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在家律學概說21 主講:本因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在家律學概說第二十一次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午安 請翻開講義 看到七十七頁 我們把四種三寶的-差別說明過了 所以化相三寶 住持三寶 理體三寶 等等 這四種三寶 在芝苑遺編它有作說明 它本來是文言文它是這樣子講 它說眾生妄念 天真本具 一體三寶也 也就是說我們凡夫的虛妄 分別的意念當中 其實是有天然真如的具足的 那一種清淨的本性在的 只是我們迷 沒有辦法看得到而已 看七十八頁 所以這裡指的是一體三寶 依佛性來看 我們眾生本具 只要由迷轉悟 我們就具足佛法僧三寶 第二個諸佛果德清淨無染 理體三寶也 諸佛還有阿羅漢聖者種種-所證到滅理無為的果德 是清淨無染的 講的果德的功德 理體 是怎麼樣得到呢 是因為因地上他們修戒定慧 斷煩惱得解脫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沒有染污的境界得到了 所以他們所證的無漏法身的功德 這個理體叫作理體三寶 化相三寶就是指 乘時利見啟迪群庶 化相三寶也 乘時指佛世的時候 佛在世的時候 所有的聲聞弟子乃至佛陀 他們觀察時機宣說-利益眾生的見解教法 啟迪群庶 來啟迪迷惘的眾生 所以有佛法僧 佛在世的時候 這個叫化相三寶也 後代垂裕後世 流及無窮 住持三寶也 後代就是指我們這些 佛像 塔廟 以及如來所演說的三藏聖典 由僧透過出家眾 來垂教 來住持佛法嘉裕後世 才能夠流及無窮 這叫住持三寶也 所以我們這四種三寶-的分別要了解 所歸依的佛法僧三寶 依此能夠產生世出世間-無量的功德法財利益 近拔三有 遠清二死 所以我們說叫三寶 能夠拔除我們三界的-生死煩惱痛苦 這叫三有 能夠遠離二種生死 分段生死跟變異生死 所以是非常珍貴難得的 在寶性論裡面對於佛法僧 珍貴難得必須要恭敬 有六種義理 它講 第一個希有義 謂薄福少善根的眾生 百千萬劫都不能夠值遇三寶 猶如世間的珍寶 非貧窮之人所能夠得到 所以故名為寶 很希有 有些你要跟他講佛法僧 他連聽都不願意聽 沒有善根沒有福報 就好像世間的珍寶 貧窮的人看都沒有辦法-看得到的 第二個離垢義 謂三寶諸漏淨盡 無有垢染 好像世間的珍寶 內外瑩徹 體無瑕穢 它離開一切的污垢 沒有一點煩惱 沒有一點雜染 第三勢力義 謂三寶具備六神通 拔濟眾生出離苦趣 它有大勢力 能夠拔去我們的痛苦 煩惱 好像世間的珍寶 能夠除去貧窮 去掉毒害 有大勢力 第四莊嚴義 謂三寶能以戒定慧嚴飾行人 令得身心清淨 莊嚴法身 猶如世之珍寶 嚴飾身首 令人姝妙美好 能夠莊嚴我們的身心清淨 乃至到最後成就法身功德 就好像世間的珍寶 我們戴在身上 非常姝妙美好一樣 第五最勝義 謂三寶為三界諸有中-最至尊無上者 好像世間的珍寶 為諸物中最殊勝的東西 最勝義 是最殊勝的 最尊貴的 第六不改義 謂三寶不為世間八法之所變易 猶如世之真金 燒打磨鍊 不能夠改變 世間上的金子 你怎麼樣燒它到最後-它還是金子的 真金不怕火 三寶不會為世間的-八風所吹動 稱譏毀譽 利衰毀譽 稱譏苦樂 來擾動 對於這六種 稱讚佛法僧為寶的義理 行宗記靈芝律師用四種三寶 對比這六義來比較 他解釋說第一義 第一義 它是希有義 第一義通四種三寶 我們看住持三寶 你要進入塔廟 要遇見出家眾要看到經典 你不相信你也不會來 所以住持無信不遇 化相無緣不遇 我們沒有生在佛世的因緣 你就見不到丈六金身的佛陀 還有一些諸大阿羅漢 所以化相三寶 你沒有因緣 像末法我們也就沒有因緣-見到佛的三十二相 八十隨行好 我們沒有因緣 沒有辦法遇到 所以是希有 乃至在佛世的時候 舍衛三億可以明之 佛在世的時候舍衛國 他說乃至 三億就是指古代一億是指-十萬 十萬來看 古代在舍衛國裡面 佛雖然是在世 可是人民有三分之一 那麼多人 三億 一億三十萬就九十萬了 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夠-見到佛聞法 有三分之一的人他聞名不見佛 有三分之一的人連佛名-都不曾聽聞 跟佛住在同樣那個國家 有些連聽到都沒有聽到-佛的名字 所以沒有因緣 縱然生在同一時代-也是不能夠遇到的 所以是希有 理體三寶 理體局聖 理體三寶只有聖人才可以證悟 到法身功德 理體 凡愚不遇 凡夫愚昧的人沒有辦法-得到理體三寶 沒有辦法證到五分法身 一體三寶二乘不遇 二乘對於一心 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 一心具足三寶都能夠成就佛道 二乘的人他沒有聽到這個法義 他進入無餘涅槃了 他沒有要馬上要成就佛道-的這種心 他沒有遇到 所以是希有 這四種義通四個三寶 四種三寶 第二個義 離垢義 三寶是離垢的 只限於理體三寶 為什麼他這樣子講 在釋門歸敬儀說明 住持三寶體是有為具足漏染 因為只有住持三寶是證悟-所證悟的無漏的功德 才是離開所有的煩惱過失 住持三寶 我們說末代我們住持三寶 凡夫僧 這些三藏的教典 還有這些我們蓋的寺廟 雖然可以住持三寶 可以住持佛法 但是體是有為 那個體性是有為法 有為法具足漏染 有漏的污染 凡夫僧也是有煩惱 到最後這些寺廟經典 有漏的到最後這些也會變化 也會敗壞 是有為法 有為法就是它會生住滅異 它會敗壞的 所以住持三寶它不會永遠存在 它就是你看到寺廟 你看到這個出家人 你看到了經典 到最後會壞掉了沒有了 所以它 而且它有漏的 蓋的寺廟蓋的好不好 佛像如不如法 這個出家人如不如法 他有污垢 他沒有完全具足清淨的 所以你要了解 他本來體性就是有具足-有漏的染污 他還沒有成就聖道 要成就聖道才有辦法離垢 所以住持三寶還不是-真正的離垢 要到這個人他證悟到空性了 證悟到聖果了 那才真正的離垢 又云 化相三寶體是無常 四相所遷 滅過千載 但可追遠 用增翹敬 化相三寶就指佛世的時候 佛世的時候佛也是無常 佛八十歲了也入滅了 他也無常 佛講的話聽不到了 佛世的阿羅漢也都滅度了 所以 四相所遷 生住異滅 所遷流變化 佛已經滅度已經超過千年了 兩千多年了 但可追遠 可以追思遠憶 用來增加我們翹勤恭敬的心 所以它是無常的 它是變化的 它不是真正永遠存在的 最後一個一體三寶 一體三寶在迷隨染 一體三寶如果約修證的人 他才有辦法領悟到一切眾生 都能夠成就清淨-佛性的功德 他證悟到了就進入理體三寶 可是迷妄的凡夫 他是隨生死的垢染 眾生每個人藏著無價寶珠 但是都沒有光顯出它 在法華經講 大家不知道自己身懷 佛這個功德 所以都流浪在生死當中 雜染不知道要出離 所以一體三寶雖然本來就是在-眾生的心性體性裡面 可以成就的 但是迷了 他沒有離開垢染 所以這三種通通沒有離垢之義 只有理體三寶有 第三 第三個比喻勢力 三寶有勢力 這個只限於有六神通的人 六通在人 六神通的人大部分是指-三乘的聖人 故唯對化相三寶 大概可以講化相三寶 一定有勢力 當然你要講說後代-也有些祖師大德 住持三寶的時候 後代也有祖師大德證到聖果 不限於佛世 其實應該也可以 但是就是通論來看 後代會比較少 後代你講的僧寶 一定凡夫僧比較多 如果是在佛世講的僧寶 通通都是指聖僧 所以他講 對化相三寶來看 它比較有勢力 毒謂苦惱 他有勢力可以轉苦惱 把它消磨掉 第四莊嚴義 莊嚴義通四種三寶 住持化相能發信仰 一體跟理體三寶是可以修證 這四種都是莊嚴我們的身心 莊嚴我們的法身 所以住持化相它能夠長養-我們的信仰 一體跟理體是可以修證的 你修證證到了就是理體三寶 你還在修可是你已經相信了 你自己有一體三寶 這樣就是在莊嚴-我們的身心 成就我們的法身 第五 第五是最勝義 最勝義通四種三寶 餘三易解 其它的容易了解 很莊嚴 住持三寶會不會很莊嚴 有些地方他講 住持三寶雖然是世間上的東西 雖是世物 莫不表示法身 功用無極 你看到的佛像看到的出家眾 看到的經典 都是表示法身 在歸敬儀裡面說明 不管是木頭石頭金 等等這些東西 金木石土它的體性是非情 就是無情物 但是以造像故 因為它造了佛像 它造了塔廟 它造了舍利塔 它是木頭 可是它造的是佛像 你不能說它是木頭 你如果恭敬它得福報 你毀損它得罪過 所以敬毀之人自獲罪福 故知此寶得名無上 所以這樣 要了解它也是最殊勝的 你不可以把它當作是木頭 你說這是紙張 他畫著佛像 你把它撕破 那你得罪了 它不是紙張 它現在無情物 它表法身功德 所以這是不一樣的 所以法也是準同這樣 剃染之僧為世間的福田 人天中勝 出家眾雖然他是凡夫在修行 乃至他破戒惡行 猶勝過外道俗人 在經典上講 到末法當中後來 他只是剃頭而已 乃至他破戒了 可是你還讓人家知道 應該有出世解脫修行的 法 他自己沒有修行 但是他讓人家知道說 應該要往善的 要往解脫的那個方向 有一個方向 那還勝過外道之人 他也是有功德 他自己要受報要受罪 他犯戒破戒惡行 但是他讓有些人會看到 對 世間人為什麼一定要在這-五欲雜染當中娶妻生子 一天到晚輪迴受苦 為什麼不想想是不是-有出世間的可能 他如果會想這個 因為是這個出家人引發他的 所以他還有功德 勝過外道俗人 況餘持奉 其勝可知 何況其他如果是有守戒-有修行的出家眾 更就不用講了 更比外道俗人殊勝了 第六不改義 不改義唯局在理體三寶 理體三寶一定不改的 不會被世間所改變 歸敬儀云 此之三寶常住於世 不為世法之所陵慢 不會被世間的法所輕慢 指理體三寶 為什麼呢 一體雖常 然就迷邊 隨緣流變 一體三寶 一體三寶 我們眾生都具有佛性 在理論上在理體邊來看 我們眾生佛性一定不壞 非常 佛性常住不變 然就迷邊 然而就眾生已經虛妄分別 已經迷戀在凡塵-當中的時候 他還沒有辦法顯出-佛性的自性清淨 隨緣流變 隨著俗緣流轉變化 流轉變化在哪裡 我們隨著俗緣 流轉變化在六道輪迴當中 我們都講我們有 我們是可以成佛 有些人信佛對啊可以成佛 他還是一樣不認真用功 到最後可能也是-流轉在六道當中 你說要求生淨土 相信是相信 他用不用功 他也是泛泛濫濫的 要脫離生死苦海這個很難 他還是留戀自己的家人 金錢 地位等等 講得過信不透 信得過作的不夠 所以還是一樣隨緣流變 所以隨緣流變就會改變了 剛開始相信的時候很有信心 我會成就佛道 我一定信三寶 我一定好好要往生極樂世界 我要好好 或是我要證果我要度眾生 到最後都改變了 都沒辦法改變了 我的心可以作到 心具有三寶 但是到最後都改變了 所以一體三寶它會流變 餘二無常 其它兩個 指化相三寶住持三寶 非所論矣 這化相三寶佛世 已經兩千多年過去了 住持三寶 住持三寶也沒有不改義 住持三寶也會無常 住持三寶 我們再過幾十年也往生了 寺廟有些也破壞了 所以住持三寶也是無常 也會改變 所以理體三寶化相三寶一體三寶-都會改變 只有理體三寶不改變 八法者 智論云 是指衰利毀譽稱譏苦樂 四違四順 世間上我們四違 就是違背我們的心 違逆我們的衰弱毀謗 譏嫌或是痛苦 如果順我們的就是 利益好名聲名譽或是稱讚 或是快樂 這是隨順我們的 所以這個八法 衰利毀譽稱譏苦樂 能動物情 能夠擾動眾生的心情 眾生的虛妄分別 人家稱讚我們 或是給我們痛苦給我們快樂 我們心裡就會動了 就會分別了 所以這叫作八風 八風 理寶人法 皆是出世無漏聖道 不為八法之所動故 這八風吹不動 我們說八風吹不動 只有理體三寶 因為理體三寶它果位的功德 人法 人法人是指佛 佛證到理體三寶 或是賢聖僧 法 法寶 就指理體的法 這些都是出世間無漏的聖道 所以他們不會被這些-八風所吹動 我們說蘇東坡居士 八風吹不動一屁就打過江了 只要寫一個字你就很生氣了 你說我修行很好 我打坐得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我打坐非常心裡再也不會-被人家煩惱所擾動了 我寫一個字屁 你就非常生氣了 所以凡夫還是做不到 只有聖人 得到無漏的聖人 他才會八風吹不動 好再看 八十頁 資持記云 一體三寶理體三寶 這兩個是就理來論的 就理來論 化相三寶跟住持三寶-就是就事來論了 一個曰理一個曰事 化相約局限在佛世 住持約通被過去現在-未來三時 都有住持三寶 戒本疏又云 我們把四種三寶-來互相比較來看 理體三寶具有離垢義跟不改義 所以是其餘三種三寶所沒有的 所以最為殊勝 又由於理寶三寶-常住世間的緣故 所以為世間人真正-我們所歸依的地方 是在理體三寶 至於其它三寶-是隨理體三寶而設立的 體性上是屬於生滅無常的有為法 所以意思說 我們到最後 我們都應該要往成就聖道 成就五分法身的功德方向 大家要好好去努力 我們從三皈五戒菩薩戒具足戒 通通要往聖道去走 這才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主要目的 這是我們真正皈依處 真正皈依處 所有的佛像經典 所有的師長 通通要引導到我們這個地方 佛陀也是一樣 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皈依-依止的地方 其它的就是隨著義理 體性我們來分辨 讓我們大家有一個了解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 行宗記解釋 既然理體三寶比較殊勝 理寶勝者 理通大小 生空真如 是小乘理 清淨心本即大乘理 今須約大以論勝劣 理體三寶 不管大小乘的聖者 都可以證入 只要你破我執 就可以證到小乘的生空真如 我空真如 生空真如就是我空真如 破我執 這是屬於小乘的真理 破法執了能夠清淨顯露我們佛性 大菩薩了 這是大乘的真理 我們現在約大乘-來論勝劣 所以我們都要往大乘-去求證理體 他就問說若爾與一體何異 像這樣跟一體三寶有什麼差別 你如果講說理體三寶-大家要證入佛果位 那就跟一體三寶是不是一樣呢 回答 一體在迷 一體三寶是約迷妄的眾生來看 所以是專據凡夫而說的 理體三寶是約證悟而言 他能夠證入到空性-五分法身 只有聖人才可以得到 唯從聖論 故分二矣 所以理體三寶還是要分出來 而且獨勝其它三種 所以理體三寶-我們就要了解了 這邊特別再把理體三寶 再說明 歸敬儀云 緣理三寶者 理謂至理 理謂至理 理體三寶 在道宣律祖這邊就講 說你應該多了解-理體三寶的道理 理謂至理 就是指真如理體-自性的道理 它是天真常住 還是心體 它本身是自然本具的天真 天真就是自然本具 是常住不變的 佛性 這個佛性還是在眾生-的心體之上 且從染說 如果從染污來說 眾生在迷惑的時候是無始有終 我們無始以來 迷惑了就是無始無明 可是有終 我們從開始修戒定慧 證果位以後 就有終了 就把它終結無明了 但為惑網不能出障 但是為煩惱惑所羅網 不能夠出離三障 業障所知障煩惱障 我們被我們自己沒有智慧 不能夠離開我們的煩惱 離開我們的所知障 所以今以三學剋翦纏結 我們說我們的佛性-不能夠顯出來的原因 就是因為我們智慧-沒有顯露出來 我們被煩惱綁住了 我們被我們所有的境界 所知障的境界 我們被它綁住了 我們看到一個境界就被它轉了 就被它綁住了 就被它迷惑了 起惑造業了就受苦了 所以我們不能夠出離 我們不能夠把真正的-自性的光明顯露出來 現在要怎麼樣把它顯露出來 佛就教我們你要修戒定慧 用三學 用戒定慧來剋翦纏結 就是剋斷翦除纏縛的結使 纏翦就是指煩惱 你用戒定慧把煩惱 慢慢降伏斷掉 我們前面講 煩惱那我們智慧你要把 用戒律築一道圍牆 築一道布幔讓煩惱風-不要吹進來 然後開始修定 修智慧的火 修禪定 智慧火就發生光明了 就可以照亮千年暗室 一燈就可以照破 你只要開發我們的智慧 一燈就把它照破了 我們要相信這個道理 一直要好好在戒定慧上用功 所以用戒定慧來修 惑業既傾 迷惑的業因 既然傾除了 一天一天一年一月一劫一劫 一世一世這樣修 到最後就有辦法心性光顯 顯露出我們本具的心性-自然能夠顯露出來 這樣始終性淨 我們從原本的始終 原本開始是有煩惱的 到最後把它終結了 沒有煩惱了 證聖位了 心性淨 心性本來清淨的佛性 把它顯露出來了 這時候一顯露出來 就叫無始無終 所以我們成就聖道無漏-的果位以後就無始無終 從修因證果是由法成立 隨境分相 我們從修因證果是由佛法-來成立戒定慧 來斷煩惱 來成就聖道 所以隨著境界我們所修的境界 你轉化成清淨的那個境界 來分證來分別那個相狀的話 那我們分別你那個清淨的境界-那個相狀叫做五分法身 你現在修戒定慧 好到時候你成就 五分法身就叫 戒身 定身 慧身 清淨的 解脫解脫知見也 這五分法身它下面就解釋 所以我們現在就是目的-要修戒定慧 要成就五分法身 這個就是理體三寶它顯露的 這個在道宣律祖 他一直強調理體三寶 為什麼呢 因為過去 過去講三寶 很少人講理體三寶 很少引導最多引到一體三寶 過去講你要皈依三寶 過去講到經論講到一體三寶 你要看涅槃經的時候-他會講比較多 可是道宣律祖說過去-只講到一體三寶 或是講到住持三寶化相三寶 三種三寶而已 很少講理體三寶 所以道宣律祖講理體三寶-的地方最多了 你說你要歸到這個才是真正我們皈依處 一體三寶你可能知道了 可是你還是迷妄 染污的一個凡夫眾生 你沒有把你的證悟的-功德顯露出來 還是迷妄的凡夫眾生 還是只是一體三寶的 程度 知道是佛性而已可是-你沒有顯露佛性 要顯露佛性就證入到理體三寶 所以他一直強調理體三寶 這五分法身他就講 前之三學從因受名 這前面是從修因-來得到這個名字 叫作戒定慧 前面三種 因為由戒護助 由於戒行清淨 來護持我們身口意 幫助我們成就聖位 修定修慧 所以果成法身 果位上就成就法身功德 所以故云戒身 所以叫作戒身 你在修戒行 你都攝修你的身口意 止惡修善 所以到最後你 清淨的功德在你的-身口意顯露出來的 那個清淨的功德 就叫作戒身 然後你慢慢你的心越來越收攝 越專注 成就的功德就是定身 再來是慧身 所以果成法身故云戒身 這樣定慧準此可以類知 解脫解脫知見 後二從果次第受名 是你已經證果了 才叫作解脫解脫知見 從果證來次第受名 解脫身者由慧剋惑 解脫身者 是由慧來觀照無我的法義 我們用智慧要觀照什麼 要觀照無我無我所 一切法畢竟空 一切法 或是一切法是由心 心生種種法生 你要觀照無我的法義 來剋惑剋斷煩惱 我們煩惱從哪裡起來的 從色受想行識 從眼耳鼻舌身意 色受想行識在哪裡 你去觀照它 沒有 它是緣起緣生緣滅的 你何必為了眼睛所看到的 或是耳朵所聽到的 人家罵我們一句 我氣了三個月 那一句話聲音 聲音是在哪裡 聲音是無常性 那你怎麼會把它執著三個月呢 你受痛苦三個月 反過來你可能也受快樂三個月 可是那是虛妄分別 聲音繞樑三月不覺餘耳 你想要得到快樂 聽音樂會 或是聽歌舞 可是那個快樂也是虛妄分別 那個快樂是聲音而已 也不是真正的快樂 所以從無我的觀照 我們對這個煩惱 煩惱有五樂 憂悲苦樂這些 苦樂都是煩惱 無記也是一樣 不管是順我意逆我意 不順我意通通是煩惱 通通是我們的煩惱 所以你能夠這樣子-把煩惱斷掉了以後 這些都是從戒定慧來修學的 到最後才會不會被-境界所擾動 才不會被八風所吹動 所以能夠證到果位了以後 惑無之處名解脫身 惑無就是沒有煩惱了 人家怎麼罵我 人家怎麼樣稱讚我 人家怎麼樣讓我們得到快樂 或是痛苦 我都不再起煩惱了 所以你看聖者生死自在 他被殺頭了 要被殺頭了 那些聖者也很自在 自己自我解脫 或是自己就馬上飛升虛空 入滅去了 所以這是聖者他沒有煩惱 他對於死他都不會恐懼了 所以解脫了 這是得聖位的人 解脫知見就是乃以出纏破障 出纏就是出掉煩惱 破所知障 反照觀心 故云知見身也 他反照觀心 他觀照我們這個清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心體 他去觀照這個心體 他知見他有這個知見 我證入理體了 知見身也 所以聖人 他有解脫他一定有解脫知見 他一定會知道我證入聖人的理體了 就是說他一定跟凡塵不雜染 他那個知見他一定知道了 所以你看證初果了 佛法僧戒四不壞信 他對每一個出家人 不管是持戒的破戒犯戒的 那個居士 他證入初果位以後 他對於佛法僧戒不壞 不會被破壞 這個出家人再怎麼樣罵他 他都不會喪失信三寶的恭敬心 他證入 他看到清淨解脫不垢不淨的心體以後 他知道佛法僧-是真實功德不失 佛法僧戒 所以他不會退失信心 而且他觀照他自己 他這樣做是對的 他這樣一直在三寶門中修行 是真正他的皈依處 他這個信心不會壞 不會壞 再也沒有人可以破壞-他對三寶的信心 所以你看證初果都這樣了 不要說到四果 不要說到大菩薩 大菩薩對一切眾生 悲愍一切眾生要救他們離苦 他這種信心 要跟佛一樣 他這種願力 他絕不破壞 他成就菩提聖位的時候 他絕不退失他的菩提心 而且在空性上他利益一切眾生 如幻如化 他不捨一切眾生 他也絕不退 所以他解脫知見-他知道他的作法 他要入薩婆若海 他已經成就到什麼樣-的果位的時候 聖人跟聖人 你看那些禪宗公案也好 或是看佛對他弟子 在經論上的 義理在討論的時候 我們凡夫看起來我們沒有辦法-領悟那個甚深微妙的境界 但是佛的弟子大菩薩-他們在討論的時候 他知道他這個境界-是什麼樣子的境界 他們會了解 會了解 所以解脫知見 因為他對心體清淨的-整個面目都了解了 所以禪定祖師大德 你破重關破牢關 你到最後悟道的人跟悟道的人-講話他就知道他在講什麼 沒有悟道的人他聽不懂 他自己得證果位的時候-他也會知道 所以這是聖者可以得到-解脫知見 所以這五分法身 唯佛法中三乘聖者具此五分 能為六道作大歸依 所以只有三乘的聖人具有五分法身 也就是理體三寶 要證入聖位以後 才得到理體三寶五分法身 才能夠為六道眾生-作大歸依 這是我們的方向 所以論云 歸依佛者 是歸依一切智 歸依五分法身也 歸依法者 謂滅諦涅槃也 歸依僧者 謂諸賢聖學無學的功德 所以自身他身盡處也 也就是歸依到自他-惑滅所無之處也 所以故云盡處也 就是歸依無漏的功德 從初果到四果乃至到大菩薩 所有的五分法身的功德都是 斷煩惱證聖道那個地方 就是我們所歸依處 好像世間的珍寶為生所重 今此三寶為諸群生 三乘七眾之所歸仰 故名正歸 這是我們真正歸依的地方 所以這是要了解的 要了解的 所以理體三寶這邊-就多說明了 一定要了解說 這是我們整個歸依的-意義跟目標 不要忘記了 我們休息十分鐘 先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