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佛教各宗綱要20 主講者:理群法師 佛教各宗綱要第20集 各位觀眾 阿彌陀佛 我們介紹各個宗派呢 那已經來到對於禪宗的 這個介紹 在講義五十一頁的序論 那禪宗呢 是在我們佛教當中呢 這個宗派流傳的很久 而且呢 在目前呢 以我們對於宗教的這些認知 是禪宗跟淨土宗 是大家弘揚的這個人數 比較多 甚至於呢 因為禪宗他的修行法門 簡單扼要 那就很多人呢 也覺得呢 在這種繁忙的社會 還有多變的這些 世間的現象當中 是一個蠻好的 相應的法門 那麼這個宗派的名稱 跟他的歷史呢 好 我們來做一個認知 這個宗派呢 以傳佛心印為宗 就是以佛心為我心 那各位如果吃過喜餅 上面呢 會寫著心心相印 那這個心心相印 其實是佛教的用語 佛教呢 就禪宗呢 是以印心為主 就是你能夠 跟佛的心相應為主 所以心心相印 是我們的心跟佛的心相應 後來坊間就把它拿去應用 這個喜慶的這個形容詞 那因為呢 要跟佛心相應 所以叫做佛心宗 那他的修行的法門啊 以禪為主 從唐朝以來呢 就大家呢 就通稱為禪宗 那佛典呢 稱釋迦牟尼佛 在涅槃會上 以無上正法付囑摩訶迦葉 就是這個禪宗的起源啊 輾轉呢 到了達摩大師 將付法衣缽呢 傳到我們這邊來 傳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教外別傳的心印 然後呢 把它流傳給慧可大師 付以佛衣佛法 佛衣呢 就是依缽 就是傳給他了 那再傳這個僧璨 那麼僧璨呢 再傳給道信 道信再傳給弘忍 弘忍再傳給慧能 那麼慧能呢 開始從弘忍 五祖那邊呢 是潛行密修 這個如果我們來研讀 六祖壇經的話 相信這個裡面的故事呢 就非常的生動 那麼六祖壇經呢 是在所有的經典裡面啊 唯一不是佛陀親口說的 它好像一部這個言行錄 就好像我們在讀論語一樣 論語呢 就是孔子呢 跟這個學生的這個生活言談 這樣的論典 這本六祖壇經就是慧可 這個慧能大師呢 把他的生活言行 還有一些經教呢 來告訴這些弟子們 接著呢 這個慧能大師呢 就因為他的家世啊 相當的清苦 所以就以砍材為生活啊 有一天呢 就聽到有人在 誦持金剛經 就問他說 你在誦持什麼經啊 他說我在誦金剛經啊 那你這個金剛經從哪裡來啊 他說我就是跟弘忍大師學的 他就想要去親近弘忍大師 所以就安頓了他的母親 就去到那邊 那麼也種種的情況啦 這個慧能大師呢 也得到弘忍五祖的這個衣缽 好 所以這邊提到 潛行密修啊 後來呢 他就是這個 呈上一道偈子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所以明心見性 這個弘忍五祖啊 就把他的衣缽傳給他了 然後呢 這個他呢 趕快呢 拿了衣缽啊 就往南而行啊 在這個曹溪這裡啊 大轉法輪 這個故事呢 就我們有六祖壇經的 這樣的專題的這個講座 那麼可以知道呢 達摩呢 就是我們這個地方的 初祖 中國的初祖 這個達摩祖師在印度這邊啊 是到了二十八祖 所以呢 來到我們中土呢 又稱為初祖 故慧能啊 為六祖 那麼那時候呢 有一個交代 弘忍大師跟慧能提到 衣缽呢 就不要再傳了 傳到這裡就不傳了 所以衣缽遂止不復傳 而別傳之道 由此大行啊 那麼道信的門下 曾經旁出慧融禪師一支 那麼牛頭山別建一宗 那麼我們後面有一個表格 就會做一些 大家呢 在認知了 就好像這個祖譜一樣 那你 你是哪一房的 你是哪一支派的 那乾脆就做一個祖譜 大家就可以按圖索驥 可是有了這些支派啊 就傳 遞傳了幾代就沒有人 那麼弘忍的門下 旁出神秀禪師一支 在這個北方啊 大傳這個漸教 就是南傳的 假如說 頓 頓修 那麼北傳的 就是漸修 但是他們呢 也沒有很久就消失了 唯有這個南嶽懷讓跟 青原行思兩流呢 這兩個支派 獨繁衍於後世 就一直呢 流傳下來 然後呢 懷讓呢 又傳給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又傳百丈懷海 懷海呢 又傳下面兩家 一家呢 叫做黃蘗希運 那黃蘗希運又傳臨濟義玄 是為臨濟宗的開祖 所以禪宗到後來啊 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 臨濟跟曹洞 這個臨濟的初祖 就在這裡出現了 二為溈山靈祐 那麼溈山靈祐又傳給仰山慧寂 這個是溈山宗的開祖 那剛剛提到的 青原行思傳給石頭希遷 石頭希遷又傳給天皇道悟 跟藥山惟儼 那藥山惟儼又傳給雲品曇成 成為這個 在這個 再傳給這個 這個曇成這個雲品曇成 再傳給洞山良价 洞山良价再傳給曹山本寂 就是曹洞宗 這個是非常大的宗派 那剛剛提到了這個 天皇道悟就傳給這個龍潭崇信 然後這個崇信又傳給德山宣鑑 宣鑑又傳給雪峰義存 義存又下面又分了兩支 叫做雲門文偃 就是雲門宗的 那麼二玄 第二呢 就是玄沙師備 那備又傳給羅漢桂琛 然後琛又傳給法眼文益 是為法眼宗 那麼在這裡呢 我們就看到 禪宗的五家 到了宋朝的時代呢 這個臨濟宗的門下 又分出了揚岐黃龍二派 所以前面五家 合成上面五家 就五家七宗啊 所謂五宗啊 在臨濟 宋代的時候呢 其實就剩下臨濟這一宗派而已 這個臨濟一宗 這個是錯字 那麼其餘的宗派呢 或歸絕滅 或就衰微啊 但曹洞一宗 綿延至宋末 到了宋末還有 忽臻隆盛 就開始呢 卻又怎樣 興盛起來 臨濟下面的黃龍一派 數傳即絕 傳了沒多久 又沒了 仍復臨濟舊稱 故遞流及今 祇有臨濟及曹洞二宗 這個是我們在一開始呢 就有跟大家提到 這個一花開五葉啊 那麼然後呢 又有其他的這個兩派 黃岐 這個 楊岐 黃龍 然後呢 這樣子跟這個 大家呢 就稱為五家七宗 那麼可見呢 這個法派的流傳啊 並不是說沒有一個脈絡可尋 大家呢 也是呢 非常的希望呢 把它呢 脈脈相傳 可是無常 還有這個法呢 是不是對眾生呢 有所相應 那相應有時候 是在那一剎那當中 一剎那當中 讓大家呢 覺得是好 那沒有再好下去呢 就當然就收攤了 所以這個 我們再從五十二頁 這個表格啊 就可以看到 這個初祖達摩祖師啊 二祖是慧可大師 三祖是僧璨 四祖是僧信 五祖是弘忍 六祖是慧能 但是他有一個另外 北傳啊 叫做神秀 這個當中 北宗跟南宗啊 當時也起了蠻大的這個對立 只是神秀跟慧能 他自己本身啊 並沒有說 大家要搖旗吶喊來對立 是他們的徒子徒孫 他們說 我們是南宗 我們是北宗 都是小孩子在吵而已 其實他們呢 兩位大師呢 都倍受國家的 皇帝的尊寵 都當到國師了 怎麼會去還在那邊 老王賣瓜 自賣自誇 都是那些後生晚輩啊 在那邊搖旗吶喊 所以這個就是 這也是一個小插曲 神秀大師呢 他其實學問也很好 修持也很好 只是眾生有利有頓啊 那他有他的相應的地方 因緣性啊 也就造成了 這個法脈的流傳 那慧能大師呢 這個傳青原行思 還有這個南嶽懷讓 那麼青原行思呢 就又傳石頭思遷 好 那又分了丹霞天然 然後呢 還有藥山惟嚴 然後就一直再傳下去 傳到這邊呢 就是洞山良价 還有曹山本寂 就形成了曹洞宗 那南嶽懷讓傳給馬祖道一 比較出名的就是 百丈懷海 那百丈懷海呢 這邊呢 就傳給溈山靈佑 就形成了這個溈仰宗 因為下面還有個溈山會岐 百丈懷海呢 他又傳給這個 黃蘗希運 臨濟義玄 所以這形成的臨濟宗 那我們看呢 這個 最後這邊呢 就傳到這個石霜楚圓 又傳給兩位 一個是揚岐方會 這邊呢 揚岐宗 那另外傳給黃龍慧南 就是黃龍宗 這個就是我們剛剛有提到的 另外的旁枝兩位出來 兩個宗派出來 那麼最左邊這邊呢 天皇道悟呢 他一直傳到 這個龍潭從信啊 德山宣鑑 雪峰義存 然後再傳給雲門文偃 就雲門宗 那另外傳給玄沙師備 這個呢 再傳羅漢桂琛 還有法眼文益 這個就法眼宗 下面呢 再傳給永明延壽 這個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大德 永明延壽呢 他就推崇啊 禪淨雙修 這個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大將 那我們從講義來做一個介紹 講義的五十三頁 有提到此宗的經論跟判釋 這個宗派呢 從初祖達摩祖師 再回溯到這個達摩祖師 是中國的初祖 但是他在印度已經是二十八祖 在二十八祖回歸過去 初祖就是整個的禪宗 佛陀把法脈傳給摩訶迦葉 所以脈脈傳流啊 燈燈相續 師資這樣的證契 單傳如來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實相無相 微妙法門 是故全不依經教為根據 他這個有他殊勝的地方 但是呢 相傳拈花一事 出於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啊 所以有他的典故 你不要說 佛陀拈花一笑 那還是有出自 出處的 而達摩印心則付楞伽四卷 這個楞伽經啊 有四卷 剛開始的時候 是以楞伽經啊 為傳法的這個經典 到了五祖弘忍大師 他才怎樣 改傳金剛經 所以金剛經 現在大家很熟悉 那維摩詰妙吉祥般若 及攝大乘增上心品等經論 皆每與此宗的語句 作略相 這個互相的成就 互相的呼應 所以維摩詰經呢 裡面也有很多的禪意 尤其這個維摩居士呢 當人家問他問題的時候 文殊菩薩問他問題的時候 他沒有回答 那沒有回答叫做默雷 所以我們知道 雷都是很大聲的 但是他沒有出聲音 也有他怎樣 震人耳目的這個效果 那麼所以呢 這個宗派 特所重要宗通而不是說通 是不是 這個精神啊 靠著的是他的精神 而不是他的言說文傳 在證道而不在教道 所以是以證為最後的根本 而不是說在教導什麼 或是在言教上做什麼 既不立正依之經典 從而不用判釋 真是有夠帥氣 不判釋的 他不講經教嘛 所以呢 他就沒有判釋 所以有些祖師大德呢 他在講經說法就有 這個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就把一些經典 就有這樣的判釋 禪宗呢 就是叫做 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 不立文字 就是他不執著在文字 結果如果我們看 這個祖師大德的這些傳燈錄 結果他所有的禪宗的語錄 還有這些文章呢 是所有的教派 是文字最多的 那他是心得的報告 就好像我們現在講 教戰手冊 他就很多教戰手冊 講義第五十二頁 就提到此宗的這個意思 第一章呢 他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那麼這個是 這個宗派呢 向上之作略 就是在這些呢 法義當中呢 他把它用一個很簡短的 簡略的來認知它的內涵 他不施設文字 然後呢 不安立言句 直傳佛陀之心印也 他不囉囉嗦嗦 講東講西 他當下承擔 那麼分佛教為顯密二教 那麼則密教以外皆是顯教 這是我們在認知呢 這些宗派的時候 有顯有密啊 那顯教有很多宗 那麼密教呢 就是他這樣單單一個 又自教內教外分佛教為二 一曰教 又稱教下 一曰禪 又稱宗下 或曰宗門 所以這些顯教 有分為教下跟宗下 宗下就是這些內容啦 經典的解說啦 教下呢 就是禪宗呢 禪宗呢 他就是當下承擔 所以宗就是宗旨 教就是教誨 所以禪宗呢 他呢 就是以這個佛法的 這個運心為主 那五十三頁的第二段第三行 如說法明眼論 提到 南天祖師分佛法為二 謂教內教外是也 即如來正法 望口為教 望心為禪 他這個是以口說 言說的就是教 以印心為主叫禪 即所謂教者 如來一代所說經教 就是以佛陀所說的經教為主 而所謂禪者 透脫八萬四千教網 超出大小顯密之外 單傳如來心地法門 直指人本心啊 俾見性成佛之宗義 就是 他就直指人心 看到佛陀的這個本性 後面提到 好像呢 五燈會元記載 世尊在靈山會上 拈華示眾 那個時候呢 大家都默然 沒有講話 因為都看不懂 佛陀在演哪一齣戲 當場呢 只有迦葉尊者 破顏微笑 那麼世尊就說 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實相無相 微妙法門啊 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 是不立文字 付囑摩詞迦葉 這樣的意思 從此以後呢 歷代的祖師啊 都是以心傳心 到了達磨大師呢 就過海而來 就來到了呢 這個中國 那有一個造形就是達磨祖師 拿一個草鞋 然後枴 一支枴杖 這個濃眼大目的這個造形 因為他是西域的人 或是稱為他是印度的人 所以這個五官刻畫 非常的魁梧 然後有力 那這裡呢 提到達摩祖師 來到這裡呢 單傳心印 開示迷途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這是用這樣的家風啊 一直傳達 要之 無上道妙 在離言親證 非文字所能及啊 就是要你去離開言說文字 親自去證悟啊 不是在講大座小座 所謂講大座講小座 就是以前啊 講經說法 講大座就是這個有一個法座 然後還有迎請 然後大家呢 就是很這個 端莊的肅穆的 然後來聽法師開示 這個是大座 小座就是比較簡略一點啦 比較屬於上課式的 那這裡呢 就提到 不立文字 所謂教外 是 摒去一切文字言教的意思啦 所以有人說 哦 禪宗是不立文字 那通通就不要看經文了 不要去研讀經文了 這邊就提出來了 這個第二段的倒數第六行 所謂不立 所謂教外 非摒去一切文字言教之意 不過以文字言教 為指月之標 渡河之筏 就是說 文字啊 就好像我們用手指頭指月亮 那你要去看月亮 不要看你的手指頭 好像是渡河之筏 你渡河是靠著這個艘船 渡了那個河 你要的 過的是 要到解脫的彼岸 不是在執著這一艘船 所以金剛經說 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這個舟筏 就是你呢 渡了河之後 那個舟筏要放下啊 不要背在肩膀上 我回來還要再 再還要再坐這個筏 你過了之後 你就解脫了 你要回來了 是來去自如啊 不用再把那個舟筏背在身上 文字即離文字 不離不即 不為教判之荊棘 法數之計度所縛 不會為那些枝枝節節 什麼教判 這些所束縛 這裡所提的 不是說教判不對 而是他的度化眾生的 一個方式 不在這個文字當中去著墨 直得教之真髓云爾 是要得到教的真髓啊 如千松筆記序云 觀釋迦老子四十九年 利生之談 止用一片圓融無礙 不思議清淨心為辯才 示人安身立命處 猶神龍現於雲端 往來神變 雲行雨施 這裡就提到 這個是 也是很親切的稱呼 是釋迦如來 這邊把他稱 釋迦老子 這個我們古代以來 作父親的 以老子自尊 所以老子 那麼就是長輩的意思啦 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 無非呢 就是一片圓融的 清淨的辯才 能夠指示我們 安身立命的地方 就好像啊 神龍出現在雲瑞啊 然後呢 往來神變 雲行雨施 就是變化萬千 而主要是讓我們能夠 究竟解脫 第二段的倒數第三行 中間這邊提到 善能觀者 見龍真體 你真正能夠看清楚了 是看到那個龍啊 不是在看雨 不是看雲 不是在看變化 而是在看有一條龍 在天上 這是才看到你的 真正的本來面目 不善觀者 謂紙墨文字 那你不會看的人 就看到這文字 所以看經典 研讀經典 是在看佛陀的開示 他的法義的內容 故如來 文非文也 如來這邊所開示的內容 文字 語言 並不是我們要去執著的文字 如來語非語也 不是我們要執著的語言啊 轉變神化 言言真體 語語流輝 故云四十九年 未嘗曾說一字 纔見世尊肝腸潔淨 令人直下會取 不受人瞞 就是說 你在這個當中 佛陀的開示 是因為對眾生的機 所以觀機逗教 是眾生有這個需要 他就開示這個法義 讓你知道 問題出在哪裡 那問題解決了之後 文字語言 你不必存在 又好像我們剛剛提到 你已經過了這個岸 那這個船就不必要再存在 所以我們要的是 一個解脫的彼岸 我們要的是這個解脫的精神 所以不在於這個法 也不在這個文字 所以這裡提到 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 是這樣的意思 第二章呢 他提到 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講義五十三頁的最後一段 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者啊 諸佛所傳 摩訶般若 妙心體相也 這個就是提出了 什麼叫涅槃妙心啊 就是佛陀告訴我們 最殊勝最不可思議的 般若妙心 好像前面說的 這個 這個宗派呢 是說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那麼所謂見性成佛 就是一切眾生啊 都有天真的佛性 就是本來都具有佛性 所謂佛性就是成佛的可能性 那麼佛性能夠讓我們 從內在外 言行合一 所以是你把內在的佛性 體現出來 所以不在文字 不在那個過河的那個舟筏 而以不悟此心 當體是佛 背覺合塵 故全圓覺而成無明 所以這個背覺合塵是眾生啊 眾生怎樣 他不會去跟佛相應 他跟覺相違背 跟塵埃啊 這個何處惹塵埃 眾生是處處惹塵埃 所以這個是眾生跟佛 不同的地方 好 講義的五十四頁第一行 那眾生呢 就是無明嘛 就迷而不返 執迷怎樣 還不會去醒悟 還一直執迷不悟 就是迷而不返 不知道要返回怎樣 解脫生死的地方 那麼苟徹見此萬劫輪迴 而不動之佛性 即立地成佛也 所以相信各位也聽過 一個成語說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就是在講 我們呢 放下這些塵埃啊 立地成佛 這個就是馬上成佛 你都不跟這些相應嘛 叫做背塵合覺啊 就跟剛剛講的背覺合塵相反 就怎樣 背塵合覺 跟塵相違背 跟覺相合 這個就是覺悟了 此性即所謂 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啊 所以怎樣執迷不悟 或是要怎樣 涅槃妙心 就看我們了 那麼正法眼藏者 佛之德名也 正法眼藏也就是佛心的德名 那麼涅槃妙心者 佛心之本體也 是佛心的本體 精神 靈根獨耀 迴脫根塵啊 如摩尼珠 面面皆圓 這邊就說 這個佛心啊 就好像摩尼珠 這個寶珠一樣 面面皆圓 就是面面啊 都非常的圓融具足 如寶絲網 重重交映 這個在形容這個華嚴 這個華藏世界也是 這個摩尼寶珠呢 珠珠相應 而且珠珠串連 外境性空 內尋伺絕 外面呢 境界 你不跟它相應 內在的這些枝枝節節 也不見了 心行處滅 語言 言語道斷 這個就是修行的 好的口訣 我們的心啊 起起伏伏啊 就好像人家說的是猴子一樣 起起伏伏 那這些呢 都能夠停歇下來 言語道斷 懂 講一句 你不懂 你講一輩子 他也聽不懂 所以 寂照同時 心境不二 迷悟不二 生佛不二 所以你能夠做到這樣 其實迷悟當中 沒有什麼差別 生 眾生跟佛沒有差別 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啊 你的心是眾生 你就乖乖當眾生 你心是佛 你不用乖也是當佛 所以乖乖只是一個形容詞 就是說也只好當一個眾生了 那你能夠跟解脫相應 當然也只能當佛了 其恰好處 心亦不可得 妙亦不可得 不二兩字亦不可得 所以很多人喜歡說不二不二 不二 沒有在肚子餓的餓 因為你沒有了解 真正的不二法門 那只能說肚子餓的那個餓了 乃至不可得亦不可得 不二也不二啊 才叫真正的不二 所以不可得亦不可得 這才叫做不可得 第五行 非心非不心 非妙非不妙 姑立以妙心之名 所以只好稱它妙心啊 此正宗門所傳的根本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這個說到這裡 那麼對 不對 是 不是 只有佛跟佛乃能究竟 而直指此心者 諸佛出世之一大因緣啊 那麼就是佛陀 來到這個世間的 最大的原因了 如永明云 剛剛我們提到的 永明延壽 這個禪淨雙修的 這個推廣者 他說 釋迦出世 為一大事因緣 開眾生心中 佛之知見 達摩西來 唯以心傳心 今但悟心 自覺覺他 已諧本願 所以永明延壽提到了 佛陀來到這個世間 有他的因緣 那以心傳心啊 所以自覺覺他 那麼這個圭峰大師也說 一切眾生 皆有空寂真心啊 無始本來 性自清淨 明明不昧 了了常知 盡未來際 常住不滅 常住不減 名為佛性 亦名如來藏 亦名心地 達摩所傳 是此心也 又宏智云 平等本際 非去來今 豈墮諸數 這個妙圓一心 他這個就是 都是在形容跟讚嘆啊 那前面這一行 是這個圭夆禪師講的 這個了知 常知 了了常知 盡未來際 常住不滅 這個名為佛性 這個佛性呢 無始以來 本來就在那邊的 沒有呢 過去現在有所打折的 都是一樣 那麼這裡呢 就再提到 自照靈然 超出生滅 混融正偏 此本源清淨心 即一切眾生 自心靈知之性 所謂天真佛性 常自圓明遍照 所以就好像光超日月 德越大清 萬物無作 一切無名 轉變天地 自在縱橫 恆沙妙用 混沌而成 這個都是祖師大德的 一個心得報告 所以你看那個傳燈錄啊 什麼錄 都很多燈錄啊 那它們就是這些祖師大德 修行的心得報告 好 這一段 五十四頁 第一段的倒數第六行 一切經教 所謂最上乘 第一義 般若實相 一真法界 乃至無上菩提 楞嚴三昧 三昧就是定的意思 以及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等種種異名 這個就是不同的稱呼啦 但是呢 實際上 就在講同一件事情 般若實相啊 就是最上佛乘 此皆本體清淨之心的異稱啊 就是說 剛剛提的這一大串 就是本源清淨心的不同稱呼 本無可名啊 本來就沒有什麼好去形容它的 可是為了度了眾生 所以就有立了一些名相 就好像麵粉 你作成水餃 你作成麵 這個麵條 你作了饅頭 那它通通是 麵粉去把它作出來的 然世人不識此 靈知寂照為心啊 不空無住為體 實相為相之真心啊 只認以六塵緣影為心 這邊就一種很宛惜的 一個態度來形容 成佛的涅槃妙心啊 清淨寂然的 眾生呢 就是呢 與這個六塵在那邊相應 無性為體啊 攀緣思慮為相之妄心為心 那這是 也是都是很可惜啊 都跟這個攀緣啊 思慮啊 妄心這樣 才當作自己的本心啊 為見聞覺知所覆 都是自己的所知障 這就是所知障的意思 不見清明之體 以無價之寶 隱在陰入之坑 很可惜 把你的無價寶 丟在陰溝裡面啊 是以凡途業起 生死波橫啊 我們在凡夫的路上呢 業力起來了 生死的波浪卻跟我們啊 常在一起 然若直了一心 則本體自現 如?大炬而燭幽暗 是好像呢 你拿著一個大的火炬啊 然後呢 這個光線啊 會把這個幽暗啊 去除掉 所謂若心外行法 是生世俗家 若了心即佛 是生如來家是也 這也是我們啊 一再在告訴大家的 這個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那麼眾生他要去跟業力相應 那當然就生死輪迴 那如果你直了這個佛心 就是生在如來家 所以佛本來就是 跟我們在一起的 所以夜夜抱佛 朝朝還日起 所以每天都是跟佛陀 常相左右 那也能夠呢 在生活當中能夠應用 是最好的 所以教理的內涵 還有祖師大德的心得 都一再的跟我們提醒跟開示 所以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它不是說 你懂得一些言論 我懂一些 大家談來談去 它是靠實修 如果沒有實修 那就是口頭禪 所以這個口頭禪這個成語 是這樣來的 若以口頭言說嘛 所以希望大家能夠 直取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今天就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