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觀無量壽經--10 主講者:理群法師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我們觀無量壽佛經就提到 韋提希夫人受到他的兒子 阿闍世把她關起來 她就非常的傷心 甚至於就頂禮佛陀 跟佛陀說希望往生這個淨土 在講義第十九頁就已經提到 這個經典的內容 之前都是在提這個韋提希夫人 被關的原因 就是因為她帶食物 去給他的先生 就是一國之君來使用 她身上所塗的這些麵粉 熟的麵粉 當然這樣的打擊 就是有一個不孝的兒子 要害死她的先生 那麼她去救他的先生 她這個不孝的孩子呢 也要把她殺掉 後來是因為群臣的勸阻 所以他就免於一死 但是也要把她關起來 這個意圖就很清楚 管你是爸爸還是媽媽 只要惹他不高興 只有一條路 死 所以這個也是很兇殘的 這不是用刀把她殺死 他就是要把她關在裡面 讓你活活的餓死 在講義的十九頁 這個韋提希夫人就頂禮佛陀 發願要往生這個淨土 當然這裡就提到 她厭 就是厭離這個娑婆世界 欣求這個淨土 在十九頁的經文提到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 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 化為金臺如須彌山 這一段 就提到佛陀的眉間放光 這個光很大 好像一個須彌山一樣 須彌山就是整個提到 我們居住的這個欲界天 還有這個色界天 然後這個三十三天 就在這個須彌山的山腰 還有山頂 這樣的塵塵剎剎的天 這個就是講法界的形成 多少海多少山怎樣的形成 當然有人就說我們怎麼看得到 這個須彌山 這個是經中去了解的 講義的十九頁下面 我們就再順著這個韋提希夫人 她說要往生無憂惱處 就是沒有憂愁煩惱的世間 佛陀就應著她的請求 就放光 這個白毫光 就是佛陀的三十二相 釋迦牟尼佛我們在歷史上記載 他是出生在印度 他身高一丈六尺 兩眉之間 有一根白毫毛 但是它會放光 它伸長出來有一丈五尺 那麼周圍五寸 這個還是有它的長度寬度 放光時內外通明 像琉璃這樣的感覺 但非圓形外有這個八楞 若不放光時右旋宛轉像顆寶珠 在兩眉之間 就是說他在兩個眉毛之間 所以它會伸長出去 如果不放光的話 它收回來就好像一個寶石 那麼看佛像的雕刻繪畫 這是佛陀那個地方 有時候用那個寶石鑲在那邊 看起來就非常的莊嚴 人也有長痣 長在那邊 一般來講 都是算是好痣 這個蠻奇特的 那麼接著 這邊就講到 他這個放光 其光金色 遍照十方無量世界 他的白毫一出去 就是很長 他把這個收回來 就停留在佛頂 他這光會出去會縮回來 變化為一座金臺 這個光縮回來就好像一座金臺 這個金臺就像須彌山一樣 那麼這個須彌山 就是有八萬四千由旬 梵語叫作須彌 叫作妙高山的意思 這個金臺上 就像妙高山那樣的高大 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 韋提希夫人看到 這個淨妙的世間 十方諸佛的淨妙國土 這個就非常莊嚴的展現 經文中這邊有提到 第二行 或有國土七寶合成 復有國土純是蓮花 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 復有國土如頗梨鏡 十方國土皆於中現 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 嚴顯可觀 令韋提希見 所以展現的這些都讓她看得見 時韋提希白佛言 世尊是諸佛土 雖復清淨皆有光明 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那麼我們經文念過 我們就對於經典的內容 作一些分析 講義的二十頁 我們既然看到了 這個佛陀白毫放光 放光之後又收回來 那麼種種的這些蹟積象 都讓韋提希夫人看到 在二十頁提到 就是第二行 就是十方諸佛清淨 這樣的世界 都在這個金臺上展現出來 都看得見 用現在的譬喻 就好像在看電影電視一樣 通通有這樣的影子 看的清楚 這是總說 那麼接著這些經典 經典裡面所提到的 就是細說 她看到是整體是這樣的 但是她每一個細節 或有國土七寶合成 這是韋提希夫人所看到 有的佛的國土 是用七寶合成 七寶 相信有的人也知道 無非就是很多奇珍異寶 在講義十九頁這邊有個註解 第九個註解 它就提到 是有幾種分法 有的叫七珍 就是世間上我們看得到的 這些奇珍異寶 阿彌陀經大智度論 所說的這些七寶 第一個是指金 第二個是指銀 第三個是琉璃 第四個叫作頗梨 頗梨現在就指水晶的意思 第五硨渠 車渠 它也算是一個礦石的感覺 它是白色的 目前我們還是看得到 第六赤珠 就是紅色的真珠 第七是碼瑙 有人說是深綠色的玉 但是我們所看到的 就是這些東西 無非就是上面所提的 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真珠 有人就還把那個玫瑰 可能是一個寶石的稱呼 這樣子的把它稱呼 那麼這個就是我們在世間上 至少現在都還看得到的東西 經文所提到的 一些所看到的細相 整體是一個金臺 它那個細相就是那些地方 是什麼構造 什麼地方是什麼構造 這個韋提希夫人 再把它作一個敘述 那麼二十頁第二段就提到 復有國土純是蓮華 他就說有國土 是用這個七寶把它作成的 有的就是蓮華 那麼在阿彌陀經裡面有提到 這個蓮華的示現 青色青光 白色還有白光 甚至有那個顏色還放光 這個就是這邊所提到的 復有這個國土純是蓮華 就是完全它是一個蓮華示現 或是一個蓮華形狀在那邊 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 最莊嚴的看起來 就好像自在天宮 有一天大自在天 那麼這裡所說的佛國土 就像自在天宮那樣的莊嚴 復有國土如玻璃鏡 就像玻璃一樣 鏡子那樣的潔淨透明 既然這些佛國淨土 有這麼多的造型 無非是要讓我們知道 這個佛國淨土有很多的殊勝 很多的莊嚴 再來就提到就像玻璃一樣 就像鏡子一樣 那麼第四行 第二段第四行 就是十方國土皆於中現 就講種種的莊嚴殊勝展現出來 這是總說 十方國土皆於中現 於何者中現呢 皆於佛頂上的金臺之中 顯現出來 所以我們剛剛提到 這個光這個收回來之後 就在佛頂停留 那再從停留的這個金臺當中 又展現了這種種的殊勝妙好 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 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那麼這些莊嚴的現象 都一一的示現讓她看 有如是等者 如是是指別說的那幾種的 佛國淨土 就剛剛一開始我們提到的 由這個蓮華七寶 還有自在天宮就是有這樣子 種種的現象 時韋提希白佛言 她就開口跟佛陀說 世尊 時者即韋提希看到金臺上 十方諸佛國土 她一個一個詳細的觀察 那麼一個一個看到殊勝的狀況 既然可以看到這些殊勝的國土 那麼可見它不是像我們演電影 那個佈景在換 而是同時秉現 尤其我們在看華嚴經的時候 這個塵塵剎剎光光相照 燈燈相攝類似這樣子的情形 他們都不妨礙而且非常的莊嚴 因為我們一般凡夫 在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 看到的就是一些不清淨的 不莊嚴的 所以就很想像 當然有善根的人他一看 欣起歡喜 欣起嚮往 這邊就是說讓她看到 也讓她知道 它這邊就提到 一個一個的詳細的觀察之後 那個現象 佛將十方諸佛的淨妙國土 以白毫相光攝持過來 他就是用白毫光把它收過來 叫韋提希看 由她自己選擇 那麼你看那一個國土 你比較喜歡 就是由這些產品 你去百貨公司或是你去買房子 你要那一棟 這個國土是這樣的莊嚴 你要那一個 那麼佛陀所收攝過來的世界 統統是沒有憂惱的世界 她就是要去無憂惱處 你不要讓我產生痛苦 然而無憂惱處的世界 是種種的不同 各各不同 那你喜歡那一個 那麼看完佛陀所介紹的 諸佛世界 韋提希夫人就白佛言 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 皆有光明 那就說佛陀你叫我看的 這些諸佛國土通通是清淨的 通通都非常光明 可是我今樂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所 我現在最喜歡去的 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地方 此處兩個樂 這個上面 前面樂讀作要 喜歡 是喜好的意思 下面那個讀作樂 快樂的樂 就是我今天非常歡喜的 往生極樂世界 那個是阿彌陀佛的所在 唯願這個世尊教我思惟 教我正受 那麼思惟 我們在八正道有一個正思惟 就是說你有正見 正知正見 然後就是你的身口意清淨 有正確的方向思惟 那麼接著 你再判斷事情 你的念頭一起 就會從思惟著手 正思惟著手 那這邊觀無量壽經它在講觀法 所以這裡就是開一個頭 就是前面一個觀的步驟 正受他就講 就是後面的一個觀法 那麼思惟就是先想一下 我想去阿彌陀佛那邊 先動了這個念頭 先想這個地方 那就好像說我要去禪修 我有禪修這樣的打算 或是我要去拜佛 有先起拜佛這個念頭的感覺 講義二十頁的經文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 有五色光從佛口出 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 他的頭上 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 遙見世尊 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 這邊有解釋 這第十一個叫阿那含 那麼阿那含 就是我們在修行的果位 有四個果位 就是不還或是不來 不來相 就是聲聞四果中的三果 那麼他已斷了欲界九品之惑 不再來欲界受生 那麼這個階位 算是在聖者之中 若九品之惑全部斷盡的話 即阿那含果 就是我們說惑業苦 那已經斷了這些惑業 所以菩薩 他是要留惑潤生 他是有一點點這些惑存在 還沒有進階到佛位 所以他才能夠有資格來度眾生 所以菩薩的慈悲 是非常令人感動 當然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 文殊師利菩薩還有觀世音菩薩 這個文殊師利菩薩 還有觀世音菩薩 都是過去世都已經成佛了 甚至於文殊菩薩 是過去七佛的老師 觀世音菩薩 過去就是正法明如來 他為了度化眾生倒駕慈航 所以這些菩薩 其實很多都已經成佛 然後又要度眾生 才又來這個菩薩的位階 講義的最後一段 爾時 爾時 我們有時候經典的開始 一時佛在舍衛國怎樣怎樣 這個爾時也差不多那個意思 就是那個時候 因為在印度他們對歷史 還有時間的計算 他並不是那麼在意 你用各國算這個時間的單位 各各不同 所以就沒有辦法統一 所以那個時候就是指 這個韋提希夫人她選定 西方極樂世界 作為她往生的處所 就是那個時候 她看了很多的國土 剛剛提到的 有七寶有蓮花有玻璃琉璃 那麼這些 她選定了要這個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淨土 這裡提到這個爾時就是說 她選定了這個地方的時候 而請佛陀教我思惟 教我正受之時 佛陀就微笑 還有光從佛陀的嘴巴出來 世尊還沒有答覆韋提希夫人 就先放光給這個頻婆娑羅王 他會先放光是有他的原因 那麼最後他就講了 即便微笑頻婆娑羅 這邊的一些事情 因為這個國王遭受他兒子 把他關了 他又發心要來持戒 受這個戒 也由佛陀派這個目連尊者 去跟他傳授 所以講義的第二十一頁第一行 就提到 為什麼先放光到他這邊來 就是一個交代 他發心授戒 然後派目連尊者來跟他授戒 又派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尊者 來為他說法 這個時候頻婆娑羅王 他已經得到了聞法持戒的利益 他身心非常的安泰非常的祥和 所以一個人的心情好 他的容貌他的氣色都非常好 所以面相學的 他們來看這個人運氣一好的話 這個容光煥發 這個五彩繽紛的感覺 容貌都整個好看起來 不管他是胖的是瘦的 整個就非常的舒坦 包括那個頭髮 一般來講個性比較柔和 他的頭髮比較柔軟 個性比較強硬的 他的髮質就比較堅硬 他就整個看起來 不管他是個性好或是不好 他整個運在好的時候 他整個就很舒服 所以這個頻婆娑羅王 他發心持戒 然後身心就放下了 沒有去執著說 他的兒子要跟他篡位 或是被關在這裡面 他非常的懊惱 通通沒有這些心裡的障礙 所以他身心非常的舒坦 所以顏色 就外在的顏色皮色看起來 非常好 那麼這是因為他在這種不順的 環境當中 這個佛道一直去增上 所以也得到法益 雖然這種不順遂的逆境 反而增長他的道心 增加他的道業 而得到了法益 所以佛陀安慰他 他不但是用世間法去安慰他 更用佛法去安慰他 就說你現在好好的用功持戒 聞法道業增長 所以微笑是安慰他的意思 在世法說 是因他遭到了很多的災難 說法安慰他 在佛法說 這些逆境也能夠在道業上 趕快激發 那麼他就精進了向佛 也得到佛的肯定跟讚賞 所以佛陀展現微笑 這裡又看到佛陀有五色的光 從他的嘴巴出來 那麼剛才是佛為韋提希夫人 在白毫放光 那個光明放出來 遍照諸佛的淨土 再把這個光收回去 展現在佛頂上一個金光明臺的 一個淨土相 這個是要給韋提希夫人看的 光明從佛的口中放出 這就是表示佛陀說法大放光明 所以古德在講經說法 說很多遍之後 他的口出蓮花 這也是一種形容 或是口出一尊佛 都有這些殊勝的異相 所以我們現在就叫人家 不要造口業 不要惡口人家 要多讚歎 就好像口出蓮花一樣 那樣柔軟那樣清淨那樣莊嚴 這樣 用口中放光來形容說法的殊勝 所以佛陀他不用親自去 跟頻婆娑羅王說法 他的放光就可以讓頻婆娑羅王 得到法益 佛的放光就是讓他這個加持 加被 所以就等於佛陀的親口說法 這個就是代表佛陀自己本身 沒有去 可是他這樣殊勝的景象 就是已經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那麼為什麼有五色光 這個是佛陀的光明 是佛陀教頻婆娑羅王 要了脫生死 其他的眾生呢 你不要去跟他相應了 要了脫這個五道 表示佛陀的大智慧大放光明 就不要在這生死輪迴 我們講五道 其實就是六道 有一道就是阿修羅 他是遍其它五道 所以加起來是六道 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羅 畜生餓鬼地獄 若是講五道就是把阿修羅 因為他遍其它五道 所以這邊有特別提他 天有天的阿修羅 人有人的阿修羅 其他的三惡道也都有阿修羅 養的狗有特別壞的狗 特別兇的狗 那個鬼有特別兇的惡鬼 地獄也有兇的地獄眾生 這個就是這樣的說明 所以這個三惡道 三善道三惡道 都是有這樣的眾生 所以叫作五道輪迴 其實加上這個阿修羅就是六道 佛陀就放這些五色光 在頻婆娑羅王的頭頂 就是要告訴他 不要再受到這個五道的輪迴 講義二十一頁第二段 這邊提到 爾時大王雖在幽閉 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 爾時這個時候 這個頻婆娑羅王 他就因為佛陀的光的照射 加被 所以他得了天眼通 所以他被關在這個七重室內 他這個兒子非常孝順 把他供奉在非常嚴密的 一個室內就是七重 一重一重的關住 他因為重重關住 所以外在的情況他都看不見 但是他因為精進修行 還有持戒所以得了天眼通 所以他就看得到一些現象 所以第二段的第三行 佛陀就是在這個韋提希夫人 關在這個密室裡面 二個關不同的地方 他被關地方看到 韋提希夫人這個地方來 他是這樣心眼開通了 所以佛光照到他 他心就開了智慧 心有了智慧產生了神通 神通就是智慧的妙用 所以有人是身解脫還是心解脫 身解脫就是身體實際做到 心解脫就是心先體悟到 所以能夠身心 都能夠得這個神通 這就是最殊勝了 有人沒有身體的神通 但心知道 這個叫慧解脫 他知道明明是這樣子 那有的人就身心通通解脫 有的人是因為你沒有身解脫 這個神通 但是他心裡知道 這就不容易走叉路 這就是我們講的正知正見 那有的他的身體先有得定 或先有神通這個佛陀並不鼓勵 所以佛陀對於神通感應 他並不是很贊同的 甚至於在經典裡面有提到 你要顯現神通有二個條件 第一個就是這個人很拗 那你沒有用神通來度他 就度不了 那你就選神通 那另外一種 就是你已經要入涅槃了 你和世間的緣份已經盡了 要離開世間了 那你最後怎樣 秀一下 讓人知道說 你已經修到有神通了 就是這樣子而已 那你才能夠就是表示說 你已經要往生了 好 你就秀一下你的神通 讓人家知道 這個是佛陀允許的 其實亂顯神通佛陀就是會罵的 因為眾生他會落在這種執著上 這種神通的執著 所以佛陀就會罵 這種亂顯神通的人叫顯異惑眾 或是有的吹牛也是顯異惑眾 佛陀就是特別會作一些處理的 好 講義二十一頁 這邊第五行就提到 他修學佛法跟感應道通 所以有了神通 他就是開了天眼通 第六行就說他這個天眼通 所以看得到世尊 所以就在那邊頂禮叩頭 在他頂禮頭面作禮的時候 就怎樣 他修行的果位就到了阿那含 證三果阿那含 阿那含就我們華文 就叫作不還果 不還就是他不會再來 這個欲界受生死了 自然增進 他說不勉強叫自然 就說你自自然然的 所以有人說打坐修行念佛 特別要求感應求神通 求證到果位 你特別有一個求那就不容易 所以還是自自然然放輕鬆 然後修行的那個進階到了 他自然就會進階了 自然增進 所以他不勉強叫自然 增進就是增益精進 本來是先要證初果二果 再證三果 可是他增進的意思就是說 一下子就到了三果 其實乍看起來好像他是跳過 其實他不是跳過 而是前面的初果二果 很快速的過去 就像我們坐電梯從一樓到十樓 它動作是快速的 一下子到十樓 但是有人就好玩好奇 一樓開開賣服裝 二樓開開賣鞋子 三樓開開賣寢具類似這樣 他一樓一樓開 就一果一果的證 那速度就比較慢一點 那你直超如來地 你會一超就修到佛地了 他就因為速度很快 初果二果速度很快 所以一下子就進到三果 他沒有漏掉而是速度很快 這個時間空間我們人間的思考 範疇是這樣的模式 可是佛菩薩的境界 他的時間空間思考模式 就是跟我們不一樣 所以不以偏概全 這邊提到他這個增進 就是一下子就進升到三果 初果二果三果 這邊都是小乘聖人的果位 當然這就特別提到就說 原始佛教 這個聲聞緣覺 他們所修行的果位 初果他在欲界 還有七次的生死返回 但是他已經成了聖人了 為什麼他叫作聖人 凡夫的流轉是無窮無盡 初果雖然有生死卻只有七次 來回七次 所以稱為初果聖人 那麼二果的聖人 他還有一次的生死 所以叫一來果 一生天上一來人間 所以初果聖人叫做預流果 預入聖人之流 二果叫一來果 還來一次欲界受生死 那麼三果叫不還果 講義的二十二頁的第一行 這邊就提到 欲界的生死完全了脫了 不再回來了 不再回來受生死了 三果的聖人超出欲界 他住那裡呢 提到是住在色界的四禪天 那麼四禪天的每一個禪天 都分三重天 所以總共有十二禪天 十二禪天都是修世間禪法的 到那邊生 十二個重天以上叫五重天 就是三果的聖人所住 叫做五不還天 那麼這個五不還天 它有陷阱 如果沒有善知識指導 他就修在那一邊 因為極清淨極無為 好像就說修到了修到了 到達了 到目的地 所以會讓人有錯覺 所以修行真的有善知識接引 指導 自己才不會瞎修盲練 那麼第四行那邊提到 欲想了脫三界的生死 永出六道輪迴 必須證到四果的果位 阿羅漢道翻成中文叫作無生 無生就是他不再受到三界 接受生死 那麼三果雖然未證得無生 但是他一定可以了生死 因為他已經脫離了 五趣輪迴的關係 那麼五道輪迴在欲界 三惡道在欲界 那麼上二界就沒有三惡道 亦沒有人道跟阿修羅道 所以欲界的六天 都在五道輪迴的範圍之內 所以這個六道輪迴就講這些 危險啊 那麼三果的聖人 不再來這個欲界 就是他已經出離了 這個五道輪迴了 也就是六道輪迴 那麼要知道五不還天的 三果聖人不再受五趣的輪迴 那再往上面的二界天 修四禪八定 修到無色界的天人 雖然他能夠脫離欲界 但是還沒有脫離輪迴 所以我們出三界 就要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 這樣才叫出離 所以像三果的聖人 他定力散了 散了 他還要受生死 可是三果的聖人 已經脫離輪迴的關係 他只要超出欲界 任運自然就能夠證到四果 就已經是保證的 幾乎就是說再上一個階梯 就是到了那一邊 所以任運自然悟無生 話說到此可以知道 為什麼佛陀要放這個五色光 來照頻婆娑羅王 那是佛要他了脫生死之苦 所以佛陀放光不是說 好像是在演電影那個特技 還有那種光的色彩的表演 不是 就是來告訴我們 不要再接受這個生死的 輪迴之苦 因為他是個小乘的根機 所以證得三果 表示他在這個聲聞乘這方面 已經可以算是了脫生死了 好 講義的二十二頁 就再提到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 汝今知不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 我今為汝廣說眾譬 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 欲修淨業者 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當然佛陀放光之後 他也讓頻婆娑羅王看到這一幕 也讓韋提希夫人知道 人家頻婆娑羅王已經很自在了 沒有再執著兒子不孝了 反而這樣的逆境 讓他在道業上增進 所以人生的得失就很難講 什麼叫得什麼叫失 因為一失當中另有所得 另有得當中也有另外一失 所以得失興衰勝敗 這也是人間如夢幻泡影 講義二十二頁的第三段 世尊自己來到這個王宮之後 也到這個時期才開口說話 以前都只是放光而已 沒有開過口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 這個時候佛陀就跟韋提希說 你知道嗎 佛經中有提到這個不 有時候是寫一個不 但是它跟否定否是同意思 這邊提到就說 在不字的右上角有一個圈圈 讀作否 後來有的人就挪在下面 所以這個不就加一個口在那邊 讓不有時候就跟這個否 變成二個不同的字 現在說汝今知不的這個不 就是要用這樣的讀法 意思你知不知啊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你看見了這個佛頂上的光明臺 上面所實現的十方諸佛淨土 離我們並沒有很遠 其實這個就是一個 很貼切的問話 你有心就不會遠 你沒有心就在你家隔壁 他也覺得很懶 這個有一句就說近廟欺神 就是太近了改天再去 住得很近有空就去 反正就很近急什麼 所以因為很近就鬆懈了 或是懈怠了 推託了 就一推再推 那很多事情就是推託掉了 所以才有一句說 因為住得很近人家瞧不起 不過如此 所以有的那個道場 它有時候興外庄 就是它的興盛是這個村莊之外 有人來信 像有一個關西叫摸骨的 都是關西之外的來摸骨 關西本地人不來摸骨 這個是同樣的意思 那眾生也是 就近的他就覺得沒什麼 或是他自己有那種懈怠之心 有空再去有空再去 這裡佛陀就跟韋提希夫人說 這個阿彌陀佛離開這個 並不很遠 你看見的這個佛頂上的 光明臺的十方淨土 離我們不遠 所以叫作去此不遠 那麼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 都有說 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剎 一個佛剎就有三千大千世界 距離我們有十萬億個 三千大千世界 為什麼叫不遠 那你說不遠還有三十萬億的 三千大千世界還叫不遠 所以剛剛有提到 有心 有心就不遠 無心就非常遠 那麼解釋這個有三個意思 故云不遠 就是說佛力加被不遠 佛陀給你送過去怎麼會遠 剛剛看到佛陀一放光攝照過來 就看見了欲見則見故說不遠 你要看就看得到 第二就是眾生的心法 心外無法 極樂世界都在我們的心內 怎麼會遠 不在心外 十萬億佛土 並沒有超出我的心外 怎麼能夠算遠呢 那麼第三按三昧力說不遠 念佛三昧修成 彈指之間即生到彼國 故言不遠 所以這個十萬億佛土 這個也是定中去看到的 講義二十二頁倒數第二行他說 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 這是告訴韋提希夫人 她的思惟不是有正思惟 然後去修 還有正授 那麼這個繫念 就是專心想念一處 一剎那不想其他的事情 不想其他的國土 就來跟淨土相應 諦觀就是要詳詳細細的 實實在在的觀想叫作諦觀 講義的二十三頁第一行 就是提到 我們有時候看到走馬看花 有看沒有到 什麼東西在那裡 就在眼前 你沒注意看就看不到 所以這個看也是有人間的範疇 你人類的這個頻率太近了 你的睫毛就很近看不到對不對 很少有人看得到自己的睫毛 真的長到看到 那個睫毛離你太近了你看不到 太遠了也看不到 遠在那個南極的北極的東西 你看不到太遠了 不要說那麼遠 你在高雄也看不到台中 你在台中看不到台北 你在台北看不到基隆 就一樣的意思 就遠那已經不是我們人的實力 那以眾生的這個頻率來講 夠了 看的距離可能比人類還遠 貓在夜間看的可能就比人還遠 嗅覺人又不如狗 所以說人是萬物之靈 是有他的智慧成長 可是器官上的表現 那就可不一定 所以這個諦觀叫作詳詳細細 實實在在的觀想 我們說十六觀 這個諦觀就是非常的重要 今天就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