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佛教各宗綱要29 主講者:理群法師 佛教各宗綱要第29集 佛教各宗綱要 我們 今天要來介紹的是 天台宗 天台宗 在講義第六十二頁 第一章 先來探討 這個宗派的名稱 還有他的一個簡單的歷史 天台 顧名思義 他是一個地方的名字 是一個山名 那如果 去朝聖 這個五台山的這邊 就是非常興盛的佛教盛地 天台 是山名 六朝的時候 智者大師 在這裡度眾 倡立一宗的教觀 那麼後世啊 就稱他為 天台大師 那名所立宗呢 就稱為天台宗 天台宗 就是註釋裡面 三十四 提到 天台宗又叫做法華宗 是因為這個宗派 根據法華經 來判一時的這個宗教 那也是最尊崇法華經 所以 有人 就把它說 你乾脆就叫做 法華宗好了 那麼回到講義的 第一段 第二行 這個一開始呢 是北齊的慧文禪師 他在讀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 是大般若經的註解 大般若經 有六百卷 大智度論 就把這個 大般若經 把它 作一個註解 成了一百卷 慧文禪師 從這個大智度論 裡面有提到 三智實在一心中得 那看到這樣的文章呢 在裡面 及 又看到中論 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 亦名中道義 這個偈子 所以 頓悟了 龍樹菩薩即空即假即中的 這樣的宗旨 所以把它立為心觀 核心的這樣的學說 傳之 南岳慧思禪師 那麼慧思 又傳智顗 智顗呢 大家呢 就稱他為智者大師 於陳宣帝建德七年 進入 這個天台山 那就把天台山 當作他終身的道場 所以開拓鴻業 以名一家 就花費了很多的心力 來開拓這個弘揚佛法的道場 嘗謂道有傳行 亦必有說 於是 約略五時 張開八教 總括群籍 歸宗法華 說玄義 以判教相 文字 文句以解名義 他 就把它來作判教了 那這個整個的佛教的流傳 時間上 他就立五個時間點 叫五時 那麼佛教的各個的教派 有八個這樣的分類 這樣種種的分類 他又歸為 法華經 教理之說 既然能夠彰顯了 所以就又寫了摩訶止觀 來更加補充 這個觀行方面的內容 那他的弟子呢 章安灌頂 聽受之次 筆為論疏 為天台三大部 所以有這些著作 來作為鎮山之寶 就是說你有什麼心得 你寫一寫 他有什麼心得 寫一寫 總共 這三本 是大家最認同的 那麼灌頂之後 法華智威 就是說法華 這個經 發揮了它的功力 大家 都非常的信受 這個奉行 天官慧威 左溪玄朗 這個繼體守文 那所以呢 所以灌頂之後 就有這些人 所以他取這個名字 有他的意思 這個一般來講 前面兩個字是他住的地方 或是寺院道場 後面來講 就是跟他取的法號名字 所以早期 有人呢 取這個女孩子 生得太多了 就罔腰 罔市 就是這樣子 太多了 罔市 罔市 到後來 就又一些期許 那就也有一些菜市場的名字 那這個 都是父母親 對我們的期許 什麼添丁 什麼 什麼 要發財 這個都是父母親 對子女的一個期許 慢慢的 這個名字 又改了 所以又有一些比較浪漫的 一些稱呼 那也有外國的這個觀念 他也取了外國的名字 什麼瑪莉 什麼約翰 那這些追隨 這些慧文大師 慧思大師之後的這些 他當然也有一些 在天台思想有些心得的 就不少了 來參與弘揚 中唐以後 佛心 華嚴 真言 法相等宗 佛心宗就是講禪宗 華嚴就華嚴宗 真言宗就是講密宗 法相宗就是唯識宗 各張其學 那麼台宗不絕如線 那麼這個天台宗 也怎樣 沒有斷絕 玄朗之門下荊溪湛然 崛起而振之 別的派別 出來了 出頭了 可是呢 天台宗也不妨多讓 這個湛然大師也出來了 他寫了作釋籤疏記輔行釋 三大部 又著金錍義例諸書 寫了很多書 排他邪解 就是一些邪知邪見 他就把它排擠掉 我們說 破邪顯正 這個破這個不正常 不正當的 那麼顯露正當的正法 破邪也要時間 顯正也要時間 所以往往 我們 要破邪 那你相對要顯正 就時間不大夠 所以在弘法的這些法匠們 大部份都是先顯正 那碰到這些不如法的 再順便破一破 因為你光破 沒有顯正 人家也不知道正法是什麼 所以 他 寫了很多書 來排他邪解 煥然中興 讓這個天台宗 耶 中興起來 八傳至四明知禮 接著 傳了八代 到了四明知禮 作指要鈔 妙宗鈔等書 那麼唐之末造 就是說唐末的時候 天下怎樣 混亂 諸宗悉頹廢 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說 經濟政治繁榮 那國家社會繁榮 就會怎樣 帶來宗教 還有哲學 文化 就跟著興盛起來 那麼國家衰敗 那麼世局混亂 這個宗教呢 也很難興盛 所以啊 台宗亦垂泯絕 這天台宗 也怎樣 奄奄一息了 四明出而天台一家 教觀之道再興 這個四明知禮之後 難得天台呢 要熄了這個氣焰啊 又怎樣 恢復了 始分山家山外二派 這個山家山外二派 在天台的歷史來講 也是相當有名的公案 造成 蠻多的意見 山家乃四明之徒所自稱 以妄心為觀境 及許有事造三千者 那麼山外的觀念 乃四明之徒之所貶稱 就是被人家所貶的 以真如為觀境 及不許事造三千者 其後 以山家為正宗 廣智 神照 南屏等 傳受不絕 被立為是怎樣 這個主力派的 當然 就傳受不絕 山外一派 始於慈光悟恩 流衍於仁岳崇義等 然不久遂亡 不被重視啊 就死亡了 人的身體也是這樣子 你一覺得說 哎呀 這個器官不好 那他這個器官 就變成越來越不好 有時候 這個心臟不好 他就一直不好 可能有點不舒服 我們把它處理處理就舒服 你說這個小孩子不乖 他就一直表現不乖給你看 也許有不同的方式來教導 他就會有不同的改造 所以你一直把它限定這樣子 他就表現這樣給你看了 最後第二行 逮明季幽溪傳燈 盛弘正宗 傳為靈峰蕅益 頗引唯識宗 禪宗之言 以資發其教觀 到了明朝 傳到幽溪傳燈 才把這個正宗 就怎樣 就是山家派 再把它扶起來 那傳到了這個靈峰蕅益 就引進了唯識宗 禪宗 這些看法 就把這個教法的內容 再把它活潑起來 活化起來 這個 是天台宗 他的名稱 還有他簡單的 這個歷史的一個介紹 所以呢 必有其因緣啊 必有其因緣 那既然天台宗講教判 接著 我們就來談談 他的教判是如何判的 在講義六十二頁 這個宗派的教判 此宗依華嚴山三照涅槃 五味法 五味法華信解品三文 這個總共三個文章 來判示如來一代的教化 為五時 這個註解三十五 言五時者 一 華嚴時 二 阿含時 三 方等時 四 般若時 五 法華涅槃時 那法華阿含般若 法華涅槃 這是依他所說的經 來立時的 他的經典來立他的時間 方等 就所說的法立時 就是用他的時間來立他的 那麼阿含 又從說處 名鹿苑時 他說 說法的時候在鹿野苑 所以說鹿苑時 回到講義 六十二頁 第二段後面 那麼以這些教法來訂為五時 釋迦一代說法 就有一個次第的感覺 更以八教分別此五時中 說法的儀式啦 教法的淺深 所以各宗各派 他就分了八個宗派 那時間就分為五時 此五時教判 有通有別 通就是通說 就像現在大學的 通識教育一樣 有別 就是有所專別 就是有所專 所以有區別 那個 文學 素養 或是一些人格成長 這叫通識課程 你是醫學科的 那你就要上醫學方面的 是解剖學的 是護理學的 你在你的這個科系上 就會 有所專精 所以有所區別 所以別即如上 通五時者 自有一類大機 即以此土 所以這個有他的 不同的說法 那麼見華藏界舍那身土 常住不滅 他們就有分這個土 還有這個佛 復有一類小機 始從鹿苑 終至鶴林 唯聞阿含毘尼對法 復有一類小機 宜聞彈斥褒歎而在恥慕 這個就是說 有一類的眾生 跟什麼法相應 有一類的眾生 跟什麼法 能夠 契機 就是這樣子 他就這樣子講 另外一類 是這樣的 接著 他說 復有一類小機 始從鹿苑 終至鶴林 這些 那這剛剛就提過了 那麼六十二頁倒數第三行 復有三乘 須歷色心等 世出世法 一一會歸摩訶衍道 佛即為說般若 這個是般若法 復有根熟眾生 即為其開權顯實 開示這個方便 顯這個真如實相 開跡顯本 開這個方便 然後來顯這個 根本的教法 來轉這個根本的教法 所以 眾生有不同的根器 而會受到不同的教法 可是 他還是會回歸到 根本的實相 那麼復有眾生 應見涅槃而得度者 佛即示入涅槃 所以佛陀 講經說法 四十九年 那麼八十歲入涅槃 那為什麼要入涅槃 是因為要讓眾生知道 我不是長久的 存留在世間上 因為如果佛沒有入涅槃 眾生也會以為說 我隨時隨地要去找佛 來請示佛法 我隨時隨地 要請佛教我修行 沒問題 佛陀 示現涅槃 是要告訴眾生啊 這個無常的觀念 也要 激發眾生的精進 去除這個懈怠 那不能讓人家以為他 佛陀永遠在 佛陀永遠找得到 那怕什麼 我早修晚修 還是會碰到佛陀 所以佛陀 為了對治 這一類的眾生 他就示現涅槃 所以還要好好修行 幫他把握因緣 在講義六十二頁最後一行 即五教中 隨一一教 皆遍五時 所謂一切時中 然後 說圓融無盡法 皆名 這個華嚴教 然後 說聲聞法 皆名阿含教 乃至於說會三歸一法 皆名法華教 所以不同的眾生 他有不同的說法 那這裡 也提到了 什麼叫八教 八教者 就是化儀四教 化法四教 化法四教 有 一 三藏教 二 通教 三 別教 四 圓教 一三呢 這個教者呢 這個三藏教者呢 就是經律論三個 這個講義 第六十三頁的 第二行 最後一個字 從三的後面那個一 是多出來的 他就提到了 什麼叫做化法四教 第一個三藏 三藏 就是講經律論 所以我們 在看到經典 有提到 某某三藏法師 所以他是精通經律論 所以譬如說 玄奘三藏法師 那以前 我們只知道 三藏法師 就是在舉玄奘法師 其實鳩摩羅什法師也是 只要他精通經律論 那因為這個西遊記 這個著作 那對三藏法師 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 玄奘大師 以為三藏法師就是在講他 其實具有這樣精通的 所以不止一位 那麼經律論三 各含文理 可是 條然不同 故名藏教 他有很多的意思 那麼含藏了這些內容 所以叫藏教 三藏教 此教明因緣生滅四聖諦理 因緣法 四聖諦 四聖諦 就是苦集滅道 苦從哪裡來 眾生有多苦 有哪些苦 生老病死 這樣就是四苦 求不得 怨憎會 愛別離 五蘊熾盛 所以 生死的輪轉 是因為你有苦 那苦的產生 是因為要集合 把這個集合在一起 這個火上加油 滅 就是 如何讓這個苦能夠滅除 那就要修道 所以才叫苦集滅道 四聖諦 正教小乘 傍化菩薩 他主要的目標是這個 教化這個小乘的修行者 那麼順便的 就來度化這個菩薩 如教觀宗綱 教觀綱宗有提到三教 三藏教 四阿含為經藏 毘尼為律藏 阿毘曇為論藏 這個三藏 那時候 它就是四阿含 這個 阿含經 雜阿含 中阿含 增一阿含 這些 在大藏經的第一冊第二冊 就把它寫這些 那麼毗尼 就是戒律的意思 阿毗達這個是原始佛教的 一些觀念 那這裡 說到此教 詮生滅四諦 來詮示生老病死 這個四諦的說法 亦詮思議生滅十二因緣 這個就是十二因緣法 他也有解釋 亦詮示六度行 六度 這個是菩薩的行行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那前面 十二因緣 就是聲聞緣覺其中的 緣覺 他們所修的法門 因緣法 接著呢 他說亦詮有二諦 世俗諦跟真諦 這個就是三藏教所說的 這個內涵 那麼第二個他提到的 通教者 通就是同也 是同也 那麼三乘同稟此教 三個這個教法 通通 匯歸於這些教法 故名為通 此教明因緣即空 無生四真諦理 這個 正為菩薩 傍通二乘 就是他有因緣觀 空 無生 這些觀念 那麼正為菩薩 他所要教導的 就是菩薩為主 旁通二乘 就是聲聞緣覺這樣子 如綱宗云 剛剛有提到這個 這個書 教觀綱宗 通教 就是說鈍根通前藏教 利根 通後別教 所以藏通別圓 所以 鈍根的人啊 就是前面 那麼利根的人 就通後面別圓 藏通別圓這樣子 這邊是屬於後面 故名為通 所以這是普遍性的普通普通 就是這樣子 又從當教得名 謂三人同以無言說道 體法入空 故名為通 這個從這個名字上 來做一個認知 此無別部 但方等般若中 有明三乘共行者 即屬此教 詮無生四諦 亦詮思議不生滅十二因緣 亦詮理六度行 亦詮幻有空二諦 亦詮兩種含中二諦 亦詮別入通三諦 亦詮圓入通三諦 這個呢 就是他的一個 教法上 比較屬於繁瑣的一個說法 前面呢 講到事 這邊呢 講到詮 詮就是解釋 別教呢 就是 通教呢 就是他這樣子的 會通呢 來如何解釋 第三的 他是別教者 此教獨被菩薩 那他就是單獨的對這個菩薩 不共二乘人說 他不是對二乘人說的了 故名為別 所以他這個三後面有 一二三的一 那個是多出來的字 此教明因緣假名無量 四聖諦理 別為菩薩 所以不通二乘 這些 就是針對菩薩而教導的 如綱宗云 別教 謂教理智斷行位因果 別前通藏二教 藏通別圓 那是前面的二教 別後圓教 故名別也 這個是有所差別 他的差別在哪裡 這個單單是要教這個菩薩的 此教明因緣假名 無量四聖諦理 別為菩薩 不通二乘 所以他這些教理都是 在針對菩薩的教化 第四 圓教者 圓以不偏為義 這個綱宗云 圓教 謂圓妙 圓融 圓足 圓頓 故名圓教 所以他這個非常的殊勝 所謂圓伏 圓信 圓斷 圓行 圓位 圓自在莊嚴 所以通通 都包括了 圓建立眾生 此教明不思議 因緣二諦中道 事理具足不別 唯化最上利根之人 所以他每一個教法 都有他要教化的眾生 所以這個圓教 是要化導最上利根的人 那麼以上四教 是在為化益眾生的法門 故名化法 所以什麼叫化法 就是這樣的意思 因為教化眾生 所以分有四種的教法 那麼化儀四教 以彼化法說示眾生 所用的儀式作法 儀就是儀式 就是作法 一 頓教 二 漸教 三 秘密教 四 不定教 或有利根 堪直受大乘教 佛呢 對此機 不借種種誘引方便 頓說自證大法 是名頓教 這個頓機的人 不用跟他囉嗦 你直接 把他的中心點 挑出來就好了 他不用囉囉嗦嗦講一堆 如法華時 那或有鈍根 不一定所有的眾生都是利根 那碰到頓根的時候 不堪直受大法 佛對此機 先說小乘教 漸次誘導 引入大乘 是曰漸教 什麼是漸教 就是他沒有辦法 一下子給你怎樣 很快速的 把這個解脫的方法 跟他講 就好像我們把一根竹子 要弄彎了 那麼弄彎了 要慢慢折 慢慢折 你沒有慢慢折 慢慢折 你一折 就斷了 那藤條 藤這種植物 他的?度很高 所以你把它一折 它也不會斷 那它也不會斷 不容易斷 它彈力又好 承載力又好 所以你要看它是什麼 什麼材料 所以有人 朽木不可雕 它已經都快要 蛀都快要爛掉了 那你還希望它刻 刻成什麼佛 刻成什麼菩薩 不行 能夠拿去燒就不錯 有的朽木已經 蛀到就根本連燒 都還不能燒了 那這個就是佛陀的教法 如阿含方等般若三時 阿含漸初 方等漸中 般若漸末 他就是說 有這三個時期的眾生 那阿含 就屬於最前面的 方等教 中間 般若教 最後面的 或又多人 有很多人在一起 於同座中 大家坐在一起 佛不思議神通之力 令大眾同會聽法 所聞各異 所以佛陀 跟這些人 同時說法 根機不同 他聽起來都不一樣 這個在我們 在玩遊戲也有 你一句話 這樣一組一組 說下去 每一組每一組傳到後面 都不同意思 那麼所聞各異啊 彼不知此 此不知彼 隱密赴機啊 是曰秘密教 這個所謂秘密教 是這樣子的 或又多人同座 佛不思議神通力 令聽法之眾 或聞小法而證大果 或聞大法而證小果 彼此相知 得益不定 是曰怎樣 不定教 什麼叫不定教 他就不定啊 就有一句話 也是這樣 種瓠仔生絲瓜 你種的那個瓠子 種成瓠子 生怎樣 絲瓜出來 菜瓜出來 那這個就是不定的 不過這個也很會種 才有辦法變種 化儀 這個化法 有如此種種之不同啊 畢竟有眾生根器的不融起 故八教局在前四 不涉法華 那最後第三行 法華者 化道之終極啊 出世本懷之直說 純圓獨妙 根性調融一致 皆歸一乘 一佛乘 就是唯有佛這一個宗 這一乘 所以我們說十法界 這個就是專門對佛而設的 一個宗派 故約其教法 雖應攝於化法中圓教 若約開會部意 則高出 出八教之表 稱為超八醍醐 所以這個圓教 是非常的殊勝 藏通別圓 這個是天台的判教 所以他把圓教 看作非常至高無上 那麼此宗的典籍 在講些什麼 講義六十三頁 最後一段有提 倒數第二段有提到 此宗一家 教門所用的義旨 以妙法蓮華經為正依經典 以大智度論為指南 所以天台宗 他就是以 法華經為他的依據的 那麼大智度論就是一個 輔助的參考書 那還以涅槃經為扶疏 以大品經為觀法 他還提出了這個涅槃經 大品般若經啊 都有把它印出來 還有 引這個維摩仁王等經 為增信 就怕眾生 還不相信 他就把維摩詰經 仁王護國經 什麼再把它抬出來 增加你的信心 引佛性 寶性等論為助成 那再兩本論 再來幫助 作為輔助教材 那麼一宗之學 這個 以這個天台三大部為根本 他若南嶽大乘止觀 覺意三昧 天台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 還有 六妙門等 諸部止觀 他有修行的方面 有觀念的方面 有教理的方面 然後他也有修行的方面 所以這個 天台這個四教儀 六波羅密這個次第法門 六妙門等 這些都是 在教止觀的 天台維摩玄義及疏 還有金光明玄義及疏 章安涅槃疏 章安就是這個人所寫的 涅槃疏 荊溪釋籤疏 記輔行 他都有些輔助教材 四明妙宗鈔等 諸部疏鈔 以及荊溪之金錍義例 所以呢 四明之十 不二門指要鈔 所以他其實這個天台宗 著作非常的多 所以也有人專門弘揚 或是研究這個天台宗的 幽溪之無生生論等著述 皆為此宗之要藉 他這邊提的 都還是重要的著作 至諦觀之四教儀 蒲益之教觀綱宗 都是這個宗派的入門書 他怕大家又看不懂 講這麼多 他乾脆 也有入門書 也把它提出來 所以一個教派 他很多大家看不懂的 或是 我怎麼能夠弄到懂 那他還有個入門的 這個書籍 讓你去接觸 天台以五重玄義 這個就是註解第三十六 那麼看下面 五重玄義 第一個 它是在解釋名字的 就解釋一經的名稱 第二 就是辨體 辨一經的這個指歸 三呢 明宗 明一經所主的這個修行 他就是說 他的這個名稱是什麼 那他的這個精神是在做什麼 他的修行是在幹什麼 他如何運用 就這第四 論一經之勝能 五 判教 就是說 他是一個歸類來 歸類在哪裡的 藏通別圓他是在 屬於哪一類的 那麼詳稱教相判釋 及判釋一經的教相及價值 所以 這本書 就有提到 我們回到講義 六十三頁 最後一行 他說解釋法華經題 闡發一經之要旨 他呢 總共有五章 有通有別 通則七番共解 這個在註解第三十七 我們看講義 第六十四頁的下面 七番共解 一就是他有哪些分章 一 就是標章 就是分科 就好像 我們這個講義 有天台宗 好 六十三頁 六十二頁有提到 第一篇是序論 分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這樣子分下去 就是 標章 就是分科 令起念心 所以 讓你 念心就是你想要念它的心 或是激起你的信心意思 二 引證 他這個令起信心 你能夠去念它 你能夠接觸它 然後呢 產生了信心 三生起 令起定心 能夠呢 也有跟禪定 或是呢 穩定能夠契合 四是開合 開廣合略 令起慧心 所以戒定慧 念信定慧 好 第五 料簡 就是問答 料理料理 叫做料簡 令起慧心 這是要起我們的慧心 第六 觀心 令起精進心 七呢 會異 會通異名 他有什麼不同的 或是什麼 什麼旁支 或是 輔持慧心 所以 這個 提到了這個七番共解 那講義的六十四頁就提到 別者 五重各說 當然 你能夠把它作個綜合 但是呢 也能夠把它 各個來說明 也是有它的必要 眾生 畢竟 根機不同 別解五章者 他的大章 第一是名為釋 第一 叫做判通別 那麼妙法蓮華的別名 經之一字為通名 經 妙法蓮華經 這個經就是通名 你只要所有的經 阿含經 阿彌陀經 這個經就是大家怎樣 共通的名稱 二定妙法前後 題從名便 故先妙後法 所以為什麼叫妙法蓮華經 先把這個殊勝 告訴大家 所以 訂妙法前後 到底是要妙法還是法妙 然後就來定他的名稱 題從名便 故先妙後法 解從義便 故先法後妙 所以你到底是要來 定他的名稱 還是要解釋他的內容 所以有不同的說法 三出舊解 略出四家 有很多人來做解釋 那古代的人 他就會做一些解釋 這本書 這本經 為什麼這樣子 列出三家 四正解妙法蓮華 先明法者 謂眾生法 佛心法 到底這個妙法的法 是哪一個法 當然祖師大德在解釋 妙法蓮花經的妙 可以講三個月 九十天 可以妙這麼久 當然法也可以法很久 這個要看你如何去發揮了 如果每一個字都講那麼久 我看 就大家不容易有 那麼多時間在那邊聽了 這個眾生的根器 還有因緣 還有它的耐性 如經為令眾生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這個經典 是為了讓眾生 了解 所以我們現在說 請師父開示 這個開示的用詞 就是從妙法華蓮華經 這裡面來的 開示悟入 開導指示 然後讓他啟悟 然後呢 能夠證入 那麼如果眾生無佛知見 何所論開 他根本就沒有具 佛的這樣的知見 你要開什麼開啊 當知佛之知見 蘊在眾生 故眾生法妙 那麼這個妙 也要怎樣 眾生能夠去覺知的 所以你才有辦法去開 好 所以佛法妙者 佛法不出權實 佛法 沒有離開 方便跟實相 那因為方便有多門 所以要用種種的方便的法門 來讓眾生啊 進入實相的內涵 如是二法 唯佛與佛 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所以法的程度 只有佛跟佛才可以認知 是名佛法妙 那麼心法妙者 如安樂行中 修攝其心 心的妙法 這個心 就是能夠把它修攝起來 觀一切法 不動不退 又一念隨喜等 這個有時候是究竟跟方便 要運用 要拿捏的好 所以 要變成方便 就變成隨便 那就不好 那華嚴經有說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你的心跟佛相應 你的心就是佛 你的心跟眾生相應 你的心就是眾生 所以心在哪裡 佛在哪裡 眾生在哪裡 都是我們的問題 所以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破心微塵 出大千經卷 是名心法妙也 所以我們才會 再把這個十法界 十界十如來作一個詮釋 所以我們先把這個天台宗的 這些教法觀念 作個簡單的介紹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