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佛教各宗綱要23 主講者:理群法師 佛教各宗綱要第23集 各位觀眾 阿彌陀佛 我們在各宗的介紹呢 禪宗呢 有五家禪風 在講義的第五十六頁 我們要介紹的呢 是第四個 這個雲門宗 之前介紹的臨濟 曹洞 溈仰 已經介紹得相當的詳實 在雲門宗 講義裡面有提到 此宗之家風 孤危險峻 而簡潔明快 所以他這個家風 是非常的有霹靂手段的 也是屬於霹靂手段 但是又怎樣 簡捷明快 其接化不用多語饒舌 就是簡單明了扼要 不會浪費太多的口舌 這個有人說 要學禪啊 真的是要有利根器的 就是頓悟之根的 那因為這有時候 這個師長在講什麼 或是他所比喻是什麼 你能夠體悟 這樣才能夠跟佛法契心 那有的 就要慢慢的磨 慢慢的說 所以有人就說 唉呀 禪宗是要上上根器 或是有頓悟 這種根器的人才有辦法來學 其實這個都是 一般 我們人啊 只要你把那些妄想 不要太在意那些是非對錯 就是心放單純 其實都可以修禪 不一定個什麼根器的 當然 能夠有頓悟之根 是非常殊勝難得 講義五十六頁最後一段 就講雲門宗的 那第一行的這句話 這個宗派 它在片言隻句之間 藏無限之旨趣 所以話是簡單扼要 可是 有很多的意思在裡面 無盡之鋒芒而有應學人之 對機函蓋 乾坤截斷眾流 使直下轉迷開悟之活手段 所以他的手段 非常的快速 反應不過來 就不知道輪轉在哪裡去 以古來 有這樣一句話 就是雲門三句 這個三句呢 就是函蓋乾坤 截斷眾流 然後 隨波逐浪也 那麼函蓋乾坤 就是 本真本空 一色一味 凡有語句 無不包羅 不待躊躇 全該妙體 函蓋乾坤 就是函蓋全部 是全部 都有 聚集在這裡 那麼雲門宗呢 它是由這個雲門文偃 他是在韶州的雲山 也是現在廣東的這個乳源縣 這個喝奶這個牛奶 乳源縣 源頭的這個 乳源縣的北方 他所創立的 那這個宗派 在宋朝初期的時候 曾經到了鼎盛 所以他也有不可一世的時候 輝煌的時候 那個時候勢力與臨濟宗 不相上下 但是 在南宋以後 就走向衰微 這也是人生的無常 就有這個宗派的現象 可以看待 這有興有衰 那為什麼會興 為什麼會衰 必有其因緣 所以我們在研究這些 教派教史 從這個當中 來做一個很客觀超然的認知 那麼雲門宗的思想 可上溯到石頭西遷 青原行思 若為萬事萬物 都能夠體現真如 都有佛性 著重一切現前即是而真 那麼雲門三句 就是指著 文偃啊 他向參禪的弟子們所說的 這個宗派的基本的教義 所以你要來雲門宗 雲門三句不了 不了解就免談了 什麼叫函蓋乾坤 剛剛有提到這樣的 那麼雲門宗認為 就是世間上的一切事物 都是有真如 佛性 所產生的 真如的佛性 是宇宙萬有的本體 所以 你把這個萬物的本體舉出來 便可以怎樣 函蓋乾坤 就君臨天下的意思 文偃說 函蓋并萬相 地獄及天空 地獄及天堂 物物皆真現 頭頭總不傷 這個他在雲門語錄當中 寫到上至天堂下至地獄 所有森羅萬相都由真如變現 因而事事物物 本身本空 一色一位 就是本來就是這樣子具足的 無非怎樣 妙體 都是你要跟這個本體相應 才能夠貼切 所以這句話 就是行思和西遷他們所傳的 即是而真的 這樣的說法而展現出來 所以他是屬於一種 非常 很函蓋的一個 乾坤的這種世界觀的 這個見解 那麼截斷眾流呢 講義上說 本非解會 排遣將來 不消一字 萬機頓息 言思路絕 諸見不存 所以其實學禪的人 應該都是個性乾脆的人 就不會囉囉嗦嗦 那這樣子 才能夠 在修行上 馬上契入 那拖泥帶水 因為有的人 這也是個性使然 什麼事情 明天再說 下個禮拜再說 有空再談 那就很多事情就會推拖 那在國民的生活需知裡面 我們說 今日事今日畢 這是很好的這個觀念 今天的事情 今天就處理了 你要拖拖拉拉的 明天 你明天 也許有明天的事情 明天的任務 你如果這樣事情一拖延 好多事情又怎樣 就又拖延下去 甚至於有的就忘掉了 當然這個當中 如果能做到擇要的話 不重要的事情 我們就不要去處理 那這樣子就會把我們 歲月的精華用來修行 有的人說 我們有工作了 有家庭了 這些居士菩薩們 這個有時候 真的看你如何去處理 凡事 你每一樣都要去處理 跟參與 真的是每一樣都做不了 函蓋乾坤呢 當然就是整個的本體的 一個現象來講 截斷眾流就是 有時候就是在跟我們講 哪些不必要的 不是重要的事情 你就要 去跟他 做一個篩選 所以如果用一個哲學的 這個觀念來講 截斷眾流 他有認識論的這種觀念 在人天眼目啊 這本書 有這樣的解釋 他說 堆山積嶽 一盡塵埃 擬論玄妙 冰消瓦解 本非這個解慧 排疊將來 不消一字 萬機頓息 那大概的意思就是說 很多山累積起來 就好像宇宙萬有 不是真正的 是我們要認識的對象 可是呢 你從這個一論的這個玄妙的 真如本意 將這些排疊的將來 就是世間的眾法 就是層層剎剎 這些很多的事情 你如果能夠 有真如本體的認識的話 這些就怎樣 萬機頓息 冰消瓦解 這些塵垢就消除了 所以如果各位在修行上 有點體會的話 譬如說 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 那那個不亂的當下之前 有時候都怎樣 很亂 你先很亂 才能怎樣 少亂 再來不亂 對不對 所以很亂的當下 你又跟著亂的話 那就亂得沒完沒了 那你很亂了之後 變成少亂 再來不亂 所以他這個有時候是一個 次第跟一個階段性 不亂的時候 你會覺得 這些妄想紛飛 頓息怎樣 不見了 那一個人也是 有時候你在很生氣 這個事情實在是很可惡 怎樣怎樣 可是你的念頭一轉 萬事怎樣 如幻 幹嘛跟這些事情怎樣 逞口舌之快 你念頭一轉 就好像那個手龍頭的怎樣 一關 那個水就不來了 所以你的妄想不起 就好像你把水龍頭這樣一關 你不要跟那個妄想在那邊 執著 這些 就萬機頓息 冰消瓦解 所以大家如果在用功的 這個機會當中 也有可能 或是禪坐的時候 這個妄想紛飛 七上八下 可是有時候這樣 氣一通 或是突然這些 妄想執著消失了 一片怎樣 海闊天空 因為他們本質是不在的 這些紛擾 這樣妄想 本來就是不存在的 是我們自己在那邊畫山畫水 所以就是怎樣 很忙 所以雲門宗 他也是反對使用語言文字 以為真如佛性不可言說 這有什麼好說的 沒有辦法把它表達清楚 真的是靠實修 而用這內心的怎樣 頓悟嘛 那講義五十六頁倒數第十行 提到雲門這個三句的 最後一句 隨波逐流 這裡談到呢 就是怎樣 順機接引 上智者創造機會 中智者把握機會 下智者錯過機會 這邊是怎樣 隨著順因緣 如果能夠創造因緣 那就要上智者 先知先覺 你才有辦法 去要求他 那一般的能夠隨波逐流 就不錯了 所以呢 是順機接引 應物無心 是這個因緣 所以無心 不用去執著 因語識人 從苗辨地 是用這個人講什麼話 而從他的語言 我們來認識這個人 因為這個草 這個快長出來的苗 來判斷說 這個是哪個地方長出來的 是北部 是南部 是中國 是尼泊爾 看這個是哪裡長的 不需揀擇 方便隨宜 所以不用作太多的判斷啦 就是考究 就當下 這件事情 如何處理 很多人會起煩惱 或是跟人家衝突哦 都出在 問題啊 的當下出現的時候 不去想辦法幫他解決 而在那邊磨菇半天說 這個是誰惹的啦 哎喲 誰是怎樣 然後問 抱怨 指責這個問題的產生 所以美國有一個作家說 一個團體 它的致命傷 它的缺點 不是怎樣 你沒辦法解決問題 而是你沒有發現問題 很多問題是發生了 但是沒有警覺性 就變成這個組織這樣爛掉 壞掉 所以佛門也有一句話說 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你有問題起來 不怕你起來 只怕你怎樣 發現的晚 那剛剛講的 怕你就沒發現問題了 你怎麼解決問題 所以以現在的世界上 知名的這個企管 彼得度拉克講的 時代的演變從打獵的時代 農業的時代 打獵 遊牧 農業 工業 資訊 到現在已經發展到 智慧的時代了 這個就符合佛教的觀念 本來就是要用智慧 去處理所有的問題 碰到事情 不是口舌的這種爭辯 這個是因為誰惹的 這個是誰的過錯 你在那邊釐清誰的過錯 就回到阿含經的那個觀念 有一個人被箭射到了 是不是要趕快看醫生 趕快把傷口敷藥 處理啊 那凡夫眾生怎樣 被這種業因射中了 他不趕快處理 他說 不行 我要去找 射我箭的是男的 還是女的 我要去了解這個箭頭 是方的 還是圓的 我還要去了解這個箭 這個頭呢 有毒沒毒 你弄到來 你就沒命了 是不是 所以佛陀說 趕快修行 趕快修行 是這樣子的 你不要在那邊一直磨菇 然後呢 那個擱置了 自己的那個道業 就在那邊 不重要的事情啊 磨菇太多時間 所以就一直呢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 到這個 大乘佛教 都是一脈的相傳 佛陀就是要我們怎樣 解脫生死 所以 隨波逐流就是指 這個眾生 你是可以用因語識人 就因為他的語言文字來了解 根據不同的對象 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所謂觀機逗教 這個孔子也說 你是什麼根器的 那麼隨你的根器 有教無類 在文偃的偈頌 他也說 辯口利舌間 高低總不虧 還如應病藥 診候在臨時 這個是雲門語錄提到的 你口才很好 很會講話 好像你很高手 講話高手 辯論高手 其實不管你處在高的 處在低的地位 好像都不吃虧 其實怎樣 這個都是好像人生病了 就是給他吃藥就好了 這個是相當於 這個雲門宗的方法 我們從這個 他的函蓋乾坤 好像他的世界觀一樣的看法 截斷眾流 好像 對於種種現象 一種認識論 那流波逐流 是這個方法 眾生 有什麼根器 我們就用什麼方法來度他 那當然也有人啊 把雲門宗呢 這三句話 比喻成雲門劍 摧毛劍 意思說 他非常的鋒利 如果那個刀 是非常鋒利的話 有人就會拔一根頭髮 然後呢 對著這個刀柄 一吹 你這用力一吹 這個刀鋒 非常利 因為你這個吹的力道 就可以把這個毛髮吹斷 所以形容 非常的鋒利 所以古代 名劍名刀 還有很多人喜歡 所以有人說 這個名劍 要送給怎樣 武士 戰士 去保衛國家 因為他才是識貨的人 那麼能夠怎樣 因為它很鋒利 所以 能夠迅速的 截斷這些葛藤啊 葛藤就是眾生的煩惱 妄想 那一般的人 就是很多妄想執著 所以禪門就會把這些 糾纏不清的 這種枝枝葉葉的這樣 叫做葛藤 那麼文偃 他常常用 這個字 來回答這些禪僧的問語 就好像什麼是雲門劍啊 有人問 他說 祖 祖師的祖 那有人問 如何是禪 他就回答 是 如何是雲門一路 他就 親 如何是正法眼 他就普 當時呢 就被稱為一字觀 他就一個字而已 你從這個字當中 去觀他的怎樣 教法 因此 這些教學手段 所以人家才說他們怎樣 雲門宗風 孤危聳峻 人難 這個 作佛 就是說 人啊 很難去跟他相應 作一字觀 什麼是雲門劍 祖 祖師西來意 你能夠了解祖師西來意 什麼是禪 你能禪是心是佛 即心即佛 你能夠跟佛相應 那才是禪 不然也變成怎樣 口頭禪 所以我們現在用語說 哎呀 這個就是他口頭禪 那口頭禪就是什麼 口頭說的禪 口頭說的修行而已 所以很多佛教的用語 很多現在的在用 沒法度 沒法可度 這個是佛教用語 無事不登三寶殿 這也是佛教用語 所以這口頭禪 也就是說 行嘛 這個人啊 修行 就嘴巴說說而已 口頭禪 這個 那個 沒有什麼意思 沒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雲門一路 就是什麼 雲門所走的路線 親 親怎樣 就是你還是親自走 才算數 你自己沒有親自走 那你說的是 到底是誰 而這個親 或是這個是 或是這個祖 其實他一個字當中 有無限的意思 所以看對象 應該如何解讀 如何是正法眼 就普 其實正法眼也跟我們普通的 普遍性的一樣 是你能夠怎樣 洞見解脫之門 所以當初 就被稱為 這個一字觀 所以非上等的根器 不容易入 這個就為了擴大影響 壯大力量 那麼到了北宋 雪竇重顯這位法師 就改變宗風 逐漸跟他宗融合 因為太險峻了 所以孤獨紅 武林高手 孤獨紅 又孤又獨 但是他又最紅 但是最紅沒有用 沒人來 所以他就改變宗風 讓更多的人能夠來親近 那第五個是法眼宗 法眼宗在講義的第一段說到 此宗之家風 簡明處似雲門 他很簡要 有點像雲門宗 那麼隱處 隱密處 卻類似曹洞宗 乍看 很像雲門宗 可是他很綿密的 很穩當的這個地方 卻很像曹洞宗 其接化之言句似頗平凡 看起來好像沒什麼 平平凡凡而已 而句下自藏機鋒 你在這個文字的背後 他藏有機鋒的 有甚深的意思 有當機覿面 能使學人轉凡入聖者 所以你能夠把握這個機鋒 也能夠讓我們這個學習的人 轉凡入聖 如歸心錄說 法眼家風 對症施藥 垂機迅利 掃除情解 所以法眼宗的家風啊 就好像你有症狀 他給你藥吃 而且 速度很快 那把我們這些疑情 都去除了 所以有人說 頭痛醫腳 沒有錯 頭痛可以醫頭 是一個方式 可是頭痛醫腳 也是一個絕招 因為這個反射區 頭的反射區 在腳可以找到 可是在手也可以 所以有一陣子 腳底按摩很流行 這個手掌的按摩也一樣 你要腳底按摩 還要彎下來 如果自己處理 要彎下來 如果手掌的按摩 自己按就可以 就去找人家腳底按摩 這個就是養生 排毒 其實一般來講 這個修行 這個色身 本來就是要讓它健康快樂 那健康 就好像怎樣 人家說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材燒 你有健康的身體 才有健康的事業學業道業 所以健康 是其實 一個 修行的一個根本 那把他這些疑情 把他去除掉 這個是有他的好處的 而一般的人 也有一種說法 修行要帶三分病 這個是 祖師大德 希望說 修行 你如果有三分病的話 就沒有體力去攀緣了 就好好修行 可是如果 你沒有攀緣的習氣的話 你身體很健康 更好修行 對不對 所以是 問題是在這個心的 內涵啊 而不是在說 你一定要帶三分病 所以你健健康康的修行 其實是也蠻省事的 那法眼宗呢 是在五家禪宗啊 最後成立的 這個開創者呢 是清涼文益 住在金陵清涼院 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 文益去逝之後 南唐的中主李璟就賜給他 大法眼禪師 所以他所創的宗派 就叫法眼宗 法眼宗的起源 其實跟這個青原法脈 是有相通的 那麼法眼文益 他得法於這個羅漢桂琛 據傳 有這樣一段的公案 有一天 文益 他約了兩個同伴去桂琛禪師 這邊去參學 參學 是佛教用語 就是去那邊拜訪 請法 就是參就是參觀的參 參觀他有什麼學問 叫做參學 桂琛就問他 到什麼地方去 他回答 行腳 所以文益說 行腳 隨便走走 桂琛禪師又問 行腳幹什麼 他就回答 不知 我也不知道要去哪裡 那桂琛呢 就稱啊 不知最親切 不知道最為親切 因為有時候 你想太多了 所以眾生為什麼有妄念 有煩惱 就想太多 這個山水畫一堆 那說這個不知 好像乍看 他不曉得方向 乍看 他不懂禮貌 其實他是透過 一個修證的一個答案 想那麼多要做什麼 當下做好就好 所以你要去行腳 那行腳幹什麼 那隨順因緣 所以這個桂琛 就回答說 不知道最親切了 第二天 文益 準備來辭行了 拜別了 那麼桂琛 覺得他是可造之材 人家說狀元的兒子容易生 作生意的兒子不容易 生出來 那一樣 修行 這種上上之根 不容易碰到 他覺得他可造 但 又不便怎樣 明白的挽留 這個是好的根器 他要自己開口說 不然你就留下來又不好講 就指著前面 這個庭院前面一塊石頭說 你是懂得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的這個教義 那請問啊 你知道這個石頭 在你心外 還是在你的心內 文益就回他 在心內 桂琛就提醒他 你一個行腳的人 應該輕裝 輕裝就是輕便的裝備 所以我們去散散步 或是爬個小山 就輕裝是可以 你要出國旅行 你要去爬高山 那你就要裝備要多一點 那你一個人去行腳就輕裝 那怎麼能夠把這個什麼 石頭安在你的心裡面 走來走去呢 這個文益 就答不出來了 畢竟 就還在參學當中 所以 答不出來怎麼辦 那麼一定要把這個疑情 弄清楚 所以就留下來住了 一住呢 住一個多月 可是 還沒有開悟 桂琛 這才告訴他說 若問佛法 一切怎樣 現成的 其實隨處捻來 哪一個地方不是佛法 所以石頭是在內還是在外 管他在內還在外 以前不是有人問張大千先生 他留鬍子 他字很好 畫也很好 留鬍子 人家問他說 請問張大師 你晚上睡覺的時候 你鬍子是放在棉被的外面 還是棉被的裡面 他被這一問 嗯 我從來沒有注意 那今天晚上 我看看 他就睡覺的時候 把鬍子放外面 不大對 好像以前都放在裡面 就把鬍子又收在棉被裡面 又覺得不大對 又把它放外面 這整個晚上 一下子把鬍子放外面 一下子把鬍子放在棉被裡面 折騰了一個晚上 沒睡好 本來每天都睡很好 就是人家這一句話 那到底誰惹的禍 就是無事找事 管他是放外面 放裡面 能睡著就好 不是有一句話 管他黑貓白貓 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那管他鬍子放外面裡面 能睡著就好 所以 管他石頭 放你的心內還心外 能夠成佛最重要 那你說石頭會成佛 有情無情同一種智 皆成佛的時候就成佛 不成佛的時候 它就怎樣 等待因緣 所以我們有時候 就會為了一句話 翻攪啊 一個晚上睡不著 翻攪一天情緒不好 翻攪一個月不跟人家講話 所以 凡夫眾生 都是情緒在處理事情 沒有用智慧在處理事情 沒用智慧來開悟 那麼他跟他講 一切現成 這個文益 才開悟 所以一切現成啊 就成為法眼宗的主要特色 所以當法眼宗成立的時候 其實 在禪宗的這些五家 都已經顯彰 一開頭我們講 他是這些宗派五家 最後成立的 那麼這些 各宗各派成立的時候 當然他們的言論 也有他不成熟的地方 那文益 就作了一本書 叫做宗門十規論 對當時 禪宗 有十種弊病 加以指摘 就是說舉出來有十種 不是很理想的 那他在論中有提到 一切現成 是一個原則 那麼提出理事不二 貴在圓融 不著他求 境由心造 找回他的主張 理事 理事是不二的 道理跟事實 是本來是沒有切割的 是圓融的 很多人學佛學一學 就患得患失 或學佛學一學 就執著在那種文字語言 這個就不夠圓融 那麼你的心外去求佛 也是怎樣 向外求 內心啊 如何讓它清淨本然 所以它本來就是具足的 他提的 剛剛這個講 這兩個主張 認為雖理在頓明事需怎樣 漸證 理 你可以當下非常的清楚 就頓悟 事呢 卻要慢慢的去跟它 考證或是印證 門庭建化 固有多方 那麼接物利生 其歸一揆 所以有的人這個門庭 房子 窗戶 都有他的一些設計感 你要拱門 方門 圓門 什麼門 庭院造景 有什麼 歐式 美式 日式 中式 都有你的設計感 可是 它的出入還是怎樣 一樣嘛 它只是一個出口而已 進入口而已 所以他說 這個門庭建化固有多方 很多的設計 可是 接物利生 其歸一揆 就是它畢竟就是一個出入口 的一個代表 這就是說理事圓融 並非人為安排 而是本來如此 他本來就是要理事圓融 不用特別去跟他安排 所以叫自然 因而是一切現成 都是現成的 這個思想受到 華嚴宗的影響很大 那麼文益曾用華嚴宗的 六相圓融的教義 這個教育 來認證世界 同異俱濟 理事不差 所以華嚴經有講 理法界 事法界 這些 種種的法界 理事無礙法界 然後 事事無礙法界 這個種種的一些看法 世界觀 那由這樣的觀念 來否定事物的真實差別 和它的矛盾 那文益他的弟子是天台韶德 他發揚一切現成說 認為 佛法是一切具足 凡同太虛 無欠無餘 所以佛法是現成的 就好像是虛空一樣 也不增不減 他也不會缺一個角 也不會呢 多出一塊 所以他勸參禪的弟子 不必呢 離開世間而隨處得悟啊 所以重要是你的心 這心開意解才叫證悟啊 而不是你到處參學 才叫做修行 後來 便用如下的詩句 來表達這樣的觀念 通玄峰頂 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 滿目青山 所以世間很多道理 那你說得頭頭是道 然後 讓人家高處不勝其寒 這個不是人間法 那麼心外無法 滿目青山 你的心 不被這個 任何一個法所遮障 你看到這個風景怎樣 就好像滿目的青山 沒有人遮障你 意思是說 學禪到了峰頂 跟人間怎樣 當然是不同 可是不同是怎樣 你還是 從這當下 還可以承擔成就 那由於 心外無法 所以到處可以看到青山 所以你到處可以怎樣 悟到禪境 所以文益對這個 這首偈 評價相當的高 以為呢 可起吾宗 可以 來突顯 這個宗派的特色 那華嚴宗 他取這個華嚴的思想來 跟這個禪宗 做個圓融 其實這個 也讓 這個宗派 產生了一些變化 而成為一個新的一個趨勢 那所以這裡看到 華嚴宗來跟禪宗融合 到後來也有淨土宗 來跟佛教圓融 這個趨勢呢 便是讓這個禪教兼重 禪宗 還有這個教宗 這個教法的宗派 來共同兼重 就是通通有 還有融合 後來永明延壽撰了宗鏡錄 一百卷 進一步的 對禪宗 只重持觀 不重經典的流弊 提出批評 這個是永明延壽有說 唉呀 你禪宗 就參禪 不重經教 不重經典 其實永明延壽是怎樣 提倡禪淨雙修啊 禪宗跟淨土宗一起修 所以有禪有淨土怎樣 如虎戴角 就好像一隻老虎 已經非常兇猛 可是呢 牠還長角 多厲害 所以他提倡淨土宗 來跟禪宗融合 那這個 提到說 在宗鏡錄說 你們修禪的 不重經典 其實不是 很多提倡 尤其是近代 當代的 他提倡這個淨土宗 也說只要執持名號 宗派不要去研究 經典不要誦持 經典那麼長 要念到何時 念阿彌陀佛就好了 其實這個話都不是佛陀說的 佛陀所說的這個經典內容 是這個經能夠去除你的煩惱 是這個經 能夠讓你解脫生死 這個經 當你沒有痛苦煩惱業障輪迴 經典 不用存在 所以佛陀說 他所說的法 如爪上土 就好像指上 摳到的那一點點泥土 他還沒有說的法 如大地土 還很多的 所以這個度化眾生 是要秉持他的根器 那有的人這邊 宗鏡錄這邊說 你們修禪的人 不看經 其實有一些不是弘揚禪宗的 他也說 唉呀 念佛就好了 念那麼多 念那麼多經 這麼長 長到要念到何時 他也會提反對的這個態度 所以這個看法哦 所以我們從三歸依裡面 就提到 自歸依法 怎樣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你看 祖師大德 也是這樣勉勵我們的 要深入經藏 那當然 你不懂的 或是你剛初學就要 做一些全盤的認知 時間 一段這個時間之後 你有去判斷 或是你有選擇哪一個 修行法門 你就一門深入 就不會一天到晚 就跑道場 或是 就把經典的言說 變成口頭禪 或發明了很多修行的法門 不是佛陀所提倡的法門 所以我們這個 這個就是讓你知道 佛陀 這些教法 透過這些祖師大德的弘揚 變成有宗有派 這個宗派也不是佛陀發明的 這個都是後來祖師大德 去創造出來 去發明的 佛陀是法界真理的發現者 他只是把這個法界真理 發現出來 那後來這些祖師大德 創造很多教派 就發明了 所以祖師大德 有時候他們的言論 也是怎樣 僅供參考 還是要怎樣 佛菩薩的這個位階所說的話 才有他的十足的可能性 你說黃金是幾成的 這個十足十的 那你是九 九點九的 那個都還有 還有點不足 那個十八K 二十K 那更不足 所以這個三法印 就是用這樣來評斷 佛陀所說的這個教法 那麼所以這裡面呢 永明延壽 提到了 這個禪宗 這樣的一個流弊 其實不單單禪宗 很多宗派 剛剛舉的是淨土宗 也有人這樣的看法 其實不同的人 他就有不同的見解 所以這個要引以為鑑 那宗鏡論 宗鏡錄 他 廣引經論 以佛經證明佛菩薩還有眾生 皆具有怎樣 清淨的佛性 從本以來 性自滿足 就是本來呢 他就具足了這一切 那麼可見 我們 在這些認知當中 有他的這些內涵 那麼接著 會講到這個四料簡還有五位 四料簡 在講義的五十七頁 第二段就提到 就臨濟義玄啊 他們這個後面的這些 接法的人 就提到了 有四料簡的施設 那麼料簡啊 就是 把它作一個揀擇 料就材料 譬如說 房屋 你要有棟樑 或是要卡榫 這邊就有提到 那麼材料有大有小 那你要揀 就是你要採取什麼材料 就是說你要蓋房子 你要用什麼材料 就是說你這個眾生 要來學佛 那他是屬於哪一種根器的 所以料揀 他其實是這樣的意思 揀就是擇取的意思嘛 譬如說我們拿這些材料 來作房子 什麼要作樑 什麼作那個 小的那個支架 因材而用 不能混淆了 不然就接不起來了 接人之法 因人而用 亦復如是 所以你要接法還有度眾 也是這樣 他是什麼根器 因材施教 那麼臨濟錄裡面啊 有記載臨濟大師 他 晚參示眾云 就是這個晚上 有人 小參的時候 或是開示的時候 他有提到這個四料揀 就是 有時奪人不奪境 有時奪境不奪人 有時人境俱奪 有時人境俱不奪 那麼就有人問了 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那麼臨濟 開示這個消息 那麼後面 就是會把這些方法 還有 這個對待眾生 這種種種的這個巧妙 讓大家知道 所以我們先開個頭 知道這個禪宗 他在度眾方面 當然有他的霹靂手段 也有他綿密的 也有他穩健的 讓剛剛提到的 這個雲門三句 這個是非常有名的 所以 你到底是處在 函蓋乾坤的 還是 截斷眾流的 還是隨波逐浪的 所以你是把自己定位在哪裡 或是你所面對的眾生 他是什麼根器 那麼四料揀 也是 在臨濟這個宗派呢 他們所採取的一個教學的 一個方式 所以我們 之後再來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今天先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