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觀無量壽經--40 主講者:理群法師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我們介紹觀無量壽佛經 終於來到最後 就是下品上生中生下生 也就是整部經最後一個結尾 講義第八十三頁 第二段倒數第八行 就是我們稱念佛號之後 它說可以滅除了 我們五十億劫的 生死重罪 是非常殊勝的 我們有了這個信心 當然就能夠去到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心裡如果懷疑 所以聽的經也不會相應 那麼這個佛號 也不會一句一句的念進去 所以這樣子的話 凡夫眾生 從無始劫以來 當然就是所造的惡業非常的多 那藉由這個阿彌陀佛的慈悲 來接引 所以不管你是那一個位階 是上品中品下品 都能夠得救 都能夠得到 阿彌陀佛的一個接引 所以念佛名號 功德不可思議 是實實在在的 那講義八十三頁 第二段的倒數第三行 爾時彼佛即遣化佛 化觀世音化大勢至 至行者前 那西方三聖 如果我們念他們就會來 求生西方 這個變化的西方三聖 也會跟著來 所以雖然臨命終時 他念了佛 也是一個行者 所以還要讚歎他是善男子 所以在講義八十四頁這邊 就提到 有任何的修行 起心動念 就是一個行者 當然他善男子 也包含是善女子 以汝稱佛名故 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因為你的口稱佛名 所以諸罪消滅 所以我來迎接你 那麼八十四頁第二段說 作是語已 行者即見化佛光明 遍滿其室 見已歡喜即便命終 化佛說過那話之後 行者就會在他所住的地方 放大光明 見了就起歡喜心 就立刻往生 他的神識 就會乘著寶蓮華 隨著化佛 生寶池當中 經過七七日 七七四十九天 蓮華乃敷 所以到了七寶蓮華 畢竟在生的時候 做了很多的惡業 念佛的時間又很短 所以要經過七七四十九天 蓮華才會開 講義八十四頁第三段 當華敷時 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 放大光明住其人前 所以它華開的時候 阿彌陀佛他還是沒有看到 所以可以看到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兩位菩薩 放大光明來照著他 為他說甚深十二部經 說了這個經的道理之後 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 講了大乘經典 所以他就產生了信心 所以信心很重要 所以要信解行證 相信了 瞭解了 去實踐去修行 才能夠證道 了解了甚深的大乘的道理 就可以發無上道心 無上道心就是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所以要往生西方 或者是成佛 都是要發無上道心 所以在因地就要發 不是說到了那裡 到了那個地方才要發 就來不及了 所以娑婆世界發菩提心 回向西方 無論功行多少 往生還是在上三品 所以大家要能夠警惕 要注意 那下品上生的行者 到了西方去 發了無上道心 要經過十小劫 要具百法明門 才得入初地 是名下品上生 但是也非常殊勝 所以他要在西方 經過十個小劫 才具足百法明門 才進了初地 初地是歡喜地 歡歡喜喜 登上地位的菩薩 地 位是位階 再來就是下品中生 八十四頁最後一段 經文上講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下品中生者 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 及具足戒 如此愚人偷僧祇物 盜現前僧物 不淨說法無有慚愧 以諸惡業而自莊嚴 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遇善知識以大慈悲 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 廣讚彼佛光明神力 亦讚戒定慧解脫知見 此人聞已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 吹諸天華 華上皆有化佛菩薩 迎接此人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 經於六劫蓮華乃敷 觀世音大勢至 以梵音聲安慰彼人 為說大乘甚深經典 聞此法已 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 所以這個經文的解釋 我們就來接著介紹 就是在講義八十五頁 第一段就是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同樣是對這兩位當局的人 做一個提示 下品中生者 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 及具足戒 這個是下品中生的眾生 和中品的眾生完全相反 在家弟子受了五戒八戒 他們受了戒不好好的持 犯了戒 那麼出家眾 也許也有犯了戒的因緣 所以這裡就通稱愚癡的人 如此愚人偷僧祇物 盜現前僧物 五戒有盜戒 具足戒有盜戒 這邊單單提出盜僧祇物 盜現前僧物來 這是因為這兩個罪是比較重 僧祇物就是十方的東西 十方常住物 就是十方出家人所有 若是偷了十方常住的財物 這個是犯盜戒很重的 所以菩薩到寺廟道場的話 不能侵損常住 尤其有些東西過多 那麼常住會說大家拿回去 享用 避免東西囤積或是壞掉 所以就大家分享 那最好都能夠 拿出等值的金額 來供養常住 因為這畢竟是常住物 大家惜福 所以要這樣子做 佛門當中也有一句話說 愛護常住物 如護眼中珠 常住的東西要非常愛惜 有破壞 有遺失都要做賠償 現前僧物是現前的出家人用的 是不通於十方人 不淨說法 這個說法 說的不是很如法 這個甚至於 有的是貪求名利 這樣就是不淨說法 那麼無有慚愧 以諸惡業而自莊嚴 那些犯戒 偷常住物 現前僧物的 不淨說法的人 他沒有慚愧 所以就會墮入不好的地方 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所以他會有一些報應 講義八十五頁第二段 那麼命欲終時 這些做了不如法的人 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不生慚愧心 所以會到那邊去報到 而這些有善根的話 他就會遇到善知識 所以看到三寶要起恭敬心 看到善知識 要去求法聞法是很重要的 剛剛前面說 如果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可是你還有善根 碰到善知識 跟我們開示 為我們讚嘆阿彌陀佛十方威德 那就趕快開展我們的正知正見 稱念阿彌陀佛 因為阿彌陀佛有十種智慧力 大威大德 所以要廣讚彼佛光明神力 所以阿彌陀佛 要叫無量光無量壽 有無量的智慧神通之力 所以亦讚戒定慧解脫知見 要讚歎三無漏學 還有修持戒定慧 開智慧 讚歎解脫還有解脫知見 解脫者解脫煩惱的意思 就是把煩惱去除掉 具足已知道實解脫的知見 謂之解脫知見 那麼合起來叫五分法身 這個具足五種功德 叫做戒定慧解脫還有解脫知見 這個五種法身 此人聞已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這個時候地獄猛火化為清涼 就消失了 吹諸天華 虛空之中有天華落下來 華上皆有化佛菩薩 來接引這個人 那麼講義八十五頁最後一段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 這個蓮華不開 要經過六劫 蓮華才會開 蓮華開了 暫時沒有辦法看到阿彌陀佛 先看到觀音菩薩 還有大勢至菩薩 以梵音聲來接他這個人 為說大乘甚深經典 聞此法已 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 所以也是很殊勝 能夠聽到這個法音 還有兩位菩薩來接引 講義的八十六頁 這邊就是提到最後的第十六觀 經文上說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下品下生者 或有眾生作不善業 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 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 遇善知識種種安慰 為說妙法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 猶如日輪住其人前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 蓮華方開 觀世音大勢至 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 諸法實相除滅罪法 聞已歡喜 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是名下品下生者 是名下輩生想 名第十六觀 所以這裡 已經到了下品下生 講義八十六頁 這個第二段 就是對這一段經文 再做一個解說 那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下品下生者 或有眾生作不善業 不作善業也就罷了 還作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這個真是無惡不作 所以有人罵人就說 真是無惡不作 這些一切淨土經論 最容易得往生的 就是這十六觀經 所有的眾生都不捨棄 連作了五逆大罪 他都還要來攝受 真是非常的慈悲 五逆大罪的人 還可以生西方極樂 所以如此愚人 以惡業故 應墮地獄 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受了很多苦 那講義八十六頁第三段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 真的還是真的有貴人現前了 然後為他說 種種安慰 為說妙法教令念佛 安慰他鼓勵他 他還要念佛 這個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遑就是有空的時候 有的人閒閒沒事幹 他願意去逛街 願意去唱KTV 他又去怎樣怎樣 他就是不願意修行 這就是為生活所苦 生活所苦不是說去賺錢苦 他不知道修行的方向 非常苦 那麼觀想不來 所以他根本就不會念佛了 所以我們這些 同參道友 這些善友就要告訴他 要警惕他要勉力他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應稱無量壽佛 那你沒有辦法念 也觀想不來 至少也念個南無阿彌陀佛 那麼如是至心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所以有人就倡導這個十句念佛 念南無阿彌陀佛... 念十句 也可以至少得到下品下生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所以佛菩薩 真的是所有的眾生 都無所不接引 那八十七頁 這邊就是說 要至誠懇切 一口氣就這樣念下去 十句就這樣念下去 平常有的人就念佛 如果他一口氣很長 不止十句的話 那個叫追頂念 這個追著上面 阿彌陀佛... 這樣念下去的話 叫做追頂念 那中間不間斷 因為他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念念之中 每一念都能消除 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講義八十七頁第二段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 猶如日輪住其人前 這人要往生 金蓮華便現在面前 像個太陽 如一念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 蓮華方開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時間 要經過十二大劫 這個蓮華才會開 然後蓮華開了的時候 看見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以大悲音聲 為其廣說諸法實相 實相就是大乘的實相妙理 滅除罪法 就是要作實相懺悔 能夠觀想實相 一切罪都能夠消滅了 所以聞之歡喜 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是名下品下生者 是名下輩生想 名第十六觀 所以發菩提心 其實是不管你要往生到那裡 其實是很基本的 就是發無上道心 就是下品下生 也是要發無上道心的 所以下三品合起來 名下輩生想 依次算來 這剛好是第十六觀 也是一個圓滿的 最後的一個步驟 所以從最上根基 中根基下根基 那你就知道 這個無量光無量壽 這些眾生 都能夠蒙阿彌陀佛的接引 那講義八十七頁第三段 此經說下品下生的人 他五逆十惡無惡不造 他臨命終時 能夠碰到善知識 教他念十念法 念佛念了十念 就能夠生西方 我們要相信 信念要堅定 所以平常念佛 當然就不用斤斤計較 念了十句 第十一句就不念 一口氣有時候是這樣 可以一直念下去 當然能夠一口氣念十念 只是重點是 讓我們的心念佛當中 不要有妄想 所以有個十句 至少在十句當中不起妄想 那這個念佛 就非常的莊嚴 那麼以上正宗分 的第二科 以及在講這個妙觀 十六種觀法 已經講完了 再來要講正宗分的第三科 如何去彰顯它的利益 講義八十七頁 這個倒數第二段 說是語時 韋提希與五百侍女 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 廣長之相 得見佛身及二菩薩 心生歡喜 歎未曾有 豁然大悟 逮無生忍 五百侍女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願生彼國 世尊悉記皆當往生 生彼國已 獲得諸佛現前三昧 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那這裡就是說到 彰顯十六觀的利益 所以叫做彰利益 那我們來對這一段話 做一個認知 講義八十八頁 第一段 說是語時 韋提希跟他的這些侍女 那我們上面有說 觀無量壽佛的法門 有十六種觀法 那麼韋提希跟他的 五百的侍女 都能夠在旁邊聽聞 所以好像乍看 當侍女好像身份比較低落一點 可是他能夠 臨場去聽佛陀的開示十六觀法 其實也是比起世間的 做大官的 做大企業的這些人 來的更有福報 那麼他本來是 韋提希夫人是皇后 因為他的兒子要起來當王 所以變成 這個國太夫人 她帶了五百個侍女 同時聞法 聞佛所說 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 看到佛身 得見佛身及二菩薩 韋提希夫人看到 釋迦牟尼佛放光 看到這個光也遍滿了十方世界 然後還有看到阿彌陀佛放光 也看到西方三聖 都是他力 都是佛菩薩的慈悲力量 那麼在到了這裡 才因為聽聞佛陀說十六妙觀 她依這個法門去修觀 這個時候 自己以自己的觀想力 看到了極樂世界的廣長之相 也看見了阿彌陀佛 也看到觀音勢至二大菩薩 於是心生歡喜 看到佛菩薩太高興了 聽到這樣的法太殊勝了 因為能夠真正的 親自去體證 所以說食數飽 就聽人家說什麼很好吃 什麼很好吃 或是說他有什麼的財物 那都是別人的 重要的自己能親身擁有 實修實證 所以他心生歡喜 歎未曾有 太高興了 這比中獎還要高興 逮無生忍 從所未有的 所以心裡非常歡喜 也能夠大徹大悟 然後就證得了無生法忍 這個是韋提希夫人 他聽聞了十六觀經的心得 講義八十八頁 這第二段 那麼韋提希夫人 他得了法益 那他後面就是他的五百侍女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願生彼國 所以他們聽到之後 也發了歡喜心 所以沒有一個退轉的 所以我們能夠有菩提眷屬 眷屬當中 大家有共識 有共同修持 共同成就 最怕的就是 有一方有修行 有一方專門在反對 或是找麻煩 或是自己想很多 莫名其妙的理由 其實那些事情 都不可能發生 他又不願意去了解 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以這個修行 如果有家眷的人 能夠家眷同心同力 同步而行 那真的是福報 不然就是碰到冤親債主 所以這五百侍女 就發心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世尊也知道這個事情 所以釋尊悉記 皆當往生生彼國已 獲得諸佛現前三昧 所以世尊就給他們授記 你們和韋提希夫人 通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你們到了西方的時候 都能夠看到諸佛現前的 念佛三昧 得到這個念佛三昧 那麼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隨從佛來的這些護法諸天 韋提希夫人有五百個侍女 那隨從著佛來的 也有很多的諸天 他們來護持來讚嘆 也無量無邊 聽佛所說這十六觀經 也看到了這個韋提希夫人 還有這五百侍女 蒙佛授記 都發了這個無上道心 所以大家都在這個當中 互相增上 所以剛剛講的 所以一個家庭裡面 大家能夠共同的修行 有共同一個方向來努力 也是非常好 所以在這個說法的會上 諸佛菩薩在說法 有很多隨從 就像韋提希夫人 他這些隨從 那也有佛陀在說法的 這些諸天隨從 他們也發了大心 互相讚嘆互相成就 那麼佛陀就也跟他們 一一的授記 所以上面二大科 就是正宗分都講完了 那麼下面就是第三科流通分 流通分也分為兩段 一個是王宮 一個是靈鷲山 一般的經典 就是序分還有正宗分 再來就是流通分 序分就是講開頭 就好像我們看一本書一篇文章 它有個開頭一個話語 什麼原因 然後一個因緣一個交待 那麼正宗分 就是整個的故事內容 或是文章提的重點 那到底在講些什麼事 所以這個經典內容講完了 他後面有交待 如何讓它廣為宣傳 流傳後世 這個十六觀經 開頭就是一位阿闍世王子 未生怨 還沒有出生下來 他就產生了怨恨 然後結合提婆達多 剛好提婆達多要來 ?這個佛陀的一個位階 那阿闍世王子 希望?這個國王之位 所以兩個人結合 然後就產生了 要害他的父王 害他的母后 然後母后心裡非常的痛苦 所以我們之前有講到孝順父母 他當然就是對兒女的疼愛 得到的結果 竟然是要 得到這樣的下場 就是養了兒女 這個兒子 是他從內心去疼他愛他 你不要指望說他來孝順他 這些父母親 竟然連父母親的命 他都敢下手 所以韋提希夫人 這種衝擊非常大 那就很悲傷就哭泣 祈求佛陀 佛陀就來跟他 派阿難來跟他授記 然後 其他的弟子來跟他授戒 然後阿難來跟他說法 種種的歡喜 然後佛陀也開示了 十六觀經 從開始如何觀周遭的環境 還有這個蓮華怎樣的觀 然後太陽怎樣觀 樹木怎樣觀 水又怎樣觀地又怎樣觀 所以一觀一觀的觀下來 整個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 都把它作介紹 後來這邊講到上品上生 然後中品 上品上生中生下生 還有中品上生中生下生 還有下品的上生中生下生 所以一一的介紹 那也就是從這個當中 看到佛菩薩的慈悲 不管是什麼眾生 他都會接引 到下品下生 這個剛剛說的 不孝順父母 甚至於五逆十惡的眾生 都能夠去接引 這是佛菩薩的慈悲 那麼最後就是把這個經典 這樣的殊勝跟莊嚴 要把它推展出去 這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使命 所以宗教家有使命感 我們每一個人 聽聞到佛法的殊勝 也要有使命感 推廣出去 所以這裡也就提到流通分 這邊它說有分 王宮跟靈鷲山 接著就是王宮流通 我們看講義八十八頁 它說 爾時阿難即從座起 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 佛告阿難 此經名觀極樂國土 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亦名 淨除業障生諸佛前 汝當受持無令忘失 行此三昧者 現身得見 無量壽佛及二大士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 但聞佛名二菩薩名 除無量劫生死之罪 何況憶念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 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為其勝友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佛告阿難 汝好持是語 持是語者 即是持無量佛壽名 佛說此語時 尊者目犍連 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那麼接著我們來消文 這一段的 佛陀對大眾的一個期待跟勉勵 講義八十九頁第二段 爾時阿難 他就即從座起 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 佛陀把經說完了 就好像一篇文章看完了 這篇文章應該如何 來把它訂個名字 所以他就也是聽完了十六觀經 那麼請佛陀 對這部經 應該如何來命名 那這個法門 如何來受持 所以佛告阿難 此經名觀極樂國土 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所以取這樣的名字 十六觀經 是依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 因為我們簡單 對經典的翻譯 所以就翻作觀無量壽佛經 所以要知道佛陀給它的命名 是全部都有帶到 先觀極樂世界 再觀無量壽佛 再觀觀世音菩薩 再觀大勢至菩薩 所以它的題目 全稱是有這麼長 那麼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 所以也可以取這樣的名字 那這個十六觀經 是去除我們的業障 然後回向發願 也是要淨除我們的業障 乃至於稱念佛名 也是要淨除我們的業障 業障能夠除卻了 就能夠得生阿彌陀佛座前 所以應該也可以取這個名字 所以汝當受持無令忘失 所以你要好好的受持 領納在心 持憶不忘 所以不能把它忘記 所以我們也可以從這裡 看到佛陀的懇切 一一的一再的叮嚀 行此三昧者 現身得見無量壽佛 所以要注意 這個修此觀想念佛三昧 就能夠見到無量壽佛 還有二大菩薩 就是觀世音菩薩 還有大勢至菩薩 都可以看到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 但聞佛名二菩薩名 能夠除卻無量劫生死之罪 何況憶念 所以你能夠聽到 西方三聖的名字 就是阿彌陀佛還有觀世音 還有大勢至菩薩的名字 就能夠除卻無量劫的生死之罪 何況作觀想憶念 所以有人就用念佛機 念佛的名號 家宅平安 或是要往生的人也給他念 讓他能夠一心跟佛相應 所以看到念佛機聽到念佛號 這個不是往生的時候才需要 平常就要在茲念茲 都是時時警惕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 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能夠作這樣觀想的話 這個人便是人中 最潔白又最清淨的芬陀利華 它叫做白蓮華 那他是人當中最清淨的人 所以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為其勝友 最有幫助的一個道友 作他的伴侶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所以他要成佛 那還沒有成佛 已經可以先生到 有諸佛的家裡面去 佛告阿難 汝好持是語 佛陀就督促他提醒他 要好好的記住這些話 持是語者 即是持無量佛壽名 那麼你能夠受持我所說的經典 就等於受持無量佛壽一樣 佛說此語時 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難 及韋提希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所以大家都是非常的恭敬 聽聞佛陀所說的開示 所以無量無邊的法喜充滿 有時候人說法喜充滿 這不是金錢所能夠替代的 也不是說財物所能替代的 或是得到什麼東西 所能替代的 這種法喜是從生命的深沈之處 發出來的一個喜悅 講義八十九頁 最後一段 此經先是佛在王宮 金口宣說 後來回到鷲山 就是靈鷲山 又敕阿難尊者 復說一次 讓阿難再說一遍 故有王宮流通和鷲山流通之分 以上是王宮流通 再來就是 耆闍分 講義九十頁第一段 爾時世尊足步虛空 還耆闍崛山 爾時阿難廣為大眾 說如上事 無量諸天龍夜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禮佛而退 佛陀在王宮說了法之後 我們也看到 韋提希夫人 有五百的侍女 那佛陀去說法 有無量無邊的天人隨從 大家都歡喜 甚至於 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 然後佛陀又回到靈鷲山 叫阿難跟大家說 所以我們來消這個文 講義九十頁第二段 爾時世尊足步虛空 還耆闍崛山 這個山就是靈鷲山 那麼簡稱就是鷲山 它就像一隻靈鷲鳥 一個形狀在山上 那它整座山 那他上面有一個石頭的造型 就好像靈鷲鳥這樣子 所以人家就叫它靈鷲山 所以很多人到印度朝聖 都必定會去靈鷲山 那邊有一個說法台 不是很大的面積 非常的殊勝 大家到那邊就非常的感動 非常的法喜 那當然至於說 佛來的時候 沒有足步虛空 只是在靈鷲山忽然隱沒 看不見了 而在王宮出現 這個是因為佛陀如來如去 所以他的來去形蹤 就是神通的示現 就沒有特別 去跟他提到這裡 那麼這是又從王宮回到靈鷲山 顯現的足步虛空 這是要讓大眾 信心再作一個增上 爾時阿難廣為大眾說如上事 無量諸天龍夜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禮佛而退 這裡就是敘述佛陀從王宮 回到靈鷲山 然後就指定阿難 因為阿難是佛陀說法的時候 他隨侍在旁邊 聽聞佛法最多的 所以佛陀就讓他再講一遍 告訴大家 故曰廣為大眾說如上事 所以讓大家對這些內容 有所清楚 所以佛法的內容 不是說一說就算了 而是它可以廣說 所以有的人 一生發心在講某一部經 也可以講好幾百遍 有的人發心聽好幾百遍 那有的人聽了一遍就說 這個經我就聽過 聽過了他如果沒有去落實 那也好像聽廣播劇 像一首歌就這樣聽過去 那如果那首歌或是那個故事 你覺得很相應 再多聽一遍 再聽多或者是看電影 再多看一遍 有的人看到 某一個片子很喜歡看 就一直看 聽某一首歌喜歡聽 就一再的聽 那聽經聞法也是 這一部經這麼重要 真的這一部經對我這麼好用 就會發起廣大的心 一直去聽一直去回味 從這個當中不斷的去增長 我們這一方面的 心得 然後再從心得當中 不斷的再從中做一些結合 或是在修行上做一個增上 那麼無量諸天 龍還有夜叉 這就是天龍八部 道俗大眾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禮佛而退 所以講經說法的時候 不但是剛剛有提到這個諸天 其實天龍八部 這些護法大眾 都會來顯現 有的人去學佛之後 然後也對正法的接觸 有時候滿欠缺的 反而去接觸那些道聽塗說的 或是顯異惑眾的話 所以有的人就會跟他恐嚇 你身上卡了什麼東西 卡了什麼陰 卡到什麼的 那你看這樣經典的殊勝 你為什麼不說 你卡到很多佛呢 你卡到很多佛菩薩 所以眾生都喜歡被一種 負面的情緒 來暗示 所以會人家這麼一講 然後人心惶惶 我真的卡到陰 我真的卡到什麼 我真的是有那麼多的冤親債主 其實你如果用另外的角度來講 既然那些東西是無形的 佛菩薩也是無形的 所以我們心存正念 稱念佛號恭誦經典 然後時時刻刻跟佛菩薩 常相左右 我們隨時隨地都是卡到佛菩薩 那種負面的想法 隨佛而去 然後如果心有所掛罣 甚至回向一切的眾生 皆共成佛道 所以不管你是在走路 或是在去某些地方 看到某些場景 也許不是你喜歡 也許它不是佛教的道場 你也可以稱念佛 然後共同回向 大家皆共成佛道 所以你碰到不同的宗教 不同的說法 我們都給他鼓勵 都給他回向 給他在修行的路上 能夠大家共同來體證 無量正等正覺 這個解脫的一個 心思的一個波動 不斷的放出要出離三界 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 這樣的決心 跟發願 所以我們的周遭 我們的環境 我們的眷屬 也會共同往這個方面去串連 所以我們的心量 決定我們的證量 所以介紹這個觀無量壽佛經 當然時下有人說 要求說講這一部經 然後也能夠去修這個法 或是證到這個法 那古來大德 也認為修這個觀法 有諸多的時間不容易 所以到後來 都比較提倡於稱名念佛 所以從經典 我們用佛陀的內容 去做體認 那至於你能不能去修 所以說看個人的因緣去判斷 也不能說強說你一定要證道 你才能去說道 當然證悟的位階 證到菩薩證到佛 那是有他的功力 跟他的殊勝的因緣 那麼能夠聽到一部清淨的經典 讓我們在修行的路上 多一項認知跟選擇 何嘗也不是我們的福報 希望我們從正知正見上 還有如法修持 然後依教奉行 來共成佛道 也不失講這部經 以及聽這部經護持這部經 的殊勝功德 祝大家離苦得樂早成佛道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