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 10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各位比丘 各位比丘尼 各位沙彌 各位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提到了-在這個序分之前呀 這個禮敬三寶序裡頭 提到了他舉了這個篇名 這篇名當中-我們略略地閱讀了它的全名 我們讀到第二十三篇 第二十三篇呢是 誡觀行者善護戒財塵賊止劫法 誡-教誡你觀察什麼呢 教誡觀察什麼呢 教誡行者觀察 觀察什麼呢 觀察二件主要的事情 一個是善護戒財 其次是什麼呢 是塵賊要止劫 善護戒財、塵賊止劫 要妥善的保護這個戒體的法財 出家人之所以值得尊重、尊貴 是因為他有那個戒體 那麼戒體是什麼呢 其實戒體呢-就是大乘經裡頭講到說 發大乘菩薩心的人呢-是尊貴的 這個戒體 就是願斷一切惡 願修一切善 誓度一切眾生 這種菩提心體 為了我要斷惡修善-利益一切眾生 所以我發願要持守有關-這三方面的戒 對於聲聞戒來說-那是斷惡、攝律儀戒 對於菩薩戒來說-不但斷惡、還要修善 不但修善-還要積極利益眾生 遇到了能夠利益眾生的機緣 你不去利益眾生 應該修善法的 你不去行那個善法 你即使是沒有造惡 菩薩也是違背你的誓言 那也是犯戒 這樣子的一個誓願呀 誓願 發誓、立願在佛菩薩前 在三師七證面前 那麼呢 由他們的作證 三寶之前作證明-我要如此 我發了這個願之後 任運的持守著-這樣子的一個願心 這就是我在《得戒教育》 還有《戒學入門》裡頭提到的 這樣子的一個願心就是戒體 那麼善護戒財 這個善護戒財 戒怎麼會有財呢 就是因為有那個體 才能夠什麼 財產能夠怎麼樣 財產能夠置換-種種有用的東西嘛 所以人家說愛財 你愛那個財物 原因就是因為財物-能夠換取生活所需 一切生命所需 戒財能夠換取佛法中-一切的功德寶藏 所以《華嚴經》說-戒為無上菩提本 是本 但還不是無上菩提 但是它是本 何以故 因為它能換取菩提功德法財 功德 換取種種的菩提功德 那麼菩提功德圓滿了 你就成佛了 所以有了戒財-就能夠換得菩提功德 能夠換得定、能夠發慧 所以戒是一種財富 然而戒的財富從哪兒來呢 從你那內心的戒的誓願而來 這個叫做戒體 懂嗎 從戒體 這叫戒體 換句話說 換句話說 我要護這個戒體 也就是護那個戒財 那戒體怎麼會是財呢 因為戒體是一種誓願 能夠任運地止非防惡-興善利益眾生 那因為能夠任運地非防惡-興善利益眾生 那麼利益眾生是功德 興善是功德 斷惡也是功德 各位這樣了解了嗎 這樣了解了吧 換句話說 因為有這個願心 所以你任運地能夠斷惡修善-利益一切眾生 那因為能夠任運地斷惡修善-利益眾生 所以它成就種種功德 那麼也就是說 你那個願心只要不污染-不毀壞 那麼呢 任運行善、利益眾生、斷惡的-這樣子的一個事情 就能夠在夢中、在覺醒中、-在顛沛流離之中 你都能夠任運 懂了嗎?懂任運這二個字嗎 任運就是不必要作意-自然地去實踐叫做任運 任運地能夠實踐這樣子的事 那你就任運的增長什麼呢 增長解脫的功德 增長成佛的功德 那這不就是財的意思嗎 所以要護戒體 所以要護戒財、善護戒財 那麼怎麼才能善護戒財呢 就是善守身口意 尤其是身口 意還不能一下子守得很好 那麼身口尤其是要攝-殺、盜、婬、妄 乃至於一切男女有關的 一切貪圖財物有關的 這二大類 尤其是年輕出家人該去怎麼樣 該去防範的 該防範的 所以我們要配合《愛道經》-的研習原因也在此 這樣能夠善護戒財 守戒最重要的就是-財色、財名利 名第一位 那名聞地位還勉勉強強-也就罷了 還比較不 妨害性是嚴重 但是對年輕人來講-逼迫小 你比如說現在顛倒的那個 還說要開什麼世界僧伽 開世界佛教徒大會 要來辯論、討論 那個人是不是善知識 然後他就固定寫了一些-什麼宣言 給韓國法師、日本法師 不明究理的那些世界各地的-所謂佛教徒來照本宣科唸 那麼也拿那個去請-所謂的長老來這邊致詞 那長老也照人家發給他那個文-也照念一遍 那這就是他什麼呢 這就是他好名 然後顛倒、愚痴 顛倒愚痴了之後呢 哦!那就自以為是 那人家給他一點名聲 他就忘了佛法是什麼了-就賣掉佛法 這樣子呢 名、利 這種名聞地位啊 害佛教是更嚴重 不過對年輕人來講 他比較不容易得 因為年輕人沒什麼名跟利 那大體上是什麼呢-是財跟色 男子好樂肉體的財 男子好樂肉體的色 女人好樂什麼呢 好樂精神上的色 是這樣子 精神上的當然不叫色了 是精神上的男女欲望這樣子 那麼就是要去護這一個 善護戒財 戒要善護 那麼塵賊止劫是什麼意思呀 這個塵是塵勞、六塵 六塵為賊 能夠劫取我們的戒財 懂意思吧 你比如說 戒是善護身口 身不犯殺、盜、婬 那麼口不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 那這些無非是面對色塵、聲塵-香塵 色、聲、香、味、觸、法-無非是這些 你面對這些-你才去貪染 你才會生身口之惡 對不對 色、聲、香、味、觸、法 色是指一切的物質 聲是一切的聲音 香是一切的味道 味是一切口舌的-那個覺受、飲食之味 色、聲、香、味 那觸是什麼呢 哦!美好的觸覺 男女的肌膚相觸-這是最大的觸 最令人貪染的觸 然後再來是法 是什麼呢 辯論佛法 我比你對 我的知識比你高 這辯論-這是貪著這個法 那麼名聞也是一種法 這個人很有名-這就是一種法 這止劫呀 止劫-這些是六塵之賊 為什麼它會叫賊呢 六塵不會是賊 就像女色不會迷人一樣 女色不迷人人自迷 酒不醉人是人自醉 人想要讓酒去醉 105頁 那麼人想要讓酒去醉-他就去喝酒 那麼人想要看女色-所以被女色所迷 是不是這樣 那麼止劫 防止它來劫 劫就是說盜取 盜取 你眼睛不該看你去看 手不該摸你去摸 耳不該聞你去聞 鼻不該嗅你去嗅 舌不該嚐你去嚐、吃肉 那麼摸觸異性、耳聞異聲、-那麼身觸這個好處等等 那你這樣就犯戒了-對不對 所以要止劫 止這個 它要來劫持我們的財富 哪種財富呀-戒財 想讓我們犯戒了-簡單講 這一章主要在教我們說 防止對於六塵的貪愛-從而違失了戒體 那麼第107頁第二十四篇是-誡觀世諦、第一義諦法 就是它這裡的世諦 其實離世諦 離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 這是般若的思想 但是我們的南山律祖-在這裡不是提這個 他是提說世諦是惡-第一義諦是善 他是跟你講說 什麼是世俗層面的-那種貪染、惡法 你應該戒除 那麼什麼是第一義諦的-善法、解脫法 你應該去追求 你要善於分別 有人怎麼樣 這個廟上面呀 做種種買賣呀 那麼貪圖名聞利養 乃至出家人也去跳舞唱歌 那麼也去參加什麼世間-不應該出現的那種會議 那他認為這很好呀 這利益眾生呀 他不知道這是世俗諦 這不適合出家人該去接觸的 做買賣、搞名聞利養 或者是參加什麼政府的-這個競選人員的站台 你也去替他站台 你還以為那叫很好 那是顛倒行 那是顛倒行 那就是世俗諦 你要分清楚呀 你不要以為那樣子為光榮 那這樣子你就穿了一個-出家衣服 你去做那種敗壞出家身份的事 是不是 但現在這種觀念呢-有些出家人根本沒這種觀念 他認為有什麼不可以呀-我又沒有犯戒 那是世俗諦 說起來沒犯戒-固然條文上是沒有 若比丘不得站台 若站台者波逸提→→→此句請刪除(影帶) 他們沒這麼講法 是不是 但是呢 但是你要知道那是世俗諦-出家人不應該有的 那麼第一義諦是什麼-什麼叫第一義諦 第一義就是出世諦 什麼叫出世諦 就是世間所無-是解脫法 是究竟解脫之義-這叫第一義諦 是這樣子 好!這是第二十四篇 那麼第二十五篇-誡觀晚出家人心行法 這要類似像什麼 我們二位淨人呀 正應該要好好地閱讀閱讀 年紀大了-他說有十害 有十種過失 先趕快要看一下 趕快先看一下 避免造成這種情況 第一種健鬥 好樂跟人家辯論 我吃過的米-比你吃過的飯還要多 我會懂得比你少嗎 那就是這樣子呀 自認為比人家懂多 那麼第二個呢-喜見他短 乃至第三是什麼呢-見師僧過起嫌恨心 唉!見到師父有過失了-起嫌恨心 乃至第十是什麼呢 還在想那個世俗的事 想要失退道 這些我們當然還沒講到那兒 但是現前的居士-應該要先去看一看 看不懂也無所謂 感覺一下那個氣氛 那麼第二十六篇是什麼呢 二十六篇是誡觀 不對!剛剛那篇名-還沒解釋一下 篇名-第二十五篇他說 誡觀晚出家的心行 出家人 晚出家人心行法-是什麼 心跟行有那種顛倒-有實相的顛倒 那誡觀我們自己-如果出家稍晚的話 要避免這樣 這個意思是不是他的徒弟 那個慈忍法師是不是晚出家 我不敢講 但是這裡頭還有另外一個意思 那就是你如果-在社會上打滾很多了 那也算是什麼呢-晚出家 你要知道 為什麼呢 你生理年齡可能才二十五-才三十 但是你在世俗當中滾了很久了 那個我們這個沙彌-是小學就出來混了 就出來工作了 小學就出來工作了 那小學你看才十二、三歲-你就出來打混 混到二十幾歲、三十歲-那也叫晚出家呀 你們不要弄錯了 懂意思嗎 那你說難道你在學校-讀書久一點 就不算晚出家嗎 要照古人的標準-那也算晚出家 在古人來講 這個十二歲左右-就應該要出家了 那麼到了十七八、二十歲 要好好磨他個六、七年-做沙彌 然後呢 然後就做比丘 就正式做比丘 這樣子叫做正當出家 那麼像現在這種學校的教育-這麼惡劣 那麼學生習性這麼糟糕 其實讀完大學 像我這種讀完大學-都叫做晚出家 都叫晚出家 都是那種惡劣份子 理論上講是這樣 你不信你們這些人都讀過大學-讀過專科、讀過高職 你們自己想一想 以前讀書的時候學了多少惡法 是不是這樣子呀 同學整天就看金庸小說 埋在那裡頭 是不是 那我們學務長交女朋友啦-那樣那樣的 是不是這樣子 那麼像這樣子的話 惡法已經學了很多了 是不是 當然我個人的經驗-更是豐富啦 那都是惡法 我個人感覺-這也是屬於這一篇所攝 晚出家 那不是說四、五十-才叫晚出家 在社會染習重的都叫晚出家 要知道 要知道 是不是這樣子 像阿輝小學時就出來工作了 就算是晚出家 是不是 好!那麼凡此之類 那麼女人呢 只要結了婚了 你乃至你才十八歲-那都叫晚出家 你懂意思嗎 那麼當然你說我沒結婚 我四十多了沒結婚 拜託!那你老處女來出家-那也是 心情也是怪異 總而言之啦 起碼高職以前出家勉勉強強 高職之後讀了專科-或者是說做了世間的事務了 以古人的標準來說-都算是污染法很重 現在的污染法很厲害的呀 這小學生就怎麼樣 就強暴妹妹 是這樣 然後就拿槍去7-11搶劫 小學生 現在的小學、國中 小學五年紀就在拷貝光碟片 色情光碟片賣人 一片一百五 本錢十八元 一片一百五 賣了一賺-賺十幾倍 賺十倍這樣子 小學就被抓到 就被抓到這樣子 那我們山下那個-電腦公司的老板 他就跟我講 他就去賣了一個光碟拷貝機 賣給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 問他買這個幹嘛 他說好賣呀 他要做生意呀 小學五年級 他聽到就心寒 這就是社會的污染 簡直是無以復加 這個網路真是害死人 電腦這東西真是魔障 誰摸到它誰倒楣-是這樣 我是第一個倒楣的 好!那麼這是第二十五篇 意義應當擴張到這種認識才對 那麼第二十六篇是-誡觀對發菩提心 這很有意思-這對發 這就是相對菩提心 相對菩提心 就是說對境而發菩提心 懂意思吧 對境而發菩提心 對境而發 我們聖人是不用對境而發的 他自己在什麼 他自己在聖境當中 聖證聖解當中 油然生起利益一切眾生的-那種大願大悲 那我們這種凡夫沒能耐這樣子 那麼怎麼辦呢 對一切境 對誰的境 對自己 對母親、對父親、對兄弟 然後對朋友 然後再對社會大眾 對國人、對世界 然後對我們的仇人來解發 有人是你的仇人-他講話就是要刺激你 你不覺得這種人很可憐嗎 你要對他發菩提心 是不是 你看那個兩岸對立 你要看兩岸都很可憐 我們可以愛台灣-但不能恨中共 各位這樣了解嗎 有了隔閡就是有了誤會 有了誤會就有恨、就有偏頗 這個都不對 你要將心比心 這是人性的光輝所在 有佛法就有辦法 這是我們教內長老-告訴陳水扁總統 但問題是什麼是佛法 佛法要怎麼轉成辦法 就是將心比心嘛 就是一念三千同體大悲 同體大悲那麼呢 就沒有對方有錯-只有我有錯 每一個人都這樣想 我們也讓兩岸的老百姓-都知道要這樣子想 這是永遠之路 你說唉呀!你怎麼講這種話 簡直就是講夢話 政治哪裡可能這樣 我告訴你政治家-要有一種什麼呢? 要有一種把政治的理想-提昇到宗教的理想 那樣子去幹-他才能幹得住 古來的大政治家一定都是這樣 古今中外都這樣 他把他的政治理念-當作是一種宗教來信仰 現在倒過來說政治理念-能夠高到哪裡呢 永遠只是這種形而下 你要拿宗教的理想架構到-政治的理想當中 那實踐政治的理想-當作是宗教家這樣子 這樣子的 雖千萬人無往矣-永遠不退 然後呢 像佈道家一樣的去教導老百姓 那這就會成功的 一代、二代就會成功 你今天不成功-歷史也要給你一個正當的評論 是不是 你這樣做 講久了人家就會了解 何況今天這個傳播事業-這麼發達 為什麼你不去講呢 可惜 這就是對觀 就是對了境-你才懂得怎麼發 發菩提心 這個發菩提心-不是利益眾生的心而已 是要以佛法讓眾生-得到究竟利益 這才叫做佛法裡頭的菩提心-利益眾生 你蓋個醫院啦、蓋個學校啦 啊!你弄個錢啦-買個麵包給他吃 這算不算菩提心 這不算 這頂多叫大悲心 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但是不等於菩提心 要懂哦!要懂哦! 那不然就講大悲心好了-何必講菩提心呢 是不是這樣子 那麼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但不等於菩提心 大悲就是給予拔苦的機制 所以蓋醫院、蓋學校、蓋房子 救難、救濟、給飯吃 給衣服穿-這都算大悲 這可以 但是你背後要有覺醒之意 所以對了境界你要行大悲 那麼施於覺醒 這叫做對境發菩提心 這一篇結束 那麼第二十七篇是-誡觀教化眾生法 教化眾生就是說-我們要發起教化眾生的心 要發起教化眾生的心-先得要做二件事情 第一你自己要自修成就 是不是 至少要有一點功夫嘛 第二呢 這個要怎麼樣呢 要對眾生生起這種憐憫 生起這種同體的憐憫 同體的憐憫是要觀的 以後我們要學靜坐 多靜坐的話要觀的 要觀母親的苦 觀母親為我們所不捨 然後再慢慢地觀父親的苦 父親為我所不捨 那麼為我所利益 那麼歡喜而去 漸漸觀兄弟 再來觀同參道友 再來觀我們的國家每一個人 再來觀世界 最後觀我們的敵人 如果你有敵人的話 假設我們觀中國大陸-眾生都很歡喜 我們也歡喜 一路觀到全世界 一切動物、螞蟻都很高興 這樣子觀就叫修大乘法 懂嗎 懂嗎 要這樣觀 要常常這樣作觀 要這樣子 這二個心 就不捨眾生的心-還有自利的心要有 不!不!不能有自利的心 要行自利法-但不能有自利的心 是為了利益眾生-所以我得成就佛道 這不是我得趕快成就我自己-這個「我」 不是這樣子的 不是掛那個我來修行的 是為了眾生趕快離苦得樂 所以我得要解脫 是這樣想法 是為了眾生而修行的這種心 然後再來不捨眾生 第一為眾生而修行的心 不!第一是不捨眾生的心 倒過來 不捨眾生的心 第二才是為眾生加緊修行的心 這二個心要有 那麼就是什麼呢 誡觀度化眾生了 那麼第三才是什麼-不退的心 什麼是不退 眾生難度呀-你要不退 懂嗎 你要不退 你要不退 這裡頭當然有個前提就是-以不惱眾生為前提 以不惱眾生 那麼以讓眾生得菩提覺悟-為目標 最後第二十八篇是 誡觀佛性不二、非有無、-含中道、不著中法 這個就是叫你要觀什麼呢 觀佛性 佛性不一不二 不一不異的意思 不一是什麼意思 佛性現種種相 於種種相中 佛性是不可見 但是佛性於種種相中 可現出那個佛性的-相的作用出來 所以它有種種的相 所以不一 那麼佛性也不二 佛性永遠是怎麼樣-清淨無染地 成佛是那個-凡夫輪迴也是那個 所以是不二 所以要了知不二-所以你勇於修行 不一-所以你不會貢高我慢 你會知道-你今天還沒有顯發佛性 非有無是離什麼呢-離空有 離空有-所以含中道、不著中 含中道、不著中是什麼意思 你對執著妄想而說空 那麼現在執著空-所以要說有 現在要離空跟有-再來說中 這是有對待的中-這叫但中 那麼我們含中道而不著中 就是離二邊、離空有二邊-說中道 換句話說-這個中是圓中 《圓中鈔》那個圓中 那麼圓中就是一中一切中 一切法都是中道義 一切法都是中道義什麼意思呀 就是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 說它是空也可 說它是假也可 說它是中道也可 這叫做佛性離空、離假-亦離中 是空、是假、亦是中 一假一切假、一空一切空 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 是這樣的意思 也就是萬法為一種實相義 只要是實相-說空、說假、說中都可 《般若經》強調說空 可是就容易怎麼樣 聲聞人也強調說空 但是但有人空、未有法空 即使有法空-也不見中道義 大乘菩薩見空-又生起假義 那麼在假當中又不執著-所以入中 但這個中呢 到藏教的菩薩 別教的菩薩呢 別教的菩薩對中的認知呢 只認知到-離空假認知它是中 這還是有對待義 他還不能夠看到一切法的什麼-實相義 所謂實相-就是三諦圓融義 好!這裡頭所謂的佛性-是要讓你看到實相義 是這樣 這叫不著中 不著中 那麼再來呢 再來是二十九篇 這二十八篇讓你觀佛性-是很重要 就是要讓你對大乘-起堅固的信心 同時也要生起正念 前面第二七、二六 只是發起大乘心 對大乘的法義-還沒有很深刻的理解 到了二十八-對大乘法義要深刻理解 第二十九在講大乘的果 大乘的果 前面二八、二七、二六-是講大乘的因 現在講大乘的果 是什麼呢 誡觀智差別、福田不等 智差別是指的什麼差別呀 四聖有智的差別 四聖是什麼 聲聞、緣覺、菩薩、佛 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聖 這四聖怎麼樣啊 對於中道實相的認知有差別 比如說聲聞 當分的聲聞-根本不見中道義 那麼旁通大乘的這個緣覺-他見通、旁通大乘 到了菩薩呢 是見大乘義-還不徹見 那麼到了佛-是徹見大乘的中道實相義 所以智有差別 因此福田也不等 所以從果位上來勸我們-要發心成佛 不要成羅漢 是這樣子 那麼最後第三十篇 誡觀內行密修、囑咐殷勤受持 這最後要結束、流通 流通就是說 我前面所講的 照說是二十八篇 那麼在允堪律師的冠科的排法-是二十九篇 他把第一篇當作也是正文 我是把第一篇當作是序文 不過無所謂 我們在本文的時候 講解文的時候-也可以順著允堪律師的作法 那麼他說前面所觀的是-二十八、二十九篇 你都要內行密修 怎麼內行呀 在內心裡頭觀-所以叫內行 密修是什麼呢 不要沽名釣譽 不要藉修行來彰顯你很有修行 這叫密修 懂嗎 真正有修行的人 他才不會整天掛著我要閉關-我要這樣、我要那樣 他不會掛這個 他也不會讓你知道-他在修什麼 他不這麼樣 那麼呢 密修-秘密的修 在心中修、在行為上修-是這樣 內化為你一種內在的性格而修 那麼老人家怎麼樣 囑咐他殷勤的受持 囑咐 囑就是告誡 囑就是什麼呢-告知 囑咐-囑就是告知 咐就是什麼呢-咐託 告知咐託他要幹麼呢-要殷勤 殷就是慎重-勤就是勤奮 慎重勤奮地受而持之 是這樣子 那麼這是這一篇呀 所有的人都應該先看它一遍 講可能後一點講 但是我們看呢-先看它一遍 這裡頭有三段文比較重要 像第一段的第一行-下面 汝始入道 方復別師 旦暮念汝 汝思吾否 你看看 你看看這個老師父 你看看 道宣律師你看多有感情呀 我請問你呀 搞不好你師父 你離開了 他還跟你拍桌子、蹬椅子 他說出去、出去-不要回來了 這第一種 第二種呢 算了!各走各的路了-我都忘了你 人家道宣律師是一代的大德 他思念徒弟呀 他還懷疑他徒弟不思念他 你看這樣子的師父-的那種心情 下面他勸他說 彼若依止得好人 日夜有宜 如無善匠 心何所寄 這有沒有像爸爸在想他女兒 女兒如果嫁了好人 這個老爹就覺得很放心 嫁了壞人 唉呀!這三天二頭鬧離婚-被揍出來、門被關了、被休了 你看這個老爸情何以堪 你看有這種心情 你看看道宣律師那種感覺-你看看 他是有感情的 他是愛護徒弟的 各位呀!以後你們也要-對徒弟要這樣子 但是也不要太用心了 太用心-現在的人呀 狼心狗肺的很多呀 你去熱臉去貼那個冷屁股 有時候你自己很灰心喪志呀 也沒什麼值得的 但是做一個師父的 愛護徒弟、念著徒弟的道業 那道宣律師在這二句話當中-是明白的顯露 各位!你們以後一定要去-剃度徒弟 要去剃度徒弟 除非你要學我啦 只是辦僧教育 辦僧教育的人-不適合剃度徒弟 因為學生就是法子 就是自己的好善知識 那就不用再剃度徒弟-來增加自己麻煩 如果你是將來要住持道場 那麼你還是 不要在自己的道場剃度人 在別的地方剃度人 帶進道場-讓道場成十方 那這個時候你要是有徒弟 或者是有學生也無妨 也應該這樣子思念 暮念徒弟 那麼學生他的道業 接著你看139頁倒數第二行-下面 我之微意 汝未能知 縱使世人亦不諳悉 唯有天眼者 證知我心 你看這有沒有像這個 像那個男女相愛的時候 他說我愛你的心 只有老天爺知道 你看看 他愛護徒弟是這樣子的誠懇-你看看 一個老律師 他寫出這樣的文句出來 你說你感不感動 我看到這個 我每次讀到這兒-我都掩卷嘆息 唉!性情中人的一個老人家 是不是這樣子呀 他講出這種話來 是不是呀 這我之微意 什麼叫微意 微言大意 不是說微細的意思 不是!不是微小的意思 是微言大意 我的微言-看起來這語言沒什麼深刻 但是我的深意是很深的 你是一定不能知道的 你看看 唉呀! 你是一定不能知道的 不要說你不知道 縱使世間-類似像我這把年紀的人呀 他也不是知道的-他也不能完全了解的啦 諳悉-心中暗暗的了解知悉 只有誰才能知道-天眼的人 有天眼的人-看了我的心了 他才能知道我愛護你-我思念你 我擔心你的道業-有多擔心呀 各位呀!你看看-人家有這樣子的一個師父 你想他是什麼樣子的一個人 那種熱情 練達人情 不用太解釋啦 以後再教 以後再講 現在就是說先讓你淺嚐即止 最後呢 這142頁這一篇文章-最後倒數第四行丙二 今此誡者體無華巧 愍汝情深 指事約勒 我今天整一整部誡法 整體來說是沒有華巧 只是愍念你的師徒之情-是很深的 我這個為師的-愍念這個徒弟的情是很深的 所以我才怕你不懂呀 對事-一件一件的事 就事情明明白白地-來對你約束教誡 約勒就是約束教誡 是怕你不懂-一項一項的講出來 教你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怕你不知道 教你什麼該做、什麼不做 這樣殷勤的教誡你 指得明明白白 但是我還是恨我自己-能耐不足呀 徒沾這個師父的名字 沒有好好地教好你呀 所以呢 又這樣寫下了這個苦苦哀切-入心的那種教導之語 你看了這個 就像我面對著你一樣地-來教誡你 想要來成就你的道行 你呢-如果能夠已經知道了 希望你也能夠將這樣的道理 自利利他-轉教其他的同學 可能是其他的師兄弟吧 或是其他同學-也是他的法子之類的 或者是怎麼樣子 那麼以及其他有智慧的人 像你們啦-有智慧的人 我呢-老了、很老了 也是很愚痴、很陋劣 這個宿不保安呀 就是說睡過一夜之後-就不能保證第二天還很平安 就是說日不保夕的意思 生命已經是風中殘燭了 假設我就這樣子往生了 儻不見汝 假設就這樣子已經看不到你了 此當遺囑 旨不殷勤 如誡淨心 你看講到這裡-你看這心情有多沉重 當作是我的遺囑吧 旨不殷勤 不必要 我就不必要再多說什麼了 你呢-也不用再表示什麼了 什麼殷勤的態度 你只要如我的教誡-來淨你的心就可以了 你看看 所以這個老人家呀 真的是通達情理 又對眾生有一種剴切熱情的-度化之意 你看他寫給徒弟這樣子的信 這樣子的用詞遣句呀 這不是一般人寫得下來的 當然有一些學戒的人-他也很熱情 但是我們有時候感覺-他不像老人家這樣 熱情當中不帶有一種壓迫 你要知道 有時候人熱情到人家會怕-就是他有壓迫 我們來讀他這個意思 熱情當中沒有壓迫 但有愛護 愛護而不有壓迫 熱情而不擠壓-我們的那種無明 這個才是更難得 有時候他很熱情的教導你 但是你如果不照他那麼做 他會很痛苦 你也會很擔心他罵你 那這樣子這種熱情-就有點條件、有點壓迫 老人家沒有這樣子 我們以後對徒弟、對後學者-也是這樣 就是對他有關懷 至於他成不成功 啊!也就不要太那個-去過度的掛意 讓他自己去成長 因為今後的年輕人 都是不願意約束的多了 是這樣 這是他的三十篇的大要 我們算是說總灠了一遍 那麼翻回二十六頁 這個版本的說明 我們現在用的版本是-光緒三十二年是丙午年 這個法界學苑 法界學苑好像是-這個倓虛老法師 不是倓虛老法師-慈舟 不是慈舟 那個誰呀 有一位學戒律的那個誰呀 妙音不是-慈舟對呀 是慈舟 不是諦閑-慈舟對 好像是慈舟老法師-他所設立的 他是學華嚴止觀 法界大學 好像就是那個 所以立的是法界學苑 當時的法界大學在那個-哈同夫人的支持之下成立的 那麼為底本 並又參考了《大正藏》版-卷四十五頁及《發真鈔》版 《卍續藏》卷五十九 不是卷四十五頁-是卷四十五 還有《卍續藏》 大正藏也有續藏 但是大正藏的續藏就叫《大正續藏》 就是五十冊之後到一百冊-那都是續藏 五十五冊之後 從五十六冊開始到一百冊-都是續藏 這是《大正續藏》 所以《大正藏》一般我們都說-有一百冊 其實它是正續二藏 那麼《卍續藏》-也有《卍正藏》跟《卍續藏》 那麼《卍正藏》-都是日本的註述多 那麼《卍續藏》-就是收中國的註述 所以中國人特別-要注意《卍續藏》 一般來講 藏經要有《卍續藏》、-《大正藏》、《大正全藏》 還有藏經索引 這樣子大藏經就可以使用 一個道場如果要研究教理-這三類書要有 並加新式標點-及罕見字註釋 在新式的標點-當然我校對了幾遍 不過可能還是在講解過程當中-才會發現它有錯誤 我們可能也會有所改變 加上標點不一定說-有什麼特別意義 但是幫助現代人理解就是了 把它印得比較開一點 文章分節的印-比較容易看是這樣子 好!那第29頁-也就是正宗分了 前面那個叫序分-那這個叫正宗分 但其實在允堪律師的-《發真鈔》裡頭 這個第一篇才是序分 那我們現在依《發真鈔》來說 那換句話說就是變成序分 但是我自己是把它編在這個算 錯了!錯了 《發真鈔》裡頭這個叫做序分 那麼這個叫做正宗分 那麼我個人是覺得-這個應該是序分 第一篇釋篇名-應該是序分 因為它總說《淨心誡觀》 那麼其實總說《淨心誡觀》-你可以把它認知為說 它後面的幾篇都叫《淨心誡觀》 那麼這個是總說-這《淨心誡觀》了 我是把它 當時我是把它 在序文裡頭-我是把它認定為這叫序分 不過你也可以這樣想說 啊!因為它是總說的 《淨心誡觀》的總說 也是正宗分裡頭的一分、-的一部份 也可以 那麼我們現在就按照-允堪律師的科判來看 所以《淨心誡觀法》卷上 這是正宗分開始 這是正宗分開始 淨心誡觀法五字的釋名篇第一 這是正宗分的第一篇 是這樣 那麼第一篇這是什麼呢 看上面的科判呀 甲二、正宗分 前二十九篇為正宗分 是自他兼利 自他兼利 乙一這個是前二十五篇 也就是淨心篇一直到心行篇-誡觀老年出家心行篇 這個總共二十五篇-是明淨身心自利行 乙二有沒有看到 前二十五篇 第29頁 明淨身心自利行 這樣子 那麼裡頭分二科 丙一是正宗諸篇-丙一 那麼丙二在那兒呢 丙二在第113頁 113頁丙二 大家看那個科判 丙二告下 告慈忍已前二十五篇-對治諸垢煩惱業淨汝身心那裡 那個是什麼呢 是生起下法-是丙二 你可以看什麼呢 你可以看總科 看總科是在144頁-總科那裡就可以看得到 這裡是科判 好!那麼正宗分呢 是第一丙一釋名篇裡頭的-戊一牒名 一定是分二科 牒名再來依篇釋 牒名就是-淨心誡觀法五字釋名篇第一 這樣這叫牒篇名 那麼這叫牒名 那麼再來是-戊二是什麼 依篇釋 依篇釋裡頭分二科 是正示五義 正示五義裡頭是己一 己一裡頭分二 庚一是合釋前二字 辛-庚一合釋前二字裡頭又分二科 辛一是正明 辛一又分二科-是牒名 壬二是什麼呢-正釋 壬一牒名-就淨心者 那壬二呢-是於汝現行煩惱等以下這些 那麼我們這堂課先上到這裡 下一節課再上 向下文長 付於來日 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