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2 主講者: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本願即心念佛的提出 界詮法師 各位比丘、各位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就這樣子欸這個-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這篇論文提出的一個-內在思想的一個用意 那麼呢做了一堂課的說明啊 嗯說明不在表現我自己-而是在提醒諸位 做為荷擔佛教未來的比丘 我們應該有一個-什麼樣子的心態 基於這樣的心態 我實際上去寫這篇論文 當然這種心態-並不足以造成這篇論文內容 影響這篇論文的內容 然而卻足以影響我寫這篇論文 這篇論文的 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這個標題明確的就告訴你 持名念佛也就是今天 我們從明清以來一直到現在 這兩三百年當中 中國佛教很重要的一個-修行法門就是持名念佛 對吧?是不是? 那麼什麼叫實相念佛? 就是我在上一堂課跟大家講的 與大乘佛法的究竟實義相接軌 接軌就是統一的意思 對不對啊? 它跟它是一樣的 實相念佛與這個 呃這個持名念佛 實相的念佛也就是大乘佛法-最究竟的理體的內涵 這個是乃至於藏教也不出其右 藏傳佛教不出其右 南傳佛教是什麼呢?聞所未聞 實相佛法那是聞所未聞 南傳佛教就是這樣 那它就叫小乘 之所以名為小乘並不是貶抑 而是說它的能耐就是這樣 你說阿羅漢有沒有慈悲?有啊 但是那個慈悲是什麼呢? 是狹義的、對待性的慈悲 他絕對有慈悲的 那大乘 大乘究竟的大乘-它的慈悲是究竟的 不對待的慈悲 所以勝義的菩提心 是勝義菩提 那麼聲聞佛法呢-在某個意義上沒有菩提心 他只有悲心 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源 可是不等於菩提心 菩提心-一定有實相的憶念、認知 他才會講到菩提心去 所以聲聞人就是在這裡沒有啊 他能開悟 呃!他能解脫但是不了佛性 不了佛性、不了解佛性 也聞所未聞佛性這件事 所以他也就不可能成佛 那這樣子他只能說-他自己解脫出三界 就這個事情 這樣子的自己能解脫出三界 他不知道所謂出三界即是此界 所謂涅槃即是生死 所謂生死即是涅槃的這樣觀念 所以他視生死如冤家 他厭患這個五濁是這樣 這是有離有得、有修有證 是這樣 那麼這個是聲聞法 如果撇開 這樣子他與實相法是毫無關係 所以撇開這個聲聞佛法 小乘的聲聞佛法 我們說大乘 那麼就是藏傳佛教目前還在 其實流傳得很好 日本是中國佛教的一支 韓國佛教亦復如是 不論它怎麼自己再怎麼-滾來滾去發展 它終究是這樣 所以它基本就是-漢傳佛教的一支 那麼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主要的是三大支 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有南傳佛教 南傳佛教明顯是小乘-它不了大乘 那麼就不提了 所以只剩下藏傳跟漢傳是大乘 那麼無論藏傳佛教怎麼說-那是金剛乘、什麼乘 它終究不離一佛乘的-中道實相義 雖然藏傳佛教只講空有二諦 那麼漢傳佛教-以天臺為代表的漢傳佛教 它講到中諦這個觀念 那中諦就用實相來表現 那麼就我們所理解的 這個實相的佛法是最究竟的 那麼持名念佛要與實相的-中道實相義的佛法相接合 而且還要統一在一起 那就是把最最簡單的持名念佛 統一於最最究竟的-中道實相的佛法密義 這也是《法華經》上說的-唯一一佛乘 也是諸佛要出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最究竟的目標 窮子身上的那顆寶珠 念佛似乎是跟寶珠無關 但是我們這篇論文-要告訴你的是 念佛就跟這個寶珠的實際理地-是一致的 當你把念佛認知為這樣 任何人來批評念佛法門 你都可以好整以暇的跟他講-你弄錯了 念佛法門有如是如是的深義 這樣懂了意思了嗎? 懂了意思了嗎? 這就是我們這篇論文-企圖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個 也要讓大家帶出去 到了遠地 到了你的自己的道場 回到你自己道場你念佛 你帶人家念佛、你勸人家念佛 你會勸得什麼樣? 老老實實 而且勇勇敢敢、而且踏踏實實 你不會心虛 你不用擔心誰來質難你 那麼這篇論文的目的是這樣 那麼當然不是我寫的 那是我只是組織了-祖師大德的說法 把它解釋清楚 把它綜合的解釋清楚這樣 好!那麼我們就開始說明了 這是解題解釋這樣了 那麼怎麼還有個副題叫-本願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本願即心念佛 本願即心的持名念佛 它還是持名念佛 不過內在裡帶著一個理 那個什麼理呢? 有兩個理 一個他力理、一個自力理 我去香港啊 那麼呢瞻仰那個定西老和尚 東北三長老、三老-當中天臺傳四十五代 傳四十五代好幾位 其中一位是這個定西老法師 在香港建立這個東林念佛堂 我去看他老人家 他老人家的墓誌銘上面-他就寫了兩句話 我覺得這對天臺念佛的人來講 那是很、很貼切 他說衛教致身無明翳本性 觀心念佛蓮蕊棲清神 蓮蕊 我沒有寫啦!我也沒有寫 你們可以記一下這、這兩句 我覺得這兩句很好 衛教 「衛」就是保衛的衛 保衛佛教 他到那個時代-就已經在談保衛佛教 你可見佛教唉呀!衰落太久 衛教他民國初年在香港圓寂的 那麼衛教 衛保佛教那麼衛教 衛教致身 致就是那個 怎麼寫啊? 嗯致就是那個 大中至正那個至啊 你到哪裡那個「至」有沒有? 至於哪裡那個「至」 不過旁邊多一個文字邊 不過這個、這個是繁體字 我不曉得簡體字怎麼寫 我不曉得簡體字怎麼寫 「致」致身、致身 致身就是將身體用上去 我為了保衛佛教我將我的身體-就投入在這個佛教事業啦 等等啦這樣子 就像你們法師一樣 他很想自己關起門來修行 但是為了帶領你們哪 還得這樣、那樣 很忙碌衛教致身嘛 無明翳本性 昨天載我那……位-那位司機先生 我們臺灣講司機啊 你們講師傅是不是?-開車的師傅 定慧他以前出過家 他講一句話很好!也很有意思 唉呀!這種時代-要做事你得先學壞 聽懂嗎? 要做事你得先學壞你才能做事 那個剛剛法師 剛剛法師有說 有說了說什麼有居士上來啊-下面不放行 不放行怎麼辦? 我們本通 本通這個……當家呢打個電話 呃叭啦……罵一頓 對!要做事得先學壞 是不是這樣子啊? 罵人是不是? 我文件交給你了-為什麼還這樣…… 他又打電話到那個警察所那裡 那個我們馬上就打架了-你看怎麼辦? 哈……你能怎麼樣? 就這樣很有意思啊 這要做事先學壞-就無明翳本性 你得先讓你的無明出現 是不是? 你就不要笑他無明 他在做事嘛 是不是啊?做事就世間法 做事那工人亂做事 欸!我教他這麼綁鋼筋-他不好好綁 你不去罵他他聽不懂的 你好好跟他講-他拿你不當一回事是吧? 是不是這麼子啊? 所以衛教而投身下去 這個時候他無明翳本性 你們在旁邊吃香喝辣 人家幫你張羅得好好的 你呢? 呃∼這個打板上殿、敲鐘吃飯 你就不要冷眼旁觀人家做事-說他起無明 你真的沒心肝的你要知道 是不是?那定西大師就這麼講 衛教致身無明翳本性 我呢為了佛法 我得將我的無明現前 來面對這個五濁惡世 急起來就急起來了-罵人了怎麼樣子 那、那是他示現 可是呢觀心念佛蓮蕊棲清神 我呢我回來 我做事是萬法皆佛法 但是現起無明來做 有可能不是一定-就有可能讓你看到是這樣 翳了我的本性 翳……是什麼? 眼睛的遮障謂之翳 那麼翳本性 「翳」遮障住 那麼呢 這個繁體古文要多學一點 你就會知道這個字的意思 然後再來 反過來囉 喔現在我觀心念佛 對了!就這個觀心 本願即心即那個心 你當下這一念心 我是觀察這一念心 這一念心與諸佛無二無別 心中念起回歸自性 這個時候我的自性又現前了 無明翳本性-現在我觀心本性現前 以本性念佛 念的即是心內的佛亦是心外-十萬億佛土外的阿彌陀佛 這個時候我蓮蕊棲清神 「蓮蕊」蓮花的蕊 我就開了一個蓮花 那個蓮蕊在哪?在我這念心 在這念實相心上 那麼已經棲於清神 清神有二個意思 就自性說 就在我的自性當中-現起了一朵蓮花 生則實生、往實未往 這是《淨土生無生論》上 這個傳燈大師所說的一句名言 生則實生我一定到極樂世界-可是往我沒去 在那兒呢? 就在當下這念自性心中 是這樣所以棲清神 這念、我的這一念清淨的自性 就在當中有我的極樂世界 這是就唯心淨土說 第二個意思呢棲清神是 清神者指極樂世界 那裡是什麼?清神之地 極樂名為 清神名之極樂嘛 唯有清神才能極樂 清淨的清 「神」鬼神的神 神者是心也 清者清淨也 清淨之域、清淨的地區 第二個解釋就是清淨地區 我呢在極樂世界-就現起了一朵蓮花 是觀心念佛 這樣了解了嗎? 喔!這就是-本願即心持名念佛的由來啊 就講這個 所以我常常在 我在〈淨土深義〉 還有在〈佛七開示精要〉裡頭-我也提到帶理念佛 帶理就帶什麼理?-就帶本願即心之理 啊定西和尚就更直接的說-喔!就是觀心念佛 天臺修觀心法門 觀心法門加上了念佛法門之後 就變成觀心念佛法門 是這樣 所以加了一個副題-指的是這個意思 當然帶理 帶理念佛就是帶著是本願即心 這個即心就是觀心 不過這個本願是比觀心-多了一點東西 還再多了一點 這在論文裡頭會提到 所以它不完全只是觀心 但是是以觀心為本 再加個本願的思想在裡頭 本願的憶念不是思想 本願的憶念在裡頭 所以本願者他力也 即心者自力也 以自他二力和合的方式-來持名念佛 這是就實踐義上說的 就它的理體來說 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是統一的 整個題目這個意思 這樣諸位了解了嗎? 了解了嗎? 好!那麼題解結束了 題解聽完了 你大概知道我要講什麼了 以下的我將這個題目講解清楚 在你們手裡拿到的這份講義 少了一份小小的序文 序文呢大概像法師手裡-拿的那一本黃色皮的 那個呢才是有序文 那沒關係 我會再給 我會再給電腦室的法師 他再影印出來給諸位就好了 他稍微排一排 影印出來給諸位就可以 欸∼序文裡頭說了 說淨土法門一向以易行道 三根普被以及當生成就-等特異方便 而為中國歷代各宗的祖師大德-所推崇及弘揚 其對中國佛教之影響-僅次於禪宗及天臺宗 這麼一段話 序文裡頭你念念聽聽就好 我應該是文裡頭沒有 你……這個影印的這文裡頭-應該是沒有 應該是沒有 我忘了把那個也拿來 好!那你就不用翻了 你就不用翻你聽就好 淨土法門一向是易行道 相對於難行道說易行道 為什麼易行道?因為他力加持 有彌陀佛的他力來加持我們 所以乃至販夫走卒 那麼呢鄉間匹夫匹婦 他呢有知識、沒知識都可以 他都能夠依著念佛法門-而得往生 當生離娑婆世界、離輪迴 所以說是當生成就 那麼是易行道 只要能念佛就可以 只要你能相信就能得利益 所以自然是這樣-上上根有上上根的理解 念佛能開悟 下下根有下下根的體會跟信心 他雖然不能念佛開悟 可是他念佛能得利益 能得當生成就的利益 那你能開悟你要是不念佛 那你下輩子得再修 繼續去修 修到究竟悟處了 悟到能出離輪迴的悟 你今天你說你有所悟 那是小悟-還不能足以讓你出離輪迴 你的習氣、你的業習還很重 可是淨土法門不一樣 哪怕你沒開悟 你念得信願堅固 你一樣能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它三根普被啊 上上根得上上根的利益-下下根得下下根的利益 啊大家都得利益-也就不分上根、下根了 所以說三根普被 特殊而難以思議的方便法門 所以叫特異法門、特異法門 特殊而難以理解 所以不是通途之道 不是一般佛法的-自力修行的方法 所以它特別的怎麼樣? 超異於一般的法門 所以叫特異法門 它呢因為這樣特殊 因為它三根普被 所以為中國各宗的祖師-所推崇跟弘揚 它的影響僅次於禪宗跟天臺宗 禪宗是在各各領域上面 思想文化、教育、藝術等方面-都在影響中國佛教 是就這個方面說 那麼呢天臺宗是就教理的思想-它甚至於影響了禪宗 影響了華嚴宗 更早它是更早立宗立派 你說他天臺 禪宗的達磨祖師-跟智者大師前後 前後差不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哪 可是你要知道 從達磨祖師來中國 還沒有所謂的-南傳的六祖惠能禪呢 那還在唐朝的時代是不是啊? 但是智者大師-己經建立好四教、天臺了 己經建立好 而且當時人家稱智者大師 不稱他是智者大師啊 是稱為他智者禪師啊 他也是修禪 所以中國本來就一直-從如來禪下來 後來到六祖之後-才開始建立了祖師禪是這樣 所以你這樣理解你就知道 天臺宗本來就先於禪宗的存在 而且它就一直-以一個思想的型式 禪修思想的型式來影響著禪宗 那麼 那麼這個……華嚴宗更別提了 它就是參考四教而影響五教 那麼這個、這個密宗有臺密 那麼再來呢淨土宗 那麼你看蕅益大師-根本以天臺宗的思想解釋 解釋淨土教 對不對?影響了淨土宗 律宗你看雖然南山律師 他援引了唯識的種子義-來解釋了這個……戒體的關係 可是當他-終究解釋這個戒體的價值 以及所謂的聲聞法-怎麼旁通大乘法 他通通是用天臺的觀念 所以他就是引《華嚴經》 呃引《法華經》引《涅槃經》-引得特別多 到了靈芝律師-他本來就學天臺教的 學天臺的 那麼他解南山律師-解得是什麼樣?歷代最好的 所以你要理解南山律祖-你研究靈芝律師的疏 你如果不了解天臺 不以天臺為背景-你的了解就會有所缺憾 所以雖然說啊 唯識學在南山律裡頭 用到了這個戒體的觀念-相當的多 以及在所謂的判 判這個犯緣的時候呢 在這個心相上面的判攝呢 用唯識的那些這個五十心 呃這個百法呢來給予分別呢-是蠻好的 可是其實在本質上-他是依天臺的唯一佛乘 最明顯就是當人家問他說 欸!你說戒體的觀想 從、從這個受三皈依 沙彌戒、比丘戒 一直到受菩薩戒 你的觀想方法通通是一樣 到底哪個戒體是究竟? 他這個問題就很尖銳了 他馬上 他的回答馬上就弄清楚了 他回答說 從在家人的皈依 受五戒的皈依 到受十戒-我說沙彌戒的皈依的觀想 到了受登壇比丘戒的那個-登壇四羯磨的觀想 這一切的觀想-通通是為了菩薩戒 究竟的大乘戒體而做準備 他就講了這個話 所以你把他當作是聲聞的律師-那就錯了 他恰恰好是大乘的律師 他認為那都是方便 前面的乃至於聲聞的比丘戒-還是方便 究竟的在菩薩戒 他就講了這個 還有再來 當他在 他四十卷的地方 在《行事鈔》四十卷 我說合集的那個四十卷 《資持記》的那四十卷的地方 他就提到人家問他說 欸!如果呢這個和尚不如法 和尚根本是白衣變的、去裝的 那戒子得不得戒? 他說只要戒子不知-殷重心夠得戒 為什麼? 因為法藏部在講戒體的時候-戒體是非色非心 說一切有部戒體是色法 所以說一切有部戒體是色法-戒體不能夠增 不能夠怎麼樣?不能夠增益 所以你看西藏人 西藏是說一切有部律 他不認為得了比丘戒-還要再去受一次比丘戒來增益 他沒有增益的觀念 為什麼?-因為戒體是色法一得永得 得了就不變 我問你啊 這個東西是這樣-我擺到明天還是這樣嘛 這色法嘛沒變哪 可是曇無德部法藏部的戒法 它認為戒體是非色非心-無以名之的非色非心 所以它能增長所以它非色法 它其中有個意思是這樣 所以說你看四分律就容許你-重新受戒 呃重新登壇增益你的比丘戒體 所以對戒體的看法來自於-你對這個宇宙萬法的看法 這就牽涉到你戒體 牽涉戒體也牽涉你的教理 牽涉你的教理-就牽涉你戒律的持守的方式 跟認定得不得戒的方式-就不一樣 所以南山律師就勇敢的告訴你-那個得戒的 以戒子知不知-論斷他得不得戒 所以中國佛教就在這個地方-才有了出路 中國佛教被說成說-比丘戒斷了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這樣子那就不一定斷 所以你看看 南山律師對於戒體的看法 他有這種超越式的這樣看法 要有錯錯他啦 我是說他有這種看法是這樣 那麼他符不符合佛教的見解? 他是依於天臺的認知 唯一一佛乘這樣的認知 所以他認為成阿羅漢-不是佛的目的嘛 他才敢這樣推論 這不是他的、他的目的 那既然不是他的目的 那佛呢?他以唯識的觀念來說 那這就是轉識成智的事情嘛 啊轉識成智不關乎外在啊 是你內在的心識的轉變哪 那既然戒體-也就是這個第八意識種子 那也不關乎什麼呢? 不關乎外在的有無-是關乎你內在殷重心的強弱啊 所以他才能解釋成為說 以戒子的所謂的知或不知-論得戒的有跟無 他就相對的這樣解釋 他敢這樣解釋嘛 所以天臺宗影響了南山律師-對於戒體的講法 你要知道啊 所以天臺的影響有多重 現代人就會反駁說 欸∼天臺宗沒幾個人哪-哪個地方有在傳天臺啊? 是不是?沒有嘛 也不過就是少數幾個地方 這是你就表面說的 你要就思想上來說-它到現在還這樣 我們今天在唱懺悔偈的時候 唱完了不是最後要唱-南無普賢王菩薩嗎?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你知道為什麼? 我上次不是說過了嗎? 那是因為在法華三經當中的-第三經叫做法華結經的什麼呢 《普賢菩薩行法經》裡頭 普賢菩薩發願-為一切眾生懺悔主 這種觀念被天臺宗所揭櫫出來 所強調了之後 中國各宗、各派-只要會拜懺、只要念佛 只要是念到懺悔偈最後都-要念個南無普賢王菩薩 對不對? 那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它影響中國有多大 你被它影響你不知道而已 有很大很大 所以要真的要對天臺-好好用心了解喔 然而隨著宗門的衰落 各宗派也就衰落了 以及教理研究風氣的不彰 宋朝之後的中國佛教在行門上 已漸漸地由淨土念佛法門-所完全的取代 宋代之後漸漸 我說漸漸 不是說都沒有了 其他宗都沒有了 漸漸完全取代 其對近代中國佛教的影響 更是全面而深刻的 尤其近代我們這個時代 對不對啊?好!那麼接著 然而也正因為這個法門-至簡至易 而且不強調深解法義的特質 它不強調是不是啊? 你完全不了懂佛法-你今天願意念佛你也得利益 是不是? 不強調深解法義 那相對禪宗需要有禪師帶領 那麼呢天臺需要理解法義 理解法義 那麼呢密教當然也是 乃至於什麼華嚴啦、唯識-都是要研究教理對吧? 是不是?這些都要強調研究啊 那對老太太、老先生很難了 對我們出家人文化水平-比較普通的 他可能也很懶得去理解 這個時候-這個淨土法門就很管用啦 再加上中國在以前 根本沒有所謂的-普及的國民教育嘛對不對? 所以能讀書的人很少 能看懂經典的人更少 都要靠人家講解 這個時候他說 你說要叫他研究法義不容易 是不是?這個時候只有念佛 這有時代的背景啊 那麼使得不少淨土行者 一直對佛法的深入研究理解呢 就產生不了深刻的動力跟自覺 對不對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這樣唉呀! 唉呀!千經萬論讓別人去論 啊!那麼我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好 這是對的 這是對的!這可以這樣沒有錯 問題是所有人都能這樣嗎? 你能這樣嗎? 遇到煩惱的時候 你一句佛號提起來 提得起來這是對的 但是即便是這樣別人有煩惱了 他提不起來你得去跟他說明啊 是不是? 那你得用點道理跟他說明 何況你搞不好-你自己也煩惱起來了 佛號你也提不起來 這時候需要知識觀念-來給予轉變 這個時候此一種情況-在近三百年來尤為明顯 影響所及不但使得-一般的佛弟子對於佛法 尤其是大乘的佛法的理解-普遍的低落 就低落了尤其對大乘佛法的低落 他覺得不需要嘛 念佛也能得成就嘛是這樣 那麼就不需要啦 那麼同時也造成了-淨土宗的行人 由於缺乏念佛理論的導引 而一直滯礙於事相上的念佛 而難有深刻性的、階次性的-以及全面性的成就與突破 當然括弧-善根深厚的人除外 什麼叫作深刻性的、階次性的-跟全面性的成就跟突破呢? 所謂深刻化就是說 我念佛 我念佛呢我知道念佛的道理 然後呢 我了解念佛跟我這一念心的-修心的關係 以及最後成佛的實際的-理體上的關係是什麼 而不是說只知道-到阿彌陀佛那裡 阿彌陀佛帶我成佛 不是這樣子而已 還有更深的那個道理 什麼樣的道理? 當生成佛 那麼為了要達到這樣 可是你又知道-你一下子念佛念不來啊 那就開始階次性的念佛 階次性的念佛先修簡易的禪修 把心收攝一下 接著持計數念佛 計數念佛到一個層次了 把計數念佛放掉 慢慢的什麼樣?隨息念佛 隨那個息來念佛 一口氣一個佛號-一口氣一個佛號 隨那個念來念佛 佛號從內心起-你也不計、也不跟 也無我、無他的這樣的念……-這樣念 這就階次性一段一段來啊 一段一段訓練起來啊 那麼呢再來全面性的念佛 是怎麼樣全面性的? 我念佛近可得往生左券 究竟能往生坐脫立亡 我能夠、我能夠自在的往生 那麼呢 呃不!近我可以開悟 我可以開悟-我可以悟入佛之實相 嗯!我可以這樣 自在、坐脫立亡更別提了 我能自在 我活著我不用等到臨終-我就知道我能往生 我有這個信心 那麼呢這是近-近一步能這樣 萬一不能呢? 欸我退一步 我能夠把佛號念得很好 對阿彌陀佛的信心雖然不敢說 像剛剛講的這樣開悟這樣子-完全不動搖 好歹呢我信願很堅固 呃我呢持戒也基本可以 我對外在的環境-我也不貪染那麼多啦 雖然有夫妻的……家庭生活 我有點愛但不會愛得太深 那也不會 有一點嫉妒 那也不會嫉妒得太強烈 然後愛兒女 有一點愛也不會愛得不可開交 這樣子 欸!到了阿彌陀佛來的時候-萬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通通放下 我能夠這樣子 欸!這樣子呢是退 能念佛念到這樣 雖然沒開悟還是大凡夫 還是會無明翳本性 是不是這樣啊?還是會這樣 欸!而可是呢欸!沒關係 我怎麼顛倒-我都是念著阿彌陀佛 一台車子撞過來 酒鬼就往我後面這麼一撞 我不是叫媽、叫爹 嗯!我不是叫這個-我叫阿彌陀佛 好!就這樣送醫院我也無所謂 那送醫院人家哭哭啼啼說-你就要死掉了 你癌症第三期了 就要死掉啦 不能醫了!也不能開刀了 把肚子剖開來一看-哎呀!又縫上去了不開了 這時候別人在緊張得要命-你覺得很高興 幹什麼? 阿彌陀佛總算把車票拿來了 對不對?我得走人啦 是不是?現在已經打了掛號票 是不是?時間一到我就走人 欸!是這種想法 你念佛退能退成這樣 好好!是不是要這個做目標 所以說能進、能退啊 進可開悟、退可能夠這樣自在 還是凡夫但是能自在 這樣子的念佛 全面的成就跟突破 突破就是能開悟 嗯是這樣子 就是難以能這樣 為什麼?你不知道它能嘛 你念、你嘴皮上念嘛 心性心在虛無縹緲之間嘛 那你當然不能成就 了解嗎?所以說你為 都滯於這個事相上-嘴巴上念一念而已這樣 另一方面呢更因為說理的薄弱 而造成了淨土法門的弘揚不力 括弧 年輕人及知識份子-總是難以啟信 難以發這個心 對不對?就弘揚太少 自己呢不能夠得深刻性-階次性、全面性的成就 對別人呢你不能讓他去疑生信 哇!這樣子結果呢 以及已信仰者能夠持續的-就這樣慢慢就流失了 他念念佛就走人了 嗯!昨天還有法師跟我講-啊也有出家人剛開始是念佛的 我最怕聽到這個-剛開始是念佛的這個 我最怕聽到這樣 那很顯然現在不念了 對不對?很多人這樣 很多啊是不是? 你們這些人搞不好-也剛開始都念佛的 搞不好離開了……平興寺以後-搞不好你也就不念 這個要先講清楚不是這樣 你可以念佛念到死 念到你最後成佛都可以念 那麼更嚴重的甚至於因而-懷疑中國佛教乃至於大乘佛法 那中國佛教都是在念佛嘛 念佛沒內容 那這樣整個中國佛教-有什麼內容呢? 他就這樣懷疑 那更可怕對不對? 最後呢大乘佛教說是大乘佛法 喔∼中國佛教說是大乘佛法 啊!那大乘佛法有問題 那他就丟掉大乘佛法 去研究他的阿含經 阿含經當然可以研究 問題是你以一個-取捨的方式來研究 大乘佛法我不研究 我只研究那個聲聞的阿含經 一切經典我都不信 我只信阿含經 現在西方很多是這樣 說大乘經被編出來的-是這樣那完了…… 所以說你不研究教理 最後甚至於念佛念到後來-有人產生這種怪異的想法 從而生起了曲解跟毀謗 我覺得你好樂聲聞法 這個我們完全尊重-我也從來不批評 可是你倒過來你是因為唾棄了-你嘴裡跟想法中所謂大乘佛法 你來研究四阿含 我就覺得這有一點兒-有一點兒遺憾 有一點兒遺憾 你大可不必如此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但是就我們念佛人-如果自己不研究教理 你搞不好就是-讓他變成這種人的罪魁禍首 你要知道真的是可能這樣啊 因為你說不出所以然來 然後你又無明翳本性 對不對?講起話來很無明 那他就……覺得哎呀!-中國佛教怎麼會這樣吶? 怎麼會這樣吶? 就那樣對不對? 所以說要更圓融一點 你學了天臺教理你深入了教法-你就對佛教很圓融 你就比較圓融看待 啊從而生起了曲解跟毀謗啊-令人思之憂痛啊 為了補救這長久以來的缺失 則將彌陀淨土法門的-理解與事行 理論跟事行、理跟事 充分地和大乘佛法的共通理論-跟實踐精神的相結合 相溝通、相統一、相接軌 在不改變信願念佛的這個-淨土法門的修行根本宗旨 的前提之下 我們豐厚、豐實了 豐厚扎實了淨土法門的理論 以及實踐方面的大乘佛法內涵 懂意思了嗎? 「豐實」豐富而又更踏實了 淨土法門在理論還有實踐-這兩方面的大乘佛法的內涵 我們讓它跟大乘佛法接軌 想必是非常的重要而必要 因此不但 如此不但能更加堅固-淨土法門的信跟行 同時也能重建 佛弟子對大乘佛法的理論-跟實踐方面的理解跟信心 怎麼講? 大乘佛法理論很深哪 這個一心三觀觀一境三諦-即空、即假、即中 你去觀吧 一般人不懂得怎麼觀是不是? 那好了!那拜懺 拜懺又要動、又要唱啊 唱我又不會唱啊 那麼怎麼樣、怎麼樣啊 哎呀!這不相應 有人會這樣 那麼這個時候就不同啦 因為它有這個理論 讓你知道說念佛跟拜懺的功德 無二無別 雖然它們各有功能啦 應該都要結合起來用 不過呢欸!它只要念得好-功德是一樣的 都是植居於那個根本的理論 那麼你就可以這樣-用念佛來實踐天臺的什麼? 天臺的觀心法門 這就叫觀心念佛啦 那就可以這樣啦 所以你實踐得更多了嘛 你不會只有修止觀、拜懺而已 我很強調修止觀跟拜懺 可是我希望這裡頭-能夠支持你更加的念佛 欸!有會歸之處啦、有階次啦 我們訓練沙彌跟淨人-來了都是要先拜懺 從〈八十八佛懺〉開始拜 拜到……〈法華懺〉 然後才能夠出家 乃至於最後受具足戒 受了具足戒囉-你繼續能夠保持拜懺 那但是更重要的要每天要念佛 這時候就是把念佛導入了 這有階次的嘛 先讓你消業障 先讓你跟佛菩薩-建立信心的關係 哦!這個時候你來念佛-就更加有力 你一開始就念佛也可以-有這種因緣的人也可以 不過我們把一切人-都用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法 這就是實踐的階次 那麼也有信心 那麼其意義將不只是弘揚-一宗一派的法門而已 所以我們今天來講這個-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的統一 雖然講的是念佛 可是我們弘揚起來的-是整個大乘佛法 聽懂了意思沒有? 很多人要把其他法門-貶抑得很低 然後才說我淨土法門很好 我覺得這樣子呢就有點兒 有點不太好是不是啊? 佛法不會打架的嘛-叮叮噹噹弄得那樣 所以最好的說法是呃 其他佛法都很好 我淨土法門呢有這個意義-有這個方便 你們看好不好? 你們要不要來修? 我覺得這樣子最中庸 最中庸心情上也最中庸 而我個人就是這種想法 所以我從來不排斥-什麼禪宗、密宗啦什麼 我自己讀大學的時候 也常常去參加-禪七啦、觀音七啦什麼 還藥師七囉 還有拜懺啦、〈梁皇懺〉啦 參加密宗頗瓦法我也去參加 而且還有……印證 那吉祥草也插得進去 也一樣是這樣 不是有頭髮啊 我那時候也出家了啊 我那時候也出家是這樣 所以說這個我也不排斥啊 我們不排斥 可是這個由天臺教理-來給予總會歸 我念佛念得很歡喜 我出家以來 我在家我就念佛了 出家、出家到現在-超過二十年我念佛 我從來沒想過-一剎那想過我要改題目 雖然我也研究天臺教理 通通會歸到念佛去 但是修法我不會說直接-只就一樣教你只是念佛 有很多的階次 我也建議人家誦戒 那你說這樣是念佛法門不夠? 不!不是這個意思-我說階梯次的階次 你相信他十念能往生 那麼在這十念之前-我們做一些準備 階次性的準備是這樣 所以這樣子弘揚的-不只是淨土法門而已 諸位這樣了解嗎?OK!好 此次講座以 接下來這個就講到 這當時的講座-以福建平興寺的百 一百多位來自大陸二十多個省-的青年比丘為對象 並且以〈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論文為根據 以天臺中道實相-以及一念三千思想為根本 透過歷代天臺祖師-對於淨土法門的詮釋 以帶理念佛來實踐-本願即心持名念佛的理論 帶理念佛這個這樣來實踐-本願即心的持名念佛 什麼是本願? 阿彌陀佛發了本願四十八願-對不對? 四十八願對不對? 這四十八願當中的十七 呃這個十八、十九、二十願 是他往生願 諸位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其實只有三願而已 哪三願?十八、十九、二十 不!哪裡是這樣講 這樣講就搞成-搞成日本淨土真宗了 不是這樣 三類願 一個叫做什麼呢?依正莊嚴願 第一類願 第二類願是什麼呢?-名號功德願十二願 第三類願攝生往生願 三個願就十八、十九、二十 那名號功德願二十願 呃不……十二願 所以三十三願是依正莊嚴願 「依」依報跟正報的莊嚴之願-有三十三願 念他的聖號得什麼利益的-這名號功德願有十二願 最後眾生怎麼到這極樂世界? 其實才三願而已 這三願分別以信、以願、以行-為主導 十八為信、十九為行 十九為行-呃!十九為願 那二十為行 行種種的菩薩行 種種菩薩行來導歸是這樣 那麼呢這個十九呢? 十九那大乘大德修的 他臨終他平常好像也沒在念佛 臨終就是這一念堅定願 他就能往生 那麼呢這個信心為本-就是第十八願 你就是相信 相信你也被攝受 那麼你這個念佛呢 你歡喜的念、你真誠的念 多跟少不拘信心堅強最重要 信心堅固最重要 哦!是這樣那麼這十八願 第十八願是這樣 好!那麼這樣子呢 所謂的即、本願即 來實踐本願即心的念佛法門 這個本願就是指的這四十八願 特別指的四十八願當中的-攝生往生願的這三願 特別指的這三願 是他的本願中與我們最有關係 其實呃∼這個 這個名號功德願的十二願 這十二個願當中啊 其實也有也當然跟我們有關 不過這都是在念 念了名號怎麼樣子不退轉啦 菩提心不退轉啦、得以開悟啦-不墮落惡道啦這樣子 那這些都不、都不重要 都沒有比我能往生這更重要-對不對?是這樣 所以我們說這個願-特別的強調是這三願 四十八願當中-以攝生往生願為最核心 你不能往生-你依正莊嚴願你都受用不到了 你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 你沒到極樂世界-你哪有極樂世界的依報跟正報 你哪裡看到阿彌陀佛的-依報跟正報通通沒有了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往生最重要 掉車尾也得去 擠也得擠去 是這樣那麼這個 那這、這個就是他的本願 那麼為什麼叫即心? 願是彌陀佛的 能接受他這個願 信仰他這個願是你的心 是吧? 啊問題是信心有分兩類 昨天哪我去電腦室 剛好法師也來 然後他就在跟那個照嚴-照嚴講說 這……我這個 我這個傳真機-怎麼還沒給我買咧? 那麼我要傳真都傳了好幾次-還傳真機都傳不出去 趕快給我房間弄一個傳真機 然後我就笑笑跟他說 哎呀!那個本通法師要省錢啦 所以你叫他買他……裝得忘記 我是這樣笑話跟他講 他馬上就跟我講一句 不會啦如果我要買他不會這樣 你看他信心堅固 他對本通師信心堅固 對不對?他知道他不會 他很自然就這樣講 你就感受到 欸!他們彼此的信任度-是到那個程度 那就這個意思嘛 我現在問你 你某某 某某老、老居士啊-你念佛能往生嗎? 不知道 還能不能念得好還不知道 我那時候要往生的時候 阿彌陀佛不知道有沒有空來-我也搞不清楚 他不知道 可是你要像法師這樣說不會啦 他會的他只是忘記了他會的 他會、他會幫我買 他很扎實的信 他不會疑東疑西 師父這個人對我不恭敬啊-怎麼樣啊 那就對了這樣就了解 所以信心有好多種層次-有嘴皮上的信心 對不對?你念那佛汪……-念……過去而已 但是沒信心 即心念佛的意思就是很貼心 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那哪有不相信自己的呢? 我要去哪有不去的呢 ? 即心 本願即心 本願是彌陀佛的那他的 即心是我這邊的 而我就是他、他就是我 我這一念心念佛佛即是我 佛即在我心中 我能念的心跟阿彌陀佛-是無二無別 啊既然無二無別 那阿彌陀佛發的本願-不就是我能接受用的本願嗎? 是不是啊? 那他有發這個本願是他-啊我能受用的是我啊 而我即是他啊 那這個本願當下-在我的心中能成就 我每念一句佛號-不是在求我要往生 是更加的清晰於-我這一念即心之佛 本願在我的心中 所以這不是在因地上求-我能不能往生 而是在果地上更加的清晰-我能往生 這不一樣哦 在因地上是求我要往生-那還有求得到跟求不到的問題 還有你去求的問題 在果地上是我只要更加的清楚-我就是能往生 因為阿彌陀佛這個願心 能起的心這叫做法界圓融心體-與我無二無別 既然叫無二無別-那他跟我是統一的是這樣 所以以這個本願即心-來持名念佛 那懂這個道理叫做帶理 帶這個理在念佛 帶理念佛是在果地上念-不是在因地上求 那你說你這樣會不會太驕傲? 嗯嗯不是哦!不是驕傲 那我們說你能承擔嗎? 你即是佛你能承擔嗎? 那你說我能承擔-你是不是驕傲?不是的 這佛本來就是開示悟入眾生- 要入佛之知見最後能開悟成佛 就是要讓你成佛嘛 那你說你學佛要幹嘛?-要成佛度眾生嘛 那你說你這樣會不會太驕傲?-不會 這樣了解嗎? 是這個意思-本願即心念佛的理論 那麼希望在淨土的-理論跟實踐上 重新提供大家一個-大乘佛法的理解的理論基礎 理解的理論基礎 從而能夠深化淨土法門之實踐 能夠深化這個實踐 那麼加強 並且加強對大乘佛法的理解 一方面加強 強化了我對淨土法門的-實踐跟信心 這是就淨土法門說 一方面也強化了你對 擴大了、深刻化了-你對大乘佛法的理解 這樣了解了嗎? 了解!所以它不只是在-弘揚淨土法門 這個論文-不只是在弘揚淨土法門 哦這樣了解 好!那麼我們這堂課就上到這 我們把序文呢上完了 接下來下一堂課-我們就開始要講這個本文啦 從摘要講起 好!我們這堂課先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