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觀無量壽經--38 主講者:理群法師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觀無量壽佛經 我們講了十四觀 也講了第十五觀 也就是中品上生 那麼中品上生 就是上生還有中品 還有下品 有它的一些次第 不大一樣 那麼講義的七十七頁 就是我們講的 中品生觀 有經文也念過了 經典的內容的消文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那麼七十七頁 這邊就提到五逆的重罪 殺父殺母殺聖人 就是殺阿羅漢 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這些就是要到阿鼻地獄 去報到的 這裡也提到 眾生因為貪欲 所以提婆達多 他是希望在重新 接受佛陀的位階 他是還沒有成佛 但是他希望承受 佛陀的領導的地位 就是他是一個僧團的領導 所以他就想聯合了阿闍世 一起來惡謀自己的 心裡中的一個篡位的一個手法 阿闍世是要把他父親處理掉 然後就繼承王位 就篡位要當王 那提婆達多 他剛好也想篡位當佛 新位階 所以他出了這個手法 那這裡 講義七十八頁 我們就提到了 五逆惡罪之後 這裡第八行 就剛好就把這個提婆達多 出佛身血的事蹟 也有一個小小的說明 這裡 是說他從山上 推了石頭 要把佛陀壓死 那這裡是提到 有一個小碎的石頭 射到佛陀腳上 出血 那有的是記載說是一個樹枝 反正就是一個尖銳的東西 然後就把佛陀弄受傷了 既然把佛陀弄受傷了 這個罪 叫做出佛身血 現在的人 當然有的有信仰 如果他是佛陀的弟子 他會供養佛像菩薩像 作為他每天的一個定課 或是在修行上的一個指導 那麼每一個人 透過修行的各個法門 他也許對這些佛 有特別的有相應 這一尊佛菩薩 他特別的能夠 在法門上能夠契機 那有的人就會供這一尊佛 有的人就會供這尊菩薩 有的是造型 塑造的 看是木頭雕的 石頭的或是什麼材質的 那有的就是畫像 這個就是你在修行上 發一個心去迎請一位 修行上的一個教授的佛菩薩 那這樣子在修行上 得到他的 佛菩薩的願力慈悲智慧 那麼時時刻刻提醒我們 起心動念的時候 像我常常提醒人家說 當你做這個事的時候 如果你是佛陀的話 那他用什麼智慧 來處理這個事情 如果他是菩薩的話 他是用什麼心態 來處理這個事情 所以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菩薩是開始的時候 就會去顯現 這個問題出在那裡 那麼眾生畏果 就是事情發生了才害怕 再來煩惱 這個是菩薩與眾生不同的地方 那麼提婆達多 他就一心想做新佛 所以手法非常的粗糙 那麼這樣的結果 是會墮到地獄的 那在佛陀 這個威德還有莊嚴 眾生把他刻劃或是畫像 那這個是後來 對於佛的一個追思 那佛陀不在世的時候 我們為因為景仰佛的德行 所以供養他 到後來 眾生有的 他不一定是宗教的信仰 他也許是一種 收集藝術品的心態 我喜歡觀世音菩薩 他就收集各種造型的 各種材質的觀世音菩薩 就好像人家收集公仔一樣 那什麼公仔的 就是用藝術品的態度 那當然如果是純粹 他是以不是宗教信仰 他是以藝術的心態 這個是比較沒有那個恭敬心 但是他出自於 對於藝術品的 愛惜的方式 做一些很好的處理跟保管 也是讓一個佛菩薩的造型 可以保持很久 那甚至於有的佛像菩薩像 也很怕地震摔落斷毀 這個是很難的 很難保管的 有的是經過時間的流長 然後風化 比如說敦煌的石頭 它風化之後 它會慢慢鼻子不見耳朵不見了 那佛菩薩的相 有時候它經過 時光歲月的這樣摧殘 儘量能夠很恭敬的對待它們 那又有的人 剛剛講的 他是因為宗教的信仰供奉 有的是非宗教信仰 是當作藝術品來收藏 那有的是 有自己一種利益所得的 一個出發點 喜歡簽什麼獎什麼樂的 那他就供奉有什麼神像菩薩像 那他希望明牌希望怎樣 有得了就有信仰 沒得就沒信仰 那沒信仰 他就有時候輸到慘了 賠到虧大了 就把神像菩薩像 就去把它摧毀了 或是弄壞了 或是丟掉 這也是出佛身血 出佛身血是佛陀在世的時候 是可能會有這個機會 那佛陀不在世 你對一個佛菩薩的造型 沒有愛惜沒有去供奉 這個讓它受損了 這也是出佛身血 那這裡提到就是說 按戒律講 佛陀圓寂之後 有惡心的破壞佛像 亦等於出佛身血 這個是講義七十八頁 第四行 那無心 不是故意的那就不算 這裡說的 中品上生的眾生 他們持戒持的很清淨 也不造五逆惡罪 不但不造 而且無眾過患 沒有種種的錯誤 那你非常的清淨 就持戒清淨 以此善根 它這不造五逆的惡罪的善根 然後 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上三品的眾生 用的功夫 是回向發願 這個中三品的眾生 也是回向發願 以他持戒的功夫 回向 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到了臨命終時 不管是他出家在家 然後他持戒清淨 發願欲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了 所以我們如果在晚課 也有誦持到 臨命終時 預知時至 甚至諸佛菩薩來迎接他 這個是每一位佛弟子 他修行淨土法門 最大的一個心願 預知時至 什麼時候要走 說走就走 絕不拖泥帶水 那有的人 沒有宗教信仰 早期的人 談到死是怕得要死 最怕談到死是最忌諱的 但是談到死就會死嗎 不一定 但是以前的人害怕這件事情 不知生焉知死 到底生是什麼都不知道 你還在談死 他對一個生之前無法掌握 死之後無法了解 所以很忌諱去談它 不了解的事怎麼談 所以變成不淮談它不想談它 也不願意談它 是這樣子 那麼我們佛教 就是生之前 就是中陰身 應該如何來教化它 如何回向功德給他 這是很殊勝 死之後 就死有 那你如何 讓他往生到好的地方去 臨命終時 有諸佛菩薩來接 這個是淨土法門 諸佛菩薩一個慈悲 那麼其他的法門 沒有特別去提到誰來接 那你說他沒有發願 佛菩薩就不來接 也未必 只要他持戒清淨 他要往生到那一個國度 就必然往生 所以他持戒清淨 他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的諸佛菩薩 來迎接他 所以他這個人 如果他持戒清淨 如法修行 他要去那一個國度 就有那一個國度的佛菩薩 要來接引他 就算他沒有發那個願 他就是在娑婆世界 也是非常莊嚴 也是這個娑婆世界 也跟十方國度的淨土 一樣的清淨莊嚴 所以正法的觀念 循修的這些眾生 他沒有特別發願 但是他還是會 往生到好的地方去 當下就是清淨的國度 所以還沒有往生的時候 你家就是你的極樂世界 你把家弄好就是極樂世界 你把家所有的人處理好 就是跟諸佛菩薩常相左右 但是有的時候不是 我家都是冤親債主 那這個就是你如何透過智慧跟慈悲 跟他們好好的 共同成就 那麼所以有的人 他有一點宗教的信仰 或是他有一點善根 畢竟做一些修持的法門 也欠缺 信心也不夠 所以信願行 信心也不夠 發願也沒有 修持的法門 也非常的欠缺 所以當他們碰到事情的時候 他們就有一點概念 很模糊的概念 那個都是冤親債主的示現 動不動就是要懺悔 動不動就要超度 動不動怎樣 其實這些觀念並沒有錯 而是著墨太深的話 那變成一個恐嚇 一種驚嚇的心 這些人都好恐怖 這些人都是冤親債主 這些人都是不好相處 那這個就是五濁惡世 那當然有人說 你要往生淨土 一定要厭離這個五濁惡世 剛剛這樣講 並不是說我們不要厭離 而是你說你的心念 隨時隨地都在淨土裡面 都在正法裡面 其實沒有 從這裡一定要往生到那裡 它其實一個念頭 一個心境的轉折 所以隨時隨地 你都在淨土裡面 你隨時隨地 都跟佛菩薩常相左右 那有的人會說 我不覺得他們是佛菩薩 他們是凶神惡剎 老是欺負我或怎樣 這個世間的眾生 貪瞋癡所作出來的行為是 無所不有 這些佛菩薩 等同佛菩薩 這個世間的凶神惡剎 他其實就在告訴你要放下 要修行 要解脫 你不要去跟他相應 那才有辦法 厭離這樣的五濁惡世的 不理想的那一面 所以五濁惡世是一個形容 你心境的轉折 就是極樂淨土 而不是說非要從這裡往生了 才要去一個極樂世界 當下就是 所以阿彌陀佛 與諸比丘圍繞 這個都是我們之前有提到 這些是回小向大 所以回小向大是這邊的 對這一類的眾生 希望他們發了大心 到大乘佛法來 那剛剛講的 回向五濁惡世 能夠到淨土來 也是一個心念的轉折 所以講的就是苦空無常無我 這樣的能夠 沒有我執 那麼講義七十八頁 倒數十二行 讚嘆出家得離眾苦 這些能夠求生西方的這一些 非常的不容易 那當然其實在家出家都包含了 這四眾弟子 能夠發心修行 能夠出家修行 那更殊勝 所以中品上生 是包括了四眾弟子 所以修行諸戒的出家弟子 還有受持了五戒八戒 這些在家弟子 他沒有出家 可是他受戒非常的清淨莊嚴 所以臨命終時 也就如同讚嘆 他們是跟出家一樣的 功德 那麼出家修行畢竟是算修 那在家修行真的是有點兼修 就有空再加減修一修 沒空就在家裡忙了 出家有什麼好 這邊是提到得離眾苦 所以阿彌陀佛就讚嘆了 因為沒有那些感情之苦 沒有男女的愛欲的牽扯 沒有兒女 難以割捨的這些事情 所以佛陀就讚嘆 得離眾苦了 這個行者見已心大歡喜 所以行者親自見到阿彌陀佛 又看到阿彌陀佛親自為他說法 就非常的讚嘆 心裡生大歡喜 又自見己身坐蓮華臺 長跪合掌為佛作禮 未舉頭頃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非常高興滿心歡喜 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 不要說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才滿心歡喜 你隨時隨地都能夠笑得出來 隨時隨地都非常的法喜充滿 那也是很大的福報 很多人因為工作因為職業 因為公共關係人際關係 種種的問題 變成他一個煩惱的話 他也很難笑的出來 如果再加上 有些苦悶 沒有地方去傾吐 那真的是 又另外一層的壓力 你能夠得以疏解 你透過宗教信仰 你可以跟佛菩薩訴苦 或是藉由誦經持咒 不要去跟這些是是非非交涉 那有機會修行的話 趕快去修行 參加禪七佛七 短暫的一個閉關 短暫的遠離喧囂 遠離這一切 好讓自己身心沈澱下來 再來面對這些事情 也許就不是你當初 所碰到的那麼嚴重 有時候我們在當下 煩惱的當下 看到這個事情也煩 看這個人也煩 看到什麼都很煩 那又因為沒有地方去宣洩 沒有做一個扒疏 作一個系統分析 所以愈看就愈心煩 所以我們就建議人家 這個是屬於公眾的事情 列一張紙 這是什麼事情 優點缺點列上去 這是屬於個人方面的 那人事物 反正一件事情 你就一張紙把它列上去 你這樣處理 優點在那裡缺點在那裡 你把它切割 就好像我們吃一塊大餅 那你切割 那你才不會覺得 這個餅好大 那你把所有的公司內外 很多事情 結合在一起沒有切割 這個煩惱就是很大的煩惱 這個問題是很難以處理的煩惱 就把它切割 是人是事是物是公是私 你把它切割 利弊得失列出來 最簡單的先解決 肚子餓了先吃飯 想睡覺先睡覺 那最簡單的先解決 解決一樣 所以我不是最爛的 我還是有辦法的 解決一樣 只要想一下 喝杯咖啡 然後休閒一下 再來著手第二件 有時候兩三件很熟了 一下子就做完了 所以這是一個善巧 那有的人說 那你簡單的都做完 那些繁重的怎麼辦 但你可以間隔啊 做一件比較輕鬆 再做一件比較困難的 再做一件比較簡單 再做一件比較困難的 間隔摻雜這樣做 不要說簡單的都做完 剩下那些困難的 反正也很難解決 就乾脆不要解決 那就變成煩惱的事情 還是一大堆 所以剛剛說的 把它切割 或是做分割 或是請教這方面 有所經驗的人 那譬如說 法律規章什麼事情 那請教專家 來跟你做一些分析 或意見的參考 那就會慢慢覺得 事情不是那麼嚴重 講義七十八頁 倒數第七行 行者見已心大歡喜 佛來接引他 佛也來跟他說法 自見己身坐蓮華臺 長跪合掌為佛作禮 未舉頭頃 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邊寫極樂世界 就是心裡非常歡喜 就看到自己坐在蓮華臺上 而且發起一個 至誠的懇切的恭敬心 長跪合掌 在職場裡面有一些 必須要記住的就是說 你跟你的長官很熟 但是很熟 不能代表沒有禮貌 有人跟三寶很熟 應該有的規矩還是要有 那你跟上司沒有禮貌 那一點他不舒服了 有講還好 沒講你也不知道 那個地方踩到他的地雷了 就死的很難看 這是職場上一些禁忌 就是非常麻吉的時候 還要注意禮節 另外就是你要知道你的工作 應該有一個進度 或是一個回報 有的主管 他喜歡人家什麼事情 都跟他講 有的就你把 開始你怎麼做結論跟我講 我忙的很 沒有時間聽你那個瑣碎的 所以要去互相的共識 才有辦法共同的 來完成這個事情 所以還有我們之前有提到 人際之間的溝通 還有相處 這個就是面對現在 很冰冷的機器 一些心態跟想法 就要隨著世代而作調整 那才不會說 有的人說 我學佛為什麼愈學愈窮 或是說我學佛 怎麼學的護法菩薩 都沒有來幫助我賺大錢 或是我學佛 碰到什麼不如意的事情 學佛修行 並不等於神聖化 就是你今天修行 明天就變成佛了 或是你今天修行 明天就大富大貴 或是明天修行 明天就變成做大官 這個是在變魔術 從你的心態改變起 那你做法 就是你的心態改變 你的行為做法 也有改變 那就慢慢增上 那當然你有大魄力 馬上說改就可以改變 那有的人是問一問 請教問題 他還是依然故我 沒有去做調整 那就好像一個人感冒 去看醫生 醫生給他感冒藥 他也沒吃 所以感冒還是存在 藥還是藥 醫生還是醫生 你還是你 醫生好像佛 佛還是佛你還是你 眾生 你不去吃這個藥 不去去除你的感冒 就好像佛菩薩給我們的法門 給我們的法藥 我們不去服用 那當然還是一直這樣子 所以問題一定要存在 要去把它 面對問題 然後用佛菩薩的慈悲跟智慧 來發心 講義七十八頁倒數第三行 蓮華尋開當華敷時 聞眾音聲讚歎四諦 這個尋就是即 就是馬上開的時候 所以蓮華即時開了 這個敷就是開的意思 即開 所以當蓮華開敷的時候 就聽見有說法的聲音 所以蓮花開了 還會有說法的聲音 很莊嚴 七十九頁 就提到 提到什麼說法呢 讚嘆四諦 四諦就是苦集滅道 這裡就提到說 為什麼不說大乘法 而說小乘呢 因為當機說法 因為中品的眾生 有要讓他發起他的回小向大 所以跟他說很基礎的四聖諦 苦集滅道 我們為什麼會來這個娑婆世界 就是因為苦 那麼所有的苦很多 八萬四千眾生 有八萬四千的法門 也有八萬四千的苦惱 但是也怎樣 這些苦把它歸納起來 大家很熟悉了 就是生老病死 再來求不得愛別離 怨瞋恚五陰熾盛 全部都很苦惱 你愛的人愛不到 你想要的官也求不到 你想的財也沒有發 當然很苦啊 求不得 眾生有太多求不得了 有的貪欲的心有多大 那求不得的心太多了 愛別離你相愛的人 偏偏要分開了 你相愛的官位不見了 你相愛的財產流失了 你所喜歡的 偏偏不見了 那當然也很苦 那怨憎恚討厭的人就在一起 還有五陰熾盛 就是身體身心不調 所以你擁有八棟房子 十個頭銜九個公司 但是身體不作主 那不如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好 所以苦集滅道這個集 就是來到這個世間的痛苦 生死輪迴的這些原因 就是你把這些苦集合在一起 我們剛剛不是說 你要切割 然後輕重緩急次序 去處理 那你沒有切割 把它愈揉愈大團 所以就集合起來 人事物的集合起來 去年今年明年的集合起來 所以好多的煩惱 時間上 我們可以切割 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的事情 不要在翻舊帳 不要再追悔了 未發生的事情 不要先煩惱在那邊等著 還沒有發生的 有概念 大概次序方向知道就好了 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那邊 那你這樣子 整個的煩惱的事情 就去掉三分之二了 集中火力面對當下 那你就會很快的 處理你的問題 那麼痛苦的 如何去滅除它 就是要修道 那修道法門就很多了 那淨土法門就講淨土念佛 尤其是下品 下品生觀的 以持名念佛 有空沒空念念佛是很好 所以有空沒空念念佛 有上香有保佑 這是很重要 有人說我那有空 誰有空 大家都嘛沒空 所以你要 很珍惜的每一個很瑣碎的時間 那做一些功課 提起正念 那才有辦法三資糧 信願行 行 現代人很忙 時間很有限 你還是要行 還是要修行 所以瑣瑣碎碎的時間 就可以把它集合起來 那講義七十九頁第二行 應時即得阿羅漢道 當下就得到了阿羅漢果 這果位 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四果就是最高的果位 當下得到 所以中品上生的人 他生到西方 蓮華開放了 和上品上生的人一樣 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的人 還來得快 上品中生要經過一夜才開 這蓮華才會開 那麼上品下生 要一日一夜才開 這個上品中生 怎麼超過了上品呢 這是持戒的功德 他持戒持得清淨 也不造五逆大罪 也沒有犯罪犯戒 也沒有破戒 一切過患都沒有 所以隨時隨地要防非止過 就是有產生不好的念頭 不好的行為 隨時隨地的提醒 所以以持清淨戒的功德感得的 和那上品上生一樣 生到西方蓮華就開了 所不一樣的地方 因為他是小乘根性 蓮華雖然開的很快 但是他聽的法音 是小乘法是四聖諦的法 不是最高的大乘法 所以他聞法證果 即時證得阿羅漢果 證了果就得神通 三明六通 三明就是明白過去現在未來 三個世間的事情 我們剛才說事情切割 那你才有辦法集中火力 六通 第一這邊是先講宿命明 能知道過去的事 第二叫做漏盡明 知道現在 現在的一切都知道 第三天眼明 能夠知道未來的事情 這叫三明 六通其實就是把三明 再範疇更大 第一就是天眼通 那就像觀世音菩薩 尋聲救苦 所以觀世音菩薩有的造型 是千手千眼 不是他長了千隻眼睛千隻手 第一個天眼就是 他可觀眾生的尋聲救苦 第二個天耳通 他又可以觀照眾生的苦 第三個他心通 第四宿命通 過去的宿世的因緣 他都知道事情 第五是神足通 又叫身如意通 從這邊消失到那邊出現 或是同時可以出現 這個我們念那個讚佛偈 化菩薩亦無邊 他能夠示現諸佛 光中化佛無限量 你要化這個佛很多 整個示現 這個就是神通 那我們前面的觀法 這個蓮花樹下 什麼地方 都有佛菩薩的示現 這個都是佛菩薩的神足通 第六漏盡通 那三明在六通都有了 所以三明是包含在六通裡面 為什麼要特別提出三明 就是證得六通 不見得他有三明 就像宿命通知道過去 但是因緣不曉得 所以他能夠證得宿命明 那詳細的因緣都了解的很清楚 有神通但是他不了解 所以這個了解 就是用明來解釋它 漏盡通知道現在 但知道得不夠詳細 如果有漏盡明 他就能夠知道得非常的詳細 天眼通它可以觀未來 可是它觀得不詳細 如果有天眼明 他就觀得詳詳細細 所以明跟通 只是知道大概 而不知道詳細因緣的 叫做通 詳細因緣 任何的因緣他都清楚 叫做明 明明白白 所以具八解脫 具足這八種解脫 就是小乘聖人他們修的 八種禪定 八禪定的最後一個 叫做滅盡定 這是超出三界 了脫生死的一個定 他還沒有得到滅盡定以前 一定要用上二界的四禪八定 作一個前面修行的功夫 所謂上二界就是色界無色界 色界有四禪 無色界有四空定 所以修行的位階 你清楚也好 大概有個概念 因為有些地方跟你講 你沒有去過 那你聽一聽不記得 那麼你有功力到那個地方 你去了 你不會寫也沒有關係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 故宮博物院 那你沒去過跟你講 什麼叫故宮 清不清楚 也沒有印象 那一天你到了故宮 忘記了故宮是怎麼寫 也沒有關係 不會否定你去故宮的因緣性 所以這個是一個概念 色界有四禪定 無色界有四空定 聲聞乘他修行的功用 就是先要修初禪 再修二禪 但是他三禪之後 就要趕快升四禪 四禪之後 再往上修 叫做四空定 他們還是有用的 所以叫做四禪八定 再來就是證得 非想非非想處定 再來進入滅盡定 就是八解脫 入了滅盡定 就得了阿羅漢果 大家就知道 這個四禪八定 那小乘人為什麼只有七個 他在第三禪的時候 他不能利用 經過是要經過 證了二禪直接升到三禪 然後他到三禪趕快到四禪 所以這些幾禪天 修行的位階是一定會經過 只是時間快速 快速到自己沒有查覺 初禪二禪三禪 因為你很快速 我有經過二禪嗎 我有經過三禪嗎 因為太快速了 就會覺得好像沒有 就是因為速度快 所以修行要直超佛地 不要東張西望 不要這邊修修那邊修修 剛開始學佛是 有需要多知道一點點觀察 然後你再從那一個法門去深入 那你既然決定你要的法門 那就是集中火力趕快修 好 那麼七十九頁 倒數第二行 就是在家弟子出家弟子 大家持戒清淨 就發願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八十頁的第一段 就是阿彌陀佛 就會順著眾生的根性 給他說這個苦空無常無我 甚至讚嘆他出家 離苦得樂 所以出家是非常清淨莊嚴的 那如果有的人沒有辦法出家 至少他要護持三寶 護持僧眾 護持人家修行 那成就人家修行 所以五逆惡罪裡面 就有一個是破和合僧 你在人家修行的地方 去跟人家干擾 讓人家沒有辦法好好修行 甚至於斷人家慧命法身 法身慧命 這個就是極重的罪 於是讚嘆了他能夠出家 能夠離苦得樂 然後滿心歡喜 把他接至西方極樂世界 到了西方 聽說苦集滅道 一聽了之後 就馬上證了阿羅漢果 就得了神通 就三明六通 又得了滅盡定 具有八解脫 是名中品上生 就是小乘根器的往生者 講義第八十頁第二段 這段經文 中品中生者 若有眾生 若一日一夜持八齋戒 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 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 威儀無缺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戒香熏修 如此行者命欲終時 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 放金色光 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 行者自聞空中有聲 讚言 善男子如汝善人 隨順三世諸佛教故 我來迎汝 行者自見坐蓮華上 蓮華即合 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在寶池中經於七日 蓮華乃敷 華既敷已 開目合掌 讚嘆世尊聞法歡喜 得須陀洹 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是名中品中生者 這邊就介紹中品中生 我們來消文 講義八十頁第三段 那麼中品中生者 若有眾生 若一日一夜持八齋戒 這是在家弟子 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 當了一日一夜的出家人 這個功德非常殊勝 累世以來 沒辦法出家修行 至少一日一夜 一日一夜持沙彌戒 真正的出家了 持了一日一夜的沙彌戒 沙彌尼戒 這邊它是簡稱 它寫沙彌戒 其實它還有包括沙彌尼戒 這是簡稱 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 具足就是比丘比丘尼戒 在佛門當中 就是七歲之後 二十歲到七歲之間 這個叫沙彌 出家還是叫沙彌 那小小年紀的 比如說七歲的小孩叫驅烏沙彌 古代這些小沙彌 有種田的 或是有人種菜 有烏鴉來了 或是你在曬這個經典 那他就去驅趕這個烏鴉 所以叫驅烏沙彌 那到了滿二十歲 才能受這個具足戒 就是二十歲他身心就成熟 所以出家不是感情受挫折 倒人家的會 或是什麼逃避什麼責任的 他是要身心 五官端正四肢齊全 身心正常發育的 不是說那裡有殘缺 那裡有不對 他是絕對是很正常的 然後他的身心起了正知正見 要來如法修行的 所以叫做人天師表 不是隨隨便便的 這個非常重要 是佛門中一個具足 身心非常的莊嚴的 所以叫具足戒 那麼威儀無缺 戒律有持 那威儀就是你的行為舉止 也不是說 你持戒 但是行為舉止不莊嚴 不行 不但持戒 而且行住坐臥四威儀都 非常的莊嚴 以此功德 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所謂功德 就是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 戒香熏習 好像香 持戒就好像香在薰習一樣 所以古代人 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那你在一個好的地方薰習 久而久之 那種氣質就這樣子 所以有人說 看他的談吐 就知道他的工作行業 或是他的原生家庭是什麼 所以一個人的談吐舉止 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修養 我曾經有問一個 有在讀書的人 他說如何出人頭地 他說一定要修齊治 他說一定要修齊治 修齊治是誰 他說是修心是齊家治國 要從修心做起 所以心很重要 你看連儒家都在講修心 所以起心動念是很重要 然後齊家就是把這個家治理好 那就是說 你一個團體一個組織 也是像一個 比較大的家的一個感覺 治國那先有一個國家 然後才有平天下 所以心是很重要 所以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 戒香薰習 所以這裡說是一日一夜持戒 但他持的很清淨 那就有戒香來薰修 如此行者命欲終時 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 他臨命終時 看見阿彌陀佛還有眷屬 這邊眷屬是沒有說什麼 但是就包含那些比丘眾 比丘尼 放金色光 所以這些光明 照射到這個行者 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 這個是持了一日一夜的戒律 非常清淨 迴向願生西方極樂 這個叫做行者 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 善男子 如汝善人 隨順三世諸佛教故 我來迎汝 這個行者 那他就發心了 聽見空中有人跟他說 隨順 他當然修行 持一日一夜清淨的戒 也許是善男子也許是善女人 因為願意隨順三世諸佛的教法 所以來迎接你 所以讚嘆他 這個善根是不得了 那麼因為 能夠隨順三世諸佛的教誨 不管是那一尊佛 他都是願意度眾生 度眾生就有他的法門 那無非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 所以這是眾生修行最好法門 相對的也是度眾生的 最好的法門 所以第一要得戒 持這個清淨戒 不持戒 就很難隨順佛陀的教導 所以一日一夜持戒清淨 那麼就隨時隨地 跟隨著佛陀的腳步 戒律是佛陀所制出來的 第一條第二條應該怎麼做 那你這個守法的公民也是 國民也是 那些法律都是要去接受 才能夠遵守法律 才有辦法做一個好的國民 那你佛的弟子 你當然是要遵守 佛陀所制的這個戒律 那能夠遵守的話 這個薰香 所以佛陀就來讚嘆他 持戒的功德 所以來迎接他 所以行者自見坐蓮華上 所以講義的八十頁第一行 就是提到 蓮華即合 那自己坐在蓮華上面 蓮華就合起來了 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在寶池中經於七日 蓮華乃敷 就是開了 經過七天之後 蓮華才會開 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嘆世尊 蓮華開了之後 他自己眼睛也就睜開來了 合掌讚嘆阿彌陀佛 所以聞法歡喜得須陀洹 這個須陀洹叫做預流果 就是小乘的初果 所以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這要經過半劫的時間 然後得生中品中生 我們就先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