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14 主講者:法藏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本願即心念佛之提出 界詮法師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講到了 就已經進入到一個很核心的 實相念佛與持名念佛這個-相結合的這個理論基礎 那麼有一段文說到了 這個《妙宗鈔》的一段文說 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作我一念之心 這「作我一念之心」-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這一念念佛的心 是這一念心 當下呢任運念念……-這無間的這一念妄心 也是這一念-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所以亦復舉體作生作佛 這一念心體 當下這一念心體-能作眾生也能作佛 因此也作依也作正 作依作正在我們之前講天臺 在這稍早之前 上兩堂課就提到了 什麼樣? 這一念心即三千對不對? 三千即一念心 非前非後、非縱非橫 是不是?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所以說這一念心-當然是三千 三千包括什麼樣? 非無生物嘛-那就是所謂的物、物質 這就是依報 當然依報也包括其他眾生-五陰眾生 包括五陰眾生 還有這個……一切眾生 所有的眾生 五陰世間、眾生世間-當然也包括 你之外的其他眾生-通通是你依報 包括物質、山河大地等 這些都是你的一念心體 所以說一念心體是作生作佛 能夠作眾生、能夠作佛 能夠作依報、能夠作正報 是能觀也是所觀嘛 對不對? 所以一心一塵至極微極 這無非都是法界全體的-這一念心體 法界全心體所作 所以一一的法界即是一一法呢 都是全法界所作 倒過來說舉一即是全法界 即是圓融的法界全體 那既然是全法界 舉一即是全法界 那麼我一句佛號-是不是全法界呢? 那麼我這一念心-是不是全法界呢? 當然是 那這樣子 所以有何一物不具諸法 所以物物互具 一念心 一念心具足諸法 好!那麼這樣子呢 下面這一段文就有-稍微有說到了 那麼上文所言-既然無一物而不具諸法 則不但是我心能具足-極樂世界的主、伴、依、正 乃至我的「身」-這也是一物嘛對不對? 亦具足了什麼呢? 極樂的主、伴、依、正 你看《法華經》上就說到 這個六根清淨位的菩薩呢 他的身心那就是什麼?-這個宇宙 欸?這個身心就是這個宇宙-這怎麼回事兒? 這就是這樣 就是一念心體-法界圓融的不思議心體 是建立這整個宇宙 呃!不是建立、不是生啦 就是它任持了這整個宇宙 它不用去生 那生就有滅 不用去生 它任持著 任持 離了這個你的這一念心-或這個身 就看不到法界 就也無有法界 所以心即法界、法界即心 是這樣 那麼到了五品 呃!到了六根清淨位的時候呢 這個身心 他說看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如看手中的菴摩羅果 然後身體變這麼大 這因為一念心體擴大 所以這一念心即是法界 身也是 所以身跟心 「物」身體的身是物質嘛 「心」是心理嘛 色心二法是統一的 這我們之前都講過了 所以反之亦然 故我舉起一念萬德的洪名 我念是萬德洪名 那豈止是口念、豈止是心憶 我的全身上下每個細胞 乃至於全法界都在跟著我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就是法界心 為什麼? 因為你這念心就是全法界啊 所以你正在念佛的同時-不就是全法界在念嗎? 什麼叫全法界在念啊? 廣欽老和尚在清源山修行-下來到 到了修行修得很好 回到了這承天禪寺的時候 他說他三個月當中佛號不斷 是什麼個佛號不斷法? 他說啊 有人在挑水 聽到水的聲音 他也是聽到阿彌陀佛 有人在劈柴-聽到夸……的聲音 他也是只聽到阿彌陀佛 有人在吃飯-刷……那唏哩呼嚕的吃 他也是聽到阿彌陀佛 他在脫衣服 脫衣服的那個聲音 也是聽到阿彌陀佛 你看看 這不就法界在念了嗎? 這不就法界在念了嗎? 所以說以法界心念佛-是全法界在念 所以說山河大地出廣長舌-有沒有? 那麼呢這無非就是清淨的法身 在這裡不就證得了? 所以念佛念到這種味道來-你就知道念佛多深 一個方法 鑽一個洞 鑽木取火一直把它鑽下去-你就能得這個效果 這個效果嚇死人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個效果就是開悟、成佛作祖-的功能 你看看!這是不是-明明白白一條路? 要不要去修? 千千萬萬要去修 是不是? 所以乃至全法界亦隨之而念 那這樣全法界的心-全法界的念 如是念念正觀 是一切身心所造的無量宿罪-哪有不滅之理? 我問你 你造惡在哪兒造? 在你這念身、在你這念心上造 造在法界身上對不對? 造在法界上面 現在全法界通通在念佛 你的身心每一個細胞都在念佛 那你說「佛」者清淨也-是吧? 那你這樣子反熏你的清淨自心-你說業不消嗎? 所以罪業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是不是這樣子啊? 只要你端坐念實相-任何罪都能消除 那你不就消除了嗎? 你正在實相念佛-不就消除業了嗎? 那消業了之後 不就是應了經上所說的怎麼樣 念念間能斷除什麼? 八十億生死重罪 現在就可以解釋得通了吧 解釋得通了吧 所以你儘管去看看 看哪一宗、哪一派-能夠解釋這句話 那它就對了 所以經是佛的證悟 直接把效果講出來 它沒有解釋得太多 為什麼? 因為是佛說的 而且是跟韋提希夫人說 韋提希夫人那時候苦到極點了 她當然相信 對吧? 咱們沒苦到極點 咱們業障深重 還從韋提希到現在我們-又多輪迴了兩千五百多年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當然我們業障重沒聽懂 所以我們得解釋它 對你們現在好好解釋-懂了啊 經上說的原來有這個深義啊 不是說說而已 懂不懂? 絕對不是說說而已 是真的!真的能這樣-而且有理論 而恰恰好就大乘的理論 所以你說為什麼淨土法門-是大乘的至圓至頓的法門? 現在可懂了吧? 這個不是印光大師隨便說說的 只是勸信-隨便說說的 不是!這真是如此 這樣了解 所以說呢 哪有不滅之理? 那麼伏斷見思 更侵無明 把無明也斷除 乃至於最後圓頓成佛-是哪有不能之理啊? 所以光念佛 念念是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念念是佛的念念成佛 就能成佛 所以哪有不能? 所以說念佛能開悟 哪裡只是能開悟? 還能成佛作祖 是吧? 所以下面這段文再引它一次 就更加的加強你在理事 將「事」的持名念佛 配合「理」的什麼呢? 實相念佛 把它統一起來 《淨土生無生論》中-傳燈大師亦衍申此理謂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 對啊!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作我這一念心 那這樣我正在念佛的時候-就是整個法界 所以我念佛心呢-這全體就是法界 所以論曰 行者稱佛名時 一心不亂時 散心稱名時 以至見思浩浩-全體通通是法界 「見思浩浩」聽得懂嗎? 見思惑冒了一堆 冒了一堆懂嗎? 人家說趕快念佛 我現在氣得要命-沒辦法念佛啦 氣得要命才要念佛 所以見思浩浩這樣 乃至見思浩浩 一心不亂很好 散心念佛沒關係 乃至於什麼? 見思 以致於見思浩浩 哇!那見思-妄想分別一大堆 全體即是法界 全體即是法界 是故法智大師 法智大師就是四明尊者 知禮法智 知禮法智大師 他講法智大師 那麼呢怎麼說呢 法智大師云 法界圓融不思議體-作我一念之心 亦復舉體作生作佛-作依作正 若然者 餘心尚是 況念佛心乎? 他就是引前面這段文 現在傳燈大師正恰恰好-引我們前面所引的這段文 他說啊 這個法智大師說 法界圓融的不思議體-作我一念之心 那麼就這一念心-舉體呢 「舉體」就全體 全體恰恰好是眾生 一切眾生 也恰恰好是佛 也恰恰好是依 也恰恰好是正 依正二報 注意哦 作我一念之心 有兩種一念 第一種一念是念佛之心 一念 第二種一念是-現前陰妄之心、妄想之心 你現在有沒有在妄想啊? 基本有 基本是有妄想 那有妄想這一念心 就在你妄想這一念心當下-也作依、作正、作生、作佛 也都有 所以妄想心都是-何況念佛心? 所以下面這樣說了 「若然者」如果是這樣 餘心尚是 所以一念心嘛 一念心有妄想心嘛 那妄想心都是這樣了-何況念佛心乎? 哪(只要)有念佛心-那(圓融心體)當然現前 是作生、作佛-還有作依、作正 這次作依、作正就不同了 是特別作了極樂世界的依跟正 那你說平常呢 平常這念妄想心散心念佛咧? 那見思浩浩的時候 這念心呢還是法界心 圓融不思議心體 也這念心體來念佛 仍然是什麼呢? 作極樂世界的依正 是故行者念佛之時 所以他就作結論了 是故啊 所以啊 行者念佛之時-此心便是圓融清淨寶覺 這我不是一再在-前幾堂課一再強調的嗎? 你能念佛的心就是清淨的心 在這裡講了 對不對? 此心便是圓融 所以是故行者念佛之時-此心便是圓融清淨的寶覺之心 為什麼叫「寶覺」啊? 阿羅漢也覺-不名為寶 阿羅漢於凡夫說-它是寶 於阿羅漢的覺-對凡夫說它是寶 但是對大乘人來說它不寶 它反而會妨礙我們成佛 他的覺是什麼啊? 是偏頗的覺 反而不好 但是我們現在這一念 但是我們現在這一念覺-那可不同了 我們現在這一念覺直接到寶所-更無他歧 不假方便 直接到究竟 此名為寶 所以叫寶覺 所以阿羅漢也覺啊-不名為寶覺 那麼圓融而清淨 什麼叫圓融?-一法不缺 即舉一念心-即十法界圓融心體 所以說圓融 那法界圓融心體不垢不淨 與諸佛無二無別 所以是清淨的 法界圓融之心-能帶領你直了成佛 所以是寶覺 所以說圓融清淨寶覺啊 啐! 以此妙心念彼阿彌 就「阿彌陀」啦 簡稱啦 以此妙心念彼阿彌 則彼三身何身不念啊 求彼四土何土不生啊? 阿彌陀佛有三身 法、報、化三身 人家問你念阿彌陀佛 你是念阿彌陀佛的法身啊?-報身啊?還是應化身啊? 哪一身不念? 哪一身離我這個-清淨法界圓融心體之外啊 法身!法身! 就算是法身無相好了 法身無相-也不離法界圓融心體嘛 對不對? 是不是? 那有了法身就有報身-來應化、度化那個果地菩薩 那麼呢也會有應化身來……-度化我們這些凡夫 是不是? 法、報、化三身實是一身 也不離這圓融的法界圓融心體 所以我念佛-念佛的哪一身呢? 我觀佛像 觀佛的哪一個佛像身? 觀佛的哪一個身體啊? 我說報身沒見過、法身看不到 我怎麼觀佛像啊? 我只能觀那個……應化身 那應化身又沒看過啊 只好觀人造的像 人做的像又不莊嚴 是不是? 那這怎麼觀? 不!你就是以法界圓融心體-去念 那這你就念 念一句佛就念佛的三身 那麼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土 凡聖同居土 實報莊嚴土 方便有餘土 實報莊嚴土 常寂光淨土 這你們 這個《阿彌陀經要解》聽過了 知道有四土對不對? 是不是有四土啊? 有這四土 那哪一土我不求生呢? 哪一土都在有 所以何土不生? 但隨功行之淺深-〔而分〕品位之高下耳 功行之淺深-是什麼功行淺深? 悟這個理的功行淺深 不是那個念佛-在事相上有沒有入定淺深 這樣懂了嗎? 是這樣 不過這裡頭已經合一了啦 你悟的理越深你那個……-你那個什麼? 你那個念佛越專-越能夠一心 倒過來說你越能夠一心-其實你悟那個理會越專 這已經同一個了 它們互為表裡 這個時候就互為表裡 但是如果你把實相念佛-跟持名念佛割開來 你持名是持名 實相你也不懂 你實相是實相-你也不持名 那這樣的話 你持名念佛的時候-念得事一心不亂 那還是跟 跟什麼? 跟理觀無關 跟你的體證無關 那這些頂多是在中品 沒有悟 沒有悟 可是你現在如果-是由帶理念佛的這樣子念 理悟得深-佛就念得專 倒過來說佛念得專-理也悟得深 看你從哪邊下手都一樣 它會兩邊並進 如鳥兩翼、如車兩輪 一起往前進 這個時候以這樣子的功行-來論淺深 這就是說功行 所以你懂這個道理-開始專心念佛 功行就加強了 悟境也加深了 好!那麼呢論品位之高下也 這段文很明白了 上引文中所謂行者念佛之時-此心便是圓融清淨寶覺者 正是指出了持名念佛中-所自然具足的不可思議妙用 雖然行者不參究、不觀想 只是念念直心念去 則全法界之心體念念與-性具的彌陀無上善妙覺體相應 不但三身總念、四土隨生 伏斷見思乃至圓頓成佛-亦是不假他得現成之功 這就是解釋了什麼? 《楞嚴經》上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就解釋了這樣子的意思 故上第三章第二節中-引《要解》之語云 不論事持、理持-皆可持至事一心乃至理一心 又云不勞觀想不必參究 當下圓明無餘無缺等語 《圓中鈔》亦云 事一心、理一心-乃至事理相即一心可也之類 皆是真實不虛-而確實可以理解的 也就是說 行者既使無力觀想依正的莊嚴 無能體究諸法的實相 只要能念念懇切地念佛 即是順於法界圓融不思議-理具事造妙覺圓明之心體 念念相應即念念得益 在事相上看-雖只是「持名念佛」而已 而當下即是不可思議的-「實相念佛」 這段話就是我一再的講-是不是? 講成白話了 講成白話了 講成白話了 所以說啊 這段文具足的舉出來 持名念佛中它自然具足了這種-不可思議的這種妙用 所以它不參究、不觀想 只要你直心念去 讓你這一念清淨心-清淨的寶覺之心現前 三身總念是四土隨生 伏斷生死啊 乃至圓頓成佛 都是不假方便 這裡就引回了前面講的說 不論事持、理持皆可持至-事一心、理一心這種道理 也不勞觀想、不必參究 當下圓明無缺無餘 無餘無缺 這些語句通通是這樣子的 前面這段文可以得以證明 得以證明 皆是真實不虛而可以理解 那麼 那麼所以說他就作結論了 也就是說啦 行者既使你沒有能力去觀想-《十六觀經》的那個觀想 這個依正的莊嚴等等 也甚至於沒有能力-像學天臺的人修止觀 參究這個什麼? 參究這個實相 那麼只要念念懇切的這樣念佛 即是順於這個 你這個念佛念念懇切當中-你當然要最好帶理念佛 那你念念之間就順於-法界的圓融不思議的什麼? 理中具、事中造的-妙覺圓明之心體 理具事造妙覺圓明 妙覺 妙不可言、不可思議-謂之為「妙」 覺 與佛同等同見中道實相-所以是「覺」 所以超越語言之相-不可思議的覺就是妙覺 「圓明」一法不缺 是心念 一念心即是法界圓融心體-所以一法不缺 生佛同等 一念三千 樣樣具足 所以叫圓 「明」是什麼呢? 當然是無有無明嘛 所以說圓明的心體 朗朗分明嘛 所以念念如果能夠-念念相應的話 你這念念就是即是得益-即是念念得佛 所以在事相上 別人在事相上看你-也不過就持名念佛而已 對不對? 但是你帶著這個理啊 所以當下即是-不可思議的實相念佛 所以當你問我說 那法師!那你說實相念佛-與持名念佛相統一 統一之後怎麼修啊? 帶理念佛修 表面看起來還是念阿彌陀佛 對不對? 不過這次念得重如泰山 不同了 此時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是統一而無二無別的 那麼《妙宗鈔》稱此是-為「即心念佛」 你看《妙宗鈔》給了一個名字-叫「即心念佛」 那麼怎麼說咧? 為令即心見佛法體-(即法界圓融不思議體) 以此現因而證當果 故以心佛同體名心是佛 觀生彼果名心作佛 意在「即心念佛」-及令慕果修因啊 即心念佛 正式的提出來「即心念佛」 所以我們副題說-本願的即心念佛 再加上本願觀想、本願的道理 再加進來 更加的圓滿 那先講即心念佛-在這裡總算提出來了 這不是我說的啊 這天臺這個……-《妙宗鈔》裡頭說的 意在「即心念佛」 即這個心念佛 這念心是什麼心?-法界圓融不思議心 所以為令即心見佛法體 即這個心-不假他求 即這念妄想心-不假他求 那麼呢 所以即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就是見佛法體 那麼以此現因而證當果 以現在這種即心念佛的這念心 你已經直見了-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以這個為因-當來當然證那個為果了 是不是? 所以說以此現因而證當來之果 所以故以心佛同體名心是佛 心與佛是同體-所以心是佛 那麼觀生彼果 觀察我現在是心念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心觀佛、是心是佛了 那麼這樣子呢 我就知道我生彼果 「觀生彼果」就是-觀察我將來生於這個極樂世界 所以我心就作佛 是不是? 那麼這個目的是在於即那個心 即法界圓融心來念這個佛 讓我們能夠慕這個果-而修現前的因 慕那個果 慕什麼果? 慕依正二報莊嚴果 極樂世界的依報 然後阿彌陀佛的正報 莊嚴 乃至於我生到那邊去的正報-莊嚴對不對? 清淨 沒有這個肉體 沒有男女身 沒有種種的飢餓、渴惱等等 這樣子的果報殊勝 那我來修這個因 修的是什麼因? 是即心念佛的行 這就是修因 那感果 感什麼果? 感當生往生極樂-與佛一同受用的果 為什麼與佛一同受用? 因為你這一念心你是見到的是-中道實相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所以你觀的因是這樣 當然你去到極樂世界-是四土橫超啊 直接以凡夫身-就能在極樂世界受用諸佛果啊 當然就能 所以你慕果就能修因 你得的是大因 呃!修的是大因-成的是大果啊 聽到這樣子你說你不想念佛-那你一定是頭殼壞掉 是不是啊? 那你說法師-我還是喜歡研究教理 很好!我也喜歡研究教理啊 研究教理還是會入佛法嘛-會入這一念嘛 是不是? 即心念佛嘛 哎呀!法師!我 人家我都灌頂過了-我還是喜歡搖搖鈴、念念咒語 沒關係!你儘管念 拿那個當輔助 拿這個念佛行當正行 我偶爾也想參參禪耶 沒關係!可以 你參禪的時候就是念佛嘛 你都知道你也是會入念佛 這個時候萬法歸一了嘛 都歸在念佛身上了嘛 對不對? 所以我們也不排斥什麼法門-你現在就看得到的 就不排斥 不過總而言之本立而後道生 你不要去支支節節上面-去弄了一堆 結果你往生空過了-不行 現在倒過來聽完這個道理 往生不空過 念佛能紮實 能夠念念相應 能夠重如泰山 而這個時候你修種種行-通通是輔助、通通會歸念佛 這就是印祖所說的啦 念佛是呷飯(臺語)-吃飯 那麼呢持咒啦 讀經啦 誦經、拜懺 參禪啦 那個是配菜 這就叫有飯有菜-那就好了嘛 那不就是很健康了嗎?-營養均衡 是不是啊? 所以現在倒回來-你又不擔心你會失去什麼 是不是? 不過本末還是要分 用的時間多寡你還是要分 這個講是這麼幾天把它講完了 那修要修得好-恐怕要幾些時候了 不一定幾年-也不一定幾個月 搞不好你明天就修得很入味了 那就過去你有善根-也說不定 不過這就是說你還是得-花多一點時間在這個法門上 好!那麼這樣子 這是即心念佛了 那麼接著又云 心感諸佛 心即諸佛 以是義故 知可即心而觀(念)彌陀 心尚能作諸佛 豈有不感於彌陀? 心尚即是諸佛 豈有不即是彌陀? 所以心如果即是彌陀 那麼原來彌陀念彌陀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正在念佛時-正是念阿彌陀佛的時候 你正是你自己就是阿彌陀佛 所以從來就是彌陀念彌陀 這古德不這樣講嗎? 對不對? 就在這裡有道理 所以它有理論的 不是那古德說說好玩的-好聽的 所以觀這個心 即這個心來念佛 念念心是佛 好!下面就解釋了 唉!越過這個山頭就好說了 後面就好說了 下面料簡就好說了啊 不過這段結論還是有點…重要 我們看一下 來!所謂「即心」即指-當下行者這一念能念之心體 及所念之彌陀名號、功德、-本願、相好光明 乃至依正莊嚴等 皆是心佛同體的法界圓融-理具事造之妙覺圓明心體 故持佛名號之時 能念之心即是所念之佛號 所念之佛號亦即是能念之心體 行者念念專念 乃至散心而念 皆念念不空過 所以念念重如泰山 念念返薰本覺之心體 如是即心而持名 雖未得現前大用 而出口入耳持名之功德-自在念念中滋增矣 如是持名而即心 雖是至簡至易之事行 而上上根人不能踰其閫 下下根人亦可臻其閾 橫賅八教是豎徹五時 任運逍遙豈居份外 到家之辭何須再舉 淨土法門 千經共讚 是萬論導歸 而持名念佛一法 更是世尊無問自說 數歎為難信之法 自來西天東土諸祖婆心共勸者-其意在此 諸有聞者見者 豈有不踊躍涕零 感恩佩戴而安心力行者乎? 是不是啊? 這種感覺是不是非常的好?-非常的深刻? 也通通把祖師古德-在讚歎的原因和盤托出 也懇懇切切的來告訴我們-應該安心力行啊 不要再搞 不要再起起伏伏的動盪啊 那您老人家說安心力行 是叫我什麼事也別幹-就念阿彌陀佛 這已經不用了啊 這裡頭既然念佛是實相念佛 你遇境對緣也念了啊 那專心進了禪堂、進了念佛堂-當然也念了啊 對不對? 那麼你如果還持持咒-如果還想參參禪 那麼拿它當副業-這個為本業 拿它當輔行-這個為正行 拿那個是配菜-這個是吃飯 本末不要顛倒 那你喜歡的保留一些-也沒叫你全拿掉 很公平吧 很合理吧 很有人性吧 那麼這樣子呢你就知道 所以這真的是諸有見者聞者-豈有不踊躍涕零 感恩佩戴而安心力行者啊 是不是啊? 所以說這個文寫到這裡-念到這裡 內心湧現極大的安心 很深刻的歡喜、感佩 也生起了強大的這個決心 今生就要把它成就 不要再空過 不要再辜負自己了 不要再辜負自己了 發菩提心就在這個時候 就是這個法門 是不是? 哪怕你再忙 一念作意阿彌陀佛 那一念心就是 所以每次回向我都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三聲有沒有? 你總覺得這念三聲幹啥啊? 就是在會歸心體啊 講……講了很多 是萬般皆可用-回歸一念心 所以還會再念三句 會歸一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是這樣 所以還會念三句是這個原因 不是說哎呀!法師沒念佛啦-這念三句頂著數 這不是這個意思 就是這三句會歸一心 這佛事門中是不捨一法 所以我講經說法不捨一法 這兒說說、那兒說說 好像把心都放開來各個樣子 但真如門中不立一樣東西-不染一塵 會歸這自性心 所以也是這一念心-南無阿彌陀佛三聲 幹嘛不念九聲? 那時大家都要下課了-念九聲太久了 那不乾脆再念佛一炷香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再以三聲來做代表 以三聲來做代表 一樣會歸這一念心 所以請注意啊 哪怕你到工地裡頭去監工 哪怕你在廚房裡-煮得是昏頭轉向 只要這一念心-念念南無阿彌陀佛 就是從你的-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出現 重如泰山 馬上心就沈靜下來 是不是啊? 有沒有這個功能? 相信它就有這個功能-是不是? 相不相信? 對!這樣就對了 這就是丈夫 這就是荷擔 好!接下來料簡了 已經到這裡了 已經真的是到了一段落了 這段論文當中最難的那部分-在這裡已經結束了 恭喜各位啊-聽到這兒來了 我最擔心的是這一關越不過去-講不過來 最擔心 那麼越過來了 下面料簡是再重新的比對-讓你更加的清楚 什麼叫料簡? 就是在似是而非的這事情上-我故意來反問 然後我來答 讓事情更清楚 這樣懂嗎? 好!那麼呢我們來看料簡 (三)料簡 第三節 總結上節所述 眾生既以法界圓融不思議-之實相心體而念佛 又依天臺之見 眾生介爾一念心性-具足理具事造三千法界 (即是全體的法界) 則此一念心體 即性具性造彌陀的功德、-相好、光明、本願 乃至主伴依正 一切極樂莊嚴妙相-情無情等境界 因此所念之佛-乃至其功德本願所在 乃至其功(此段影帶請刪除) 所以(此段影帶請刪除) 因此所念之佛-乃至其功德本願所在(此段影帶請刪除) 故(此段影帶請刪除) 故什麼?(此段影帶請刪除) 哎呦……這裡好像跳了一段(此段影帶請刪除) 你的那個文是什麼?(此段影帶請刪除) 欸?我這好像(此段影帶請刪除) 也是跳起來了(此段影帶請刪除) 啊!糟糕……(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裡要去查一下(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裡可能是在翻轉的時候(此段影帶請刪除) 沒關係啦(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個我們這段呢-先暫時我回去看一下(此段影帶請刪除) 這段文在編輯的時候漏掉(此段影帶請刪除) 因此所念之佛啊-乃至其功德的本願啊 即是什麼的所在? 這裡漏掉 即是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的-所在 懂嗎? 那麼接著 即全在此一念能念之心中 既能念之心中啊 既在能念之心中 則眾生正念佛時 或修觀想 或睹像儀 或憶功德 或念相好 或參實相 或但稱聖號 當時之心性或正念不亂-或散心昏倒 或知實相 或不了實相 隨舉一行則全體皆是一念三千-理具事造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的覺性大用 懂意思嗎? 這就我之前說的 無論你知實相或不知實相 無論你正在修觀想、觀像-或持名 或者正在參究實相等等 你知道或不知道-都一樣 這一念心體的作用呢-是無二無別的 都是它的覺性大用 總之無論是定或者散 無論是了了分明-或者是昏闇不明 自性彌陀願力之加持啊-是自在其中 自然就在當中 那麼呢唯心淨土依正莊嚴啊-如在目前 唯心的淨土 那麼呢 這個依正的莊嚴如在目前 這裡再總說了前面這樣的意思 好!故只隨念佛功行淺深-而論境界的高低 豈因作意參究實相義理之有無-而別行果 如此行者 近可淨土生而無生 遠可達心即佛-即心作佛 當下根塵迥脫-成就諸佛無上的深妙禪定 所謂心淨國土淨 雖心淨土淨 亦不礙西方十萬億佛土外 有佛號阿彌陀 蓮花化生德水遊戲 八功德水遊戲等 由以法界圓融之心體 念此一句法界圓融-無欠無餘之彌陀聖號 而又入此一法界圓融大覺海中 無一法從外而得 亦無一法而非圓融大覺之心體 功德不從他得 往生不由他覓故 此正是持名念佛於至簡至易中 有至究竟至圓頓之內涵-與功德的理論 那麼《要解》讚云 這少了一個括弧(《) 《要解》讚云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 以名昭德 罄無不盡 故即以執持名號而為正行 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 至簡易 至直捷也 這裡在總結了這最後 以實相念佛跟持名念佛的-相結合 此後 那麼呢 你以這個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來執持名號所得的功德是這樣 無論是修觀、不修觀-了或不了 你這一念佛念出去就是-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在起作用 也念入我的-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來 所以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彌陀佛自在其中 那麼極樂世界自在其中 換句話說 用法界圓融不思議心念-就是彌陀在念 那念的是法界圓融不思議體-不思議心體的佛號 那換句話說-也就是彌陀在念彌陀 所以了不了作用、散心不散心 通通是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的作用 功德通通強大的進入你的內心 在熏你的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讓它越熏越清晰 它本來就有的-但越熏越清晰 清晰到最後 完全的顯現 那就是成佛 如果不顯現 那麼你知道從來就是彌陀念彌陀 極樂不隔方寸-彌陀不假外求 那麼臨終一念正念-當然就能往生 你相信自己承擔-你就能往生 是不是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這一句佛號重如泰山-功德巍巍 所以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昭德啊 罄無不盡 以這句佛號昭一切的德 沒有一德在這句佛號之外 因為就是法界圓融心體-在成就的嘛 這是故即是執持名號為正行 你就不必再觀想了-不用再參究了 不用再參禪了 不用再搖鈴持咒了等等 雖然這麼的簡易-但是非常的直捷了當而迅速 這就是蕅祖又在《彌陀要解》-當中讚歎了一次 那麼接下來就有人開始問了 如果真的這麼好的話 引出來了 這我要引出問題來 我重新再說一遍它的好 那讓你來引出它的問題 接著第一個問題 有八個問題 有幾個問題啦-不是八個問題 有幾個問題 那麼我們來問問看 第一 既不知實相之理-則不了即心是佛 但可名為持名念佛 豈可名之為即心持名念佛? 如果你不了實相之理-你就不了即心嘛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這樣只是持名念佛而已-對吧? 那這樣就不能再稱是-「即心的持名念佛」 只能稱「持名念佛」 對不對? 他的意思是這樣 那他回答說此有二解 就事而論 既無即心之理觀 以但持名故 只名為「持名念佛」可耳 是!是這樣沒有錯 首先他承認 他回答是是的!是這樣 如果他真的一點都不懂-對不對? 比如說沒有來聽課的 他也在念佛堂裡念佛 他也從來沒有讀祖師這些著作 沒有去體會這實相念佛-即心的道理 也不研究天臺教觀等 那他就只知道念佛 是這樣 那對!那他就持名念佛 沒有錯啊!本來就是啊 這一樣有功德啊 沒有錯!是不是? 但只是念佛 只是可能輕如羽毛啦-是這樣子 可是依理而談 行者雖不知即心之理 但以法界圓融不思議實相之體 有任運薰化起用之功故 而有即心之實 故名與不名等 就是說雖然他不知道 不過能念的還是那個-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它不會因為你不知道-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它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就不起作用 我說了嘛 魚在水裡不會因為魚不知道水-牠會沒辦法呼吸啊 你在空氣當中 也不因為你沒看到空氣 所以你沒有空氣可以吸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是個大凡夫 可是你會吃喝拉撒睡 人家問禪師說 禪師啊!人家聽說 聽人家說你開悟了 那開悟的人都有神通 您老人家有什麼神通? 我說我當然有哦 我吃香的進去-拉、屙那個臭的出來 這就是我的神通 諸位 是啊!這就是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的作用 作用在身體上 所以不垢不淨啊 不來不去 不一不異 生死即涅槃 所以它本來就起作用 所以你說「名」呢 「名」更好 「名」的話 你如果懂得話更好 能夠提起正念 能夠發起善心 能夠感激涕零 能夠專心而念 能夠念一句佛號重如泰山 能夠臨終的時候正念現前 是這樣 這更好 不是說他這樣才能起作用 他不知道也起作用 這樣懂嗎? 所以只要持名佛號-他就是即心念佛了 但知道!會更好、更有力量 不知道!他就弱弱的、散心的 恍恍惚惚的、沒有信心的 像羽毛一樣輕的 這樣懂嗎? 所以說最後是名與不名等 好!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 既名與不名等 但教「持名念佛」可耳 而更說「即心念佛」者? 那如果您老人家說相等 那就講持名念佛就好了嘛 何必 何必還說個即心持名念佛呢? 這此有多意當知 以下我就回答了八個意思 為什麼我要舉出那個……-即心持名念佛 有八個用意 我記得當時在寫這個-八個用意的時候 在一夜之間寫成 可見我平常就熏這個道理 但是沒人問我 現在乾脆自己問 自己問、自己答 在一夜之間好像兩個小時之內 那時候正在傳戒 我正在當陪堂和尚 那還得去忙戒子的事 在忙回來晚上才有空 哇!趕快寫 因為人家馬上論文發表-就要開始了 哇!我趕不及 那大航法師住我隔壁 大航法師來過這裡 大航法師住我隔壁 他正在寫定中念佛-還是出定念佛? 他也忙了個要命 他當開堂和尚-我當陪堂和尚 兩個……開堂、陪堂-都是去戒場上看一看 然後就跑回來趕快寫論文了-這樣子 然後呢參考書公家用……-(一起用) 他就住我隔壁-我拿給他用、他拿給我用 因為我們剛搬到那個青龍寺 忙了個要命 越忙的時候呢-欸!越能寫東西 就這樣逼出來 就兩個小時之內-我把這個八個回答呢 用意給寫出來 好!現在時間到了 我們下一堂課再說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