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觀無量壽經--21 主講者:理群法師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我們在認知觀無量壽經 它種種的觀法 一一的很清楚的介紹 那麼在觀經當中 每一個觀法如果能夠觀成就 每一個成就當中 會滅掉我們很多很多的罪障 所以在這個觀經當中 如果我們能夠依著 這個次序去認知 依著次序去修持的話 這個是非常殊勝難得的 在前面介紹了 已經很多的觀法 接著我們來介紹 講義第四十五頁的寶樓觀 之前介紹的日觀 一開始就是日觀 代表這個太陽 然後遍照一切的眾生法界 再來水觀 再來是寶地觀 再來寶樹觀 再來寶池 我們現在第六就是寶樓觀 經典的開始它說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眾寶國土 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 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 又有樂器懸處虛空 如天寶幢不鼓自鳴 此眾音中 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此想成已 名為粗見極樂世界 寶樹寶地寶池是為總觀想 名第六觀 在講義四十五頁第二段說到 這個觀法就是把前面的 有觀於極樂世界的寶地 寶樹 寶池 也就是第三觀第四觀第五觀 把它作一個總觀想 各位如果我們在背誦一些課程 或內容 有時候背了第一句 忘了 然後再背第二句 背第二句忘了第一句 所以有時候會把第一句 跟第二句重新再背誦一次 然後第一句跟第二句就會串聯 那麼相對的 你在背第三句有時候會回去 把第一句第二句再把它背起來 它們三句就串聯在一起了 這裡也是有這樣的效果 它把前面的寶地寶樹寶池 再作一個總觀 這裡的第二行 第二段第二行講到 這個眾寶國土 一一界上 有五百億寶樓 所以這個數量是非常多的 我們看古代的宮殿 或是城樓 這是很多很多的 這些樓樓相接 可是這邊既然提了 一個數量這麼多 我們在觀之前 前面的觀法有講到 他的寶樹二十五由旬 講到它的寶池裡面的蓮花 有十五由旬 這個十五由旬 十二由旬 將近比台灣還要大 比台灣大 還要加上四分之一 所以這樣大的數量 還有這邊提到 五百億寶樓 我們常常在經典上看到的 恆河沙一樣多 五百億怎麼算 算也算不清 那麼這裡就是跳脫了 我們眾生所看到的很狹隘 很少量的東西 經典甚至於古德也曾經說到 少得為足 得到少少的就自以為了不起 眾生為什麼會起慢心 眾生為什麼會驕傲 就得到一個小小的財富 小小的官位 就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就自得意滿 這裡一講出來 就是五百億的寶樓 所以有人說我有幾棟房子 甚至於在行話裡面就講 他是專門炒樓的 就是專門在炒地皮的 你一看 這個五百億的寶樓 根本我們在世間上所說的 這些財富 根本就微不足道 那麼前面的第二觀有說彼國 以七寶界 這就是每一個寶界當中 就是每一個區域 都有五百億的寶樓 所以這裡有介紹 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 作天伎樂 伎樂就是音樂 有樂器有梵唱種種 天伎樂就是天上的音樂 又有樂器懸處虛空 如天寶幢不鼓自鳴 這個樂器還自己 懸掛在天空當中 而且沒有人去敲它 自己可以發出種種美妙的聲音 所以有的人他說他靜坐的當中 會聽到天上的音樂 聽到木魚 聽到梵唱 有時候他會覺得說 我是不是幻覺 幻聽 但是在修行的境界當中 難免有一些殊勝的境界 可是這是在我們耳根當中 一個開竅 耳根當中產生了 與天界的頻率相共振 換句話說 你的耳根去接受到天界的聲音 所以天耳通可以聽到 眼睛可以看到這個寶樓 就是天眼通 所以這個都是透過實修的境界 不是說我有五百億的寶樓 這個都是在人間的範疇 很難去想像的 所以佛菩薩的境界 是非常的宏偉的 是非常的氣度 非常的壯觀 所以眾生的心量都是非常狹隘 而且看的非常近 所以我們透過經典的廣說 甚至於法輪常轉 讓所有的眾生能知道 諸菩薩的境界 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狹隘 或是那樣的膚淺 所以這裡提到五百億寶樓 就是告訴我們 有這樣莊嚴的建築物 所以我們之前有提到 這個極樂世界金沙鋪地 簡直是一個 超乎我們人間 一個最好的室內裝潢 那麼這種五百億寶樓的串聯 跟展現 所以也是超乎我們人間 建築還有設計 這些壯觀的場面 它的銜接 還有它每一個層次 還有高低 都是非常的壯觀 還有樂器懸在空中 不鼓自鳴 所以如果我們看過故宮 有繪畫這種西方極樂圖 你會看到好繁複 而且很壯觀 非常的莊嚴 這些樂器呢 也跳脫了我們說 一定要有一個掛勾 或是有個鍊子 把它掛在那邊 但是它就擺在那邊就可以了 那麼這裡 我們在物理學的立場來講 在太空當中這個比重 跟我們地球不一樣 我們地球必須要地心引力 我們人類還有我們種種的東西 才有辦法在地球上這樣的存活 不然它如果沒有那個地心引力 東西就會在空中飄浮 如果各位看過 太空船 它到別的星球 它們地心引力 沒有那麼重的話 所以人 比如說到月球 人走路好像在漫步 或是在空中飄浮 因為它那個吸力不夠 所以人就會在那飄浮 所以在我們宇宙當中 某一個星球 或是某一個境界當中 也許它的比重 還有它的地心引力 不是像地球一樣 所以它可以在空中飄浮 或是它可以在空中止定在那邊 所以這也跳脫了 我們人類的範疇 所以不管是物理學 或是這些天文學 都是我們人類在科技文明當中 所認知的 其實才一點點而已 所以科技文明越發展 越能展現佛法內容豐富 跟不可思議 那麼這一些樂器 會不鼓自鳴 還會懸在天空 還有這邊提到 如天寶幢 幢就是圓形的立體形 這個幡蓋 扁的就是幡 圓就是幢 帝釋天的寶幢 它不要經過人工的敲打鼓動 它自己會發出聲音 當然這邊用叮叮噹噹的聲音 其實不足以代表 那種聲音是悅耳 那種聲音之令人 充滿了法喜 可能到了那個境界 才有辦法去體會 這裡我們只能說 用一個我們所知道的 這樣的景象作一個介紹 而且這個聲音裡面 還能夠念佛念法念僧 所以這一個觀想能夠成功 比較前面的這個觀想 前面有觀這個水 水有結為冰 冰又結為琉璃 琉璃又成為地 那叫作粗見極樂國地 就是比較粗淺的 讓你看到這個極樂世界 這裡是總觀 所以當然你說叫它粗見 就表示它的細緻度還是不夠 這裡第六觀 就是把這個依報 觀成功了 所謂依報正報 正報就是我們來到 這個世間的色身 依報就是依著身體而來的空間 你居住的環境種種的現象 叫作依報 前面也有提到韋提希夫人 為求無憂惱處 生憂惱是因為環境惡劣 當然一個環境的惡劣 也許有它的因素存在 重要的是我們心情的惡劣 有時候心情很惡劣 給你住豪宅 你也覺得這個豪宅不舒服 給你住總統府 你也覺得可能會有什麼老鼠 會跑來跑去的 所以當你心情不好 你處的環境會怎樣 不會理想的 你心情好 你又居住你喜歡的地方 那個環境就覺得湖光月色 景色迷人 心情跟環境就相得益彰 可是你心情好環境不好 你能夠跳脫那也會覺得說 這樣的環境能夠給我們 在生活上 蠻值得去改進的一個地方 可能你的內心會說 這個環境不好我們可以忍受 或是我們去改進 可是當一個人心情不好 那個環境再好的話 他也會覺得不好 所以這個韋提希夫 她之所以希望能夠到 沒有憂惱的地方 其實就是因為她心情不好 對不對 她因為她的兒子違逆她 然後她覺得這個感覺 非常的痛苦 她的兒子要殺死他的父王 甚至於這個韋提希夫人 要去看父王 這個阿闍世王子阻擋 甚至於還會說 妳再去看他 連妳也怎樣 殺掉 所以碰到一個自己親身的兒子 對自己講這樣的話 對自己父母親這樣的態度 相信為人父母的都不好受 所以她就產生了很大的憂惱 而向佛陀祈求能夠讓她到 沒有憂惱的地方 無憂惱處 當然就展現了 西方極樂國土這樣的希求 這裡我們一一的觀法 甚至於把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 殊勝告訴大家 那麼這個第六種觀想 這個寶樓觀 就是觀西方依報莊嚴 依報的莊嚴環境好 就是不生憂惱的地方 依報的莊嚴環境好 當然這個環境 不會有憂惱的產生 前面韋提希夫人請求不聞惡聲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當然就不會聽到惡聲了 不好的聲音 我們有時候人心情很不好 你可以叫他聽一點音樂 或是叫他聽一點梵樂 有時候聽了 他心情很煩躁的聲音 或音樂 他可能越聽心情越不好 這裡提供了 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不但有水聲風聲鳥聲音樂聲 統統在為我們說法 既然它們都產生了 非常美妙的聲音 各位如果有經驗 我們聽到那美好的聲音 心情會很愉悅 壓力會放下 這樣子的日子 當然就非常好過 極樂世界它不但有這些聲音 就剛剛講的 風聲水聲音樂聲鳥聲 這個在我們一般的世間當中 都可以體會跟想像的 接觸大自然這樣的音樂 而且這個聲音 在西方極樂世界 還會為我們說法 所以讓我們激起了道心 想要來修行 所以這邊提到 更無因緣令生煩惱 所以你去到這個地方 根本就不會產生煩惱 所以現在大家都能夠提倡 週修二日 也能夠放下 日常生活的繁瑣 然後走向大自然 去做一些陶冶性情的 休閒的日子 因為我們經過經濟快速的發展 或是人與人間 很密集的交往之後 大家會覺得這個壓力 會產生讓我們急於逃離 所以現在有的人 就提倡了四五十歲就該退休了 或是四五十歲該作人生 另外一個階段的規劃 當然能夠規劃 如我們的願也罷 如果不能如我們的願 我們的心情也要怎樣 去調適 不然我們只有假日 去接觸大自然 來陶冶我們的性情 當然能夠在大自然的薰陶當中 我們也能夠安心的辦道 其實也是很大的福報 所以每一個人有他的理想 但是要看這個因緣性而作調整 才不會產生另外一個煩惱 我們所說的另外一個煩惱 就是你在這個世俗的生活當中 很煩惱了 所以能夠跳脫另外一個環境 當中讓它能夠身心安歇下來 所以我們就要怎樣 知足感恩 如果不知足感恩又另外抱怨 這不是我想要的 因為福報因緣不具足 你無法去面對 那就製造另外一個煩惱 所以煩惱是從那裡來 是從自己的心裡面產生的 那麼我們如果光看阿彌陀經 說到極樂世界種種莊嚴 如果我們一般的眾生沒有信心 或是你的信心很淺 會認為這個講的西方極樂世界 不是事實的 怎麼可能有五百億寶樓 怎麼可能有什麼 因為這不是我們人間範疇 所能夠想像的 所以當我們看到經典提到這個 你就無法兜起來 所以你就無法想像 這個到底是什麼世界 所以這個會產生 我們認知的懷疑性 好 你就算有所相信 可是相信的那個感覺很淺 就是沒有深信 你就覺這個不是事實 我們的世界又這麼苦 佛陀那麼慈悲 那麼好的世界 我們還沒有往生 一般人又把它誤認為 西方極樂世界是往生了之後 才能夠去的 所以第一個沒有信心 我信心不夠 所以這邊介紹的 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殊勝 不相信 或是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另外一個誤解就說 這個西方極樂世界 必須要往生了才能去 我們現在還是在這邊受苦 怎麼去得了 這個是對西方極樂世界 有兩種的誤解 其實你修行成就 不是往生了才去 你當下就可以去了 究竟有沒有這個世界 不知道 佛雖然說的話 我們在聖言量當中 必須要去相信 可是真的有這回事嗎 他內心還是有所懷疑 所以講義的四十五頁 倒數第四行 這邊提到 十六觀經談一切就是唯心造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造的 我們也能造 因為只要你修觀想 觀想這個極樂世界現前 所以我們相不相信呢 那就看一切唯心造 這個華嚴經裡面有提到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就是我們眾生的心 到底有沒有信心 信解行證 你先要有信 然後去了解 知道諸佛菩薩的殊勝 然後去修行 然後去證道 所以到底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 到底有沒有這樣殊勝的勝景 這個就看我們是不是有 這樣的信心 那麼硬要觀想 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現前 你要相信當然就成功 你不相信那就很難成功 我們之前有提到 我們的態度 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 它的存在與否 當然也是存在我們的心 那麼我們面對現在的娑婆世界 我們如果沒有知足感恩 那麼我們的內心都還是抱怨 就算讓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還是會產生抱怨的習氣 所以能夠在種種的 因緣條件之下要心存感恩 然後相信 佛所說的方法 然後如實去修 你一開始的第一步 信都沒有辦法建構 你怎麼可能起觀 你怎麼可能去呢 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 當然也有人說 我不知道如何修 而且甚至我觀了很久 怎麼沒有觀成 這個就是必須要去弄清楚 問題的所在 到底是我們太懈怠了 或是我們的方法 跟經典所說的有所落差 因為畢竟有人修成 畢竟有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去觀看 所以很有的經典注釋 高僧大德的這些心得報告 他們也沒有必要捏造 一些事實來欺騙我們 像慧遠大師 他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 他看到水觀真的有十四柱 十四柱水觀 可見他修行的一個心得 把它無私的告訴我們 跟我們分享 自己沒有辦法達到 第一個信心要建構 第二個要精進努力 天下沒有掉下來的禮物 都是靠自己一滴一點的去參與 所以我們的生命是非常的短暫 所以不要去浪費 如果這個修行的精進力不夠 當然信心又很微弱 當然所能夠達到的目標 就好像越來越遠 所以自己要做一些檢討跟反省 所以我們如果願意的話 我踏出了那一步 就更能夠接近 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 如果我們自己畫地自限 永遠自己都在娑婆世界 沒有辦法往前跨出 當然就這樣的結果 從很多學佛的大德居士 有時候我們人要謙卑沒有錯 可是過份的沒有自我的信心 也是不理想的 有時候對於自己的業障煩惱 太過於強化 強調了 或是誇大其詞 然後看到西方極樂世界 或是諸佛菩薩介紹的 他說我們就不可能去 他就把自己限定 不可能去 所以你會去得了嗎 你說如何去 我如何才能到達 雖然是遙遠 或是雖然是不容易 既然諸佛菩薩把它介紹出來 必有可行之處 必有可行之路 我們沒有到達是要去檢視 到底問題出在那裡 這樣才能夠跟西方極樂世界 頻率共振 不然我們都還在自己的 娑婆世界的認知當中 還讓自己業障煩惱的共振當中 那麼有一個很實在的例子 就是韋提希夫人 她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佛陀就不厭其煩的 跟她作一些介紹 所以只要我們有心 諸佛菩薩就是會成就我們的 但是我們當然就是跨出 畫地自限這樣的認知 所以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努力 所以有人說 就算你在練習任何的技能一樣 有一個打棒球的 就說說他的心得 其實你曾經揮棒落空多少次 沒有人去在乎 因為你最後會打出全壘打 你之前經過很多次揮棒落空 所以你過去到底揮棒落空幾次 沒有人會去算的 可是當你打出全壘打的時候 大家會為你鼓掌 人生也是 當你成功 或是當你在修行上 有所受益 大家有目共睹 就像經典介紹出來 可是之前大家都有經過一番的 努力才對 不是說你這樣一揮棒 就可以全壘打 應該是有經過不少的歷練 當然有人就是全壘打王 他一揮棒就是全壘打 可是他的之前 揮棒成功的之前 應該有很多次的努力才對 當然很多次的努力當中 也有巧合剛好給他揮棒 得到全壘打 或是幾壘安打 當然這個重點 就是說你每一樣的技能學習 都是要付出相當的努力 才能夠得到 所以修行也是 所以有一個以打棒球的心得 給我們作參考 所以大家是看到得分的鼓掌 但是他之前的努力 所留下的汗跟心酸 也是有相當的代價 所以你要抵達某一個目標 所以請我們不要害怕摔跤 所以你要去爬山 你要進行那樣的目標 難免路上有些不平 或是有所狀況 都必須我們勇敢去承擔 跟努力的 所以修行也是 為什麼有佛之外 還有很多的菩薩 還有這些祖師大德 他就是學習成佛的一個學長 然後他們來告訴我們 他們曾經努力過 或是他們曾經走過那些的 內容 然後我們借取他們的努力 減少自己的犯過 還有自己的信心不足 所以這個是非常寶貴的 這裡就提到了 這些現象 所以這個寶樓觀 當然能夠給我們知道 西方極樂世界殊勝 相對的也可以告訴我們 在認知上 其實我們並不寂寞 有諸佛菩薩 一再的告訴我們方法 或是展現這樣的現象 所以我們要展開我們的心胸 跳開了我們原有的窠臼 然後來對種種的環境 所以聽經聞法 不是在說我能夠得到什麼 或是我不能得到什麼 重要的我們在認知 這些經典介紹的內容當中 是不是我們也願意去參與 這樣的修行 才能夠跟經典的內容相符合 有時候是 好像你把很多的經典 認知了之後 再來作一門深入的選擇 這樣子也許我們在修行的 法門當中 會更超然客觀 這個講義四十六頁 就是對於這段經文 它有一些結論 若見此者 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 命終之後必生彼國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這裡提出了一個重點 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 所以有人說 我們這個十六觀經 是不是每一觀都能夠觀成 然後再來宣說 各位知道這邊提到 你能夠見到剛剛講的 不管是日觀水觀地觀種種的觀 而且我們介紹 這個寶樓觀的時候 它這裡就說 你能夠把這個寶樓觀能觀成 是能夠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 不簡單 命終之後還生到那個國家 這個淨土當中 這裡就是說明 我們觀想成功的利益 所以極重的罪惡都會消除 極重的罪業 一般我們講說 五戒是我們成為人 一個基礎的戒律 殺盜淫妄酒 再說種種的戒律當中 這些前面的殺盜淫是重罪 是無量劫來極重的罪業 所以你要把這個觀想 依報的觀想成功了 通通就會把這些極重的罪業 消除掉 前面有說到地觀 觀想這個地觀 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看起來是很長 可是還有個數目在那邊 八十億劫 所以能夠把地觀想成的話 就不得了 這裡是無量億劫的極重惡業 通通消除了 所以我們看到這些 所謂的 修行還有觀想 它們都有非常殊勝的 可以讓我們知道 種種的 有它的法益 就是說你修成了 有它的法益存在 而且把這些懷疑 非常的 沒有隱瞞的告訴我們 所以這個告訴大家 你要修行的話 可以有很多的方式跟內容 讓我們可以知道 這些其實是非常殊勝難得的 我們講到這個 觀想的這些方式 它的有它的利益存在 第一個它講在這個滅罪 這是一個很大的重點 你那個觀成了 當然必定會到 這個西方極樂世界 當然他又把過去的罪業滅掉 無始億劫來 這個是不得了 所以這樣觀 是觀得很細 很極微 命終之後也可以作為我們 在修行的時候 必定往生到那裡 這邊是提到命終之後 如果你還沒有命終 但是你能夠觀成 其實這個西方極樂世界 不是有一個阻礙性在那邊 是可以來去自如 這才是佛菩薩的一個神通 這裡是提到 你這一期生命結束了 你又能修到這樣的觀想 就是告訴我們 人往生了之後 所謂往生 就是這邊生命結束 往另外一個地方去 所以叫作往生 所以當你這一期的 生命結束之後 是怎樣 必生彼國 決定去到那邊 所以不用懷疑 不用罣礙 可見諸佛菩薩在修行當中 有他的次第 當然也有他的內容 這裡提到了 前面這個地觀 是可以消除八十億劫的生死 這邊是無量 是無量無邊 所以你說阿彌陀佛 是無量光無量壽 當然能夠修到這裡 就去除我們無量極重的罪業 無量億劫 所以眾生一般碰到事情 大家強調 舉一反三 其實應該舉一反無量 無量無邊 所以你才不會讓自己的思想 還是怎樣 侷限在人間的範疇而已 所以你如果要觀想 或是如果你要面對你的生活 你種種的人事物 你就應該把諸佛菩薩的心量 展現到無量無邊 所以舉一要反無量才對 好 這裡講義四十六頁 第二段提到 第四行提到 就是去除掉 無量億劫的極重惡業 都給消除了 那麼命終之後必生彼國 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是決定的 那麼要十六觀經當中 這個觀想 我們都要跟這裡的經典所提的 相符合的叫正觀 如果沒有相符合都叫邪觀 前面提到就是有一個數量 比如地觀是八十億劫 後面的觀法 也是有它殊勝的因緣性 我們認知之後 可以有一個次第 或是我們在認知當中 會一個強化我們的信心 所以諸佛菩薩在經典裡面 所做的開示 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 你要跟經典相符 才能正知正見 那麼這樣也叫作正觀 如果你所觀出來的 跟經典不符合 自己就要作檢討 甚至於要作一些取捨 我們在這裡面提到的 這個經典裡面可能也有一些 產生非跟經典相應的東西 所以都是要有所警惕 好 接著我們前面提到這個寶樓觀 我們說這個是 相當殊勝難得的建築 裝潢 在細部當中 接著我們來介紹華座觀 那麼華座觀 也就是說 當我們看到 比如說我們從看到太陽 然後再觀成水 這個日就是代表整個 一個照明的設施 那麼水 就是整個建構 或是清淨 地呢 就是你所有的建築的平台 還有所有的東西才能產生 當然它有一個地的觀念在那邊 可是剛剛講的這個寶樓觀 它這個樂器還懸空 所以我們有一個地的觀念 在當中 可是它的東西 它的比重 還有它的地心引力 是跳脫了我們人類 物理學的觀念 還有天文學的那些觀念 這個是非常的奇妙的 那麼寶樓 我們說日觀水觀七地觀 還有樹觀 樹觀就是這個外在的 環境的綠化 還有寶池觀 池塘的池 它就是一些外在環境的美化 然後再來這個六觀就是寶樓觀 所以有太陽有流水 然後有這個池塘 有樹 綠樹 然後有這個寶樓 再來這裡比較屬於細部方面 叫作華座觀 華座觀在講義的第四十六頁 這邊提到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 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所以我們在前面當中 這些觀法 佛陀會作一些細說 比如說寶樹 它每一個脈絡非常的清楚 這個水觀 它的流水的渠道 從這個摩尼寶珠所湧現出來 這裡就是比較細部的 然後這個經典的第三句 其實就是告訴我們 除苦惱法 如何去除苦惱 這個在我們日常生活 非常的殊勝妙用的 講義的第四十六頁 第四段文字當中 十六妙觀中從第一觀到第六觀 叫作依報 從第七觀到第十三觀 這個七觀是觀正報 正報就是我們自己本身 此第七觀是依正報的第一個觀 觀的是蓮華座 蓮華座應該是算依報 為什麼把它歸到正報裡面來呢 因為這個蓮華座 不是我們世間的依報 極樂世界的依報 它是通於聖凡 也就是這些聖 就是我們指的佛菩薩 凡夫就是我們一般帶業往生 去到那裡的眾生 那麼這個蓮華座 是佛陀最親近之依報 是以佛陀所獨有的 它跟一般的凡夫不同 所以就認為判定為正報 講義四十六頁最後一段 我們提到 佛告阿難還有韋提希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其實我們在聽聞善知識的開示 真的就要諦聽諦聽 要很仔細的聽 用心去聽 用無始以來的恭敬心 去聽聞佛法 所以我們說他今天要供養花 他今天要供養什麼 在法華經 一切的供養以法供養為最 所以我們能夠依教奉行 然後聽聞佛法 這樣是一個很莊嚴的供養 前面很多的觀法之後 佛陀再告訴阿難跟韋提希夫人 所以佛陀在開示的時候 他是怎樣 茲茲不倦的 而且非常耐煩的 提醒我們 你們要詳細的聽 要仔細的聽 實實在在的聽 聽了之後還要善思善念 佛陀是對當機者說 可是聽聞經典 在開講的當下 你是一個聽眾的話 你就要留心聽 因為什麼時候會再有這個因緣 你不知道 是不是在這個因緣 來宣說這個教法 你是不是還有因緣 去跟你的內心相應 那也不一定 有時候有人聽到事情 有聽沒有到 跟他講這個 什麼事忘記了 跟他講那個 好像有印象 所以佛陀就是這樣的慈悲 告訴我們要仔細聽 講義四十六頁最後一段的 倒數第四行 就說眾生就是苦惱的境界 韋提希夫人她就是親身 經歷這個苦惱的因緣 所以請求佛陀跟她開示 如何去除苦惱的方法 佛陀對韋提希夫人這樣的解說 也是要為大眾而講的 所以未來的眾生 聽到佛陀的開示 就趕快要來認知 甚至於用這樣的方法 來解除我們的苦惱 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所以他告訴阿難 同時也告訴韋提希夫人 也告訴我們大家 你們聽了之後 要跟大家去分享 這個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 那麼好的佛法 要跟我們周遭人去分享 在我們講經說法的經驗當中 有的人也是 他聽了這個法非常的法喜 他趕快跟他的親人 家眷分享 聽了這個法非常的歡喜 跟他的朋友跟他的同學分享 所以其實在聽經聞法跟修行 這些法眷 這些親屬 這些朋友 都因為你的熱心告訴他們 去跟他們分享 而成了我們非常寶貴的 同參道友 眾生是怎樣 有懈怠的 所以當懈怠心一起來的時候 你這些同參道友 就會好好的跟你提醒 所以這個也是佛陀慈悲的 對我們的開示 我們聽到了學到了 然後大家能夠理解了 甚至於產生無量無邊的法喜 也要廣為宣說給無量無邊的 眾生來接受 跟奉行 祝大家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