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觀無量壽經--15 主講者:理群法師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我們介紹觀無量壽經 到了講義第三十一頁 就是佛陀已經很清楚的 告訴阿難還有韋提希夫人 看要如何來進入十六觀的觀法 第二段的經文就說 時韋提希白佛言 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 見彼國土 若佛滅後諸眾生等 濁惡不善五苦所逼 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從這裡面就可以看到說 佛陀讓韋提希夫人 去選擇她喜歡的淨土 告訴她要修三福 甚至於要有三慧 聞思修三慧 那麼這個當中韋提希夫人 一一的也聽進去了 可是它這裡有一個問題 就好像我們看到 佛陀要往生的時候 阿難有請問佛陀說 佛陀在世的時候 我們依止佛陀修行 佛陀往生我們以何為師 佛陀就說以戒為師 從這個經的內容 就說韋提希夫人知道說 佛陀的慈悲讓我可以看到 西方極樂世界 可是佛陀往生的時候 我怎麼辦呢 這邊有講到這個註解五苦 五苦呢 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別離苦 其實苦集滅道這個四聖諦 四聖諦提到了苦 就是種種苦的集合 有八苦 總共有八苦 生老病死這邊提到的 還有一個求不得怨憎會 還有五陰熾盛這三種 這邊就沒有列上去 為什麼他會這樣子呢 他是因為剛好五濁惡世 所以才列五苦 其實在所有提到苦有八苦 生老病死當然這是非常痛苦的 愛別離 相愛的你喜歡的 偏偏沒有辦法聚集在一起 要拉開 求不得 那就是你想要的 它卻沒有辦法讓你擁有 就必須忍痛 怨憎會 你討厭的人偏偏聚在一起 也是很痛苦 五陰熾盛就是身心不調合 所以身心的不調合 有時候會造成 我們蠻大的不愉悅 所以這邊我們再來看到 講義三十一頁的第三段 就是對於這段經文作一個解釋 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 韋提希此話是沿著上面 所標的這些內涵 而謝前請後也 就是對之前他所有表示 佛陀的慈悲教導 之後我要如何處理 就說我剛才看見了 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是承蒙佛力加被 所以才看得到 所以我當然要感謝世尊的慈悲 這個叫作謝其前 就是感謝在前面 請其後者 佛有異方便 就是佛陀的方便 殊勝方便 宣說觀想念佛法門 我依佛所說的隨聞入觀 就是佛陀的開示 我就是這樣的觀法 當下修成即得無生法忍 佛陀一步一步的引導 讓我能夠去修行 修成 那麼如下經文所說的 我還是因為佛陀的慈悲加被 可是末法的眾生去佛遙遠 怎麼能夠見到這個極樂世界呢 這是韋提希夫人代我們這些 佛滅後的眾生來請法 所以經文所說 若佛滅後諸眾生等 濁惡不善五苦所逼 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由此可知這個韋提希夫人 是當機者 確實是個大乘的根器 她自己獲得到利益 但是她還會想到其他的眾生 濁惡不善 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 那麼我們可以從這裡知道 韋提希夫人不是說 自己得了這樣法益 然後就沒有去想到其他的眾生 所以她也是問了這樣的問題 就是要告訴佛陀 後面的其他眾生 他也許沒有因緣碰到佛陀 他也許在善根上沒有那麼具足 是不是佛陀對於他們 要如何也能夠 看見阿彌陀佛 甚至於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濁惡不善 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 苦樂參半 有種種的不是理想的一些現象 跟境界 所以叫做五濁惡世 所以叫做不善的世界 五濁惡世在阿彌陀經上 有這些明文的介紹 可見諸佛菩薩 也是會想到眾生的一個需要 甚至於能夠在修行上 給我們一些方便 甚至於給我們教誨 當然五濁惡世 不是一個理想的世間 可是如果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 他自己所發的願力 他其實在這個五濁惡世 也顯現了淨土的一個殊勝 只是業力因緣的這些眾生 他看到了就是這樣的現象 就是苦樂參半 所以叫作堪忍的世間 你說到快樂 它卻不是非常的快樂 那麼樂極又會生悲 你說痛苦嗎 它又否極泰來 它不是絕對的 這些不理想的現象 可見佛陀示現了 這樣殊勝的一個淨土 所以你說不好嗎 其實他這個當中能夠激起 眾生能夠去向道去修行 所以我們其實站在世俗的眼光 如果一個人在一個不是 極其理想的環境 反而會激起他的鬥志 反而會激起他向善 或是往更好的地方去努力 所以在這些經文的內容 談到佛陀的慈悲智慧 還有韋提希夫人 念念不忘這些眾生 也能夠到達這個西方極樂世界 面見阿彌陀佛 那麼從我們生活當中 也是可以用佛法來結合 如何來落實 就是說你不是很理想的環境 當然是我們有一個願景在那邊 我們可以營造那個氛圍 可是當這些因緣 是沒有很具足的時候 我們當然不是坐在那邊等待 或是在那邊埋怨 而是能夠從我們所擁有的籌碼 去做最大的發揮 所以可見諸佛菩薩在講 這個經文的內容 顯現了這些事實的經歷 當然他不是只在文字上 來讓我們認知 其實在生活上我們能夠去起修 在生活上我們能夠落實 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觀照 那麼我們就來到這個講義 三十三頁 就提到 就是說我們能夠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就是說我們能夠把這個心念 很專注的放在這邊 凡夫就會把散亂的心控制住 所以沒有什麼事辦不到的 我們回歸到做老師的對於學生 或是做父母的 對於子女的一個期待 老師會說 這個學生注意力不夠 父母親說這個小孩子 比較貪玩 或是他耐心不夠 其實大人是因為經過了 一些訓練 然後經過了一些挫折之後 他知道很多事情必須要忍耐 像我們提到這個無生法忍 這個無生法忍之前又法忍 跟這個生忍 生存下去你就必須要有所忍耐 有所忍辱 在大人來講 他們經過人生的一些歷練之後 他知道人生要再走下去 有些事情必須要忍耐的 相對的在他成長的過程 你要擁有好的成績 或是你要擁有好的結果 就必須很多事情要忍耐下去 所以他是從小或是從師長 從父母當中得到了 這樣的一個教誨 那麼甚至於我們從這個資料的 報告上來看到說 那些功課比較好 或是比較能夠安下心來 定下心來看書 或是研究功課的這個起因 就是他先有一個很好的 讀書環境 或是一個動力在那邊 像比較貧窮的 收入比較有限的學生 他知道我擁有的資源非常有限 所以我必須努力 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源 我必須考到好學校 那我才能夠花最少的學費 去讀到我想要讀的書 所以他會更努力 那麼甚至於有人說 因為父母親給我們的資源 就有限 你如果沒有好好念的話 你就永遠學業會延擔下來 所以他必須在人生上 他必須做一個很清楚的 看到你不努力成為這樣的結果 甚至於思考到了 所以他就會努力的去精進 在學業上或是他的研究上 他必須真的是要埋頭苦幹 所以在世間上 你說收入高的國家 或是收入比較落後的國家 那麼收入高的國家 他可能有社會的福利獎學金 非常安心的讓他能夠去充實 他的學問 那麼收入低的 他有時候為了他生活 他必須分很多心力在生活上 去做打點 所以這有時候在人生的歷練上 他有不同的遭遇 那麼產生不同的心態 重要的是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不管你是要在做學問上去努力 或是你在生活上做一些打點 這很清楚的 自己要的是什麼 你要達到的是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不單單是禪修的時候 要這樣的觀念 做事情也是 我們像剛剛提到 一個研究的數據得知 就是說比較聽話用功的小孩 他們能夠定下心來用功 就是他先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還有一個很清楚的目標 當然他必須很耐煩 很清楚然後要去忍耐 一些好的成績好的結果 好的學校好的未來 都是自己要付出一點的代價 當然這個策略也是有必要 曾經有一個做房屋行銷的 在賣房子的 他就去發DM 他後面就有一段話 他就說如果你跟我買房子 我當然會有佣金所得 可是我會把所得到的佣金所得 百分之五 就是佣金所得5% 我會用你的名字去捐給 弱勢的團體 或是需要幫助的團體 所以當有人跟他買房子的時候 他會覺得說 我跟他買了房子我還能夠怎樣 行善 所以會激起眾生的這種善念 所以其實他也沒少賺那5% 並沒有 他可能賺到更多的 能夠來投入 認同他這樣理念的客戶 也許會聚集更多 因為說這樣的人 大體人家會去推論說 他有愛心 他有責任感 他對社會回饋 所以會很信任的委託他 去做一些買賣 甚至於會把他自己親朋好友 來介紹他們 共同來參與 所以其實有時候 我們在人生的路上 好像我們損失了一點點 我們被人家占便宜了一點點 可是你得到了 其實是更多更多的 所以我們不能說只看到眼前 其實你要往後推 所得到的收穫是更多了 那麼忍耐也是 你忍這一時之苦 可是後面的成功 後面所能夠達到的目標 卻是意義非常的深遠 這邊提到就是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凡夫他要把他的散亂心 要控制得住沒有事情辦不了的 所以我們大家不妨 能夠把這兩句話隨時提醒自己 天下沒有不能達到的目標 只要我們努力 而且不到最後關頭 絕不輕言放棄 很多人碰到挫折 碰到感情碰到職業 他走不下去了 選擇結束自己人生的生命 他就是沒有怎樣 堅持到最後 很多事情你走到最後 其實還是柳暗花明 並不是走到絕處 用這樣意志來處理自己的事情 那麼沒有事情不能辦 你要成阿羅漢就會成為阿羅漢 你要變成佛他就是佛 所以是看你的定位上面 那麼你要觀想西方極樂世界 就能觀想西方極樂世界 所謂想於西方云何作想 怎麼個想法 這個如來有異方便 所以是有一個下手的方法 一切眾生自非生盲 有目之徒皆見日沒 生盲就是生來就是瞎子 這個之前我們曾經有提到 有一群就是他們生下來 就是瞎子 然後接受一個企業體 一個企業家的資源 然後他們就去學歌唱 學聲樂方面的 只有爭取到兩年的經費 後來這個企業體 就是沒有辦法另外開闢 這個資源 所以他想他自己發心 去支援他們 但是他對這些盲人說 我們希望你們 當然他的意思是說 你們不要坐享其成 而是希望說當你們有能力唱歌 或付出的時候 希望你們去幫忙更多的人 就是說你們有能力 然後就去為更多的人去獻唱 或是把你真的故事告訴別人 後來他們有一次 就被安排到監獄去歌唱 然後歌唱的中間 就有一段他們人生的歷程 一些的表白 就說我們是一群生盲 生下來就沒有看見 任何東西的人 但是我們就用歌聲來表達 我們對人生的愛 所以當下就有很多人感動 所以你對一個人真誠的對待 其實你這個當中 沒有很多肉麻的話 沒有一些很愛 這樣的詞藻 而是你真誠的去對待對方 反而能讓對方真正的感動 那麼這個生盲就是從母胎 生出來就是瞎子 這種人從來沒有看過太陽 所以他們這個盲人 他們其實你要教他們煮飯 燒水 或是縫衣服 甚至很多事情他們都可以做 他們就是因為瞎子 尤其是生盲 他們沒有辦法辨識顏色 你說這是咖啡色 這是白色這是紅色綠色 他們沒有辦法辨識 所以有人曾經對瞎子說 哇 下雪了 這個雪好白哦 他說真的 什麼叫作白 像鹽巴那樣白 所以拿鹽巴給他摸 他就摸摸 這叫做雪 不 那是鹽巴 所以沒有辦法代表是雪 這不是雪 那什麼是雪 雪像羽毛一樣的柔軟 你再拿羽毛給他摸 這是雪吧 這不是雪這是羽毛 所以你拿什麼東西 還不如拿雪給他摸 可是他摸了還是一個觸覺 他還是沒有辦法看到它的顏色 所以這邊提到就說 瞎子呢 出生下來就是瞎子 他沒看過太陽是什麼樣子 所以沒有辦法修日觀 那麼所以只要不是生盲 就一定看過日頭 這裡說的就是快要落山的太陽 這邊就是再提到這個觀法 有目之人都看過太陽 這個日落西山的太陽 當起想念正坐西向 諦觀於日欲沒之處 行者這時候應當生起想念 想念那個快要落山的日頭 這個用詞很台語化 落山的日頭 那麼行者修行觀想 須於清靜室中 要在很清淨的環境之中 正坐就是跏趺坐觀想落日 就是打坐的姿勢 看你是要雙盤單盤 就結跏趺坐 這樣重心比較穩 而且極樂世界也在西方 所以我們能夠面向西方 諦觀於日欲沒之處 這時候用眼睛觀心裡想 觀想那日欲沒之處 令心堅住專想不移 令就是比較肯定的 使令 使令觀想的心堅固安住 專想那個要落的日頭 不移就是不要東想西想 就是不要妄想紛飛 其實我們一個人 在孔子說 你這個人 心之賊 你只要看他的眼睛 就沒有辦法瞞過別人 因為一個人心思很混亂 很煩雜的時候 他的眼神就是飄來飄去 不是他沒有在注意聽你講話 他眼神就是會飄走 就是晃神了 或是飄走 所以有人說在公共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對待 你跟人家講話要看著 他的眼睛 可是那也是適度的 你一直盯著人家看 遇到魯莽之人 這還是適度的一個禮貌 看一下 點點頭 那個眼神當中是一個專注誠懇 而沒有任何不敬或是不清淨 好 所以令是使令 使令觀想的心堅固安住 專想那個要落的日頭 不移就是不要東想西想 你的觀念當中就是要專 所以你的眼神就不會飄忽 就像前面說的 專心繫念一處的意思 見日欲沒狀如懸鼓 這個我們在這邊提的時候 就前面這個經文所說的 它好像一面鼓 懸在半空中 專心觀想成功 便見到那欲落的太陽 形狀像大殿懸掛著鼓一樣 所以如果各位有機會 看到大殿的鐘鼓 鼓就好像太陽掛在那邊 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 所以你不單是眼睛開的時候 看到 你眼睛閉起來也能夠看到 觀想就是用心想 很清楚的想 最初是閉著眼睛想的 想出一個太陽狀若懸鼓 但是眼睛張開就沒有了 所以再閉著還要想 還是要再想 狀如懸鼓的太陽 再睜開眼睛看 所以這個動作一來一返 所以變成你張著眼睛看 閉著眼睛看都是要有的 所以它這邊就說 睜著眼睛看 要修到閉著眼睛和開著眼睛 都看到一個狀如懸鼓的落日 所以不管你是閉著還是開著 都是有那樣東西在 分分明明在正前方 這時候日觀就修成了 所以要有耐心 尤其是密宗修行 他們有觀想 他們就會在這方面 他們比較喜歡做這方面的觀想 這邊提到就說 我們一般的人他是生盲 生來就瞎子那就很困難 去做到這件事情 因沒有一個形相 是他這一生當中 已經有個影相 所以觀想 他有辦法觀想 這裡就是提到這個日觀 就是要睜開眼睜跟閉著眼睛 都能夠想著 當然這個是希望我們 在觀想當中 就能夠很清楚 很明白 剛剛講的 這個前提就是你先看 那個鼓 然後就把它觀想是一個太陽 或是你看著那個太陽 來觀想它是鼓 然後這樣子閉著眼睛 同樣想一樣東西 張開眼睛也想同樣東西 所以這個開目閉目皆令明了 都能夠讓自己清楚楚 分分明明在正前方 這個日觀就修成了 這時候在靜室中打坐 觀想出來的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說 你修這個要做什麼呢 這問題下面會提到 就是為了修觀想西方極樂世界 寶地的前方便 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 你要到那裡的一個前方便 你先想有個太陽 凡夫的心想羸劣 凡夫的心很容易疲憊 沒辦法堅定下去 一旦觀想大的西方極樂世界 觀不成功 所以叫我們先觀落日 你整個的西方極樂世界 它也許構造比較繁瑣 這八功德水然後七重欄楯 很多的建造 這個內容 所以有人曾經說 西方極樂世界是最莊嚴的裝潢 它有樓閣金沙舖地 這個八功德水非常殊勝莊嚴 是一個非常絕妙室內裝潢 但是這邊就是提到 眾生的心非常不容易堅定 所以先讓我們觀想太陽 想成了再下面一個觀法 觀想 再把它放大 再把它生起莊嚴 這個是為了觀想西方極樂世界 殊勝的莊嚴 所以先觀太陽 是為日想名曰初觀 作一個開始 這是十六觀中的第一個觀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 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若是依此觀之則為正觀 若非如此則為邪觀 所以在這個十六觀法當中 它第一個提出這個日觀 就是讓你先第一個步驟 你能夠很穩 或是很清楚 那麼下面你在做其它的觀法 就會如法炮製 甚至於就會很熟練 我們在學一樣東西 不管是在學料理或是做什麼 所以前置的步驟 所以那些準備 或是這些要準備的材料 還有這些次序 是要注意的事項 當然都是要用這個眼睛 用我們的心 然後去把這個次第 弄得非常清楚 你能夠弄清楚的話 你的下手處就分分明明 結果就會得到這個善知識 還有佛菩薩所教的 這樣的結果 所以我們在十六觀法當中 它這個日觀 第一個有提到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其實任何的觀法 其實也要有這樣的心態 那麼你能夠很專心的 去做一樣的事情 同理可證 你又很專心的話 你也可以做第二件事情 或第三件事情 有的人是他一次 只能做一件事情 但是他很專心的 一件事情做好 有的人他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 但是他做很多事情的時候 他不一定每一件事情都做很好 那這個是看每個人的價值觀 因為他覺得同時做很多事情 可能有一件事情是很重要 其它就是帶到就好 他不用花很多時間 就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 花那樣的時間 還有得到那樣的效果 他也許自我的期許 不是這樣 所以有人可以同時進行 很多事情 所以有的人碰到事情 哇 好忙哦 忙死了 忙翻了 你就看這個事情 輕重緩急 是很重要 是很急的 當然就是你要去集中火力 去把它完成 是很重要但是不很急的 你可以湊一湊 一起做 是很急的但是不重要 也是可以湊一湊一起再弄 既不急又不重要 那你就乾脆不要做了 不重要嘛 所以有人說這個時段 需要當志工 這個時段需要去看電影 這個時段需要去買東西 這個時段要幹什麼 所以你在一天當中發生了 必須要去處理的事情 你就可以做一些排列 一個禮拜也是 一個月也是 一年也是 一輩子也是 所以你才能夠從一天 去把你的事情分輕重緩急 然後你才會集中火力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你覺得很重要的事情 才能夠如期完成 慢慢的你一個禮拜 一個月一年一生 你就很清楚的去聚焦 你要做的事情 所以有人說修行要專修 當然是很好 但是他沒有辦法專修 至少你盡量要把那些 不是跟你修行相干的事情 自己要去排除 所以你要等到別人跟你排除 等到別人跟你安排 或是別人來成就你 這似乎有點難度 不如自己一份堅持 自己能夠看清楚了這個路 是不是值得再走下去 或是這些事情 是不是值得我們再付出心力 那麼十六觀法 就是第一個觀 它就是從你能夠下手的時候 很清楚 剛剛講的 能夠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很清楚的去用這樣的方式 去操作的話 那麼下面的觀 你也會清楚 當然在不同的領域當中 它對於修行的方式有不同 比如說日觀水觀乃至於十六觀 這個是在介紹我們如何進入 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殊勝妙好的 一個淨土 那麼你在處理任何事情 以心理學來講 就是你在住一間房子 以前是說你要像住在白宮 那樣的房子你很喜歡 好 你就想像白宮 或是想像什麼豪宅 你就想好了 我要住那個房子 以心理學來講 就是你的心識波動 跟那個房子有緣的話 當然這個有一個前提 就是你的福報因緣具足了 終於有一天可以住進去 這個就先起心動念 其實當你觀想 這也是一個觀想 慢慢的其實以時間空間的 同步的振動 你已經進在裡面了 你就在想而已 而是我已經住在那邊了 甚至於說我要開那部車 我喜歡那部車 我已經坐在駕駛座上面了 我已經在發動油門了 我已經在轉入那一個道路了 所以其實你當下 就已經在那個氛圍當中 當下就在那個情境當中 這樣比較容易入觀 這是後來這個心理學 甚至於對於宇宙的時間空間 乃至於物質跟心念的契合 當然在其它心理學的領域 他覺得說這樣的觀念 比以前觀想還要進步還要貼切 所以你必須先有那樣的氛圍 先有在那邊的感覺 先激起你所擁有那樣的心情 重要的 你要心存感恩 你擁有了這個豪宅或享樂 汽車這都還是欲界的滿足 所以這個方式就是說 對欲界的眾生 當他對欲望的祈求的時候 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得到 當然他的前提剛剛講的 他要有福報因緣 所以他才能夠享成 很多事情不是他想就有 你沒有這個福報因緣 還是歸於想 甚至於他的思想 是擁有這些東西的時候 是不是願意回饋 是不是心存感恩 而不是說我硬要 我就是搶來的 我才不管別人有沒有 那種自我為中心 或自私的想法 其實這個所展現的 這種觀想這個就不一定 能夠如其所願 就好像你觀這個日出 或是觀日落這個日想觀 那麼這個日觀呢 你如果這個前提 當然我們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是能夠見到阿彌陀佛 但是有人說我觀了之後 我就能夠來處理掉某一個人 或是我能夠觀成了之後 我要來怎樣 而他心思的波動是不好的 是不對的 這樣能夠觀就比較不容易成 就好像有的人他希望能夠 去得到什麼獎 是簽什麼號碼得到什麼獎 他能夠有一個心存回饋的心 因為某個地方要蓋醫院 或是那個地方 需要我們去做關懷 這樣的心念不是以個人的私欲 為出發點的話往往會成功 但是他如果是為個人的享福 或是為了報復人家看不起他 所以他要去簽什麼獎 簽什麼號碼 能夠中的頻率就比較困難 其實因為人的心識波動 是在法界當中都是共振的 原動反動 你如何去對別人 他所回過來的 這個心識波動的振動力 都是感受到我們的身心上 所以你面對一個眾生 你是瞧不起他的 你當然就有因緣面對 被瞧不起的機會 你對那種可憐或是不幸的 或是智商沒有我們好的 你興起悲憫之心 他能夠感受我們的慈悲 甚至我們在人生的路上 也許有所不如意 或是也許不如期的理想 跟目標的時候 不會被人家怎樣 更加踩我們一腳 我們可能就會碰到貴人 因為你面對的眾生 面對一些不幸的事情 你能夠悲憫 甚至於能夠去幫助對方 相對的當我們有困難的時候 也會碰到貴人來幫助我們 所以當然你能夠有日觀的想成 從這樣的觀念當中 延伸後面的觀能不能成 其實第一念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們很強調的 就是正知正見 也是要有正確的觀念思維判斷 語言行動 你這樣整個串聯下去 必然就是有正確的結果 在講這個觀無量壽經 前面有提到十善業跟十惡業 就是你的身口意是善的 所延伸的這個結果必然是善的 那麼你的身口意是惡的 所以延伸的結果必然是惡的 惡上加惡 你如果是善的就是善上加善 所以能夠解脫 就是解脫加上解脫 就無時不刻在解脫當中 你不觀想日也是在解脫當中 你不觀想水也是在解脫當中 所以這個日觀水觀種種的觀 是一個修行的方便 前面也有提到一些 前方便 勝方便 它無非是讓你在這個法門當中 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但念我們的起心動念 而不是說有的人能夠修成 有人為什麼不能觀成 不是佛菩薩有什麼分別待遇 有時候自己的努力不夠 或是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夠 所以當由這樣的修行法門 來回歸我們在待人處事的 現象當中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境 當失敗有時候有它的原因 絕對不是說我們業障重 很多人碰到一些事情 就歸為業障重 其實這個當中是你的方向 作一個調整 或是你的觀念作一個調整 那就導正了 那就是趨向成功 或者趨向解脫 那你說也是業障 你如果每次把它都想到障 要障的事件還真的不少 可是我們換一個觀念說 調整一下 這個觀念調整一下 或是我們的行為調整一下 可能我們在得到了一個結果 不是都是負面的這樣的結果 那麼可見我們在修行的 法門當中 佛菩薩會有種種的方式 那麼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也有種種的現象 所以不要把修行跟生活作切割 也不要把佛法 跟我們身口意作切割 甚至於我們在前面有提到三慧 叫作聞思修 那麼你們聽聞佛法 就是聽聞佛菩薩開示的方法 那你就要去思維判斷 要如何去安排這樣的步驟 跟結果 修就是去實踐 所以十六觀法 他就把一個一個觀的方式 來告訴我們 所以這個日觀透過前面 這個序分 佛陀花了不少的時間 來告訴我們這些觀念 還有這種種的助緣 為什麼要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 甚至於告訴我們就是因為眾生 覺得這是五濁惡世 所以他要脫離要超越 那麼故事的主角 就是韋提希夫人 她碰到這樣的遭遇 所以她必須跳脫這樣的環境 一個不理想 一個環境的理想與不理想 其實有時候還蠻主觀的 一個色彩 可見我們會在這個 所有的觀法當中 不斷的給我們一些 好的一個方式跟操作 當然他不單單是停留在 一個觀而已 你如果觀成了 你要幹什麼 你觀成了 再來你所期待的是什麼 在經文裡面 我們知道 觀這個落日 他是要觀這個西方極樂世界 一個前方便 能夠把這個日觀觀想完 你後面的觀 也是照著經典 還有佛菩薩所講的開示的方式 去操作 問題還是出在 你的起心動念 再來是不是能夠按部就班的 接受這樣的一個指引 所以如果各位碰到 那種交通阻塞的時候 譬如這十字路口你也擠我也擠 擠在那邊動彈不得 是不是有一部要退讓 是不是要有一個空間 然後把擁塞的車隊 或是所產生障礙的這些原因 作一個消除 所以它才會整個通暢 所以回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跟處理事情也是 當通通塞在一起的時候 你要從那裡下手 所以說你日觀水觀種種觀 當你第一觀的時候 或是後面的觀 有時候第一觀想好 第二觀後來就懈怠了 或是草率了 不一定會修得好 那這個就是當你碰到 問題的時候 你用什麼心態在處理 所以剛剛用舉例 交通阻塞的時候 大家都不願退讓 大家都不願意來面對 這個問題的時候 呈現的就是什麼 情緒 你罵我 擠在那邊 他罵你 這個罵這個 都是各有條件理由 不如不要在那邊浪費口舌 該調整挪一下 退一下就可以處理一個 適當的空間 所以有的人說急啊趕啊 那個在急跟趕當中 也許就沒有一個好的順序出來 所以我們會介紹這麼多的觀法 無非是讓大家在體認上 在修行的體認上有種種的選擇 可是他的基礎心態是唯一的 剛剛講的 這個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所以當你碰到 不管是很順利的時候 就是因為這樣的結果 當你碰到不順利的時候 也是要有耐心的去處理它 它才能夠有一個順序出來 它才會有一個條理出來 它才會有一個結果出來 所以事出有因 我們很希望說對於佛學的認知 佛法的修行也能夠在日常生活 這個所作所言當中 也能夠運用 而不要跟佛法不要跟修行 是切割的 這是我們在聽聞佛法 或是在如法思維 如理思維當中 能夠自己也可以很清楚的 像太陽一樣充滿了光明 也充滿了智慧 希望我們的人生 六時當中 六時是印度的算法 這個時間的算法 都是吉祥光明而充滿智慧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