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觀無量壽經--6 主講者:理群法師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我們介紹觀無量壽經 已經介紹了淨土 還有三十二相 還有八十種好 甚至於如何來念佛憶佛 那這個當中 為什麼會介紹這些 讓大家先有一個概念說 在整個的經典內容介紹 是希望我們知道這些現象 接著因為阿闍世王子 他把他的父王拘留之後 他的母親甚至於隨著他的父王 在監禁的地方 來求釋迦牟尼受八關齋戒 甚至為他說法 甚至於來知道 這個淨土的一些觀念 跟念佛的一些法門 那我們在講義的第十一頁 經文就提到 國大夫人名韋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淨 以酥蜜和糗 用塗其身 諸瓔珞中 盛葡萄漿 密以上王 爾時大王 食糗飲漿 求水漱口 漱口畢已 合掌恭敬 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 而作是言 大目乾連是吾親友 願興慈悲 授我八戒 時目乾連 如鷹隼飛疾至王所 日日如是 授王八戒 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 為王說法 如是時間經三七日 王食糗蜜得聞法故 顏色和悅 在經文這樣的敘述 其實已經非常的簡單告訴我們 那麼阿闍世王子 他的父王關起來之後 所以要求這些群臣 這些臣子們 任何人都不許去看 但是他卻沒有禁止婦女 或是他的母親去看 他只是規定 你們這些大臣 都不能去給我接近 所以這裡有一個漏洞 所以經文說 國太夫人名韋提希 這個是國大夫人 這個國家的大夫人 因為韋提希夫人 他是阿闍世王子的母親 他這個阿闍世 把父王關起來之後 這些臣子當然就很阿諛 就去捧著阿闍世王子 稱大王了 可是在輩份的稱呼上 所以還是稱他是大夫人 所以這個韋提希 就另外在這個漏洞當中 去看這個父王 我們看經文的這個解釋 第二行 後面那邊 提到韋提希 翻譯中國話叫做思維 就是她善於思維 當然思惟是正法是最好 恭敬大王 大王就是她的丈夫 她對他很恭敬 那麼大王被他的兒子關閉起來 她也沒辦法了 可是她還是 畢竟是一國之君 他還是很恭敬的 而且在因緣上他們是夫妻 所以他義不容辭 一定要去看他 能救他出來是最好 救不出來至少要去看他 到底活著還是死了 有得吃嗎 或是受了什麼的刑法 那他就澡浴清淨 因為阿闍世 大家都不能接近 那表示沒得吃沒得喝 一定要把他活活的餓死 那韋提希夫人名叫思惟 他就很聰明 想出一個妙法 他就把身體洗乾淨 以酥蜜和糗用塗其身 那麼酥蜜就是酥油 還有和著這個蜜 那麼這個糗就是麵粉 把它炒熱了 然後用開水跟糖蜜在一起 他和一和就可以吃了 這個就像我們早期 大家買不起牛奶 喝的那個麵茶 麵茶 就是麵粉炒一炒 在鍋子裡炒一炒 吃葷的可能他會用一個蒜頭 去爆香 然後把這個麵粉炒一炒 炒完之後放著涼了 他會把它篩一下 就是把那種硬塊的東西 成形的東西 就是把它篩掉 就是剩下那個粉 當然有的人會 在炒的時侯會放糖下去一起炒 有的人就 在沖泡的時侯再放糖 一般都是把它變成有甜的感覺 所以比較早期的 三十年代四十年 出生的小朋友 他們就喝過這個麵茶 他水份弄多一點的話 就好像這個飲料 麵茶飲料 那如果水放少的話 它就粉粉的 就吃起來口感也很好 所以這個是早期 二三十年代 這些比較有在有人做的 所以你如果現在去逛夜市 就有那種古早味 什麼酥餅或是麵茶 什麼杏仁茶配油條 這個就是比較 大家物資比較缺乏的 甚至於就是比較古早味道的 這些點心 就是非常的口渴 吃起來非常的營養 說營養成份熱量 也不很高 那麼所以變成是 一個很特殊的一個點心 那他這個麵粉炒過之後 有的是有加糖 這邊提到了他用酥蜜 酥就是奶油 蜜就是蜂蜜 所以他就有油的感覺 所以吃起來就比較有飽足感 因為如果我們的胃 有一點油質的話 就會比較舒服 像早期的人沒東西吃 所以白飯一碗 他就和著豬油或是醬油 他就這樣可以吃的下去 因為這個肚子餓了 所以那個飯的熱 就會把我們的胃 溫暖起來 那麼那個油質 就會讓他能夠耐餓 那個醬油鹹味 就會增加我們的電解質 所以早期的人 他可以白飯拌著油 拌著醬油就可以吃了 然後也不用配菜 所以這個也是早期 大家在生活物資上 比較欠缺的時侯 一個很好的 一餐這樣的 用起來也很方便 那這個酥蜜 是相當好的東西 尤其是在皇宮裡面 吃的用的 應該都是很上等貨 然後酥呢 它其實有的是用牛奶去打 打成酥 有的後來就是提練成為起司 所以說是經過不斷的攪動 或是種種的方式 就可以提練出來 這邊提到這個糗 就是炒熟的麵粉 它就是用奶油用蜂蜜 炒熟了麵粉和起來 如果說平常 可能就像沖泡開水 就可以喝了 看你是要糊狀的 或是飲料狀的 這樣就很好喝 那這個韋提希夫人 就把自己身體洗乾淨 所以相對的 他這個可能就是用了少量的水 所以它成了一個糊狀 就把它塗在身體 就好像水泥 你和一點水 就可以塗在牆壁上一樣 所以他就用這樣的原理 把這個麵粉和一點水 就塗在自己的身體 這個厚厚的一層 所以他外面穿上衣服 大家知道他變得比較腫 比較胖 但是不曉得這個當中 身上是有吃的東西 諸瓔珞中盛葡萄漿 瓔珞就是夫人身上的裝飾品 非常的名貴 那麼我們相對的 看到菩薩的身上 也都掛著瓔珞 這是一個莊嚴 所以學佛的人 有的時侯因為你的身份 你的工作 必須必要的 一些外在的一個裝扮的話 其實也不算是奢華 而是因為你的工作需要 它必須要去化妝 它必須要去掛一些東西 來襯托你的身份 跟社交的禮儀 所以學佛不是說 一定要穿破衣服 然後就應該要眼觀鼻鼻觀心 學佛是我們在修行上的 修正行為 那麼你外在的 因為你的工作 你的職責 你的身份 必須要有什麼打扮 那麼你就必須符合 職場的要求 這樣才不會失禮 就是說因為你是學佛的人 然後就不懂得這個社交禮儀 那就會貽笑大方 那麼瓔珞 當然因為貴族 皇親國戚 所以他們的裝飾品 應該都是比較大 或是比較精緻 那麼在這個當中 也有一個善巧 他可能就把它縷空 或是可以弄個蓋子 所以就把這個葡萄漿 酒精成份比較濃的 就變成葡萄酒了 那葡萄漿顧名思意 它算是一種葡萄汁 那葡萄汁可以經過蘊釀 可以變成酵素 有的是變成葡萄酒 那它這個就把它裝在 他身上所掛的瓔珞 密以上王 密以上王就是暗中 他進去看這個國王的時侯 然後就秘密的把這個東西 給他吃給他喝 可能就是身上可以剝下一塊 就是糗 就是麵粉 炒好的麵粉 就當餅乾 就這樣吃 然後喝了這葡萄漿 所以當然也是非常的美味 可口 尤其經過很久沒有飯吃了 這個東西 應該也是他很期待的食物 如果有人去參加這種減食 或斷食或是那種減肥 那就吃的很少 或是停止一般的食物 幾天之後 他透過復食 就是先吃一點流質的東西 再吃一點東西 那會非常 就覺得說這個東西 就變得非常的美味 以前可能你這個東西 嫌他太鹹嫌他太硬 嫌他不好吃 可是等你沒得吃的時侯 這個也太美味了 這個也太棒了 這個也太好吃了 所以人是當你失去的時侯 才會覺得它的可貴 當你都沒得吃的時侯 你看這個也好吃 看那個也好吃 當你有吃的東西太多了 你就覺得說吃不下 或是太多了 所以有的人 這個沒有經過 困頓或貧窮的日子 他就浪費慣了 有的父母親 小孩子吃的漢堡一口不好吃 不要吃了 雞腿咬一口不要了 當然以父母親的那個年代 他們覺得 能夠買到一個漢堡來吃 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能夠啃到一口雞腿 也是經過多少的爭奪 乃至於這個哭泣才有的 你們現在都不要吃 所以就會站在不同的立場 所以這個惜福的觀念 是要從小就養成的 那麼做父母親的 他可能因為經過了那一段 物質比較貧乏的日子 所以對於現在的小孩子的需求 就無止盡的供應 你儘量吃你儘量用 那這個過與不及 就是父母親的年代也許是不及 物資缺乏 就沒得大家有得吃 那麼對於小孩子 他又捨不得他們受苦 就無限量的供給 那變成他們奢侈浪費 所以這其實也是一種 損福的一個事情 所以曾經也有一個父親 就罵他的小孩 說以前我們要吃一個什麼 多痛苦啊 多不容易啊 我們頂多吃個地瓜稀飯 頂多吃個蘿蔔波干煎蛋 你們現在是吃這個也不好吃 嫌那個也不好吃 你看我們以前吃的多不好 那一天這個兒子 就被念了好多次了 他受不了了 爸爸 你們以前吃的那些東西 我也都從來沒吃過 你也好心帶我去吃看看 吃吃你們過去吃的 什麼地瓜稀飯 還有蘿蔔乾煎蛋 我們也吃吃那是什麼味道 他爸說那還不簡單 結果 現在你要吃還真不容易 就帶他們到賣宵夜的 就是類似那種小飯館去吃 結果這個小孩子一吃 這個地瓜稀飯好好吃 又稠又有甜味 這個蘿蔔乾煎蛋咬起來又很香 就有一種鹹味又很香 不是光吃蛋那麼膩 這麼好吃的東西 老爸你真沒良心 今天才帶我們來吃 所以你站在不同的角度 所以有不同的體會 那你也許你那年代 吃的太頻繁了 吃的太膩了 反而覺得那個 根本就不好吃的東西 那現在的小孩子一樣 他的漢堡雞腿吃的都膩了 所以他不愛吃 所以你把這物資兩個交換 所以他們那時侯 很少吃到的東西 你給他吃看看 那真的是美味 所以人都是得來容易當等閒 得來容易就不稀奇了 所以站在父母親的角度說 以前那個東西吃到膩了 你們喜歡吃那也就算了 好那這個故事也是 可能這個大王 以前也是山珍海味 這個很多的吃的 聽說帝王之家 每一餐就是好幾十道的菜 甚至上百道的菜 那每一道 都是吃一口兩口這樣子 其他的這些菜餚 就送給後宮去吃 或者送給大臣去吃 那住在後宮的這些宮女 或是嬪妃 或是這些大臣 收到這個皇帝的賜宴 不是宴席的宴 就是當中的一盤菜 那就覺得受寵若驚 就誠惶誠恐的接下來 搞不好連那個盤子都留下來 當古董紀念 現在有人收藏東西也是 誰喝過水的杯子留下來 他擦過臉的毛巾留下來 這個很多東西 都可以變成紀念品 這個就是一種恭敬心 這個韋提希夫人 也非常恭敬 然後秘密的看四下無人 使個眼色 稍稍的就塞一下給這個父王吃 所以在這個註解裡面 提到了這個 爾時大王食糗飲漿 求水漱口 吃過飯之後 不改帝王的氣派 要刷牙或是漱口 這個帝王 貴為王宮的貴族 吃飯的時侯 一般都是要有銀筷 試它有沒有毒 旁邊有寵物 是貓或狗 丟給他們吃 然後沒中毒了 他們就吃 這個是非常嚴謹 那麼這個時侯 就是大王吃過了-韋提希夫人的東西 喝了葡萄漿 所以要求一點水 把嘴巴漱一漱 已經成為一個習慣 然後漱口畢已合掌恭敬 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 而作是言 他就是漱口以後 其實這也是一個禮貌 生活良好的衛生習慣 飯後或是吃過東西 趕快在三分鐘之內 要漱口 或是刷牙 因為那個殘渣 或是甜味 或是食物的調味料 留在這個牙縫中間 或是牙齦 它有時侯會滋長細菌 所以其實我們這個嘴巴 是充滿了很多的細菌 所以這個腸病毒 或是到公共的空間 大家如果有感冒的人 就要把這個口罩戴起來 它就是在講話 就是講話 或是在咳嗽 就會把這個細菌傳播出去 那戴了口罩 就是對別人的一個尊重 那當然對自己的一個保護 一個人有感冒現象 可能他就是免役系統比較差了 或是他已經受到 濾過性病毒的感染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病毒 傳染給別人 是一種慈悲 那保護自己也能夠早日康復 其實這也是一個很明智的舉止 所以透過一些 比如說sars或者是腸病毒 所以大家到那個公共的空間 比如說搭汽車捷運火車 高鐵啦 種種的公共的區域的時侯 能夠戴上口罩 這個不是神精質 這個是有時侯你會想像 一個空間大家都封閉的話 在那邊呼吸 在那邊講話 在那邊打噴嚏 那細菌就佈滿了整個空間當中 所以在天氣炎熱 或是有病毒傳播 非常的厲害的時侯 戴個口罩 是一個很好的衛生觀念 也是一個保健的 一個很基本的動作 那勤勞洗手 這也是很多人可以做到的 所以飯前洗手飯後漱口 這個都是一個養生之道 其實在生活的應用 不光是現在 其實古代的人都有去遵循 所以這個國王吃過東西之後 其實他這個一來是衛生 二來就是禮貌 當我們吃過東西之後 我們刷牙或是漱口 就把那個殘渣做個清理 嘴巴也不會有異味 這樣跟人家講話 也是一個禮貌 所以他現在要跟佛陀禮拜請法 雖然不一定是面對了佛陀 可是他面對了靈鷲山 然後 就也是合掌恭敬 遙禮世尊就是遙遠的禮拜 釋迦牟尼佛 而作是言 就是漱了口之後 合掌恭敬 對著這個靈鷲山 遙遠的禮拜釋迦牟尼佛 那麼對著靈鷲山就說 大目犍連是吾親友 就是我們的親朋好友 這邊有一些註解 我們來把它做一個認知 就是提到了 他向靈鷲山禮拜的時侯 然後大目犍連是我親友 願興慈悲授我八戒 那我們先來了解什麼叫做八戒 在西遊記裡面有豬八戒 那這個八戒 其實就是講這個八關齋戒 註解第五 就在下段的小文字裡面 八關齋戒梵語 是佛陀為在家弟子 所制定的暫時出家的學處 就是一日一夜過出家的生活 那麼受者須一日一夜離開家庭 赴僧團居住 這個能夠到僧團去居住 後來因為有時侯你到寺院道場 那麼變成寺院道場 如果沒有這些在家居士去發心 變成師父要佈置 師父要舖床舖 因為要去住去過夜 師父要煮給大家吃 那大家也過意不去 所以會變成一種方便 就是去受了戒還是回家 那至少在受八關齋戒的 這些戒條當中 回家都還是要一一遵守 所以赴僧團居住 以學習出家人的生活 又作長養律儀 長養我們的律儀 近住律儀 八戒就是八支齋戒 或是八分齋戒 八戒齋八齋戒 八禁八所應離 八是指持八種戒 關就是要關閉的意思 戒有防非止惡的作用 那麼能持八戒 能夠防止身口意三業的惡行 便可關閉惡道之門 那麼佛教雖有出家與在家弟子 但佛法以出世解脫為目的 所以能夠出家是最殊勝的 那沒辦法出家 至少來受八關齋戒 令在家學佛者 熏習長養出世律儀 所以八關齋戒 有八種齋戒法 第一個不殺生 不要殺生 那麼在持齋的 持戒的這一天 就不要殺生 那麼殺生大家顧名思意 就是殺掉有生命的眾生叫殺生 那麼其實沒有生命的 物質它也有它的使用期限 那你沒有好好愛惜 提早讓它毀壞 那也是殺生 因為他可以用八十年 那你用八個月 我用三天 生氣吵架 把它摔在地上 或是放火一燒它就結束了 這也是殺生 所以浪費時間 也是浪費生命 好那當然是殺生 所以透過學佛持戒之後 我們跟人家約事情 就不會遲到早退 當然遲到早退 有的時侯是他的因緣 那當然不要故意 那麼遲到了 就浪費了人家的時間 譬如說十二個人的團體 十二個人的一個團體 他等我們 一個人我們跟他浪費五分鐘 那十二個人就浪費了六十分鐘 一個鐘頭了 那這樣就是一個殺生的行為 那麼有的紙張它只用了一面 那另外一面 還可以再寫字 還可以做其他的用途 那你沒有好好的愛惜 也叫做殺生 那所以殺生其實它是廣義的 對於可用的物資 或是有生命的眾生 我們都要好好的愛惜 才叫不殺生 第二不偷盜 偷是小偷 偷偷摸摸的 盜是強盜 那你是偷偷摸摸的偷 還是明目張膽的這樣搶 明目張膽的這樣搶 這個也是叫做偷盜 所以度就是不要做暗中的 或是這個明的上面 硬搶的 那偷盜的東西 它的定義就是不與取 人家沒有給與我們的 就不要拿 當然你去辦事情 他這個櫃台上有提款的單據 或是存款的單據 那它本來放在那邊 就是要給人家用的 你就拿去用就好了 你不用特意跟櫃台的小姐說 我跟你拿了一張提款單 我跟你拿兩張存款單 不必 大家已經心知肚明 就可以拿來用 我到洗手間 那你用了一張衛生紙 兩張衛生紙 那個本來就是要給人家用的 就不用再報告了 那有的是這個東西很小 比如說你要寫個字 隔壁的剛好有筆你沒筆 拿來寫一下 當然你可以說一下 說我剛剛拿你的筆來寫 或是我剛剛拿你的鹽巴 來用一下 我剛剛又拿了你的醬油 來淋一下 當然這個小東西 就事後再報告 不一定說等到他來了 主人在場了我才拿 當然這個事後跟人家報告一下 就不會去佔人家便宜 其實這說到偷盜 就好像太嚴重了一點 但是我們養成一個習慣 不要去佔人家便宜 那當然父母親對於子女的教育 也是希望他從小 養成建全的人格 不要去做偷盜的行為 所以有一個諺語就是說 你小時去摘人家一個瓠瓜 那麼你以後就會偷人家的牛 就是說你的動作小的過失 父母親沒有指正的話 就怕小孩子長大了之後 就犯更大的罪過 這個就是 從小就要養成這樣的習性 當然有一個父親 他也是非常的注重 小孩子的教育 有一天看到小孩子拿著一隻筆 好像非常的高級 非常的昂貴 就問說你這個筆那裡來的 他說我跟同學拿的 那這個爸爸就跟他打下去 你怎麼可以拿別人的東西 我從公司拿回來的東西 還不夠你用嗎 所以相對的父母親教育小孩子 是希望他們不要犯錯 可是自己卻以身作則 這個就是一個 值得省思的一個問題 那當然也有父母親吃飯的時侯 看電視幹什麼 可是他規定 小孩子吃飯不能看電視 幹什麼 不能幹什麼的 那最重要是一個身教 這個身體舉止 還有動作 其實身教言教 小孩子都非常的清楚 常常是希望小孩子不要這樣 不要這樣 可是做父母親的 卻容許自己這樣那樣 那小孩子當然會納悶 那你們都可以 我們怎麼不可以 只是官家怎樣 不許百姓怎樣 就是會有一個不同的待遇 所以做父母親的 身教言教 是非常的重要 那因為不殺生不偷盜 還有後面的這些戒律 這是出家修行 一個必然的身口意的一個表相 第三是不淫 在家眾是不邪淫 出家眾是不淫 邪淫就是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或是親密關係 那麼在家眾他是可以正淫 就是他可以透過結婚 透過男女關係 當然現在也有同性的關係 這個是已經變成是 人權的一個尊重 所以在家眾 他可以正淫 但是出家眾 他是連正淫也不行 所以他叫做不淫 那麼受八關齋戒 就是我們在家人 去持一日一夜的出家戒 所以那個婬戒 也是不淫 連正淫也不行 那剛剛有提到 因為寺院道場 有時侯是人手不夠 有時侯是空間不夠 所以就會受了戒 當天就回家 那就當然回了家 還是要怎樣 以持不淫戒為主 那當然你回去 對方沒辦法配合 那你就捨戒就好了 其他的戒律也是一樣 就是捨戒 向佛菩薩或是向一個對象 善知識就是說 我沒有辦法八關齋戒 就捨戒 不妄語 沒有真實的話叫做妄語 這個妄語 有四個層面 就是不真實的話叫做妄語 另外就惡口 就惡毒的語言去對待人家 叫惡口 第三就是兩舌 就是東家長西家短 去搬弄是非 這也是不好的 語言的動作 再來 就是綺語 講了很漂亮的話 但是沒有一句是真實的 信口開河 不實的廣告 這個就是這樣 那有人就是 信口開河然後沒有誠信 隨便講這樣 隨便講那樣 那講一講 你沒有一樣做到的 他有時侯在講的當下 是希望人家去稱讚他 你好發心 或是你好棒 擁有這麼多的財富 就希望人家來稱讚他 或是人家來肯定他的能力 那他信口開河 沒有一樣做得到 這個叫妄語 最大的妄語就是未証言証 沒有証悟然後說他已經証悟了 這個是最大的妄語 第五不飲酒 酒會亂性 其實在廣義的來講 凡是對身心健康沒有幫助的 就不要用 像是毒品像是香煙 像檳榔 這個香煙 尤其會引起肺部的疾病 檳榔會引起口腔癌 那這個毒品 更是分一等二等三等 不管是販賣 或是轉送 這個都是有他的法律界定的 尤其是一級毒品 你販賣的話 這個就是死刑 唯一死刑 所以凡是會傷害我們身體的 這些不良的嗜好 跟東西 都不要沾染 第六不以華鬘裝飾自身 那天就非常的樸素 來表現自己的外在 不歌舞觀聽 就是不去看跳舞唱歌 那當然自己也不唱歌跳舞 保持身心的端莊肅穆 第七不坐臥高廣華麗床座 這個高廣臥床是怕我們 起傲慢心說 你說 我坐的這個法座 是多麼的莊嚴 我坐的這個地方 是多麼的符合我的身份 我是多麼的有修行 我是多麼的偉大 這個是去除自己的我慢 跟執著 第八不非時食 就是受八關齋戒 他就是過午不食 那這樣子 才能夠身心安住在道上 因為一日一夜持不婬戒 所以稱為淨行優婆塞 或淨行優婆夷 就清淨的行為 所以很多地方 在推廣這個八關齋戒 也有很多菩薩發心 去受持一日一夜這個八關齋戒 因為在家的菩薩他要出家 他的因緣也許不具足了 所以能夠去持八關齋戒 是一個非常殊勝 第六這個註解 就是講到富樓那 富樓那是釋尊十大弟子之一 他的全名叫做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他名字是滿慈的意思 滿是他的名字 慈是母親的姓 他就是跟著母親的姓 那又因為他是母親的兒子 所以叫滿慈子 彌多羅 是他的母親的族名 他的種族的名稱 有祝祝福的祝 願願望的願 有這樣祝跟願的意思 所以叫做稱滿祝子 稱他為滿祝子 或者滿願子 為迦毘羅婆蘇人 就是迦毘羅衛人的意思 是淨飯王 國師的兒子 屬於婆羅門種 他長的也非常的莊嚴 容貌端正 自幼聰明 能解韋陀等諸論 就是當時有一些論著 他都非常清楚 長而厭俗欲求解脫 就是因為他跟修行 跟道理非常的親近 所以難免 就看到這些世俗的東西 就不會很去沾染 甚至於想好好的修行得解脫 所以他在悉達多太子 離開王宮之後 就出離城門之後 跟朋友三十個人 同時在波梨婆遮迦法中出家 就也跟著出家 到了雪山 進行苦行修行 得四禪五通 四禪 就得到四禪定 五通就是除了佛之外的漏盡通 其他的通他都有 及佛成道 碰到佛陀成佛之後 於鹿野苑轉法輪 在鹿野苑講經說法的時侯 師乃至佛所求出家受具足戒 這富樓那就到那個地方 跟著佛陀出家 而且受具足戒 具足戒是出家人 滿二十歲所受的戒 叫具足戒 那男眾叫做比丘戒 女眾叫做比丘尼戒 所以對於出家比丘 或是比丘尼 我們可以通稱為師父 那麼講經說法的 我們可以稱為法師 所以對於女眾 有人又稱為尼師 那還是可以通過的 那因為這些民初 民國初年清朝末年的時侯 有一些文學著作 都非常的貶低或是污衊出家人 的名聲 所以尼姑就被他們歸類為 三姑六婆這種不雅的稱呼 所以我們對於比丘尼 不能直接稱尼姑 這個就好像對於原住民 你們稱他為番仔 這樣對人家非常的不恭敬 所以其實姑 就是爸爸的姐姐或妹妹 是一個很尊敬的稱呼 只是被貶化貶低了 被醜化了 那它就變成一個不雅的稱呼 所以 大家要在稱呼的時侯 就要彼此一個尊重 那一個三寶的弟子 對於出家人的稱呼 也是最好能夠如法如律 而具有恭敬心 所以如果不曉得要稱他什麼 都一律稱師父 甚至於 他有在講經說法的經驗的 稱為法師 當然在古代他是持戒精嚴的 就稱為律師 律師不是現在的 那個打官司在用的 那個律師 所以他是持戒精嚴 所以叫律師 然後他講經說法之後 他對於論 論是解釋經典的 有人對於這個論非常有研究 又稱為論師 他這個滿慈子 得了四禪五通 講義的第十一頁 倒數第二行這個小字 及佛成道於鹿野苑轉法輪 師乃到佛所求出家受具足戒 去那邊出家 又請求佛陀跟他受具足戒 比丘有二百五十戒 比丘尼有四百多戒 其實這些戒律 無非從五戒而延伸的 其他就是他一些威嚴威儀 還有一些比較微細的一些行為 那他跟隨著佛陀 出家受具足戒之後 証得阿羅漢果 又其長於辯才 他的辯才無礙 富樓那是辯才無礙 善於分別義理 後專事演法教化 所以他口才很好 理路思惟非常的清楚 所以有的人天生 非常的明辨是非 組織架構羅輯概念 非常的清楚 所以是一個非常難得的 弘法的法相 那因聞其說法而解脫者 解脫得度者 多達九萬九千人 所以你看這麼多人 聽他講經說法而得度 所以被譽為說法第一 應該是這樣的一個 很尊貴的稱呼 所以說法第一是富樓那 那他也有他的故事 如果對這些祖師大德 還有佛陀的傑出的弟子們 可以去看他們的十大弟子傳 就有很精闢的解釋 那麼我們剛剛在經文上提到 就是說大目犍連是吾親友 這個是親友兩個字 有的就是注解親戚朋友 那當然不是 有的人就把它解釋 親友是指正直有德的人 以及能教導正義的人 正道的人 所以又叫做善知識 與善友勝友 能夠相提併論 所以大目犍連 他十大弟子神通第一的尊者 是佛陀的右首弟子 也是一種首座 也是很重要的傑出弟子 那麼願興慈悲授我八戒 求目犍連尊者願興慈悲 授我八戒 那這個目犍連尊者 是佛陀的弟子 他剛修到神通 這裡稱他是神通第一 剛修到神通的時侯 他想到他的母親 我那可憐的母親 不知道流落何方 不知道去那裡投胎去了 所以入定去觀 一看他的母親竟然是在餓鬼道 那麼餓鬼的形相是嘴巴尖尖 肚子大大 當有東西碰到他嘴巴 就會變成火 那他目犍連看到自己的母親 跑到餓鬼道去 非常的傷心 那趕快 因為有托缽 他就把他缽裡的東西 要來供養他的母親 那他的母親是餓鬼道 東西一碰到嘴巴 就變成火了 所以什麼東西 也沒吃到 所以餓鬼道 就是長久處在飢餓狀態 所以有一句話 罵人家餓鬼 其實這個形容他貪吃 並不是真的他已經餓鬼道去 那目犍連看到這種情形 趕快就去佛陀那邊哭訴 我修到這個神通有什麼用 我沒有辦法度我的母親 那他的母親還是在餓鬼道受苦 然後受報 佛陀就跟他說 每一年的四月十五日 到七月十五日 這三個月 是出家人的結夏安居 那你能夠去供養這些出家師父 以此功德回向給你的母親 這個結夏安居是佛陀制定的 那當然也有很多祖師大德 非常的推崇 三個月當中集中火力 然後精進修行 那麼到七月十五日叫解夏 解除的解 解夏 那很多人 就來報告他的修行的心得 把他証悟的經過 把他公布出來 那當然大家非常精進 有得初禪二禪三禪 還有初果二果三果 很多人都有所証悟 因為畢竟精進修行 所以成果非常的豐碩 所以佛陀就非常的歡喜 所以這個七月十五日 叫做佛歡喜日 那麼以此功德來回向 救度我們的歷代祖先冤親債主 沒有緣出世的這些眾生 我們跟他超度 那讓他離苦得樂 冥陽兩利 這個也是佛教的盡孝月 所以在七月份就會做超度 就是誦這個盂蘭盆經 讓這些眾生得以離苦得樂 所以這一段經文 就是韋提希夫人 到了監獄探望父王 然後父王吃過飯之後 希望這個目犍連尊者 能夠來教導他 來能夠受八關齋戒 就是可見 我們在修行當中 希望都能夠有善知識來幫助他 那當然這個佛陀也看到 父王還有韋提希夫人 的這種心念 當然他們也不是 碰到災難的時侯 才祈求佛陀 本來佛陀在去托缽度化的時侯 他們也非常的護持佛陀 所以碰到困難的時侯 自然而然 就會去禮請遙拜 佛陀的慈悲教化 就好像有的人 因為跟媽媽或是爸爸 這個因緣很殊勝 所以他碰到事情 自然而然就會喊 爸爸或是媽媽來幫助他 所以眾生他以佛陀為他皈依 依靠的善知識 所以碰到問題的時侯 就自然而然 或是佛陀派了他的弟子們 來救度他們 或是跟他們解圍 或是給他們受戒 來讓他們身心得以離苦得樂 法喜能夠充滿 我們今天就先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