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12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第一篇裡頭的 這個關於淨心這個解釋 他別示今教 他告訴我們呢 他並不是教我們淨心要去-立刻去成佛作祖 可是要我們呢-是怎麼樣 漸漸的彰顯佛性 淨除這個客塵?等→→→〔目*壹〕 那麼呢-慢慢的來趣入淨心 這是從凡夫地修入的 這裡頭所謂的丑一-是塵智顯淨 已經講完了 現在是學行彰淨 以學跟行來彰顯這個-淨心的內容 那怎麼說呢 他說始除煩惱令戒清淨 戒既完具定復清淨 那麼以戒定淨令智慧淨 智既淨已顯自身源 這個是他提到的這個要學行 怎麼樣學行-來彰顯這個淨心的意思 真正入文裡頭已經特別提到了 所謂淨心就是令汝觀察-現行的煩惱、教修對治 那麼呢-這個教修對治之後呢 也就是所謂的始除煩惱-這段話的意思 怎麼樣始除煩惱 就是剛開始的時候-面對現前的煩惱能夠給予斷除 那麼這樣子就能夠讓戒來清淨 這什麼意思呀 因為對境生起現前的煩惱 那對境生起現前煩惱-無非就是要起身口意的惡行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這個惡行為什麼叫煩惱呢 就是你不動不行-你不看不行 你不拿不行、不摸不行 對這個六塵起這種貪愛 色聲香味觸法-你產生這種貪愛 所以你想去摸、想去看、-想去聽、想去擁有 想去說-種種之類的 那麼這樣子呢就是 這就是對那個境起現前煩惱 那麼你把它照破 你把它降伏了 那你對境要起的那個-現行的煩惱就沒有了 沒有了-你的身口意就不再造那個惡 身口意不再造那個惡 那也就是你的心是清淨的 這裡頭的重點在講身口 身口就不再造了 那不再造-你的心就淨了 不!你的戒就淨了 你要知道戒律重點在治身口 身跟口 所以現前的煩惱就是-你產生身跟口的那種躁動 那種煩惱性 想要說什麼話 想要做什麼動作-這樣子 現在煩惱一斷除-身口就不再造惡 不再造惡-你的戒就清淨了 那麼戒既完具 所謂的完跟具 具是指的說持守的具足 完是指的什麼 完備、完美、清淨的意思-叫做完 戒既完具定復清淨 戒既然清淨跟具足清淨 不只是清淨而己-還具足清淨 就是說輕重等持了 都沒有什麼違犯了 那麼這樣的話 你的內心裡頭那種污染業-就相對少 相對少的話-你在定中呀 你心中的揣動跟那個盲動意念-就會相對少 那這樣的話 你那個定中的惡念-也就相對少 所以定復清淨 是這個意思 你看我們平常如果說-微細戒偶爾有犯 偶爾有犯 犯了再來懺 犯了再來懺 七懺八懺就變成一種習慣了 那固然也很好 不過這個惡法就比較強 那麼在靜坐當中就容易躁動 所以說戒不淨-很難修定的 那因此為什麼我們-不願意男女共住 乃至男女一起在那邊坐禪 原因就這樣子呀 那個味道呀 你在修禪定的時候 男女那個味道 你自己不知道-你慢慢你會 他那個男女的味道聞過來呀-真是很 清淨的人會感覺很惡、很髒的 你不清淨的人 你男女共住在那兒 上課啦、什麼的 你才會覺得很怡然自得 光這樣子你就很難修了 那何況你要常常眼見耳聞-一起工作什麼的 最好不要有這種關係 不要有這種關係 在定中就不會揣動 那這樣你定中才會清淨 才不會想一大堆 是這樣子 有時候看起來-你沒有什麼犯戒呀 你只是人來人往 這兒看看、那兒看看-這樣子呀 但是你在定中的時候 這些客塵?等就會在你-成為一種等流的心所→→→〔目*壹〕 獨頭意識這樣子-一直冒出來、冒出來 這樣子你的定就不夠-是這個意思 所以少在那個染境當中過活 那麼以戒定淨令智慧淨 戒定都清淨了之後 你那個正念現前 揣動沒有-惡業也無 心中現前的這定中的揣動-就比較少了 比較容易入定、定境當中 那麼這個過去的惡業也少了 清淨業相對多 那心就愈來愈清淨 在這種情況你的智慧呢 對於經文的了解-是愈來愈能深刻 所以智慧也就淨了 智慧就智慧 智慧怎麼叫淨呢-這有二種解釋 第一就是說增加了智慧-所以說智慧淨 第二個就是說-你那個智慧更純淨了 本來對佛法的認知只有一分 現在二分、三分-乃至五、六、七、八分 愈來了解愈深刻-也愈廣博 一字有多量、無量義 那麼就是能夠了解得很廣 這就是智慧淨另外這個意思 那麼智既淨已顯自身源 那智慧自然清淨了-就顯露了自己的身的根源 身的根源 剛剛我們不是說身中佛性嗎 這裡講的這個身中佛性 現在又講身中少分佛性 顯發身中少分佛性 二十九頁倒數第二行 那麼見汝身中少分佛性 現在說身源-顯自身源 也就是顯發自己身中的-那個佛性 佛性是你身的源 沒有了佛性-你連身體都沒有了 身源是這個 最後作結論了 壬三這句作結論了 怎麼樣 有此義故名為淨心 有這樣子的意思 有要你學戒定慧 有要你斷除現前煩惱 有要你怎麼樣呢 淨除業鏡客塵?等→→→〔目*壹〕 要你飲般若甘露-洗蕩?纏漸顯淨心→→→〔茵-因/太/皿〕 有這樣子的意思 以上這些的意思 所以說明為淨心 那麼這統括來講-淨心就是二類 一類就是淨除你的現前煩惱 第二類呢-就是什麼呢 清淨你的正見 那麼顯發大乘的正信 顯露你本具的佛性 這樣子就叫淨心 這樣懂嗎 就二個層次而已 現前煩惱斷除 進一步的怎麼樣 清淨心源見到佛性 這就是淨心 這樣懂嗎 這個南山律祖的所謂淨心-就這二個意思 讀了半天-其實說的就是這二個意思 哦!要記得 好!現在兼顯 兼顯就是說 對於下一篇 以下各篇呢-都有這種淨心的意思 他也要再提一下 已經作了結論-告訴你這就叫淨心 那麼以下的二十九篇-都有這樣的意思 他說了 已下諸篇是治過雖別-同名淨心 看到沒有 治的過失雖然是不一樣 每一篇裡頭-選了一、二個重點來給予治心 這叫做約事對治 約事這個 他最後一段文有這麼講到 叫做指事約勒 指事約勒-在第一百四十二頁 一百四十二頁-倒數第四行 正文倒數第四行-倒數第二句 指事約勒有沒有 指事就是對了那個事約束你 那麼呢-約束你、教勒你 約束教勒 對著事而約束教勒 那麼事有各各不同 所以這裡講說-以下諸篇是對治雖別 懂意思嗎 每一篇對治的方法不一樣 但是呢-同樣都要你對治現前煩惱 同樣都要你怎麼樣 清淨身源見自佛性 就是入大乘清淨信、淨信 就這二個目的 每一篇都有這個目的 所以同名為淨心 好!這樣了解了 接下來 庚二就是別解後三字-就淨心誡觀法 淨心誡觀法 其實是淨心誡-也可以講淨心誡觀法 也可以這樣子來解它 那現在是誡觀法 誡是教誡-觀是修觀 法是什麼呢-所示的法門 我教誡一個法門 這個法門教誡你 讓你修觀之後-能夠達到淨心的效果 這樣子整個就叫淨心誡觀法 這樣懂嗎 那這裡講的誡觀法 那誡字是什麼呢 別解後三個字 後面三字各別解 那麼淨心是合起來解 現在後三字各別解-這樣懂嗎 前面淨心二個字是合起來解 誡者-令汝識知對治的初門 先除麤染根本惡業 知病知藥守心慎口-有沒有看到 我說過首先最重要就是治病 再來就要知藥 再來就要對治 再來才是治淨-對不對 知病知藥 那麼呢-怎麼樣呢 勵己修道離過患故名誡 什麼叫誡呢 誡就是教誡你 令你、令汝-汝就是你 令你了解對治的初門 對治這個煩惱-最初的下手處在那裡 這個是明誡 再來呢-觀解誡這個字 那麼呢-初門是什麼初門呢 先除麤染根本惡業 婬、怒、癡-就這些是根本惡業 不過這裡頭他是開了很多-那種名利啦、男女啦 這個放逸心啦等等 這就是所謂的惡業-麤染的根本惡業 這裡開了好多 都把它一起提出來了 讓你知病、知藥 知道了病-也知道用什麼藥來對治 那麼對治之後-就能夠守心慎口 這裡頭但提心跟口 含攝著身-要知道 就是守身口意的意思 守心是根本 慎口是什麼呢-以容易犯為原則 我們身口意三者-心最容易犯 不過呢 就聲聞法來說-不構成惡業 那麼呢-推動身口才形成惡業 那麼惡業-這身口是造惡之源 可是以口造惡勝過身造惡-這點要知道 你比如說在網路上面-隨便寫一封騙人的信 騙人家的錢啦、感情啦、-錢財什麼 這都是一種口業 雖然是用手去寫的 但是他是發而為文呀 事實上是一種口業 這樣子 好!那麼這個是守心慎口 所以說以對治為重-是口呀 那麼勵己修道 勉勵自己 那麼呢-修持道業 離諸過患故名為誡 故名為誡 教誡你要勵己修道-離種種的過患 所以以上這樣叫做誡 誡有告誡的意思 告誡你要怎麼樣的知病、知藥-對治這個煩惱的初門 讓你勵志修行-遠離過患 告誡你這些 所以整篇文章就叫誡 整篇淨心誡觀都是誡文 懂意思嗎 都是誡文 那麼他彰顯的內容-謂之為法 那麼要你、誘導你-做一種內心的觀察叫做觀 達到一個目的叫做淨心 這樣懂意思嗎 是以誡為核心的 他寫出來這些文章就叫誡 你要知道這就是教的意思了-也有教的意思 教以顯理 理的話-就是法的意思 這裡頭講法-是一種方法 這是行經-也可以這麼講 那麼再來呢-就是解釋這個誡字 現在再來解釋觀字 動詞要念ㄍㄨㄢˋ 釋觀 辛二釋觀-分二科 通明-再來別示 通明觀的意思 觀者-察義 觀就是察 察是什麼呢-就是思惟覺察、分析抉擇 這就是察的意思 我們檢查一下呀-怎麼樣對不對呀 那就是觀察、理解、抉擇、-分析等等 就這一類的思惟分別了 那麼呢 觀察此誡與佛法相應不相應-及障道過患 名字句偈審諦思量 如實解心得誡本意 誡是一種文字-是個教法 那麼你要對這個文字給予觀察 觀察三件事情 第一、與佛法相應還是不相應 當然不是說道宣律師-哦!我道宣講的都對 你自己去觀察觀察-看是不是都符合佛法 這個意思就是叫你再去觀察 跟我說的再去跟-你了解的佛法來配合 意思是這樣 這樣就有意思要你去-深入理解的意思 觀察與佛法相不相應 那麼如果與佛法相應 那麼他又指示出一個-實踐的方法 那無非是叫你怎麼實踐 那這樣換句話說-你就學會了實踐佛法的方法了 那麼是這樣子 所以說觀察此誡與佛法-相應不相應 那麼呢 以及觀察這個什麼呢-障道過患 名字句偈審諦思量 再觀察什麼呢 再觀察障道過患 就這誡文裡頭所提到的-障道跟過患 及以障道過患 裡頭所提到的一種-障道的意涵是什麼 就是病呀-就是了解他所提的病是什麼 你要去了解它 這些障道的病的過患 障道的過患 那麼呢 透過對名字句偈-來審諦思量 這裡頭其實總說了 本來你要觀察它與佛法-相不相應 以及障道過患 觀察障道過患-都是對名字句偈審諦思量 所以這裡是總說了 所以第三個是什麼 如實解心得誡本意 這是他觀的第三個事情 第一個觀察他-這些字句當中怎麼樣 與佛法相不相應 觀察這些字句當中 所提到的那個過患的什麼呢-障道因緣的過患意涵 對你的過患 你是不是存在著這個過患 它是不是障礙道 了解-了不了解 再來呢-就是如實解心得誡本意 如實的了解到自己的情況 如實的了解到自己-是不是就是 哦!所說的有這種障道的因緣 是不是就懂得怎麼樣去治心 這樣如實了解 如實解心 了解這個淨心的意義 或者了解這個教誡者 這個教誡者的心意 其實教誡者的心意-也就是自己的心意 因為自己的心是清淨心 了解清淨心應當如何 那更了解到自己-事實上沒有這樣 對不對 所以就應該怎麼樣 發起對治之意 這就是如實解心的意思 所以一切都是心 講的人你要了解他的心 被講的人 就是我慈忍-要了解我自己的心 那麼我了解我自己的心 也要用我的心-再來修我的心 然後來淨心 這無非都是心的問題-叫如實解心 這裡頭這樣解心 為什麼他不講說如實解語-如實解意、如實解誡 而是要講如實解心呢 因為能說者也是心 所說的意涵也是在講心 能修的、觀察的-也都是心在觀察 所以整個都在觀察那個心 如實了解這個心 那麼這樣得到我的-教誡的本意呀 這是通明 誡、觀的意思 教觀、誡觀-那個觀的意思 那麼接下來呢 壬二是別示 又能隨順止觀二門 此二法者定始慧初 那麼呢 生長一切禪支道品-故名觀 這別示 就是說 先這樣子你能了解-我這個誡的本意 接著你自己就要隨順修學止觀 止是定 得定的開始 觀是發慧的初始的入手 你要修觀你才發智慧 所謂修觀就是思惟理解 聞、思、修嘛 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是不是 這聞思修 聞就是觀的初意 剛剛講那個通明就是聞、思 現在呢-就是修 修是修觀-這樣就能發慧 以聞思修入三摩地 那個聞思修那個聞思就是它的-所謂的通明的內容、觀察意 接著就要隨順止觀二門 這是別示了 另外你不只是這樣觀察、思惟 這樣還是聞、思而已-還沒有修 你還得要修 那怎麼去修呢 要隨順止觀二門-修止、修觀 在定中觀察這些道理 這樣此二法者是定始慧初 是得定的開始 是發慧之初 發慧之初 那麼如果你能這樣子、修 依這個教誡法門去修止觀 你就能夠長養、生長 生長出一切的禪支道品-是得一切定 跟什麼呢 得一切的定跟道品-就得一切的慧、禪支道品 那麼呢-就修一切的 這禪支呀-禪有各種的相貌 所以謂之為禪支 那麼道品相對於-前面的那個慧而說的 能得種種的-能證得種種的道品 所謂道品呢-是指的什麼 你證道的那個品位-高低的道品 這相對慧來說的 生長一切的禪支、道品故名觀 這是就它的功能來說的 好!那麼這樣別示完畢 最後淨心誡-那麼觀也講完了 這樣示法-就解釋這個法 或者顯示這個法 法者即此誡文首軸次第-慇懃曉示 欲使禁斷煩惱止諸惡業 加行勝進住不退心 故名為法 誡是可以說是具體的文字 法是那個文字所要表彰的-那種意涵 這樣懂我意思嗎 表達的那種內涵 表達內涵就是法 那麼法者此誡文首軸次第 我這個誡的文字 首軸次第是指的說 從頭到尾的這些次第的內容 是內容裡頭一種慇懃的什麼呢-開曉明示 想要讓你能夠禁止、斷除煩惱 那麼止住種種的惡業 止住種種的惡業 加功用行能夠殊勝的-精進住於什麼呢 對大乘的不退之心性當中 像這樣子的整個的內容 就是所謂的法 懂意思嗎 所以你光看文 文裡頭的意義是什麼呢 文裡頭所蘊含的那個-蘊有的那個意義 就是要你怎麼樣 要你了解到這慇懃曉示 要讓你斷盡、盡斷煩惱-止諸惡業 讓你能夠加行勝進 然後住於不退心 斷盡煩惱 這對現前煩惱這樣說 那麼止諸惡業 不對境的時候-你也能夠將各種惡業止住 那麼加行勝進 更進一步的清淨你的自心 那麼住於什麼呢 對大乘不退的清淨信心 所以這裡頭還是小乘-跟大乘都在裡頭 看到沒有 都有小乘跟大乘的意涵在裡頭 這樣子 這樣子的用意-你能夠了解了 這就是法的內容 我的法就是這個 故名為法 下諸篇中皆有此淨心誡觀法 你看目的都是淨心 用心都是教誡 都要起心修觀 然後都要完成那樣子的法義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都有淨心誡觀法的意義 皆有此五義 當須知之 當須知之 所以這裡把它放在那個-正宗分裡頭的第一篇 自淨心意這裡才講-也是可以的 入道自利之基-也是可以的 這總說 這第一篇了 大體上這一篇裡頭其實-提到很多的一些教理的內容 那麼我在目前為止-我是把它跳過 我是因為它是總說 你把它說到那麼複雜去 反而沒有抓住重點 因為它只是在解釋-《淨心誡觀法》這五個字 那你對於那個細節的部份-說得太多的話 反而影響你的注意力 那麼我們要專注就先說到這裡 以後我們有不足的地方 我們會倒過來再來補充 現在我們就看第二篇-〈誡觀序宗法〉 誡觀序宗 什麼是序宗呢 就是首要的意思 我們先看標題 丁二、序宗篇 戊一-一樣是牒篇名 再來依篇釋-這一定的 這個牒篇名、依篇釋-這都固定的 這二個子標題 那樣一樣這裡頭-依篇釋分二科 第一科己一是什麼呢-是通明 那麼己二呢 己二在下一頁 不!在下二頁 再來偈束-以偈來總束它 這是在三十三頁 那麼己一裡頭-通明又分二科 庚一是什麼呢-總顯過非 總顯過非是庚一 那麼庚二是在三十二頁 別徵所以 別徵所以 那麼總顯過非又分三科 辛一是什麼呢-標釋所斷 標釋你要斷的內容是什麼 過非當中你該斷是什麼 那麼辛二是什麼呢-傷今未除 感傷今天我們還沒有斷除 本來應該斷-但是我們沒有斷 我們還未除 所以說辛一是標釋所斷 標釋所斷分二科 壬一是什麼呢-敘意總標 壬二是能斷入聖 那麼敘意總標來看-就是入文了 夫欲修道-於三業中先斷財色二種 這就是序宗 〈誡觀序宗法〉 序宗 宗就是宗旨 首要的意思 序宗這個序是指開始 開始的宗旨 開始的宗旨就是誡觀序宗-序宗 所以說這裡頭其實-才進入正宗分的 我當時會這樣立的原因-也是這樣 這裡才正式的告訴你怎麼開始修行 我是在這個角度上-我說這裡才算真正正宗分 就是說夫欲修道於三業中 在你的身口意三業-就是先斷二件事 財跟色 那麼我是多加一個名 名呀!名 所以說這個財、色、名三者-我們真的要很小心 但是當然最粗重的無非是色 其次是財 財是為了來完成你的色 你要知道呀 你要知道真的是這樣 不過這是對男人說的 女人重點在財 這個是我小時候-三歲到五歲的時候呢 我就懂的道理 我那個現在還活著的-住在北投的那個舅母 二舅母她就跟我講 她在跟別人講-我在旁邊聽到 她說呀 男人娶老婆-就是看漂不漂亮 女人嫁老公-就是看他有沒有錢 我當時聽了也似懂非懂 但是呢-我很好奇 我在想-怎麼會這樣呢 怎麼會女人這麼愛錢呢 那怎麼會男人只看到-漂不漂亮呢 我不懂 慢慢地到國、高中-我就懂了 唉!果然如此 那女人-我從小學開始交女朋友 我就發現女人很現實 男孩子絕對不談別的 就談哪個女人漂亮 就這樣 那果然如是 咦!那個事情我就懂了 小時候生起大疑 長大就會悟 就悟了這個道理 這事情到現在屢見不爽 所以就是財、色二件事 那為什麼女人會注重錢財呢 這當然我們《愛道經》-討論的時候 我們可以討論、討論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女人有不確定感 那麼為什麼女人會不確定感 因為跟她業力有關 好!我們以後再說 所以說這個序宗的意思 你看了這段文-你就知道什麼叫序宗 序就是指開始-宗就是宗旨 開始的宗旨 就是觀法當中-我要以粗重的先除 那麼以開始最重要的宗旨 我要叫你觀 那就是斷財、色 誡觀序宗法-序宗法 開始宗旨之法 開始的重要之法 夫欲修道-於三業中先斷財色二種 這叫通明 這應該很容易懂了 那麼文字不用再解釋了 通明又分二科 壬一就是所謂的敘意總標-總標了 那麼壬二是什麼呢-能斷入聖 如果能斷這個就能入聖了 只要你斷了財、色-你最起碼入初果位 對不對 初果的話呢-是這樣子的 男女的欲望還沒有斷-伏而已 到三果才斷盡 好可怕 所以初果人還會行婬-你要知道 啊!真是可怕 這婬欲之大患呀!這是惡業 所以因為它惡 所以你更要怎麼樣 敵人愈強 你要有更堅固的意志-來怎麼樣 來訶斥它、對抗它 來輕視它、來遠離它 懂我意思嗎 是這樣子的 那麼這個能斷入聖-這怎麼講 若不貪財即無諂諍 那麼若不貪色即無熱惱 經曰背捨離欲-順菩提分 當修身觀 精勤一心除世貪愛 制伏垢惱令心清淨 以斷財色成無漏善根 薰本識中成無貪種子 漸盡惑染入聖賢位 這麼一大段就是告訴你 就是能斷-你就能入聖了 那麼首先呢 先說明貪財-不貪財色之後會有什麼效果 然後再引經而說 那麼 這個若不貪財則無諂諍-什麼意思呀 什麼叫諂-諂媚 人前說那種好聽虛假的話-而心實不實 這叫諂 那麼諍是什麼意思 就是以口來相爭-謂之諍了 你看看 我們要做生意 你比如說我們在賣車 還是我們在賣衣服 賣衣服 人家罵你這衣服難看得要命-這顏色很差 你一定很火大-對不對 我進的這個貨這麼好-你怎麼罵我 但是你還是-不會啦!很好看啦 小姐、太太啊!-你穿這個很漂亮 你看她是水桶腰-穿起來根本不能看 但是你為了賣衣服-你還是要講違心之論 為什麼 你為了賺錢呀 所以是不是要諂 講違心之論謂之諂 這樣懂嗎 這叫諂 那為什麼要諍 你比如要跟人家做生意 標一個工程 你就要跟人家爭 那人家說你這個車子賣得太貴 你就要怎麼解釋說-我的車子 我TOYOTA的車子-沒有比福斯的貴 我那便宜 我因為種種、種種 然後你就要批評別人一下 然後彰顯自己的殊勝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這樣人家客戶聽了才會怎麼樣-心動不如行動 對不對 那這就叫諍嘛 是不是這樣 那麼更狠的是怎麼樣 我記得我以前在南普陀 為了要幫悟光精舍-買到好一點的投影機 我一口氣叫了三四家什麼呢 賣投影機的廠商 他們都提他們的投影機-到悟光精舍來 大家一字擺開-一齊投射 同樣一個片子這樣投影出來 哇!那很慘的啦 好壞立刻就顯現出來 那有的人嘛 一弄出來中間亮亮、旁邊黑黑 有的插了老半天-色跑不出來 有的色跑掉了 有的粒子太粗 有的比較柔和 你看看 那他們就得要解釋呀 我的為什麼這樣呀-他的為什麼那樣呀 我的雖然這裡比較差一點-可是我別的地方很好呀 那我就跟他講不好意思 我們會另外有所選擇 只好讓他們一起來比較 你看看 在商業場合裡頭 就這麼樣子的-血淋淋地在那邊砍呀 你的東西好或壞 拿出去不行 就當場見光死 這就是諍呀 所以貪財就得諂跟諍 懂意思嗎 語言上跟人家爭 語言上跟人家講好聽的話 要不要這樣呀 出家人大概是不必要這樣 那也不盡然哦 有的人貪染信徒的供養 就盡講一些好話 要來坐嘛 什麼時候才要再回來 什麼時候還回來 什麼話嘛 出家人住廟 廟才是出家人的地方 那跟在家人有什麼關係 你怎麼叫人家再回來 但是這樣講好像比較好聽-是不是呀 那麼要常來呀 要來什麼打佛七呀 要來立牌位 要來這兒、那兒 這也是一種諂 也是一種諂 那麼信徒說 師父!我要去親近那個師父-我不來你這兒 那你就要諍-對不對 你就要去解釋-那個地方不好 你就暗示那個道場不行 那個法師不對-我才對 那就是諍嘛-是不是 所以你貪財就會有諂跟諍 不貪色即無熱惱 唉!這是果然如是 什麼叫熱 什麼叫惱 熱就是五蘊熾盛那個熱 熾熱那個熾 為什麼叫熱呢-欲火焚身嘛 所以是熱 懂意思嗎 還有妒火中燒嘛-所以是熱 對不對 會嫉妒嘛 這個女人的專利 男人也一樣有 會嫉妒 嫉妒了之後就受不了 受不了就妒火中燒 其實你是受不了什麼呢 與其受不了說他跑了 不如受不了說你的自尊被毀了 被詆毀掉了、被強過、-被人家壓過去 那麼這是這樣子的 這個也是熱 還有那個男女婬欲呀-是熱火 像一場熱火一樣 那麼求之不得的時候-就惱了 那正在那裡想、求的時候-就熱了 想得很熱 那麼求不得的時候就惱 就產生那種惱 惱害之心 惱怒之心 懊惱-然後在那裡悶、難過 就是熱跟惱 所以說呢 這個經云 引經來證 引經來證-證什麼呢 就是說背捨離欲-順菩提分 這個背捨-也可以講是八背捨 簡單講就是遠離一切三界貪愛 這是一個專有名詞 不過這裡我們不去-太去理會它了 講的背捨離欲是指的說 背!不向於我們的婬欲、-瞋怒、貪愛、染污之法 捨除了這些 那麼就能離了我們的欲望 那麼這樣子就能-順菩提道種、菩提分 順菩提分是什麼意思呀 菩提一分一分的 就是說我不能夠說-你完全順於菩提 但是是怎麼樣 但是是順於這個菩提的一部份 你背捨離欲了-你就順於菩提的一部份 那慢慢再進一步 那當然就順於更多了 是這樣子的 經上這麼講的 所以離欲就是離財、色 所以因此呀 應當修身觀 修身觀 為什麼修身觀呀 這裡重點在講的說-觀察身體的不淨 觀這個不淨 應當修身觀 觀察身不淨 那麼精勤一心除世貪愛 精進勤奮地、專心一致地-除去對世俗的貪愛 那麼以制伏什麼呢-心垢煩惱 令我們的心能夠清淨 以此來斷除對財-斷除財跟色的這種束縛 那麼以成就無漏的善根 無漏的善根就戒、定、慧 向於空、無我、實相-這叫做無漏善根 空、無我是小乘-實相說大乘 這是無漏 為什麼叫無漏呢 無漏善根 難道有漏善根嗎 有呀!世間的福報 世間的善人-那就是世間的有漏福 那就是有漏善、善根 懂吧 你去什麼建醫院啦、-蓋學校啦、布施啦這些 這些不名為大悲呀 我前二堂課講到說大悲心 是指的說你表現出來 看起來這樣子是有悲心 頂多叫大悲 那麼你要內在有菩提心、-有覺悟、有般若空性慧 表現出來的慈悲、布施、持戒 這就可以叫做大悲 但是你如果內在裡頭-你沒有那個智慧為根本 那麼你做出來 你也無法讓人家得到-這種解脫智慧 那麼你所做的那些布施、-持戒功德 不名為 布施呀、供養的功德-都不名為 拔苦功德的等等-都不名為大悲 那麼這裡呢 無漏善根意思一樣 善根怎麼會分有漏、無漏 那就是因為 所謂有漏就是說 現前會得現報 但是不能讓你究竟離輪迴、-離生命的貪愛 頂多讓你往生天界 那這樣子雖然不墮落嘛 但是將來還是會讓你貪愛-這個天界的福樂 最後還是墮落 所以這是有漏 終究還是漏光 會有時而窮的 那麼無漏的善根是什麼呢 是跟空、無我相應 大乘來講是根本跟實相相應 這才叫做無漏 為什麼它叫無漏呢 因為這個善根得到之後 不再怎麼樣 不再會墮落 不再會退墮 也不再會感得惡報 那麼世間人的善根-有可能感得惡報的 為什麼 你比如說他現在去布施啦 去佛前插花啦 插得很漂亮-下輩子長得很莊嚴 結果呢-紅顏又多薄命 那麼現在布施 三寶門中好布施-可是不學佛 愛布施、不學佛 那就有錢沒智慧 有福報沒智慧 下輩子當個什麼呢 當個腦滿腸肥的這個新科技 這個高科技新貴 年輕二、三十歲就做老板 股票的價值幾十億 但是呢-看起來很聰明的樣子 其實呢-白痴 他是有福報能賺錢而已 那是這樣子 那這樣子的話他就怎麼樣 他就因為他自己賺很多錢-而傲慢 傲慢就說 唉!你看我這麼聰明-我能賺這麼多錢 我這麼年輕就賺這麼多錢 我何必修行呢 唉呀!這信佛都是那-沒能耐的人信佛 謗佛、謗法 所以這一輩子他是在布施-在佛門裡布施 感得下輩子很有錢-但是很愚痴 結果呢 下輩子因為有錢而謗法 謗法而因為墮落 所以說你說有漏-有漏甚至於讓你墮落的 所以有漏善根呀 要是不相應於佛法的正見-那是很危險的 那麼我們現在呢-是要怎麼樣 以斷財、色-還要成就無漏善根 那麼薰本識中成無貪種子 薰本識這個你要知道 這個南山律師呢-他是學唯識的 所以他重點在講本識 本識就是 八識-無體的啦 是以種種善惡種子為體 那麼你呢 你就薰這個大圓鏡智 你就用種種的善去薰它 那麼使成為無貪的種子 那成就這無貪的種子-漸漸就能斷惑 就能把惑的種子給轉化、淨除 那麼就漸盡 漸漸能夠清淨盡除這個無明惑-跟染愛習氣 從而入了賢聖之位 三賢十聖之位 這樣懂嗎 這破無明、證法身了-是這樣 這也都暗含了-大乘的果位在裡頭 是這樣子的 這裡頭提的是能斷而入聖 這樣以上呢-就跟標釋所斷 要斷的是什麼-已經標釋完畢了 現在我們在感 下一段就感傷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沒有這樣斷 結果就犯了種種的惡-是這樣 所以辛二是傷今未除 那麼以下的文呢 我們今天時間到了 我們下一堂課繼續再上 向下文長 付於來日 我們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