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在家律學概說31 主講:本因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在家律學概要 各位同學各位蓮友大家午安 請翻開講義 一百三十二頁 我們上次談到誤殺 錯殺 因為他有 剋心 他有專心的 動機 所以在佛法上 判罪就跟世間法不大一樣 就跟世間法不大一樣 因為他約心的動機來講 罪業 所以我們講佛法判的罪 佛法的戒相 跟世間法法官判的罪 或是他們一些 有些不大一樣 尤其佛法它很講究-心的動機 所以這邊也是一樣 我現在想要殺甲 結果沒有殺到甲 把乙殺死了 當然在世間法看還是殺人 但是在佛法來看-他沒有結到重罪 所以這裡就是比較特殊的 所以我們這叫 這邊看就是境差 境界差錯了 我們看這裡 五戒相經裡面談到 若欲殺母 而錯殺非母 這樣中罪可悔 他要殺害母親 可是 錯殺了 其實那個人不是他母親 這樣呢 雖然那個人被殺害了 可是 這裡就好像我們剛才講 那個境界 可能突然出來 他殺錯了 他知道也錯了 這樣子犯 中罪 他沒有犯上品不可悔 第二種 若欲殺非母 而錯殺自母 這樣犯中罪可悔 不是逆罪 他本來不是要殺自己的母親 結果不小心錯殺自己的母親 這樣呢 雖然母親死了 可是他沒有犯逆罪 因為他 本來不是要殺母親 殺錯人了 這樣非逆罪 我們先看完再講 為什麼會這樣子 第三個 若欲殺人 而錯誤殺非人 他要殺人 可是殺到的 卻是非人 反正你沒有殺到人 就降一級罪 中罪可悔 就殺人的方便罪 對非人來看 他本來沒有殺心 結果他也把非人譬如說 龍 變化人 鬼 這些等 第四個 若欲殺非人 他要殺非人 結果錯誤 把人殺死 你本來要殺非人 殺非人就是犯中罪 結果沒有殺到非人 這樣 降一級罪 就小可悔罪 是殺非人的方便罪 雖然是人死掉了 可是 你對人沒有殺心 所以這些都是比較特殊的 再看 最後一個 若欲殺甲 而迷闇誤殺乙 你要殺甲 胖胖的 戴眼鏡的 就是這個 可是晚上 或是你看沒有清楚 把他殺掉了 你以為得手了 這樣 合乎自己的本心 你本來的希望 就是要把那個甲 戴眼鏡胖胖的 結果你以得手了 這樣 殺掉 就犯不可悔罪 上品不可悔罪 其實你殺到的不是甲 是乙 所以這裡呢 誤殺 就比較特殊了 因為你也是人 人想 而且你的期望也是那個人 這樣業道 就會結重 這在經論上談到這個母親 也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就像我們現在談體外受精 代理孕母 這在經論上談到一個 也是體外受精 你說到底哪個是母親 那個懷胎十個月 生出來的 其實那個受精卵 不是 懷胎十個月的那個媽媽 是另外一個母親 是另外一個女人的受精卵 女人的卵 結果 生下來的那個孩子長大了 以後 把那個懷胎十個月的母親 殺掉了 不管是錯殺還是要殺 請問到底誰是他母親 所以在經論上就談到 這個代理孕母 在體外受精的問題 在論典上就講 這個卵 真正的受精卵 誰提供那個卵 才是真正的母親 而不是那個代理孕母的-那個母親 所以他殺害那個生下他 的那個母親 那個 不是他真正的母親 所以他沒有結到 五逆罪 沒有結到五逆罪 所以這是一個很特殊的 一個狀況 所以在 我們現在講體外受精 這些代理孕母的事情 他真正的父母親 還是那個受精卵 提供的那個父母親 好再看第七開緣 殺戒有很多開緣 若在屋上住 手中失樑墮入這個人的頭上 他把這個樑 不小心掉下去了 結果下面有人 把人家殺死了 這樣沒有殺心不犯罪 若人力少不禁故 樑墮人頭上 彼死 或是在 你在屋頂上蓋房子 結果 力氣不夠了 樑瓦掉下去了 把人家殺死了 這樣也沒有犯重罪 因為沒有殺心之故 若在屋上 這個 看到?中有蠍 有毒蠍 結果很害怕 趕快跳下去 你在樓頂上 結果下面有人 被你 壓死了 沒有殺心也不犯罪 若入險道 值賊欲捉 墮岸下的織師上面 你 盜賊要抓你 結果 你趕快跑 結果跳下去 下面也有人 也有一個織布師 結果把他壓死了 這樣也沒有罪 若你在山上推落石頭 結果石頭掉下去了 把人壓死了 這樣也沒有罪 因為都沒有殺心 若扶抱病人而死 或是你給他藥吃 或是來來往往出入 結果這個病人死掉了 這樣沒有罪 你如果是善良的加以看護 這樣沒有罪 但是也有特殊的情況 後面會講 若破熟癰瘡而死 他長膿瘡 這個膿瘡已經膿爛掉了 結果他 痛死了 這樣 你是善心的沒有罪 若擊?小兒令大笑 彼便死 擊?就是 搔癢 你開玩完笑 結果 把這個小孩子搔癢 讓他笑 笑的死掉了 這樣沒有 沒有犯罪 或戲笑打他 結果不小心死掉了 沒有殺心 也沒有犯 若狂亂不憶知殺人者 或是心亂痛惱所纏 顛狂心亂 通一切都開 他發狂心很錯亂了 結果殺了人 或是 這些等等 這個也 沒有 殺罪 若一切沒有害心而死者 這樣都沒有犯 為救多數人 為了要救很多人 救三乘的聖賢 以慈悲心來殺 那個要破壞 要害死聖賢的人 寧可自己墮入惡道 這是以慈悲心 這個在世尊 因地修菩薩行的時候 曾經 殺一個盜賊 他在船上 要殺五百商人 他以慈悲心把盜賊 殺死了 他寧可自己墮入地獄 這樣也沒有殺罪 就是要救很多人的時候 這樣也沒有犯罪 這邊有比較特殊的 我們看 後面解釋 我們在看護病人的時候 五戒相經講 一個人坐 衣服覆蓋自己 這個看護病人的居士就叫他 你起來啊起來啊 這個病人說 我不能起來 你不要叫我 我起來就會死掉了 沒辦法起來 唉呀起來啦沒關係 結果他真的起來了 死掉了 這樣犯中罪可悔 蕅益大師箋要解釋 說你第一次叫他 沒有罪 第二次叫他犯中罪 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是 如果你都沒有惡心這樣不犯 但是如果不善加以看護 而令他致死 這樣也有一些過失 所以看護病人也要注意 第二破熟癰瘡 佛言 癰瘡未熟 若破人死 是中罪可悔 如果這個瘡 這當然是在古代 現在比較不會這樣子 現在當然會找醫生看 古代 癰瘡還沒有長熟 你弄破它 或是你要弄它 這會很痛的 所以這個人因為還沒有破 你弄它 痛死了 這樣犯中罪可悔 雖然沒有殺心 但是有致死之理 所以還有 還要懺悔 第三戲笑打他 這個 犯罪是小可悔罪 或是你 戲笑抓癢 這些擊? 沒有殺心不犯 但是犯戲笑 打他的罪 不應這樣 所以是小可悔罪 下品罪 第四個顛狂心亂 箋要講 什麼叫顛狂心亂 譬如說看到糞便就抓 好像栴檀香一樣 看到火就抓 好像金子一樣 這就是狂亂了 他精神病患 這個 後來 他犯的這些過失 都不算他過失 因為他已經失去 理智了 假設他還有意識知道-他是人的話 知道他是佛弟子的話 這樣就會犯重罪了 我們現在只是單從外相來看 他本來自己這個人的業果 是怎麼樣 當然微細的還要看這個人 你看有些發狂的 曾經在車上看到有些人 他可能是政治因素還是怎麼樣 一天到晚嘴巴就講 當選當選 一天到晚當選 已經發狂了 就是語無倫次了 這個叫顛狂心亂 再看第五 五戒相經補釋 弘一大師解釋 五戒當中 小乘與大乘有差別 這個是殺戒比較多 在大乘裡面殺畜生 這有兩種解釋 天台 智者大師義疏 他講結罪雖有二途 天台大師智者大師他寫 是有兩種的判罪方式 就大乘指菩薩戒 殺畜生 有些判得比較重 有些判得比較輕 蕅益大師寫靈峰宗論 毘尼事義集要裡面 他判的就重了 他說唯用其一 謂大士殺傍生亦犯重罪 因為受菩薩戒 必已經發了菩提心 是應該要了知一切眾生 通通有 佛性 應該要慈悲愛愍他 好像如子 讓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兒子一樣 哪裡可以輕視這個畜生 橫加以殺害 所以蕅益大師他判 結重罪 這在大乘菩薩戒裡面 犯的重 現在我們講的是五戒 所以 聲聞戒不結重罪 可是也應該要生慈悲心 善加以救護 所以在集註 看第六 集註裡面就解釋 說天台智者的義疏 他結罪有兩種 原文如下 第一個 云同重 就是會判重罪 因為你當一個菩薩 在家菩薩 你防殺嚴重故 應該講一切有命都不得殺 所以你如果有命 經文講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子是我母 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 所以有生命不可以殺 你殺害他 這樣就會結重罪 就是判的重 這是第一種判法 第二種就是判輕 但云犯輕垢罪 輕罪 就是我們講 殺害畜生犯下品罪 這是在重戒當中兼制 為什麼呢 因為畜生 非道器緣故 牠不是一個修道的根器 所以 經文講 律文講 說有命者是舉輕況重耳 是比喻輕的 舉輕的 連畜生都愛護-自己的生命了 何況人呢 所以你殺害畜生牠都會 很痛苦了 何況人呢 所以是舉輕的來比喻重的 更不可以殺 所以 一般 一般 縱然受菩薩戒 一般判罪方法 我們凡夫菩薩還是判輕 這個是在 智者大師寫 菩薩戒義疏裡裡面 有兩種 古來的判法也是 有些判重有些判輕 一般還是約判輕來看 最後這個殺戒我們講 前面有提到這些 殺畜生犯下品罪 難道我們就可以比較 或是還有一個問題 那我受不殺生戒 可不可以吃肉 或是人家叫我 煮肉給他吃 可不可以呢 這在聲聞戒裡面 他沒有制定不可以吃肉 可是他有制定只能吃三淨肉 所以我們看最後 小乘初聽三種淨肉 第一個不見殺 第二個不聞殺 第三不疑為己殺 你沒有看到殺 你也沒有聽到 我們說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你看到那麼痛苦的 被宰殺畜生 我們心要生出悲愍心 所以你如果去看那些屠宰場 你看 你去看人家那些殺豬的 殺雞的 你看了你 會覺得很痛苦的 感同身受的 這個就不能吃了 不疑為我殺 你不要到土雞城去點 這隻雞啊 這雞比較肥 你要殺 你就是為自己殺了 所以這也不可以這樣 所以我們講五戒優婆塞 他沒有禁到說要吃素 但是也不可以親自殺 教他殺 或是勸他屠殺 這些雞鴨魚蝦等等 你在家庭 你買三淨肉 這是還可以的 你 幫忙煮這些也都還沒有犯戒 因為你不是受菩薩戒 縱然你受菩薩戒 你幫忙煮 你不是親手殺 也不是吃 這個也沒有 沒有犯戒 但是如果能夠發心吃素食 多吃素食 這樣更好 兩餐 或是我們現在吃肉 身體 太多毒素 你應該有時候 一餐吃素讓身體健康 延年益壽 增長慈悲心 免結惡緣 更好啊 我們說人生的一些祿料 人生的富貴榮華有限 我們的壽命也有限 應該要趁在 年輕或是還有體力的時候 多修一些福報跟資糧 多修一些善法 在古德講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我們一些世間的戰爭 就是因為殺業太多了 互相殘殺 我們對於一切眾生 我們互相屠殺 其實到最後就好像我們現在 這整個大環境也會-反撲過來一樣 殺業太重到最後 也要變成自己要被殺了 所以廣化老和尚 他就告誡我們 他以他自身的經驗 就講 他在講五戒相經-的時候 他年輕的時候 也是愛吃肉 在當軍官的時候 他殺生也很多 看到的 豬啊鴨啊 他 軍隊去那邊他就宰殺 幾乎 好幾里路的這些動物-都被他們殺掉了 吃肉很多 後來中年以後 出家用功 拜懺 結果看到一大堆雞鴨 雞鴨豬排了一大堆 要來討他的命 後來摔斷腿 所以他以他自身的經驗 來告誡我們 說其實 好好不要殺害那麼多眾生 所以這些 也是我們應該要注意的 雖然 你受不殺生戒 還沒有要吃全素 但是也應該守持慈悲心 吃三淨肉就好 乃至在 在印度 印度 有一個大雁塔 在玄奘大師去西域的時候 印度取經 到大雁塔 那個地方原來也是一個小乘 吃肉的一個地方 這個僧伽藍 出家人他們有一次 糧食不夠了 連肉也都沒有了 很少吃到肉了 也買不到 執事僧 就煩惱 有一天 看到很多雁 群雁在空中飛 在當地 玄奘大師去到那裡的時候 其實古代就有 要吃肉還是不吃肉 的修行方式 這個出家眾這個執事僧 這個典座師父 他就戲笑這樣講 有大乘嗎 我們現在 肉不夠吃 這些雁子 你們 你們是有菩薩心的 摩訶薩 你們知道這個時間應該到了 我們大眾師沒肉吃了 你們是菩薩應該要供養肉 結果這個話一說 領頭那一隻雁 馬上回首 從空中 投身自己 墜身 死掉來供養 供養到這個比丘的前面 這個比丘看到非常害怕 遍告眾僧 大家都非常驚訝 感傷 真的有菩薩 沒有人敢吃他的肉 所以把隻雁埋起來 建一個塔 從此不再吃三淨肉 而且這個寺廟這個僧伽藍改學大乘 不再吃肉了 所以玄奘大師回來 後來也立一個大雁塔 當然就把他請來的 一些梵文本的經書 後來翻譯出來以後就放在那邊 所以還記載 玄奘大師去到那邊 也是 在弘揚大乘的時候 有很多有些執取-小乘教理的跟他辯論 玄奘大師站在大乘的立場上 也都辯贏 所以在印度裡面 弘揚大乘佛法 也是 他第一人 所以這個是我們可以了解的 只是說 在菩薩道裡面 當然以慈悲心為主 所以不吃肉 但是你慢慢漸次學習 就看我們的次第 但是就是還是要往-這個方向而已 好 以上是不殺生戒 告一個段落 其次再看 丁二盜戒 盜戒 是最複雜的一條戒 我們看一釋名 這條戒的名稱有多種 第一個叫劫取 公然的強力侵奪 搶劫 第二個嚇取 或是舉事令怖 求遂與物 或是恐嚇他 脅迫他 這樣來詐取 來強奪他的財物 第三個偷取 畏主覺知 暗中私竊 就是小偷 他晚上在去偷 或是 他怕你知道 暗中來偷竊 這個叫作偷取 可能白天也有 暗中 私下偷取 第四個不與取 就是物主不給你 你方便去拿取 所以不給你 你就跟人家拿取了 這叫不與取 第五個盜取 盜 因為這個盜就是非理侵損財物 名之為盜 這個名稱 比較通 所以前四種名稱比較局限 盜 這個名字通 因為所有的財物只要侵損別人 沒有道理就叫盜 包括把人家火燒了 把人家埋起來了 把人家破壞了 雖然你沒有得到財物 但是一樣是侵損 所以包含這所有 破壞的事物 所以前面的名稱就不使用了 只講盜 所以這一條戒叫作盜戒 就是非理侵損 讓人家損失財物 那我們就犯到盜戒 制意看第二 業道重故 非理來偷來搶劫 來侵損人家 障礙我們修道很深重 而且我們 財物讓人家 損失那麼重 人家乃至生命都難保了 所以 業道 這個惡業很重 豈堪入道 第二個壞禁法故 古來所有的國家 無不同制你偷盜搶劫 這些都是重罪 古代 你偷啊 搶啊 這些斷手斷腳了 佛教不管出家眾在家眾 大小乘戒通通制定這是重罪 第三生惱深故 讓眾生 煩惱 惱害他是很深重 因為財物是我們一切-眾生戀著貪愛的地方 也是他維持生命的 的東西 你非理侵奪他 就惱害他很甚 他沒有辦法 過生活了 或是他乃至尋短見去了 因為他 財物負擔太重 他整個 生命 他感到壓力 所以這是制戒的本意 再看第三 這一條戒的犯緣 具六緣成犯 一有主物 有主人的東西 二你也作有主物想 你也認為這是有主人的東西 第三有盜心要侵損人家 第四是重物 重物就是滿五錢以上 是貴重的東西 第五 興方便 你用種種的方便 偷啊 搶啊 詐騙 第六舉離本處 只要離開那個地方 就犯了 滿五錢重罪 我們看第四個 一個一個解釋 罪相釋義 第一個有主物 有主人的東西 才有這個過失 如果沒有主人的東西 雖作有主物想 這樣 就不結重罪了 而且這個有主物是指人物 是指人的物 你如果不是人的物 是其它非人畜生的物 這樣也不犯重罪 所以有主物我們分三類來看 第一類甲 三寶物 第二類乙私人物 第三類非人畜生物 我們看甲 三寶物 三寶物就是指 知事監掌持用佛法僧物 三寶物 包括出家人在掌管寺院的東西 他當執事 他對佛法僧物 他要掌管的很 因果分明 否則還是 有過失的 在家眾也是一樣 在家眾現在有些護法的團體 也是要注意 你好像也是在掌管-佛法的物 或是有些你是會 供養這些出家眾 也有些僧物 所以這些也要了解的 第二類是私人物 就是各別私人持有 你有所有權的 你自己守護的東西 這叫私人物 第三類就非人畜生物 鬼神畜生的東西 我們侵損它 結罪不一樣 我們看第一個 甲三寶物 佛法僧物第一個佛物 我們如果盜佛物佛像 這個佛像怎麼算 就約他彫塑的工錢 價值滿五錢結重罪不可悔 盜這個佛像 如果你偷盜舍利 舍利是佛的靈骨 這個不可計價 犯 中品罪可悔 在律上也有談到 如果以恭敬 恭敬心 來這樣想 說佛也是我的師長 我是要恭敬舍利 他清淨心來取 他是要去供奉的 這樣沒有犯 這有些比較特殊 但是要注意 這些如果有守護主的話 其實 約守護主 還是有過失的 所以盜罪最主要是 這個主人物或是有守護主 這是最重要的 有人在守護 你就約有守護的 會來結罪 這邊是單純從佛像 舍利 它價格來看而已 再看第二個 法物 紙素竹木 上書經文 或這箱函曾經盛貯經典 剋定永施不許改轉 此則一定 敬同聖教 就是指佛經 不管用紙的 竹子木頭刻的 石頭刻的 上面寫這些經文 或是這些箱函經曾 它就是要放這部經 剋定永施不許改轉 它 固定要放這個經本的 這一種是指什麼 在佛經裡面就是指譬如說放-大藏經 龍藏 這些 很莊嚴的經櫃 很莊嚴的這種經櫃 或是一些 經書的版 這些等等 就是要放這個的 那是剋定的 所以這個箱櫃子 它不會放其它的 它就是要放經 這種也可以-把它當作是法物 因為你看到這個箱櫃 它就是 在跟經合在一起的 所以敬同聖教 要跟經典一起 這樣來恭敬 這種就有一點像 以前 舍利 佛 圓寂以後 燒取舍利 燒取舍利以後 放佛舍利的舍利的 容器 也把它敬同是佛 也把它是敬同是舍利 一樣的道理 你看它 燒佛的舍利 後來它那些 一些一些 木炭 一些剩下的一些東西 也把它也當作塔一樣 炭塔 炭塔 當作舍利 好像它有跟佛的靈骨有關係的 這個經典也是一樣 盜取佛經者 怎麼計算 就約這一部佛經 人工紙墨的價錢 如果滿五錢就不可悔罪 你偷盜這部佛經 它價值是滿五錢 就犯中品可悔罪 對於經典法物 如果把它隨便燒毀破壞 得罪非輕 得罪非輕 必有損像蠹經 淨處藏之可矣 這裡就比較特殊了 在古代經書得來不容易 它要抄寫 它要 傳寫 所以對於經典法物你一燒 你看我們很多經典都一下子-就沒有了 因為戰亂 或是他抄寫也不會多 不像我們現在 印刷術那麼 發達 所以古代老舊不堪的經典 不可以隨便亂燒 你真的被蟲咬了 有些就蓋一個舊經塚 來把它置放 或是一個藏舊經的地方 因為在經典記載 說半偈捨身 兩字除惑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 聽到羅剎鬼講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他就有點覺悟了 他請他再講下面那一句 結果他 說我現在肚子餓要吃人血 結果他說你再講我就供養你 羅剎鬼他就再講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世尊在因地就跳下斷崖 捨身來餵羅剎鬼 為了要得 得證法義 所以以宗教情操來看 整個真理 真理是無價之寶 所以不可以隨便把它燒棄 所以在有些經論上會講 不可以 你燒真理的文字 就好像把我們父母燒掉一樣 我們法身父母燒掉了 這樣會有 好像逆罪的過失 所以得罪非輕 是有這個解釋 但是在律典沒有正式說-判他是什麼罪 在經典是有這樣子講 譬如說約 制罪來看 這個不要去作 但是我們現在就有一個問題 我們現在的印刷術很多 這裡 這裡是指正式的經典 如果有些真的是毀壞了 或是水災 或是真的是蟲咬的破爛不堪 現在有些也很難保存 這是指正式的經典-不是指一般的影印的一些 雜誌或是一些 或是一些 裡面雖然也有經文 可是那個我們只要 我們只要恭敬的火化 我們說文字的東西另外文字 這個火化的問題 這邊講說 有些在古代也有發生說 有些就把它火化 這在道宣律祖他是 基本上他是 反對的 可是 如果真的 很難處理的時候 印光大師他有講一個方法 就是我如果我們 真的沒有辦法保持了 你就要恭敬的把它火化 那個灰 譬如說放在 大海 或是沙灘上 沒有染污的地方 是這樣子 當然這個就是 比較 很恭敬心的在處理這個東西的 有些地方他們當然也有些 不方便的地方 這時候你就 約以恭敬心來處理-這件事情為主 有些地方法令你可能-也不能夠亂燒亂丟 這些地點 這個就是我們自己去考量了 因為這些變成我們現在 人 在處理這個事情的時候 要 用什麼態度來看 這邊記載的是 古代 佛經它是很難得的 當然 就是我們還是能夠保持 而且好好去 去收藏它是最好 這是法物 前面講的 裝經典的箱函 不是指一般的箱子紙箱 不是指這個 是指剋定永施的那個箱子 譬如說我們法華經 刻一個很莊嚴的竹子盒 來裝法華經 華嚴經 金剛經 這個盒子才是跟它一樣的 好 再看僧物 第三個僧物 僧物 偷盜大眾僧的僧物 包括寺院常住的十方僧物 或是現前現前的一切僧物 人家已經分給-出家眾的僧物 這樣滿五錢一樣不可悔 而且是罪業極重的罪 這在相經集註裡面 它解釋 說盜僧物 盜比丘比丘尼出家寺院的 僧物 這個業果最重 行事鈔講 盜通三寶 可是你盜僧物最嚴重 隨損一毫 望十方凡聖僧一一結罪 因為你偷盜的是對十方 因為出家人的東西 全部的出家人都受用 這個人到這個寺院都可以掛單 那個人到那個寺院都可以掛單 寺院的東西-不是屬於一個人的 寺院的東西它是屬於十方僧的 包括聖人 聖人他化現凡夫 他可也可以受用 你看古代一些聖僧 所以 你 侵損破壞它 就對所有的出家人結罪了 因為所有的十方僧 他們打板集眾 他們都可以來吃飯 都可以來住 都可以來作羯磨來分僧物 都有一份 所以你就 你對所有的出家眾結罪了 所在在諸部律五分律講 說多有人施佛物者 佛並答 可以施僧 施僧得大果報 因為佛入應供僧 不入羯磨僧 瓶沙王他要布施-花園給佛 佛就勸他你布施給大眾僧 因為大眾僧包括佛 應供僧裡面 佛他會在裡面 你這樣 大眾僧你也供到了 佛你也供到了 你修的福報最大了 所以會講說供養大眾僧 那個福報最大 末莉夫人也是供養 佛的衣服 佛也告訴他 你供養大眾僧 所以佛在應供僧當中 不在 出家人作羯磨的當中 因為佛法僧 它三位分別 所以方等經-華聚菩薩就講了 五逆四重 我亦能救 盜僧物者 我所不救 這在方等經 或是在大集經 日藏分僧護傳裡面 都有談到 偷盜僧物後來 犯這個四重罪殺盜婬妄 或是五逆重罪 華聚菩薩可以用咒力 慈悲心 去救這些五逆四重的人 盜僧物的人 不是他不救 捨棄不救 而是威神不能夠加被-業障深重的眾生 所以五百問就講 負佛法僧物的人 縱使他償還 可是他 入阿鼻地獄 還是可以比較早出來 還是要入阿鼻地獄 何況你沒有償還呢 這樣永無出期 所以在僧護傳裡面-也談到一些沙彌 偷吃大眾師的一些飯菜餅干 或是行堂 或是這些執事僧 偷棄 偷竊僧物 後來在地獄受果報 或是比丘當職事 以後 轉生投胎變牛 變畜生來還僧物 我們這些就是要注意的 你偷盜人家的東西 偷盜僧物也是一樣 偷盜別人的東西也一樣 以後要還 還債物 你偷人家一把鹽 這個還要算利息的 我們現在居士有些 掌管一些寺院的財物 僧物 或是佛教一些團體 你就要注意因果分明 因果分明 盜戒裡面 最重要就是專款專用 或是你有些地方要通用的地方 沒有限定 你就要注意因果分明 否則 居士掌寺院的東西也好 或是來寺院這邊 這些侵損僧物 這個罪業都重了 不要說我們自己出家眾 居士也是一樣 所以 印經的款項 供僧的款項 印哪些經 你沒有通用的 你這些結餘怎麼樣 或是供僧的 就是供僧 是怎麼樣的 造佛像的 那是要貼金的還是幹什麼的 這些因果要分明 這是很重要的 否則互用 隨便互用 這些都有過失的 這不管出家眾也好在家也好 這些通通是一樣的 好我們時間到了 先休息一下 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