就是我見 一般來講誦《金剛經》-就只有這四個見啊 那老覺得這個什麼眾生見啊 我見、人見、眾生見 所謂我見就是執取 有這個色、受、想、行、識-五陰假合為實我 那麼有我所、我-這樣子概念的見解 所謂的有我-就是有我這個主體嘛 得利益的主體 修行的主體得道 還有功德巍巍 這樣子的一個主體-這個我 那麼有我所 就是我所修的 我能得的功德 那自以為有這種的事 我們修行-修著、修著呢 就覺得哎呀!普天之下-像我這麼用功的人有幾何? 在佛經-在《僧傳》裡頭就有提到呀 這麼中國有一位祖師呀 我一時忘記他叫 哦!妙高峰 妙峰祖師還是誰? 那麼他呢 這每次在禪堂裡參禪啦 就打瞌睡 就像諸位這樣子 所以說諸位的祖師就是他 那打瞌睡 那每次坐禪就參禪 參禪的時候就打瞌睡 那就被那個維那啦、巡香啦-就打得唏哩嘩啦 但是呢,還是睡 每次聽到板響聲就一定是他 那搞了半天他就很懊惱啊 後來他就是跟常住請假-到後山去 就坐在那個高石上面啊 石階、石台上面啊 那麼去那裡呢 臨著那個懸崖啊 在那裡靜坐、修禪 他想只能這樣了 與其在那裡給人家恥笑 不如自己摔死算了 再打瞌睡的話-那就這樣 那麼呢-剛開始當然一天、兩天啦 就像我們凡夫一樣 還有一點露水道心啊 就堅持不睡 一方面也是在可怕 摔下去穩死的-他就怕 就這樣呢-三、五天過去呢 唉!效果蠻好的 果然呢,就斷了這個自己-一直很難斷的這個瞌睡蟲 這個一覺得滿意啊 這我、我所就出現了 他就覺得不錯 這要一覺得自己不錯啊 那業障就來了 他三、五天過後 六天、七天-到第七天的時候又打瞌睡了 這個時候呢-他寧可睡死也不可不睡 啊!是這樣 結果呢 就在那個懸崖旁邊-就這樣摔下來 就咻……這樣摔下來 這一摔下來的結果呀 他就在摔的過程當中他想 好了、好了-你看我這個白癡 這個呢-修道才好風景不兩天、三天 這下好了-我又摔下去了 我就摔死算了 這麼糟的人 不能修行 但是呢-摔下去 摔到一半的時候-有天神給接上來 接上來的時候他就耶! 接上來還往上浮 還把他放在那個石頭上 他就問-問虛空問說 哎!是哪位善神啊-這樣來幫助我? 他說-啊!吾乃韋馱菩薩也 那麼為什麼這樣救我呢? 他說-因為仁者呢 捨生命修道 那麼我感這個-這個仁者的這個修道決心 所以我護你的法呢 不讓你這樣摔死啊 讓你這個再繼續修行 他一聽呀-他就很滿意 就覺得哎!你看看 普天之下像我這樣能夠立刻-召感這個韋馱菩薩護持的 能有幾人你看看 他就是當下就起了一個慢心啦 所以說我們凡夫-為什麼不能夠有神通 不能夠說什麼立刻-什麼見佛、見光、見華 那就是你沒能耐見嘛 你見了就拿蹺 見了就起傲慢、執相恃善 就是變這樣了 那麼這一想法之後呢 這韋馱菩薩就立刻在虛空中說 你這樣子起了慢心 這個呢 這個……功德就萎-盡失呀 我三劫不再護你的法了 因為你起慢心了 我護你的法讓你著魔啊 那麼你不如摔死算了 我這護你法沒有意義 哇!他一聽-啊!完了 剛剛才得利益 現在就這樣子的失去 然後他想這樣子-那看這樣我鐵定要死 以後就沒人護法了 那我還再不趕快用功不行 他就繼續坐在那兒-再繼續用功 繼續用功當然又跟原來一樣啦 剛開始還是不錯的 那後來又咚! 又倒下去 又摔下去了 這下摔下去又摔到一半的時候 他又想-完了! 這次真的是沒救了 我準備死 起了一個很大的慚愧心 這一慚愧心起來的時候啊 那個韋馱菩薩呢-又再把他接上來 他又問 哦!何方神聖能夠這樣助我? 他就說我乃韋馱也 唉!那你不是說-你三劫不護我的法? 仁者一念慚愧心啊 那麼呢-橫超三劫 所以我又護你的法了 當然這到底是不是真的這樣? 應該是 韋馱菩薩是菩薩再來示現的-第一種 那麼第二種就是時間長短啦 就是由人的心所感的 換句話說-這件事情就告訴我們兩件事 第一取相恃善啊-一定是惡 鬼神皆知 你今天人前做善啊 人後 不是人前人後了 就是說你今天啊-修一點善法 固然韋-固然護法龍天歡喜 但是你起一念我慢、我執呀 其實護法龍天 就好像說供養你呢-很多的金銀財寶 是要讓你修行的 他護你的法 結果呢-你又拿去買那個什麼呢? 轎車、洋房、好東西 那讓人家很-非常的失望 讓護法非常的失望 就譬如說有這種意思 但是呢-倒過來說 如果你能虔誠懺悔 這妙高峰禪師呀 高峰禪師 能像高峰禪師這樣子呢 虔誠的懺悔 那麼呢-你就能夠怎麼樣? 你一樣能夠-再重新的得到護法的護持 所以說懺悔之力甚深啊 那一定要這樣子來理解 好!那麼這個觀念-這樣大家能了解了之後 所以這樣故事-就可以知道說 我見、取相執見啊 那個對我們眾生來講-是很容易的 而且也很損失的 看起來你好像很有修行啊 大家都恭敬你啊 讓你恃善誑佛 誑的是佛耶 表面得利益、功德 可是私下呢-這個鬼神不護 所以說這個很-對我們不好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我見 我見就是執著五陰啊 執著五陰的什麼呢? 那個為實有 然後有我所、我所修的-這就是我見 那接著是什麼是眾生見呢? 眾生見就是說 因為有我-所以才執著人見 就著人見-人見、人我 就是單獨一對一的這種對立 這就是人見 那麼什麼叫眾生見呢? 就是說有眾緣和合而生-的這周遭的其他眾生的存在 這還是其實由我見的立場出發-意思差不多 所謂眾生見就是-執取一切眾生呢 都有因緣和合而實際生成-存在在那兒 就一方面你執我 你一方面執著我是實有 當然你就相對執著-周遭的眾生為實有 這相對執著周遭眾生實有 這為眾生見 那麼所謂的人見 就是執著我與人之間的-實際對立性 這叫做人見 人我是非呀-的執著它為實 這就是什麼呢? 這是人見 不過這裡文上是沒寫到 它是攝入了什麼呢? 攝入眾生見當中 啊!攝入眾生見當中 那麼什麼是壽者見呢? 壽者是時間壽命 是指的說 眾生有真實生起了-一個什麼呢? 啊……一個相續的生命 然後這相續的生命呢 有一個相續的時間跟壽命 然後結束 你執著眾生真實的有這段生 生到滅中間這一段-真實的生命過程 這就壽者見 換句話說是執著一種什麼? 生命內涵中的時間感啊-你執著它 時間感事實上是不可執著的哦 什麼會有時間? 你念頭的累積才有時間的 念頭要不累積的話 是沒有時間-時間感的 所以說那個-你看那個窺基大師的前生呀 他在這個西域的那個絲路上面-的某個山窟裡頭修道呀 他是迦葉佛時代一路入定 入定到什麼? 入定到釋迦佛都過了 他還在入定-他肉體不壞 身體不壞 心還是那樣 你看他時間停止了 所以說時間對生命來講 不是說生理-在那邊有生理時鐘囉 那好-生理時鐘跟著動了 所以說你就會自然老化 不是這樣的 現在人類他說什麼 人類的生命有一百二十歲 其實那是很糟的看法 其實人類的生命-可以無限的長遠 他只要心不動 那整個生物時鐘就停住了嘛 所以這就是壽者見上的-一個顛倒性嘛 所以一切眾生-就一定有這種壽者見 所以有了壽者見之後 你的生理細胞呀 就會繼續老化 沒有了壽者見呀 那生命就修長、修短任運自在 所以執著一期生命的生起 然後呢-有真實的那種生理時鐘的流轉 然後一直使得它有死亡-這樣子的過程 你執取它是真實的 所以你就認為生命-這個流轉是必然的 那麼這種情況呢 這就是一種壽者見 啊!壽者見 那麼 一般呢-解釋上我見跟眾生見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那麼呢 我們把眾生見-也就當作是什麼呢? 相對於我見的一個對立的看法 就是說既然有我見-就會有自然有眾生見 所以又把眾生見當作-也是一種我見的一種異名 就當作我見就等於眾生見意思 不過我們可以把它-稍微區隔一下就是說 我見重在我個人的五陰 和合的我、我所這個意義上 那麼呢 眾生見-大部份我們就把它認定為 計執一切-眾緣生起的一切生命的實有 那麼人見當然就像我說的-我們跟它的單獨的對立 或單獨的-單獨的那個一對一的那種比較 比如說認為我是有修 他那個人無修 這就是人見了 你單獨跟他對立比較-這就是一種人見 那麼當然壽者見就剛剛我說的 有一期生命果報的長短了-這種執著 好!你執著這一些 那你就會執著 比如說我活得比你久 我比你有修行 你看我身體比你好 你看看我一天念佛多少-我比你用功 這些概念呢-其實看起來很可怕的 但是我們還真難-還真難斷這種概念 一般還真難斷這種概念 所以要很小心哦 不要讓這種概念呢 在你修行的時候強烈的起來 我以前在那個 這個出家前最後那段時間 準備要出家了 那就一直有這種感覺 那就很苦 跑去問懺公 那懺公當然也沒說什麼 不過還是說了兩句 意思就是說-你不要自以為你自己有修行嘛 就是因為在那個環境裡頭呀 整天就你沒有別的事 有時候如果沒有齋戒會的話 要不就是陪懺公到女齋呀 不過那時候到女齋-就被他趕出來了 在去女齋之前-有這麼一段時間 還有偶爾到-學校放假呢 到蓮因寺去 哦!那很用功的 那一天當然二萬聲佛號呀 還要拜八十八佛啦 還要得誦什麼經、看什麼書 那自己排得很密密緊緊的 那就是心中有一種 你說喜悅嘛!還真有 但是呢,還多增加一種-我在修行這種感覺 那我也知道這種感覺很糟 很煩擾我-很干擾我 因為每一次在修的時候 在念佛的時候 就老帶著一個強烈的那種-我修感在那兒 那本來不應該這樣呀 你要不-你吃飯你會想著我在吃飯嗎? 你不會嘛 你就努力吃-吃完就算了 對吧? 沒有 那這個時候很困擾我一陣子 不過這個事情慢慢、慢慢地也 當然也可能自己懈怠了 那另外的情況就是-事情看多了、看久了 那麼這個事情就稍好轉一點 到了你現在再來修行 你就不-你就 你也不敢認為說你有修行了 你會覺得-你已經浪費很多時間了 現在是要補過去的 啊!所以這個或許還好一點 但是未來呢? 未來補回來了之後-會不會又有這種想法了? 我自己不敢說 但是一定要-大家要謹慎 就是說這種念頭不能有 那這種念頭如果有了 當然是不好 可是有時候你不知道它有啊 你還覺得你很有修 你不知道你有這種感覺 那就-你已經在取相恃善囉 可是你不知道 有沒有可能? 有 什麼狀況會這樣? 你比如說你修完一座香了 或者是一枝香下來 或者幾枝香下來的時候 你看到周圍的環境反應呀 你會覺得很不耐 會覺得很干擾 乃至於看到那個信徒呀 熙熙攘攘呀 你會覺得 你沒有產生那種慈悲、悲憫-同體的那種悲憫心 然後呢-你會很 你會很那個-很煩擾 就心沒有因為這樣-而相續的什麼樣? 相續的穩定 沒有因為這樣相續穩定 那麼這個呢-就可能是事相的 取相恃善的一個-一個惡反應出現了 那麼在這種情況應該要 如果說你是這樣子啊 修完了之後-面對其他眾生跟瑣事呀 你沒有那種比較穩定的 這樣子的一個-一個歡喜包容的態度呀 好吧!就算你出離心成就好了 出離心比較增強好了 你的那個什麼呢-悲心不夠呀 這個不與大乘法相應 很顯然有取-有取執相恃善的這個 這樣子的一個毛病出現 如果倒過來你-比如你閉關三年 啊,不要-太長了 比如說閉關三個月好了 你出來的時候 你不會對這個-世間的這個生活中的瑣事呢 有一種極端的不耐、干擾性 你不會這樣 你還是很平常的這樣看待-這樣 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啊 那很自然 我覺得這樣子可能就是好消息 這有什麼例子-可以證明我這個說法呢? 這廣欽老和尚他住那個 他在清源山-承天禪寺修行的時候呢 他就是這樣子 他住山好像住了十年吧? 還是多少年? 那麼很苦 那回來的時候呢 回來的時候 他師父呢-也沒對他多說兩句話 就好像他去出遠門-又回來住常住一樣 一樣叫他去做-他十年前做的那個香燈 然後呢 還故意偷偷地把香燈的錢拿掉 香油錢拿走 然後誣賴他說-他把錢弄丟了 或者他把錢私吞了 那整個常住的人呢 足足搞了好幾天-對他都很不爽快 認為說他到後山去 或者有人說他去遠去又跑回來 怎麼幹這種無恥的事? 這樣子 然後來刺激他 那刺激他-他像什麼事也沒有一樣 他並不是說回來之後-就放光動地啊 然後就閉關之後-開關之前啊 請那個哦!高僧 這諸山長老齊聚 然後呢-做種種的儀式 他完全沒有 他就這樣靜靜的回來 然後也就默默再被安插在一個 當個香燈的工作上就窩在那兒 就這樣啊 就這樣而已 那麼這樣子可見啊!這個-後來他師父考驗過之後呢 他就說-這個人真的是 有修到一些東西了 你看看也不過用這種方式-去考驗他 但是這種考驗-不是一般人撐得過的哦 這十目所視-十指所指 這種情況那不是一般人 當時叢林那麼大 不是一般人能夠撐得過的哦 他撐過去 他撐過去了 那麼這個呢-就是很明顯的 他沒有取相沒有恃善 所以後來他的道德在台灣-乃至在大陸都受到了尊重 都受到了尊重了 這應該是名符其實啊 這就是這些例子 所以我說-其實你修行修了一陣出來 你更平常 也不是說更-你就還是那個平常樣 那完全看不出什麼樣子 那麼第二個例子-就是虛雲老和尚 那我從那個-顯明老法師那兒聽來 就是他呢-他這個在很多的場合 人家都嘛是 啊!說他是不倒單啦 持戒多精嚴啦 然後呢-好像把他很神化 那有一次住上海-做那個消災護國法會的時候呢 那麼好像印光老法師-也有一起去 當時幾位大德都到啊 那麼當然-那麼那個時候呢 這個顯明老法師還年輕 他說他那個時候二十幾歲吧 他還代表好像那個單位 那個諸山的單位啊-那麼去參加 那麼就跟他同桌 好像也甚至於同寢室的樣子-怎麼樣 然後呢 也看他就晚上也吃啊 那麼也倒著睡覺啊-什麼 那問他說 人家都說你怎麼樣啊-你怎麼不是那樣? 他就跟他講 唉!沒那回事啊 你不要亂聽那些 他也不會在人前人後啊 好像裝得特別 或者說因為他有那個名聲了 他特別做個什麼樣子的態度-行事這樣出來 也沒有 那麼這就很明顯-這也是一個例子 這沒有恃相-取相恃善 反倒是那些居士啊 特別愛取相恃善 好像他尊重的師父-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樣子 沒有什麼特別的異能啊 他那個師父好像-就不能跟人家表現一樣 好像他尊重的師父就要-就低階了一些 或者是就 比如說就啊-他就比較沒面子似的 這是很多的師父-根本不會這麼幹的 然後就給那居士 臺灣話講的叫拱起來啦 就拱出來 拱成這個這樣子 結果有時候-師父也不好意思去駁斥 這樣子的荒誕不經的一種-一種心態啊 那結果呢? 結果就讓這些事情變成 好像真的又好像不是真的那樣 那弄了半天呢 師父默妄 不是默妄也要默默的怎麼樣? 默默地暗示自己有神通 就算真的有神通-他也不能這樣嘛 那就是要做成那樣 我在美國的時候 也遇過這樣子一個出家人 他就當著那個-同樣是那個道場的居士的面呀 他們一起載著我 當中只有我一個人在 好像還有另外一個居士陪同 台灣的居士陪我 然後其他就是-另外兩位出家師父 那個道場的出家師父-跟那個道場的淨人 就這麼五個人坐在車上啊 那麼開車的時候-就其中有這麼一個出家人 那麼就跟我講說 啊!那個-這個我對我師父質疑 我本來是因為以為他有神通呢 我才來到-我才來這裡的 我才來親近他的 後來呢-這個我看我師父那個做事行為 根本不像是有神通的樣子 我就直接去逼問他 我問他說-師父人家都說你有神通 你到底是有還沒有? 結果我師父跟我講說 那都是外面人說的 我又沒有這樣說 你看怪不怪? 竟然有這種概念哦 有這種思想 啊!也發生這種事 可是呢-在外面確實都一直這樣流傳的 哦!某某……大德 某某怎麼樣是有神通啊 如何這般 然後那個出家人呢 就這樣子衝著我的面 在他們自己的人面前啊 對我這個屬於外人-就講這樣子的話 當然也使我尷尬-也使他們周遭的人尷尬 可是這事情怎麼會這樣發生? 那造成這個徒弟這樣子的一個-一個強大的一個不滿 可是我們又倒過來想 這個徒弟也是奇怪 也是在奇怪啦 他怎麼可以因為師父-有神通或沒神通 而去給予親近 決定親近跟不親近呢? 他這種態度本來就錯誤 本來就不符合佛法嘛 然而你看看 要不就是出家人自己呢-這個取相恃善 要不呢-就是什麼呢 就是這個在家人-更是喜歡取相恃善 更是樂意如此 那就造成了什麼? 好像出家人不這麼-不這麼作作怪好像也不行 哎呀!這糟糕呀 這兩者皆糟 僧俗皆是糟糕的心態 這個也要斷 好 那麼如果你們-我們堅持這樣子的一個事相 堅持這樣子的一個相貌 就修行的相貌 那就是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著四見 也就是名為誑佛 為什麼叫做誑佛呢? 因為我說-前面我上一堂課我有說過 佛要我們修行-是斷我、人、眾生、壽者見 是要你拿佛法來真正降伏我執 結果你現在修了? 修了 那有沒有降伏我執? 剛好相反-增加我執 那不就等於說在佛前唱誦宣告-種種的修行的那個用心什麼 全部都假的 對不對? 乃至你行菩薩道-也不可能會是真的 為什麼? 你也是取相 是不是這樣子呀? 是不是這樣子呀? 所以在這個觀念上 它當然就叫做誑佛了、騙佛 所以心不平等啊 那麼呢-這個煩惱行業未除 而又反以佛法-來增加我慢、我執跟名利 恃善嘛 恃善之後就會增加我慢-我執、名利 那這樣名為誑佛 與佛所設教法之目的相違 所以名為誑佛 這樣懂嗎? 好!那麼這就叫誑佛 那麼接著呢-就庚二顯不誑相 就是顯示那不誑佛是什麼相 那你得要怎麼樣才不誑佛? 何者修道名不誑佛? 若人修空、無我 啊!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 這裡要加個逗點啦-沒加上 三解脫門 逗點 亦不生著 為觀世諦虛妄顛倒 如幻如夢無有一實 成此觀門修戒定慧 精進不恃己能輕他無德 柔和質直謙下無諍 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 如是離相修者名不誑佛 這裡講得很清楚 我說呀-這個很多的什麼對治法門 那麼我們有那個病就儘量修 沒那個病我們知道就可以 但是這一個心態啊 卻是修行人從頭到尾-一直要怎麼樣? 一直要用心修的 這個西藏的大德呢 曾經也在傳記上也有說到 也有說到說這個-這個修行人有修慢 有佛慢 有道慢 有修行之慢 這種修行之慢呢 使得這個道人的道業-不能再增上 所以這是曠古至今啦-古今中外啊 這道人都可能這樣 所以但是這一段話-是非常的精簡而好 而且也很-很抓到核心 總而言之如果修道人呢-要做不誑佛之人 也就是能夠不執那個相 不恃那個善 不自以為自己有修、有德的話 那麼應該要修三解脫門 成就這三解脫門是很重要的 哪三解脫門呢? 修空解脫門 無相解脫門跟無願解脫門 這三解脫門啊-是通小乘跟大乘 那麼所謂的空解脫門 當然顧名思義就是-觀一切法皆因緣生 空無自性 無我、無我所 這樣子 這就是空解脫門 那麼名為解脫 是因為修此門得離我見嘛 那入於解脫中嘛 那當然就是-這就是所謂空門 於諸法而得自在 這樣子修空解脫門能如此 這個如果就唯識來講就是 你遍計所執 那你現在是依遍計所執的話 你遍一切計都所-都執著 所以對它修普遍的空解脫門 這就是空觀-簡單講 那麼修成了 那麼你就無我、無我所 那乃至於無我能修之行 那有無我能得之功德 那就對了 再來無願門 因為修空解脫門 於既知一切法是空相啊 那麼則知一切男女 有修行跟無修行啊-等等呢 還有佛法非佛法等等相-皆不可得、不可取 男女、人我 有修、無修 有道、無道 持戒、犯戒等等相-皆不可得不可取 這些相皆不可得不可取 皆是平等一相啊 所以於諸法離差別相而得自在 所以前面是於諸法什麼? 離執取相而得自在 現在是於諸法離差別相-而得自在 所以修這樣子的人 你看我持戒-那我的事啊 別人犯戒 我頂多只是產生悲憫 我並不會厭惡 甚至於連悲憫-也不因為他犯戒而產生 是油然的現前 很難得哦 那麼你不覺得嗎-這樣子修行真是釜底抽薪 也不會被這個執著修相-修行相所執 當然這樣子的情況 就使得你對於世間的一切-差別相就泯除 就是無相 可是差別相泯除 卻從其中出有的 這個空無相門呀 這個無相是因為有建立種種相-才能夠無相 所以這其實就是假觀 無相並不是說-什麼事情都不承認它存在 所以我說它是無相 不是的 是什麼事情都承認它存在 然而又不執取它的真實性-跟差別性 然後又能夠運用它的差別性 這樣子叫做什麼呢? 這樣叫做無相 所以這就是從空出假 所以其實就是某種程度的假觀 某種程度的假觀 那麼呢-接下來啊 那麼當然唯識來講就是什麼? 依他起性而立的無相修 依他起嘛 就依他 依外界的種種存在相貌-而起內在的什麼呢? 顛倒妄想性 那現在如果對外界的相呢 給予什麼呢? 給予認知、照破的話 那麼你內在 你就你內在就不再生起-妄想顛倒 是這樣 不過這是就修自的立場說的啦 其實你可以從這個俗諦來看 就假觀來看也是 這是無相門 再來無願門 無願門的深刻發展-就是中道實相觀 那麼無願門就一般的-傳統的大乘來看呢 就般若乘-般若性空立場來看呢 知一切法 既然知一切法是無相嘛 則於三界中無所願求欲樂 亦不造作一切生死行業 亦不造作一切生死行業 則無輪迴果報之苦而得自在 這就是無願門 也就是既然於一切相中-已經泯除它的差別性 那你相對-你就對它的執取性也消失 既然對它的執取性也消失 你就不因為執取而造種種的業 因為不造執取-造種種的我執為本的業呢 你就離了苦-對不對? 不造輪迴的苦業了嘛 那離了苦-苦的因了 那就離了苦的報 那就於生死中得自在 不過這個就是-是對聲聞乘來說的 就對大乘的天台立場來看 什麼叫做無願門? 是乃至生死涅槃兩者皆無願 因為這兩者的相皆不可得-對不對? 所以說求生死不可得 求離生死不可得 求證涅槃亦不可得 既然一切相即是無相 這叫做空-從空出假的假觀 那麼再從假觀入於什麼呢? 離空離假 說空不可得 說假不可得 因此生死不可得 寂滅涅槃亦不可得 然後因此求離苦我無願 我無願求離苦 我也無願求涅槃 兩者皆無願 一切法皆不可得 這是究竟的無願解脫門 這是大乘的中道實相觀 所以其實三解脫門呢 淺的講就是-都是以空觀為核心做發展 但是深的說其實它是畢竟空 入於中道實相的三諦圓融觀 是這樣子的 那你說說看 要這樣的體會的話 我們來修行是不是-那風光就差很多 我們可以依著-先依著空門為根本 那麼呢 那麼呢 以空為根本修得無相無願 這還是聲聞乘 我們講的是藏教乃至通教 那麼到了別教以上呢 哦!我們對空、無相、無願呢-就看法就更深刻 更深刻的有畢竟空的概念 那麼我們禪坐當中所修的對境 就是從這個空、無相、無願-的什麼呢? 這個空門中入手 然後才進入假觀-進入中觀 不過一般都先在空觀上成就 那麼這個就是我們-能靜坐中可修的 觀這一念心不可得 觀它的生起相 流變相 然後壞滅相 遷滅、壞滅 遷變壞滅 壞滅之相 那麼觀察介爾這一念心性 我們在拜《法華三昧懺》-的時候亦復如是呀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能禮所禮性空寂-就是觀察這身心如幻如影 這是做空觀觀 然後呢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現起假觀 中間一套假觀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怎麼樣難思議呢? 我此道場如帝珠 怎麼樣如帝珠呢? 空中現種種相 就是這就如帝珠 諸佛菩薩影現中 我身影現菩薩前 一心如法皈命禮-才入為中觀 二者皆不可得 那時我只是如法皈命而已 這樣一路的這樣子-空假中三觀這樣修 所以其實拜《法華三昧懺》 他正在拜的時候就在修三觀了 那你這樣修-修出來你會覺得你很有修嗎? 哦!我修了一座 乃至三七二十一天的法華觀 我覺得很好、很滿意 然後對周遭環境產生一種慢心-會嗎? 我相信不會了 我相信不會 你用這種方式試著修看看 那麼這樣子呢 所以說修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 亦不生著 其實就以剛剛那樣子-究竟義來說呢 本來就不生著了啦 本來就沒有執著 本來就可以沒有執著 不過這裡它特別再講說 還沒修成之前 你對空、無相、無願呀-也不能生著 是這樣子 對這三解脫本身它就是修嘛 它就不能生著 生著就取相了 OK 那麼唯觀 如果這樣 那麼最後呢 就是唯觀世諦虛妄顛倒 如幻如夢無有一實 這還是空觀呀 所以說宣祖他基本上-還是先在空觀上告誡我們而已 當然最後世間非夢非幻-也如夢如幻才對 這是更深的中道實相 不過他沒講這樣 他就講說-你先做空觀的時候 虛妄顛倒 觀世諦 世間的實相呢-是虛妄顛倒的 那麼如夢如幻無有一實 沒有一個真實的 沒有一相真實 這樣子就世諦-流傳世間中的真理呀 乃至空、無相、無願門-亦復如是 它也如夢如幻無有一實 也不可著 那麼成此觀門修戒定慧 就是修戒定慧成此觀門-簡單講就這樣 修戒定慧-然後成就此觀門 精進而不恃己能輕他無德 精進 精進不恃己能輕他無德 精進的修持 而不自恃自己很有功德-很有能耐 然後因此而輕視他人無修無德 那麼同時呢-柔和質直謙下無諍 因為不輕視他人 所以 而且也能夠知道無相無願 既然無相-所以不自認為自己有德 那既然這樣就是-就謙下 質直謙下-對不對? 那不自認為自己有修就質直 不自認為有德就是什麼呢?-謙下 那也不輕他人 所以你就不傲慢、貢高 那就柔和了 同時也是謙下-對不對? 所以柔和質直謙下 然後呢? 以此善-那麼這樣子呢? 這樣幹什麼? 同時再以這種-謙下無諍的善根呀 那麼再配合著過去所修 不!你本來就有修的-空、無相、無作 啊!空、無相、無願 無願就叫-又叫無作啊 無願又叫無作 又叫無作 那麼無相門又叫做無想門 也一樣 或者無願門又叫無作門-或者無欲門 一樣啊 那麼這樣子呢 比如說這樣修 剛剛修這三解脫門等-戒、定、慧等等 然後再加上自己不執相的-這個功德 等等的這些 以此善根 這個善根是不可執的哦 但是你知道 啊!這樣合於佛法 那你就淡淡地、輕輕地 以這樣子的一念了知 這樣子向於佛法的這一念心 不要太強烈哦 太強烈就會執相了 有執相之感 淡淡地這種感覺呢 這就是這種善根了 那麼輕安中而不執取 那麼淡淡地把它迴向無上菩提 什麼叫迴向無上菩提? 不迴向自我成佛 不迴向自己得利益 也不迴向自己消業障 只願意迴向一切眾生皆得離苦 得離苦因 皆得樂 得樂因 皆能如此 這就是迴向無上菩提 你說為什麼不迴向-我早日成佛呀? 不是 連那個迴向「我」早日成佛-都不用了 只願意迴向給眾生 所以它有一種強烈而不可執的 而不可 不可動搖的那一種-為眾生而得一切功德的 迴向一切功德的-這樣子的一個念頭 當人人能這樣修呢-那就有所突破了 就會有所突破了 這就是善根發露 但願你們呢-好好護念這樣的善根 這就迴向無上菩提 這才叫無上菩提 那麼如是修離-如是離相修者名 這樣子能夠離相修 雖終日持戒、習定、修慧 而實無所得 以無所得故 名為離相 這麼一段話可以這麼講 雖終日的持戒、修定、發慧 啊!這習定、發慧 而實無所修 實無所得 以無所得故名為離相 啊!《發真鈔》-有這麼一段話啊 那麼這樣叫做不誑佛 那麼不誑佛-不誑佛故得平等法 這下面就結示了 因為你不誑佛了 所以得平等法 其實可以倒過來說 不得平等法 所以你才名為真正的不誑佛啦 是這樣子 那麼這個是-這樣講可以啦 因為你這樣子無所得故 所以就不誑佛 所以不誑佛了 能更真正做到不誑佛了 你就得了平等法 那麼這個時候 法眼明朗能淨智障 這個法眼啊!是 天台說 天台疏啊-這個《淨名疏》 所謂《淨名經》就是 《淨名經》上面說到說法眼 就是肉眼 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 這個法眼呢 法眼能見色心的什麼? 微細相-微細因緣相 乃至微細因緣哦 微細因緣-啊!這樣 不過這裡講的不是這個法眼 這裡講的法眼不過是 依佛法之正見-而開發之什麼呢? 心眼 心眼這樣子 這樣了解嗎? 這樣 是真的有五眼的啦 真的有這種五眼 那麼呢-這個就是說 依佛法之正解啊-正解而開發之心眼 以這種心眼能夠明白朗然地-了知佛法的真義所在 而不為修行所障 所以能淨智障 能淨智障 能淨智障 能清淨這個什麼呢? 執著空有的這種智慧障礙 執著空、執著有的這種障礙 的智慧的障礙 哦!能夠這樣子 智障-智的障礙是什麼呢? 智障不是白癡那個智障 所謂智障就是智慧的障礙 那麼智慧的障礙-是什麼障礙呢? 啊!就是執著空、有的障礙 那麼因此下面就說 不著空、有-名為淨心 就不執持這個空跟有啊-這樣子 能清淨這個智慧的障礙 那不執著空、有 這名為淨心 最下面就偈文了 偈文就解釋了 偈文就標-這標舉一樣 那麼再來就是正明 正明什麼呢? 內容裡頭 就總結上面那一段話 八萬四千法 對治多種病 是名大方便 成就善巧行 這跟你講法的本質意義-是什麼? 法的本質意義 八萬四千法對治的都是-是對治、是應病與藥的 所以佛陀是雙手舞空拳 是空拳誑小兒 演布袋戲 演布袋戲 演戲誑小兒而已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呢? 那麼呢-法是對治病而才成立的法 那麼當眾生無病-法即不可得 所以說那你現在呢? 你又以病心來執著-那個不可得的法 那不是病上加病嗎? 是不是這樣? 藥成毒藥了 這是救命靈丹變成-反成毒藥了 是不是這樣? 所以他在講這個事 那麼問題是-為什麼叫八萬四千法? 為什麼會有八萬四千法呢? 是這樣算的 他說佛陀一生講經-有三百五十會 三百五十次 那每一次講經-都具足六度波羅蜜 那麼就三百五十 每一次講經都有六度波羅蜜 那這樣的話 三百五十次講經有幾度呀? 三百五十乘於六 那就變成二千一百 這二千一百個度呀 又分別呢-能夠破四大跟六塵的執著 那麼六塵加四大 色、聲、香、味、觸 那麼地、水、火、風-這四大 合起來就十個 十種破除的道理 結果二千一百度 各個能破十種執著 所以就能夠-總共算起來能夠破 二萬一千種執著 這二萬一千種執著呢 二萬一千種執著 各個呢-有依於貪生起的執著 有依於瞋所起的執著 有依於癡所起的執著 也有依於貪瞋癡等分-所起的執著 所以有四類的執著 所以二萬一千種執著呢 各有依貪瞋癡等分-四種所生的執著 所以又乘以四 就變成什麼? 八萬四千法門 八萬四千法門 所以這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是對治病 這都是叫做方便 是甚深的方便 為什麼呢? 因為一切法皆是佛法 皆入-讓我們入一佛乘故 所以它是大方便 它不是小方便 讓你得小乘果的方便-是這樣 那麼呢 是成就種種-大乘修行的善巧之行 看起來修小乘-其實是巧引入大乘 所以是成就善巧之行 當然你也可以這麼說 成就凡夫修道 能夠修道的善巧行 那這樣是通於大小乘 那麼如果再進一步的講 這個善巧也通-事實上是別於小乘而說 是特別不共於大乘 它特別導引你入大乘 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法為一乘法 所以你要知道-小乘不成其為小乘 都是大乘 是秘密大乘 啊!這樣子呢-成就善巧行 這樣了解嗎? 好 那麼這堂課暫時先上到這裡 這裡頭很多深義啊 這一章開始就蠻多深義 大乘深義在裡頭 好!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