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在家律學概說20 主講:本因法師 在家律學概說第二十次 我們再看丙四用心承仰 所以芝苑遺編就講 心境相應納體正要 正作法時 我們在受三歸五戒等等 要運想冥心運想 遍緣 前面我們說過了 有情無情一切無量無邊的-眾生的境界 我要斷惡修善度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由境廣故心亦隨遍 我知道那個境界是很廣 我運心觀想我以後持戒的對象 就是在他們十法界的眾生 我要斷惡修善 我對人對畜生 我對佛菩薩我都不可以-起惡造罪 念念現前不得浮散 我在當時 三歸五戒菩薩戒等等 你在當時你要記住你那種心 不可以散亂昏沉 當想己身總虛空界 容受法界塵沙戒法 這時候你的心要想自己 的身體當作虛空無邊器量之身 下面會講 來容受法界塵沙的戒法 我們的心既然要遍緣無量 我們的身體 其實我們的身體 不是現前這一念這個-男女果報色而已 這是我們心念在這一念 我們才成就這個果報 我們的心如果我們遍緣-一切法界的時候 我們的身體就不再是-這個果報而已 因為心生種種法生 心滅種種法滅 我們說心想佛時 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 你心想佛的時候 人家看到你什麼身 不是男女身 是佛相 是佛身 你心裡在想佛 所以可見這個身體只是暫時-我們的心在緣念 他才是一個男女的-一個小器小量的身 可是我們的身如果緣念是佛 是十法界一切有情無情-的眾生的時候 我們的心是總虛空界-遍一切法界 這樣才有辦法容納-十法界一切塵沙萬境的戒法 妙善戒法 所以在這個時候 當此之際 深須用意 莫緣他事 在受戒的時候 要好好的用心 不要攀緣昏沉 也不要打瞌睡 差之毫里 則徒染法流 一生虛喪 可不慎哉 如果你差之毫里 就是你那時候昏沉散亂 則徒染法流 這是指出家眾 你如果是剃度的時候 受具戒的時候 你自己不曉得在受什麼戒 進入僧團了 也不曉得在修什麼行 不曉得你對什麼境界-應該要怎麼樣修行 一天到晚虛妄分別 不是在自己的身口意上 好好攝修 斷惡修善 不是在自己所面對-十法界的眾生上 好好去慮緣對境修 因為你不知道這個道理 你也不曉得要常常這樣用心 在這個境界上來對治你的心 心境相應來斷惡修善 所以一生虛喪可不慎哉 就有可能 你浪費時間 修道不得力了 所以我把它稍微白話講一下 能受身心這時候-應該要靜心專注 第一個心中觀想 對上述所想到-一切的有情無情境界 發誓 這時候我們都會教你 你這時候要發誓 那個心要發誓 斷一切惡 願斷一切惡 願修一切善 願度一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這個願菩提心 不會再有這個殺盜婬妄-等等的侵害 而是慈悲喜捨的利益 就像前面我們所了解的這樣-發上品心 必能感得上品的戒體 念念作意 不要昏沈散亂無記 第二個 想身如虛空無邊器量 無男女諸相執著 來容受法界塵沙妙善戒法 我們要了知萬法唯心造 我們現在受三歸五戒等等 佛法僧戒 乃至最後成就佛道 都是在此一念心當中 所以心境合一 斷惡修善 直成佛道 這時候你心要靜下來 如果會散亂你應該眼觀鼻-鼻觀心 身心也不用緊張 放鬆 冥想寂靜空明 遍滿慈悲法喜 這時候我們心很專注 知道這個方向 你說好 我受戒的時候我也-很緊張怎麼樣 但是你專注 你很誠懇 你知道你要斷惡修善 你都記住了 你這個心你都記住 所以這樣的想 所以在受戒之前戒師會解說-怎麼樣觀想 資持記在行事鈔裡面 他會講你要觀想三遍 動轉 集空 注入 這三種相狀 這三法的次第 我們一般受三歸五戒八戒 十戒沙彌十戒而言 你就是在三說三歸依的時候-納受戒體 這時候要觀想 所謂觀想就是這時候要專心 發願 這叫觀想 專心發願 而且你能夠觀想就是說 你了解那個義理其實那只是-幾秒鐘的時間而已 幾秒鐘而已 如果受具足戒菩薩戒 則是在三番羯磨的時候在作觀想 因為你那時候三番羯磨三歸依-完畢就是得到戒體 所以得到戒體的時間是不一樣 可是正作法的時候-這三遍的觀想是一樣的 下面的次第 我們就稍微把它白話 或是讓大家比較了解它的表法 來解說 第一遍的時候 初說三皈或是三番羯磨 善法震動 想十法界從上至下所有境界 由暗變光明 妙善戒法震動湧出 有如金剛鑽石般的堅固信心 願斷惡修善的誓願力 絕不忘記 在資持記解釋要動轉起來 就善法震動 因為我們要斷惡修善 所以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再造惡了 我們以前可能會再造惡 現在不再造惡了 所以善法就會動轉起來 那是一種表法 動轉起來就是善法在我的心中 我很堅固的絕對不會忘記 我發願這個不要忘記 不要以後犯戒的時候 人家問你的時候 對不起我忘記了 怎麼會有這一條戒 第二 第二遍的時候 三皈依三番羯磨 你想光雲覆頂 好像太陽普照月亮清涼的妙法 或是好像五彩光明的祥雲 覆蓋在我們行人的頭頂上空 這時候這個意義 想這樣就是讓你有一個所緣 其實在戒律裡面當然 律學家為什麼要叫你想一下 有些人就講南傳受戒-也沒有這樣子想 我們就反正這樣子三遍就好了 我們前面講過 以大乘義理來看就是 你一定要念念有一個方向 所以這時候你想有一個方向 這個方向是 像太陽一樣 像月亮一樣 像祥雲一樣 覆蓋在我的頭頂上空 你說是怎麼樣的想法 其實這是一個表法 表示你有一個方向目標 這個誓願力你要六度萬行 這個方向是我要前進的 絕對不要改變 你想這樣 對我有個方向 在我的頭頂上空 我每天日常生活當中 我要斷惡修善度一切眾生 皆成佛道 這個方向 我每天我常常不要忘記 第三遍三皈依三番羯磨的時候 注入身心 永為佛種 我們觀想十方妙善戒法光雲 你每一遍的時候你就自己默念-斷惡修善度一切眾生 皆成就佛道 然後想一下 十方妙善戒法光雲 從空而下 從我頂門注入身心 充滿正報 可是我身心我作虛空無量 無邊器量之身 我們剛才講 你不是男女執著之相 這樣想 妙善戒法跟我的心-合在一起的 它是無量的莊嚴 我以後要成就這樣無量莊嚴 令一切十法界的眾生 有情無情都一樣莊嚴 都能夠成就佛道 這表示度眾生-是我承擔的責任跟使命 這是我的責任跟使命 我絕不逃避 所以這是一個表法 在我們受戒的時候 或我們在承仰戒法的時候 我們都要這樣子去作觀想 這是在律學裡面 我們在北傳裡面會引導大家 所以你要了解 你事先要這樣子去體會 去體會 你自己的心能夠沒有散亂 這是我們承仰戒體 好 整個 受戒之前的理論 或是一些意義 你了解以後 就要準備受三歸五戒了 第二大段我們看講義 第二大段我們看甲二律儀概要 我們就要講三皈五戒八戒 這些等等的戒法戒相 你怎麼樣去受戒 你怎麼樣來持戒 你了解這整個義理方向以後 以及要怎麼樣去受戒的時候 就要把自己的整個目標要楷定 要去納受三皈五戒了 我們看講義 甲二律儀概要 第一段乙一皈依三寶 丙一三寶名相 我們進入佛門 第一個就是要皈依三寶 三寶指佛法僧 佛法僧 一般我們就是指-佛教的教主釋尊 釋迦牟尼佛 這是我們佛教創教教主 佛是覺者buddha 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 而且他不是一般的聖者 他是一個最圓滿 所以我們為什麼稱他為世尊 因為他是有別於其它的聖人 聖中之聖 這是佛 法就是佛所說的教法 能使人人脫離現實的-不安跟苦惱 邁向沒有苦惱安穩理想-快樂的境界 這種方法這種教法 就是指法 僧Samgha 就是指代替佛向民眾-傳佈佛教的理論跟實踐 指導大家怎麼修行的出家僧伽 其實他講的就是 告知我們整個人生世界觀 宇宙觀人生觀 應該怎麼樣安身立命 在自己的行持當中 把法運用在我們生活當中 所以三寶 佛就好像良醫一樣 法如妙藥 僧如看護者 對一個患病的人來看 良醫妙藥看護者均不可以缺少 我們有苦就有病 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 我們就會有苦 我們就會生病 不自在 我們就需要找醫生吃藥 最好的醫生良藥就是三寶 這個除了世間上的醫生以外 所以你要知道這個差別之相 了解三寶的意義-就是我們要歸依 要知道這個名相 所以我們說信佛要之前 我們要了解三寶的意義 功德差別等等 有些人講我信佛我不一定-要來作三皈五戒 我是跟佛學 我們以前也講我們是佛教徒 可是有些人講他也沒有受-三皈五戒 他也講他是佛教徒 或是有些人認為說不用 反正我信佛了 不一定要那個形式 這就好比你來讀書求學 你要不要進入學校要來註冊 註完冊以後你才會有畢業證書 如果你不來註冊 你說我也是自己自修讀大學 你也沒有畢業證書 我自己可以看得懂嗎 你說有些人說我也可以看得懂 事實上他並不是真的-完全看得懂 我們的信仰或是我們一個道德 內涵準則 必須要有過來人來指導 而且你必須要真的能夠 把自己至心真的發願 依靠在佛法身上 作一個決定性的誓願 才有辦法轉變我們的人生 所以 皈依是很重要的 皈依是很重要的 你要了解它的道理 否則的話 在這一生當中 你沒辦法得到三寶的功德利益 你也沒辦法在佛法上 真正得到它的利益的時候 不是很可惜嗎 所以這是一些概念 因為那些妙藥 那些整個更深入的方法 一定是自己 進入門裡面來以後才看的清楚 才看的清楚 好我們了解三寶的差別之相 還有一些種類 對我們整個信仰的信心理解 可以有更大的啟發 所以這邊講 瑜伽師地論云 有六種相佛法僧寶的差別-應該要知道 第一由相故 第二由業故 第三信解故 第四修行故 第五隨念故 第六生福故 云何相故三寶差別 三寶它們在相狀上有什麼差別 你要了解 謂自然覺悟相是佛寶 佛有無師智自然智 自然覺悟 這是覺悟 覺悟果相是法寶 佛覺悟到什麼呢 那個果相 佛所證悟的法 一切諸法緣生緣滅 這是佛所證悟的果相 就是法 隨他所教正修行相 是僧寶 僧寶是用法 他隨著佛所教導的正確修行 那一種相狀 我們如果隨他來所教 這個人是僧寶 這叫相狀的差別 還有業的差別 云何業故 業有什麼差別 謂轉正教業 是佛寶 能夠移轉我們正確 教導我們那種業是佛寶 捨煩惱苦所緣境業是法寶 能夠讓我們捨離煩惱痛苦 所有所緣的境界那一種業 就是法寶 法寶有那一種力量 可以讓我們捨離所有一切煩惱 捨離所有一切痛苦的所緣境 你只要能夠用那個法-你就可以轉那個念頭 轉那個念頭那種力量就是業 捨離那種煩惱的力量 勇猛增長的業是僧寶 能夠讓我們勇猛精進 得到那個力量的 那種業就是叫僧寶 我們從業來看 師長都會叫我們勇猛精進 那一種業那就是僧賓 還有信解的差別 謂於佛寶 應樹立親近承事的信解 我們對於佛要親近承事 你要有這種信仰 要有這種信心 理解 對於法寶 於法寶所 應該樹立希求證得的信解 你要去 希望要求得 你要來聽法 而且你要修法 你要打佛七你要參禪 你要打禪七 你要參加什麼樣的經論研討會 你要得到信解 這樣你對法寶 你一直在信解 你對佛寶 你常常相信他 你能夠親近 親近佛堂 或是恭敬他等等 前面會有些修行 可是你相信你相信這樣作是對的 你要了解要這樣子作 於僧寶所 應樹立和合同一法性 共住的信解 所謂僧寶 就是大家和合同一法性 大家都相信佛陀 相信正法 四諦十二因緣的法 大家和合都是為了要-追求大般涅槃 五分法身 這個法性來共住 一起和合互相幫助 來成就 你要了解這是僧寶 不可以去破壞 再來修行也有差別 謂於佛寶應修供養承事的正行 對於法寶 應修瑜伽方便的正行 對於僧寶 應修共受財法的正行 所以我們要供養佛 承事香花燈果等等的供養 對於法寶 我們應該要修瑜伽 就是修靜坐 或是轉法輪在我們心中 等等的方便 對於僧寶 我們有財的供養財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或是僧寶依教奉行 那都是修法 這個承事師長 那也是正確的修行 再看七十六頁 對於隨念也有差別 云何隨念故 三寶差別 應以餘相隨念佛寶 應以餘相隨念法寶 應以餘相隨念僧寶 謂是世尊 乃至廣說 其它我們要怎麼樣隨念-這些佛法那種相狀 在經論上其它的戒律上 有很多的指示 我們應該要這樣子去隨念 要如何念佛 要如何念法 要如何念僧 還有種種的一些規矩 或是在經論上會講解 你要這樣子隨念 三時六時憶念佛法僧 三時六時要發菩提心 或是要承事師長等等 再來看生福也有差別 謂於佛寶依一有情生最勝福 生出的福報對於佛寶 它是一個所緣的對象 生出最殊勝的福報 對於法寶所即依此法生最勝福 我們依照這個教法所指示的 在身口意上用功 在人事地物上-應該要怎麼樣去行持 我們這樣子依教奉行就得到-最殊勝的福報 你修戒律修禪定修智慧 這樣你就會得到最殊勝的福報 於僧寶所依多有情生最勝福 對於一切出家眾 就很多了 依多有情 你產生最殊勝的福報 這是你知道這個差別 戒本疏又講到 補充我們講四種三寶 第一個理體三寶者 如以諸佛所證的五分法身 為理體 這個是叫作佛寶 理體三寶 下面我們會講理體三寶 住持三寶 一體三寶四種 理體三寶 佛法僧 為什麼叫理體三寶 佛寶就是以諸佛所證的-五分法身那個理體 法界的功德為 功德理體為佛寶 以苦集滅道-四諦十二因緣這些滅理無為 是名法寶 他所證得的苦集滅道 滅理無為是法寶 以聲聞有學無學 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他們所證到的功德 是為僧寶 聲聞所證到的功德-其實也是五分法身 他們的五分法身-跟佛的五分法身 稍微劣 稍微少一點 就是它的質是一樣的 可是劣了一點 他沒有圓滿 所以他也是證到五分法身 可是不圓滿 所以我們這樣來看 理體三寶只要是-所證的功德 就是聖人所證的整個的理體 這當然我們不容易懂 這要唯聖方知 再來第二個 所以在這四種三寶裡面 最難懂的是理體三寶 只是我們實際上皈依的所在點 是在理體三寶 也就是我們要求證的是-理體三寶 我們要求證到 聲聞緣覺或是佛果菩提-的五分法身 這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皈依三寶的目標-其實是在理體三寶 這後面會講到 但是我們凡夫一下子-沒有辦法了解 可是你要知道 這是我們所究竟皈依的地方 第二個化相三寶 如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 所示現教化眾生的身相 這是佛寶 化相三寶是指佛世的時候 佛世的時候 二千五百多年前 釋迦牟尼佛 那個就是佛 八相成道 那就佛寶 他所示現的 他所講的教法 廣演四諦十二因緣 一切教法就叫法寶 他所說的三藏十二部-所有的教法就叫法寶 當時佛世的時候 在當時他所度化的憍陳如-等五比丘 乃至佛在世的時候廣大的-僧團 這些都叫僧寶 化相三寶現在已經沒有了 是指佛在世的時候 化相三寶 再來第三 住持三寶 住持三寶是指 佛涅槃以後流傳維持佛教-於後世的三寶 就是我們現在 我們現在以金銅木石-紙繪雕塑的形像 或是供奉佛的舍利塔廟等 畫的佛像雕的佛像 木刻的石頭的 銅鐵這些叫做佛叫佛寶 佛堂佛殿 這些代表佛寶 法寶就是指貝葉經典 或是古代黃卷赤軸 現在的紙墨印刷-所傳的三教經典 乃至祖師大德 古今佛教論述這些著作 這是法寶 都是可以讓我們依著修行 來得到利益的 僧寶就是指剃髮染衣-納受具足戒 如法出家修行的比丘比丘尼 等等這些五眾是僧寶 主要的是指比丘比丘尼 所以住持三寶這是-佛滅度以後 比較重要的 比較重要的 第四個一體三寶 一體三寶 經論上有很多說法 我們先看道宣律祖在釋門歸敬儀 所解釋的 約我們現前心識的體性 它的意義它這樣子講 一體三寶者 什麼叫一體三寶 一 一就不是二 所以一是非二之名 就是不是二 就是只有一 體就是本識之謂 就是我們本來的心識 所以一體就是我們自己-本身這一個心識的體性 是什麼呢 你要知道我現在皈依的 也其實就在我自己的 心性的體性 你要把它找出佛法僧-清淨的體性出來 所以他講 行者既知心性本淨 就是一體三寶 你要先 我們講佛法僧其實有些次第 前面講這些我們沒有再多說了 前面講 理體三寶 前面講化相三寶 這些都講佛法僧 理體三寶 佛法僧 住持三寶就講僧法佛 它的次第它的重要性-就是講僧法佛 若講一體三寶 有些講你要講法僧佛 法 你要知道 那個法就是指我們心性 那個心性的法是本來清淨的 僧就是指我們 我們應該要悟解無邪 名為正覺 你到最後能夠覺悟到-正覺的時候 本覺始覺 始覺覺本覺 到最後真正得到無上-正覺的時候就是佛 所以性淨無染 就是指法 你要先了解我們的心性-是本來清淨的 我們都可以成佛 但是因為虛妄分別一迷 而沒有辦法了知 正確的本來面目 所以法本來是性淨無染 那麼性淨無壅 就是僧 無壅就是沒有壅塞 你到最後一直沒有壅塞就是你-一直隨順你那個心性本淨 的方向的道路去走 順著它去走 去運作 這樣就叫僧 所以今覺於本 名始覺 我現在能夠覺悟-我們本性是清淨的 你要先對法你要了解 有一個佛道可成 有一個心性可以恢復-本來的自性清淨 你了解這個本 你了解以後就叫始覺 本體實實在在是-體性是清淨的 所以本實體淨名先覺也 你這樣始覺要去覺本覺 你常常你的心往這個方向 如此安心如此練身 你的身口意都往這個方向 你說斷惡修善就是要恢復-我們清淨的 無染 自性的清淨 自在的面目 所以俯仰周循 不管你日常生活當中 起居 應對進退 無念不剋 通通是用這個念頭來 安身立命 來斷惡修善 是知行人 發足常步此心 我們能夠一發心 就常常用心-來攝修我們的三業 了知開示不由外來 悟入誠因內起 法華經講開示悟入 開佛知見 悟佛知見 入佛知見 要成就佛道 開示不由外來 成就就是自己從 通通是我們從內心的 不是從外面來的 那個法也是顯現出我們內心的 本來清淨而已 所以迷時謂禮外境 迷時我們會禮拜外面的境界 外面的佛法僧 我們覺悟了以後還禮自心 覺悟了以後其實就是 佛法僧就在我們心中 所以經上講 觀無量經講 自心想佛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我們心想佛的時候 我們念佛的時候 是心想佛的時候 是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你了解這個道理的時候 萬法唯心造 如此收斂我們的念頭 斂念會必精勤 積熏不已自然清淨 你了解一體三寶就在-我們一心念當中 如此常常攝修你的心念 精勤的這樣修行 到最後熏習圓滿 自然恢復本來的清淨 如果你不了解這個道理 忘此外求甫當行道 通通在外面追求 外面的感應也好 外面的事相 人天的果報 利養也好 都忘掉了 其實都在你的內心 甫當行道 這不是正確的修行的要道 徒役身心終為世福 到最後只是世間的福報-最多而已 或是你的身心浪費那麼多時間 可是得到的只是一個-世間福報而已 所以在涅槃經就講 若有眾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 其人則能自然了達三歸依處 所以真正三歸依處 在哪裡呢 在你能夠相信大涅槃經-所講的道理 它講什麼道理 它講說 何以故 如來祕藏有佛性故 涅槃經就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你可以成就佛道 你可以成就佛道 所以你應該要趕快來歸依三寶 你歸依三寶到最後你應該要 發願要成就佛道 因為為什麼呢 因為歸依不是外面的歸依 是你本身就具足成佛 成佛的種性 你也可以成就佛道 所以如來祕藏有佛性故 其有宣說是經典者 皆言身中盡有佛性 如是之人則不遠求三歸依 何以故 因為於未來世我身-即當成就三寶 這個在涅槃經 我們說法華經涅槃經-一直在強調我們這個道理 讓你對於這整個修行 它整個方向從起點到終點 不要打折扣 不會走迂迴的路線 不要停留 所以他講要相信我們-都可以成就佛道 是心成佛 是心作佛 就在我們這一念心 所以在經論上要講這個很多 很多 像禪宗也是講的很多 有些禪師人家在問他 師父什麼是佛 什麼是法 什麼是僧 什麼是一體三寶 有些他就是還歸他自己的內心 他自己的自心 所以像禪宗有些就講 不用將佛求佛 心是佛 不用將法求法 心是法 佛法無二 和合就是僧 就是一體三寶 為什麼呢 因為經上不是講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你心裡一瞋恨 三業不清淨 就是佛滅度了 你心裡身口意清淨 歡喜 就佛出世了 這個心性 一心沒有兩個體 成佛 我們說如蛇畫作龍不改其麟 眾生回心作佛 不改其面 也是那個心 不可能有兩個心 只是這樣轉而已 所以要了知這個道理 我們在下手修行的時候 你的信心以及你的毅力 你就不會一直退失了 不會退失了 所以這個在講一體三寶 道宣律祖先用-這個觀念來告訴我們 其實在經論上也還有-很多方式在講 我們看下面 所以經論上有些講 依始覺能觀之智是佛寶 本覺理體為所觀之法寶 始本不二是僧寶 這樣來劃分 能觀的智慧是佛寶 所觀的本覺理體是法寶 能觀那個始覺那個智慧 始本不二 去觀那個所觀到最後和合相應 就是僧寶 有時候經論上講一體三寶 又稱同體三寶同相三寶 那個意義跟本質而言 雖然名稱有三種但是體性為一 也可以講三寶一一當中 佛寶也有佛法僧 法寶也有佛法僧 僧寶也有佛法僧 各個都有三寶之一 例如 佛的體上 我們講佛寶 佛的體上就是有覺照之義 性體靈覺 照了諸法 非空非有 亦空亦有 空有不二 這個叫佛寶 佛 佛的功德 佛德有軌則之義 亦即法性寂滅 恆沙性德 皆可軌持 所以我們說佛是覺照 法是軌持 僧是和合之義 所以法你可以軌持 就是叫作法寶 所有的佛德都是 我們可以軌持 可以去修證的方向 佛又是完全無違諍的-過失的人 無違諍就是和合 無諍 就是指僧 所以也叫僧寶 所以一個佛寶就具足三寶 乃至法寶也是這樣 法寶 其實佛的法身 就是佛寶 我們依靠法 能夠出三界證涅槃 所以是法寶 依法修行的人就是僧寶 僧 能觀的智慧就是指佛寶 他所觀的法 具軌則 他要按照軌則去觀 這是法寶 僧具和合 能所要合一 要依教奉行 具六和敬 那個是僧寶 所以一個裡面具足三種 這些也叫同體三寶 經論也這樣子講 所以在芝苑遺編裡面 他就對三寶這四種-作了綜合的解釋 薄地凡夫的眾生 在其虛妄的念頭之中 天然的真如本性是具足的 這裡他講的解釋 我們下一節課再講 下一節課再講 四種三寶 它的比較分析 它的義理 我們下一節課再講 我們上午就講到這邊 回向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