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12 主講者:法藏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界詮法師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跟大家講到了這個實相念佛 這裡頭由天台的中興之祖-這個宋代的四明尊者 那麼提了一段話而告訴我們 那麼說了雖托彼境 雖托彼境 須知依正同居一心 心性遍周 無法不造、無法不具 若一毫法從心外生 則不名為大乘觀也 那麼這裡頭呢論文上說啦 如此一來我們即可進一步的說 所謂的「實相念佛」 就是觀察吾人現前這一念心-能具能造一切諸法實相 沒有一法從心外所得 那麼以實相不來不去 不一不異、不垢不淨-不常不斷故啊 所以行者自能於心中-安住諸法實相而不動不轉 此即名為實相的念佛三昧 然而為了避免學者墮入了-性具即是真常見的妄執中啊 性具是不是就真常? 其實真常也沒有關係 這裡講的性具即是真常就 現在有人對真常特別的反感 他說真常就是「補特伽羅我」-就「勝義我」 建立一個虛妄的我在那兒 就真常見 沒有錯!外道是這樣認知 《楞伽經》上面也提到了 因為有些外道害怕沒有我了-就不能修行、就恐懼 無我就恐懼 那結果呢? 結果就佛陀方便-立一個「我」給他 但這個並不等於所有說到-真常道理的通通是這樣意思 你不能把經拿來、拿來 經有時候是對眾生的機而說 可是教理是祖師修-依著佛法的正見而修而得 說出來的文字的描述-你不能死執著這個文字的表面 那這樣子你就栽了佛法的贓啊 所謂的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啊 哦是這樣 不過呢我們這裡就藉 藉這個機會來分別一下-性具跟真常 所謂一般人認知的這種 這種所謂的真常思想-有什麼差別? 所以我們下面就有一段話啦 所以《妙宗鈔》更進一步地 闡釋所謂的性具-的這個界定的意思 就是定義 他界定成什麼? 所言心性具一切法 造一切法者 實無能具所具 能造所造 即心是法 即法是心 那麼呢能造因緣及所造法 皆悉當處全是心性 是故今觀若依若正 乃法界心觀法界境 生於法界依正色心 是則名為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觀、唯境 唸了這段文-似乎每個字看了都懂 逗在一塊兒就不懂 那種感覺 不過這段文啊是非常的核心 非常非常的核心 整部《妙宗鈔》當中這段文啊 唉呀!厚厚一本《妙宗鈔》 你這段文你解釋得清楚 《妙宗鈔》大概是-十之八、九成就了 這也可以說是天台-最核心的概念 不過呢古文有時候-讓人感覺就是說 好像字看得懂啊 意義上不一定很容易懂 不過沒關係-我們盡可能來試著解釋看看 首先啊這段文它在告訴你說 心能具能造 不過心不是在產生萬物的 不是的 它跟一切物是平等 一般人總認為心是我能控制 萬物怎麼能控制? 這萬物是心外的萬物 是不是這樣子? 還記不記得這個-馬祖道一跟他的徒弟 誰?哪位禪師-他那個公案 他們兩位師徒不是在田裡頭嘛 田裡頭的時候就看到那個燕子-從天上飛過去 有沒有? 那麼呢師父就問徒弟說 你看那啥? 他就說一群燕子 燕子怎麼樣? 飛過去了 他就捏他的鼻子-飛過去了飛到哪裡去? 捏著他的鼻子 這是有道理的 你要懂天台這個圓教的真理 這禪宗的這些動作-你就覺得非常有它的道理 雖然不能思惟分別哦 禪不是拿來思惟分別 不過你可以就圓教的理論-來解釋那是有道理 還有那個禪師-問另外一個學生說 吶!那塊石頭-說!在心內還是心外 然後他說「心外」-打他 你心外求法 心外生法就打他 然後那「心內」心內又打他 你的心也未免太沈重了 啊!束縛也太多了 心裡頭扛了一顆石頭在那兒 你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哦 是不是這樣? 是不是這樣? 要是有人這樣問你-你怎麼回答? 要有人敢這樣問我-我一拳就打在他心頭上 哪有什麼心內、心外?-他完全被他的舌頭所轉 就天台來說-那沒有心內、心外的事 石頭你說是心外那是你的顛倒 你說是心內那更是你的顛倒 說心內的那恰恰好就是 真如緣起的人說的 或者八識緣起的人說的 他說心內的話 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 應觀法界性一切為心造-這種概念 為心造那不在心內不然在哪兒 是不是? 天台不認為心能造萬法 不過天台也告訴你-萬法不離心而有 它只是這樣講而已 它可沒有說萬法唯心所造 倒過來說它也沒有說萬法造心 那這怎麼辦呢? 那心跟萬法是本然存在 覓心不可得、覓萬法也不可得 哈哈!很慘耶 要不就心、要不就萬法嘛 心之外看萬法嘛對不對? 那心去看萬法不然我們的心 我們的一切 我們去輪迴不又是我們的心-去跟著萬法輪迴 去在萬法六道當中輪迴嗎?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 所以大分 分我的心能觀、所觀的萬法-就這樣而已 是不是? 所以你在娑婆世界是因為-你的心望著娑婆世界 所以你自認為你在娑婆世界嘛 如果你苦到極點了 你的心當下就在那個地獄境界 對吧? 是不是這樣? 所以要不就心、要不就萬法 心與萬法是二元對立 二元的對立 那這樣子的對立你永遠無解 佛法講到這裡來你就是沒解 因為它不究竟空性 天台就在這裡頭跳過去了 它能夠講到究竟的空性 所以天台究極圓頓的教說-原因在此 所以我說啊他宗他派都好 但是你學天台你會感受到 各宗各派的教理-你都會朗然清晰 你也不用去說人家不好-也不必啦 因為你已經理解了這個-圓教的道理 那麼好!我們來解釋這段話 這段話其實就是-剛剛說的那個意思 不過他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 他說啊 所言心性是具一切法 注意!他還是用「具」字-對不對? 他沒有說「生」對吧? 他沒有說應觀法界性 他沒有說「造」對吧?-他說「具」 具一切法 接著才說造一切法 這個具一切造一切 造一切是表示它能顯現-不是說生出 這裡的造是這個意思 那所以天台家來解釋-應觀法界性一切為心造 也是說顯現不是說生出 哦這不一樣 顯現一切法 那麼但是即使能具一切法-能造一切法 可是實-下面講實 實在啊沒有能具跟所具 能具的是心對吧? 所具的是萬法 一切法實在也沒有 所以說明明跟你講-言心性具一切法造一切法 接著又跟著說-實在沒有所具能具 立一下又把你破掉了 那也沒有能造、所造 確實是沒有能造、所造 那怎麼辦? 即心是法 你往這個心-心上就是法 即法是心 往了那個法-法上看到心 然後我可沒有說心去生法 我也沒有說法來生心 我只說你往著心來看-心就是法 所以一念具三千性相-三千世界 三千什麼意思啊? 三千就是說 這個每一個東西有十如 我們先這樣講 我們的心去看眾生 我們是看到十法界的眾生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 是不是這樣子? 看到十法界眾生嘛 看到人嘛 看到豬狗貓羊嘛 看到鬼嘛 看到地獄、看到餓鬼 看到畜生、看到天人嘛 看到阿修羅嘛 這不就是六道唄 然後我們雖然沒看過羅漢-我們知道有羅漢嘛 我們也沒看過緣覺-我們知道有緣覺佛嘛 然後有菩薩嘛 然後有佛嘛 這是四聖道 還有輪迴的六道 合起來不就十法界嗎? 對不對? 合起來是不是十法界? 那麼這個十法界當中 一一法界又有十法界 所以變百法界 什麼叫一一法界又有十法界? 你對人往去 那是你跟人的關係 那是一個法界 那你對狗看過去 你看狗是一個法界 狗看你又是一個法界 對不對? 你看人是一個法界 那個人來看你又是一個法界 這樣懂嗎? 這是相對的 所以說各個法界是 人單獨來看是人單一一個法界 那你一個法界 旁邊哦人狗豬貓羊什麼…… 這就有十法界各個有十個法界 當你去看他的時候一個法界 他來看你又是一個法界 相互的關係是不同的哦 怎麼講相互關係不同? 你看看 我怎麼對待你? 這是我對待你的方式 我看到你好啊、壞啊 他回應你怎麼樣那就不一定了 那是由他的感覺來回應你的-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比如說你看狗是狗 你以為人看 那狗看人是人嗎? 那不一定啊 是不是? 狗看人是 牠搞不好把你當作同類 這樣你懂意思嗎? 牠有牠的詮釋方法是不是? 所以你跟狗的關係是兩層關係 是你跟狗的關係-狗跟你的關係 是這樣是交參在那兒 同樣道理人看佛也是這樣 佛看眾生一切眾生皆是佛 你看佛就佛是佛、你是你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個還是不一樣 所以說你雖然能夠看十法界 其實你對著每一法界當中 它反過來對著你呢又有十法界 所以說一一法界中有十法界-就這個意思 那這樣講起來 一一法界有十法界 那十個法界就有百法界了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就變成百法界了 那每一個法界呢 它都有它如如的-原來實相的那個相貌 可是分成十種如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 相、性、體、力 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 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有十種相貌在顯現 所以每一法界都有十種相貌 那百法界 一法界有十種相貌那不就是-千如了嘛 對不對?一千如 那一千 好了 你是五陰眾生 五陰世間一個千法界 眾生世間又是一個千法界 還有無情的器世間的世界-又是千法界 剛好三個 三個世界對不對? 三個世界那每個世界都有-千法界 都有千如啦!不是千法界 都有千如對不對? 那就三千了 所以叫做一念三千 「如」是這樣意思-是這個算法 那意思 統合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這一念當中-望去這一念陰心 陰妄之心、妄想之心 這一念妄想之心-望出去這個世間 起一個念頭、看一個境界、-聽一個聲音 這每一樣都是「如」 「如」懂嗎? 三千如 無論看東西 無論看人 無論跟人講話 無論感受一種情緒 情緒、情緒也是「如」 一種善的情緒 一種惡的情緒 一種貪愛的情緒 一種清淨的情緒 都是「如」 「如」懂嗎? 「如」者是如實也 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等等 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 都是「如」 「如」的意思就是中道實相 它當下即空、即假、即中 初學佛很難這樣 比如說我看你 欸!你怎麼用那種眼光看我啊-我很不爽快耶 你就不如了嘛 對不對? 你跟他的這個關係當中-你看到他那個相 你感覺他那個性是惡 你看他那個相是不舒服的 不是那個相是如-不是那個性是如 然後呢 它產生了那種不愉快的感覺-對你身上產生一種力用 那種力用是一種力量的作用 是一種不愉快的壓迫感 相性體力作那個力跟作-是一種不愉快感 完全不如了 可是你要觀這一念心當中的-那種感覺呢是如的 那個作用也是如的 也是中道實相的 惡法、善法通通是 通通是 這就是觀這一念三千境界 所以天台說啊 止觀的時候他是觀什麼? 就是讓現前這一念念頭起來 什麼念頭起來觀著它 這個念頭當下-即空、即假、即中是中道義 什麼念頭、什麼境界-看到都是、都是 這個山河大地啊、電燈啊-什麼的都是 我剛剛不講了三世間嘛 通通含攝在這一念心當中 都知道這不離當下-這一念實相心 不是我的心創造生它的 不是 然而它不離我的心 我當下看到它中道的實相 不可得 一切不可得 所以它是究竟的空性見 那這叫做實相見 雖然是空性-是空而不空 所以離、空有兩邊謂之中 但是中道又不得 所以才真正的圓融三諦 所以一切境界當中-通通是三諦圓融 通通是三諦圓融 所以說即心是法、即法是心 呃不……錯了 實無能具所具、能造所造 都沒有能具所具、能造所造 那將將好那個心就是法 那個法就是心 即心是法、即法是心 能造因緣及所造的法-皆悉當處全是心性 能造的因緣 什麼叫能造的因緣? 就是眾生種種的境界啦 蓋廟蓋起來啦 外面吵得要命鏘哩鏗啷的啦 這個人怎麼樣子啦 這都是能造的因緣 當處都是我這一念心性-所具所造 所以這不是心外的事 但你說那是心內的事 也可以勉強講 可是觀心無法 覓心不可得 也不能叫心內 就當下是不離這念心而現前 所以說當處、當處這個什麼? 皆悉當處全是心性 也就什麼叫全是心性? 就一念三千 這一念當中心性所現起的-三千境界 所以當處都是 是故啊 那如果都是心性的話-那麼所以啊 今天若 今觀若依若正 觀極樂世界的依-極樂世界的正報 或者觀我自己的依報 或者觀我自己的正報 我自己的依報啊就是…… 諸位的依報就是這個平興寺嘛 對不對? 種種人跟事跟物嘛 那你的依報就是你的身體嘛 戴著帽子的 穿著袈裟的 有肉體的 身高多少?體重多少?-不是就你的正報 是故今觀若依若正 乃法界心觀法界境啊 這個你要知道 這個身體的依正二報 或者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 你能觀的都是法界心 為什麼? 這一念心遍一切法界 怎麼說遍一切法界? 嗯? 怎麼說遍一切法界? 你在這個娑婆世界-看這樣娑婆的人、看你自己 這個娑婆世界的境界-是由你的心所建構的 那也就用你的心-來看你自己跟看別人 我打個比方哦 我打個比方哦 那個你看那個鬼啊 鬼看水是沸騰的水 沸騰的他不能喝 沸騰的血水一樣 沸騰之水滾燙 天人來看那個水咧 耶!是琉璃、琉璃的地 他摔在水面上面他不會沈下去-不打緊還會有點痛 你看那個蜉蝣有沒有? 牠是漂在水面上走的 你仔細看那個水還會塌下去-好像有柔軟度一樣有沒有? 會塌下去 你來看水咧 水就是水 撈起來洗臉用的水 那魚兒看水呢 水像空氣一樣沒感覺 那我倒要問你哦 這個法界當中水到底是什麼? 來!回答一句 水到底是什麼? 水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參話頭啦 來!回答一句-水到底是什麼? 我不跟你講了嘛-心不能造什麼東西 你還跟我唯心所造 你吃我一棒對不對? 根本就沒有水 水是你人建構的 在一一法界當中 你根本就無法問水到底是什麼 對不對? 要以誰為標準呢? 是不是? 那你說以誰為標準-那不就是唯心所造 不!它也沒造啊 它要能造-能造就有個樣子啦 有樣子就有共同標準啊 是不是這樣子? 你看是人、他看也是人啊 狗看你也是人啊 狗看你不一定是人 你要知道啊是不是? 就好像佛看我們不是凡夫啊 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你怎麼能問水到底是什麼 你被我舌根轉了 是不是? 所以說到底看水是什麼? 那已經這個問題是沒意義的 要看你是什麼? 你在什麼境界上? 對不對? 同樣道理 那我看太陽呢是什麼? 你相不相信太陽表面溫度多少-你知道嗎? 表面溫度才兩千度而已 不是真的很熱 到了裡頭核心六千度 是這樣子 是這樣子的溫度 那你相不相信-太陽表面竟然有生物 太陽的表面竟然有生物耶 牠不會被燒死耶 在牠來講很涼的耶 就這樣 所以說熱又是什麼? 冷又是什麼? 什麼環境又是什麼? 那通通是你的心-所緣的這個法界 在你來看太陽就是那樣子啊-熱騰騰的嘛 是不是這樣? 對某些眾生來講 牠的法界所招感 太陽就是牠最好的生活環境 是不是? 所以你的心其實是法界心 緣的是整個法界性 不能夠說心造出什麼 然而你這個法界心-看到的法界的相貌 就是依於你今天的因緣所看的 那其他眾生也在看、你也在看 那你在看、他在看通通有個心 相互任運在那裡 相互任持在那裡 形成了我們的所謂的人的境界 你是人你看的境界 我是人我也看那個境界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我包含著你、你包含著我 這是譬喻說啦 包含是指譬喻 是這樣 我看你、你看我 那你有你的選擇跟解釋 我有我的感覺跟抉擇 那我們兩個就互相交融-我們就形成一個法界 一個所謂人的法界 而我的心遍一切 這裡頭當然包括-佛、菩薩、六道眾生 我也任持著他 只要我有一念心在 我的心當中就包含了這些 而他們也包含著我 相互就任持在那裡 所以你要知道觀法界的心 不!觀這個一切的境界-通通是你用法界心在看的 你看到的雖然是我 其實你同時你的心中-任運任持著 佛、菩薩、羅漢、緣覺、-天人、餓鬼、畜生 還有這個人 的一切一切完全任持在那 你說沒有啊!我沒看到佛啊 不管你有沒有看到 你的法界性就任持著這個-十法界的東西 所以才一念三千嘛-我不講了嗎? 對不對? 一念三千就任持在那 所以你能觀的心是法界之心哪 這用任持整個法界的這樣子-這種心在看 不是你這個人的肉團心 不是你這現前思惟心在看 你說哪有?-我都嘛是都用思惟心在看 那是你的無知 那是你現前受眼前的無明所限-你才認為這樣 我不是說嗎? 中道實相無論你知或不知-它都任運在起作用 就這個東西 所以你是用法界心在看的 諸位這樣了解了嗎? 那看啥啦? 看人咩 不是 看什麼? 看法界境嘛 因為佛也任持這個法界啊 你們每一個人都任持一個法界 對不對? 我看到你們-事實上是看整個法界 所以我觀佛身 我觀落日觀 我觀水觀 我觀菩薩觀 我觀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的樓閣等等 通通是用我的法界心觀法界境 哪怕我觀人狗豬貓羊也是這樣 是這樣 所以是法界心觀法界境 生於法界依正色心 生於法界的依正跟色心 生於就生出 因此才有法界的依正、-法界的色、法界的心法 一切法界有心法對吧? 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想法 種種有法界的心法 也有佛的慈悲-這種想法、這種意志 也有佛的極樂世界 這都佛的一念心所成對吧? 那你就能看到他 你的心就生出這個東西 這個「生」它是具的意思 這生於就具-具有這些內涵 所以說極樂世界當下-不就在你內心嗎? 他解釋就是這個意思 講成更白一點就這個意思 當下你的自心 好了!如果這樣的話 下面這個結論才可怕才更深入 是則名為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觀、唯境 什麼意思啊? 說啊 我能觀就是所觀 我這能觀的正報就是依報 所以當我說依報的時候-一切法皆依 所以唯依 聽得懂了嗎? 就好像說我說一切法皆空 一切法趣空 是趣不過等 通通所有的法都是空 一切法趣中 是趣不過等 一切法皆中 意思一樣的 所以唯依 如果就依報來說 一切法都是依報所攝 那麼如果正報來說 一切都是正報所攝 依正已經雙泯了嘛 若依若正已經不可分別了 若依若正不可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啊? 你們常常誦《普門品》對吧? 《普門品》說 羅剎吹墮 黑風吹墮羅剎鬼國 吹墮黑海當中 念彼觀音力就怎麼樣? 若人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乃至於那個五百應身羅漢 那麼跟觀音菩薩在比賽的時候 觀音菩薩現出一條橋出來-對不對? 橋還有現井 我問你橋跟井是不是依報? 是不是依報? 結果是觀音菩薩的正報所現 是不是? 你看到橋就知道那是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怎麼會是一條橋咧? 那就是一條橋 所以唯依是依報 依報跟正報不可分 心與佛與眾生不可分 那麼呢色法、心法不可分 所以唯色、唯心 然後呢唯觀、唯境 能觀的是你嘛、境是你嘛 能觀的恰恰就是所觀 所觀的恰恰就是能觀 所以能念的恰恰就是所念的佛 所以原來阿彌陀佛念彌陀 不是有祖師這樣講嗎 從來是彌陀念彌陀對不對? 有這句話對不對? 就這個意思 他修入了就這個意思 所以為什麼說哦 這個《法華經》〈普門品〉-是四要品之一 四個最重要的品之一 因為觀音菩薩〈普門品〉-他就是在做這種 唯色、唯心、唯境、-唯依、唯正的這種大用 大用 那些學者怎麼能解釋? 那些學者一定把〈普門品〉-當作是神話 當作是救度用的 當作是宗教安慰劑用的 你懂嗎?他就把它這樣做 他不知道這裡頭甚深的-理論多深 完全可證 它不是說上帝說的-所以我們得信 不是這樣子 它有理論的 連這麼深奧都有理論 就是天台解得清楚、說得明白 所以唯依、唯正、唯色、唯心-這唯觀、唯境 所以能念及所念 一句佛號念起我就是如如佛 只怕行人不敢承擔 打瞌睡、起顛倒、妄想、煩惱-那就承擔不起 所以把它提起來 把這觀念提一下子-就叫帶理念佛 提一下 輕輕的提就輕輕的放下來-又專心念 讓它起作用就好啦 不必參究、不假觀想-讓它再起作用 起一起又忘了再提一下下 然後再放下來、再專心念…… 讓它起作用就好了你別理它 慢慢兒、慢慢兒 不提而提、不觀而觀 能觀即是所觀、能念即是所念 最後是唯觀、唯念、-唯佛、唯我都一樣 就一個概念而已 念佛就是我、我就是佛 那就在那兒念…… 這不就是果地念佛嘛 對不對?都在這裡解釋清楚了 唉呀!要懂這個道理暢快平生 什麼樣子的佛法都不出這一個 入了佛門不學這一個-是枉費學佛 念了佛不了這一個-嘴皮上的功夫而已 要懂這一個念念重如泰山 如何? 要不要念佛啦? 現在再問要不要念佛-未免太等而下之 是說要帶理念佛了這樣 這就念起佛來今生呢 萬人修一定萬人去 哪裡都不去 你說沒有哦我不能開悟 這哪需要開悟? 是不是? 你只要承擔這件事情 每一句佛號從自性心中出 你知道就可以 你相信就可以了 每一句佛號都重如泰山 你當然會相信一句佛號-就能往生 是不是啊? 就不是只是硬去信它 這有理論可以信它 經上講是就這麼講過去 你只是硬著頭皮去信它 硬要解釋-解釋不來對不對? 現在我們把它解釋清楚 一句佛號就能往生原因在此 不過我可說了啊 但是我們不保證、不保證 你還是平常多念一點 是不是? 來加強這個理觀 是這個意思懂嗎? 加強這個理觀 不然你只是在那裡耍嘴皮兒 說欸!這個法師說的啦-這樣那樣的 那個以前大德也-這樣說、這樣說啦 一句話可以那個 唯正、唯依、唯色、唯心、-唯觀、唯境啦 這個當然可以往生哪 那所以我就擺爛 擺爛!將來就靠一句 對不起!那一句還沒提起來呢 那妖魔鬼怪、業障-業障等等全部卡過來了 你根本沒辦法起正念 你連信願都起不來了-你還要起正觀哦 是不是? 你信不信? 你卯起來跟人家吵架的時候 你的正觀跑哪兒去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臨入滅的時候-如龜脫殼四大分離 恐懼、顛倒、痛苦、悲傷-等等的情緒通通都跑出來了 不捨 種種情緒都跑出來了-你還能怎麼觀? 對不對? 所以現在頭腦清楚明白-當然要多聽、多聞、多思惟 平常要多念佛把它提起來-提起來、把它提起來 提習慣了、提習慣了-將來成為一種習慣 遇到境界咚!就跑出來了 遇緣對境跑出來 欸!這才保險 這是不是要多念佛啊? 是不是啊? 那為了避免你呢-這個起觀的時候有障礙 是不是要多持戒啊? 免得心揣動、不安、恐懼 對不對啊? 是不是啊? 所以持戒念佛還不是回到-老路上面來 多念佛還不是回到老路上來 不過這一次回來看山 本來是看山是山 後來看山不是山 現在又是看山是山 這一次的看山是山就不一樣了-對吧? 這一次的持戒念佛-意思就不一樣了對吧? 就這樣 你看看!這種念佛 要是把你們散到-全中國各地方去 哇!這不得了 用這種方式念佛這哪得了啊 哪兒通通嘛來跟你念佛 是不是? 你自己很莊嚴嘛 你自己很有膽識 你自己很信心堅固嘛 是吧 哦!就這樣了啊 好!這文就解釋完了-我們來看那個說明 雖假名為「具」 而實無心性能具 亦無諸法可具 心是諸法 諸法即是心 心既是諸法 則心是法界心 諸法既是心 則法界境當下在眾生-一念心性中具 對不對? 當下在一念心性中具了 那麼這樣子法界境即是法界心 彼此是相即不離而-無前無後、不一不異 因此舉一色則全體是色-所以是唯色 舉一心則全體是心-所以唯心 乃至依、正、觀、境等法皆然 舉一依則全體皆依 舉一正則全體皆正 舉一觀則全體皆觀 舉一境則全體皆是境 就是那個境 那色心已經不分離 是這樣 所以皆然 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執 無名無相而假名-色、心、依、正等等 故總曰-「不可思議中道實相」耳 這就是中道實相 你想想看 這中道實相其實各宗各派-都人家都有 但是如果不出天台宗 這個道理就沒辦法講清楚 所以就是天台智者大師-能將這個道理給講出來 其實我們不能夠說人家他宗-是沒有證得這個 可是他能證不一定能-說得那麼清楚明白 有的是重修不重說 像密宗跟禪宗 他們都重修不重說 所以你得修到了你才假借 天台、華嚴、唯識等名相來說 他說是說的是中道 可是你聽就會聽得很偏頗 可是天台不同 天台一開始你還沒證之前 它都先叫你-開圓解、說清楚、講明白 依教而參禪不入邪見 也不妄證、妄覺 也不闇證、闇說 耍嘴皮也不這樣 所以末法時代善知識-嫌少的時候 還少的時候 我們最好是依教參禪 從教出禪 從教修禪會比較保險 沒有錯!佛陀是從宗出教 先修才有教法 可是那是上上根的人 中根的人乃至下根的人-應該是依教修禪 那念佛也是一種禪法-現在你應該相信吧 對不對? 那我們就依這個教來念佛 好!那麼呢這個說 曰「不可思議中道實相」 接著好啦!現在乾脆就引-《摩訶止觀》呢給你瞧瞧 這個是我們 咱們東方小釋迦天台的始祖 他老人家親自說話了 怎麼說咧? 在《摩訶止觀》卷五之三-正修止觀當中 智者大師於此亦有一段-相當具足權威性的說明 他怎麼說? 此三千諸法在一念心 若無心而已 介爾有心 即具三千 亦不言一心在前 一切法在後 亦不言一切法在前 一心在後 若從一心生一切法者 此則是縱 若心一時 一切法者 此即是橫 縱亦不可 橫亦不可 祇心是一切法 一切法是心 故非縱非橫 非一非異 玄妙深絕 非識所識 非言所言 所以稱為「不可思議境」 意在於此云云 這我不用解釋了吧 我已經講太多遍了吧 是不是? 我應該不用解釋了吧? 哎呀!這段文每次讀起來-都有無限的歡喜 都有無限的感動 把它抄下來放在你書桌上面 常常念它 這段文真的是明白不過了 竟然還有人說 《摩訶止觀》是唯心見-是真常唯心 欸!那個《法華文句》呢 才是講那徹底的中觀-徹底的空性 《摩訶止觀》有唯心見 這怎麼會是唯心呢? 這段話怎麼是唯心呢? 他明明就說了嘛 縱不可得、橫亦不可得 有沒有? 有沒有? 如果先有心才有萬法 那就心在前、萬法在後 這就縱 他說縱不可得啊、不可啊 那如果說同時有心同時有法 那心法相對望 那心是心、法是法相對望-這叫橫啊 對不對? 這叫橫啊 他老人家不說了嗎-橫不可嘛 是不是? 所以縱亦不可、橫亦不可 如伊字三點非縱非橫 那不然是怎麼樣? 祇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 他沒有說生一切法 看法的時候一切法是心 心不見了只有法 看心的時候法不見了是心 誰生誰都不知道? 所以說「不思議境」意在於此 它是非識所識、是玄妙深絕啊 是非識所識、是非言所言啊 所以稱為不可思不可議啊 超越你的境界了 在這裡點出來 智者大師明白的點出來-這是不思議境界 那修觀就是修這不思議境界 那不思議境界在哪兒呢? 欸!倒過頭來回頭看第一段文 此三千諸法在一念心 若無心而已 介爾有心 即具三千 就是觀這介爾有心 這念介爾心 這一念介爾之心就是三千境界 三千境界這一念心-就是具三千諸法 而這三千諸法當下-即空、即假、即中 所以不言一心在前 不言一切法在後 亦不言一切法在前 一心在後 當下這一念心是心是法 一切心是法、一切法是心 而是心也好、是法也好 通通如如三千性相 如如 所謂「如如」就是三諦圓融 就是觀這個 所以你這樣觀的時候 你正觀這一念法界心 這一念心起來的時候-一定與一切法相應 對不對? 無論是色法或心法-你一念心起來一定是 要不就色法要不心法 是不是? 那你就要理解 若色、若心-若心法 當下都是即空、即假、即中 一再的突破 一再的用空假中三觀去建立它 所以起三觀-一心三觀 這是天台修止觀的方法 那你說 那您老人家不是要講念佛嗎? 怎麼現在講到止觀去了? 別急! 你先得要建立所謂的實相念佛-就是這樣觀的 等一下才導入持名 呃!實相念佛當中-又能持名是怎麼做的 他才會導入 好!所以這段文不用解釋了-我已經講過太多遍了 上文既云「非心生一切法」 亦「非心一時含一切法」 則譏天台為真常見者可休矣 然而一切法卻又不離這一念心 即心外無一切法 而一切法之外亦無心 則妄執一切法只有緣生空性 而不見中道第一義諦者-亦可自知非矣 這我就在破兩種人 一種人就說啊 欸!這天台家是真常唯心的 我說你錯了對不對? 另外一種人說啊 沒有什麼中道實相啦 一切法都是緣起法啦 因緣果報 所以緣起性空就是-天下第一高妙之法 現在台灣很多人這樣講對不對 這樣對不對啊? 非矣!非矣! 根本你不見中道第一義諦 是不是啊? 這兩種都錯 這兩種都錯 好! 那麼不過到這裡做一個總結了 智者大師這段話算是一個總結 心即是萬法、萬法即是心 它不是生但是具 能造、能具能造 雖說能具能造亦非什麼呢? 非無能具所具、亦無能造所造 要這樣認知哦 好!那麼這樣子 接下來你懂了這個道理 這個道理能怎麼用呢? 下面這一段 即心持名念佛行之實踐 持名與實相念佛的統一 在這裡就提出來啦 怎麼說呢? 上一節中我們談到了 但觀一心具足實相之理 即是「實相念佛」的修持 只要你觀這一心具足實相 這一心的一切境界 一心當中無心則已 若介爾有心則是一念三千 這一念三千諸法呢 當下即空、即假、即中 這即空、即假、即中之理-就是具足實相 這就是實相 所以說這就實相念佛了 所以他不需要持佛名 他只是這樣觀-這樣就是在實相念佛 所以實相念佛-並不一定要念佛號 並沒有 並不一定 可以念也可以不念 懂嗎? 他這樣就實相念佛 因為你念佛的理體 這就是實相念佛 所以他接著就說啦 這其中 是與十方諸佛的憶念、觀想等-是沒有關係的 所以你可以不用念佛沒關係 不用念那佛號聲音 你這樣觀就等於實相念佛 所以《妙宗鈔》接著就說了 現在都在引《妙宗鈔》了 那麼呢 若專觀心 未必托佛 如一行三昧直觀一念 不托他佛而為所緣 一行三昧 一行就但觀這一念心 一念心的中道實相 就一心起三觀 一心三觀這樣而已 這樣就叫做觀心-就叫做實相念佛了 不必要托其他的哪一尊佛-為他的所緣 換句話說也不用念佛 也不用想佛 也不用觀佛像 都不用 不過 不過 所以下面就說啦 可以說-下面論文就講了 可以說如此的實相念佛 其實就是在修持天台止觀了 然而此法或只能接引-中、上根機之人 若欲三根普被恐有困難 因此古德即於觀想念佛 或持名念佛的事修當中 導入實相念佛的理觀 如此一來 不但可以在事修念佛中 讓障重的凡夫得到-具體可修的利益 就是功夫不致於空費了 我說觀想念佛 呃我說觀中道實相 好啦我們就到樓上禪堂去觀吧 打瞌睡的打瞌睡、妄想的妄想 不曉得怎麼用功-不曉得怎麼用功 搞了半天他的功夫就-白費在那兒 浪費人家的草鞋錢 是不是這樣子啊? 整天吃信徒的信施-什麼法也沒修上來 就在那兒打瞌睡 是不是啊? 那這就是下根的人 或者中根的人 這樣就功夫空費了 那怎麼辦? 好!我教你既實相念佛-也能夠持名念佛 就是我剛剛講那個辦法對不對 提一下然後開始念佛 讓這個佛號感覺從-自性心中起來 去直觀它、直觀它 同時也可藉助理觀的輔助 而降伏妄心祛除疑念 加強事修的力量 可謂相得益彰 我不是說嗎? 這樣帶理念佛怎麼樣?-重如泰山 對不對? 就是這個意思 加強這個事修的力量 好!那麼怎麼加強法? 下面就要慢慢的導出了 不過時間已經到了啊 那麼呢我們下一節課再說哦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起起立 好!等一下 等一下、等一下 這等一下 這個題外話-不過也是題內話 就是說在這之前-進入到這兩節課以來呢 或者這三節課以來 最近的這兩節課以來 在這之前哪 差不多所說的是一般-你們所聽到的淨土法門 差不多是這樣 但接下來的是-你們一般少接觸的淨土法門 理很深 下面才是正開始而已 首先要導入實相念佛 接著導入什麼呢? 接著導入了這個……本願念佛 這個再把這兩個加在一塊 變成本願即心念佛 很需要你去憶念的 進入到實相念佛-大家開始就不熟悉了 對不對?雖然你們聽了很爽快 但是事實上是不熟悉的 那麼不過本願念佛-基本上容易懂 不過這個……實相念佛-又要導入到持名 其實我已經說了 大家漸漸的就已經不容易懂 那麼又要導入本願念佛 再把這個極容易跟極不容易-又要貼到一塊兒 這才是我們這個論文的-最終極目的 所以越到後來啊 越到後來是我們越緊張 因為那正是我這論文的-重要核心 但是每每都講到這後頭來-就是快要沒時間了 你聽懂我的意思嗎? 那你說沒關係啊 反正嘴皮長在你臉上-你可以講快一點 當然是 可是你們如果沒有反應你們懂-我就講不快 你們老是那眼睛就……-矇矇矓矓的 失去了焦點這樣子 那我沒辦法講快 就跟你講的時候你就這樣 這樣子的時候-那我就知道你還沒懂 那我就得要每次都倒回來講講 倒回來 你不覺得我每次都倒回來講講-就這個原因 所以也是為了這樣子 所以上一次好幾年前來這兒呢 只講到這兒就停了就掛了 後面都是用念的 我是非常的難過 因為這重點核心都沒講到 所以這次眼巴巴的-要再來講一次 可是眼看著呢又過中間一半 剩下剩下八堂課 如果真講的話 如果都講到底的話再八堂課-我就得在一號離開了 今天已經二十九了嘛對不對? 二十九結束 那這樣三十、三十一-就剩下八堂課 唉!這八堂課能不能把它講完 加課沒辦法因為飛機票買好了 啊?哈…… 下午也講你們不嫌累 這是我有點急是這樣 但是這個快不得 這個是實在是快不得 但是要是對你們-沒講清楚說明白很可惜 在台灣沒機會講 沒這麼多人 那他們也不一定想聽 也不一定想聽 那麼在這個因緣之下 諸位是是很應機的人 大概是我跟法師也認識這麼久 大家相知啊 所以他也不嫌我嘮叨 不是他不懂他都懂 但是呢他老人家是慈悲 那每一次要上課都來敲我的門 法師啊上課啦!押著我來 你知道法師是性子很急的-對不對? 他就押著我 那押著我來 那麼他慈悲啊-他要讓各位得利益 他要讓各位得利益 所以說倒是這節骨眼上-諸位一定要把心力提上來 務必要把心力提上來 之所以要提前 我跟照蓮當時在Email上講說 要他先印給各位-發給各位讓諸位先預習 就這個目的 不過有點深奧 有時候你自己看-有時候也不一定看得懂 不過沒有關係 你就求佛菩薩加被 經過講到這兒來了-其實你可以看得懂 你懂嗎? 你不懂你也要硬看多看 那麼至於說加不加課 唉!明天看看 明天上午講看看-看進度如何 順的話越過了這個山頭 這是個最大的山頭最難的部份 越得過去後面本願有料簡 料簡是很精彩的 不過咧也會有複習的部份 那不過它比較容易懂 然後再來就是本願念佛 那就比較容易了 那越得過去就過去 我們再看看 主要原因就是說 有時候課也剛剛好就好 不然會太大家也聽得疲累 不過如果真的講不完-我們就加課 不過這還要法師同意啦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就是說我今天留下來-特別講這話的意思是指著說 諸位要把精神提起來-其實我就過得去 你要知道講經說法是看 不是看自己是看眾生的 你看我這裡從來我沒有做筆記-我從來沒有的 這些東西 這些東西你再做筆記-就講不下去了 就是遇境對緣看了你們的心-然後我講下來 所以我常常去哪裡演講 人家題目都擺好了 我還我坐上去我才想-哎!糟了今天講什麼題目啊? 我還看看今天什麼題目 今天什麼題目 那是為對眾生說法 那個不是照本宣科 那要換一群人我講法又不同 所以說諸位你們要相應 你們把心提上來 所以天台宗講經說法是修行 講者跟聽者都是修行 不是耳根之事不是濟問之學 那是修聞思修慧三慧 這樣諸位了解嗎?諸位了解 所以要把要把你的-修行的道念拿出來 不是來這聽講 是來這兒修行 是把你的心放空 跟著講者的思想-進入到一個修行的境界進去 所以聽完是修一場功課 這樣諸位了解嗎? 這樣諸位了解嗎? 所以說呢希望大家這個加把勁 明天咱們再試看看衝看看 那麼呢衝得過去當然就可以 好!那麼我們就在這兒講完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