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在家律學概說41 主講:本因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各位居士各位同學各位蓮友-大家早安 我們請翻開第二一一頁 我們上次講到信業果以止惡 這個業果的道理非常甚深 我們說在十二因緣法裡面講 也只是因果法 佛講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謂無明緣行 緣行識乃至呢 純大苦聚集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然後愛取有 生老病死 這個到最後變成一個大苦聚 這也是一個因果法 這樣反過來呢 此無明滅故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謂無明則行滅 乃至到最後 反過來 整個苦啊 生老病死苦 整個大苦聚就滅掉了 說明我們有情生命流轉-乃至涅槃解脫這種因果法則 雖然我們造作的業果會受報 但是反過來 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業轉掉 就是我們造作善業 造作無漏的業來逆-這個生死之流 我們了知這個因果業果的道理 反而知道說這個有漏的-是一個大苦 我們要反過去 所以我們上次講到梨軍支比丘-以前餓死他母親 受這個地獄餓鬼的苦報 證到阿羅漢果 因為他以前還修很多福報 所以他有緣出家證到阿羅漢果 可是一樣要又受這個-飢餓的苦報 但是就可以表示說 業果是不虛 但我們又可以造作善業去 造作無漏的業去讓我們-把這個大苦 消滅掉 所以這個很甚深的業果道理 我們講 這個隨所行諸業所受果報亦然 造者無所有 諸佛如是說 其實所造的這個業 所造的這個造的人事實上在-佛教的理論來看 那個是一個很甚深的 其實是沒有一個造的 可是你看起來是有一個人 好像這個一個火 這個火點燃了 你看到的火光是前面那個火光 它一直是新的一直延續下去 所以這些甚深的-業感因果道理 還有等流果異熟果 這些都是很甚深的 我們一定要了解它的道理 所以在起心動念的時候 在造就生活上的日常生活當中 我們要常常覺照不要去造惡業 一直要去造善業 所以我們看以前在-《大毘婆沙論》也有講到 以前過去世有一頭大象 牠因為載運這個佛塔到-迦濕彌羅國 依照這個善業後來命終-轉生為人 後來呢 他有因緣出家修成阿羅漢 可是牠過去世的習慣 他每天都要吃一斛五斗那麼大的 大量的飯才可以飽 所以我們說阿羅漢他斷-這個異熟果的煩惱 異熟的煩惱 可是他沒有斷掉他等流的習氣 所以這些都是很甚深的一些 因果的道理我們要去了解 好所以我們要好好去-清淨我們的三業 造就善因境界 究竟才可以離苦得樂 所以這邊再講這個-《法苑珠林》講到《中論》講說 因果常生滅相續故往來不斷 生滅故不常相續故不斷 所以這個因果三世相續-是正道理 下面又引《成論論》來講這個 這個因果的正見 這是我們要去了解 其次我們再看-二一二頁講到 不善的業道 我們如果犯戒作惡必定會-受到苦果 我們要去觀想出離 不敢去造作 而且對一切眾生生出-安隱心樂心慈心悲心 哀愍心利益他來守護他 我們說戒律是一種自通之法 戒律是我所不願意造作 不願意被人家殺 我也不應該去殺人家 不願意財產侵損 也不願意去 也不應該去侵損別人的財產 是推己及人自通之法的善心 所以我們這樣來守護-我們的戒 你就會感到持戒是不困難的 所以在《華嚴經》也有講到說-這十不善道 都令我們墮這個-地獄餓鬼畜生 上者地獄中者畜生下者餓鬼 所以殺盜婬妄講惡口兩舌-無意義語貪欲瞋惱 邪見這些罪都是這樣 乃至他又有等流的果報 殺生讓我們短命多報 劫盜貧窮得財不自在 乃至到最後邪見之家其心諂曲 這些都是我們要觀察-這不善業道不要去造作 所以《華嚴經》這邊講 這些十不善道讓我們眾苦大聚 非常的苦 所以我們應該這樣來作念說 我要離開它 我一定要反過來行十善道 而且亦令他人住於善道 所以菩薩於一切眾生-都生出這種安隱心 慈悲心利益心 住這個正見 住這個慈悲法不隨逐-邪心邪道 這樣轉這個業 轉我們的那種欲望 轉我們的心的染污 所我們常常去這樣思惟 淨戒戒法你會覺得 我不困難 因為我如果這樣去造作 我也害人家也害我們己 重要我想到我要快樂 那麼這快樂要常常去把握 我這樣一時的快樂-以後是無量的苦報 你會不敢去造作 我現在一時的忍耐 會得到無量的快樂 那我們就願意造作了 所以十善業道也是這樣 其次再看丁二發大心勤修善 我們要發大菩提心 我們除了利益自己看到自己 不應該去造惡以外 我們更能夠發這個大的菩提心 仁慈博愛一切眾生 愛他勝於愛自己 乃至用七因果的修-菩提心你看《廣論》有這個教導 或是用自他交換的-這樣來修菩提心 菩提心廣大能夠滅除-一切的重罪 能夠讓我們把自己這種 只為自己的心轉成為他人的心 那這樣就不會去殺不會去盜 不會去侵損別人了 因為你把他看作是你自己的 你就不會去害他 所以在《大乘莊嚴經論》他講 最初發大心 善護無邊惡 善增悲增故 樂喜苦亦喜 所以我們這樣 能夠依這個菩提心 可以遠離這個退墮惡道的因緣 我們愛他勝過愛自己 這樣就會忘記自己而去利益眾生 不會去憎恨別人 哪會再去造不善之業 所以這樣 勤修善勤修我們的善行 所以這個《大般若經》也說 說舍利弗 世尊告舍利弗 若有能發大菩提心 精進修行布施淨戒 安忍精進 那這樣雖遇種種的惡友退緣 他沒有退屈這個人是菩薩相 又這個人他能夠修諸善法 心無厭倦 他受持淨戒終不毀犯 常樂利樂一切有情 雖遇苦緣都沒有怯弱 隨所修學願與一切有情-同證菩提畢竟安樂 那這個人是菩薩摩訶薩的相狀 說我們心無厭倦而且我們修善法能夠發這個菩提心利益有情 縱然遇到多苦的因緣-我們都不要怯弱 我們希望跟一切的有情 同證菩提畢竟安樂 這樣呢我們能夠安忍 這樣我們能夠不毀犯淨戒 所以我們以這個心 來攝修 你就不會害怕說我受戒了以後 會毀犯會下地獄-我就不敢受戒了 所以我們以上就是我們要-防護我們這整個境界 你要用各種的方式來思惟 這樣的話我們去受戒學戒持戒-你的方向 而且你會跟我們整個菩提心 跟我們的出離心 乃至我們好好去定慧 這樣你會覺得說 我這樣這一條路是走對的 而且我是一定要去走 我們就不會生出這個退 退怠或是 懦弱不願意去受戒學戒了 好其次再看乙二 那以上防護說明過了我們再看 如果有犯到要怎麼樣去懺悔 這邊講懺悔說戒 丙一懺悔名義 這什麼叫懺悔呢 懺是梵語叫作懺摩 中國話就是懺摩就是悔往 悔過以往 所以懺悔是兩個中文-跟印度話合起來的 謂不造新 不要再造新的罪惡了 懺就是止斷未來的過非 悔就是恥心於往犯 所以在有部律-《根本說一切有部》律他講 說懺摩本來是在印度話說 請你容恕我 對不起啊請你容恕我-我不小心踏到你的腳 對不起啊請你容恕 請你歡喜起歡喜 這叫懺摩 那悔罪其實不叫懺摩 悔罪印度話叫作-阿缽底提舍那 Apatti pratide-ana 阿缽底是罪你要說罪 你要悔罪要說你的罪 然後呢我這樣不對了請你饒恕所以我們中國是把這兩個-說罪跟祈求容恕這兩個呢 就是把懺摩祈求容恕 跟阿缽底提舍那這兩個 懺悔混合一起解釋了 所以我們講懺悔懺罪悔罪-通通可以 意義相同 所以我們如果受了善戒-如果犯失 應該要發露懺悔 為什麼呢 在《未曾有因緣經》就講 行善戒者譬如穀苗 煩惱如草 我們要種這個穀苗讓它-這個稻糧一直長出來 可是有草我們有煩惱 你要除草 讓這個穀苗一直清淨 收獲才能夠豐盛 所以我們要發露要懺悔 我們不怕造罪只怕不改過 所以在《涅槃經》講 有二白法能救眾生-一者慚二者愧 慚能夠不作罪愧能夠不教他作 慚自己內心羞恥 愧他能夠發露別人 所以這個慚愧二法是我們人 人類有這種白法 所以如果沒有慚愧的心-就像我們這個人是禽獸 畜生不如 所以智者有兩種 一者不造惡 第二個作了能夠懺悔 那愚癡的人也有兩種 一種是造罪二者是覆藏 所以我們如果能夠生出-這種懺悔的心 好像濁珠濁水我們放一個明珠 這個就清淨了 這個月亮被這個烏雲蓋住了 我們除掉這個烏雲 這樣眾罪除滅清淨就恢復-光明潔淨 所以這個百千年的垢膩 我們只要一日一時你發露懺悔 向佛依法這樣來懺淨 一天一時百千萬劫的罪業 好像火光一亮這千年暗室-就除掉了 所以以佛法力的功德 我們應該要這樣子去思惟 去呢來運用這個懺悔的方式 縱然我們犯重罪也不要害怕 縱然我們當然說一定-不要犯根本重罪 但是縱然你犯重罪也不要害怕 我們還是佛弟子 你還是要生出這個懺悔的心 所以這個在《涅槃經》講 犯四重者生報即受 有些犯四重罪他當生或是下一-生他馬上就受這個惡道的果報 但是他如果 譬如說出家眾或是在家眾 披法服猶未捨遠 他還是懷慚愧的心恐怖自責 他的心要改過懺悔 生出護法的心 他仍然在建立正法 然後這個人一直往這個心 那這個《涅槃經》講 這個人有懺悔的心反省的心 一樣在佛法上一直在用功 《涅槃經》就講 我說是人不為破戒 這樣還不算破戒 意思說你的心還是有在悔改 那這樣就好像我們講 智者 第二種智者他能夠懺悔 再重的犯罪他能夠懺悔 我們看阿闍世王就知道了 阿闍世王你看他殺他父親 到最後生出這個惡瘡了 趕快去佛那邊懺悔 那這樣 他的業果就損減很多了 如他下地獄很快就出來了 所以他這個人的心說不為破戒 反過來你如果犯了四重罪 沒有這個恐怖的心-沒有慚愧發露 沒有護法的心 而且乃至說這沒有關係 或是已經沒有佛法僧了 破這個見了 你破戒又破見 我們說破見比破戒還嚴重 所以這個 對佛佛哪有看到 這個我就生病了或是呢-佛也都沒有來救我 佛法是沒有用的 不要破這個知見 破這個知見那變成-一闡提的邪見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去懺悔 不管是輕罪重罪 重罪懺悔都還重報輕受 後報轉成現報 所以尤其是我們修學佛法 在《大毘婆沙論》講 寧墮無間地獄寧像提婆達多 你看提婆達多他出佛身血-殺阿羅漢 破和合僧 他下地獄 可是他在人壽以後-四萬歲的時候 他以後會成為獨覺 他的智慧比舍利弗還利 為什麼 因為提婆達多以前也是-好好去受戒學戒 修禪定 他背誦八萬偈誦 他還是很認真的想要出離-生死苦海得到阿羅漢果 因為一時沒有得到 才產生那種退墮的心 才想說我要修神通 結果呢 又要又變成邪念了 那我要當新佛 可是他以前的修行已經種下-這個順解脫分的善根 順解脫分的善根是因為-他能夠聽經聞法 思惟布施持戒 他急求要得到涅槃阿羅漢果 他也要背離生死 所以他已經種下這個-順解脫分的善根 所以縱然他下地獄 可是呢他還是有因緣再出來 所以我們不怕說 我犯了重罪了我會 以後都沒有救了 我們能夠懺悔還是有救的 所以論上講寧作提婆達多 墮入無間地獄 不要作這個外道 外道曷邏摩子 溫達洛迦 曷邏摩子 這個外道他都沒有學佛 他以前在修禪定的時候 被這個魚啊鳥啊的聲音吵鬧了 他就罵牠們有一天我把你們-全部都殺掉 後來他修禪定修成功了 修到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 他享壽八萬大劫 寂滅寂靜的快樂 可是八萬大劫命中一過-就生為一隻飛狸 這個狐狸可以飛天的 不管水上空中陸上爬的一些-生通通被牠他吃掉 以後他墮入無間地獄 佛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要解脫 這個人他修禪定以前還是 佛去親近過的 去參訪過這個人 可是佛要度他沒辦法 因為他已經他是外道 他只是修禪定 他都沒有受戒沒有聞佛的 聞這個出世間的道理 所以我們說寧作提婆達多-因為他還是有修戒還是有持戒 還是有在佛法中用功過 雖然他以後犯重罪了 可是還是可以解脫 還可以成就獨覺 意思說那我們又能夠用按照-佛法的懺悔 供養三寶常自呵責 那這個善業力呢 一樣可以損滅我們的 這個苦報 所以一定要學會懺悔 好那怎麼樣懺悔有兩種 看丙二理事二懺 這兩類在分成三種 理懺就是講的無生懺 事懺是講的作法懺-跟取相懺這兩種 這兩種懺理懺跟事懺 通通包括出家在家都可以懺 我們化教講的重視-理懺跟事懺的取相懺 如果制教講的 僅有作法懺 『所以在《行事鈔》解釋 理懺裡面的無生懺跟取相懺 是屬於化教的懺 通大小乘也通用於-僧俗二眾 他所犯的罪他可以悔掉-三世一切的罪 牒出十善的罪名 作法懺是屬於制教的懺 作法懺是屬於 如果制教講的僅有作法懺』以上請刪除畫面與音聲 所以《行事鈔》解釋-無生懺跟取相懺 是屬於化教的懺法 它通於大小乘也通於僧俗二眾 他所犯的罪他可以悔掉-三世一切的罪 而且可以牒出-十種業道的罪 作法懺第二種是-屬於制教的懺法 限於小乘的 主要用於出家眾 但是也可以旁及我們在家俗眾 只要有受過戒的人 他就可以按照作法懺來懺 限於他現在世所犯的 這一次所犯的罪 而且要牒出什麼罪什麼名 輕重的罪相才可以成就-這個懺悔法 這個懺悔法兩種 要齊用 所以在《羯磨疏》裡面談到說 懺法多種如果我們-只作這個事懺 就是你對首懺也好-你取相懺也好 能夠伏業易奪 只是把它轉過來而已 有時候是轉掉-我們的犯戒罪 有時候是轉掉我們-比較重的罪而已 可是你以後可能還會再造作 如果我們作理懺 就是無生懺 就能夠把我自所有的業道罪 焦業滅業滅掉 所以作法懺它能夠滅犯戒罪 而不能夠滅這個業道性罪 譬如說你殺一隻牛 你犯戒了因為你殺畜生 犯輕罪不是殺人 你對首懺能夠滅掉犯戒罪 可是那一隻牛那個性罪 你殺這隻牛的性罪那個業道 這隻牛以後要找你報仇 還是沒有滅掉 你會受痛苦 而取相懺它能夠滅業道性罪-而不滅障礙中道觀的根本無明 無生懺它都能夠滅性罪-無始的根本無明 那這裡就是我們要兩種者齊用 所以靈芝律師講 化滅心業制懺違教 我們不能說那我就用大乘的-懺悔來懺這個重罪 來足這個小乘僧數就指這比丘 比丘尼 因為我們如果只按照-化教的懺罪 制教的戒罪還在 我們如果只用制教的懺罪法 只是化教的那個 我們業道的性罪還是在 所以要兩個都齊用 我們看阿難在-五百結集的時候 他入七葉窟 迦葉尊者跟優婆離尊者還教他-懺悔六條七條小罪 他證到四果阿羅漢了以後 還跟他講你那時候佛叫你三次-去取水你都沒有去取水 你踏佛的袈裟 你涅槃的時候讓這些俗家的-居士來哭哭哭啼啼的 眼淚都掉在佛的那個 身體了 很多啊 佛都可以住一劫半劫你都-沒請佛住世 你犯了小罪你要懺悔 所以你看阿難證到四果阿羅漢-他還要再懺這些犯戒罪 非威儀的罪 所以可見這兩個懺要齊用 你不能夠只用一種 何況經典上講的事懺 他也是要求你要發露 然後你才按照經典上的 誦經持咒拜佛來見光見花-來取這個証驗 如果你都不敢發露不敢-跟人家講作法懺 那你怎麼有辦法得到-這個證明呢 所以這兩個作法懺跟這個 取相懺還有無生懺-通通要一起用 所以這個是總綱要了解的 好那我們廣明懺法看丙三 第一個理懺 無生懺 所以你看我們天台的教觀-裡面都是講 你拜佛誦經以後你要修觀 就指這個無生觀法 你要觀無我性空實相之理 所以《普賢觀經》講 我心自空罪福無主 一切法如是 譬如幻師能幻人目諸業如是 若如是知是名清淨真實悔過 此則名大懺悔也 所以大懺悔就是你能夠在觀照 運用我們觀照的智慧 隨所思惟來推窮業性 這個業性沒有一個所造的 沒有能造的 能所俱空 那我們能夠明見這-不生不滅空性的道理 這時候既然沒有我-也沒有所造的 這樣子罪福無主 罪福就沒有所依的 就可以滅掉這個罪了 這叫懺 所以能夠成就無生懺 乃至能夠滅無明惑 超出三界輪迴入於涅槃 好像我們醒過來了 就不再 迷醉 就不再作夢了 但是當然 我們得到這個無漏的果位 如果宿業在如果還在人間 因緣會遇時這個業果-還是會再出現 還要償其宿債 譬如目犍連被外道 他要往生之前 被他打成肉醬 他再用神通恢復 他不痛苦了 因為那是以前的殺業 離婆多尊者這個 看到人家在他在染衣服的時候 被這個牛主人說你偷我的牛 被國王抓去關 關了好幾年 沒有人來救他 他根本就沒有偷牛 結果這個阿羅漢被人家-關了好幾年 他說這是他宿世以前 毀謗人家偷牛的果報 所以佛也受這個孫陀利女-的誹謗 說害她懷孕 佛也三月吃這個馬麥 頭痛等等 所以這個因緣會遇的時候 還有受這個果報 但是他已經知道證到一切法-無我無我所 這些聖者佛不會痛苦 但是我們看到得道證聖果的人 都還有這種果報了 何況我們沒有斷惑證果的人 那我們一定很痛苦了 怎麼還可以造惡 所以這個是要我們警惕的 好 所以理懺主要是觀-無我性空實相的道理 道宣律祖在《行事鈔》裡面-他分成三種 他依大小乘權實的教理 分為性空觀相空觀唯識觀 這我們簡單的講 性空觀它就是按照分析-這個罪業 分析這個我我在哪裡 色受想行識 色受想行識這個手 這個手不是我 這個眼睛不是我 眼耳鼻舌身意不是我 分析一下這個心在哪裡 這個心是虛妄的是和合的 而且是念念無常的 沒有一個主宰的 所以沒有一個我-沒有一個所造的 那這樣我見他分析他了解到 沒有我 沒有我所造的 沒有能造的所造的 罪福也沒有 覓罪了不得 那這樣他成就這個觀法 三界頓出 他可以証到二乘的果位 第二種是相空觀 相空觀跟唯識觀那這些-都是大乘的觀法 那當然相空觀其實也通小乘 小乘他前面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所以我們看他講 相空觀他是了達說-外面一切是幻化的 空華無實 好像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眼睛生病了唯情妄見 所以我們看一切外塵六塵 通通是幻象 他常常觀到了法無相 有如空華 只有空出所有的塵境 那這樣罪相也沒有了 我也沒有我也是一個幻相 罪相也通通是幻相 乃至這個所謂的實相也沒有了 所以這個慧日破諸闇 銷罪如霜露 所以他一觀就觀到那個體性 他不像就比較利根的 他一下子他不用這樣分析 我的六根 我的色受想行識不用 他一看這個體性本來-就是因緣和合的 即法見空 不待推析 他看這個體性 罪的體性也好 造善造惡的這個 這個主人也好 通通是本來就因緣所生無生 所以他這樣觀到最後證到果位 那就是大乘的果位了 第二種是用唯識觀 剛才是用幻化外境幻化 現在是觀內心其實這些-都是內心變現的 一切境界都是我的心所變現 只有識實唯有識 外境本無 你說三界唯心造 這萬法唯識現 所以在《楞伽經》講-離一切諸見及離想所想 無得亦無生我說為心量 這個心變現一切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好像在畫畫一樣畫的-很漂亮很莊嚴 有時候也畫的很烏七八黑的 都是你心在造作這個正報依報 所以證入這樣的話呢 他這個 得證我空法空真如 罪業也無所託 可以証入實教的菩薩 前面相空觀可以證入權教 那這些都是按照 最後極致的道理來 選擇看你要怎樣修觀的方法 這修觀因為他是一個-懺罪的方法 是到最後可以讓你證到果位 所以看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個性-隨我們去選擇這個觀的因緣 這樣無罪不遣 所以《華嚴經》講-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就是這個道理 就是我們要用這個心-去觀照這個人的個性 到最後了達無我無我所 乃至法也空我也空 這是理懺 其次看事懺 事懺就講取相懺跟作法懺 取相懺呢它就是用一個取相 它有一個固定的儀軌 這個在經上講 你要嚴淨道場稱歎虔仰 禮拜誦持旋繞竭誠 心緣這個佛法僧三寶的境界 來滅掉我們的業 所以在《佛名經》-《方等陀羅尼經》 這些大乘的經典上-都有講這個取相懺 這個業呢有重輕 那怎麼樣分重輕呢 我們說約三時犯來看 造作的時候如果是 方便時根本時成已時 這三時你都是很猛烈的 好樂的心 這樣你造作的業重罪 如果你有二時或是-一時比較猛烈 那這樣是比較輕 如果你三時都是比較輕 那就很輕 這是以心來看-你的業是重還是輕 第二種是你的過失-你所造的過失來看 譬如說你造的是五逆的重罪 毀謗正法偷盜僧物 這些本來過失就是重的 那這樣就是重業 一定墮地獄 那所以重業又再分定不定 定業極重 你再怎麼樣懺還是要受報 但是可以重報輕受 如果不定業比較輕就可以 延後受或是轉掉 所以在這個經典上-《虛空藏經》 《占察業報經》都有-說明這個懺悔法 那我們要用事懺-一定要具備五種因緣 第一個請佛菩薩為證明 第二個誦經咒 第三個說自己罪名 第三個立誓不再犯發願 第五個請佛讓我見光見花-如教所明等等 這個叫事懺取相懺 這種事懺好像伐樹枝 令樹葉枯萎 可是根本還沒有去掉 你說你可能這時候懺悔清淨 可是你以後可能還會去造作 因為我們惑業我們還是有煩惱 要把煩惱的根斷掉-一定要用無生懺 所以在取相懺裡面 小乘他們 如果觀想到毒蛇 出現滅掉我的罪 或是用大乘的遇有好夢 或是見光見花佛來摸頂 《梵網經》講的 這些都是一種證明 這叫取相懺 第二種作法懺-就是我們現在要講的 小乘的作法我們出家眾-所犯的輕重二罪 應向大眾僧懺悔比較重的 或是再降一級罪的 可能向二個三個懺悔 再更輕的那只要對首懺悔法 這樣自己責心的懺悔法 更輕的 這樣如理如律可以滅除 違佛所制的犯戒罪-來恢復清淨 那大乘裡面也有講說 我設限要期至誠用某種作法來 譬如說我九十日行般舟三昧 我四十九天念大悲咒 《大悲懺》或是我拜《法華懺》 我都有這個規定的時間 儀軌沐浴淨身禁食酒肉 要誦幾遍 這樣也叫作法 這樣也叫作法 可是你要求證驗 你要求證明好相 那這樣就變成取相懺 所以一般來講我們講作法懺-都是局限在小乘來講 因為講到大乘四十九天 《大悲懺》或是三個月這個-般舟三昧懺 你都是要求得證明的 那這些都是取相懺所收攝的 我們要作法懺必具五緣 第一個能懺者 在《羯磨疏》說明 我們出家五眾或是在家二眾 第一個你要找他 能懺的人 就是我們不是 我們是能懺的人是我們有受戒 我是出家眾我是在家眾 能懺的是我因為我有受戒 我要自己來懺 第二個所對的你要找人 出家眾找出家眾 在家眾也要找出家眾 或是在家眾有些菩薩戒-有些同見的 同眾清淨他不犯這個戒罪的 第三 你的懺悔的心要內具慚愧 這最根本的 而且你的心要立誓永斷-不再造作 所以這是第二個 第三而且你要露罪 發露這個罪相要表示出來 慚愧以後不敢再犯了 最後心境相應 你所說的話意義名句 兩個都連結 我不再造作了 所以第四個心境相應 第五事成 事情成就 這裡就是在《羯磨疏》講 謂教具足 作法無非 他按照這個儀軌來作法-沒有過失 第二個呵責立誓 對方會講呵責你 你見罪嗎 以後不要再造 自責汝心生厭離 第三個你回答 是我以後不再造罪了 依教奉行 這樣領受無違 這樣 就是按照這個儀軌 事情成就可以滅掉這個犯戒罪 所以這個作法懺 那當然比較簡單 如果要取相懺要無生懺-還要觀無生 還要見光見花見佛來摸頂 當然比較難 這兩個要齊用 乃至你說我修理懺 你要不要再念誦要不要-再作法呢 其實兩個都要 所以在《濟緣記》-〈釋懺法篇〉裡面都要 它有再講 這一部分我們就不多說了 這裡呢二二二頁 我列了一個表 理事二懺的比較表 這個理懺 化教無生懺 它有小乘觀法跟大乘觀法 有性空觀小乘觀法 小乘觀法其實也可以通相空觀 大乘觀法有相空觀跟唯識觀 那這些 性空觀《中阿含經》-發自了解脫的心 他果證羅漢緣覺 相空觀它是宗 般若經發菩提心 未窮心本他證這個-權教的小菩薩 唯識觀它宗《楞伽經》-《法華經》《涅槃經》等 發大乘心 他依觀來證得同一識體 果證實教大菩薩佛果位 所以這個理懺他隨證我空法空 能夠焦業滅業 可以參考天台華嚴唯識觀 或是淨心誡觀法等等-這些觀門 如果是事懺化教取相懺 制教作法懺 這些能夠伏業易奪 以善事善心讓我們的惡不要動 可是我們的煩惱還動-還是會再造業 所以這是事懺它也還不究竟 可是它已經可以滅掉-我以前犯的罪了 乃至讓我們淨戒出生了 這個大家自己看 那麼在《相經集註》也有講到 我們如果優婆塞優婆塞夷-犯到重罪要懺悔 要按照儀軌 香華塗畫 懸三寶的畫像莊嚴 道場燒香 晝夜六時來稱佛名 禮拜 要打坐 須要在夢中見佛受記-或是摸頂滅罪 所以這個 或是持咒也是一樣 所以這些都是我們 應該要去學習的 乃至出家眾也是一樣 有些人會說 我們看到大乘的經咒 我要持楞嚴咒 持什麼咒我是什麼經 它都有講啊 我只要持這個咒-可以滅掉五逆四重罪 那我就持這個咒就好 我就是誦這部經就可以滅罪了 我不用再跟你們講了 也不用發露了 這在偶益大師他就講 他在《重治毗尼事義集要》-他就講 這個咒啊 這咒心是要 要 顯露出我們的心 咒心 你要顯露你的真心 如果你現在犯罪了 罪無大小 你不敢跟人家發露怎麼會-合乎這咒心的道理 所以應該還是要發露的 所以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所以這裡作法懺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以後 那我們犯戒罪那個-作法懺怎麼作呢 二二七頁 這邊就要找人對首 我們在家眾就找出家眾 就跟他講 說大德存念 我優婆塞某甲 有故殺 譬如說故殺蚊子 故殺螞蟻 犯下品可悔惡作罪 此方便惡作罪 此所犯罪我今於大德前 從清淨來並皆發露 不作覆藏 由發露已便得安樂 弘一大師按照有部律來列的 這樣講三遍 我跟你發露 我故意殺生 故意殺蚊子 故意殺螞蟻 或是故意呢 造作什麼罪 那這個一樣-如果下品的罪就對首 這邊講如果比較下品的-就對首懺罪 如果比較中品的話 就找二三個懺罪 所對的比丘就會跟你講 汝見罪否 答我見罪 將來能夠善護諸戒否 他說能護 這個師長這個比丘就跟你講善 回答爾 或是依教奉行 或是比丘比丘尼都可以 在家眾也是按照這樣來懺悔法 所以這個說罪的方法丙四 我講丙四就是說罪方法 弘一大師他講 如果犯上品不可悔-那這樣就永棄 佛海名邊罪 可是你要按照這取相罪來懺 如果犯中下品的我們-應該來說罪 向清淨的大小乘僧 如果是中品的向三個人 找三個人來說罪 像剛才這樣說 如果是下品的 跟一個人說 那這樣就剛才這樣說罪的文 來懺 所以這說罪是很簡單的 這是 但是你要至誠懇切 跟前面這樣子來懺 來懺 這樣心生大懼痛自呵責 就可以滅罪了 好以上是我們懺悔發露 有時候你就可以找師長去懺罪 或是如果師長不方便-你就是累積了一定的時間 比較重的 或是現在再去懺 如果比較輕的你就先在家裡 對著佛前這樣來責心懺 最後我們講這個捨戒 乙三捨戒 捨戒簡單的講 我們如果遇到很大的因緣 沒有辦法 譬如說你要墮胎了 你要殺生了 你真的沒辦法那你對他講 我先捨這個殺生戒 所以這邊講 由意樂厭戒故 它具三緣 我真的厭倦了 我不能守這個戒了 第二個 對方要領解你 你就跟那個犯的人-或是跟對方講就可以了 他只要聽得懂就好了 誰都可以 第三你要說你捨什麼戒 譬如說我捨不殺生戒 或是捨五戒通通捨 你這樣的話講出來-對方聽得懂 就成就了 所以捨戒這個 複雜的話斷善根二形生-這些都會捨戒 我們現在作法捨 很容易 你只要對一個人這樣講 要捨戒很容易 因為這個一說就成就了 好像你跳入這山谷墜下去很快 很容易 你要受戒就比較難 好像你求增上法要上高上 那你要多緣多力 你要很多因緣 來寺廟要具備很多儀軌 這就比較難 我們捨戒還可以再來受戒 免犯重戒 如果我們不捨戒 犯重戒就很難懺 所以持戒也是一種-防護戒的方法 所以以上我們就把捨戒-說明過了 好那這個整個在家律學概要 我們就很簡短的扼要的 來跟大家互相研習了 裡面其實還有比較深的 或是還須要再開演的 請各位同學就有時間-好好再看原典 或是在家備覽等等 我們這次呢 這學期就上到這邊 好回向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於眾生 皆共成佛道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