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金剛經--12 主講者:鄭振煌老師 佛法的施設千萬種 所謂八萬四千法門 佛在入滅之前卻說 實無一法可說 是要掃蕩佛弟子的法執 真理之法要掃蕩 非真理之法更要掃蕩 所謂的掃蕩一切諸法 是要我們不執著文字音聲 要把有相的這些文字音聲 完全放下 融化成自己 我與法 不一不異 融化成自己起心動念-皆不離佛法 不管什麼樣的生活 什麼樣的工作 都與佛法相應 佛才會說實無一法可說 金剛經上面講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沒有哪一個法稱之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 因為法即是非法 是名法 法身即是報身 應化身 三身 三而一 一而三 法身德即是般若德 即是解脫德 三德 三而一 一而三 佛所說的法也沒有定法 佛所說的法 契機而契理 以眾生的根機因緣來說法的 取不可得 捨亦不可得 如此才是真正的無上菩提 當如來說有覺可圓 有佛可成的時候 只是像空拳誘子 握起拳頭來以方便教法-告訴這個孩子 我的手中有珠寶 你隨著我走 說法可說者 是黃葉止啼 一切皆是方便 所以佛所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對著三賢十聖之有上 而稱無上 對二聖偏空執著空 而稱正等 對凡夫外道 癡邪迷夢而假名正覺 如來所說法因人而示 就事隨機 遇凡說凡 逢聖說聖 本來無得與不得 說與不說之定法 了無定法 六祖在壇經說 法無頓漸 人有利鈍 因而就有五乘的佛法 金剛經又這麼說 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 不可說 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金剛經是告訴我們-直了成佛的方法 在心地當中 清清淨淨 無得才是真得 無說才是真說 得而不得 說而不說 才是真得真說 如果有菩提可取 有法可說 就有了法相的執取 又墮於有 還是凡夫 如果說沒有菩提可得 沒有法可說 又執取了非法相 墮於空又落聖解 妙有是不有 以真空來遣有 真空是不空 藉著妙有來除空 若取果或者是非果 起心動念就墮兩邊 如果說法非法 開口便成兩橛 菩提是非相 不可取相 也不可以取非法相 但佛陀為?度盡-不同根機的眾生 勉強的說 在金剛經中佛陀一再提醒大家 不可以執著任何的法 不管哪一種的法門 皆是佛所說 如果否定某一種法門 就等於是謗佛 與佛無緣 六度之中 以布施為第一 從布施開始修行起 布施是在修行無我 修行空性 只有空性的人才能夠布施 把財物當成空性 不執著這個財物是我的 有多餘的就分享給眾生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布施 布施我們的愛語 布施我們的關懷 布施我們的財物 乃至於布施我們的器官 布施我們的知識 最高的布施是法布施 法布施是究竟解決問題的方法 把絕對的真理三世不異 萬法同尊的第一義諦講出來 如此才是法布施 但第一義諦不離世俗諦 佛以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 二以第一義諦 不依世俗諦 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諦 亦不得證涅槃 所以在所有法布施當中 以中道實相的法布施為最究竟 法布施可以有不同層次 度凡夫眾生 有凡夫眾生的法布施 度二乘有二乘的法布施 度菩薩有菩薩的法布施 欲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 而度之 而實無度者 這個是至高無上的中道實相 法布施 金剛經說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 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彼是指以滿三千大千恆河沙 世界的七寶來度眾生 但是只要四句偈 一個簡單的真理 金剛經在我們中文 有長行有偈頌 他在梵文裡頭 完全都是偈頌 也就是詩歌體 所以整部經都是偈頌 以四句作一個單元 四句作一個單元 因而經中才說 如果有人在這一部經中 受持整部經都受持 甚至於受持一百個四句偈 或是十個四句偈 乃至於一個四句偈都夠了 因為每一個四句偈都在突顯 般若的智慧 透過四句偈是文字般若 來告訴我們眾生如何以文字 所說明的 般若智慧來觀照 就可以證得實相般若 如果有人能夠把整部金剛經 受持 甚至於只受持一個四句偈 還為人解說 為人解說就是布施 不會說我自己得到了一個法寶 不肯與人分享 能夠與人分享 只要講四句偈就夠了 其福就勝過恆河沙三千大千 世界的七寶來布施 為什麼 因為一切諸佛 以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法 都是從此經出 一切的諸佛都是從-中道實相成就了 才算是圓滿正覺 諸佛在度眾生 也是以自性的智慧 空性的般若智慧 來為眾生說法的 才能夠應眾生根機不同而講解 不同的法門 佛一再提醒須菩提 所謂佛 法者 即非佛 法 所以法布施為一切布施中的最 換言之 人生中最寶貴的是智慧 是般若的智慧 這是人生中最寶貴的 般若的智慧可以讓我們解脫 無礙 出空入有 清清淨淨 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已經解釋過了 佛陀一再強調須陀洹無所住 因為須陀洹的意思就是入流 而實無所入 因為一切法皆是空性 哪來的入呢 不入於色聲香味觸法 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 在來的時候不是真的有來 為什麼 來無自性 來是空性 來是眾因緣所生 是空性 所以哪裡有來 在往的時候其實是不往 當下沒有去的 去是空性 去只是眾因緣假合稱之為去 來無來 去無去 這稱之為一往來斯陀含 這是二果 阿那含是三果 阿那含名為不來 此生證得阿那含果 死後往生於淨居天 在五淨居天或者是中陰的境界 就已經證得了阿羅漢果 而實無不來 因為來無自性 因而不來也無自性 當下即是 是在心裡頭轉換 心轉識成智 而有般若的 若阿羅漢若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連阿羅漢也不可得 因為阿羅漢所謂的得即是不得 有所得就不是解脫了 被有所得所執著 金剛經進一步講 不可得也不可得 才能夠修菩薩道 而最後成佛 要理事圓融 如來在然燈佛所 於法實無所得 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理事無礙 以無所得為真得 以莊嚴佛土為非莊嚴 如此之得方名真得 如此之莊嚴方名真莊嚴 佛果是性空 菩提非相 得而無得 無得而得 實際理中一塵不立無心無法 境空心亦空 這是理事的圓融 同時也提到 無住心是本體 六祖惠能因金剛經而開悟 因此他說 吾宗從本以來 以無念為宗 以無住為本 以無相為體 無相 無念 無住 六祖的三個主要修行法門 都是他的創意 源自於金剛經 經中說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在這些心的本體 這個就是明心見性 如何明我們的心 如何見我們的性 心不可明 性不可見 只能夠從非真心來明 非真性來見 因為真心真性是畢竟空的 是無邊虛空的 了無一物 清清淨淨的 因此我們要明心 只能夠從非真心明起 非真心就是任何的起心動念 受想行識這四蘊 真性不可見的 真性是空性 只能夠從妄性假性來得到 什麼是假性 緣起是假性 緣起是假 而假就是空 所以緣起就是性空 緣起依於其他法而有某個法 的假名安立 實際上是空性 因而想要明心見性 是不可能的 只能夠明妄心 見妄性 只要把妄的心 妄的無常性 無我性 來去無蹤性 能夠明白了 能夠見到了 不再執著任何的起心動念 不再執著任何的相 不再取著任何的色聲香味觸法 有即是空 就證得了至高無上的正覺 有是空 空是有 金剛經說 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總共有二十一個地方出現 這一種的辯證法 在這麼三句當中 就已經提到了止 觀 惑 諦 身 會三止 融三觀 斷三惑 達三諦 證三身 佛說般若波羅蜜 金剛經所說的都是般若波羅蜜 因而經名叫作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或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有所說 用音聲把修行的-般若法門講出來 後世弟子結集為文字 這個是會止 方便隨緣 止並不是呆板的不動 不是沒有生機的不動 而是方便隨緣 方便隨緣 我們的妄想心就安止下來了 方便就是用各種的方法 隨順因緣而生活 而工作 而教化眾生 不要自命清高 不要自絕於人群 不要逃避現實生活 不要面對自己的情緒而否認 不要面對自己的-貪瞋癡慢疑而壓制 要以般若的智慧來觀照 我們是有情的眾生當然有情緒 我們還是欲界的眾生 當然還會貪著五欲 五欲不是惡法 情緒不是丟臉的事 要以空性智慧去觀照 隨緣方便一切自在 不執著 所謂的在百花叢裡過 片葉不沾身 就是方便隨緣 尤其是在家眾 有複雜的人際關係 有不可測的環境要去處理 這時候一定要隨緣方便止 佛為什麼會講金剛經 為什麼會講般若波羅蜜的-甚深法門 是隨著那個因緣 權巧方便而說出來 這個叫會止 佛說般若波羅蜜雖然是方便 隨緣止 可是他也以這種觀的方法 融觀 把觀照的方法融會-在這一句話裡面 是假觀 假是假名安立 藉著音聲文字符號教法來說明 般若的意涵 般若的應用 以及般若所觀照到的實相 可以斷惑 凡夫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可以斷凡夫的四相惑 透過佛說般若波羅蜜這一部 經典 從文字上我們就可以蕩四相 也可以讓我們通達俗諦 俗諦是世間法 要通達世間法 學佛不離世間覺 學佛是在生活中 在工作中修行的 證得應化身 應化身是有形相 隨順不同因緣而顯現不同的相 佛說那麼多的經 有時候說有 有時候說空 有時候說自利 有時候說他利 有的時候說人乘法或是天乘法 或是二乘法或是菩薩乘法 或是一佛乘法 這個就是化身的不同 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這七個字在止 上來講是體真止 當體是真諦 當體是空性這個叫作體真止 心安止於體真之中 了知一切法當體是真空 就不會起妄想 雖然說是體真止 可是止不離觀 觀不離止 止觀雙運 這融觀 即非般若波羅蜜 融什麼觀 當中含有空觀 非波羅蜜就是空 不是相上所呈現的樣子 而是空性的 可以斷二乘非相的執著 二乘因為執著一切法空 世尊要他們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因而提醒他們 一切的般若波羅蜜-不要執著為真 般若波羅蜜這麼好的方法 這麼好的智慧 都不可執著 可以通達真諦 真諦是一切法的實相 一切皆空 證得報身 報身有自受用報身 他受用報身兩種莊嚴的報身 能夠空觀 能夠在一切萬法的當體-體會到空性 身心就輕安 就放下 就圓滿 稱之為報身 第三句是名般若波羅蜜 在止的角度來看 是息二邊分別止 二邊 是指的常邊斷邊 空邊有邊 任何的分別對立 把任何的分別對立完全放下 心就止了 就不亂了 不掉舉也不惛沉了 息二邊的分別止 也含攝有觀的方法 是中觀 離空有兩邊 空亦不執著 空就是左邊右邊 中就是左邊右邊 左邊右邊就是中 右就是左左就是右 一切皆是假名安立 了不可得這個就是中觀 能夠斷權教菩薩的-塵沙惑和無明惑 而究竟成佛 通達中諦 證得真理的法身 有三止 三觀 斷三惑 達三諦 證三身 其實三而一 一而三 講三是方便說法 三就是一 方便隨緣止就是體真止 就是息二邊止 假觀就是空觀就是中觀 凡夫的四相斷了 也就等於斷了 二乘的非相惑以及-權教菩薩的無明惑 通達了俗諦 也就通達了真諦 中諦 證得了化身其實就是證得了 報身 法身 反之亦然 只是為著方便起見 才用文字表達出來 有所謂會三止 融三觀 斷三惑 達三諦 證三身而已 這個是方便的教法 實際上第一義諦是不可說的 實際上一切皆是空性 皆是一的 有這麼三的說明 是為?不能夠體會-第一義諦的眾生而說的 我們也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去看他 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這當中含攝三觀 三般若 顯三德 除三執 證三智 佛說般若波羅蜜是理事無礙觀 般若波羅蜜是不可說 但佛卻說出來 他證得了理性 隨順眾生的根機 不可說而說 因而說出般若波羅蜜 說出金剛經 這個叫理事無礙觀 不會因為證得理性 不可說 不可言 不可思 因而就閉口不談 慈悲啊 度眾生啊 才不會執理礙事 佛說般若波羅蜜-也是文字的般若 有音聲的表達語言的表達 文字的書寫 道理的說明 都是文字般若 顯的是解脫德 透過金剛經的讀誦 我們心裡非常的痛快 很痛快 解脫一切的煩惱 依著文字般若而修的 必然可以解脫一切煩惱無明 可以除世間的人我執 因為金剛經一直在講 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這些的文字呢 是理的說明 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不可得 證得我空智 透過經文的聽 或者是讀 或者是思惟 就可以證得我空智 第二句即非般若波羅蜜-是真空法界觀 法界 十法界 三千法界皆是空性 空性不是沒有 而是性質空 自性空 因而空亦空 不執?一切 即非般若波羅蜜 一直蕩相遣執 遣之又遣 蕩之又蕩 直追到山窮水盡處 方才罷休 這是真空法界觀 當中也隱含著觀照般若 面對任何人生的困境 工作的困難都要提起 困難即非困難 困境即非困境 處於順境 也不執著 順境即非順境 這個是讓我們來觀照用的 不要被目前短暫的現象所影響 一切現象無常無我空性 不可能永遠的 這個就是觀照般若 用這種態度 抽離了任何的情境 即非般若波羅蜜也顯示般若德 所謂的般若就是圓滿的智慧 有能夠觀照到他是空 這個是圓滿 現在的事情 了知他是過去的因緣 和合所生 現在的事情是因 一定會有未來的果報 從現在看到未來 從現在看到過去 從自己看到別人 如此就是無漏的般若智慧 圓滿智慧 一切空有不二 一切現象只不過是因果 因果的流轉而已 一切皆是虛妄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即非般若波羅蜜 可以除掉出世間的法執 不要執著出世間的-涅槃空性為實有 要行菩薩道 迴入娑婆廣度眾生 而實無滅度者 可以證得法空智 一切諸法當體即空 第三句是名般若波羅蜜 在觀這方面是屬於周遍捨攝觀 也可以稱為周遍含容觀 周遍是無有遺漏 捨 又攝 捨不執有 攝不執空 涵蓋一切情境 一切心法色法 用這種觀照的方法-叫作周遍捨攝觀 可以彰顯實相的般若 因為實相的般若-就是最高的真理 沒有遺漏了真理 因此稱之為周遍 實相空有不二 因為是空 所以就要捨 因為是有 所以就要攝 因為不空所以攝 因為不有所以捨 是實相的般若 彰顯法身德 法身德是空有不二的 是真理之身 法身含有報身應化身 法身德含有般若德解脫德 是名般若波羅蜜 也可以除掉權教菩薩的-法執非法執 把權教菩薩往上提昇 證得圓覺 所能夠證得的智慧是俱空智 空亦空 不空亦空 一切皆空 空有不二 這個是金剛經裡面辯證法 為著方便眾生理解起見 因而有所謂的三觀 三般若 三德 除三執 證三種智慧 就第一義諦來說 一切是空性 一切是不二的 如何來離相無作呢 經上說 如來無所說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講的是離相妙用 三十二相是色身相 是報身相 是莊嚴的報身相 但圓覺不在於相 圓覺在於心 相是隨緣方便止的 是假觀的 不能夠以相來得見如來 要以心來得見如來 就是離相就有了妙用 經上說 諸微塵如來說 非微塵 是名微塵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世界的萬法 小至肉眼所看不到的微塵 大至肉眼所看不盡的-三千大千世界皆是空性 微塵是空性 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空性 空有不二 如此才是真的微塵 真的世界 會有微塵出現是空性 是因緣所生 會有三千大千世界出現 是空性 是因緣所生 這個是遣依報的執著 我們眾生有時候會執著 非什麼樣的食物不吃 非什麼樣的人我不跟他交朋友 非什麼樣的事情我不做 非什麼樣的國家 或者是地區我不去 非什麼樣的房子我不住 非什麼樣的車子我不開 這個都是屬於依報的執著 但是在金剛經裡頭 以空性來掃蕩一切 一切的萬法 小沒有小過微塵 大沒有大過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 金剛經叫我們解脫自在 叫我們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因此呢 極小如微塵 極大如世界 佛都說非微塵 非世界 是名微塵 是名世界啊 你要隨緣方便啊 妄想心停歇 任何的一個境界都能夠隨順 眾生 隨順因緣 就遣除了對於依報的自性執 不僅僅依報環境 生活所需的執著要遣除掉 連正報的執著都要遣除掉 正報是指生命的本身 我們的身心 依報是我們身心所依賴的環境 經上也說 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眾生即非眾生 是名眾生 佛即非佛 是名佛 須陀洹實無所入是名須陀洹 斯陀含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阿那含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 阿羅漢實無法空 實無涅槃是名阿羅漢 經上說 菩薩摩訶薩 即非菩薩摩訶薩 是名菩薩 也說如來即非如來 是名如來 所有的這些 都是在遣除正報的自性執 正報 從凡夫身 一直到修行者的二乘身 菩薩身 成佛之身 任何的自性執都要遣除掉 只有遣除掉 才能夠彰顯出金剛經-的中道實相 金剛經遣除正報執 依報的執著 因而能夠產生妙用 全體而大用 全自性體 全空性體 了知一切法皆空性 皆空有不二 因而產生妙用 如來所說法 即是非法 是名法 如來無所說法 也不可以三十二身相-來得見如來 般若的功德就是在指文字 觀照 實相的般若 經上說 爾時須菩提 聞說是經 深解義趣 涕淚悲泣 而白佛言 希有 世尊 佛說如是甚深經典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 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是經是文字般若 義趣是觀照般若 深解是實相般若 因而須菩提才會一再讚歎 希有 世尊 一切相皆不得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境行果修道的過程 一直到得佛果 一切相皆不可得 只有離一切相才是諸佛 這個是圓覺 離一切相 連非法相 空相 也要離去 才是真正證得諸佛 所謂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什麼叫如 因果不爽就是如 與真理無差就是如 所以經上說 如來者 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實無有法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從真如而來 眾生妄想執著蓋覆真如 名為如去 眾生去了 實際上是去而無去 但眾生無明 體悟不到這一點 諸佛以離相無住之智 徹證真如 名為如來 來而無來 其如本不來 來就自如了 開池不照月 池成月自來 我們在挖水溏 水池 我們並沒有說 我們要製造一個月亮 但是水池 造成以後 月亮就自己來了 一切眾生 來而不如 出世的小乘 如而不來 權教的菩薩 雖如而未能盡如 縱來亦未能盡來 唯佛與佛 方能盡如盡來 盡如 則盡真如際 了知一切法皆真如 盡來者 度盡眾生而實無度盡者 如來是從真如實際中來 如不住如 無往而弗如 來亦無來 無來而不來 這個叫作從真如實際來 又來到世界 了知世間亦復真如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完全是在此心 此心淨則佛 此心迷則是眾生 但金剛經也一再的提醒我們 不要墮於斷滅相 不要墮於頑空的執著 所以要空有不二 無住而生心 才是積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