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觀無量壽經--23 主講者:理群法師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我們觀無量壽經 經過一一的介紹這些觀法 其實每一個觀 它有每一個功用在那邊 在經典的次序 是希望我們從每一個觀 然後觀成了之後 再接著下面那個觀 可見一件事情有它的先後秩序 每一個觀法 有每一個觀法的功德殊勝 在之前有提到 這個日觀之後 水觀地觀 還有樹觀 然後池觀就是寶池觀 說到這個水 就是有十四柱流水柱子 那麼寶池觀呢 就說有八功德水 不是只有八個水池在那邊 是有八功德殊勝的水 既然這個八功德水 內容也有提到這個七寶合成 七寶就是在阿彌陀經提到的 就是金銀 琉璃 玻璃 硨磲 赤珠 瑪瑙 金是非常寶貴的 尤其是東方民族 那麼金是非常重視的 一個裝飾品 也是一個貨幣的流傳 銀也是非常珍貴的 那麼琉璃呢 在水來說 天界的眾生 看這個水是琉璃 人界的眾生看水是水 魚類的眾生看水 是牠們的房子 所以我們應該都沒有聽過 水會把魚淹死 也就說這是牠們的房子 這是牠們生存的空間 所以很多眾生 他在那樣生存的環境裡面 是適合他的生活下去 那麼像水族類的 牠們就無法體會 我們陸居的眾生 沒有水的地方 既然也可以存活下去 那麼在空中飛的這些飛鳥禽獸 牠們也是一定要 藉由他們的翅膀 或是牠們飛的動力 去覓食 去行動 那麼也是因為人類 看到鳥在天上飛 就想像說如果我們 也能夠在天上飛 是多麼的翱翔自在 所以才發明有了飛機 一百多年前 飛機還沒有發明的時候 如果說有人在天上飛 大家會想說 他一定思想 有什麼不對勁 除了鳥類 這些飛禽可以在天上飛 人怎麼可能在天上飛 但是有夢想經過研發 所以就發明了飛機 如果各位看過科技片 或是那個警探片 也有人裝一個馬達 他也是可以從腳底 就可以有一個動力 飛上一個高度 其實科技越來越文明 就是減少了我們現在面對 這些人類生活上 不理想的這些阻力 比如說交通阻塞 當然以後避免這個交通阻塞 不是架了很高的公路 或是開很多的捷運 乾脆這個車子 就可以往天上飛了 然後你住十二樓 又不用坐電梯下來 它就到十二樓接你 你住那裡它就是有方便性 所以人類是一個萬物之靈 是沒有錯的 當他碰到環境種種挑戰的時候 會發揮到極致 所以在文明的產物當中 當然是形容我們眾生 都可以去克服 那麼在形容這些科技文明 都有辦法去克服了這些問題 但是它的莊嚴性 無非是透過剛剛講的 金銀 琉璃 玻璃 硨磲 赤珠 瑪瑙 那麼硨磲 它是一種白色的寶石 也是很珍貴的 赤珠呢 可能就是紅色的 寶石類的東西 瑪瑙它也是非常珍貴 就是說這些東西 都是很珍貴的 很稀奇的 來莊嚴這個道場 所以有人透過學佛之後 就會認為說 我們學佛應該樸素 應該不奢華 那是沒有錯的 可是有時候因為場合 或是你的工作 你的身份 必須有些配合 所以不是說學佛人 他一定穿得破破爛爛的 或是吃的很簡陋到沒有營養 其實我們看佛菩薩 是多麼的莊嚴 他身上穿的 戴的是非常的殊勝莊嚴 當然不是說佛菩薩很愛漂亮 而是在法界的當中 殊勝的功德所展現的這些莊嚴 無非是從法身來莊嚴起 當然我們住的一個環境 或是供養三寶的一個道場 它的莊嚴性 是以一種眾生對於三寶的恭敬 或是對於一個修持道場的護持 而展現的 所以不是說學佛之後 大家都要穿的很破 然後很俗氣 或是吃的很糟糕 當然以前的物質環境 沒有辦法這樣子 以前要吃素也非常的不容易 所以大家就把醬菜醬瓜 拿出來湊合湊合 其實不是吃素 家庭 一般的人也是非常的簡樸 可是後來大家發現 光吃這些對身體 不是很好 營養成份也不是很具足 所以會研發 不管你吃素或是吃葷的 需要一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 礦物質 大家有一些常識的時候 就會作一些 飲食上的調理 所以你說吃葷的人 他也不能一天到晚吃肉 或是一直覺得說有營養的東西 他也吃了二十五種穀類 幾種穀類 然後每天喝人參 這些的補品 過與不及都是不夠的 都是不行的 所以要調整 包括我們現在說節源減碳 有很多人就從事於飲食上 用素食 吃素 他就是在節約 我們地球上的能源非常的重要 不要去殺生 當然是對生命的尊重 對於我們的生態的環境 也有很好的影響 所以在佛法的立場來看 一些時事 乃至於目前所面對的一些問題 它是最適合的 也是最好的一個藥方 所以我們看到 這些寶物一些裝飾 無非從整個環境的 莊嚴清淨來講 對於內心的恭敬 自然而然展現這樣的一個淨土 所以淨土的展現 我們可以從我們的心境做起 也可以從我們的環境做起 所以不是說你堆砌很多 剛剛講的那些寶物 那就表示 你的恭敬心 恭敬心是從內心來的 那麼延伸的我們有這些 最珍貴的東西 作一個適當的配置 所以一個人如果愛漂亮 她如果手中戴一個戒指 真是畫龍點睛 非常好看 可是如果十個指頭都戴戒指 那個場面就會覺得 這個手指頭不堪負荷 所以相對的 那種美感就會互相的抵消掉 那麼這邊提到七寶的裝飾 其實它就是一個恰當的地方 作一個恰當的裝飾跟莊嚴 那麼大家如果有機會 到了印度 他們有一些皇宮 或是一些宗教的場合 他們有時候就是在他們的建築 有時候外在就貼著大理石 然後大理石的上面 還有鑲一些寶珠 還有剛剛提到的 這些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 都有 所以不是說跑到淨土裡面 才會看到這些東西 在印度它是佛教的發源 甚至於很多宗教在那邊 非常的蓬勃 所以他們對於一個宗教的道場 還有他們居住的地方 你會覺得他們的裝飾 是何其的美觀 但是絕對不會說 非常的庸俗 他們的線條 他們的手工 都非常的流暢 而且互相的輝映 在顏色上的配置 還有整個的環境 我們知道印度很熱 但是他們很少有窗戶 還有透過這樣的一個空間 屋頂的遮攔之外 四個地方 就是它的四周 就沒有一個很大的遮障 甚至於他們還運用物理的道理 把那個水引進去 所以在整個環境裡面 又可以聽到潺潺流水 流水的當中 都互相激動 又產生那個涼意 就是水在流 有時候會覺得非常的涼爽 各位如果有到瀑布 瀑布從高處沖積下來的時候 有那個水花 有水的感覺 非常的涼爽 所以其實一個環境 當然能夠透過我們精心的佈置 還有我們專業的 或是大自然的運用 他非常的殊勝 所以我們看到 這些水觀 還有寶池觀 你可以知道 從一個環境當中 他做種種的佈置是非常的莊嚴 尤其它很多的地方 講得非常的廣大 不管是花 不管是珠 是摩尼寶珠 都是非常的廣大 還有樹葉 這個都是超乎 我們人類的一個範疇 所以我們從這個經典的 觀想當中 其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把它 觀得有多大 而是要突破我們原有的窠臼 對於事情東西的一個窠臼 都是因為本來很狹窄 曾經有四隻猴子被關在籠子裡 當牠肚子餓的時候 從這個籠子的上面 會把那個香蕉垂下來 其中有一隻很餓的猴子 把手伸出去的時候 還沒有碰到這個香蕉 就淋了一身滾燙的熱水 趕快就縮回去 等了第二次 那個香蕉又垂下去的時候 另外有一隻要去拿 那個香蕉的時候 那個被熱水燙過了 趕快把牠抓著 不行不行你不能去拿 牠就縮回來 因為大家都餓了 連續四個角落的四隻猴子 都沒有人敢去拿那個香蕉 隔一天 被熱水燙到的那個猴子 被換出去了 換了一隻新的猴子進來 當牠看香蕉要去拿來吃的時候 其它的三隻猴子就把牠抓住 不行不行你不能拿香蕉來吃 所以換了一輪之後 就是每一個角落的猴子 再被換過一輪之後 大家看到香蕉的時候 還是不行不行不能吃 換了第二輪 大家也是不行不行不能吃 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 沒有人去追問 我們往往會落入這樣子 背負了很多的包袱 背負了很多的傳統 我所說的是不好的 當然傳統有它的文化 有它藝術 或是有它深厚的民族情操 在裡面 可是如果不好的 沒有具有歷史意義的 文化意義的 那會產生了 反而我們在做一些事情 會有很多的綁手綁腳 變成我們一個很無奈的負擔 所以美好的東西 當然是一種心境的轉折跟莊嚴 但過度的話 當然就變成奢華 那麼簡樸 是讓我們生活當中沒有貪欲 可是過度又好像 剛剛講的 吃素變成只有吃醬菜 那就營養不良 居住的環境要太簡樸 變成它沒有遮風避雨的效果 很多東西 不是很正確的概念 所引導出來的 就不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所以人往往有時候 會被自己的主觀 或是自己不足的專業 或是不足的常識 而讓我們綁手綁腳 所以我們從這些觀的功夫當中 可以得到一個共同的結論 就是心量的開闊 不要被我們所知道的 那些很小的範疇 成為我們在行事 或是在修道上 一個束縛 之前提了很多的觀法 我們今天會再介紹 另外一個新的 講義的四十九頁 下面這段經文 佛告阿難如此妙華 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若欲念彼佛者 當先作此妙華座想 所以這裡提了是華座想 把這個內容 再作一個比較細部的介紹 這個是第七觀的華座想 前面我們有作一些介紹 後面這個經文 我們要再做些完整的敘述 講義的四十九頁倒數第二行 作此想時不得雜觀 皆應一一觀之 一一葉一一珠 一一光一一臺一一幢 皆令分明 如於鏡中自見面像 講義的五十頁 第一行 此想成者 滅除五百億劫生死之罪 必定當生極樂世界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所以把這個華座想 點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就是能夠把它觀成的話 可以滅除五百億劫生死之罪 當然我們聽到這樣是非常歡喜 能夠滅除這麼多的重業 當然這也是合乎這淨土法門 這些眾生心裡的想法 就是前面有提到 如果帶業往生 在這個極樂世界當中 大家繼續修持念佛 等到這個花開見佛悟如來 那麼能夠滅除 五百億劫的生死之罪 何其的殊勝 所以很多人就會執著 在無量劫以來 我們有無量無邊的罪 所以這個必須要把它消除 這個有時候我們說破邪顯正 你著力太多在破邪的話 就沒有這個時間跟體力來顯正 那麼如果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 在顯正 是不是也能夠順便破邪 可能這樣子效果上比較殊勝 這樣子相對的 我們也能夠把正確佛法 弘揚出去 講義的第五十頁 第三行 它就是對於這個第七個 這個華座觀 再作一些敘述 那麼一一的葉 這個都是非常的莊嚴 所以有學習插花花道 這每一葉一如來 一花一世界 所以每一個花當中 每一個葉子當中 它都是一個如來的淨土 一個世界展現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如果我們在一個環境 如果有一盆花 或是一朵花 整個環境好像都活起來一樣 所以有生命的東西 是值得讚歎的 所以我們供佛當然都要供真花 好 這邊講到 佛把第七觀 說了觀想的方法之後 再來告訴這些當機者 那裡來這麼莊嚴的蓮華座 所以經文提到 如此妙華 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它是本著法藏比丘的願力 來成就的 這個淨土法門是法藏比丘 發的願力 接著就說 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 在因位作比丘時之德號 所以阿彌陀佛在因位 就是他還沒有成佛 在因的立場 就是發心的一個立場 譬如說現在是我們的因位 我們還是凡夫的因位 那麼成佛了就是我們的果位 所以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 還沒有成佛之前 他叫作法藏比丘 阿彌陀佛是果位的佛號 他最初也是一個凡夫 他是在世自在王佛座下出家 號法藏比丘 在世自在王佛前 發了四十八大願 這個四十八大願 有經過無量劫 修行無量的功德 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 也成就了這個蓮華座的莊嚴 所以各位如果看佛的畫像 其實菩薩畫像也有 或是那種雕刻的塑像 這個蓮華座都非常的莊嚴 這個就代表清淨 曾經有人會去參加這個朝山 朝山如果一開始他沒有經驗 他會覺得朝山好辛苦 三步一拜 拜下去 拜在石頭上面 哇 這個膝蓋好痛 踩到那個比較尖銳的樹枝 腳也好痛 平常人又很少運動 所以有時候他參加一次朝山 環境如果用的很平整 當然是很好 如果環境有的崎嶇 或是有些石塊樹枝 他們拜下來就有夠刺激 有的時候 腳有點受到石塊或樹枝 甚至於有點還會受傷 或起泡泡 就會嚇到了 一些老經驗就會跟他們 作一些分享 當然能夠拜下去的時候 你看到這個石頭很尖銳 就不要特意拜下去 或用力 因為重量加速度 有時候拜下去的時候 你的身體要支撐你整個體重 然後還有地心引力 有時候這樣下去 有時候真的會 割傷了我們的身體 因為你受傷了 你要再拜下去 那真的寸步維艱 就非常的辛苦 所以我們避免危險的地方 不是懦弱而是愛惜生命 我們的生命 可以用得更久更長 所以朝山的時候 地面上不是很平整的話 就作一些善巧的迴避 甚至於有人就分享 當你拜下去的時候 就拜在蓮花上面的觀想 所以這個華座想 其實是一個很殊勝的妙方 你每一拜 就拜在這個蓮花座上 那麼的柔軟 那樣的舒服 那樣的沒有障礙 你如果想說拜在石頭上面 又尖尖的 又刺刺的 等一下拜完了之後 破皮了流血了 以後就不敢參加 所以環境要做一個適當的調整 心態是非常重要 所以每一步也踩在蓮花上面 我們看過那個悉達多太子 浴佛的那個悉達多太子的像 他就是在蓮花上面 然後人家把他澆水 還有彩繪的畫像 形容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時候 悉達多太子就踩在 七步的蓮花 我們也可以在朝山的時候 觀想自己每一步 都踩在蓮花上面 所以你就是悉達多太子 天上天下就唯我獨尊 這個我就是佛性的尊貴 其實有人會挑釁說 你們佛教 悉達多太子 釋迦牟尼佛好驕傲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那麼傲慢 其實這個我 就形容我們佛性 是怎樣 非常的尊貴 所以唯我獨尊 唯我這個佛性是最尊貴的 所以有人就曾經這樣分享 在朝山的時候 你每一步所踩的就是蓮花 你所拜下去也拜在蓮花上面 各位如果在拜佛的時候 拜那個拜墊 拜墊一般來講 就是有海綿 就軟軟的 當然你拜在蓮花上面 各位如果有摸過蓮花 它是非常的柔軟 水嫩水嫩的 又清香 所以你拜下去不但不會疲勞 不會受傷 甚至發起了很清淨的 消除我們無量無邊罪惡 所以能作華座想 這邊提到說 能夠滅除五百億劫的生死之罪 所以我們能夠觀想 我們所作所為 都在跟西方極樂的環境相應 就消災免難了 法喜充滿 講義五十頁 第二段的第五行 就提到這個法藏比丘 在佛的面前發了四十八個大願 依著這四十八個大願 經過無量劫修行無量功德 成就西方極樂世界 也成就這個蓮華座的莊嚴 這就是說 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不可思議 這是超越我們的想像 之前我們在說 這個西方極樂世界八功德水 這個奇珍佈置 這個都是非常莊嚴室內裝潢 它的莊嚴真是不可思議 佛坐的蓮華座的莊嚴更是稀有 這是從那裡來的 這是我們佛教講的因果 有這樣的因就有這樣的果 西方極樂世界有這樣的莊嚴 是發了這樣的願 經過無量無邊的修行 這個功德的展現 佛的蓮華座的莊嚴 是從這個法藏比丘 所發的四十八大願這樣的殊勝 這個經文的內容它有幾句話 是重複的 我們就把它縮減 就可以看到它的內容 就是佛教在講因果 有因就有果 所以這邊就有說 若欲念彼佛者 當先作此華座想 所以你先要去稱念佛號 你先有這個蓮華座的觀想 若是眾生想觀念阿彌陀佛 見到阿彌陀佛 應當先觀想這個蓮華座 這個是經典提到的 你先從蓮華座的莊嚴殊勝 去觀想起 順便一提的 就是有人在觀想那個白骨觀 白骨觀它是從腳底觀起的 白骨觀無非是人情執太重 或是欲望太強 他就觀想眾生的白骨觀 就是每一個人用你的觀想 成為一座白骨 所以那個人長得多漂亮 西施再世 楊貴妃現前 無非是一堆白骨 所以可以去除我們的貪念 他是從小指頭開始觀想起的 一般是從腳的拇指開始觀想起 人的身體往生之後 有的人就是實地去觀 當然是看到有往生人的地方 早期沒有醫院這樣發達 有的住家就可以看到 有人到墳場去作觀 墳場去作觀 早期就是有這個土葬 還是會在棺材裡面 除非是很貧窮的人 就用草蓆裹住 就拿去墳場丟了 有時候風一吹 野狗一拉 那個草蓆掀開了 人往生了不是這樣的顏色 它慢慢會暗沉下去 然後發紫發黑 然後會膿脹 就會膨脹起來 然後有屍水 屍體的水會排出來 他的觀想就這個腳的拇指 開始觀 就是屍體膨脹 然後顏色暗沉 流湯 然後肉慢慢的腐蝕掉 其實在一個自然的環境當中 有很多眾生來啃蝕 有人說火葬 這個火一燒身體會痛 有人就開玩笑 你會痛就還沒有往生才會痛 人一往生就沒有這種痛的感覺 你如果土葬的話 有那麼多的蟲子在咬你的肉 啃你的骨 那不是更痛 所以這個白骨觀 它就是要先從這個腳的拇指 開始觀想 它這個肉腐蝕掉了 爛掉了 然後露出白骨 然後從一節指頭的白骨剛始觀 觀到一個腳掌 然後再往上觀 觀到整個身體 就成為一座白骨在那邊 這個要看白骨也不容易 大家有到醫院才有辦法 看到骷髏頭 或是萬聖節 其它宗教萬聖節 才有那個骷髏頭的像 其實這種像 如果看太多 當然能夠去除我們的貪念 當然是好 如果一直執著在那個像當中 這個東西必有其那樣的眾生 去附和在那邊 所以有人說看到那個東西 會嚇到會害怕 這是可以理解的 曾經有人就觀這個白骨觀之後 他坐公車 每一座白骨都坐在那邊 而不是每一個人坐在那邊 所以這是他的功力 能夠去除貪念 也是它殊勝的一個法門 這裡提到了 你要稱念這個佛號 或是觀想這個佛像 從這個蓮華座開始來觀想 作此想時不得雜觀 所以其實每一個都是一樣 不得雜觀 不要想這個想那個 有的人做事情沒有效率 就是做這種事情想別的事情 所以禪宗有說 吃飯的時候吃飯 睡覺的時候睡覺 眾生怎樣 吃飯的時候 講話 討論 當然有些地方必須一邊吃飯 一邊開會這個是因為它的組織 架構的一個需要 工作的需要 在於佛門當中 吃飯的時候 就是正襟危坐 五觀堂 就是齋堂 你吃飯就是要非常的端莊 非常的嚴肅 所以在古代的叢林當中 一兩千個人在吃飯 一根針掉在地方都聽得到 因為都是默默的吃 沒有人挾菜 攪飯 攪出聲音 吃湯 呼嚕呼嚕的 沒有這種聲音 都非常的安靜 一切以無聲為最上供養 沒有聲音 所以你透過修行的時候 不管是那一個法門 那個內心是非常的沉靜 你外在的言語舉止 也非常的穩重跟沉靜 不是說念佛很莊嚴 打坐很莊嚴 但是他的動作很粗魯 這個就比較搭不起來 他如果念佛很專心 打坐也很專心 相信他的舉手投足 也是非常的莊嚴的 這樣修行上才會有受益 所以我們的個性 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是沒有錯的 我們言行有時候 決定了我們的修行的果位 其實也是相距不是很遠 所以一個人你待人處事 是用怎樣的心態 你修行證到的果位 必然是有它的正面的 一個人所說所做的 跟它的經典所說的所言的 沒有符合的話 你說他會證到什麼果位 那才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所以在觀想的時候不要雜觀 所以吃飯的時候吃飯 睡覺的時候睡覺 你才能夠專心的 把吃飯的這個工作做好 細嚼慢嚥的 透過我們的食道 透過我們的消化器官 然後透過我們的吸收 它的精華就會留存下來 如果有人一邊講話想東想西 有時候又是情緒的起伏 就會影響消化跟吸收 當然這個東西適不適合我們吃 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 一般來講口感太重 或是那種油炸性的東西 有時候真的會影響 一個人的情緒起伏 所以有人吃了 太多油炸性的東西 當然他情緒比較不穩定的時候 就是火大了 就用水來 你就請他喝一些果汁 或是多吃一些蔬果類 把它降下來 其實修行也是一種 身心養性的調理 它調食也是一個很重要 那麼這個調息 就是我們呼吸的平順 所以我們一個人在觀想的時候 如果你的觀想情緒沒有起伏 就會非常的得心應手 所以當一個人在修行的時候 他很多事情來做一些干擾 想到一個很生氣的事情 真的是很氣 又想到另外一件很氣的事情 更氣 再想到一件事情很不如意 疊在一起就爆發了 他坐不下去 這個是必然的 真的坐不下去就不要坐 人很疲勞的時候你就休息 所以想睡覺的時候睡 餓了想吃就吃 你這樣精神好體力好 沒有產生其它的妄想 因為你肚子餓 一直在想吃的東西 你很累 一直想要睡覺 所以就變成怎樣 雜想了 也會變成雜觀了 所以吃足了喝飽了 然後精神也夠了 你要來作觀想 要打坐要修行 才有辦法得益 這個蓮華座很莊嚴很精細 所以不作其它的觀想 叫做專心繫念 經文又提到 皆應一一觀之 跟著經文所說的 所提的要一一作觀 這邊提到一一葉 就是每一片蓮華的瓣 花瓣 一一珠 就是每一顆每一顆的寶珠 一一光 就是每一顆每一顆的寶珠 所散發出來的光 其實它這個蓮花 也會產生這個光澤 我們有人的皮膚 我們的手 還包括我們所展現的東西 只要你透過光線互相輝映 它們就會展現不同的光 一一臺一一幢皆令分明 那麼當觀想成功了 就了了分明 如於鏡中自見面像 就好像你照著鏡子 看到你自己的容貌 那就非常的清楚 我們聽經聽到這裡 就覺得說觀想又不容易 不容易當中你去做的當中 就是非常的殊勝 如果我們一想不容易 就沒去做 永遠停留在不容易那一邊 成佛是不容易的事情 你把它停留在不容易 永遠就成不了佛 那麼學佛就是要學跟佛一樣 你永遠不起步的話 永遠佛是佛 我們是我們 因為這邊提到 就是你把這個不容易觀想成功 就非常的莊嚴非常的詳細了 前面六種觀想 觀想成功才觀想這第七個觀想 所以佛陀說法是有次第的 修行的法門也是有次第的 因為你太多的觀想弄在一起 也是雜想觀 這樣有時候會混亂了 就好像每一個觀你都去觀 然後每一個觀又沒觀成 所以這個就沒有辦法進行到 一一次第了 只觀想一個落日 裡面沒有什麼莊嚴 所以你想這是落日 如何想著那個鼓懸在那邊 也觀不起來 就是那種莊嚴性 你沒有做整個串聯 或是全面的一個莊嚴殊勝的 整套的次第 那就會落日不成落日 鼓就不成鼓了 所以把落日觀想成功 你再把它觀想成地 或是把它觀想成水 再觀想成冰 再觀想成琉璃 這樣就是有它的次第 有它的殊勝 修到第六觀完成 所以我們就說 這個就是整個西方極樂世界 依報的莊嚴觀成功 再觀這個蓮華座就非常的容易 所以這邊它是有一個次第 不是叫我一下子 就去觀蓮華座 蓮華座有什麼功德 是非常難得殊勝的 每一個觀法 其實有它的串聯 有它殊勝的功德 我們前面也有提到 這個一一的觀法當中 有它的功德性在那邊 但是祖師大德就希望我們 從稱念佛號下手 這個要觀 有它的時間 但是也要那個根器跟耐性 在修行其實耐性是非常重要 所以你從待人處事 你有那個耐性 你說修行 你才有那個耐性 因為你能夠對別人有耐性 你才有辦法對你自己有耐性 你對自己沒有耐性 你說你對修行有耐性 那也是會產生一個問號 有人說不 他什麼雜事都不喜歡 他就喜歡修行 當然能夠息諸萬緣是最好 可是有時候 我們是群居的一個社會 難免你會碰到人 不要修行變成一個孤癖 很難與人相處 相信這應該不是佛經所教導的 所以一切的眾生 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親眷 所以你一定要和顏悅色的了解 他們所說的是什麼 或是我們能夠為他們 完成的是什麼 而不要說 他們都是來障礙我修行的 因為修行到很積極的時候 當然能夠去閉關 能夠去專修是最好 可是因緣還沒有成熟的時候 你碰到所有的眾生 都是你的同參道友 都是你生命中的貴人 你能夠發起真正的誠意 來跟他們相處溝通 所以天下沒有敵人了 不是我們去跟人家樹敵 或是我們因為態度上的不理想 而產生了一些敵對的立場 講義五十頁 最後一段 它就提到了觀想這個蓮華座的 一個功德性 把蓮華座觀想成功了 當時就可以滅除 五萬億劫的生死之罪 將來報謝命終 必定當生極樂世界 能夠得到這麼大的利益 所以修淨土法門 無非一心一意就要去 西方極樂世界 這邊就是提到 我們如果把蓮華座觀想成功了 會滅除這麼多的生死之罪 甚至於必定能夠往生 這個西方極樂國土 我們也反推 我們現在的生活 如果你的環境能夠像 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莊嚴 所以你就生活在西方極樂世界 裡面不是嗎 所以我們有時候 顧此而失彼 一直想要去西方極樂世界 這邊的生活環境 都沒有做適當的經營 其實你這邊的環境 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莊嚴 沒有煩惱 你去佛陀的世界 其實就是當下的轉念 所以適應應該是沒有問題 問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要跑到 那個西方極樂世界 反而你會產生 適應上的一個問題 你現在的生活 你待人處事就好像宛如在 西方極樂世界一樣 去那邊就沒有困難 所以有人提倡 彌陀村 淨土國 大家已經有那個觀念 叫作地球是平的 這個國際村 世界村 大家都生活在一個 其實不是一個圓形 然後左右上下你看不清楚 這些人就說地球村 其實因為交通方面 資訊的發展 簡直就住在一個平面的 地球上面 如果你有這樣的觀念 你會尊重每一個區域的眾生 那麼但願自己得離苦 但願眾生得離苦 也為自己求安樂 這個雙贏的一個世界 也不是說學佛 要學得非常的悲壯 但願眾生得離苦 也不為自己求安樂 你也是眾生當中 你為什麼不能享受安樂呢 所以有時候人會互相的矛盾 那個矛盾當中 都是自我思想的格局 其實佛菩薩的格局是非常寬大 是我們把他用自己的我執 我思我見 在侷限我們的一個生活範疇 所以能夠有同參道友 住在這個彌陀村 或者是這個佛國淨土 營造一個佛國淨土 在那邊受教育 這樣子的就畫地自限 其實佛陀說佛度有緣人 有緣人的先度 沒緣的不是說放棄 而是沒緣的我們且待因緣 當然上智者可以創造因緣 中智者把握因緣 下智者錯過因緣 我們能夠把握當下 又能夠怎樣去創造 現在這個建築業 有一個集村造鎮 就是一塊地 大家共同把它買下來 然後就是我們這幾戶 一起來經營生活 也就是你自己具名去營造 有一個發起人 對一個營造的業者 他就不用花那麼多成本 這個也是窮則變變則通 環境也是 你這個聚集一些同參道友 然後共同有一個理念 共同有共同的修行法門 其實也是非常的殊勝 那麼五十一頁 上面的第一段就說 若是觀想蓮華座 見到很莊嚴的蓮華現前 要與這個經典所敘述的要符合 這樣就叫作正觀 如果我們所觀想的蓮華 這樣的莊嚴性跟我們的經文 不符合的話 這叫邪觀 所以它這個最後再作一個提醒 那麼經典所提的 怎麼樣的脈絡 或是顏色 舒服 或是它的莊嚴 前面種種的觀 都有作一個很細部的描繪 我們能夠照著 這樣的觀法去實踐 去落實的話 這才叫作正觀 如果你所想出來的 所觀想出來的 跟經典所提的不一樣 那叫作邪觀 所以這個就是必須要很清楚 去釐清 這個邪知邪見 有時候就似是而非 所以我們有時候真的要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你才有辦法去評斷 很多人講的那些 是不是落實在經典的真實面 事實裡面 一個生活習性報紙寫的 電視看的誰說什麼 報紙寫的誰都可以寫 電視誰也可以講什麼 只有你有那個因緣去接觸 當然一般的人會用這樣的用詞 報紙也是某些專家 或是電視或是媒體 他有相當的專業度才會去發表 但是也未必完全如此 也許他有他的漏洞 或是他的操作手法 有時候就會有一些 不是很正確的事實 這當然是一個小小的不同之處 不是說全部都這樣子 這個就是要靠我們 一些專業上的判定 就說你在修行上 你專業上的判定 或是人家在講營養學健康 減肥 或是吃什麼東西 你至少要有一個專業上的判定 如果沒有的話 你至少要有一個可以 專業諮詢的對象 然後來作一些釐清 修行也是 有人說這樣那樣 當然那個出發點 是希望能夠修行得解脫 但是有時候不是很純正的 一個說法的話 它是不是能夠讓我們生死解脫 那是另一回事 有時候會變成走上叉路 然後浪費我們很多的時間 跟體力 所以有時候是要一個 般若為前導 所以修行是要非常的謹慎 也是非常莊嚴 所以我們透過這些觀法 讓我們知道 修行不是很困難 但是它絕對在落實上 我們生活當中也是要非常的 步步這樣的踏實 步步符合因果才對 祝大家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