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觀無量壽經--5 主講者:理群法師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我們介紹觀無量壽經 之前有提到淨土的一些概念 大家比較熟悉的是 阿彌陀佛的淨土 西方極樂世界 是大家非常嚮往的地方 大家也了解到 西方三聖的這樣的排列 像阿彌陀佛西方三聖 他的兩邊的助理 就是觀世音菩薩 跟大勢至菩薩 所以合稱為彌陀三尊 是西方三聖 那關於阿彌陀佛的形相 在我們所要介紹的觀無量壽經 裡面 有提到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三十二相是古代印度 他們理想化的轉輪聖王的形相 在原始佛教釋迦牟尼佛 他的形相 就是他的身相 被描述為 具有三十二相的一個特徵 這三十二個特徵 就是稱為三十二大人相 剛好跟八十種好 就是稱為相好 後來所有的佛 都被稱讚歌頌 他們都具有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因而就有千佛一面之說 就是說很多的佛 但是他們就是通通長的 有這樣的特質 阿彌陀佛 當然也是具有三十二相的特徵 在大智度論裡面 卷四也有記載 這個三十二相 是足下安平立相 就是他的腳底非常的飽滿 以現代人講說 是平板的腳板 其實在三十二相來講 它是一個莊嚴的相 因為它沒有凹處 就是佛在因為行菩薩道的時侯 是修六度波羅蜜 所得到的一個妙相 另外是足下二輪相 就是他的腳底有法輪的相 早期佛陀往生之後 這些弟子們 非常的想念佛陀 可是因為對佛陀實在太恭敬了 就沒有去刻劃佛陀的相 就用佛足 就是佛陀這樣三十二相 這個其中的這個足下二輪 轉法輪的這個相 來做為紀念他 當然有人是做為法輪的相 有人是做為一個輪狀的相 第三個是長指相 就是說他的指頭比較長 或是他的兩手兩腳 都非常的修長 這個是因為 這些具有三十二相的這些佛 都能夠恭敬禮拜諸佛 還有師長 所以我們看到佛菩薩 能夠行跪拜禮 看到師長能夠頂禮 就是一種恭敬 那至少一般的學生 看到老師會鞠躬 這個是破除驕慢心 所感的 他是有表現了壽命長遠 令眾生愛樂歸依 這樣的德行 第四是足跟廣平相 就是他的足跟飽滿 所以在命相學來講 有人看相看面相 但是有人還看到手看到腳 這個腳跟就圓滿 這個腳踵的圓滿廣平 是因為他由持戒 聞法 勤修行 能夠得到的相 表現的是化益盡未來際 是一切眾生的這樣的德行 那麼第五他是手指 手足指縵網相 又稱為指雁王相 就是手指跟腳指 指頭之間有一個蹼 類似蹼的這樣肉連在一起 就是連在一起 如果各位要比較能夠 實際看到的東西 你看那個鴨鵝它的掌 就是指頭跟指頭有一個肉 把他連結起來 這個叫做網縵相 就是互相連結的這個紋路 那麼雁王 雙人旁那個雁 雁王它的長相就是這樣子 他不要張開的話就看不到 他一張開就可以看到 是因為修四攝法 攝持眾生而有的 能出沒自在無礙 表現煩惱離開 因為離開這個煩惱 無為到彼岸的德行 第六就是手足柔軟相 手足柔軟就是像棉帛 就是像棉花像綢緞 所以有人說 要看那個人的年齡 就看他的脖子和他的手 就知道他的年齡 有人因為美容拉皮 那個地方就沒有辦法拉 是這個就可以露出他的年齡 這個手足柔軟 就是手足長的非常的乾淨 然後非常的柔細 他是因為用上妙的飲食衣具 供養師長 或在父母師長生病的時侯 親手為他們拭洗或者是供奉 而得到的相 來表示佛陀慈悲柔軟的手 攝取親疏這樣的德行 第七是足趺高滿相 又叫作足趺隆起相 就是足趺端厚相 足趺高平 就是腳背高隆起來 是在因位修福 勇猛精進感得的相 它要表現利益眾生 大悲無上的一個內德 第八是?如鹿王相 這個?就像鹿王一樣 那股骨如鹿王的纖圓 就是非常的圓厚 像鹿他的臀部 非常的圓滿而且紮實 是往昔專心聞法 演說所感的相 表現是一切罪障都消滅 的一個德行 再來第九就是這個 正立手摩膝相 他是站的時侯 這個手就下垂 長過膝蓋 那麼我們在古代 看到那個劉備 他也是有這樣的異相 那也非常的莊嚴 它表示去除我慢 樂於布施 又不貪心所感得 表示降伏一切的惡魔 哀愍摩頂眾生的德行 第十就是陰藏相 就是生殖器 就象馬一樣 藏起來 就斷除邪婬 能夠救護眾生而感的 表示壽命長遠 得眾多的弟子 十一身廣長等相 叫做圓身相 身材圓滿莊嚴 它的比例非常好 所以有人要去做模特兒 這個身材比例要非常的合乎標準 這個是因為他常勸導 眾生行三昧 作無畏施而感的妙相 表示無上法王尊貴自在的德行 那麼十二呢就是 毛上向相10:23 他的身體有這個毛髮 會右旋 就是表示佛陀身上的毛髮 由頭到腳都是右旋的 顏色非常的清澈 柔軟 這是因為他行的是一切善法 而有的 然後能令瞻仰眾生 心生歡喜 獲益無量 那麼十三就是一一孔一毛生相 又作孔生一毛相 就是一個毛孔 就會長出一根琉璃色的毛髮 它表示尊重供養一切有情 教人不倦 親近智者 掃除棘刺道路所感的妙相 就是道路上有障礙物 有一些刺的東西 如果各位如果行使高速公路 那有的東西掉落 那是不小心還好 有的人惡作劇 就把那個釘子丟在馬路上 害人家輪胎刺破 這就非常要不得 那這裡就是 他去除這些有刺的路上的障礙 所以蒙其光者 所以能夠消滅二十劫罪障 所以看到有人 在路上灑這種障礙物 或是不小心掉落的 我們有能力的話 就幫忙清除 或是報案 讓有關的單位來處理 所以我們也可以報得 這樣的相 十四金色相 又作金色身相 指佛身他的手足都是金色的 如眾寶莊嚴像妙金臺 是因為離諸忿恨 所以慈眼視眾生 所以有人說 看到那個人的眼睛 就能夠表現 他是不是在欺騙我們 或是他有沒有在講謊話 或是他是不是 慈顏善目的對待我們 能令眾生瞻仰 這個捨棄這些不好的情緒 然後滅罪生善 接著叫做大光相 又作圓光一尋相 就是佛的身光 所以我們看到佛的造型 有背光非常的圓滿 叫做普照三千世界 他的四面各有一丈 由發大菩提心 修無量行願而有 能夠除惑滅障 表現一切 都能夠所發的願 眾生所發的願 都能夠滿足 接著叫做細薄皮相 他的皮肉非常的細 而且薄而且潤澤 而且塵垢不染 這個有清淨莊嚴的衣具房舍 樓閣施與眾生 所以有人長的非常的莊嚴好看 那他是過去世有行這個布施 而且是好的清淨莊嚴的東西 去施捨給人家 所以有的人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然是自己不要的東西 儘量不要給別人 可是你不要的東西 並不代表別人不需要 如果你不需要的東西 別人剛好需要 那這樣可以跟人家分享 所以有人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這個不要的東西 給人家也沒用不好意思 那不一定 有時侯剛好對方需要 我們可以輾轉就把它 布施出去 或是我們不要用到的東西 我們也不知道誰能夠用到 我們就回收 現在大家都有這種觀念 還有資源回收的日期 甚至也有一些有關的單位 他就把這些大家用不到的東西 他就做回收 所以能夠把這個東西 跟別人分享 自然而然 會感得這樣的好的報應 所以會遠離惡人 親近智者所感的相 表現是佛陀平等無垢 以大慈悲化益眾生 所以有人長的莊嚴 這是過去世他有行布施 那我們一般的人就是 就拼命用錢 然後去尋找這個美容 或是種種的這些外在的方式 讓自己呈現 皮膚還有縐紋去除 這個都是我們一般人的方式 那你如果心腸慈悲 精進修行 息諸外緣 這些不必要的攀緣的事情 我們能夠停止 我們慢慢的就會容光煥發 還有善知識來跟我們指導 所以就非常的莊嚴起來 接著他有七處隆滿相 就是兩隻手兩個腳兩個肩膀 還有頸子的地方 兩手兩腳兩肩還有脖子 有七個地方 他的肉都隆起圓滿柔軟 因為他不惜捨己所愛之物 施予眾生而感得 我們很滿意很喜歡的東西 人家如果喜歡 我們就去施捨 這樣也是可以去除我執 所以有人說供佛的東西 他都用最莊嚴最珍貴的 那種心去供養 當然這也不是說 他的當下的心 就希望說得好的這種 七處隆滿相 或是細薄的皮肉相 當然眾生一般是不會執著 我趕快來供養 然後讓自己長的很漂亮 而是他出自於這樣的恭敬心 那自然而然 就感招了這樣的殊勝相好 表一切眾生得以滅罪生善之德 所以能夠去供養更多的眾生 其實是我們的福報 也藉由我們去布施的時侯 去除自己個人的執著 所以這個七處隆滿相 也就是剛好是三十二種相好 第十七個 那第十八個的相好 就是腋下平滿相 這個就是因為我們的肩膊 就是腋下覺得圓滿 一般就是有一個凹相 三十二相則是圓滿不虛 是因為佛給予眾生醫藥飯食 又能看病所感之的妙相 所以在供養三寶裡面 四事供養 其中一樣就是醫藥 就是供養三寶修行者 能夠在衣食無缺 還有醫療設施 現在也是有這樣的單位 當然也要大家來 共同的參與跟發心 所以可以感得腋下平滿相 那麼十九 就是上身如獅子相 他的上半身像獅子 當然這不像說 那就變成一個很奇特的造型 他是形容獅子 是萬獸之王 所以他的上身 能夠像獅子一樣擴大 行住坐臥都能夠威容端嚴 就像獅子王一樣 所以每一個人 都會臣服在他的座下 尤其我們講經說法 就如獅子吼 那麼是佛在過去無量世界中 未曾兩舌 不會東家長西家短 所以是非常尊重口業 而且教化善法行仁和 以仁和對待眾生 遠離我慢而感得此相 所以去除我慢 他所表現的是威容高貴 慈悲滿足的德行 二十是大直身相 就是他的身廣大 而且挺直 在一切的人當中 佛身是最大而直的 所以挺直 所以要 不是當兵才要保持身體的挺直 隨時隨地把你的身體挺直 內臟就不會擠壓 那這個氣血循環就非常的通順 那這個是因為施藥看病 還有持殺盜戒 就是說給人家藥品 還去看護人家的生病 還有對親人非常的照顧 然後持殺盜戒 剛剛有講口業 那這個是去除殺人偷盜 這個戒律 有持這個戒律 遠離驕慢所感的相 所以能令見聞眾生止苦 就是把這個痛苦息滅掉 得正念修十善行 所以十善其實就是得以人身 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就是肩圓好相 這兩肩圓滿豐腴 而且人家說虎背熊腰 這個都是有他的殊勝的妙相 那麼由造像修塔 施無畏所感得 表現滅除業障無量功德 二十二 這個四十齒相 這個牙齒長有四十顆 這個整齊 而且平滿白雪 是因為遠離兩舌惡口 瞋心 是平等慈悲而感得 所以有時侯 會產生清淨的妙香 是因為他對眾生沒有造口業 能夠滅無量罪 受無量樂 二十三 齒齊相 這牙齒長的很整齊 所以在面相學來講 就是說 這個人的牙齒長的參差不齊 就是過的人生很坎坷 這個是因為他行十善 化益眾生又常稱揚他人的功德 所感的 所以真的一個人長的莊嚴 他不是靠美容 不是去把它做化妝出來的 真的是誠心誠意的對待眾生 那能表得清淨和順 同心眷屬的德行 這個眷屬都能夠同心同力 再來二十三是牙白相 牙齒長的清淨乾淨 就是鮮白光潔銳利如鋒 堅固如金剛 就是牙齒非常的堅固 有人就是沒有多少歲 就齒搖了 動搖了 這個就是要懺悔了 自己是不是沒有思惟善法 所以這個牙齒長的乾淨潔白 是思惟善法修慈而感得 這個修慈悲的 此相能夠摧毀眾生的 強盛堅固的三毒 所以去除眾生的貪瞋癡 接著是獅子頰相 就是長的 他就像獅子的面頰一樣飽滿 就是頰 面頰非常的豐隆 像獅子的面頰一樣 見到此相 能夠除滅百劫生死之罪 而且能夠見到諸佛 再來 就是味中得上味相 你吃的東西有口福 有人就很奇怪 人家每一次有好吃的 他就會出現 他就聞香下馬 但是常常是有他的口福 所有他就有辦法 他是常常用這個美味去供養佛 那麼看到眾生 就好像自己的親人子女 所以醫生視病如親 看到病人就像親人一樣的照顧 所以醫生要有醫德 那佛陀是大醫王 所以他看到一切的眾生 就像自己的親人 所以我們有一句話說 佛門一家親 就是佛門當中 大家都像親人一樣 那麼以諸善法 迴向菩提感得之相 所以有時侯我們做功課念佛 拜佛誦經打坐 行布施 都可以回向給一切眾生 然後都能夠成佛道 都能夠離苦得樂 都能夠出離三界 用這樣的善因緣來回向 當然有人說 那我過去都忘了回向 其實沒有回向 你的心量能夠與人家分享 那就是回向 那有人說 我怕我以後忘記回向 你就現在先回向 才不會忘記 也不會漏掉 其實時間空間 都是我們心性的一個展現 它本來就是無量無邊 所以能夠得到這個 味中得上味相 也是我們 以美味去供養諸佛菩薩 善知識 然後願以善法 去回向一切眾生 表示佛陀妙法 能滿足眾生的志願 再來大舌相 大舌相是廣長舌 他的舌頭柔軟 有的說是 他的舌頭像是佛的舌頭 一張開可以把自己的臉蓋住 他是表現發弘願心 以大悲行來迴向法界 而感到的相 那麼可以滅百億八千四萬劫 的生死罪 而且能夠遇到八十億諸佛菩薩 來授記 所以這個是非常殊勝 接著就是梵聲相 這個梵音的梵 又作聲如梵王相 就是佛 像佛清淨的梵音 洪聲圓滿如天鼓響 就是講話弘法 聲音非常的洪量圓滿 沒有雜質 那有的人你聽他講話 就很舒服 如沐春風 那有的人聽他講話 就好像指甲在刮玻璃一樣 就非常的刺耳 這個是過去世有這個因緣 他講的是實語 美語 制守一切惡言所得 就是說一些惡口不出口 就是有人說 分手不出惡言 彼此祝福 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修養 聞者隨其根器而得益生善 所以大小權實而得到這個 惑斷疑消 不管你大乘根基 小乘根器 權實 權就是方便法門 實就是實相 都能夠把這個疑惑斷除 而且 把這個懷疑消除掉 然後第三十個 第二十九個叫做真青眼相 眼睛長的紺青色 非常的好看 叫蓮目相 像蓮花清淨的 那麼是因為生生世世 以慈心慈眼跟歡喜心 布施給人家所感的 那麼三十就是牛眼睫相 眼睛很大 像是牛眼 不是說形容他像畜生 而是藉由牛的眼睛很大 然後很清淨 所以他的睫毛整齊不雜亂 就是因為他觀一切眾生如父母 以思子之心愛護而感得 所以感念一切眾生 就像我們的父母 就像我們的子女一樣的愛護他 所以才有這個相 然後三十一頂髻相 頭上有肉髻 好像髮髻一樣 這是因為教人受持十善法 自己也有感到好處善德因緣 三十二是白毛相 白毛相 就是毛間就是眉毛之間 有毫相 白毫 那麼兩眉之間白毫柔軟 如兜羅綿 就是非常的高級的這種布料 柔軟舒服 而且他很長 這個是一種形容 像一丈五尺一樣 右旋而捲收 這是收起來的不是散亂的 而且常放光 叫做毫光或是眉間光 因見眾生修三學 三學就是戒定慧 三無漏學叫三學 而又稱揚讚歎遂感得此妙相 所以看到別人有好的行為 或是利益眾生的 我們都要去讚嘆他 就感得此相 所以以上三十二相 是行百善乃得一妙相 所以叫做百福莊嚴 那麼三十二相 是顯而易見的形相 那麼隨著三十二相來的 是比較微細的 隱密的 有八十種好 八十種好我們就以這樣的認知 就是說 它是隨著三十二相 比較更細緻的這樣的內容 那因為並不是 也並不是我們在修行當中 唯一要去執著的 所以相好莊嚴 是我們利益眾生 隨時隨地給予布施 給予肯定 乃至於自己也有持戒 有修行 這樣就會感招這樣的相好 所以能夠擁有這樣的莊嚴 是非常的值得讚嘆的 那觀無量壽經 就是記載了 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還有無量壽佛的這種身相 這是身如百億夜摩天 閻浮檀金色 就是說相好 就是這個佛的身相非常的莊嚴 而且是高大 能夠照遍十方眾生 這個是非常殊勝的 那麼觀世音菩薩 在觀無量壽經也有介紹到他 所以其餘身相 眾好具足與佛無異 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 不及世尊 所以觀世音菩薩 還有這個無見頂相 沒有而已 就是說觀世音菩薩 跟佛陀雷同度很高 那麼介紹觀世音菩薩 在法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也有介紹 觀世音菩薩的這個 度眾生的這個慈悲還有願力 另外一位是大勢至菩薩 他在觀無量壽經裡面 提到他是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花 就好像一朵花 那在頭頂上 於肉髻上有一寶瓶 盛諸光明普現佛事 餘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 就是頭上有個肉髻上有一個 寶瓶 其他的就跟觀世音菩薩 無二無別 所以有人在做佛菩薩的造型 都會這個小地方 做一個表現 那麼大勢至菩薩 和觀世音菩薩一樣 也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只是他的肉髻不像佛一樣而已 但是大勢至菩薩的肉髻 頗為神奇 就是他上面有寶瓶 能夠演種種佛事 當然不見得 說他這樣就更勝於觀世音菩薩 那麼觀世音菩薩的眉間 他有白毫 能夠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 那每一個光明當中 又有無量的百千佛 所以每一位佛 又有無數的菩薩 做為他的侍者 光是這樣是非常的莊嚴殊勝 那麼在這裡也要提到念佛法門 當然在修行當中 我們能夠念佛憶佛 來讓我們的修行 更能夠踏實 而且淨土的法門 它所著重的不是很繁瑣的方式 它是簡單的 我們由念佛 也是可以得到 累積我們的善根因緣 得以念佛往生 所以這個是非常殊勝的 所以在原始佛教 有念佛念法還有念天 種種的殊勝 尤其淨土法門 對於念佛這樣的方式 是非常的推崇 那麼就是說 菩薩要成佛 當然需要累世去做功德 度眾生 那眾生是沒有窮盡的 所以菩薩要度眾生 也必須要做為一個 無限長遠的一個發心 那麼念佛當然就是 在所有的修行法門 是一個很簡單的很方便的 那麼這個念佛的念 有一個心 所以要有現在這個心 念就是今心 現在這個心 心心念念跟佛相應 所以有人又把它稱為一個憶佛 就是回憶記憶 就是我們對於佛的莊嚴殊勝 都能夠記憶 不要忘失 那麼我們現在漢譯 就把它翻譯為念 其實是一個很 更能夠用心來表達 就是當下你這一心 是不是跟佛相應 當下你這個心 是不是憶想佛 那麼釋迦牟尼佛入滅以後 其他對於佛的這樣莊嚴殊勝 佛弟子們 都深深的懷念 那麼當然也有懷念佛陀的容貌 還有懷念他的教法 那免不了會有稱念他的名號 所以呢 得以精神的慰藉 或是得以提起我們的道心 堅定我們求得解脫的決心 所以念佛是很早就有了 不過是 我們念佛是念釋迦牟尼佛 後來因為有種種 淨土思想的觀念 所以相對的 就會念這個阿彌陀佛 所以你是要往生藥師佛 那你就稱念藥師如來 或是有的人 他喜歡稱念觀世音菩薩 他就會稱念觀世音菩薩 還有種種的佛菩薩 那你跟那一尊佛 那一尊菩薩有相應 有緣份 那就可以來稱念 那甚至於在經典裡面 也有記載 我們都念藥師佛 可是你臨終一念的時侯 你突然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你還是可以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你不會說平常都念藥師佛 那你往生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阿彌陀佛說不行 你平常都沒有念我 怎麼可以過來 所以佛陀是沒有這個罣礙 所以我們眾生 也不要以自己的心念為意思 來誤導了自己念佛往生的決心 那有的人 他平常都念觀世音菩薩 那往生的時侯 也不一定說 他都念觀世音菩薩 但是你要念阿彌陀佛 才能往生西方 所以各位有沒有 剛剛聽到介紹 佛旁邊的是觀世音菩薩 跟大勢至菩薩 所以你稱念觀世音菩薩 乃至於你稱念 大勢至菩薩 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那是兩位助理 而且觀世音菩薩 他過去世已經成佛了 叫做乘願再來 所以正法明如來就是他過去 成佛的一個稱號 所以說我不稱觀世音菩薩 我稱正法明如來 也可以 所以佛就是通通要這樣的水平 他才能夠成佛 所以佛佛道同 所以你達到了成佛的一個境界 你就自然而然與佛相應 就是能夠成佛 在早期的這個部派佛教 念佛的功德 就受到大眾的重視 所以增一阿含經就有提到 它的卷一 這十念品還有卷二廣演品 還有諸經要集 卷三都有 念佛的這個十隨念之一 所以這個十隨念 十種觀想念佛 那念佛當中 除了種種的方式 我們能夠從其他的經典 得到這些介紹 所以十隨念就是一個 很基礎的一個十種觀想 思念十個對象 然後就是來止息我們的妄想 內心不動亂 其實有人說不念佛的時侯 還不知道自己的念頭 非常的散亂 包括有人說沒有打坐的時侯 不知道自己的妄念那麼多 所以你要透過念佛 透過打坐透過持咒 這種種的修行 來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 讓我們的身口意得以清淨 那麼十隨念 第一個就是念佛 就是專精的來念如來之相好 第二就是念法 這就是專精的來修行軌則 還有諸佛菩薩的教法 第三就是念眾 又叫做念僧 就是佛法僧 這個三寶最基礎的排列 所以他們透過修行 種種的殊勝 第四就念戒 就能夠好好的觀想持戒 然後止諸眾惡 然後能夠成就道業 第五念施 施捨的施 種種的布施 能夠破除我們的慳貪 增長福果福報 利益眾生而無毀過心跟求報心 就是對眾生有付出 但是不求報酬 第六念天 就是能夠 觀想諸天殊勝功德善業 能夠找到 殊勝的碰到這些善的因緣 然後眾福具足 那麼我也能夠修持這種善業 能夠得到諸天一樣的殊勝 第七念休息 休息這很重要 大家知道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所以這個休息 其實就是要 止靜我們一切的煩惱業障 妄想 摒除一切的業務 業緣 然後修習聖道 第八就是安念安般 就是出入息 能夠專心攝心靜慮 然後這個是觀照我們的呼吸 這個目的是除掉我們的妄念 當然能夠除掉妄念的方法 很多 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第九 念身非常 專精的觀想種種的因緣和合 那我們色身的具足 也是因緣的和合 能夠真實常住在正法當中 第十是念死 死能夠讓我們知道 人生如夢幻 不久將要散壞 所以來體認的話 是屬於原始佛教的一些禪觀 念佛方式 其中念佛是為了求生死 那也是保持 我們在道業上的一個精進 所以尤其這個念死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所以有人常常忘記人是會死的 所以一直忙一直拼 一直爭一直奪 然後這個是我的 那個是不能放手的 所以變成很多的累贅 那甚至於有人說 到死都不會覺悟 這個念死就是 透過對於死亡的認知 讓我們能夠放下 那麼念佛的方法 能夠跟往生淨土能夠結合起來 最早的經典 我們有介紹的是般舟三昧經 有提到 它就是能夠在透過諸佛菩薩 在念佛當中 來體認我們種種的修行的法門 當然這個般舟三昧經 也是有人推崇 它是淨土思想的 一個很重要的經典 那我們介紹的是觀無量壽經 那只是從這個方面 也讓大家來知道 其實在其他的經典 乃至於在歷史的演變 從原始佛教 到大乘佛教 在提到了這個念佛方面 有那些法門 甚至於那些 值得我們去借鏡的 因為時間歷史的演變 也當然有它的因緣巧合 或是有它的種種的先決條件 所以我們處在這樣的時代 那麼你有什麼樣的時間 你有什麼樣的空間 或是你有什麼樣的心願 那我們透過經典的認知 你可以從這一方面去下手 所以在諸佛菩薩的願力 回歸到淨土方面的 他能夠有 自利跟他利的一個結合 甚至於讓我們在念佛的方面 常常能夠與佛相應 那麼在阿彌陀經的 這些系列當中 這個念佛的方法 都非常的完備 那麼當然專門來講 念佛的是有無量壽經 那我們所提到的觀無量壽經 它除了念佛之外 還有很特殊的一個方式 叫做觀想 有十六觀 那十六觀 後面的經典會提到 無非是日想觀隨想觀地想觀 寶樹觀寶池觀還有寶樓觀 還有華座觀 佛觀 那這個佛觀 就是觀想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我們剛剛剛好就有在介紹 這一方面 特別提到是心做佛 是心是佛 所以這個唯心淨土 其實也是從這邊展現出來 那接著它提到了這個佛身觀 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這個也是我們觀無量壽經 一個很好的體驗 再來觀世音 觀想觀世音 還有大勢至觀 還有雜想觀 接著就另外這三觀 就是上品生觀 中品生觀 還有下品生觀 那麼種種的就是 讓我們在念佛憶佛 念佛當中 都能夠殊勝的往生淨土 那麼在淨土的弘揚當中 也有很多的時間的起落 所以在淨土的法門 尤其在這樣末法時代 所以有人就非常 推崇淨土的念佛 其實你的心念 常常是跟正法相應 也本來就沒有末法的這個 非執著在末法的時段 所以淨土也一樣 你的心跟淨土相應 跟佛心相應 常常就在佛心裡面 常常就在淨土裡面 所以你的心跟正法相應 隨時隨地就跟正法相應 今天就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