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金剛經--03 主講者:鄭振煌老師 空性是金剛經的中心思想 也是大乘佛法的二大思想之一 空性 經常被人誤解 我們勉強來說明空性是什麼 空性的梵文Sunyata 巴利文Sunbata Sunyata是什麼意思 它是由兩個梵文字所組成 第一個梵文字是Sunya 第二個字是ta Sunba它的字根是sri sri的意思是to well to well to well就是一直膨脹 所以空的意思字根是膨脹 它一直膨脹一直膨脹 swollen 就是已經膨脹不斷的膨脹 膨脹到最後 外實而中空 任何的一個東西 我們現在看似乎是-很堅固很真實 如果我們把它擴大-一直把它膨脹 一直把它脹大-讓它一直大一直大 到最後就是稀釋 稀釋到空無一物 外實中空 西洋有一句諺語? A swollen head is an empty one. 一個已經脹大的頭 一直脹大脹大的頭 是an empty one. Is an empty head. 是一個空的頭 它是分詞 中文翻譯作性 Sunyata 空性 意思就是脹大 脹大到最後-外實而中空的性質 表面看起來是有 可是它的essence 它的substance是空 所以空性就是 以數學來說就是零的性質 zero 零零zero 不包含任何的東西 剛剛我們說這是零 我的口袋空空如也是零 不包含任何的東西 可是零並非虛無 易經講零和一陰和陽 無極而太易 太易而太初 太初而太始 太始而太素 太素而太極 太極生兩儀 天地兩個對待的極 兩個對待的極 零不包含任何東西 卻非虛無 功能無限大 想想看零本身沒有意義 可是我們講十講二十 講一百一千一萬 沒有零可以表達嗎 不能 沒有零就不能衍生萬物 zero它不包含任何東西是empty empty of anything but it is functional 它是有功能的 它是extremely functional 它是極端的那種功能性 Zero limit 有一本暢銷書叫我們把心空掉 空到一無所有 Zero limit 回歸於零 那個時候我們就Zero limit Return to zero then we become zero limit 回到了零就沒有任何的限制 當我們心無所著 不起分別 物我一體 空有不二 就能夠有一切的可能性 一切的潛能就要從零開始 零不包含任何的事物 沒有任何的分別 任何的有 可是它卻無限的潛能在 它是Zero limit Zero has no limit. 零是沒有極限的 空性的哲學可以說是零的哲學 零不是現象的不存在 而是心的零 心要零要zero 心要free from any attachment any discrimination 心要完全從任何的執著 任何的分別對待之中解脫出來 那就是all possibilities no limit at all Zero has no limit. zero是沒有任何極限的 體會空性哲學 就會讓我們變成佛菩薩 佛菩薩是無量的四諦 佛菩薩是無量的四諦 佛是無作的四諦 菩薩是無量 佛是無作 無量是沒有任何極限 無作是作而無作 無作而作 生活即是修行 即是佛道 工作即是修行 即是佛道 空和有相對 一切存在的事物中都沒有自體 沒有實體 沒有真實的內涵 一切事物虛幻不實 一切萬法本性空寂 有為法空無為法亦空 空亦空 因而不空 空即不空 心了無分別罣礙 不執著一切時候 就解脫自在 就能生萬法 就能夠發揮極限 利益眾生這是空性 空性有很多的分類法 簡單介紹就是人空和法空 人空又稱眾生空 法空就是一切諸法皆空 也包括人在內 眾生執著有一個我有一個我所 但在智慧觀照之下 人類一切眾生並無實體 或者是自我之存在 我們可以把自我分析成-身心這兩部份 身皮膚肌肉骨頭血液毛髮等等 有哪一個是我呢 我們的肉體分分秒秒都在變化 哪一個時刻的肉體才是我呢 這些的器官皮膚骨肉等等 是真實的嗎 是可以發現它的存在嗎 可以發現它的location嗎 都不能夠 它們也都是眾因緣所生 如此的照見了生是空性 生是有但是空性 心包括 產生知情意作用的心王 以及種種心所法的心理機制 我們在禪定中修身念處 就照見身是空 修受念處心念處 就知道心所法是空 修法念處 就知道法亦空 空亦空 從最基本的佛法開始四念處 就可以讓我們證得人我空 擴大之一切諸法皆空 一切諸法之存在皆由因緣而生 並無實體 小乘佛教用析空觀 觀察一切事物而入空 大乘佛教體空觀 所謂體是當體即是空性 觀一切存在事物的理法-當體即是空法 為什麼 因為大乘的修行者-要工作要生活 像諸位菩薩你有你的工作 或者上班 或者是料理家事 你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的 你沒有太多的時間在那邊禪修 你如何安心呢 你如何在生活中 在工作中 而能夠心無旁騖呢 心如果安住下來 能夠圓滿呢 你就必須要修體空觀 用般若智慧來貫穿-一切事物的虛妄不實 一切事物的空性 小乘僅見空而不見不空 稱之為但空 大乘不僅見一切存在悉為空 而且也見到不空 所以大乘的空性稱為不但空 中道空 作一切法皆空之觀者-稱之為空觀 空並不是虛無 如果是虛無的話就是偏空 空是性質是空 沒有自己的性質 一切法的性質依於-其它的因緣而有 這個時候我們就證得了中道觀 中道空 中觀 觀空就是發現真實價值 真實的價值不在於空 而在於真空所生起的妙有 學佛不在於打坐可以很久 不在於自我的解脫 學佛是在於真空而妙有 自己解脫也令眾生得到解脫 如果把空解釋錯誤 當之為虛無稱之為惡取空 空 不能談 為什麼不能談 我們沒有那個空的境界 因此空是不能談的 比如說我們沒有-到過迪斯奈樂園 我們只能從圖片從別人的描述 別人的興高采烈的經驗中 去了解迪斯奈樂園是怎麼回事 只有自己親自到迪斯奈樂園去 心安的觀察經驗體會 才能夠知道迪斯奈樂園的體 相 用 三大 有了般若智慧就能夠了解 迪斯奈樂園如何建造的 如何設計的 如何起心動念而有構想的 乃至於它所呈現出來的相 不斷的改變 它所發揮的作用 這個就是瑜伽的現量 沒有瑜伽的現量 不能夠真正體會到實相 在我們沒有體會實相之前 沒有瑜伽的現量之前 我們讀金剛經是不可言而言之 因此呢 我們要從何者非空來談起 空是跟有相對的 有是可以用名言來表達 可以用思義來表達 可以用行動來表達 名言思義行動都建立在有之上 有名必有名所指的義 但義和名是不一樣的 我們說花 花這個字 或是花這個音聲-並不等於花的實體 名和義是不一樣的 可是我們眾生會執著名相 名不等於義 相不等於性 名相是有 義性是空 我們在談論這是名言 我們在想像在思維空性是什麼 那是思議 凡是名言思議行動-都要以有為基礎 有梵文稱之為bhava 翻譯成英文就是being being是一種存有存在 凡是存有存在的-一定有生住異滅 凡是有存在的一定會改變 只有空才不會改變 空因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所以空指的就是non being 非存在 不是不存在喔 它是non being 它是non being Non being和no being不一樣 它是being 但不是如我們所想像 我們所看所聽所以為的being 的那種存在狀態 它是以空性而存在 以緣起緣滅而變化 這是bhava的意思 而空是非有 非有是不有 它不是言語所能表達 不是思慮所能表達 言語道斷而心行處滅的 它是non being 它是nothingness nothingness 這個英文字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個是no 一個是thing 一個是ness ness是代表性質 梵文叫作ta 它一種性質 nothing 啊nothing 沒有那個自己的性質 空的誤解主要有三個 我們要談空 不能談 我們只能談對於空的誤解 不要對空有誤解-我們就真正了解了空 了解了空才能夠應用空 於生活上工作上 而證得空性智慧 實相中道 空的誤解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是物外空 Voidness of substance 空翻譯成emptiness 不如翻譯成voidness來得好 emptiness意思就是虛無 但空不是虛無 空是voidness 什麼叫voidness voidness就是無效 無實質 沒有真實的內涵 一樣東西讓它不斷的-swell swell 那種swollen的狀態 無量脹大 一直膨脹一直膨脹-一直擴大擴大 擴大到極端的時候-swollen的狀態 就是外實而中空 可是如果對空誤會的話 就會以為空它是substance 這個是錯的 substance這是不存在 佛堂空出來了 我們現在人在佛堂中 待會兒我們離開佛堂 我們就說佛堂是空出來了 這一種空不是佛法的空 佛法是說有是空 空亦是空 即使人在這裡佛堂亦是空的 人本身就是空的 佛堂也是空的 一切萬法都是空的 桌子現在擺著花 現在有花 把這個插花盆花拿開了 我們說桌子空空如也 不是 佛法的空 佛法的空是有花 有就是空 這當體就是空 當體本身就是空 一切萬法本身就是空 不要誤會成substance 不要誤會成不在了 缺席了叫作空 不是 而是當下就是空 第二個空的誤解是斷滅空 Void of annihilation annihilation就是毀滅掉 我們一直活著 有一天死掉了 肉體腐爛了不存在了 一般的信仰就說歸空 這個不是佛法的正見 佛法的正見是人即使現在活著-就是空性 它不是等到毀滅掉 由有而進入沒有-那時候才稱之為空 有就已經是空了 沒有也是空 一切皆空 不是斷滅空 空的第三個誤解是 把空當作物 Voidness of somethingness 把空當成是something一個東西 可以讓我們眼睛耳朵 眼耳鼻舌身意去了解 Something some object 一切都不是 空不是somethingness 空是無自性 無自性就是沒有自己本身-獨立的性質 所謂花草山河大地 我你他一切萬物的性質 不是自己本身所擁有的 不是自己本來就是如是的 而是依於其它的因緣而有 因而空不是物 它不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所能夠體會的東西 它是瑜伽現量的東西 什麼是瑜伽現量 當心無妄想 清明 毫無執著 放下一切起心動念時 就是空 西藏生死書第四章結尾的時候 提到一位西藏上師-如何教他的徒弟 體會心性 心性就是空 這位徒弟很笨 再怎麼教 他都不會 再怎麼教 現在教等一下就忘記 那個上師有點洩氣 有點憤怒 好教你教不會 現在我要你背著一袋的豆子 滿滿的一大袋的豆子很重很重 從山底下一直跑 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 跑上山跑到山頂上 你不可以停下來 這一位愚笨的弟子 有一個長處 上師說什麼他就做什麼 一點懷疑也沒有 金剛經稱之為信心清淨 想想看 信心清淨還會有煩惱嗎 上師教給你的 佛菩薩教給你的教法 信心清淨不起煩惱 當下就是了 他雖然笨可是信心清淨 卻有 我們不笨 我們信心都不清淨 因而呢 學了一輩子都不能夠契入空性 這位愚笨的弟子 只有信心清淨這個好處 就遵照上師的指示 背起一大袋各種各樣的豆子 往山頂上跑 氣喘如牛 一步都不肯停下來 等到跑到了山頂上 把一大袋的豆子放下 哈…呼… 躺在山頂上的時候 仰望著虛空 心無雜念 一點妄想都沒有 這就是了 這就是了 這就是了 這個就是心性 這個就是空性 心的性也是空 心 空靈的心 能知的心 靈來自於虛 我們講虛靈虛靈 虛而後能靈 空而後能靈 心有太多的執著 分別妄想的時候 一點都不靈巧 都不能找到機 所謂機就是關鍵 不能夠找到那個訣竅 不能夠當下悟 只有空諸所有才能夠靈 才能夠悟 對空的三個誤解 物外空 斷滅空 空是物 就是說把物之外-沒有物存在當作空 或是物已經斷滅了 不存在了才是空 或者是把空當成是 something something 把它當成是某個東西可以用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去認知它 這些都是誤會的 一切萬法當體就是空 怎麼證明呢 大乘佛法的證明方法 有三個途徑 第一個 無常故無我故空 第二個 緣起故性空 第三個 境無心生 無常故無我故空 維摩詰經裡面 維摩詰居士他說了一句話 諸法畢竟不生是無常義 畢竟不生 跟無常是矛盾的 可是維摩詰居士為什麼將-諸法畢竟不生當成是無常呢 這就是不可思議的般若智慧 不二的法門 畢竟不生是空無一物啊 而無常是有不斷的變化啊 這兩者空無一物跟-有不斷變化的無常 怎麼會是相等的呢 維摩詰居士卻說 諸法畢竟不生是無常義 我們來證明看看 如何從無常而證明它就是空 空是常 因為空不生不滅 無常 一切萬法都是無常 世間法有為法 有所造作 因緣所生觀待所生的法-都是無常 凡是無常的事物必然是無住 住就是停止不動 所以無常必定是非停止不動的 而且這種無常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 每一個剎那都是無住的 如果說有一個瞬間 有一個百分之一秒 萬分之一秒 電光石火般 的短暫時間內有所住 就不算無常 所以無常是無住的 不管任何的時間任何的空間 剎那無住剎那不住的-這個才是無常 這個無常不可能說-我這一秒鐘常 而下一秒鐘可以無常 可以非無常 不能的 這個才是無常啊 萬分之一秒鐘 剎那是無常 每一個剎那都是無常-都是無常都是無常 因此每一個剎那-每一個剎那都是無住的 無住是什麼呢 是無存在 因為住的定義就是存在 凡有所存在就是住 但是這種住不可能存在-於萬分之一秒 電光石火般的剎那間 如果在極短暫的-剎那間有所存在 那就是住了 可是萬法都是無常的 因此呢 電光石火般的剎那-都是無存在的 根本不存在 根本不存在 不有 No bhava 因為是無存在 我們就證知是剎那滅 所謂的剎那滅就是每一個瞬間 都是在消失都在變化的 這個叫作無常 這個叫作消滅 既然每一個瞬間都在消滅 就表示即起即滅 任何一個現象生起出現 當下就滅 當體就滅 沒有電光石火般的時間差距 有如我們看到花在這裡 不必等到這個花謝掉-我們才說它空掉 不必等到把花拿走-我們才說花空了 它 花本身當體即空 有這個花存在的時候它就是空 不存在的時候也是空 一切的萬物都是無常 所以一切萬物都是無住 所以一切萬物都不存在 所以一切萬物雖然有生但是 同時就滅了 沒有一個時間的空間 沒有 生的本身就是滅 所以生就是滅 所以生就是不生 滅就是不滅 即起即滅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方起方滅 方滅方起 起就是滅 滅就是起 生就是死 死就是生 因此我們雖然看到 有人的出生 有花的出現 一切萬法的出現 其實 在出現的同時 同時就已經滅掉了 因為出現不是以自性而出現 而是依於因緣而出現 維摩詰居士啊 他講了這句話 諸法畢竟不生是無常義 無常就是諸法畢竟不生 把兩個極端的現象 就在空性之中得到了統一 這是第一個解釋空的方法 以無常故無我 無我故空 來證知有為空無為亦空 第二個證明的方法是緣起故空 緣起有兩種 一種是因果的緣起 一種是觀待的緣起 因果的緣起無明故行 行故識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乃至於生緣老死 這個是因果 有如是因緣就會生起-如是的果報 如是因緣當下生當下滅 如是的果報當下生當下滅 任何一個現象都是-因果鎖鍊中的流變關係 既然都是因緣果-當下生當下滅 不生即不滅 因此緣起的一些現象就是空 緣滅的一些現象也是空 換言之 任何現象 萬法皆是空 觀待的緣起 有此故有彼 有彼故有此 有大就有小 有貧就有富 這是觀待的緣起 所以小不是真正的小 它是跟大比較起來才稱為小 大不是真正的大 它是跟小比較才有大 因果的緣起阿含經稱之為-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觀待緣起阿含經說 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 因果的緣起是不同時間-所發生的現象 有因因果果的變化 因此從時間的角度來看 一切皆空 觀待的緣起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是同一個時間來看一切現象 所以一切現象都是彼此依存的 interdependent 一切都是互相依存的 因 依於它的因緣 果依於因緣 有依於空 空依於有 我依於你 你依於有 從時間角度來看 從空間角度來看 在任何時間所產生的現象 存在的現象 出現的現象 在任何空間所出現-所存在的現象皆是空 有是空 空亦是空 無一不空 正因為無一不空 因此緣起萬法 從緣起可以證知一切法故空 第三個證明有就是空的方法是 唯識學所說 境由心生故空 境由心生 境眾因緣所生 對境有怎麼樣子的認知 怎麼樣子的覺受 怎麼樣子的感覺-都是我們的業力 業力所感 業力就是過去的分別心 留在阿賴耶識中的種子影子 有如攝影膠片上面曾經攝錄過-什麼樣子的影像 現在再用探照燈再用光 透過錄製有影像的膠片 就可以把膠片上所錄製的影像 投影在螢光幕上 這個叫作境由心生 我們認為這個是花 這個是我們人的共業所感 人有人的共業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共業 中國人中生活在台灣的 有台灣的共業 生活在台北有台北的共業 生活在某一區或是某一個家庭 就有某一區某一個家庭的共業 一切皆是共業所感 螞蟻蜜蜂對於同樣的花 不會有我們人的認知 螞蟻不會把花當作欣賞的對象 蜜蜂也不會把花-當作欣賞的對象 花是牠們的食物來源之一 是牠們的共業 是牠們的業力在對境產生-某一種的認知的共業所感 心是投射的幻影-就有了種種的法種種的境 這些幻影剎那變化無有實體 一切皆由業力所生 所以境由心生 境是空 修唯識觀 修加行 四尋思觀 尋思名義自性 差別的 因而就得到 明得定 明增定 印順定 無間定 因而就達到煖法 頂法 忍法 世第一法 而後證得空性 這是觀四個對象 四種尋思 名 一切的名言音聲 義 名言音聲所指的對象 觀名義的自性 名 它的性質是什麼 草有草的性質 花有花的性質 有有有的性質 空有空的性質 這些名假名施設 名言安立 並非實物的本身 並非它所指射的-object的本身 因此它是自性空 我們假名安立而種種的教法 唯識觀先捨掉外法的執著 而後觀心是亦空 那空是指無自性 是空掉我們內心的自性執 而空是一切萬法生起的原理 空是最高的智慧 空是我們學習那麼多-的知識當中最可貴的 如果沒有空不能夠生起萬法 龍樹菩薩在中觀論說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故一切法不成 因為有空 因為一切法皆是空性 所以一切法得成 一切的現象都是可以成就 我們這個講座 是因為發心的菩薩 心畢竟空 沒有為自己所著想 努力發起那麼多的菩薩-在成就這件事 諸位朋友你們也空無所有 心空掉一切的分別執著 才能夠在這裡來分享-金剛經的空性智慧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如果我們心中還有 還有分別我們就不能夠-成就任何的事情 所以慈悲來自於智慧 因為智慧是指一切法皆是空性 皆不執著 不執著也不執著 有所不為 有所當為 為即不為 不為即為 為與不為平等真如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當我們了解真正的空 我們就能夠成就一切的善法 當我們對空有所誤解 把空當成是物外 當成是斷滅 當成是物本身 如此的惡取空 我們就會生起惡法 生起惡法的結果就是未來世 往生到惡趣 不必等到未來世 這一世就已經在惡趣了 這一世如果誤解空 就放蕩不拘 了無執著 就會犯戒 心就不定 就毫無智慧 當下就是在惡趣之中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如果是真空就可以成就-真實的善法 如果是頑空 就會成就頑靈不化的惡法 如果對空誤解 就會成就錯誤的現象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若無法空義故一切法不成 如果沒有空 什麼事情都不能夠成就 聽到了空我們不要誤會 也不要擔心 有的人一聽到空就害怕 唉呀我如果空了 一切法都是空了-我就不能享受人生了 我就不能吃東西了 我就不能夠愛某一個人了 我就不能夠這個好好讀書啊 圓滿人生 因為什麼都空 這個是誤會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你了解空 你才能夠成就一切萬法 安住於空 你才能展現萬法 有真正的空你就能夠-成就真實的事業 把空用在生活上 你生活就可以快樂自在圓滿 把空用在工作上 你就可以如意安詳成就圓滿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故一切法不成 如果我們心中沒有空性 不能安住於空 不能夠拿空來生活來工作 我們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 我們障礙就來了 處處都是碰壁 處處都是障礙 因為我們有 因為心中有 因為心中有強烈的分別心 什麼是我喜歡 什麼是我不喜歡 什麼事情我才做 什麼事情我不做 只有考慮到自己 沒有空性 心中滿滿的 頑靈不化 不能空就不能夠靈 若無空義故 什麼都不能夠成就 金剛經的智慧 空性智慧 真正的目的是要我們成所作 成就一切的善法 淨法 這個才是金剛經真實的用意 教我們出空而入有 空有不二 隨緣而自在 直下而承擔 這個才是行六度而無住 無住而生心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