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15 主講者:法藏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本願即心念佛之提出 界詮法師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那麼我們上一堂課啊 進入到這個實相念佛的第三科-料簡的部分第二問 問說啊 這是就第一問而說的 所謂的既名與不名等 所謂的名呢是名說 到底是不是要說成這個-即心念佛 還是就是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跟即心念佛 雖然你不了解中道實相之理 但是呢你還是有那個-實相念佛的功能 這就是說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的說法了 那既然這樣 那這樣所以說你到底要說是-持名念佛呢還實相念佛? 這個名稱是怎麼樣? 都是相等的、都可以的 那接著就問了 那如果說一樣那還不如都叫做-持名念佛就好了 何必還要說是即心持名念佛咧 那麼呢這就回答有八個意思 此有多意當知啊 那麼呢一者 更發行人增上心故 為使信心行人不滯於事修 更以理觀增上念佛的行持 可謂順風揚帆滅罪速-而成效宏也 首先就是 你特別要提一個即心 或者叫即心念佛 或者我們說帶理念佛 這樣的名稱 即心的持名念佛的目的 是要提醒你行人 修淨土宗 修念佛法門的人 你欸!念佛是用這念心哦 是這個意思 提醒你增上這個心 那麼呢使這個 依信心來修持的這個人 這樣子的淨土宗行者 有的是依理入、有的用信入 是吧? 那麼信入的人 信入的人是怎樣? 就是說 哎!你說念佛好就好了啦-我也不要管那麼多啦 是這類人 這類人是信入 以信來入 那麼以信來入的人呢 一般來講這樣子的人-是信根具足 但是就在理觀方面呢 他會顯得覺得不是那麼重要 這基本這是對的 我就有信心了 我道理反正證得了-自然會知道了 現在我不知道也沒關係 不過呢這信心又分根本不根本-堅定不堅定 有的人信心是虛無飄渺之間的 你譬如說這個對於這個 這個男女的那種貪愛 這它是虛無飄渺的 今天你喜歡我 我覺得我跟你去怎麼樣約會 欸!明天打電話怎麼你不接呢 我傳簡訊你怎麼不看不回我呢 那他一直開始懷疑了 這個信心虛無飄渺 這第一種 第二種呢初學佛的人 你問他說你學佛怎麼樣了? 學佛很好啊什麼的 剛開始學佛他很高興 慢慢的呢 師父要求他這樣、要求他那樣 說他不能這樣、不能這樣 他開始信心就動搖了 這信心虛無飄渺 第三種是他親近善知識-他也是這樣 善知識剛開始善巧慰喻 那麼呢這個…… 這個用種種的呢 那個他所利益的、他所好樂 所謂先以利欲鉤牽之-後令入佛智 嗯!他覺得師父很疼我哦 師父對我很好啊 師父很關心我啊 每次到我的這個-所住的城市來的時候呢 他都會打電話來啊-要我陪他吃飯 嗯!不錯 他不知道師父原來是 原來只是怎麼樣? 嗯!要接引他學佛-才這麼對他好 慢慢……他進入佛門久了 他的師父就開始罵他了說-這個不行…… 他就覺得哇!信心動搖-師父一點都不慈悲 以前對我那麼好-現在他徒弟多了 所以現在都對我不好了 他這信心動搖 所以說信心行人吶 你根本不根本? 有的人一信了他就知道這是 這是佛法的這最究竟 嗯!那他一信永信而不動搖 這是根本信 大部分人都是情感性的-情感式的信 或者是相對待式的信 你說什麼叫相對待式呢? 反正我也不能修別的法門了 人家說念佛法門好修 人家說末法眾生修行-只能修這個法門 人家說的他也沒去多想 那麼他現在呢茫茫然 好吧!那就這個吧 這是虛無飄渺之間 就慢慢的修一修 他自己也沒修什麼好處出來 煩惱也很深重 那他就嗯!我看這不行了 旁邊這兒講講 那裡說參禪好 這裡說持咒好 那裡說學教好 邊鼓這麼一敲他就動搖了 對這樣子人信心行人-他滯於事修啊 滯於事修就 他只是跟著念念……這樣 啊打佛七他很高興哦 參加打佛七哦 是不是? 念完了問他怎麼樣-佛七有什麼收獲? 不知道 沒有一心不亂 我業障很重 我恐怕還不能往生 他就是這樣 他沒有這個每一句佛號的功德 他沒有辦法領受 對吧? 所以這樣子的人滯於事修 「滯」就是停滯在那裡 他就只是知道事修-沒有那個深刻的理解 所以你看他那個臉 你看他講出來的話 你看他對淨土法門的那種-景仰的感覺啊 只是一種……烏鴉學語式的 祖師這麼講、那個人這麼講 他就跟著這麼講 是這樣子的性格 哦這樣子那麼呢 所以這個是要 更以理觀增上念佛的行持 那如果能這樣子可謂順風揚帆 為什麼是順風? 他本來就信了嘛 加揚那個帆什麼意思啊? 讓他的理觀更堅強 理觀現前比如說有那個帆 那麼那個風呢 理的風再一吹啊 啊!跑得更快 所以既又滅罪又能夠-成效又很快 是增強那個信心行人的修持 好!那麼這是第一種 二者令行者措心有據-慕修高勝故 措心有據 那我們念佛有時候-有時候會起煩惱 或者說不得法喜是什麼原因? 你老覺得妄心很多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兒想想、這兒想想-那兒想想…… 然後念佛就是感受不到那種-清淨的感覺 這是可能的 初學佛也好 或者你現在正在為大眾忙碌-公眾的事務也好 或者正在學習什麼事情也好 你可能靜坐下來念佛的時候 嘴巴是念佛心裡不知道想哪兒 對不對?是不是這樣? 那這個時候如果我不告訴-如果不告訴你說 這念佛號哪怕是散心念佛-也有功德 也是它的中道實相起作用 那你就會覺得 哇!我都在打妄想-這些佛號通通沒用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就生起 你就第一個 第一個是這樣 第二個你會覺得它沒有用 第二個是說 哇!那妄想不曉得怎麼去斷它 它就一直冒出來措心無據 措-「措」懂意思嗎? 安置那個心 你不曉得要怎麼安置那個心 就會這樣 現在你知道欸 起妄想的也是我的真如自性 也是我的什麼? 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那也在起妄想 那念佛更是我這 法界圓融的不思議的-圓明的清淨心體在作用 所以我只要一念的念佛 那麼呢這妄想我不理它 我也不怕它 我也不覺得煩惱 那麼這就是專注的一句佛號-念清、聽清楚 欸!這個時候 你不被那個虛妄的那個 那眼前生起的那些妄想所恐懼-你懂嗎? 它妄想它的嘛-那它家的事 我還是專心我的方法 專心於你的方法 而這是有方法的 你知道妄想怎麼來? 妄想是你的念的差別嘛 念的差別 對不對? 第六意識在那兒差別分析啦、-抉擇啦 那就是妄想 在緣念啦、獨頭意識跑出來啦 那都是你的第六意識作用 好了!現在我再用我的-第六意識 所謂的妄心 怎麼樣?專注提撕 喂!我這能念的就是 這中道圓常的圓明的這個-實相之心咧 是清淨之心咧 這我幹嘛要被那妄想所轉啊 欸!你還是用那第六意識-在那兒作意 措心了嘛 那就好像你的手一樣 你的手一次只能抓一樣東西 不抓這個就抓那個 不抓這個就抓這個 對不對? 好!現在我讓有一個好東西-讓你抓 措心有據 那這個時候妄想不斷自斷吶 它慢慢的它叫…… 就像那狗在門口外面叫……-後來牠累了 嗯!洩掉了 這在這個文殊師利菩薩在-《一行三昧經》裡頭就講到了 他說啊 他說大乘修行人吶-他不去斷那些小煩惱 他不去斷那個 他不一一去斷 他說那小煩惱就像雜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剪不斷理還亂 它那根就藏在那土下面 那所以那怎麼辦呢? 他種一棵大樹 樹下面樹蔭呢 沒有水、沒有露、沒有陽光-那草就不長 當然這是一個譬喻啦 真實現實生活當中 也有一些耐蔭的草-它是在樹下面的 這是個譬喻 譬喻說大乘人呢他直觀法性 直觀這個中道實相 眼前這些…零零落落的-生死當中的這些妄想 他根本就不以為意 這就好像說這個大將軍吶-與敵人對戰的時候啊 他騎著馬看著對方 打人先射馬-是捉賊先擒王 他不管這小獠玀的 他就往著那個賊王而去 擒下賊王這些小獠玀-自然就一哄而散 幹嘛一個個砍那個小獠玀-幹什麼呢 這樣懂意思吧 自然就讓你措心有據 這是修行善巧啊 所以你怎麼會說中國佛教-沒有修行善巧 這很善巧怎麼不善巧? 嗯? 所以說慕修高勝啊 慕修高勝又跟前一個來了有關 就是你滯於事修啊 那只是念佛…… 在理上面還沒有會通的時候 就不高不勝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道理不高 那麼呢境界不殊勝 是不是? 現在讓你措心有據 那欸 噢!有這個核心的思想-那我去緣念它 欸!這個……怎麼樣?-這個佛號好啊 這佛號不是人家說的-那老太婆念的啊 這個是很殊勝的啊 你慕修高勝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措心有據慕修高勝 即心之理雖本現成 不假言教其德不彰 雖然即心的道理啊 雖然本來就現成在那 可是我不說那個功德啊-不彰顯出來 雖然你還是受用 可是你自己受用不知道 就譬如說《法華經》中-窮子喻一樣 那個窮子還到處去跟人家乞討 是不是啊? 就好像說念佛的人吶 覺得自己念佛不夠啊 那死了之後還弄點什麼-金剛沙啦 放在頭頂上 就覺得不夠啦 還弄這個、弄那個啦 耽耽憂憂的這樣 有人在講經說法 叫人家一句彌陀就念到底-就好了啦 等一下去講道教的-什麼……陰騭文 等一下又講個什麼東西的 等一下又講那個經、那個經的 他好像覺得-好像一句佛號不夠似的 就譬如這樣 你沒有把那個-即心的真理講出來 其德不彰 他就覺得啊!那個好像不太夠 也有這種人對不對? 好啦!這不假言教其德不彰 德既彰顯則慕修有據也 是不是這樣子啊? 德能夠彰顯起來 喔!真是好啊 那你慕修高勝就可能 對不對? 好!所以說講即心念佛 那個當下用這一念實相的心呢 欸!你就覺得這個 這我這句佛號是不簡單的哦 有深刻意義的 是不是啊? 好!這第二 所以要講 所以呢還是得提出-即心念佛這個觀念 所以這即心念佛-也不是我提的啊 誰提的?啊? 那個那個……知禮大師提的 然後再來三者 事理二修勿使混濫故 持名者事修也 即心者理觀也 雖一而二 前者但念他佛 後者合念自他二佛 法門不同 故立二名也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念佛念念-念自性 但也念不壞西方十萬億佛土外-有佛號阿彌陀 這自他二佛合念 這就叫自他二力和合 不是純他力 不是純他力 是自他二力和合 那跟那個純他力的-但念心外的佛極樂世界 但念十萬億佛土外的極樂世界 不能夠了知極樂世界不離方寸 這樣子的隔礙這是事修 那你現在這樣子是-理事二合而修 這法門不同啊 一個是但事修-但有事修 一個是理事二合而修 自他二佛合念 這法門不同當然立二種名啊 是不是? 所以說法門不同-故立二名也 四者 斷疑生信 免生退墮故 另立即心持名 使知持名修法有實相妙理 及自性彌陀功德之加持在 勿因現前稍不得力而生-疑退之心 且可因了解即心之理 而知功不唐捐 更能安心剋期取證也 是不是這樣子? 那個我以前打佛七哦 還在當那個學生 我是指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 那那個參加那個佛七 有時候參加那懺公老人的那個-齋戒學會啊 齋戒學會完了他會接著打佛七 打佛七懺公很提撕告訴我們 也類似這樣的道理 只是沒講那麼多而已 懺公老人也是學天臺 那他就講…… 講……那麼就念佛囉 那開始了兩、三天過後-他就問吶 因為年輕小孩子心無旁騖-比較容易得利益 他就問了 哎呀!有誰念佛念得好啊? 第一天、第二天沒什麼人舉 就沒有人什麼反應 第三天、第四天開始就 我覺得念佛有一炷香 好像坐下去剎那之間-就開靜了這樣 懺公就說嗯!很好、很好 好了 這下子就麻煩了 怎麼麻煩法? 他那位學生這麼講-也不知道講真講假? 可是旁邊那一群人就是-開始在痛苦了 完了!我怎麼都沒反應呢 人家懺公讚歎他耶-我……怎麼辦啊? 然後就哎喲!-還是這麼煩惱深重 然後開始掃地的時候就 阿彌陀佛……他也在念哦 然後呢吃飯也是阿彌陀佛…… 那越心急是越不能夠一心不亂 越不能夠這樣 然後就又要想著跟人家一樣 然後結果呢 七天念下來一點法喜也沒有 反而傷害他的自尊很嚴重 是這樣子就下了山去 我就親眼看到有這種人 那我心裡想這個人怎麼這樣子-念佛也跟人家比咧? 何況那位老兄這樣講-也不知道真的還假的? 是不是這樣子啊? 結果糊里糊塗闇證而不知 那個時候我沒懂那麼多道理 不過我總覺得那也不盡然 因為我看他那個臉神也-沾沾自喜的樣子 也不像是好好念佛得利益這樣 可是有些人憨憨的 就聽他們一講-懺公這麼一讚歎啊 哎呀!這完了 那信心完全崩潰了-好像覺得自己很糟 可是你要懂得-斷疑生信免生退墮 你要懂得說 哪怕你是散心 你只要好好的真心真意的專念 這一念 這一念念之中通通是什麼呢? 清淨的什麼? 法界圓融心體的作用 完全功不唐捐嘛 他念他的好 各有因緣莫羨人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是不是啊?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我剛剛去你們那個-念佛堂那裡去坐坐 哎呀!那好地方 又安靜、離人又遠 門又關起來 不會有人吵、不會有人走動 那好地方 你去那裡討那個念佛單 討了三個月念下來人家問你 你有沒有怎麼樣啊? 沒怎麼樣 怎麼會沒怎麼樣呢? 你管我怎麼沒怎麼樣 功不唐捐吶!你管我怎麼樣 欸!你就有非常有信心對不對 那不要說坐在那裡三個月 好像下來得放光動地不可似的 不然就偷偷摸摸的下來-也不要讓人家知道 也就不必這樣子 是不是這樣子啊? 我專心念佛自有我的受益 是不是啊? 我念念的像法師說的這樣子 知道我是真心念佛-我就是相信信入 即便是我散心 我還是一樣功德巍巍-我沒有什麼差別 是不是啊? 不行!我現在先下來做事 做一做福報夠了再上去-念他三個月 我們很自在 不會這麼患得患失 功不唐捐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即心念佛還是要提出 還是要提出 這第四 五者 顯佛法融通 同一味故 雖有事持、理持二法之異 論其果證則無有別 為什麼呢? 這前面那個蕅益大師不是講嘛 無論事持、無論理持對不對? 念到能夠斷見思惑-那就事一心不亂 能夠斷這個無明煩惱-那就是理一心不亂 換句話說事持理持都能得利益 是不是? 所以雖有事持、理持二法之異 論其果證則無有別 故二而不二 融通一味也 所以既然是融通一味 那我把持名跟即心合到一塊講 既持名也能夠什麼? 也能夠這個……即心 是這意思 顯佛法的融通 我這是持名事修啊 可是我加上了這個即心 那就有即心的功能了 好!再來 六者 顯方便即究竟故 持名念佛者 事修中至簡至易之方便也 即心念佛者 理觀中至圓至頓之究竟也 於至方便之事修中 而有至究竟之理觀 豈非方便即究竟耶 就是說你看 光持名是事修中最方便的法門 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就持名阿彌陀佛…… 什麼地方都可以念 哪怕進茅坑了不念出聲音-舌頭還是可以跟著念 還是可以念 是不是這樣? 喉嚨裡還可以出聲音 默念金剛 金剛念是不要 就默念-心中默念 還是可以念啦 喔!睡覺啦-睡到念……睡著了 等一下起床了 打板了起床 欸!第一個念就可以念 生氣的時候你還是可以念啦 是不是這樣? 跟人正在吵架的時候-吵得不可開交 啊!還是可以念 是不是?心裡還是可以念 保持正念 心裡在起貪染的時候-還是可以念 任何時間都可以念 不是說一定要坐到念佛堂裡-才可以念 這麼方便 但是有時候散心就是事持 現在加一個理觀 即心念佛、即心持名 讓你理事二者呢相應和合 那麼也讓你知道說 就恰恰好在持名念佛當中 有即心觀察這一念自性佛-的這種什麼? 這種理觀的功能 的功能 那這就是什麼? 究極方便的持名念佛 當中有最極圓頓的理觀 所以他講「即心持名念佛」 好!就顯示出這裡頭的什麼呢 理觀的圓融 究極方便即是最究竟的理觀 七者 使他宗勿生輕慢故 宗門向來以向上一著為-但接上上根者自許 而輕慢念佛為簡易 或有一類學教之人啊 《觀論》中有云-「下劣怯懦」等語 這是哪裡啊? 這是那個 哦!這個《十住毘婆娑》裡頭-〈易行品〉 〈易行品〉中就有講到-這個「下劣怯懦」等語 即作法門下劣解 殊不知唯有高勝不思議的法門 方能救度下劣怯懦眾生 今以即心實相之正觀 融通持名念佛之事修 上來二人可止慢見矣 這裡頭文字當中你可要知道 我可不是說宗門中的人都這樣 我說向來有這種聲音 說我宗門中的人 參禪的人我只接上上根 那麼說修密的人說 喔!我這不是釋迦佛說的 我這是大日如來說的法-比你們釋迦佛還強 哦是這樣子 比如這種意思 那這種其實人家真正-修禪、修密的人 人家不會這麼傲慢 就是剛剛好那個-上不上、下不下那一類人 他就會這樣輕易的、輕易的-就這樣子 來否定、來嘲弄那念佛宗 我是指這個意思 或者學教的人吶 他就喔!看一看那個 《十住毘婆娑》當中-〈易行品〉吶 哎喲!你看看它說的-明明論上說 為下劣怯懦的人施設念佛法門 為下劣怯懦的人施設念佛法門 你邏輯可不能說 因此念修念佛法門的人-就是下劣怯懦 這個邏輯是不合的 你知道意思吧 你了解意思嗎? 天下雨地就會濕 可是地濕了一定天下雨嗎? 一定嗎? 一定嗎? 當然不一定啦 可能你倒了一杯水下來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你不能這樣倒過來說的 可是卻偏偏就有人這樣講 就說哎呀!念佛法門是給那個-下劣怯懦的人修的 你怎麼可以這樣說呢? 這第一 第二我不是說了嗎 這裡是火宅有三個門對不對? 一個是那個 用那個防搶的、防彈的那個鎖-鎖住的「鎖」 另外一個是用一個木門鎖 另外一個只用紗窗關著 現在這裡著火了 你說我不是下劣怯懦之人 我是上上根器之人 所以我要去走那個 那個什麼? 用那個……防彈的、防偷的-那個門出去才可以 明明就在燒火 你從那個紗門一隻腳踢出去-就出去了 你是要解脫耶 你不是要、你不是要顯莊嚴耶 你不是要說我修哪一種法門 到了以後成佛的時候-跟人家講說 我是修第一法門成佛的哦 他是修那個爛爛法門成佛的哦 我比他高哦 有這樣子嗎? 有這樣子的嗎? 這個人就糊塗蛋嘛!對不對? 只要能解脫 哪個法門管用就修哪個法門嘛 你要的是解脫啊 你不是耍帥啊 你不是伸張你的我執我慢嗎? 對不對? 下下劣的法門結果卻能夠 當生直接的了生脫死 這個不是下下劣 下下劣的人能修行的法門 這一定是上上的法門 才能讓下下劣的人-能當生了生脫死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修的人可能真的是 下劣的、懦弱的那一類人來修-能修成就 可是沒有別種法門-能夠讓他成就 就這種法門 可見這個法門最是高勝 是不是? 首先就要了解 所以說就有這種人這樣子 那所以就作法門的下劣解 是修的人下劣來修可以得成就 不是法門下劣 這你不能把它弄錯了 對吧 好!這個時候 那麼呢 殊不知唯有高勝不思議的法門 方能救度這下劣怯懦的眾生 那麼所以今天呢 以這個即心實相之正觀 融通這個持名念佛的事修 告訴你說 喔!你說持名念佛下劣是吧? 我這裡頭也有即心的-正觀在裡頭 讓那些學教的人也不敢輕視 讓參禪的人也知道說 哦!這跟我參禪是相同的 也就不會再生高慢心 這是第七 第八 補淨土真宗行者之偏激-與無知故 淨土真宗之行者他是怎麼樣? 他完全不了念佛事修、理觀-這些內容 他甚至於事修都不想修 他只是認為說-我只要有信心就夠了 他只要聽經聞法 然後產生對阿彌陀佛的信心 他認為阿彌陀佛-只是救我一個人 我只要相信的話 我是最陋劣的人我造了一切惡 那阿彌陀佛呢就是為我而修 我只要接受了 我只要相信了阿彌陀佛是-接引我的 我信心只要堅固 然後阿彌陀佛呢就來接引我了 我也不用持戒 我也不用多念佛 我甚至於不用拜佛 我念佛我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 我甚至於佛像我都不用做 我都不用看 嗯!你看我信心堅固 然後阿彌陀佛兆載永劫-只是為我而修 你想不只是為你而修又怎麼樣 是不是這樣子啊? 阿彌陀佛怎麼會這麼偏心-只為你而修咧 是不是這樣? 阿彌陀佛怎麼會這麼-小心小量咧? 這第一 第二他還這樣講啦 哎呀!這個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的好的東西通通給我了 當然是給你 問題是他沒給你啊 是你本來心具足的啊 然後他就說人家說 你沒有信心 所以你得不到阿彌陀佛的-一切加持 是這樣嗎? 我這一念心就是如如佛 我與諸佛無二無別 我只要一念仰信是-我念我自心的佛 他不是這樣講 他把阿彌陀佛完全當作是-一尊神 你去崇拜他-他就給你東西 他這種想法 那他完全把阿彌陀佛-完全弄成外道去了 我們 當然這一類人也能夠幫助一些-少分的信心不堅固的人呢 好像說去仰信阿彌陀佛 可是這種仰信同時也破壞了 大乘佛法的一種一般性的原理 也破壞了 所以說不了成佛的原理就這樣 所以你看看啊 彼輩以十八願為本 崇他力之信仰 本無可厚非 對啊 沒有錯!十八願講啊 十方眾生欲生我國 志心信樂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對啊!這十八願講這樣子 他推崇這十八願-這沒有什麼不對 不過咧 不過呢唯彼等不了佛乘 不知即心之理 不明他力即是自力 對吧 我上一堂課不是說嗎 不了解原來是彌陀念彌陀 他不了解這樣 那麼信自若極 他力亦極之深義 是信自若極、他力亦極 信他若極、自力亦極 這自他是不二的 這在蕅祖的《彌陀要解》-不講到這個道理嘛 對不對? 他不了解這個道理 所以呢反而譏謗 譏笑毀謗東土 我們中國東土 諸祖師為不了信心 換句話說 我們中國祖師說要多念佛 要持戒念佛、要觀心念佛 他說那這都不用 這是信心不足的事情 只有他有信心啊 這真是笑話 是不是啊? 那他就說人家沒信心 他就抨擊、嘲弄中國的祖師 嘲弄中國的祖師 彼輩誤把彌陀佛之他力信仰-方便視為究竟 那麼呢他視為究竟就是說 他認為他力就是他力 就徹底有個他力-就徹底有一尊佛在那 那佛就是心外的 那麼他來給我好處 那我如果相信了-他的好處就進來了 他就這樣想 他就這麼想 然後就認為別人-都不了解那個好處 哦!這樣子 然後好啦!那麼要 而投以純凡夫的這種宗教激情 不但失去了理性起增上癡慢 而且也有謗法謗僧之嫌 他謗法 他甚至於說 一切修法通通是違背信心的 你都是要靠自己這是不對的 他不知道這靠自己就是靠佛 靠佛也是靠自己 我靠自己我又不是真靠自己 我又不是說拿我自己-念佛念多好 我來跟佛換往生的車票 我又不是這個意思 我念念之間我就能往生 我是這樣子的啊 我了解的道理比你還深 你反而笑我說我是靠自己 他認為靠自己是不對的 靠自己就是靠佛力-他不了解 然後就譏謗 就一再的毀謗、一再的貶抑 然後他還說 那個持戒根本就是沒信心 幹什麼持戒才能往生 我這一念信心有了 我哪怕我沒持戒我也能往生 沒有錯啊!誰不知道-對不對? 那個《十六觀經》裡頭的-下品觀的三品 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 不用多說都是多造業的眾生嗎 對不對? 他遇到了-遇到了什麼? 遇到了善知識就能往生 只有你知道啊!我們不知道啊 可是他曲解了這個意思 他強固的要把自己推向-極惡的眾生 來等待這臨終一念的救濟 這就很怪異了 那你平常活得好好的-多念點佛會死人啊 他就不要啊 他就說你這樣叫做沒有信心 然後他還說啊 哎呀!我信心堅固之後-我就歡喜無量 歡喜無量 我打你一個巴掌-看你還歡不歡喜啊? 是不是啊? 他就起抓狂 那一類人我就 曾經電話來跟我 我就說你歡喜了嘛-你信心堅固了?是 你這個王八蛋、你糊塗蟲 我這樣罵他 法師!你怎麼罵人? 我說-我罵人!我還打你咧 他在電話那邊都冒煙了 我說冒完煙 我就跟他講說 你看看、你看看-你的歡喜跑哪兒去了? 他才傻在那裡 他說-你罵人了我才生氣 我說我罵人、我打人-你都不應該生氣才對嘛 不然你還叫歡喜啊 你想想看你臨終的時候 如果出了一個我這種人來罵你 你看你還能往生嗎? 他就傻在那裡不敢講話了 我說這笑話 你自己根本不是那個料子 你還說你信心歡喜 這完全是個笑話 是不是? 八風吹不動 連蘇東坡都幹不來的-你弄得來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些人說兒戲你懂嗎? 說兒戲 你以為信心歡喜人家就沒有-人家就不懂 我們觀這一念心了知 原來彌陀念彌陀 我們就能信心歡喜 這是要用點力量去學習的-去參究、去念的 不是他們這些人說說就算數 以前在臺灣一堆這類人-最近呢比較少了 最近比較少了 因為他們也吃到羹了 你懂嗎? 也踢了鐵板了 自己知道那不是那一回事 他們甚至於說啦 這種信心堅定的人根本就-臨終不用助念 是!沒有錯 真的念得很堅固當然是這樣 請問普天之下幾個人真這樣? 他就以那種那種顛顛倒倒 像小女人三三八八的那種心情 然後自以為說 哎呀!那是我爹 我爹的財產都給我了 我好高興哦 我有了阿彌陀佛-我什麼都滿足了 我滿足個頭咧 滿足了 他一下就講這種話 然後等到呢 他今天高興他可以講這種話 哪一天哪一件事情不對了 他就又羸-羸在那兒 然後當他高興的時候-拿這個話去騙人 他不是故意的拿這話誑惑人 也一堆人也跟他就這樣信 你懂嗎? 這完全是女人態在那兒學佛 不是這樣 我說女人態不是指說女人 我說這種態狀就是-一種女人的這種 這種表面的情感情緒在念佛 我說不是 那信心堅固哪裡是這樣 你要知道 那十信位 十信位那已經是什麼? 信、住、行、向、地 十信位滿你那信心才不會動搖 這才真正的從外凡、內凡位滿 才要開始進入什麼呢? 四十二的法身-法身菩薩的境界 那要修一劫咧 一大阿僧祇劫才能修出-十信位滿 那傻呼呼的還說什麼-他信心堅固 以盲引盲 不是這樣子的 那麼就要補這些人的偏激耶-偏激 他那種感情倒也是很真誠啦 你也不能說他是錯的 但是太天真了你懂嗎? 過度天真了 那就要把這些人敲醒才可以 那麼呢 那麼純以這個凡夫的宗教激情 不但失去理性增善生起癡慢 而且謗佛、謗法、謗僧 那麼眼前雖有令凡愚 這愚情的凡夫以情見而往生 因為但有信樂嘛 那麼五逆十念 五逆的人十念亦得生故 所以說有些情見的凡夫哦 他或許也會一剎那之間-產生了好樂 然後能夠得以往生 這是少分的人這樣利益 未來則有自讚毀他 那麼罵謗他宗 毀壞正法之非 善學諸仁者 不可不深思而細辨之 今更以即心念佛之教法 那麼呢闡示 若自力 若他力 若自他二力合 無一不可之理 自力 自力 你就念你就自力 你自己能夠體會這個佛 乃至於你念、他佛 或者自他二佛的和合而念 你都知道這都不離-這當下這一念 什麼?法界圓融的心體 都不離 所以說自力、他力-自他二力和合 通通泯為一力 既不能說他力、也不能說自力 既是自力也是他力 是這樣 就完全統一了 就不是像這淨土真宗這樣-把它隔礙開來 說什麼一定要徹底他力哦 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所攝囉 這一類的 這一類誑惑人的話 這不是 你懂吧 所以說我們弘揚佛法-不能把話說死了 你今天你講這個話-你流傳到未來 你把話說死了 你就讓未來的佛法越走越狹隘 攝的眾生越來越狹隘 就這樣 所以這一類的法門呢 這一類法門破斥 在民國初年就被破了 印光大師、歐陽竟無等人 這些都在破斥這種法門 現在呢搞了半天 現在大陸也有一些這種聲音 臺灣也有 你們要注意這不可 則彼類激慢之情見可以休矣 告訴他這個 理觀的念佛-理觀的這個念佛 能夠補足他們這種偏激的熱情 有這八個目的 所以我們還是要提出來什麼? 這個即心念佛 即心持名念佛這個名稱 好!接著第三問 若定若散既皆法界-不思議心體之妙行 散心念佛亦可 而勸專志勤修者何? 為什麼要這樣? 為什麼要這樣做? 就是說 我們不也說嗎 你了不了-一樣 你專心念、定中念還是散心念 都是你法界不思議心體之妙行-起的作用 那這樣散心念不就算了啊 幹什麼還要勸說我們還要-專志勤修呢? 嗯!這個答 當知吾人無始業習 深細難除 苟臨終因業力牽故 那麼正念不現正願難起 則臨終往生頓成虛設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往生這一念 就是所謂的 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這一心 起碼的一心 最低階層次的一心 就在這裡 好!你說觀 你說即心觀這一念心 是如如的佛 是法界圓融心體 然後你在臨終的時候 若一日乃至七日-都能夠入這個觀 這也是一心不亂 那當然最好 可是要是凡夫做不到這樣 那你最起碼的一心是什麼? 就是我願意信願往生的-這一念心絕不動搖 萬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什麼我都不要 哪怕身體痛啊什麼我都無所謂 痛、痛、痛 反正就要往生了嘛 給它痛兩下子隨它了啦 算是還債 我痛是痛它的 肉身是它 它是它、我是我 我要往生是我的事 肉身會痛那是 馬上我就要跟它說bye bye了 那隨它了 你能起這個正念 這就是臨終這樣正念 問題是你能保證你在臨終-真能這樣行嗎? 真的這麼清晰明白嗎? 能保證嗎? 你平常就要持戒、消業障 都要多念佛-念得有習慣、有力量 提起這個信願心呢 很自然而且很強固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你不能夠說 只等臨終念一句佛號就往生 這太危險、太冒險也太自負 不要這種想法 所以還是要勸專志勤修 所以雖念佛之時 無論昏散 全體皆是自性心體 這法界圓融的什麼? 圓明心體之妙用 然現前有隨緣力用之別 隨緣力用 隨這個緣產生力用有差別 怎麼講? 你被它埋住了起不了作用 那佛號起不了作用 你那個法界圓融心體也-起不了作用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你就緣起上面你就被覆蓋 被臨終時候的那種 恐懼啊、煩惱啊、顛倒啊-所覆蓋 所以就緣起的力用不足啦 是不是啊? 所以今既不了 今既不了即心念佛之理 復又悠悠泛泛的度日 則少許佛號稱性之功德 只如金沙在礦 那麼呢 豈有現生轉我依正修惡業報 而得往生極樂之功耶? 這裡頭講到了 你既然都悠悠泛泛的念佛 當然你即心念佛的同時-你就觀察不了 你當下這一念心的清淨自性 換句話說你就觀不到-你的自性佛嘛 所以自性佛你都不了 那你又散散心心的念 那這樣的話 雖然是啦-每一句佛號都有功德 不過它那少許悠悠泛泛的-佛號功德 少許的稱性的這個功德呢 那就像那個金沙在山礦裡頭 產生作用是很微弱的 那沒辦法轉我現生的-依報正報所做的惡業 叫修惡 修惡 就是你起心動念所造的惡 今生所造的惡 佛有什麼?佛有性惡 所以他能入地獄度眾生 那是性惡 性中惡與性中的善是不一不異 我們是性惡也有 那修惡更多 「修」就是造作的意思 造作更多的惡對不對? 起種種顛倒 那修惡造的惡 你今生造的惡業太多 結果你念佛號的稱性功德-不足以來消除它 臨終的時候萬一 這當中有障礙你往生的惡業 那你就今生就錯過 今生就錯過 所以說呢就不能得-往生極樂的功能了 所以說啊勸專志勤修 勿以理而廢事 用意在此 不要因為執理而廢事 懂嗎? 理要懂沒有錯 可是不能夠執理廢事 啊!道理真棒 那我念它多念兩句就管用了 不是這樣子的 要依事來顯理 以理來發這個事 發這個事的功能 那麼依那個事的事修-來顯這個理 理事要相即並用 何況呢《華嚴經》上說 理法界、事法界 理事無礙法界 最後是事事無礙法界最高 在一切事相當中都不講理 事相當中 只有它的甚深妙理這最高 所以理無礙法界 再來事無礙法界 會比理無礙法界更高超 那麼再來理事無礙法界 喔!又更高一層 最後是事事無礙法界才最究竟 那這就 你念佛就是這樣子嘛 剛開始理無礙 剛開始理無礙 再來事無礙 再來理事無礙 最後你事事無礙 佛佛無礙 每一句佛號通通就是你-自性佛中所現的 那就是事事無礙了 不談它的理 而句句佛號自有理在流露 從你胸中流出 噢這最高境界 是這樣 這個用意在此 所以次 若行人了即心之理 則念佛歡喜呢從心而出 了知自性的彌陀本願加持攝受 本不從心外而得 所以念自佛即是念他佛 則剋志專修何待他言? 這個時候你如果說了知了 你如果說觀這個……理觀 理觀發現-你觀得很好 觀到喔!你自佛即是他佛-他佛即是自佛 這個時候你歡喜無量 那就是一個開悟的人 是不是? 那開悟的人念佛哪裡會懈怠 是不是啊? 他任運保任歡喜念佛 他開悟之後他知道 天下無多事只有念佛行 所以他念佛呢心無旁騖 一念心提起歡喜念佛 他也不會求一心不亂 也不會一心不亂 也不會說一心會亂 自自然然的 那這種人你說-他怎麼會心無旁騖呢? 他會專志念佛 雖專志念佛而無專志念佛之相 雖專心念佛而無專心用力之心 任運的專心 哎呀!這不更好嗎 他還不是專心對不對? 所以說總而言之 專心念佛也是重要 仍然不可廢 這樣懂嗎? 好!這是第三個問答 第四個問答 既一切法皆是佛法 即是心具心造 則何妨修他行、念他佛 何故專修淨土行呢-專念彌陀佛? 問題是問這一個 欸!有一點道理哦 是不是這樣子啊? 有人也會這樣說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 哎呀!一切法皆是佛法 那麼一切法都是自性心-所具所造啦 那我念哪一尊佛不都一樣? 你要知道就理上說是這樣 可是有不同的事用 事上的假用 就好像說你是佛、我也是佛啊 可是人家我們法師坐在那裡-你坐在這裡 他老人家是佛、我也是佛 他躺在那兒躺了兩千五百年了 你還在那裡輪迴 是不是? 理上相同 有緣起義的差別 雖然我們如如佛 可是有凡夫的如幻的客塵煩惱-障礙我們的本性 無明翳本性嘛 是這樣哦 所以說你可不能說都一樣 好!那麼你說-那麼佛總一樣了吧 沒有錯!佛總一樣 可是佛的本願又有如幻的差別 它應機不同 應眾生的機不同 這樣體會到了嗎? 所以我們現在解釋啊 雖於理上一切法皆從-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中具 然於事上則有緣起差別之義 故雖佛佛心具 是法法平等 然彌陀因地是五劫思惟 四十八願度化眾生等 與他佛的本願不同 攝受眾生同生極樂之因緣深厚 而本願加持之力殊勝 所以啦 所以故十方諸佛-出廣長舌而共讚 吾等眾生專修專念者 既應彌陀的本願 亦是順諸佛之教語也 對不對啊? 因為他有緣起性的不同 既然有緣起性的不同 佛告訴我們說 稱他的名號能得種種的利益 世尊也告訴我們 若一日乃至七日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這都是佛所教 那諸佛固然佛佛道同法法平等 可是呢他的本願攝受各有不同 對不對? 所以我們還是要隨順這-緣起的差別 來專念彌陀的聖號 這樣懂嗎? 這是第四個 第四個問這個料簡 好!那麼呢我們剛好上到這裡 下面的第五章 我們時間已經到了-我們下一堂課再說哦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