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觀無量壽經--8 主講者:理群法師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我們介紹觀無量壽經 因為韋提希夫人 被她的兒子阿闍世王子 就把她做一些責備 甚至於因為她去探望他的父王 所以要把她做一些處置 所以當然她的內心 非常的痛苦 我們在一般的世俗上 如果是養子不孝 就是養子不孝 養的這個兒女不孝順 那真是人生最大的一個痛苦 養兒育女 本來就是父母親的天職 希望傳宗接代 也希望兒女能夠成材成器 可是有時侯兒女 他不成材不成器也罷了 反而會忤逆這個父母親 相信這個也是 在世間上 很多父母一個很無奈 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曾經有一位 做類似不是很好的行業 就是屠夫之類的 他對他的母親非常的不耐煩 因為他可能工作上 因為都殺生 或是與人往來 都不是很愉快 加上他的個性很粗暴 那父親也不在了 母親很辛苦的養育他 那他就對這個母親 態度不是很好 母親就因為愛這個兒子 也一再的包容 一再的成就這個兒子的要求 或是什麼的 這個兒子就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看到時下 的年輕朋友也是 父母親對我們好 或是給我們什麼 種種的滿足 也變成理所當然 那如果沒有滿足他們 就變成父母親不愛我們了 父母親對我們已經冷淡了 會有種種的假設出來 那這一個屠夫 他有一次就有一個因緣 到一個地方去 可能在身心上也有一些障礙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也不是很愉悅 所以他就向那邊的善知識 這些法師住持 請法 這個師父就跟他說 你有什麼問題啊 他說我也是有這個善心 來求佛來拜佛菩薩 那我也希望我的工作上 他當然也是一般世俗人的希望 健康 事業 還有感情能夠順遂 那當然我能夠看到觀世音菩薩 那是最好了 那這個師父就說 有啊 你們家就有一尊觀音菩薩 他說那有 我們家也沒有供過什麼佛 殺豬的 我也沒供奉什麼東西 他說有 你今天回去 看到有一位披著頭髮 衣服也是這樣隨便亂披的 鞋子也沒穿整齊 就像拖著 就這樣子出來跟你開門的 那個就是你們家的觀世音菩薩 他左想右想 我們那有什麼觀音菩薩 他說好好好 感謝師父開示 回去因為天晚了 他就敲門了 叫他媽跟他開門 開門啊開門 他媽媽一聽到他的兒子回來 平常這個兒子的態度 就不是頂好 又你動作緩慢一點 他就霹靂啪啦的罵 然後又什麼事情不順他的意 不隨他的心 他態度也不好 所以他就急忙的拉了衣服 披在肩上 鞋子也不穿好 就這樣托了就走 就來跟他開門 這個屠夫一看 這不是今天 師父講的那個造型嗎 就是披著頭髮披著衣服 然後鞋子也沒穿好 就像托著 那個就是觀世音菩薩 他就心裡有點震撼 就進來了 他的母親就你餓了嗎 你吃飯了沒 你需要怎樣怎樣 就問了 他說不用不用 他就因為今天 師父講的那個人的造型 竟然是我的母親 難不成我的母親 就是觀世音菩薩示現 那就糟糕了 我以前對他好兇 態度又不好 怎麼辦呢 那就起慚愧心 因為就對 這尊觀世音菩薩好一點 所以他就隔天開始 對他母親態度非常好 然後反過來對他噓寒問暖的 事事順著這個母親 他母親還一開始不大習慣 那這個也是一個 在養兒育女上的一個小插曲 這個有時侯 就是要讓這些子女知道 父母親愛我們疼我們 成就我們 必有其大家互相的因緣 所以必須要互相的尊重 其實我們也知道 很多父母親他並不是說 非要子女賺很多錢 買個毫宅給他們住 或是名揚萬里的 所以有人就說 沒有衣錦也可以還鄉 所以他父母親期待的 我們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能夠跟我們互相的 共存在這個社會上 或是在這個法界當中 所以佛門中有一句話說 你孝順父母 並不是說你孝養他 你事事順著他 而是最大的孝順 是引進父母親也能夠來學佛 來修行 畢竟這些欲界的財色名食睡 那麼我們供養父母親 很多的物欲享受 那還是幻化的 唯有讓父母親能夠也知道解脫 也知道修行 才是最好的孝順 就好像法華經也有說到 最大的供養 以法供養為最 所以我們對父母親 能夠以法供養 也是最大的孝順 你們說對不對 所以這裡的觀無量壽經 這一個故事 韋提希夫人 他跟他這個無緣的兒子 阿闍世王子 產生這樣的 必然他內心非常的痛苦 那麼講義第十六頁 就提到了韋提希夫人 他在這種面對佛陀的時侯 內心種種的痛苦委屈 就宣洩出來 相信我們在時下 那就是你有同事 有要好的朋友 或是有親人 當你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那有一個人 讓你可以宣洩你的情緒 那真的是如逢甘霖 那真是非常的殊勝難得 當然我們人生  有時 有時侯 我們有些事情想不透 或是有的在情緒當中轉不出來 有這樣的善知識 或是能夠知己貼心的朋友 親友 那真是很大的福報 那這裡經文就說到 韋提希見佛世尊 自絕瓔珞舉身投地 號泣向佛白言 世尊 我宿何罪生此惡子 那麼從這一段經文 可以看到 韋提希夫人是多麼的怨嘆 非常的怨嘆 那非常的怨嘆 他希望 這個希就是希望能看見佛陀 所以有人在處理事情 有時侯比如說他有什麼問題 或是他有什麼陳述 有時經辦人員 有時侯溝通不良 或是種種的意見沒有交集 當然就是說 叫你們老板出來 叫你們負責的主管出來 那當然這個韋提希夫人 他是因為一心向佛 他就當然是希望 看到我們的老板 這個世尊 這個我們的法王 佛祖那麼 自絕瓔珞舉身投地 因為他是貴為一國的皇后 那當然也有他的身份地位 還有他的穿戴 就是在古代裡面 我們中國也是 你是幾品官 是要穿什麼樣的朝服 做官上朝 上早朝 你要穿什麼朝服 那這個朝服上面 有繡什麼東西 那麼說朝代比較近的 就是民國之前叫清朝 所以他文官有文官的 繡的是什麼動物 有的繡鶴繡龜 烏龜的龜 然後顏色還有他的朝珠 所以我們這個出家人這個念珠 那就很接近他們清朝的時侯 的朝珠 上朝的時侯 有一條類似念珠掛在脖子 他這個時代就是有各個的規定 你是做官的 幾品官他有什麼裝飾 或是他是什麼質料做的 所以古代我們也說布衣宰相 那就是因為一般老百姓 就是有階級的劃分 因為他們一般都穿布 沒有辦法穿綢緞的 也沒辦法穿到絲做的東西 所以一般叫布衣 就是一般老百姓 那麼這個韋提希夫人 他貴為一國的皇后 所以他的服裝 當然也有一定的標準 所以他有他的打扮 所以這些瓔珞珍珠 可能這些項鍊手環 這些裝備就有必然的規定 所以他因為有什麼身份 所以或是有什麼例外的 他當然打扮的非常的莊嚴 甚至於現在的人 他有時侯出門需要化妝 需要穿西裝需要怎樣 其實他就是一個 時下我們在社交場合 的一個禮儀 所以不一定說要穿的奢華名牌 合乎整齊清潔 所以如果說你說現在需要節能 減碳 就是環保 所以就比較清爽舒適 然後能夠以節約能源為主 這個又是一種新的一個觀念 那他就把他身上所戴的瓔珞 自絕就是 可以說他把他拿起來 或是不管他了 就舉身投地 整個人就這樣子腿軟了 整個人的身心都崩潰了 就這樣倒在地上 號泣向佛白言 號就是我們在形容一個人哭號 哭號這個另外我們說 樂器有喇吧 那麼這個叫吹號子 這個號 其實他就是有出聲音 有出聲音 就是人與人之間 大家溝通不良 各吹各的號 就是你吹你的我吹我的 不同調 就不搭嘎 不交集 那這個號就是有出聲音 泣就是哭的時侯 他只有掉眼淚 沒有出聲音 所以同樣是在形容一個人傷心 流眼淚的狀態 這兩個意思就不一樣 號就是一邊哭一邊叫出來 我很歹命 我好痛苦 他就哭的當中有出聲音叫號 有人就是默默的哭泣 默默的泣 那個泣就是他只有掉眼淚 那種悲傷 有的是欲說無門 你要去跟人家敘述傾訴 沒有人可以傾訴 有的人是悲傷過度了 已經沒有辦法講出來 所以這裡可以從這個字面上 看到這個韋提希夫人 他的心情 非常的低潮了 所以向著佛陀說 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 我過去世 宿就是過去 這個宿世因緣 過去世的意思 到底是造了什麼罪 生了這個令我這樣非常失望 而可惡的兒子 那麼十六頁這個經文 第二行 他說世尊 他又跟世尊報告 復有何等因緣 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 唯願世尊 為我廣說無憂惱處 我當往生 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此濁惡處 地獄餓鬼畜生盈滿 多不善聚 願我未來不聞惡聲 不見惡人 今向世尊五體投地 求哀懺悔 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那麼這個 從一個人的一個心態來講 所以現在 他的個性是比較屬於清修的 或者是他比較屬於平淡的 所以他看到的人很多 或是很煩雜 或者很熱鬧的 他就很受不了 就像有一位菩薩 他住美國比較郊區的 他一回到台灣 好富裕好繁華 那這個沒有什麼對錯 就是說他居住的 就是像我們在台灣的 不是在那一個地方 他住的就比較偏僻比較鄉下 他到了人多的地方聲音也多 人講話車子喇叭 還有廣告的聲音 他就會受不了 人也是 那清淨無為真的是人間的福報 我們早期我們景氣不好 或是經濟還沒有起飛 大家都是生活很清貧 然後很樸素 然後這個環境也很清幽 但是因為經濟的繁榮 帶來了好多的建設建築 變成很多很多的噪音 現在又有景氣不好了 大家又收斂了也不多消費了 甚至於很多的設施 都做一些節約的處理 所以出去外面 變成聲音也比較少了 車子也比較少了 大家就減少消費 減少浪費能源 慢慢的 就有一點 又回復過去那種比較清淨無為 所以其實興衰苦樂 這個有時侯 真的是人生的一個寫照 當然這個景氣 經濟的繁榮 也有它的興衰 也有它的種種的變化 那這個太繁華了 有時侯會讓人太奢華 而不知惜福 所以有的人 他在比較貧窮的國家 到比較富有的國家 他看他們 太浪費了 比較落後的國家 到了先進的歐美國家 他們的東西用一用沒辦法使用 就丟掉 沒有修理的觀念 那這個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 這有的東西可以修一修 補一補還可以用 其實這也是一個惜福的觀念 那麼景氣不好 大家又會這樣子 可以修修補補再過三年 就會又激起我們惜福 還有感恩的一個心態 其實很多環境的變化 我們人的觀念 也會隨著環境做一個調整 其實也不是一個壞事 這當然韋提希夫人 他碰到這樣的 讓他很痛心的事情 所以他希望 佛陀我到底是什麼因緣 這個提婆達多 出了這個不好的點子 所以這慫恿阿闍世王子 來要害父親害母親 所以這是到底是造了什麼孽 怎麼會跟他碰在一起 因為碰在一起 就是不是成為眷屬 就是成為不好的朋友 所以他就也是引伸 怎麼跟這個提婆達多 好像怎樣 眷屬一樣 也聚在一起 希望佛陀慈悲 為我廣說無憂惱處 我要怎樣 才能夠到沒有痛苦煩惱的地方 所以這個也是時下的人 最嚮往的地方 所以淨土 是不分東方西方的 當然這一部經是強調往生西方 那麼淨土其實也不是去東方 也不是去西方 或是南方北方上下 而是你內心有一片清淨的 這樣的淨土 那就是淨土了 清淨無為無爭無惱 那當然就是淨土 環境也是 那內心是最重要 常常有人說 在工作上在學業上與人相處 有些不愉悅的時侯 種種的苦惱 當然我們在社會上有張老師 其實因為我們是宗教家 所以常常要扮演張老師 張教授甚至張校長 就是那種 層級有時侯要慢慢往上走 就有在高位的 或是他擁有很多財富的人 他有他內心的痛苦煩惱 他會找師父談談 所以我們要扮演張老師 張教授張校長 那麼就來跟他內心 做一些 就是把內心的 這些痛苦如何來消除掉 如何讓它以一個無憂惱處 這其實世間上 很多人就是一個滿大的需求 就是說 至少如何減少他的壓力 至少能夠去除 他人際關係的苦惱 很多人在工作上 做是有能力 但是與人相處就很困難 有的人是與人相處還好 叫他做事情完全不行 所以這有時侯是 要從各個的方面來下手 那當然人碰到痛苦無力感 挫折壓力 他當然就希望無憂惱處 尤其現在的人 經過經濟的繁榮 還有種種的享福 他一點挫折他就受不了 一點點的挫折他就好像世間 所以為什麼自殺的事件 會增加 為什麼精神上一些障礙 疾病會增加 就是現在的人 經不起挫折 這種面對事情 或是種種不如意的事情 他的承受力 愈來愈欠缺 所以這個有時侯要做一些強化 或是輔導 那麼我們從事很多輔導的 心理輔導 然後讓他能夠再進而信仰佛教 進而願意來接受佛法的薰陶 甚至於能夠要修行 這個其實也是一個利益眾生 一個很好的脈絡 所以韋提希夫人 他心情有夠不好的 從這個字面上來了解 希望不要這個兒子出現 不要那麼討厭 也不要慫恿他兒子 做這個壞事的提婆達多 那這些已經夠他煩了 所以佛陀您跟我講 那個地方才沒有痛苦煩惱 我要去那個地方 一般人認為 往生就是西方東方 就是種種淨土 就是我這條命沒了 才能往生 其實不是 當你修行能夠有那個能力 你當下就可以往生 到任何一個淨土 包括你當下 不被那個痛苦所束縛了 你的心境就往生了 所以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佛好像大家知道在靈鷲山 佛在靈山莫遠求 那靈山在那裡 靈山就在你的心裡面 佛就住在你的心裡面 我們都不往內求 都向外求 那這個故事 我們不是說 這個韋提希夫人 他也是向外求 而是藉由這樣的故事 讓我們從內心去發現 自己的菩提 讓我們從內心當中 去發現我們的淨土 也時時刻刻跟佛常相左右 所以他說我當往生 你跟我講那裡有淨土 我就去往生 不要閻浮提諸惡世也 這個閻浮提就是娑婆世界 那一般 是五濁惡世 就是種種的命濁煩惱濁 就是很痛苦很煩惱的地方 看這個娑婆世界是很痛苦的 那也是因為娑婆世界 叫苦樂參半 叫做堪忍的世間 就是因為它苦樂參半 你很快樂 但是又樂極生悲 你貴為一國的皇后 貴為一國之君 那怎樣 也是有煩惱的 你再怎麼享福 你會樂極生悲 那麼他像他這樣子 碰到不孝順的兒子 然後碰到一個討厭的人 來慫恿他的兒子 他也是很苦 所以苦樂參半 他就種種這樣的打擊 希望能夠激起往生淨土 所以有時侯我們碰到順境逆境 也不是非常的絕對 太順境會讓你得意忘形 然後起了這個驕慢之心 那麼太逆境 有時侯讓我們意志消沈 然後了無生氣 所以有時侯人太得意了 有了點打擊 然後提醒我們自己 那麼人很失意的時侯 有一點快樂的事情 讓我們不至於走入極端 所以這邊他是貴為一國之后 可是因為這些不如意的事情 所以他激起他的要修行 要往生西方 所以這也是一個很殊勝的因緣 所以我們說因緣有順的因緣 也有逆增上緣 是用另外一個方式來提醒我們 所以我們就感謝 任何的因緣 成敗當然是在於我們 可是有時侯 都是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所以它是順的是逆的因緣 那都是能夠成就我們的 那也因為阿闍世王子 這樣的對待他 所以激起他 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一個道心 所以這個阿闍世 也是一個菩薩示現 不然他的母親他的父親 包括被他所碰到這些 不愉快的事情的人 難得他就能夠讓他激起要修行 要向道的心 所以它這邊經文 的第三行就提到 不要閻浮提濁惡世也 那麼此濁惡處 就是這些不好的地方 地獄餓鬼畜生盈滿 盈滿就是充滿 這個當然我們都希望財富盈滿 誰會喜歡這個三惡道盈滿 這個地獄餓鬼畜生叫做三惡道 天阿修羅人叫做三善道 加起來就是六道輪迴 所以你有善有惡 但是還是輪迴 不如解脫 修到聲聞緣覺菩薩 那才能夠成佛 才是究竟的解脫 這個三善道 當然就是因為有造善的因緣 所以往生善的地方 那麼天很享福 我們在經典 看到佛陀在對著大眾講經說法 天也會來護持也會來讚嘆 那可是他們福報大 壽命長 佛陀也會苦口婆心的勸他們 你們也要修行 他們都說好啊好啊 但是等享福完了再來 享受完了再來 因為太享福了就不會想修行了 所以就坊間有一句話說 富貴修道難 富貴又富且貴 富就是有財產貴就是有錢 人家尊敬才有貴氣 富貴修道難 太富裕太順遂了 所以他就不願意修行 所以很多這種有權有勢 你跟他說修行 他如果善根不夠 當然有錢有權的 就是富貴人家 也有很多很多善根的 護持佛教修行 就很多 但是也有沒有善根的人 那換句話說 比較貧窮比較低下的人 那他要忙著三餐 要打點家裡 所以他確實有善根 可是力不從心 那有的人他力不從心 但是他如果有善根 有碰到好的因緣 他也可以好好修行 反正他也不用忙著 很多人的生計 所以他只要自己打點好 或是他的家庭打點好 他就照樣可以修行 舉一個最簡單的 六祖壇經的六祖慧能大師 他就是一個老母親 他剛好 有人幫忙 他把這個老母親打點好 他就可以去修行了 所以家大業大不一定是福氣大 那麼這個天就是福報大 阿修羅就是脾氣不好 所以他在六道裡面 其實每一道 那脾氣不好的瞋恨心重的 所以叫阿修羅 所以你看到那個人 很容易發脾氣 就是阿修羅那一道 那當然飲食修養 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 常常以尊敬恭敬的心 對待一切的人 當然對師長對父母親 對我們的這些學長 當然要恭敬有禮貌 這是最起碼的 那麼對一切的眾生 都能夠慈眉善目 何嘗不也是一個慈悲的行為 所以一個人權力很大 事業很大 但是又能夠謙恭的 對待所有的人 那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修養 人就剛剛所講的娑婆世界 苦樂參半 也能夠剛好激發他能夠去修行 那這個阿修羅瞋恨心重 他只要有什麼事情不高興 他就宣戰 尤其是阿修羅女長的很漂亮 但是他們長的漂亮 智慧福報 就沒有天女那樣的具足 所以有時侯天人的男眾 就看到他們的天女看到膩了 就換點新鮮的 會去搶阿修羅女 那麼阿修羅男就很不高興 你自己想天女這麼多 還要來搶我們的阿修羅女 所以這阿修羅男會向天人宣戰 所以這種瞋恨心這種的 一天到晚找人家吵架打架 當然在世間上也有 你看那脾氣不好的 很暴躁的 修養是可以做調整 還有飲食也可以做調整 像天氣這麼熱 我們就不宜吃炸的 太油膩的 太刺激性的東西 當然有人說 就是因為食欲不振 所以要吃點辣的或炸的 這樣比較提高我們的食欲 可是這個都是會 煽動我們的精神情緒 口味清淡點 比較能夠消暑 當然吃一點清淡的 或是消暑的東西 一來讓我們的暑氣降溫 二來就是無明火 什麼時侯要燒起來不曉得 所以火燒功德林 你一個瞋心起 所有的功德都燒光光 那當然阿闍世王 對他的父王母后這種態度 就是非常的不理想 所以他這個有他的業力因緣 那三惡道這個地獄 所謂地獄有五個因素 才會去地獄報到 殺父殺母殺阿羅漢 出佛身血 還有破和合僧 所以時下我們如果有看到 有人殺父親的 殺母親的 殺阿羅漢就是 他已經修到阿羅漢果 把他殺掉了 這個會去地獄裡面 那還有出佛身血 在佛陀在世的時侯 這個提婆達多 也有做到 他就是跟這個阿闍世結黨 這個他慫恿阿闍世篡位 他自己也要篡位 他要當新佛 阿闍世當新王 他當新佛 因為他要把佛陀處理掉 所以有一天 佛陀去講經說法 經過一座山 他就在山上滾動一個大石頭 要把佛陀壓死 那佛陀把他處理掉了 他就可以當新佛 那可是這個石頭一滾下來 所謂業力因緣的巧合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 他這個石頭一滾下來的時侯 沒有壓死佛陀 可是佛陀的前面 剛好有一個樹枝 這個石頭滾下來的時侯 這個樹枝有翹起來 剛好佛陀的腳到那邊 所以刺到佛陀的姆指 那流血 就是出佛身血 這也是殊勝難得 才有辦法傷害佛陀 要佛陀在世 還有你的計謀得逞 所以阿闍世和提婆達多 各想鬼計 這阿闍世 就是把他的父王關起來 要把他餓死 這個提婆達多 就是要把佛陀弄死了 他才可以篡位 但是佛陀不在世的時侯 也是有人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 也等同於出佛身血 比如說他簽什麼賭博的行為 他要簽的時侯 他有時侯要去問明牌 求號碼 他就拜神拜佛菩薩 反正他能夠拜的 他通通拜 有得獎 那當然 這些神佛菩薩都還好過日子 相安無事 可是給他沒有了 或是他賠了大錢了 他把這個氣 就出在他所膜拜的對象 神也丟了 菩薩也毀了 佛也摔出去了 這個就是眾生那種欲望 欲望沒有滿足的時侯 就求不得苦 所以他拿這些佛菩薩 還有這些神來出氣 當然有的宗教說 膜拜這些是偶像的膜拜 其實這個是一個精神的象徵 宗教的一個象徵 就好像是我們對一個長輩 或者是偉人 你有把他塑像 或是相片 做紀念 或是讓後代的人說 我們這個偉大的某某人 偉大的這些前輩 他們付出了什麼努力 他的長相是這樣子 我們的祖先是長什麼樣子 所有的相片 只是一個紀念性的 而不是這個當中 做一個膜拜 所謂膜拜 就是淪為祈求式的 就是說 我有什麼痛苦 拜一拜求一求 把我消災解厄 拜一拜求一求 讓我升官發財 所以佛菩薩是用來行的 行動的行 信解行 那麼信解 然後你相信了 你了解了 你要去行 你要修行 你才能夠得証佛菩薩 所以是信解行証 不是說你去求你去拜 那你就變成佛 你變成菩薩 我們一切的眾生悉有佛性 這是佛陀講的 你都可以成佛 任何一個眾生都可以成佛 所以他不是希望說 我們都去求佛 相對他也不是說 你們都來拜佛就好 拜的當下 是激起我們的道念 道心 能夠起而行之 而不是只止於拜 止於求 停止在那邊 這個應該不是佛陀的本懷 所以眾生有時侯用自己的 想法 用自己的欲望 去塑造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氛圍 所以這就是眾生的信 並不是佛陀的意思 所以佛教本來沒有在膜拜偶像 他只是一個紀念 我們的佛菩薩 就好像我們紀念我們的長輩 或是在這個世間上的 種種的偉大 或是貢獻的人物 這樣的意思而且 所以佛還是靠修的 不是靠求不是靠拜的 那麼餓鬼就是因為 他非常的慳貪 不願意施捨 曾經在經典裡面有提到 有一個很有錢的人 碰到有人來乞討的時侯 他的內心就非常的痛苦 這些人不事生產 一天到晚要來肖想我的錢 一天到晚就希望 從我這邊得到好處 所以看到這些來乞討 他都趕走他們 不長進或是種種不好的語言 那這個就是他慳貪 慳貪 有一次有一個 類似善知識 跟他開玩笑 他就把那個乞討的人趕出去 他就用神通力量 把他變成一個乞討的人 那這個善知識 就變成這個富貴人家 這個富貴人家看到有人來乞討 好趕快窗戶打開 趕快把我們的錢財 還有飲食 去供養這些乞討的人 這個本來富貴人家 他變成這個乞討的人 他一看到 我這個黃金 我的財產會給他敗光 他就趕快要擠進去 跟他家的傭人說 你們不能財產給他敗光 可是人家不認識你啊 你只是一個乞討的人 那就我們的老板 已經發了個大心 以前是很小器 可是他不知道怎麼搞得 變成很慷慨 叫我們把倉庫打開 叫我們把飲食 布施給所有需要的人 所以這個是很難得的善心 等一下他後悔了又不要了 那才糟糕 趁著他發心 趕快去布施 趕快去供養 趕快去護持三寶 所以他變成一個乞討人 講話沒有人相信他 他就很生氣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人沒有千日好 花沒有百日紅 沒有永遠就隨順你的意願 你的貪念 這個是善知識跟這個富貴人 做一個開玩笑 畜生就是愚癡 不明事理 做事情 就非常的不理想 所以我們有時侯在報章雜誌 批評一個人 就是這個人做事情 好像畜生一樣 不顧到這個社會倫理道德 就會用這樣的字眼 來斥責他 那所以地獄餓鬼畜生 不 是三惡道 就是在人的這一道裡 也其實也具有 當然三善道也有 你看那個人非常有福報 然後壽命又長福報又棒 那當然就好像天來投胎的 那這個人脾氣很糟糕 但是還有一點福報的 那可能就阿修羅的 那麼人就是一半一半 有的人是生活非常的痛苦 生活的當中 就好像在地獄 有的人 你看到他非常的慳貪 一毛不拔 人家說一毛不拔鐵公雞 現在的原物料這麼貴 鐵還是可以賣點錢 他是好像塑膠雞 這種不值錢的廢物了 這個真的一毛不拔 那畜生呢 這個做事情 非常的不理想 連人的人格都不具足 這個叫畜生 當然這個韋提希夫人 他就心情很不好 希望能夠往生到 沒有痛苦煩惱的地方 我們不要在這個五濁惡世 我也討厭 看到這些三惡道的眾生 那當然討厭 就是一個情緒的表現 那你討厭是不是要遠離 那麼你討厭是不是用逃避 還是要靠修行 所以其實還是要修行 那麼這個十六頁的講義 倒數第二行這個經文 他說這些地獄餓鬼畜生太多了 多不善聚 不是善類 有人說這個人非善類 不是好人 不是好東西 就是形容這些三惡道 不是好東西 我不要 願我未來不聞惡聲 希望我來世 不要聽到這些不好的聲音 其實這個當然是要有願力 但是我們說 一個人往生有三個條件 願力發願的願 一個是業力 你的業力因緣 善惡就有善惡之報 還有一個隨習氣 你的習氣喜歡賭博的 你就去賭博那邊投胎 愛念佛的 你就去念佛那邊去投胎 所以養成好的習性 這個是非常重要 有人說習慣決定你的命運 也沒錯 有好的習慣 必然會招引好的善知識 好的因緣來 那壞的習性 那當然就是 壞的業力因緣來相應 所以有人說 你要碰到貴人 你就要先做眾生的貴人 你要先有個貴人的德 或是貴人的氣派 那當然你才會碰到貴人 你都做小人 怎麼會碰到貴人 那才奇怪 所以這邊韋提希夫人 他是有這個願力 但是佛陀會跟他開示 還是要好好的修行 他自己就說 我不要再聽到這個惡言惡語 耳朵不要再聽了 不見就是眼睛不要再去 看到這些不好的人 六根六塵 都能夠不要碰到這個惡的因緣 今向世尊五體投地 這個五體投地就是我們的 雙手雙腳還有我們的頭 就這樣 頂禮這個佛菩薩 這個是一個很恭敬的禮貌 所以在世間上來講 除了過年 或父母親生日 長輩生日 會去做一個磕頭 所以有人說 男兒膝下有黃金 怎麼可以隨便跪人家呢 但是你看古代的故事 韓信被人家欺負 他還能從人家胯下過去 大丈夫是能屈能伸 這個當然也稱為大將之風 那再來對於長輩的恭敬 這個是我們大家 必有的一個恭敬 對三寶的恭敬 那當然就是 你有一份的恭敬 就有一份的功德 那你沒有恭敬心 佛菩薩不會跟你來要的 你要對我有禮貌 你要對我五體投地 不會 佛菩薩是因為你造了善因緣 就必有其善果 那當然 他也能夠幫助這些有心的 有善因緣的人 如果他所言所行都不是如法 如律 那都做的不好 那他當然不可能 會碰到好的結果 所以他這邊是韋提希夫人 表明了 他這樣的一個恭敬的心 求哀懺悔 所以人要有懺悔心 過去累世以來 做一些什麼事情 身口意造就了種種不對 或是不是很對 或是有點對 讓他能夠這樣好好的懺悔 不對了不要再做 有點對了 讓對的比較多 就是在講三十七道品 這個增上 惡念不要起 你起了惡念不要再滋長 那麼善念 能夠起來 那麼已起善念的 讓他能夠滋長下來 所以好的讓它滋長 不好的讓它不要滋長 好的讓它去蓬勃去發展 不好的就讓它熄滅 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希望佛陀能夠發慈悲心 教導我 當然他不一定請佛陀教導 佛陀有很多弟子 各有專才 所以有人到寺廟拜佛 一定要找住持師父 其他的師父 其實他有他的教化的專長 或善巧 不是很多事情 不一定要找到住持師父 就好像你到一個公司 但是那也許就是他的工作領域 他就跟你接洽 你不一定要去 我一定要找老板 我一定要找董事長 我要總經理才符合我的身份 其實有時侯是看工作的需要 那麼修行也是 這裡它就是在表明了 韋提希夫人 他的發起這個要去往生的 這樣的心願 那因為經典 大部分都是佛陀所說的 佛陀為主導 那麼當然這一部經 觀無量壽經 佛陀有開示 種種的修行法門 包括觀法 當然也有善巧 他有派他的弟子 來跟這個韋提希夫人受戒 受法 所以也是非常的殊勝 只要跟善法相應 跟解脫相應 無非就是我們在發願上 業力上 習性上 都非常的清淨 有善根有好的因緣 才能夠碰到這樣好的果 所以雖然這個故事 讓我們知道 這個淨土的殊勝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無非也是要提醒我們 養成好的習性 養成好的這種心態 去面對我們的人事物 何嘗不也常常生活在淨土當中 您說是不是 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