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13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誡觀序宗法〉第二 裡頭的庚一、總顯過非 裡頭講到了-壬二、能斷就是入聖了 那麼現在是辛二 辛二是傷今未除 這個傷今未除-其實也就在舉病示藥的意思了 首先要舉出病來 那麼前面先提出了-這個修道的一個目標 那麼現在就舉出這個病來 了知說我們這個眾生-沒有斷除這樣子的病 那麼這裡有這麼一段話 這個傷今未除又分二科 壬一是因貪而喪名 壬二是習求而遭苦 這二個都是未斷、未除-所造成的 一個是喪名 一個是遭苦 喪名就是什麼呢 你的那個名聲都打壞了 這個名聲打壞了-是什麼意思呀 本來我們就是要遠離-財、色、名、食嘛 那名本來就是要離開嘛 那名聲打壞了-有什麼關係 這話要分二頭說 就對凡夫這邊來說 凡夫是沒辦法承擔這個惡名的 那惡名昭彰、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呀 這個生活起來是很痛苦的 所以在一個道場當中-如果犯了重戒呀 你即使要給他做這個-學悔的沙彌 他也是待不下來 這就是我們這個眾生-都有這個慢心 我執、我尊、我愛-自尊我愛 那麼自尊受損 我愛受到了侵害之後 那麼你就沒辦法-自處於群眾當中 從這個立場上來說 所以我們說-名聲還是不能太糟的 台灣話講-留一點給人家打聽 哦!留一些給人家打聽 是這樣講的 那麼從聖賢這方面來說 聖人-當然他利益眾生呀 他為了要利益眾生 他不求名而名自得 他因為有道德、有學養、-解行並進、有成就 所以名聞增上 這他自己也不這麼覺得 但是自然就是什麼呢-這個威名傳千里 高名傳千里 在這種情況呢 眾生聞名生歡喜-而生起敬仰 因為敬仰而遵從他的教法 乃至他沒有親自的教誨彼等 那麼因為他的名-而能夠怎麼樣 而能夠彰顯他的德-以及他的智慧 那麼因此人家就願意-順從他的教化 這個在外道也是這麼樣子 我以基督之名-如何、如何 他也是這麼意思 表示這是隨順他們教主的說法 所以這個名是很重要的 淨土宗說名以昭德-是稱彌陀聖號 那麼這個就能夠憶念佛的功德 因為憶念佛的功德 所以降伏凡夫內心的-揣動不安、愚痴 還生起信心-發起願心 所以說這個名-固然不是頂重要 對凡夫來講 固然貪著名聲-也是一種貪啦 但是凡夫是不能沒有名的 那菩薩更是不捨名聞-來利益眾生的 這點要知道 那麼現在進一步來說-那這樣名又有什麼不好呢 那這樣講下來-那名就很重要了 這也不對 為什麼呢 因為眾生貪名-就指的是指貪圖虛名 你如果是實名 那名至實歸呀 這個名不成其為名-這是實歸 我們一般來講的財色名-這個名是指的貪圖虛名 有這種虛假 外現清高、內藏齷濁-貪圖名聞利養這種意涵 因為名就可能招感財、利養 利養一來呀-就可能使這個本來無實 名實不符的這個薄地凡夫呀 就招來了很大的這個利養 那因為利養一豐厚呀 反而使他怎麼樣 外清內濁得更嚴重 他就因為財富的積聚-而更加的墮落 那麼因為財富積聚-他就更能夠依此拿錢來買名聲 那麼就買地位 那麼因為有了虛名-虛假的地位 更是非法說法 法說非法 那麼呢-以無德為有德 那麼以劣行為有行、有德行 結果就壞人天眼目 所以這樣眾生你說-可不可以貪圖虛名呀 不可以 那眾生如果真有實至名歸 這不名為名 為什麼 這不在我們祛除虛名的-這個說法之內 為什麼呢 因為他名至實歸 那麼名實相符、文質彬彬 那麼在這種情況呢 他真有那個德-自然招感那個名 因為他有那個德 雖然他有那個名 名也不足以妨礙他 各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說先求有德-不求有名 有德必有名-有名不必有德 這是自然要知道的 但是雖然有德必有名 那那個名也不是-有德行的人的目的 它自然而來 他也不把它當一回事 這才真正的有德 困難就困難在才剛開始修行-就有一點名聲了 那這個就眾生壞了這個道人 這道人不想求名 可是虛名一堆-反而害了這個道人 這他這無妄之災呀 這倒是有可能 剛開始修行嘛 他也不想要求名 他只是老實修 可是一不小心被發現了 哦!他很有修行哦 很有修行不是等於道業成功 只是說還在因地上修 他是很有修行哦 哇!那一堆人就仰慕啦、-恭敬供養啦 宣傳-搞了一堆虛名 後來這個人道業還沒成 就給虛名掩蓋住了之後 他就不想修了 不想修有二種事情 第一個事情-因為有名就有財力 有財力乃至有女色 他就食髓知味 就道心退墮顛倒而不修行 那繼續怎麼樣 食髓知味、吃到甜頭 繼續鞏固虛名 招攬名利、財色 這是第一種情況 那麼第二種情況是怎麼樣呢 就他以有名聲為有道德 他認為-結果就未證言證 只是以說為行-就這樣 比如說他很會講經 或者他修行好像很有個樣子 那人家就說他很有道德-很有修行 很持戒如何這般 那講久了之後 大家就這樣來拱他 來跟他請益 那他剛開始還勉為其難-給人家講講佛法 但後來就很稀鬆平常 最後呢-他就自以為人家都說我這樣嘛 哼!我大概是那樣 就忘了自己 其實這是說說而已嘛 眾生愚痴顛倒-你還當真呀 那他當真了 當真了-他覺得他自己還蠻有道德的哦 不然人家怎麼會都來找我呢 那完了 這其實根本不是那回事嘛 那你怎麼會這樣呢 這就是無有自知之明 這樣子都是不可以的 我們要謹慎這二類 一類是因為有名而墮落 一類是因為有名而迷糊了 而慢心起了 他不一定墮落-但是起了慢心 未證言證 哦!這個末法-我們看到很多這樣 所以這是名 所以關於這個名呀 理論上說-初心道人壞名也沒什麼關係 但是我們凡夫壞名還是難修 所以說還是不要喪名-因貪喪名 那麼因貪喪名還有第三個-更重要的意義 他這裡應該有微言大義 就是說因為你是一個出家人-乃至是個比丘 或者比丘尼也好 乃至你是老修行 結果因為貪而喪名 因為喪名而讓眾生起大譏嫌 讓佛門弟子、出家人-你的弟子等等 你的出家弟子、-在家弟子等等呢 因此而對佛教喪失信心 那這個喪名-問題就不是你能不能修 你撐得過、撐不過了 這簡直是佛教因你而受損害 哦!那這個更嚴重 所以這個喪名就真的是不可以 那是菩薩道有違-菩薩道有違 各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對一個道人來講 即不能求虛名-也不能夠壞自己的名聲 那麼更不能因此-而壞了佛教的名聲 我想這樣子就完全清楚了 所以這個名呀 因為有眾生共處-才有這個名的問題 因為有這個名的問題 就有這個牽扯自利利他-的種種問題 好!這個標題大概這樣子 那麼他下面文字是這麼說的 今見解法人等 仍貪財色長養結使 與諸漏相應 惡業繫縛墜三惡道 經云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 這麼這段文就在講-這個喪名的事情 哪裡是喪名呢 與諸漏相應-惡業繫縛墜三惡道 這樣就喪名了 你已經在做三惡道的事了-那你當然就喪去名聲 那麼引經為證-這個經是 我們沒記錯的話-就是《遺教經》 《遺教經》說既非道人 為什麼你既非道人 你長養、你貪圖財色長養結使 那當然不是道人了 道人起碼是沙門 沙門不一定出家 沙門是勤修戒定慧-這個息滅貪瞋痴 那麼比丘、比丘尼 就是乞士 就是破惡 這乃至能夠怖魔 那這樣講下來的話 你又不能怖魔 你貪財色-一個女人都不怖你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這樣你怎麼是道人呢 像那個女居士呀-最愚痴的很多 她就親近師父-把師父當作什麼 男朋友、當丈夫、當她弟弟 當她兒子、當她爸爸-來供養、來歡喜、來親近 這樣子你看看-那她把你當道人嗎 不!她不把你當師、當父-來看待 所以你就不要怎麼樣 你也不要生氣 這她的病嘛 那你就遠離這種人 那什麼叫遠離 不是說她來了-你躲起來、躲到寮房裡 不是這樣 所謂遠離就是說-她來!你也如如不動 哦!哦!是這樣子 打電話來 哦!不好吧-不必了、隨緣啦 你就供養常住好了-不要供養我 那這事情由誰負責-你就找他吧 另外那個倒楣的人負責-接了電話 啊!是這樣呀-那麼就這樣吧 常住可能不需要那樣那樣 你就正經八百就好 你也不要很厭惡、很討厭 你不要再打電話來 當然不必如此了 你知道她是病嘛 那我大乘菩薩 眾生有病-我們才有機會度眾生嘛 是不是 所以不能因為她有病-你厭惱她 或者你也起煩惱 或者你不想見她 不想接到她的電話 也不必這樣 那麼就是如如不動 知道她是這樣-那就好了 你刻意的產生說-哦!這個人怎麼樣、怎麼樣 其實我們內心也不正當 她就是有病 你是醫生 那醫生對待病人-你會嘲笑病人有病嗎 不會的 但是醫生要知道病人有病 醫生不能跟病人的病一起共舞-對不對 你醫他的精神病-結果你也跟他一起發神經 那就顛倒了 是不是呀 這點我們自己身為比丘-身為出家人 那自己要琢磨這個身份 太過不可-不及也不可 那麼遠離眾生並不是意味著 板個臉孔不甩人家-也不是這樣 那就是知道她有病 那麼能夠有所防範 那麼正經對待-這樣就對了 所以這樣子呢-因為你貪圖這個名利呀 那麼長養-那你不是道人 為什麼-你貪圖財色名利 人家就不把你當道人看 人家把你當生意人看 你自己的身份就降低了 是吧 那麼倒過來-可是你又什麼 你又沒有妻兒 你又不做生意 你又接受人家供養 那你又圓領方袍 哦!方袍是指袖子 那麼領是圓的-有弧度的 是這樣 圓領方袍 或是圓頂方袍 圓頂方袍-袖子是方的 這樣子呢-你穿得又跟白衣不同 那你說-所以你又不是白衣 又不是道人-又不是白衣 那無以名之呀 這二邊不是 你說道人嘛-他以法自娛 白衣嘛-於五欲自娛 你呢-你又得出家人 也不能去跟人家逛電影 也不跟人家去游泳 也不能跟人家去這個、那個的 也沒有妻兒 也沒辦法含飴弄孫 世間五欲-你又不能去沾 那麼出世間法 你又法不入心-又得不到喜樂 兩邊都沒有-你就掛在那裡 你到底是生煩惱呢-又不行 那麼煩惱怎麼降伏呢-沒有法來降伏 那拿五欲來降伏-又不可以 又怕人家笑 又怕人家講話 你就掛在那兒-你怎麼辦 唉!真是痛苦 是不是呀 像這樣子就無以名之 這不但是外表的身份無以名之 你內在的心-你也無法安頓 懂嗎?懂嗎-這樣你看多慘 所以自己要以法自娛-是不是 這裡頭有些名詞是要知道的 今見解法人等 什麼是解法人等呢 了解佛法的那些人等等 表示說還有解法人-那不解法人也算在內 但是重點舉上況下-懂意思嗎 什麼叫舉上況下 解法的人都這樣-那不解法的人更是如此 這樣懂嗎 這舉上況下 況就是何況的況-情況的況 來比況這樣子 舉上況下 那麼這些人等 等是指的說乃至不解法的人 怎麼樣呢 仍然貪 怎麼叫仍然貪呢 是指的說出了家了-仍然貪的意思 仍貪財色-那麼長養結使 貪圖這個財跟色 那麼長養、滋養、-培養了結跟使 這個結使是一個-佛教的基本名詞 一定要懂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講解一下它 結是什麼意思呀 結就是一種比喻 以比喻為名的 以喻為名 繩結結起來之後-有繫縛的意思 以繩子來結縛 結縛了之後就具有繫縛的意思-對不對 所以說眾生呢-因為顛倒、煩惱的結縛 而使得眾生-輪轉在生死當中不可出 這叫結 懂意思嗎 所以結就是一種煩惱、妄想 就是一種煩惱、妄想 它因為有結縛眾生在生死海中-不可出的這種功能 所以呢 以比喻為名-就名之謂結 結算是一個比喻 比喻說眾生為煩惱-生死煩惱所繫縛而不可出 而不可出離生死 那麼到底眾生被什麼東西-所繫縛 不能出離生死呢 一般來講有二結、三結、-五結、九結乃至百八 一百零八結 乃至於八萬四千煩惱結等等 這都是結 那麼什麼叫做二結 二結是指貪、瞋、痴以外-有慳跟嫉二種結 這是對境-這是對你的思惑而說的 你對境起貪而不捨-這是慳貪 那麼呢 見他人比你好-你產生慢心不可得而起嫉 所以這是貪、慢的反應-謂之為慳、嫉 你看女人慳貪 你看那個做生意呀 我們就不要講什麼了 請他老板便宜一點 他老婆在旁邊就嗆聲-唉!不可以啦 一次七百減為六百-我們太虧了啦 那增加一點錢 你看這女人就精打細算-就比較貪愛 這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慳貪 那麼女人愛嫉妒 嫉妒別人皮膚比她白 身材比她好 丈夫比她有錢 比她有地位 開出去的車子比她們家的好 嫉妒別人的小孩-讀書比她小孩行 嫉妒別人的頭髮比她的柔軟 什麼都可以嫉妒-那荒唐 這就是嫉妒成性 所以她常常痛苦-在生死煩惱當中難於學法 也嫉妒師父常常罵某甲-都不罵我 師父是不是忘了我的存在呀 唉!連這樣也要嫉妒 這樣真是可憐呀 可憐憫者 這個女眾共住-天天就是一堆事 你看到她在那兒吃飯-連吃飯都有一堆事 吃完了也有一堆事 還沒吃也有一堆事 正在吃也有一堆事 那比丘呢 比丘沒事 比丘這樣共住 不要講閒話 什麼事都沒有-對不對 這就是結-那種心結 再來三結 三結就是什麼呢 就是身見結、戒禁取結- 還有這個疑結三種結 三種結 一般來講-論上面有講三結 什麼叫身結 其實身結開為什麼呢 身結就是執著身體五陰假合-為實我 懂嗎 就執著身體為真實的我 那身體不是我-不然什麼是我 執著身見 我死了啦 你怎麼會死 你還有中陰身 你還有業在那裡流轉 你不會死的 不是呀!我身體不能跳-心臟不能跳我就死了 執著這個五陰假合為我 那這樣的話就會愛染身體 也愛染當然愛染自己-同時他就愛染他人 這叫身結、身見結 身見所造成的結 懂嗎 那什麼叫身見 執著身體為真實的五陰假合 這個身體的五陰假合-為真實的我 這種見解就身見 懂嗎 五陰知道吧 色、受、想、行、識 色質就是我們肉體 受-心靈的感愛 想是什麼-對經驗中的憶想、幻想等等 色、受、想-行是什麼 一種生命的一種欲動 欲望衝動 動機衝動 識是什麼呢 是一種自我的記憶 潛意識記憶 或者是表面意識的記憶 都可以算是識的一種 或者是一種 那受是什麼呢-一種心靈的感受 對境之後的感受 身體是由-我們的生命是由這五陰所形成 有肉體、有心靈的感受 有緣想、有欲望、-有動機、有欲望 那麼再來有什麼呢-這個有記憶 有這種過去的那種記憶 那這樣子就形成了什麼-形成了生命感 對吧!但這五種東西-合起來才是生命的我 但分開來了不是我-懂嗎 所以說五陰是假合形成是我-不是真實的是我 但是眾生迷惘-他誤以為那個是真我 這就是所謂執著身體五陰假合-為真實的我 這種執者身體的見解叫做身見 那因為它形成一種附著生死的心結 所以叫做身見結 聽得懂嗎 那麼再來第二種結-是什麼結呢 戒禁取結 什麼叫戒禁取呀 不應該有的禁忌 不必要持守的戒律 他認為說 他看到有雞-呱呱呱……在那邊吃米 吃一吃之後呢 死了之後升天去了-這樣子 他那個天眼一看 哦!雞叫一叫、吃吃米粒-就升天了 那我也來學 呱呱呱……他也在吃米呀 他認為他這樣一輩子學雞呢-將來他死了就會生天 那學雞境 再不然學小黃 小黃是幹什麼呢 人家沒給牠東西吃 小狗呀、小黃呀 沒給牠東西吃-牠就去廁所裡頭吃大便 也有那個人-印度也有人學吃大便的 那他覺得-你看狗死了升天耶 那我也要學升天-我要吃大便 那又學那個鶴 那鶴睡覺的時候-一隻腳翹起來 一雙腳踩在地上 牠死了之後升天 他就嗯! 鶴大概就是睡覺的時候-一隻腳翹起來 那這樣睡了很專心睡覺-所以能升天 那我也要這樣 那就是非戒計戒 非生天的因-你計著它是生天的因 不是那種解脫的戒-你把它當作是解脫的戒 戒禁取見 戒禁取 要不就是戒-要不就是禁止、一種禁忌 你對某一種不應該有的 你對某一種戒或某一種禁忌-你去取著它 你取著它-你認為它能夠讓你解脫 叫戒禁取 就是取錯誤的戒律跟禁忌-為解脫因 這樣懂嗎 然後呢-就執取它 這樣子的見解呢 造成是一種戒禁取見解-形成一種結 這樣懂嗎 這是第二種結 這是基本知識哦-這要懂 這是原始佛教的基本見解-基本知識 那麼第三種結是什麼結呢-疑結 那就很容懂了 懷疑、懷疑什麼 首先懷疑佛 佛!哪裡有佛呀 佛哪裡是正遍知、明行足 佛是一切覺者 這怎麼可能-就是這樣 這懷疑佛的功德智慧-這樣子 其次懷疑法 哪有念佛就能往生-那麼好的 念阿彌陀佛這樣就可以往生-就能消業障 我不要信 他這樣懷疑法-是不是 再來懷疑自己-我能修行嗎 我需要修行嗎 我這種人修行有用嗎 我這輩子這樣修就能成功嗎 就懷疑自己 那麼疑佛、疑法、疑自 這最嚴重的是疑法 因為疑法-所以疑佛也疑自 是這樣子 這就是疑心 或者是懷疑世間有因果 懷疑這世間修行有用 啊!什麼修行-都是敢的人拿去吃 敢的人都拿去了 這個做人就是要穩、準、狠 啊!就是要夠狠 該搶就得搶 該奪就得奪 生命就是一場弱肉強食的過程-物競天擇 這是顛倒見 這懷疑你懂嗎 這就是疑慮 他有了錯誤的見解-所以他不相信法的正見 這就是疑解 因為這樣懷疑-所以他裹足不前 裹足不前 很多人來都會來問我 唉!師父啊-為什麼要出家 我能出家嗎-我有好多困難 我很想出家-不能出家耶 我說你跟我講這些都無效 你跟我講這些都沒有用 會懷疑出家 會搞不清楚自己要出家怎麼樣-怎麼能來出家呢 這都要回去想一想-想好了你再來 我沒辦法跟你解釋這個事 以前南普陀有個同學 他第一次要來讀佛學院的時候 他講了一堆理由 我聽了都不是讀佛學院的理由 我只問他一件事 唉!你覺得過原來、-現在的日子有什麼不好 你為什麼要讀佛學院 你有沒有想過 哦!對哦!我師父叫我讀的-才要讀 那你回去想一想呀 他想了半年-才又再來 當然還是讀了 讀到我離開他還在 但是我就讓他想一想-是這樣 但是是不是真的能修行呢-那還很難說 重點就是這個疑結、懷疑 他對修行有懷疑 不過這三種結都不是重要 這個大師 南山律祖主要在提的 一般來講結使這個結 一般有二類的結 五結跟九結-是最常用的 一般來講最常用是五結跟九結 五結是什麼呢 貪、瞋、痴、慢、慳-這五種結 那就很容易懂了 貪-對不對 以自我愛為根本 貪圖世間的六塵-那就是貪 對不對 執取世間的六塵 渴望世間的六塵 這就是貪 對吧!是不是這樣 眼見色為貪 耳聞聲為貪 鼻嗅香為貪 口嚐味為貪 身摩觸為貪 意思法為貪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麼想女人-這也是一種意思法的貪 想男女之事-這也是一種意念上的貪 那麼五根的貪都很清楚-這貪 那麼瞋呢-貪之不得就起瞋嘛 我愛不成就-就起瞋嘛 是不是 你為什麼罵我 我今天跟你沒完沒了 這就是瞋嘛 是不是這樣子呀 兩岸對罵-這就是族群的瞋 族群的貪 兩岸各自有各自的立場-這是族群的貪 這就是貪瞋 那貪之不得謂之瞋-就起瞋 那貪而得呢-就起痴愛、深深痴愛 或者呢-貪未得之前呢 這個妄想祈求-這也是痴 那貪得了之後呢-這個什麼呢 堅固不捨-這就變成慳了 慳貪的慳 就是這樣慳-堅固不捨 貪得之後呢-守護不捨就是慳 慳呀-一個心字邊 一個堅固的堅-慳貪的慳 那麼慢是什麼呢 慢常常跟疑在一塊兒 慢就是什麼呢-就是貢高我慢 就是依我而生慢 慢就是什麼呢-自高輕他謂之慢 懂嗎 自高輕他-自高輕他謂之慢 那麼為什麼會自高輕他呢 就是自以為莊嚴 那麼自以為什麼呢 自以為有成就、有道德-凡此之類種種就叫做慢 就叫做慢 那麼這五種呢-貪、瞋、痴、慢、慳 貪使你落生死 瞋使你燒盡功德林 痴使你輪迴不知出 那麼慢呢-使你遠離聖賢、善知識 遠離什麼-為什麼遠離善知識呀 因為有人貢高 那麼你-但是他有道德 那貢高怎麼可能有道德 這是凡夫嘛 或者有學問 或者有知識 那他是有點貢高-但是你就不願意跟他學 那你就遠離了善知識 再來就算有人貢高-他也是沒有德的 但是你還是遠離他了 那是惡知識 以惡來示現有知識-對不對呀 示現你學習的對象 結果你還遠離他 所以說這個慢使你-遠離了增上的機會 遠離了聖賢 那麼慳是什麼意思呀 使你什麼-使你不願意布施、施捨 不願意布施、施捨-就造成你將來貧困的因 那麼呢-貢高我慢 你就不能學習 你就不能親近善知識 你也不能夠恭敬有德的人 招感下輩子輕賤、為人輕賤 所以你看現在有一些人-就給人家看不起 就給人家甩到一邊 他講什麼話-人家都不想聽 有沒有-是不是這樣 你看這種人倒過來 人家講有道德、有意義的話-他還聽不懂 你試看看 他也愚愚痴痴的 他就不懂得恭敬人 這種人起慢心 相對一定招感人家-輕視他、不恭敬他 這就是慢 所以貪、瞋、痴、慢、慳 使得我們貧賤、輪迴、造惡-失去功德 所以這是一種根本的煩惱 所以叫做五結 是根本的煩惱 三毒、五結這是根本的煩惱 這個後面有提到三毒、五結-就是講這個 這最常見的 那麼不過還有一個結-是常常在論上面看到的 也給你們提醒一下-因為這也是基本的佛法 那是九結 那麼就是把這個五結-再擴張一下 比如說九結就是愛-貪愛的愛 恚-瞋恚的恚 其實它就是貪瞋 那慢就是剛剛講五結中的慢 還有呢 還有無明-無明就是痴嘛 那這樣五結當中-已經包含四個了 還有見結、取結、疑結、嫉結 嫉妒的嫉-嫉結 還有慳結 所以它是九結 九結就是把五結-另外加四個 加見、取、疑、嫉-這樣是再加四個 聽得懂嗎 現在在講基本佛法了 所以這個我就說過 這個《淨心誡觀》-有基本的佛法在裡頭 這要懂呀 這是唯識學-也是基本的名相 佛教的基礎名相 那麼一定要了解 這是我們修行的一個基本 要知道這個病的名字 要知道這個病名 九結就是貪、瞋、慢、慳-還有這個 貪、瞋、痴、慳、慢這五結 外加見結、取結、疑結-跟嫉結 我們先講疑結 疑結就是我剛剛講的那個 對正法-以不信任為信 以不信任為信 你們學過《百法名門》-應該知道 我是從來沒有學過《百法名門》 我都是這兒聽聽-那兒聽聽 慢慢就懂了-是這樣 那麼《百法名門》-就提到了這個 對這種正法的不信任-這才是真正的疑 那你對邪法不信任-那是有智慧 是不是這樣子呀 對正法不信任 你以不信任、猜疑-妄動為性 他不相信-是這樣子 這件事情上女人最有疑 你看來幫我們這裡-做復健的醫師 那明明就是來我們青龍寺 那她還要打個電話來問一下 我丈夫有沒有來這兒呀 那麼你經過她店門口-她還跑出來問 師父呀!-我先生有沒有去你那兒 你看她對自己丈夫-這麼不信任 你看看-那她對什麼會信任 你說你是她師父-她會信你嗎 算了!她不會信你 所以女人難教難養-就是這樣子 今天你講那一句話-她疑惑 她沒智慧-她聽不進去 她就開始懷疑你 所以少有恩義呀 你對她好-你對她很誠懇的教導 但是你只要講哪一句話她懷疑-跟她的想法有對立 她就嗯!她就以前所說-一概不理 就是這樣子 不顧念著以前的一切的理解啦 乃至以前的關係啦 就是多疑 那麼男人呢-男人當然也是 男人疑就是什麼呢 都是大部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 懷疑有人真的會為我好嗎 懷疑修道真的是坦誠相見嗎 懷疑你是不是要貪我的便宜 懷疑是不是你的紅包比我的多 是這樣子-這都是疑 有人-以前法華師愛趕經懺呀 那麼就去外面趕經懺-回來的時候他們都要 你們的紅包多大-我的紅包多少 那這個也是疑呀 朋友之間、道友之間-還這麼疑 這不可以的 我就說他-我說這樣你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交朋友就寧可朋友A你-你都不能A人家 你也不要懷疑人家A你 對不對-是不是這樣 凡此之類-這就是疑 最嚴重的疑-就是什麼呢 最嚴重的疑是對法門的疑 我說疑佛、疑法、疑自 但是疑是怎麼來的呢 疑是沒有智慧來的-其實是從痴來的 他不能了這個法相的真實義-所以是疑 而疑也從自己的不信任來 對自己不信任-所以就多疑 對人性的不信任、多疑 那麼嫉是什麼呢 見不得別人好嘛-就嫉妒是吧 嫉是一種沒有自信心而來 沒有自信 為什麼沒有自信 男人、女人都會沒有自信 沒有自信是怎麼樣 我愛過重-還有這個傲慢不學 所以沒有自信 很多的比丘-他不願意好好的學佛法 乃至學儀軌、學唱誦-他都亂唱一通 那亂唱一通 木魚也亂打一通 引磬也亂敲一陣 那麼跟人家在一塊-合不來 合不來-人家說他不對 他就傲慢 那看人家學得對-他就嫉妒 那就這樣子 這是從那種懶惰不學中-就對自己不信任、沒有自信 那沒有自信呢就產生嫉妒 因為你沒有自信-別人比你好 別人比你好-所以他就站在你的鋒頭上 你就覺得你的自尊受傷害-所以你就不高興 不高興你就要嫉妒 說人家不對、不好、-不可以、不行 就這樣 或者自己就難過、鬱卒 那麼女人呢 女人除了這樣以外-她還更加一個什麼 女人好樂依賴 那麼對這個情感特別的細膩 要求的特別得多 所以人家講一句話 要是不順她的意 她就開始懷疑 他是不是對我變心了 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了 他是不是比較喜歡誰了 他是不是比較看重我 師父是不是比較看重某甲-而不看重我呀 她就想了一堆 那麼她法不在心上 她只但知須臾之事 好樂這現前這種感情上的滿足 她就不再期求-這個法上面法義的入心 那因為不期求法義的入心 她就追求那種表面的-你好、我好 那你好、我好 你不對我好-我心中就難過 其實她應該以法自娛-她就不能以法自娛 因為她不知道-法能夠幫助她什麼 她不能得到法上面的法樂 她就只能在感情上得到被看重-被愛護、被注重、被關愛 以這樣為滿足 那為什麼她又會這樣子 因為她我愛重 我愛-所以希望你也來愛我 她非常的以自我見解為出發 她看待一切的事情-都是以自我為見解來出發 她不太學會將心比心-換個角度替人家著想 替人家著想-那我的感情要放在那兒 我的感受誰來替我著想 所以她無法自我撤除-這樣子的一個武裝的啦 因為她只注意自己的感覺 她不注意法應該怎麼樣 她既然只注意自己的感覺-那當然她就以自我為出發 因為感覺只有自己知道嘛 所以說女人就是-完全是一個感情的動物 完全受到了情感的籠絡 那麼變成情感的俘虜、奴隸 所以修道也難修 一切的貪愛 一切心中的不平 一切那種覺得不滿足-都是從這裡來 但是為什麼女人會這樣-常常在感情上不滿足 她怎麼不能-她直接去追逐感情呢 因為她的業感報得-是報得一種被動的業感 女人要跟男人比力氣-比不過男人 女人要來跟男人行婬-女人難以主動、男人主動 那麼女人呢 這個在男女當中的這種爭奪呀 從原始以來一直到現在 她都屬於一種被動 即使她後來想辦法 讓男人主動對付男人 追逐男人 最後她也希望男人能夠主動 所以這種性格是她 因為自以為自己-要像寶一樣被追逐 這過去以來就一直這種習性 那種我愛的習性 由我自己來愛我自己都還不足 我還希望別人捨生命來愛我 還俗了來愛我 不要命了來愛我 我希望二個男人-為我而去決鬥生死 我覺得好窩心哦 最佳拍擋那個港片就演這個 一個男人跟女人戀愛 後來覺得二個人都事業沒有成-就協議分手 分手了之後-二個人都有成就了 女的嘛-找了個金龜婿 男的嘛-是一個百萬富翁、百億富翁 是一個金融界鉅子 結果男的又倒過來追她 這個時候這個女的呢-已經有了一個 很有地位的黑社會大哥-為男朋友 而且很可愛、很愛她 然後她就回來跟她男朋友講說-我好有成就感哦 他現在這麼有錢了-還倒過來追我 明明知道我已經-有你這個男朋友 而我們要結婚了-他還來追我 我好有成就感-你知道嗎 唉呀﹗我好煩哦 她好有成就感、又好煩-你看看 這就是女人 她一方面覺得很滿足-因為被追求 可是又覺得好煩 她在享受這個煩 你看女人天生-就是以煩惱為飲食的 可憐!所以難修道 她沒有煩惱-覺得心裡很空虛耶 她要有一點感情的煩惱-才覺得滿足 這就是女人的心態 唉!是這樣子的 那麼她就完全無法-沒有法、沒有生命 沒有在感情之外的另外的空間 所以除了感情外還是感情 如果不為感情煩惱-那我要為什麼東西煩惱呢 所以這就是我們常常講-這小女人心態就是這樣來的 當然也有丈夫型的女人-那很少有了 就是我們自己修道人-要往上增上就是要這樣增上 要這樣 那麼這樣子呢-就是嫉妒了 所以一切都以感情的有無-來看待生命的好或壞 那你想想看 她嫉不嫉妒 她一定要嫉妒的 所以女人嫉妒成天性 不嫉妒非女人-就這樣來的 所以說一定要看清楚 就是因為你內在那種-情感、愛、情愛 那種自我愛過重才造成的 那麼這就是嫉 所以疑、嫉 所以貪、瞋、痴、慢、-慳、疑、嫉這樣七個了 再加二個比較特別的 一個是見結-一個是取結 這裡的見結是通稱 是指的見解上的錯誤 造成了你生死的結 而輪轉生死不可脫 生死的繫縛、死結-而不可脫 這見解上的錯誤 那麼取呢-取呢 錯誤的執取 使得你對生死產生了繫縛-而不可脫 就是這二類 這叫見結跟取結 這樣合起來叫九結 就是貪、瞋、痴、慢、疑、-嫉、慳 這個見、取-這總共九結 這可以說總括了-我們眾生的一切煩惱 那麼這個見跟取呀 這二結呀-其實它是有內涵的 見其實就是身見、邊見、邪見 邊見就是斷、常二見-謂之邊見 又合起來斷、常二見 那麼叫做邪見-就撥無因果 身見就是剛剛講那個身見 執著五陰假合為真身、-為我身、為實我身這樣子 所以說見結其實就是什麼呢 就是見解上的錯誤-所造成的思想 所造成的生死結 那麼取呢-其實就是見取跟戒禁取 見取就是剛剛那三種見-執取不捨 那麼戒禁取-就是剛剛講的那個非因計因 持牛戒、持雞戒的那個戒 你執取那個戒 那非戒計戒呀 你執取它而造成了什麼 造成了生死的結 結縛不可出 各位呀!這是一切煩惱的根本-這叫做結 以上講完 那關於使呢-也有它的內容 也是基本佛教的概念 我們也應該要了解、了解 那麼我們下一堂課再說 向下文長 付於來日 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