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在家律學概說12 主講:本因法師 在家律學概說第十二次 第八問裡面他就講說 前面俱舍論約色法來看 身口是色法 所以無作戒也是色法 成實論就說不對 因為身口是意念所產生的 所以以因身口意業生故 說身口意業性 應該是指業性是有包括-意業不是只有身口 意業是心法 所以不是只有色法 又或但從意生無作 是無作云何名色性 如果我們是從意業來產生的 無作的業性的時候 我用意業推動我的嘴巴說好話 推動我的身體作好事行善 或是受戒不殺生等 那我的意業產生是一個善的 產生我的身體我的嘴巴 去造作好的功德力量 這樣這裡的無作的業性-無作的戒體 是先從意業產生的 你怎麼可以說它是色呢 再看 又無色界中亦有無作 無色界中云何當有色耶 我再問你 前面你們講說 無作戒體是色法 我請問 這裡會有一個難問 這個人持戒修福 而且他還修禪定 最後他生到無色界天去了 四禪天 我們說四禪 四禪天超過去就變成 色界超過去就變成無色界 無色界去了 到無色天 非想非非想 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處 他的定功很強 他到無色界天去了 他原來是一個佛弟子 他受過五戒 你說他是色法 他現在死掉了馬上生到-無色界天 不是色界 色界還比較低一點 他生到無色界更高 壽命更長 但是無色界看不到色 你這個人看不到 我們說如果色界天 或是欲界天 天神人還看的到 因為他還有色相 有光明 天上一片光明 衣服或是天女天人 宮殿 你都看得到 很光明很莊嚴 但是到無色界什麼都沒有 他沒有色法 但是這個人是從受五戒 修禪定 到最後生到無色界天了 他有一個福報在 那個力量還在身上 但是你看不到 你說他是色法 現在他生到無色界天了 請問他這個力量 他受戒的功德在哪裡 無色界當中你還要說有色嗎 這樣就違背無色的定義了 所以這個人既然可以生天-到無色界天去 他的無作戒體就不是色法了 因為如果是色法 他怎麼會生到無色界天去 他應該看得到啊 可是他如果死掉了-應該還有看到一個色法在 看不到 他生到無色界天了 無色界天就是看不到 但是他在不在 他在 無色界天的天人有時候-來聽佛講經 或是我們說他還會變化出來 或是感動 或是流淚好像在下雨一樣 像我們今天下傾盆大雨 無色界天天人他會變化 所以雖然他看不到 可是是有無色界的存在 那個存在是原來是人修禪定 他生到那邊 有一個天界 你也承認了 因為這個在辯論的時候都 都有跟外道在辯論 他們都共許的 他們都承認的 是有無色界天就是看不到 一片茫茫然 身體也不見了 但是你好像有點感覺 可是又不知道 所以非想非非想 也不是想也不是不想 那是很微細的識心 在動作而已 可是他的壽命還是有一定 他的壽命如果到了 無色界天壽命到了 他就再墮落下來 所以我們說釋迦牟尼佛-修禪定的時候 他一個老師生到-非非想處天去了 或是最後又墮落到三惡道去了 他的定功很強 他定功很強 但是都是不究竟的 再看第四十一頁 所以這樣就是破斥前面的 難問前面的色法 前面你講色法是不對的 因為生到無色界天了 他這個人是受戒 生天 他死後竟然看不到色法 所以一定不是色法 所以非色 再問何等作能生無作 什麼樣的作戒 什麼樣的造作能夠產生-不用再造作的業性 回答從善不善作業能生無作 非無記 以力劣故 我們說有善戒有惡戒 我們說也有恐怖分子 恐怖分子他們就要殺人 他們受的是惡戒 一般我們說你要行善事 做好事 不要害人 這個受的是善戒 所以你從善或是不善 你造作業 都能夠產生一個無作的業性 你是獵人 或是你是劊子手 你是恐怖分子 你發誓要殺人 那也有一個造作了一個-無作的罪性在你的身上 反過來我們不殺生不偷盜 也有一個無作的業性-在我們身上 這個不是無記 所以有善的有惡的-一定不是無記 因為無記是力量很微弱的 再問幾時從作生無作 你這個無作戒體-什麼時候產生呢 如果從戒來看 回答 從第二剎那 第二心產生 前面我們不是講一個表嗎 從第二剎那 無作戒體它圓滿以後 它就獨存了 形俱無作 它就長存了 隨善惡的心強它能夠久住 到你這一生結束之前 如果你心比較弱則不久住 譬如說你受一日戒 八關齋戒一日戒 這個八關齋戒的戒體就會 在你的身上一天的功德在 你如果受五戒盡形壽 這樣你五戒的戒體 無作的戒體就盡形壽-在你的身上 這是善的戒 惡的戒也是一樣 所以以上就是引-成實論 成實論來說明 有一個無作的一個東西 有一個法的力量在我們的身上 讓我們感召未來的果報 行善修福 或是你作惡犯罪你也有一個 沒有看到的一個力量 在我們的身上 所以 或者生天 或者下三惡道 這些都是有一個業性-在我們身上 第二個再引涅槃經-跟十住毘婆沙論講 涅槃經說戒者雖無形色 非色所以它沒有形色 涅槃經也講說-戒它是看不到的 摸不到的所以它不是色 不是色法 但是可以護持 可以護持 護念你有戒 雖非觸對 雖非觸對就是你用你第六意心 第六意識心去把它攀緣 找一找我的五戒戒體在哪裡 我的比丘戒戒體在哪裡 找不到 因為你緣念不到 所以非觸對 但是善修方便可以得具足 我們不應該去的地方-不要去 不應該說的話不要說 不要打妄語不要惡口 不要去風花水月這些 常常迷失我們心念的地方 我們常常造修這種方便 因為我們今天受八關齋戒 這樣就可以具足你的戒體了 保護你的戒體了 所以引涅槃經來看 涅槃經有講到 這個也不是色也不是心 十住毗婆沙論也講說戒有二種 作戒跟無作 作者是色 無作者是非色 這個是經論上都會有談到 這個體性 所以體性我們從受戒來看 先分成兩類 這兩類作戒跟無作戒以後 我們再來分析它 是什麼性質 是看得到是摸不到嗎 是心法還是色法 心法跟色法 因為跟你以後持戒有相關係 還有你犯罪判罪也有關係 你持戒的角度 會到心的時候會更深入 所以會比較它的整個理論 這是第二個理論 第二個理論已經通到心了 通到心的時候是你的-作戒體通到心 但是無作戒體看起來-好像不是心可是又不是色 講不出來了 這時候道宣律祖 他立了第三個 圓教宗的一個理論 這個圓教宗的理論按照 所有的經典把它歸納出來的 所以這是一個創見 在整個戒法裡面 道宣律祖這個圓教宗的戒體論 它是一個創見 就是在講戒律的時候 把大乘的戒體的體性-也把它闡揚出來 好我們看丁三圓教宗 第三是具有圓頓圓融圓滿 三種意義的圓教宗 道宣律祖他引用涅槃經 還有法華經 它的道理來把戒律的體性說明 涅槃經裡面講 扶律談常 他重新再強調戒律的重要 然後談這個常住佛性 我們的佛性常住在我們的身體 每個人都可以成佛 他談這個道理 而且強調戒律的重要 你要成佛那戒律很重要 還有法華經開權顯實 會三歸一 佛說法四十九年 講經那麼多 有些是方便的講法 最重要 最究竟的道理是會三歸一 實實在在它的本意是 要大家成就佛道 不是只有當天人 不是只有當阿羅漢 不是只有在人間而已 佛的本意不是這樣 是會三歸一 了知權教的菩薩緣覺聲聞 這三乘的聖人 到最後都要歸於一佛乘 都要成就佛道 這才是佛的本意 所以經論上有這種義理 佛的本意是這樣 他教導眾生都是教導-戒定慧三學而已 所以我們現在在研究這個戒體 你受戒所領納的戒體 戒體到最後的歸宿點 應該跟這個有關係 佛既然講說到最後-都要成就佛道 應該跟成就佛道-這件事情有關係的話 所以他就引用唯識的理論 唯識講第八阿賴耶識 有這個含藏熏習的種子 它這個種子的學說 善法種子的學說 尤其是到第八阿賴耶識的時候 這樣可以解釋戒體 而且用唯識的角度來看 也比較容易明白 比較容易明白 因為唯識講這些法相-是最清楚的 你如果只談般若 般若不談這個法相 它只談法性 它談法性它就忽略了 這個相狀的過程是什麼 它就只講根本的 這個過程怎麼變化-一般人要了解 不了解他就不願意去領納 就不願意去接受 你不跟他講清楚他搞不懂 所以他要用法相來解釋 你只講那個根本的心 那個法性 有些人沒有辦法-一下子接受的 所以要從法相來體會 你要成就佛道 你的次第 要怎麼樣安立呢 你不是說一下子就成佛啊 你一定有守戒律 修禪定 有思惟種種的智慧分別-分析的義理在 到最後你才成就佛道 所以有一個相狀存在 不是你就一下子就說 我就是無來無去 然後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是一下子就不生不滅 不是一下子我就無來無去 無所從來無所從去 就是如來 沒有這樣子的 所以一定是慢慢有一個軌跡 到最後才成就的 所以現在戒律-跟這個一定有關係 所以道宣律祖他這是他的創見 當然因為經論上有講的 他把戒體的理論跟它-和合的時候覺得 這樣的解釋才是最圓滿 所以叫圓教宗 所以我們現在產生戒體 那個力量在哪裡 道宣律祖說在你的-第八阿賴耶識 一個善法的種子在那裡 所以不是第六意識 第六意識我們說所謂的 當然解釋心意識的時候 第六意識是識 第六識 我現在講的是第八識 第八識我們可以講說它是心 真正的心 心體所在 所以這個名詞當然 不一樣的地方用的定義不一樣 但是它越來越深 越來越微細 所以我現在了知你是-第八阿賴耶識裡面的善種子 所以你受了戒以後產生的戒行 就等同於 看第四十二頁 就等同於大乘菩薩-三聚淨戒當中的圓滿修持 如果你有辦法了解到這樣的話 你受的五戒 受的比丘戒 你常常這樣修持的時候 你就會具足菩薩戒資糧 因為你常常用第八阿賴耶識 種下的善法種子來累積-你的功德 而且在防患你的過失 你如果有辦法做得到的話 你累積的功德跟微細的 罪業你就不會犯到了 你累積的功德你都把它 很微細的地方都很有力量 都存在你的第八阿賴耶識 這樣你受的五戒比丘戒 它就可以通到直接產生-一個很大的力量 所以這叫三聚圓修 就是三聚淨戒 攝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的圓滿修持 因為你看菩薩戒 菩薩戒也有殺盜婬妄 比丘戒五戒通通有殺盜婬妄 這裡有什麼不同 殺盜婬妄是相同的 可是有什麼不同 就是你持戒的那個心不一樣 你如果有研究戒律的時候 你持五戒有些好我就持五戒 反正我不殺生這樣就好了 我可以得到人天福報 你如果持比丘戒就不一樣了 持比丘戒的時候它呢不殺生戒他會 範圍會更大 他是出家眾 他不能打妄語的要求更高 持菩薩戒也是一樣 他要求的標準又更高 他知道我是菩薩 他為什麼要當菩薩 所以這裡就是同樣是殺盜婬妄 但是就從你持戒的角度 能守持的人的內心 造作來產生你得到的-不殺生戒的福報 就不一樣了 所以這裡道宣律祖他用圓宗的-教義來警策我們修行人 說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 我們稍縱我們虛妄的分別心 去犯戒 你這個意念 就要結你這個意業的罪了 這個是最高標準 終極窮究的大乘義理 最高標準 你如果能用最高標準-來檢查你的身口意的時候 你還會犯到很大的過失嗎 不會了 你就不會了 因為你常常會用高標準-來檢查你的心意 所以你就不會犯到-很大的過失 你最多都是一些小過失 你慢慢去檢查 慢慢去嚴格要求的時候 慢慢小過失就越來越少 小過失就越來越少 到最後沒有過失 就成佛了 佛就沒有過失 佛戒律最清淨 其它都有過失 所以這是一個最高標準的時候 到最高標準的時候 佛沒有過失 其它的菩薩緣覺聲聞比丘 或是五戒 凡夫 通通有過失 因為我們的心念 我們那個高標準 最高標準我們還達不到 我們低標準每個標準-我們達到這個標準而已 當然達到這個標準-我們也算持戒了 但是還沒有到最高標準 所以還不是最清淨 不是最圓滿 所以這裡就是說 用這個教義來警策我們 你的虛妄分別心 要慢慢去注意它 要得到最圓滿的高標準 要常常去訓練 不然從戒相來看也可以說-你犯戒了 好所以教體三宗弘一律師 他曾經作一個表解如下 說假名宗跟實法宗這兩宗 一個多宗一個成宗 它依據的論典 假名宗就是指我們曇無德部的-四分律 依據成實論來講的成宗 前面講的實法宗 是薩婆多部十誦律 用俱舍論雜心論薩婆多論等 這多宗 前面實法宗 他強調的是色法 所以他說受體同歸色聚 隨行但防七支 形身口色成遠方便 你要動到你的身體 我準備去偷的時候 如果你嘴巴講說我要去-偷他的東西 好你犯罪了 我還沒有去拿 還沒有去拿你嘴巴已經講說 我要去偷人家東西了你犯罪了 遠方便 我如果不講 你不講沒有犯 我心裡想呢 你心裡想在實法宗裡面-不結你的罪 如果是假名宗呢 它是非色非心 它無作戒體它是非色非心 隨行相同十業 你要護持你的戒體 身口意 身三口四意三 殺盜婬妄 兩舌惡口綺語 妄語 貪瞋癡 你不可以重緣思覺 不可以重緣 你要對治 好我要去偷盜 我要去偷人家的東西 因為缺錢用 你心裡這樣想的時候 你要 第一個念頭突然起來了 你要對治它 不可以啊 怎麼可以想這種事情 這樣沒有犯罪 如果你還第二個念頭還不對治 第三第四還讓它一直滾 要偷要怎麼樣偷比較好呢 是要搶還是晚上去作呢 不過他那麼多人 要怎麼樣怎麼樣 想了半天了 不對了 你這個叫做遠方便罪 因為重緣思覺 所以假名宗如果 我們受戒的時候 你可以從這邊來看 這樣不對我要懺悔 這叫做遠方便罪 是心 已經到心了 但是不是指第一念心 是指第二念心以後 第二念心你說我們-這邊會有人會問 說法師這個第二念心在哪裡 重緣 我們凡夫的重緣 一定是粗的心你可以-記憶到的那個心 因為我們一個念頭-我們說一個念頭 六十剎那九百剎那 一個念頭其實夾雜很多念頭 可是第二念在哪裡 一下子我現在講一句話 那個念頭是幾百個念頭 你說我講一句話只有一個念頭 其實不對的 但是我們現在凡夫在攝修的心 就像我們在打妄想一樣 你在打妄想的時候 你想的是就是你自說自話 明天準備去買個披薩來吃 回去要帶小孩 你是不是在這邊自說自話 你是不是心裡腦筋-在想自己的話對不對 這些都是你可以憶念到的念頭 你以這個念頭來簡別-我們的身口 這樣你就有辦法攝修了 因為不是在講很虛妄的 戒律不講很虛妄的 很玄妙的 它先不講這個 一定是我們實際上你可以感覺-體會到一個東西 我可以想到 記憶到說那一天我真的是-心裡很氣 我要罵他 你記憶到了 但是想想不要 我又忍下來了 你也記憶到了你要忍下來 所以你的重緣你那個第二念-你都了解 你這個心所你都很了解 這樣我們就有對治了 就不會犯了 有時候你會想 我有時候我會對他很 我也是想要罵罵他 可是有時候就算了 可是有時候看到他也是會討厭 你說這個是第一念 第二念你也會覺得我會討厭 到底是 我這樣是不是犯到呢 這裡就是要講說 有些瞥爾一念 有些第二個念頭 第二個念頭你不知道了 你到底有沒有去對治啊 還是讓它一直滾下去-你也搞不清楚 搞不清楚你就把它當作是-瞥爾一念 有時候突然想起來 突然一個貪瞋癡過去了 他也沒有再去注意到它 也就忘記了 這叫做瞥爾一念 這叫做一個虛妄分別-一剎那就過去了 如果我們的警覺性強的話 這種事情會比較慢慢減少 在假名宗裡面他就-不判這個有罪 但到圓教宗 圓教宗講這個第八阿賴耶識-的善種子 受體識藏熏種 我們所的戒體無作戒體是-第八意識藏納在裡面 能夠熏習的種子 我們的隨行 我們受了戒以後 你受菩薩戒那當然約聖位菩薩 我們凡夫菩薩你看剛才我們講 你的第二念有時候還搞不清楚 所以以聖位菩薩來看 如果我們是凡夫菩薩 你常常心裡慢慢很清楚的時候 慢慢你也會注意到你的第二念 你也會慢慢注意到你的第二念 今天的胡思亂想太多了 雜念太多了 今天要打坐一下 你會注意到 所以在圓教宗來看 我們要三聚圓修 攝眾生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那個心很重要 那個心很重要 所以我要常常觀照我這一念心 當下這一念心 我微縱妄心就成業行 所以他對他這一念心他照顧的 很清楚 不會迷糊 而且不讓它虛妄分別 如果有虛妄分別他馬上對治它 我們講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這個念頭一動 神槍手馬上就出現 神槍手馬上 這個境界出現 就好像一個靶一樣 一個靶出現了 神槍手馬上就出現 就看著它 準備要怎麼樣 就是不能造作 不能造惡 神槍手馬上出現 如果一般呢 一般不會 一般就是沒有那麼警覺性 所以要 所以你看有修禪定的人 你看世尊在世的那個老師 他禪定到能夠禪定到-無色界天去了 有一天他在修定的時候 他出定了以後常常被-水中的魚 還有飛的鳥 吵鬧 魚在那邊跳來跳去 還有鳥在這邊叫來叫去 擾亂他修定 他起一個念頭 你們再吵鬧我通通把你們殺死 修定的人他那個念頭很強的 這個老師 他死掉了他生到非想非非想天 可是他的壽命一結束 他還記憶到我要把你們殺死 空中飛的地上爬的水上游的 通通把牠殺死 他就經成一隻又會飛的 又會潛水的 又會地上爬的 一個動物 宰殺很多眾生 造很多惡業 你這個心很強 你的定功很強 你看你會造作多少惡業 所以我們說意念要造罪 要作善事是最大的 你微縱妄心 你看以前有一個國王 他把一些垃圾糞便 常常倒在一個仙人的地方 他以為這樣他的災禍就會沒有了 那個仙人他都不動於色 有一天他真的氣不過 因為仙人不能夠動怒 一動怒他就沒有禪定了 所以這個仙人他想 你們這些人都是 沒有正見 整個國家的人 也都效法國王 一天到晚就到仙人這邊-丟一些垃圾 仙人有一天就講說 仙人那時候還有一個女眾 在服侍他 國王還把這個女眾 抓去當他的妃子 讓仙人沒有人照顧 這個仙人就說你要還給我 讓她來服侍我 他沒有欲念的 結果國王不還 仙人就說 叫那個女眾說 你那一天要念我的 那一天你念我的名字 我要把這個整個國家通通滅掉 你念我的名字 結果那一天的時候 天空就下石頭的雨 大的石頭小的石頭 從天空降下來 把這個國家埋起來了 變成一座山 只有那個女眾沒有死掉 這個仙人用他的神通 我要把你們埋起來 所以這個意業 你這個妄心 你這個意業很強的時候 你可以造善造惡 你要造惡很容易 你要造善也很容易 所以我們說你可以知道-你的第二念心的時候 如果這個仙人會對治 你說如果到聖人了 你看世尊如果修-忍辱仙人的時候 他會對治啊 沒關係你殺我 我忍辱 你看歌利王割截-世尊的時候 就是當忍辱仙人的時候 他都不會動念 他一念都不會動 我都不會對你起瞋恨 一念都不會動 他殺他的手腳 斷他的手腳他都不會動心 所以那一個念頭都不會動 這個是非常偉大一個-聖者的一個心 所以我們要往這個方向去學習 在圓教宗裡面就是強調說 我們凡夫雖然沒有辦法-一下子作到 但是你要憶念你那個虛妄分別 那個是我的虛妄分別的心 閃過去了 我剛才講 你那個神槍手有沒有在 你如果有時候這個 也不曉得在哪個目標 就算了 你就算了 因為你那個念頭 你現在沒有能力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修禪定 因為你的念頭-你有時候會不知道 我是生善念還是生妄念 我們不知道 所以我們要修禪定-我們要有智慧 我們要有戒律來軌範說 這個範圍裡面就是-我不可以微縱妄心 所以圓教宗他講-微縱妄心的時候 我們就要懺悔 我們就要懺悔的意思就是說 我這一把對治的力量-就要拿出來 就要反省了 就神槍手 你就要打那個煩惱 要把煩惱射擊了 要把妄心要把它對治了 所以叫做圓教宗 看戊一約圓義以示體相 圓教宗現在立這個名字-有三種意義 一圓頓義 前並小教 此是大乘 以大決小 不待受大 即圓頓義也 前面都是小乘的教理 現在講的是大乘教理 用大乘的教理來決斷小乘 你受著小乘教理 雖然是五戒 比丘戒 你只要懂這個道理的時候 不待受大 你沒有受到菩薩戒 可是你也是圓頓 你可以去體會來修你這顆心 所以佛在講三皈五戒的時候 也有很多天人發菩提心 三皈五戒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但是你可以深入-它的義理的時候 你發菩提心了 你持的戒 不殺生戒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但是你已經發覺到 它一個很微細的義理的時候 不待受這個菩薩戒的時候 圓頓你也受持 所以你這一條戒你會受的-很廣很深入 第二個圓融義 前二偏計 空有不均 有些偏空有些偏有 偏在身口 有些偏在心 有偏計 今悟教權 名殊體一 色與非色 莫不皆然 即圓融義也 現在你悟到世尊的教法 有權巧方便的地方 講的都是一個戒體 但是名稱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 有些講色法 有些講非色非心 有些講心法 所以色法跟非色非心 其實講的都是一樣的一個東西 我現在到圓教宗裡面 我叫做八識田中的善種子 八識田中的善種子-到底是色法還是心法 正確講是心法 正確講是心法 可是在俱舍論的-實法宗裡面 它只到第六意識 成實論也只到第六意識 所以不是色 不是色可是它又有-增長的意思 不是心因為它只到第六意識 所以它的教理有它的權限 有它限制的地方 我現在圓融它的意思-就說講的都是一個東西 只是有深入有淺出不同而已 所以圓融前面所講的戒體 第三圓滿義 前既從權一期赴物 前面是從權 利益眾生 盡形壽來利益眾生 作一個方便的講法 有些強調它是色法 有些強調它是非色非心 都是要利益眾生的 但是他能夠明白 你要重視你的身口 有些說你要重視你現在 那個第二念心 現在克實究竟顯示 即圓滿義 現在我圓滿顯示 這個到底是什麼東西 在你的身上的哪裡 為什麼是在那裡 圓滿的把它解釋戒體的所在-之處以及它的意義作用 所以具此諸意 所以叫做圓教 再看四十三頁 所以羯磨疏就講 業疏云 戒是警意之緣也 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 動與妄會 無思返本 戒是警策禁止我們-造惡緣的意思 因為凡夫無始劫來隨妄 我們動這個妄念 我們就會產生造作善的業 或是惡的業 我們不能夠了悟十法界-都是唯心所造的道理 所以我們在這十法界上 造作虛妄的業因 所以我們凡夫感召六道-生死輪迴的果報 所以我們一動就跟虛妄的-業因相會了 我們凡夫從來不會想到說 有一個本來面目 真實的道理可以回去無思返本 我們凡夫如果沒有遇到佛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個-本來真實的面目 不是我們現在這個面目 所以無思返本 是以大聖樹戒警心不得隨妄 所以如來 佛 他就依照十法界的境界 制定了無邊的戒法 來警策我們這個心 他樹立這個戒 這個淨戒你都要去做 這個淨戒你去做-就是一個虛妄的業 你不要隨著你的虛妄的業 來流轉 你流轉就輪迴生死了 所以其實這樣子來看 戒律沒有別的體性 就是我們眾生所造的虛妄的業 譬如說殺盜婬 殺盜婬這些犯戒的事件 這個事緣就是一個戒 沒有別的戒 你不要殺盜婬就是守戒 這個戒在哪裡 戒就在殺盜婬的身上 你不要殺盜婬就是戒 你不要去殺盜婬 就是你不要放縱你的妄心 這樣就叫做戒法 所以我們說行事鈔-裡面講說 沒有受戒的時候心中-惡念充滿十法界 你現在要受戒的時候 就要善心遍滿十法界 不管有情的不管無情的境界上 你要翻轉以前所造的惡業 我們現在重新要造善了 這樣就會感發這個戒體 這個戒體的感發 也就遍於十法界的-有情無情的身上 所以我們前面講 善生經講眾生無邊 大地無邊 草木無邊 海水無邊 虛空無際 戒法也是無邊無際的 你能夠了解這樣 你才有辦法得到戒 你現在了解這樣 你要來修行了 修行你要 你要理解這個戒體的時候 有些人愚人謂異 就起執著 有些人沒有徹底明白戒體的人 他對無作戒體 他解釋的角度不一樣 起種種的見解計較 有些說是色 有些說是心 有些說是非色非心 所以或依色心及非色心 譬如說前面講 薩婆多論主張是色 成實論主張是非色非心 但是智知境緣本是心作 不妄緣境但唯一識 有智慧的人知道 戒體是如來依十法界的情非情作助緣-所制成的業體 所以不管是淨戒還是戒法 根本的主因就是唯心所造的 體悟到這個道理的智者 就是不會虛妄的攀緣外境 不妄緣境 他很清楚的了解到但唯一識 只有一個識 戒體只有在一個心識上 就是一個心體 你這個心體隨著染淨的因緣造就善惡業 你轉變這個本體 所以你一動就感召-善惡的果報 這個心體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第八阿賴耶識 有時候我們講如來藏 當然角度不一樣 這第八阿賴耶識一念不守住 真如不動的清淨自性 就會隨著染淨的因緣-造黑白業 感召未來的善惡果報 所以就有眾生 佛 十法界 地獄餓鬼畜生天人等等的 還有依正二報的不同 六道眾生十法界的差別 所以他講隨緣轉變 有彼有此 有彼有此就是十法界的-種種差別 我們現在欲了妄情 須知妄業 故作法受 還熏妄心 於本藏識 成善種子 此戒體也 所以我們修行人想要了悟 斷盡這個妄情 斷掉這五住的煩惱 你就必須要知道 我們妄業 須知妄業 我們妄業就是虛妄的境界 要從持戒來斷掉 不要虛妄的境界 這裡不要虛妄的境界-來怎麼樣斷掉它 因為時間上 我們現在就先講到這邊 這邊有一點比較複雜 還要引楞伽經的 好我們今天就先上到這邊 下次再講 向下文長付於來日 迴向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