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31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我們現在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誠觀法》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現在上到這個-《淨心誠觀》第四十一頁 這個天神瞋故三災俱起 這是壬二-庚一、辛一裡頭的壬二 異說則大法斯薄 下面就來講這句話了 以是因緣佛法淡薄 如一斛水解一升酪 看似酪色食即無味 這就是它這個結論了 他不但能造成這個天神瞋怒啊 招感這地方的局部的這個災難 乃至於究竟的這個劫中的-這個三災、三小災呀 他也使得這個佛法呢-就淡薄了 為什麼淡薄了呢 就是充斥著你自己的意見 跟人類的那種分別妄想-曲解佛法的內容 當然你究竟是拿佛經來解囉 所以說呢 還有一點點佛法味道 但是呢-是幾乎很淡薄到快沒有了 那他做一個比喻 就像一斛的水啊 一斛好像是十石 一石好像是十升的樣子 所以說一百升 一百比一的樣子 那麼呢-這怎麼樣呢 來混淆這個酪 那麼水有一百份 那麼這個乳酪的這個酪啊-這個才一分 結果這樣一弄起來 雖然還有那個顏色白白地 但是呢-吃起來是沒有一點酪味啊 這《水月抄》當中我寫過一篇-就是加水的牛乳啊 佛法也是這樣加水掉了 也是這個意思 那麼這裡頭啊 《發真鈔》也引了-另外有引了兩段話 我覺得也不錯-跟大家共勉 一個也是這個-《起信論》上面說 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故 又真如之體-體離名字言語道斷故 那麼因為據說這個《起信論》-是真諦三藏所翻 那麼真諦三藏所翻 智者大師看過 那麼呢-這個什麼呢 那當然道宣律師-也一定有因緣看到 那在這裡的語句說-離言語斷故 這個意思應該差不多 那因為我們說過了 道宣律師的師父啊 學過這個這些毘曇學 乃至於這個大乘般若學 像這些都具有那種般若的思想 雖然他的《起信論》-是真常的思想為主 但是他也不離這個般若內涵 那麼這裡的一切言說假名無實 你看到沒有 言說都要藉著文言名句來講 就是所謂的語言概念啦 但是這些都是假名無實 這是借用、不真實 那麼真如之體啊 體離名字言語道斷 真如之體是沒有思想概念-可以指涉的 是唯證相應的 不過這個你說怎麼可能這樣呢 當然怎麼不能這樣 我問你啊 有這麼一杯水 你喝下去之後 哇!舌頭伸出來-好熱 別人看你這樣子 好像真的這麼熱-那我不敢喝 可是他真的知道真的多熱嗎? 他也不知道 如人飲水嘛-冷暖自知 不管你裝得怎麼樣子明顯-或者是這個具體 他也只能說模擬一下-大概很痛苦 他不會覺得說-這個真正怎麼熱法,對不對? 要自己飲一下 真如也是這樣 我怎麼描述「熱」這件事情-給你知道呢 我怎麼描述「冷」這件事情 除非你有經驗 那你大概可以比擬一下-對不對 可是如果你給那個電電到了 那個一百萬度的打雷 美國有一個人被雷擊到 哇!結果他還活著-怪了 而且這個人活著呢-從今而後去佈道去了 為什麼? 因為他死的時候-去天堂了 他自己有去天堂了 然後天堂遊記回來之後 再也不願意世間的事情 到處去證道 去跟人家講上帝的意旨 後來還在《讀者文摘》-還是哪裡寫了一本書 哦!不 好像是《過去今生》是吧-還是哪裡呢 他就寫了這麼一本書 就解釋了這個他的經歷這樣 他說去到那裡啊 有很多的天人跟他講啊 生命是應該要學習的-應該是 有點像塞斯 賽斯你們知道吧 就是那個什麼-《大師在喜瑪拉雅山》 那一類的系統的書呀 後來美國有一個什麼女人啦-怎麼樣 她跟天人有溝通啊-還講一些道理 人的道理她不想聽了-現在 要聽天人的道理 是這樣子 那麼呢 所以說你必須要自己去體會 像給雷打到了-你也只能怎麼樣 你說一定很可怕-那個一定要死 可是他沒死 他那個穿在身上的鞋子-都熔化掉了 被它打到 他躺在地板上 連那地板都焦掉了 那個鐵釘都熔掉了 結果他沒死 啊!真是厲害 那沒死咧 結果他的那個經歷-是沒有人能知道的,對不對 但是他確實他感受得很深刻 所以說這真如之體-體離名字言說相 這得自己親自去體會 那麼他又引了這個-天台永嘉大師啊 他那〈永嘉證道歌〉 法不自名-假名詮法 這個法本身是無名的 那個法是指宇宙的真理、實相 它是沒有名的 假名詮法 假借這個名來詮釋這個法 然而法即非法 那麼名亦非名 為什麼法即非法呢 因為我說它是法-已經用言詞來說明它了 明明這個言詞-本來就是假借來用的,對不對 所以說我所講的那些法-都被我講出來 這當下已經不是-我說的那個法了 這個啊 後來西洋人在二十世紀初-有個哲學家叫維根斯坦 他就提了很好的一個例子 他也開始懂這個意思 他是這個符號邏輯的開山祖師-還是誰 他說語言跟真理啊-永遠是若即若離 那麼語言就像那個釣魚的-那個釣魚線一樣 那真理就像深海裡的大魚一樣 那麼當你用那個釣魚線 釣到深海裡頭-去釣那個魚的時候 你把它釣上來 那個魚已經因為那個-深海的壓力減低了之後 已經膨脹變形了 你釣出來的魚 你所看到的那個深海魚 根本不是牠在深海裡-原來的樣子 他這個比喻就不錯 也就是說-真理呢,不是不能說 但是它假名而說的時候 它已經毀失了它原來那個樣子 所以說這個法即非法了-對不對 那個魚已經不是原來的魚 我想這個比喻實在不錯 這個比喻就不錯 所以說人、修道人啊 跟人家辯論真理、辯論佛法 有時候同參道友可以說-大家談談、交換法義 這肯定無所謂 但是呢-硬要辯一個你對、我對 我認為的法義如何這般啊 我是覺得說個兩句不投機-也就罷了 這沒什麼好再繼續多說 當然如果說站在學習的立場 是可以說激勵一下彼此 這也無妨啦 但是你真要辯個水落石出 最後兩者是都遠離了佛法 爭勝決 那麼名亦非名 名是指涉那個法的 那被我指涉的都已經扭曲了 那我這個名能描述什麼呢 我說真如 你真的懂真如嗎 真如就是名嘛 真者非真,如者非如-名為真如 我說真如者,即非真如-是名真如 對不對 《金剛經》的「非、即」偈子-就是這樣講的 我跟你講真如 其實它不是真的叫真如 但是我還是用假名來描述它 如果你能夠知道它真如非真如 你才有機會真正懂得真如 這話是對的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是不是?這句話是對的 我們生活當中常常也發生這樣 是不是這樣子啊 人家說這樣子好不好?不要 其實「不要」就是「要」 他有時候他可能有另有所指-你知道嗎 有這種感覺 有時候講反話-可能這樣 或者說講出來那個話-本身還有背後的意涵 你不能就這表面上來理解 所以說名亦非名 那麼名不當法 這個是〈永嘉證道歌〉講-名不當法,法不當名 就是名法不相當嘛-是不是 這個名法無當一切空寂 就是說「法」你無法描述 但是假那個名來給予描述 名就是語言概念 名啊,名就是語言概念 語言概念、符號等等-來給予描述 然而這一描述的結果呢 被描述的那個東西-其實還是有某種程度的扭曲 所以被描述的-已經不再是它本來的樣子 所以說法亦非法 那能描述它的-既然描述都扭曲了 那你本來是要描述那個真理的 結果現在都扭曲了 所以你的那個名字本身-要描述真理的那個用意呀 也被扭曲了 所以法亦非法 再看這兩者之間-名跟法是不相對等的 語言文字、思想概念-不會等於那個真理 那麼倒過來-真理也不等於這個法 那麼一切之間-都沒有了思想概念可得 所以一切空寂 一切空寂是不可得 不是說空空蕩蕩像白痴-叫空寂 不是這意思 是指的這無有一個概念、思想-可以執著它為真實 這叫做一切空寂 這樣懂吧 不是什麼都沒有-叫一切空寂 這個前後文-你要懂這個道理 各位,這種修法-已經完全不同於聲聞乘了 你懂嗎 已經不再是什麼五停心觀了 你懂吧 我請問你,什麼叫女人?-那就是法嘛 什麼叫男人?-那就是法嘛 什麼叫貪?-那也是法嘛 這一切空寂 懂我意思嗎 你就在修那個一切空寂當中-一切法不可得 貪也不可得 解脫也不可得 法亦不可得 惡也不可得 就這樣子-當下正在這個如如境中 禪宗修的 有的宗派修是這樣修的 惺惺而寂寂 任起一念都讓他惺惺寂寂 惺惺,就了然 那了然-所以寂寂不動 所以惡法現前,不動 善法現前,不動 染法現前,不動 也不修對治 只是看清楚而不動 默照 這就是默照禪的根本精神 所以這裡頭沒有什麼葛藤 所以說為什麼-中國人好樂這種修法 這快! 唉!不要講快 快也不一定啦 就是說直接了當 沒有那葛葛藤藤 沒有那個十六行觀-減緣減行 根本沒有這一些 根本就不喜歡這個 因緣如是 當然法無高下啦 就是說我跟你講有這種差別 這是大乘的修法 所以大乘的風光啊-其實蠻直接在般若上的 直接在般若上用力 般若上用力 以一些研究教理的法師-也都是有這樣的看法 他認為禪就是以般若跟什麼呢-這個真如 這樣子綜合來運用發展 那麼這個話 所以說剛剛這一段-〈永嘉證道歌〉這段話 也很值得耐人尋味 這就是關於這個講經說法-有關的那個道理 他引這個引文 那麼你如果不懂 你去競顯華詞 啊!講得天花亂墜 哇!苦 那麼就是弄了半天-結果這個無能理解 好!那麼就這樣子-到了辛二 辛二就是思察告知 思察告知 這諦思講論-人情測佛 佛智境界 豈人能測 如是審察 名為淨心 要真實的思惟這些講論 講跟論 講說、論辯 都是以人情-來測佛的境界、思想 然而佛的境界 豈是人、凡夫的人-能夠測度的呢 如果你能夠如是這樣審察 你就能夠謹慎的講經說法-而不尚於華詞 這樣子就是名為淨心 講經說法要這樣理解 知道說佛智難測啊-要戒慎恐懼 代佛宣化之外呢 也要有一種隨時的一種-如履薄冰 那麼呢,當說則說-不當說不說 這樣子的一個謹慎態度 各位這樣了解嗎 他的意思是這樣 這諦思講論,人情測佛 講論就是在人情測佛啊 人情測佛有沒有絕對不可以?-沒有 如果說不可以的話 大家都不要寫書、不要講經 也不要講戒 也不要去研究佛法,是吧 那就佛法沒人傳 但是呢,你如果要講經說法-總是人情測佛嘛 所以一定要怎麼樣 一定要謹慎小心 不可以傲慢、私心自用 他的意思就是這樣 他的意思就這樣 那麼這個佛智境界-豈人能測啊 這《法華經》〈方便品〉當中-有這麼段文啊 假使滿世間 皆如舍利弗 盡思共度量 不能測佛智 剛好這四句偈能夠來描述-這個宣祖這段話 是吧?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是佛陀在宣說大法之前-告訴這個弟子說啊 你們啊,不要搞錯了 你以為你們懂佛法 這個開悟了、證阿羅漢了-就沒事了 我告訴你-假使滿世間都像舍利弗 這個智慧第一啊 那麼都一起來想想佛的智慧啊 還是不能測佛智的 那舍利弗滿世間-都不能 共度量都不能測佛智 咱們一個凡夫-那測什麼啊 所以說研究佛法-肯定是不能說我所理解 我有我理解的 我們只能說-稍有個入處 那麼知道呢-儘量怎麼修 那你要是研究佛法了 被尊為法師、大德、論師 什麼三藏法師-這是很少有的啦 今天是沒有了 假設是你是被尊崇 然後你就傲慢了-我懂很多佛法 我看這很麻煩、這很麻煩 是不是啊 這個經文歷歷在目 《法華經》上還說-他跟舍利弗 佛陀跟舍利弗講說 你今天能夠聽懂《法華經》啊 我告訴你-還不是你的力量 還是佛的加持-你才懂《法華經》 不然我今天這場經-我還講不下去 你三次求我 我都跟你講了-止止莫復說 我不想講 後來呢 舍利弗你一直苦苦哀求-我才講 但是講了 我是心中加持你 我默默的加持你-你才能懂 心開意解-還能夠講譬喻 迦葉尊者他們四弟子-還能夠講譬喻 這個窮子喻-這些都是佛的加持 唉呀!這樣講起來實在可怕 佛智難可測 是不是這樣子呀 所以我們應該戒慎恐懼-他的意思是這樣 那麼以下的偈文-就明顯的表達這個意思了 明顯的表達這個意思 那我們來看看 就是思察告知 就是叫我們思、要察 那告知我們呢-應該用什麼心態,是這樣 那麼辛二結束 庚二就是偈文 偈文就標舉的偈曰 那麼呢-正釋分兩科 壬一是分示 壬一、分示-分別顯示,分兩科 癸一是誠勗法師 誠懇的來勉勵講經的說法之師 那麼它誠懇的勉勵呢-分三科 分三科、分三科 那麼這個第一科-癸一子一 這個示升座 升座的人呢-是怎麼樣子的 他離兩種過 他有兩種功德-兩種功德 或者兩種人 他要做到兩件事-簡單講 升座要做兩件事 《法華經》上叫著忍辱衣-坐法空座 是不是啊?那麼呢 入這個什麼 入這個什麼 入那個大悲室 是這樣子 那麼在這裡的呢 他講要有兩個品質 兩種品質 兩種內涵 他說啊 敷演說法師 二種陞高座 一者福無量 二者離罪過 誰是一者、誰是二者呢? 他下面說啦 慈心成就人 法施勝財貨 瞋垢是非他 棘刺上坐臥 這是他倒說,你懂嗎? 有兩種說法師的人-那是可以的 一種是什麼呢?福無量 一種是能夠離罪過的 怎麼樣是福無量的人呢?-他慈心 他不是以傲慢 也不是乖戾說法 聽懂乖戾說法嗎 這個人要供養布施 我特別對他說說法 是這樣 所以佛陀有一次去那個-末利夫人、還是哪一個夫人 這個長者的太太-還是哪裡家裡應供 結果那個 不是末利夫人 末利夫人是皇后 應該不是她 不知哪一位大名女居士供養佛 就像現在女居士一樣 喜歡這個供養僧眾一樣-供養佛 那麼呢,就不小心 她要準備得很豐盛 結果她的那個僕人-沒把它弄得很好 結果佛陀都來了 還沒辦法請佛陀上座用餐-這樣子 還沒辦法請佛陀上座 這時候她就想閒著也是閒著-真是不好意思 她就請佛陀說 佛陀!不然這樣子好不好 您老人家先講經、先開示 反正閒著嘛 又沒電視可看 也沒新聞可看 那麼閒著 那麼大家都在那兒閒著 佛陀就拒絕,不行! 諸佛呢,都是受供了之後 那麼呢,怎麼樣 這個這樣說法 是這樣子的 那麼呢 他不能夠為了人家的那個供養-而說法 懂意思吧 我講得好不好啊 講得好-來!你們多給一點 這是很荒唐 不可以 是這樣子的 受供 所以說 有那個居士啊-就是起顛倒心 他說唉呀!我們請師父來念經 我們不能夠那個-讓人家變成趕經懺 所以師父來-我們也不給紅包 我們不供養 我說這個是執理廢事 你那個不是「買」師父的念經-對不對? 你說-對!沒有錯 這個我們不是拿錢-來請師父念經 沒有錯 可是師父這樣來 你表示恭敬-這應該可以 那你怎麼表示恭敬 你就磕幾個頭 那你當然表示恭敬可以以衣服-飲食、醫藥、臥具,這可以 在中國就已經習慣於-你供養金錢 那麼這個時候-你如果不供養金錢 你至少你供養什麼物品這樣 那你供養的時候 他一來你就供養 你不要講完經了-或誦完經了 你才論件計酬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誦得好、講得好不好 那麼呢,紅包大不大 你不要,對不對 來了,你就跪在門口 看你是要供養他肥皂藥膏 還是什麼用具、袈裟 看你看到什麼 還是你根本想不出什麼 那你就供養金錢好了 我沒有說一定要供養金錢-但是你要表示 這是供養嘛 所以你看佛陀當時就拒絕了-先怎麼樣呢 講經才受供這個作風 所以在中部、在台中 我都跟那個居士講 現在三寶護持會都懂這樣子 這個我們去那裡-一年一度講經 他來了,請師-他會先供養 這表示你是供養的 我不是來論件計酬的 就是上一次 就是今年這一次-出了紕漏 他們大概有人在那兒傳言說 唉呀!我在那個青龍寺大概-很苦哈哈的啦 花了不少錢啦 那個那麼遠的地方-沒人來供養啦 你們這個居士-大家趁師父來,發個心吧 大概是這樣講吧 結果呢,他們供養完了-陞座開始講了 在唱那個鐘聲偈的時候 竟然拿出紅包袋子來發 還拿個大盒子來 要我以前我就罵人 我後來想想-唉!不必了 時機這麼糟啊 這個再罵人-讓他們心情上也搞得很差 那麼怎麼辦呢 怎麼辦?我就跟他們講說 你們的供養心呢-是很誠懇、是很好 那沒有錯 確實呢,我以前在正覺精舍-參加過那個講經的法會呀 有時候在第一天-唱鐘聲偈的時候 也有這種行為 乃至於海公也第一個-供養第一個紅包,這樣子 你們也沒有錯 不過呢,現在時機不好啊 那麼講經要是給人感覺說-要收紅包啊 外面傳出去不好聽-又清濁難分 而且也讓我們借的道場 這是學校、向上國中嘛 會懷疑說我們在歛財 那今天邪師外道那麼多了 我們應該要跟外道有所分別 所以你們的供養呢-我都心領了 如果這個錢是給我的話 那麼你們就拿去 看三寶護持會怎麼樣去供養-社會救濟這樣子 那今後就不要再這麼做 那這樣他就懂了嘛 這樣那個當時勉強啊 拿個一佰塊或者計程車錢 這樣子塞進紅包的-不甘不願的 我想他聽了我這話-他知道非我本意,對不對 而他也知道這個錢-也拿去做其他的功德 他也心甘情願 反過來當時發起這個想法的人 也不會因為我這樣講而太尷尬 我說你們有這種功德了-那這樣就好了 但是我為了避免這些 以後造成這種錯誤的-那種教學示範作用 我實在是不適當接受 當然啦 那也絕對是在講經之前供養 沒有錯 可是這不能在大眾當中-發紅包袋啊 拿那個什麼-紅包那個盒子啊 那真是笑話,對不對 變成給人家donation -是那強迫型的 我問你啊,紅包袋發給你-你是收還不收 你不收就擺明你不供養了 旁邊的人看-唉!你怎麼沒有拿啊 這不是很難看嗎 就凡此之類啊 我們到外面弘法千萬記得-護生為第一 護眾生的想法為第一 你不要讓他難堪 當然他不恭敬你 你下次不要再去講就好了 對不對 你也不要當面跟他耍不高興 我記得有個法師啊 說什麼來某處 離這兒不遠 講經說法 說什麼呢? 他來了哦 帶了幾台遊覽車聽眾-基本聽眾 他還帶了遊覽車來 而且還講過夜的 我不曉得帶了遊覽車來-怎麼過夜 然後來到會場一看 他竟然跟人家講說 啊!那個講台太小 插的花不夠多 老子不講了 他不講、他不講了 所有工作人員全部傻在那裡了 不講了 說不講就不講了 我猜啊 他應該是嫌那個會場不好 他只是藉那個機會講那個地方 那個講台啊-或怎麼樣 那麼講經說法啊 我想有人問說-女眾要不要弘法啦 男眾怎麼樣 我想我們就誠懇的說法 陞座嘛,這裡講陞座 我們要慈心 是為了真正利益眾生 而不是為了彰顯我的功德 我還聽說這個南部某比丘尼哦 哦!那很跩 說有另外的比丘尼-帶了五、六十個人 要去給她皈依哦 人家都是出家人-不會自己給她皈依啊 還帶了那票人 六十個人浩浩蕩蕩-去給另外那個比丘尼皈依 你知道那比丘尼撂出什麼話來-你知道嗎 什麼?六十個 你六十個-就想來佔有我的時間啊 沒兩百個我不皈依 哇!這口氣實在太可怕 這實在是阿彌陀佛 那這什麼跟什麼嘛 皈依照最標準的是one on one-一對一的皈依 那有時候我們方便說一對多 那個啊-眾生因緣也沒有麼具足啊 也等不了那些時候 那麼哪有說-這皈依一定要多少的 我這又不是開什麼旅行社 說什麼幾人成團-對不對 沒有兩百人的團我不帶 那又不是這樣子 又不是我做什麼生意廣告 不是這樣子 那麼還有一種人 就是以前學生 以前我的學生 做過某位法師的侍者 在家的時候-做過某位法師的侍者 他跟我講 他說-唉呀!你不知道啊 那個某某法師啊 每一次講經啊-很執著 我說怎麼樣很執著 他每一次講經 他就要我一直在外面看-算人頭 然後算…… 他每一次都問我-幾人、多少人啊 有沒有比昨天多一點-這樣子 然後有一次人很多啊-他就跟他講 你算一下-有沒有比慧律法師還要多啊 趕快算一下-是這樣子 弄了個半天啊-他在比人頭 賣西瓜比人頭 這跟慈心說法完全無關了-是不是啊 這講經說法 這個有緣,人來多-無緣,人來少 三、五人也講 三萬人我也講 都還不是一樣嗎 難免啦,眾生心會有點不同 人來太少,唉…… 有點這樣,這難免啦 但是這 難道這些人倒楣 少數也倒楣 因為他們人少-所以你就濫講一通嗎 這總不能這樣嘛,對不對 你兩人,你還是好好講啊 你尤其看看那大學教授 那常常那個研究所-才兩個人選他的課而已 他還是講得嘰哩呱啦-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我想眾生是無辜的 講經說法的人要清淨心 不應該乖戾 也不應該搞名 也不應該算人頭 更不應該要求什麼東東-唏哩呼嚕的 當然啦 在你答應之後-這些你都沒什麼好講 不過要答應之前 你倒是可以觀察 來請你的單位-或者這些人 他到底恭不恭敬 因為不恭敬說法-你菩薩戒也有過失 聲聞戒裡頭說-己立為人說法 人持蓋 人持矛 人持劍 人著革屣 你不能對他說法 人坐己立-你不能為說法 你在低處他在高處-你不能為他說法 這就明顯的說到說 確實講法師的人-固然是要慈悲啊 但是呢 對方不恭敬-隨便吊兒郎當 或者不真心誠意的問佛法 比如說這樣 法師!你看啊 你看這個禪定怎麼修啊 在你看-你覺得怎麼樣啊 他這種問法 你能講嗎?你能講嗎 你當然說我不太知道-你問別人好了 你就這樣恭敬回答就可以了-你懂意思嗎? 那種傲慢的人 你難道跟他講 唉唉唉!你到底問佛法 你問佛法-你去給我搭衣 三拜九叩-我才給你回答 你大可不必如此要求他-對不對 你就跟他來個順水推舟-是不是這樣子呀 這個我也不太理解-您請問別人好了 他就碰你的軟釘子-他就怎麼呀 他就不好說話了-對不對 慈心說法的時候-也要注意什麼呢 注意這個對方恭不恭敬-這樣子 那麼我們請人說法 當然我們先供養 這是應該的 就是佛陀當時示現這個樣子-很明顯的 這是我先發揮一下 那麼呢,文字上來說 就是說二種陞高座的人 敷演說法師的人呢 是二種陞高座 就是兩種人是可以做為陞高座-做敷演的法師 敷講佛法 敷演佛法的法師 哪一種人呢 一種是福無量的人 一種是能夠離罪過的人 這樣懂嗎 那下面就解釋 什麼是福無量? 能夠慈心成就人 說實在話啦 以我這個年齡 我大三我就開始講經 當兵,我每一個禮拜-固定講兩次 一次在軍隊當中講 禮拜四不是有莒光日嗎 莒光日是上午莒光日 下午換成我的莒光日 我在另外一個寮房當中 我的直屬長官來聽經哦 我們在寮房裡頭還唱爐香讚 我要有一天不點香 我的直屬長官-都要跑來我房間問我 阿彌陀佛!-你今天怎麼沒點香 他不叫我名字-他叫我阿彌陀佛 你怎麼不點香 你看我人際關係-好到這種樣子 到我要退伍的時候啊 中華民國空軍-還欠我足足一個多月的假 我們沒退完 為什麼? 我幫助他們去參加辯論、演講-什麼種種的 而且我都理那個平頭、光頭 然後我把那個什麼130 當時在我們那個時候接的-接那個機 我把它做得很好 資料做得很好-這樣 那麼我算是-學佛,他沒話講 那麼呢,世間事情-軍隊當中也沒話講 我講經 那禮拜三小週末 空軍實在很爽 還有個小週末禮拜三 我就固定到屏東 那個後來成為佛光山的-家庭佈教所 當時還不是 那麼呢,去那個地方 那我不認識那個女居士 是那女居士的兩個女兒 不知道在街上、還是什麼-看到我 她跟我很有緣 她一直要跟我照相 她看我穿那個樣子-好像出家人那樣子 要跟我照相 我想這小妹妹怎麼會這樣-這麼有意思 然後就這樣之後-就談起來 她佛教徒-而且跟佛光山走得很近 然後請我去那兒佈道 我就固定去那兩個地方 一個禮拜就去兩個-很忙啊 還有偶爾還要去成大啦 中山大學演講 大三、大四-然後一直到當兵 一路講講到現在 唉!十幾年了 實在是很累 你說慈心說法 我不敢說我有 但是現在再說法-真的拖老命講 對我來講實在是這樣 我的感覺是-能說的都說完了 現在該我自己修行的時候 但是別人還需要學習嘛-那就講吧 所以對我來講 講經說法也不是說-沒有什麼成就感 也不是說沒有 但是呢,已經漸漸就少了 漸漸就是 唉!就是只是為了人家需要-我們去講 那一個共住道場-你總不能不研究佛法 那一剛開始來-就叫你們用討論的輪著講 你們可能就要跟我變臉了-就不願意 那只好我再去講一下 像這些-一個經歷過了之後 你必須就忍耐-還要繼續講 這個時候純粹-我不敢說為了利他 但是總就是要為大眾著想 有時候講經不能夠只為你自己 是為大眾著想 那麼慈心成就人-法施勝財貨 這種法的布施-是絕對勝過財的布施 看起來你沒有布施半毛錢 可是呢,一切施中-以法施為最 這個經上是這麼說的 就是這種人是福無量 就是真心說法-不為規求利益、名聞利養 為了眾生 為了成就別人 講經說法耗元氣-這還是其次 其實是讓自己散動 也要去準備 你要知道我看懂-跟我看到能講 這兩者差異很大哦-你要知道 我看懂,你看那個誰 陶淵明說讀書不求甚解 我可以第一次看-我不太理解,無所謂啊 是不是這樣 我覺得可以也就可以了,是吧 是不是這樣 可是不一樣的啊 要我看-我才不會解釋三災是啥子呢 我才不會去解釋什麼五停心觀 不!七方便是什麼東西 我才不管 我知道那個大概意思就好了-對不對 可是我要講經-那就不一樣 人家會問啊-會懷疑啊 那你就要把它講得很清楚 這對我來講-那不是我現在需要的 可是我還是要去準備 這個是成就人 當然啦,成就人也沒有說 也沒有面子那麼大啦 也是成就自己啦 沒有錯 不過呢 就學程的安排來講 他一定要讓自己先停一下 所以這是要發一點心的啦 這是要花一點心、花一點心 我講這話的意思-是叫你們也要花心 要花費那個心 要發那個心 也要花那個心血-來準備給別人 來成就別人 我的意思是這樣,懂嗎 所以不要每個人都這麼想 唉喲!我都沒有成就 我完了……-我口才不好 我這個沒辦法利益人 每個人都這麼想-那我也可以這麼想 那天底下每個人都躲起來-你經哪裡聽 難道我們能講的-就是能利益人嗎 那也不過是勉為其難嘛 老驥伏櫪這樣子-勉為其難這樣做 所以大家都應該要這樣子 不要動不動就-我要自己修、我要如何 我想長江後浪推前浪 漸漸有居士來了 我們就是要去導引他 讓他成為一個能被教導-能夠好的一個出家人 那除了說每天晚上-我們比丘跟他講話以外 可能未來比丘也要輪著-講個正式的課 講個正式的-學著講 二十個小時 三十個小時 一個課程 這樣來慈心成就人 慈心成就人-看起來容易啊 它可不是一種風光的事-在我來看 我愈講經愈久 愈覺得講經這種擔子-是很難擔的 代佛宣化 就像前面講的-人情測佛 佛智境界,豈人能測 真的愈來愈有這種感覺 不曉得怎麼說 可是又不能不說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呢,少修少證-你還得說 那你是不是很為難 是不是 但是你還是得要去成就他人 我想各位要發發這個心 這個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他再怎麼有智慧 你不去講一講-開顯一下他那個入處 你不這樣一代一代的-這樣傳下去 那佛法就要滅了 今天我講-沒有人教我 好啦,現在我教你了 你可以站在我的肩上-講得更好啊 對不對 那這樣下一代 三代過後就會出祖師了嘛 我算是第一代嘛-倒楣,好不好 不!其實海公、懺公-他們算是第一代 我算是第二代 我已經有聽到他們講經了 像顯公講經我都聽過 是不是啊 海公、了公 海公、懺公這些講經我都聽過-是不是啊 所以說我理論上說算第二代 那麼你們算第三代了 照說你們第三代要出祖師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要出一個好的講經的人才 慈心說法-這裡我多說幾句 那麼法施勝財貨 那麼離過-是離什麼過 瞋垢是非他 棘刺上坐臥 這個在《僧傳》裡頭有看過 有人就是要批評大乘法 他假藉說那個聲聞法的時候 陞高座,然後批評大乘經 結果深陷地獄 在眾目睽睽之下哦 地裂開-人就落進那個地獄坑裡頭去 這就是講經別有所指-你懂嗎 不是說講小乘經不可以 但是你講小乘經的目的-是來喝斥大乘佛法 哇!這下糟糕-這就是是非 瞋垢 帶有那種瞋心毀謗 那垢膩很重 再來,不然就怎樣 講經的時候啊-怎麼樣 若有所指 當然拿它來當例子-這是另外一回事 不是!目的是要毀謗 或者目的是要說別人的過失 然後藉著講經為手段 拜託!講經是何等神聖的事 你怎麼會這樣呢 你怎麼把講經當手段 攻擊人當目的呢 我不曉得你們-聽過那種講經沒有 我約略有聽過 那你聽了-會替他捏一把冷汗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他講經說法很樂、很喜歡 但是呢 他全部不是在講經說法 那麼還有一種人是怎麼樣 這是講非-但是有的講是 怎麼樣 有一次我老菩薩呀 我拿一卷那個有人講 我不要講誰了 有人講《法華經》 那麼我好樂《法華經》嘛 那我也就把這《法華經》 我想想我沒時間講 這是個女眾講的 我就拿了《法華經》-給我老菩薩聽 我老菩薩還真聽了 她講台語嘛 她還真聽了 聽完了,我就問我老菩薩說 老菩薩,妳覺得怎麼樣啊 《法華經》聽了怎麼樣 沒怎麼樣啊 我說為什麼沒怎麼樣 她根本就沒在講《法華經》嘛 怎麼會沒講《法華經》呢 她都在講她自己的事業啊 她根本不是在講《法華經》 各位這樣了解嗎 你不要拿經來莊嚴你啊 你再怎麼樣做佛教的事業 你講經就是講經啊 人家花心血要來聽聞佛法 不是來聽你介紹你的事業-或是你的想法的呀 各位這樣懂我意思嗎 無論你的事業多偉大 那你就專闢一個單元-說「介紹我的事業」 這樣總可以吧 但是你不能藉著講經的名義 你來都說你自己怎麼樣 是不是這樣子 不過當然啦 也可能她也只是說 拿她就近的經驗來講一講啦 可是這聽在一個出家人的心裡-就不一樣 為什麼? 因為出家人是要了解那個-《法華經》的甚深法義的 你不能把它淡薄得怎麼樣 用你那現前的那些事業啊 來模擬那個經的意思 尤其是《法華經》 它的深義你不能全提 起碼你要提一部份 這樣懂嗎 所以說大乘的經典尤其難講-尤其難講 是因為它的深義很深-是這樣子的 那麼在這種觀念 這個就是瞋垢 要不就是是非 「是」跟「非」都是-都不可以 就是拿講經當手段-而不是目的 講經就是代佛宣化 就是儘量的把佛的深義顯現 不過也要應機就是了 不過你了解佛的深義有十分 可是眾生根機只有五分 那你就不要講到七分八分以上 你頂多講到六分 五分、六分讓他能懂就好 當然講經也要應機 這樣子就對了 各位這樣了解嗎 就是不要把講經-當作是攻擊別人的一個手段 在《法華經》上也是這麼說的 不說他人好惡 亦不稱說二乘人的好惡 亦不稱讚二乘之人 講經說法亦不拿來攻擊他人 絕對不這樣做 是有這種情況 那麼如果你是這樣-要棘刺上坐臥 你那個法座無非就是棘刺 這就是你能坐 因為當時法座很大 能坐能臥是這樣 那麼就坐跟臥 棘刺上坐臥 意思就是說-你不是坐在法座上 你就坐在棘刺上 意思就是你就要墮落了 那麼這是勗勉兩類人 兩類、離兩種過失-能夠陞高座說法 或者說成就兩件事情 離過失、成就慈心-就能夠說法 那麼子二是什麼呢-顯惑業 就是顯示那個過失啊 顯示過失 顯示我們 也不是顯示過失 顯示我們有惑業 所以呢-我們講經應該要怎麼樣 應該要慎重 他是這個意思 我們有惑業-所以應當慎重 他講了 有漏為基堵 無明作根本 解經不除毒 法師自傷損 賊心求名利 〔囪/心〕〔囪/心〕未思忖→→→請造字 嬰孩欲登梯 先須戒足穩 這是講說呀 我們凡夫講經的人 是以有漏的身心智慧為什麼呢 為基礎 為牆城、為城牆的 堵啊,堵可以說是基礎 基堵是基礎 那個堵,有時候城門的檯 檯子你知道吧 城門要建在檯上面-這樣子 城門的檯 也就是基礎的意思 我們是以有漏的身心-智慧跟經驗跟業緣為基礎的 而這個基礎-又是以無明為根本 所以我們才建立過去這有漏身 所以我們是無明有漏之身 所以解經的話 如果不能拿來解這種毒 這種有漏毒 無明的無明三毒 如果不這樣 那麼講經說法的法師啊 就講經不為除毒 那麼就說藥不為治病 那你說藥要幹什麼呢 說藥說了老半天 不過是數他寶 入海算沙徒自困 說食數飽-是不是這樣子呀 說別人的飲食 數別人的寶貝 那有什麼意義-是不是 那這樣叫法師自損傷 自己不增上 別人增不增上-另外一回事 你自己一定不增上 而且還損福報 不是損福報 自己不增上-自己就墮落了 求道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那麼這樣子呢-這是一段 再來,如果你不安正心 不安直心 不以慈心來說法 而是乖戾說法 那就是賊心 賊就是偷的意思 偷心 不正當之心 黑暗之心 那麼這樣偷心呢 來內心隱含著要求名求利 表現出來的是講經說法-利益眾生 這就裡外不一致 這名為賊 懂嗎 裡外不一致名為賊 這樣子來賊心 因為你要說 我今天講經是為求名、為利呀 我講經是希望你們-供養一點donation 一點錢來給我啊 來!我們開始講經了-錢收好沒有 你想有人這樣講經的嗎-對不對 你一定不敢這麼說-對不對 你一定要表現得-那個很慈悲 我是要講經說法 但是門口放一個箱子 門頭放一個箱子 你不敢真正顯露出來 那就是賊心,對吧 那麼你這樣子〔囪/心〕〔囪/心〕未思忖呀→→→請造字 嬰兒欲登梯 這就像 這就像那個嬰兒啊 匆匆忙忙的 自己也不懂得思考 你就想要去登梯了 你是嬰兒-你才有那個賊心 你什麼都還不懂 你還起這個賊心乖戾 那麼你不好好去思惟-講經應該怎麼講 結果你就想要去講經 這種事情是說得好就上升 說不好就摔下來的事 這樣懂嗎 這是一個比喻,懂嗎 你就這樣子為了名利 你匆匆忙忙不想清楚 就像小孩子無知的那般啊 你去爬那個危險的樓梯 爬得好就上去 爬不好就摔下來 但是你大部份是爬不好-對不對 所以你應當要怎麼樣 先須戒足穩 戒就不貪名利、財色 有了這種戒足 你這個嬰兒就不再-不再會摔下來 雖然還是嬰兒-為什麼 因為我們對佛法-還是以有漏身為基堵 以無明作根本來揣測佛法 不過這個時候就能往上升了 就是有思忖、有基礎 然後能夠戒足穩而上去 所以各位啊 不要急出頭 先把戒學好 也不要為了講經說法-學教法 更不要為了講經說法-入佛學院 那都毫無意義 只是為了修行-你去聽經聞法 這樣才對 那麼也為了利益眾生 為了自利利他 為了住持佛法 所以你講經慈心說法 不要有其他的想法 也不要為了講經來排斥別人-這樣說法 這就是所謂的顯惑業-所告訴我們的 下一科-子三是治輕躁 那麼我們時間已經到了 我們先講到這裡 那麼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