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在家律學概說13 主講:本因法師 禮佛問訊 請坐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在家律學概說第十三次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早安 請翻開講義 看四十三頁 上次我們講到 智知境緣本是心作 不妄緣境但唯一識 隨緣轉變有彼有此 也就是說我們有智慧的人 能夠了解十法界都是-唯心所造的道理 所以不會再虛妄攀緣-種種的分別 我們這個虛妄分別 因為我們隨著眾生 十法界的眾生虛妄分別 其實都是眾生唯識所見 我們說人 看到水 就是水 如果是天上的人 看到水是琉璃 餓鬼看到水是膿血 他也吃不到 魚 水中的魚看到水是牠的房子 同樣是一個東西 但是不同的眾生-看到的卻不一樣 我們看到的是墳墓 鬼看到是他的房子 你說那是一堆墳墓 是人看到的是墳墓 可是鬼看到是他一間房子 我的房子破了漏水 所以眾生虛妄分別-都是唯識所變造的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就不會再去虛妄的 造種種的惡業 我們這個心體也會-慢慢返妄歸真 返妄歸真 要返妄歸真下面他就講 欲了妄情須知妄業故作法受 還熏妄心於本藏識成善種子 此戒體也 這個大家對照四十四頁 所以我們要修行 要返妄歸真 要斷盡五住煩煩的-虛妄分別 必須要先知道我們要下手處 其實下手處就是在我們-自己本身 我們自己本身就是身口意 身口意要先不要躁動 所以要對身口面對境界時 所造的虛妄業 我們不要躁動就是要持戒 持戒你就有一個規矩 能夠斷絕身口意的虛妄業 我們現在 就藉由受戒持戒來-降伏煩惱斷除煩惱 同時我們也知道 生起煩惱的妄業 是唯心所造的 是意識是我們的心-趨使身口所致 所以我們受戒的時候-我們也同時要知道 因為我們前面講過 戒法 無量的戒法沒有別的 就是佛依我們身口意的-無量的業來制定的規矩 所以制定的規矩 無量的律儀不管是 比丘戒二百五十條戒 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 這些都是指我們現前三業-所造的惡業 他才制止你不可以這樣去造 所以惡業無邊戒也無盡 這樣無邊的律儀 不出這二百五十條戒 三百四十八條戒 二百五十條戒不出這個 沒有超過四根本重戒 沒有超過五戒的 通通是從五戒生出來的 四根本戒也沒有超過-身口意三業 身口意三業 所有的戒通通歸到這一心 所以我們就要了解說 即是我心流變變成諸業 我現在受戒就翻轉這些惡心 變成淨戒 所以當然我們就要了解說 這些戒還歸於我的身心 更沒有其它法 更沒有其它法 所以唯心所造這個道理很重要 也是我們戒律的一個持戒的 最重要的一個方法 持到最後是我的身口 身口是我的心 一切戒通通是我的心 你說那一條是在束縛我們 你說錯了 那一條戒是我們的心 不是別的戒 是我們的心 你被自己的心束縛住了 如果你沒有這個煩惱 你沒有這一條戒 你有這個煩惱就被-這個煩惱束縛住了 所以這個唯心所造 我們了解這個道理的時候 身口意三業在作羯磨法 領受作戒體的時候 我們受戒領受作戒體 這樣還來回熏-虛妄的分別心 就第六意識 故作法受還熏妄心 妄心就指第六意識 這樣透過回熏妄心的功能 在第二念羯磨法完畢的時候 清淨的無作業性就存在於我們-第八阿賴耶識 本藏識形成善種子 這就是圓教宗所立的無作戒體 這個就比如我們燒了香 已經燒盡了 我們登壇結束 作戒體圓滿 三法竟第二念作戒體就謝落了 但是燒完香還餘留香氣長存 在我們的身上 我們說戒香普熏十方 這個就是指無作戒體我們獨存 盡形壽 聲聞戒盡形壽常住不失 常存不失 菩薩戒乃至盡未來際不失 所以這是無作戒體 所以我們看四十四頁 最後一段就講 這個無作戒體 造雖在六 起必因八 造已成種 還依於八 圓教宗所立的戒體 是八識田中的善種子 造就是你去受戒 我用第六意識趣動我的身口意 去受戒 所以他的作戒體 其實圓教宗來看應該是心 當然心會包括色 因為一切唯心所造 所以身口也是身業思語業思 所以是第六意識發動的 起必因八 第八阿賴耶識它含藏一切 根身器界 所以由第八阿賴耶識 它這裡 它是一切我們整個-身心果報的依持點 所以起源在第八阿賴耶識 造了以後 還回到第八阿賴耶識-成為它的善種子 這等一下我們會看後面的表解 你會更了解 其中我們為什麼要講善種子 這個善種子的名稱 是通大小乘的教義 通大小乘的教義 法華經裡面講 諸佛兩足尊 知法常無性 佛種從緣起 是故說一乘 大乘經典也講種子 它講的種子我們必須-假藉種種的因緣 修善斷惡發菩提心 到最後成就一佛乘的佛果位 一切法是無自性的 因緣所生的 但是就是因為因緣所生法 所以我們就有辦法斷惡修善-成就佛道 如果它已經固定了 誰也沒辦法動了 就是因為它不是固定的 因緣和合生 因緣別離滅 所以我們就有辦法 造就善的因緣 造就聲聞的因緣 造就菩薩的因緣 成就佛的因緣 這樣來修行 來往這個方向 所以只要我們有心者 皆共成佛道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你一定會聽到-這個道理的時候 你就有辦法成就佛道 這是大乘來看這個種子 所以這個種子 它大可以很大 小也可以很小 就看我們的心 你要造就什麼因緣 在小乘經典也談到說 雜心論講 調達造逆 滅善種子 入無間獄 提婆達多就是調達 提婆達多他造五逆的罪 殺阿羅漢 出佛身血 破法輪僧 滅這個種子 所以他入無間地獄 當然他造罪是一念間 但是提婆達多也有作善 他也有修行 他曾經也修行過 所以他惡業比較大的時候 他先入無間地獄 但是惡業盡的時候 他的善的果報會再出現 他還會再成就聖道 因為他已經種下-解脫的善根了 所以因為他一時-滅掉善種子 入無間地獄 但是他以前種的善種子-還會再成熟 這個比較微細了 因為小乘的教理-只談到六識 不能夠窮究發起之本 無法顯示所依之處 所以小乘的教理 有部始只把受戒的整個戒體 他把它歸納在法塵 就是過去的假色 這是有宗就實法宗 假名宗以非二來收攝 就以非色非心 來界定戒體 因為他的理論裡面 沒有辦法確定它是心法-還是色法 所以叫做非色非心法 它的性質沒辦法歸納 圓教宗才有辦法說 所說的唯有一識 存在八識田中的善種子 所以這個發起跟所依 在圓教宗裡面是引-楞伽經講的 說譬如海水動 種種波浪轉 梨耶識亦爾 種種諸識生 海水一動 種種的波浪就跟著轉 第八阿賴耶識也是這樣 他生出第七識 第六 一二三四五六七這些六識 第七識這一些都是 藏在第八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 譬如海水波 是則無差別 諸識心如是 異亦不可得 這裡我們說就像 海水的波浪 波浪其實就是海水 沒有差別 所以諸識心也是一樣 動的時候看到波 如果返妄歸真 止靜的時候你就看到一片海水 所以他的本質是一樣 異亦不可得 所以我們說 這裡就說浪從海起 還復海中的比喻 即知十界依正因果同一識體 沒有一法而非識者 我們前面講過 整個眾生 鬼看到的是膿血 看到的是墳墓 人看到的是一堆土堆 天人看到水是琉璃 你修不淨觀的人 修禪定的時候你看到的時候 是一片白骨 現在的人你用摧眠術 摧眠術把它摧眠的時候 你睡覺了 你躺在地上了 他真的躺下去了 你沒有動了 你很舒服了 好了 他停在半空中 他相信這個是真的 這也是可能的 所以這裡沒有一識 你這個識都是這樣變現的 其實都是你心相信 事實上你不是躺在水上 你也不是躺在床上 你躺在空中 其實上你看到的是人 可是你修觀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一堆白骨 一片的水 你修水觀看到所有都是水 所以你修地觀 你看到海水你也-把它看成是陸地 所以你可以走過海水 因為你的心相信那個就是地 所以你可以走過去 所以那個河流他就走過去了 因為他看到的是地 是琉璃地 所以其實這就是一個心而已 你說所以你說那個海水我們說 這是海水 其實海水跟地還是一樣 是你的心怎麼看而已 所以實證的依正的因果 都是同一個事體 這些依報也是我們所變現的 為什麼會有他心通-為什麼會有神足通 你說這是牆壁 他說這不是這是空的 他就通過去了 所以這就是整個-未有一法而非識者 每一個法都是我們所 心識認為它是怎麼樣-你就變現這樣子 所以我們說 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 循業發現 在成實論裡面講 隨眾生心 所有的一切眾生 循業發現 循著他們的業力 他們所知道的那是什麼東西 他就看到什麼東西 但是其實都是那個心而已 所以我們了解 古人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根本 所謂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也是這個道理 你了解它最深的道理 這個在天台裡面也講 在菩薩戒本疏講說 戒體者不起而已 起則性無作假色 全性而起 還依性住 故能經生不滅 良由於此也 我們這邊講的道理就是 為什麼你受了戒這麼重要 而且你以後攝修的基礎 乃至你未來世 整個善根的運轉 跟這個很有關係 圓教宗講的就是說 你了解它是一個善種子 這樣你攝修的基礎跟下手處 就在戒律這個心識上 從這邊戒律的心識上 跟定慧合在一起 因為定慧到最後-也是修這一顆心 這樣你由戒定慧-這個心識下手修行 我們現在用唯識 因為唯識的角度-你比較容易了解 你不要遍計所執 你不要去造惡業 然後你知道這些都是因緣 然後你要往善的 你知道這樣我要往善的緣起 你不要往惡的緣起 你往善的緣起 我們就知道應該往這個方向-去走了去攝修了 這樣到最後 下手處對了 你就會通往圓成實性 所以下手處是從有相入手 有心識種子 我們要受戒 要播種善法 要斷掉惡法 你要從有相入手 其實所有的修行法門-都是這樣子 到最後會歸到圓滿空寂-的不生不滅之處 因為依它起性到最後會圓滿-成就到最後還是圓成實性 就是唯識無義 唯有識但是無義 其實是空寂 不生不滅就是跟真如理體-般若實相是一樣的 我們從心識的有相-的種子下手 到最後 知道從有相的戒 到最後知道有相的心 從戒相到戒心 然後知道說心是無相的 心是沒有形相的 心是沒有形相的-乃至返妄歸真的時候 心體是純淨無染 不生不滅 這樣就返妄歸真了 所以你入手處是有相 到最後成就圓滿的時候-是空寂不可思議 不可捉摸 不生不滅的地方 不管是修任何法門 都是一樣 都是一樣 你說我一下子要入空性修般若 中觀 我要參話頭 你還不是有個話頭可以參 你還不是有個解門 這個理論要去思惟 聞思修嗎 你還是要聞有思才有修 你還是要有個話頭才入手 你還是要攝修你的身口意 往正知正念 才有辦法降伏你的煩惱 才有辦法破到根本無明 把黑窟底洞的 最後的一個關卡把它破掉 不管你修什麼法 你一定從有相入門 我們從戒律角度來看 就是你從身口意下手 身口意下手到最後-歸到你的心識的本體 你修戒律就是要修到心 修到心 心的相狀是什麼 是無相 圓滿相 不可思議相 究竟空寂相 因為講到心體的時候 後面那這些 如果我們從這邊入的時候 你就會覺得戒-它不是只有有相 因為它就是要先讓你-有個下手之處 你如果沒有下手之處 你怎麼知道空相呢 你那個空相就錯的 所以 心性到最後天台講不起而已 起則性無作假色 起則性是從心性所發起的 心性是什麼 不可名狀 但是我們可以講-它是一種無作假色 你先有一個無作的假色 全性而起 還依性住 你是從心性發起的 然後去受戒 你心性發起去受戒 到最後你受完戒以後-還是返妄歸真 還是在讓你的心性回到-清淨光明圓滿的本來面目 還依性住 所以你累劫修行的目標 都是在這裡 都在這裡 所以這是在講我們說 約圓教的體相來看 它的意義是這樣子 這是戊一 其次看戊二 約隨行以明持犯 業疏云 由本種熏心 故力有常 能牽後習 起功用故 於諸過境 能憶能持能防 隨心動用還熏本識 如是展轉 能靜妄源 若不勤察微縱妄心 還熏本妄 更增深重 羯磨疏所講的 我們知道這個道理 由我們本來的善種子 這樣我們都生出這個善的 要返妄歸真的力量 再反過來熏我們本來的心 我們所走過的都留下痕跡 都是好的善的痕跡 我們每天聽經聞法 待人處事接物 和善 仁慈 友愛 公平正義 為家庭為社會 為三寶 為道場 我們的心都在熏這些善法 清淨的種子 所以慢慢這個力量養成之後 有常 而且能牽後習 後來養成習慣了 不作 不作好像很怪 能夠又越作越高興 越生法喜 能牽後習 常常起這種功用的緣故 我們如果遇到這些煩惱過失 不對的境界的時候 能憶能持能防 我們能夠分別它的善惡 知道這是惡的境界 我們能夠持戒 能夠防止我們去造惡 能夠億及這不是對的境界 我們隨心動用還熏本識 我們只要起心動念 我們都是這樣 常常能夠這樣去攝修 這功夫越來越高 一直在用心在攝修 讓自己的心念不會常常-跑到惡的境界 這樣展轉就能夠把-虛妄的整個煩惱的根源 止息斷掉了 如果我們反過來-沒有好好的勤察 微縱妄心 那虛妄分別煩惱一起來貪瞋癡 這樣還熏本妄 更增深重 這樣就會回到我們原來-凡夫眾生沒有攝修 起惑造業 造生死種子的惡果了 所以這個就是在隨行來看 我們了解圓教宗的道理的時候 我們受了戒以後 我們身心安頓 身口意已經成熟了 我們就常常在心往-斷惡修善利益眾生 好好在心這個種子上 常常憶持 常常去攝修 這個就是修行 戒律就是指出來你現的修行-就是往這裡 如果還動到你的身口 是不對的地方你馬上要修正 所以我們看這個問題 問 在本文中所談到熏習的狀況-一共有幾種 回答 一共有三種 最初的狀況是指受戒所得的-作戒體能熏習妄心 我們了解你要下手處 你要先止惡修善 你要先受戒 你要有個規矩 誓願力 你發願 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婬 你發願 所以你去受戒 這個作戒體能夠熏習-我們的妄心 成就無作戒體 所以第一步你要先這樣子 好我發願 發願把我虛妄的心-我要把它轉過來 我現在來受戒 第二步 其次則無作戒體能牽引的後熏 你受完戒以後-你就常常熏習這些善法了 這個不能做 那個不能亂講話 不能偷盜 不可以喝酒 你就常常會憶持 能夠牽引後熏 能夠憶持對境界-持戒不犯的隨行 這個不對了 要懺悔 要在佛前禮佛拜懺 要跟師父懺悔 你這個隨行有過失 能憶能持不犯 能夠不犯 乃至犯了趕快再熏習變成清淨 這第二步 第三步 第三種狀況則是指 隨行中的作戒體跟無作戒體 跟隨行當中的無作戒體 經過嚴持淨戒的戒行熏習下 以還熏的作用 來資助寂靜 妄源 就是斷除煩惱的根源 慢慢我們就有辦法達到第八識 本體能夠返妄歸真 純淨無染的境界 能夠證成聖道 乃至成就佛果位 佛果位 所以這個作用 我們先受戒了 然後慢慢去養成好的持戒的習慣了 好的持戒的習慣這個要-長久不斷的去培養 你靜下來反省一下 我今年比去年我的心-的煩惱比較少 你反省一下 我的心遇到這個境界-我比較平靜了 我比較不會去造作了 我們就進步了 我們的心已經止息煩惱 所以越大的煩惱越來越止息 慢慢越小的煩惱 越微細的煩惱 越來越平靜了 你的智慧越來越高了 一天一天 一年一年 一世一世 這樣慢慢就成就聖位 所以第三步意思就是指這樣 所以我們講說好像也沒有什麼 我們受了戒以後也沒有什麼 你有持戒就有什麼 你有修行一定在你的身心上-會看到自己的效果 我們不會自己騙自己 你也會發覺我現在是不是-有真正在修正自己 這是可以去自己簡別的 所以一定有那個功效 戒定慧三學 一定有那個功效就是-所謂的感應 最大的感應其實就是我們身心-煩惱的減少 我們恢復純淨本來面目 那種方向越來越有把握 這個就是最大的感應 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快樂了 好再看四十六頁 再問 說圓教宗 講的是心念的止息 心念很快 瞥爾一念一下子就過了 那我一下子就想到說 要去貪吃一下 或是我就突然很生氣 或是很煩躁 或是今天就很愛睡 反正貪瞋癡突然起來了 這樣我瞥爾一念-徒增妄心的時候 圓教宗就說我有犯戒了 這樣有犯戒 我現在講的是聲聞戒 這樣你講的是跟-菩薩戒有什麼差別呢 你講到圓教宗是講到心念啊 你說修行下手處到最後是心念 現在講五戒也講這樣 這樣跟菩薩戒有什麼差別呢 我是受五戒還是受菩薩戒呢 回答 制業分之 即無有濫 制業分之 我們依所受戒體制定的軌範 制定的軌範 你現在來受的軌範是五戒 你要求檢查的業行 就是你的殺盜婬妄-很粗的這種業行 不可以殺人 不可以偷盜 不可以邪婬 不可以打妄語大妄語 你就可以檢查區分-你所持犯的戒相是什麼 因為你受的是聲聞戒 五戒 五條不是十條 不是沙彌十戒 不是比丘戒 你那個犯緣也不一樣 條數不同 犯緣不同 你受的是菩薩戒 菩薩戒它會有時候會-講的比較微細 會更微細 殺生戒 偷盜戒 他會講的有時候比較-更微細的 它會相關的也會變成它的戒相 持守的戒相 所以這樣就不會混亂了 你受的戒是五戒 就約五戒來判 犯五條 判犯不犯 五條以外的當然你沒有受 就沒有犯 就沒有犯 沒有犯這個五戒 但是沒有犯五戒你是犯到 不務正念 不是不務正業 你的正念忘失了 你犯到你沒有固守你的正念 如果你的標準 今天你的根器有辦法-攝修的時候 這樣我也是不務正業 不務你的正念 你要正知正念 你的正念也不對了 你也應該要責心 要懺悔 所以戒還是約你所受的來分別 這樣就不會有問難了 為什麼還要再講到-瞥爾一念 這個後面會再詳細再講 因為你這樣才有辦法-圓滿整個受戒 從下手處到圓滿究竟-成就的地方 以及我們從身口意去持守戒相 到修定慧 返妄歸真 找到本心 找到本來的真心 這樣因為我們是從心 因為戒就是戒心 你到最後還要回到心的本源 所以你一定要談到心 所以如果不談圓教宗 你就會覺得持戒在作什麼 你就是一個好像一個 一個跟你返妄歸真的作用-沒有什麼相干 事實上不是 所以一定要講到心 一定要講到圓教宗最圓滿的 你從基礎造作了 到最後一定可以達到最圓滿的 否則的話我們何必受戒呢 如果不能夠達到-最圓滿的 何必受戒啊 我要找到最圓滿的 最究竟的 如果這個不能夠達到-最圓滿最究竟 我何必受戒 其實我們從這個理論來 一步一步來推演分析-就可以知道 是可以達到最圓滿最究竟 而且它的理論跟下手-的整個次第 很清楚 再看戊三 舉因果以細勸 後面就舉出我們修因可以證果 了解這個道理 他就勸我們好好來從這邊下手 從這邊下手 我們看第一個攝律儀戒 是故行人常思此行即攝律儀 攝律儀就是要斷惡 用為法佛清淨心也 以妄覆真 不令明淨 故須修顯 名法身佛 第二攝善法戒 以妄覆真 絕於智用 故勤觀察 大智由生 即攝善法 名報身佛 就是修善 第三攝眾生戒 以妄覆真 妄緣憎愛 故有彼我生死輪轉 今返妄源 知生心起不妄違惱 將護前生 是則名為攝眾生戒 這時候是利益眾生 利益眾生 生通無量 心護亦爾 能熏藏本 為化身佛 隨彼心起 無往不應 猶如水月 任機大小 所以這裡 把三聚淨戒 三聚淨戒 把三聚淨戒整個讓我們知道-下手之處 我們現在是從五戒八戒-具足戒來講的時候 但是你一定通往三聚淨戒 你要想這樣子 我們現在攝修你的身口意 是斷惡 你斷惡就返妄歸真 你斷惡返妄歸真 這樣你發下這個誓願的時候 發下這個誓願的時候 用為法佛清淨心也 你斷惡是不是要回到效法-世尊覺悟一切智 成就佛果位 圓滿光明清淨的本心這個方向 既然是這樣的話 我們因為原來是虛妄的-分別妄想 覆蓋在我們的身心 沒有辦法光明清淨 所以我們現在來斷惡 能夠顯出它的光明清淨 這樣到最後惡無不盡 把所有的惡都斷掉了 就顯出這個法身 最清淨的光明本願 所以這個後面會講到 恢復我們原本清淨的佛性 證法身佛名斷德 我們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 這些等等 到最後會證到法身佛 第二個我們立下要 修一切善的誓願 以妄覆真 妄想覆蓋我們真心 絕於智用 就沒辦法起真實 大智慧的力用 大智慧的力用 所以我們現在能夠勤加觀察 能夠把所有的善法 所有的善法都去攝修 因為我發這個誓願 要去攝修的時候你就要-去觀察哪個是善哪個是惡 我要斷惡我要修善 你觀察的智慧就生出來了 你這個正確的分別 不是虛妄的分別 這樣就生出大智慧出來了 所以即是攝善法戒 到最後成就圓滿的報身佛 圓滿的報身佛 第三攝眾生戒 以妄覆真 妄緣憎愛 故有彼我生死輪轉 這個妄想 虛妄分別 覆蓋我們的真心 而且都是生出貪瞋癡 所以我們愛的貪的就執著 不喜歡的就怨恨 所以就有產生對待對立 而有恩恩怨怨生死的流轉 所以我們現在返妄歸源 知道我們的心要生起來的時候 不要違惱互相對立 因為這些都是因緣所生的 我現在知道了 眾生你不再往惡的-負面的方向再去想 我們對於眾生的將護前生 常常呵護他將護他 知道這些都是緣生緣滅的 對我好的也是因為因緣 對我不好的也是因緣 我何必起那麼大的愛憎 所以生出平等心 是則名為攝眾生戒 這樣我對一切眾生我就能夠-生出慈悲心 利益他了 眾生是無量無邊的 我們的心要護念他也無量無邊 所以能夠熏習我的本來的藏識 到最後我就成就化身佛 因為我這樣的慈悲心 常常去護念眾生 就能夠變化去救護他們 隨彼心起 我們說千江有水千江月 這樣就好像觀世音菩薩 他無往不應 所以猶如水月 應機大小 隨念感通 能夠將護一切眾生 這樣來顯示希望我們眾生 能夠好好從下手的地方 因為你知道斷惡 你就會慢慢去修善 你知道修善 你就知道我們的心體-跟一切眾生是平等無二的 既然平等無二 我們就要讓一切眾生也跟我們一樣 這樣的話 到最後一切眾生跟我們自己-都可以返妄歸真 成就三聚淨戒 成就佛果位 這是我們整個修行的-整個究竟之處 所以這邊是舉出來 舉出我們從持戒的因 斷惡修善的因 到最後能成就法報身 三身的佛果位 所以這是我們-應該要去了解的 這邊就問了 何因緣故為善種子 回答 善是法體 種是譬喻 就是塵沙的戒法 我們把它領納在本藏識 續起隨行 依修行能牽未來的果報 好像我們種下這個穀子 投入稻田當中 稻芽生出 長出稻苗以後 結成果實稻子 這樣相對無差 所以得到這個名字 這個詳細的意義 時間到了我們先休息十分鐘 先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