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佛教各宗綱要9 主講者:理群法師 佛教各宗綱要 第九集 各位觀眾 阿彌陀佛 我們在介紹各宗綱要 來到法相宗也是唯識宗 那麼介紹它的書籍 就是它的經典 根據的這些內容之後 我們接著來介紹 第十九頁的講義 就是這個蘊處界三科 五位百法的分類 當然還有這些種種的分法 剛剛講的就是這種三科 那麼五蘊就是分色蘊 它就色法十一個 受蘊就是受一 想蘊就是想一 行蘊除了受之外 還有其它的心所四十九個 不相應法二十四個 那還加上這個識蘊 有心王八 無為法六 所以前面這些就是九十四法 再加上無為法六個 所以就是百法 那十二處它是提到了 是有六根六境 六根就是我們六個這個器官 根就是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這邊提到了眼處就是眼根一 耳處就是耳根一 鼻處就是鼻根一 舌處就是舌根一 身處就是身根一 意處就是心王八 它所產生的這個心王有八個 六境它就是眼根對六塵 那麼就會產生了色聲香味觸法 所以色處對色界一 身處對身境一 香處對香境一 味處對味境也是一而已 那麼法 法處它就比較多了 所對的就是這個 法處攝色法有一 心所有二十一個 不相應有二十四個 無為法有六個 所以也是百法 那麼這百法就很清楚的 這樣把它從五蘊十二處 來做一些分類 那講義的二十頁提到十八界 就講三科 剛剛五蘊就一科 十二處是一科 十八界也是第三科 它分為六根六境六識 也就是我們提到了 就是六個器官 眼耳鼻舌身意所對的這個色塵 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然後這個六識就是說 眼睛所看的這個花是黃色的 葉子是綠色的 所看的這個色 形形色色的這個識別作用 所以叫做眼識 六根就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 叫色法 還有意界 當然它延伸的 還有末那識第七識 還有阿賴耶識第八識 這個是心法 那麼六境有色境聲境香境 味境觸境 這是這個色法 還有法界 法處所攝法一 心所法五十一 還有不相應行法二十四 無為法六 那麼六識有眼識界耳識界 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 這個就是心法 所以我們在認知 因為前面五位百法 它的做一些分類 這邊再針對這三科做一個分配 大家很清楚的做一個認知 也因為這些分類 在所有的這個學界當中 大家是已經有差不多一個概念 就好像說吃飯要飯碗 要筷子一樣 要盤子 要鍋子一樣 它這是屬於一種餐具類的東西 那麼講到五蘊 十二處十八界 就好像一個串連的 好像碗跟著盤子 盤子跟鍋子一樣 它是一個整個的串連 所以在大家的認知當中 已經成為一個很普遍式的認識 那麼普遍性也許有的人 還是不是很普遍的認知 那沒關係 我們就先有這樣的概念 有這樣子之後 有機會每一個人的因緣跟發心 再去一門深入 所以各宗綱要的作用點在這裡 把各宗的綱要很精華的 粹煉出來給大家知道濃縮義 之後有因緣再各個的品嘗 每一個法門 每一個宗派 它的內涵 講義的第二十頁提到它的 這個法相義 那麼所謂這個法 就是前面有提到了 法就是一切萬有的總稱 那麼相就是它的相狀 集體相 相狀 緣體相者就是指它的自性 緣相狀者謂它的屬性 那麼這個宗派以五法三自性 攝四法相義 五法法也 三自性就是相也 那麼我們從下面再來做一些 簡單的介紹 雖然在講義上當中 好像也分了很多的頁碼來介紹 可是它簡單扼要 所以我們帶過會非常的快速 所以大家不要說 望文生畏說還很多頁 其實它就是一些很簡單的 所以一般來講說 一個A4的內容 差不多有一千字 但是我們算算沒兩百個字 它就是簡單的把這些名相 做一個架構放在那邊 然後大家有個印象 在那邊就好了 比如說我們每一個人 有每一個人的座右銘對不對 座右銘就簡單扼要 提示的作用 就好像咒語 咒語當中有咒心 那麼咒心當中就精華 像般若心經的咒心 就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那它就是整個的 咒的一個精華在那邊 你有空你就念咒心 那念一念也是很相應 如果你願意把整個經文念 也是非常的清淨 所以有的人說 誦經要誦哪一部經 持咒要持哪個咒 拜佛要拜哪一尊佛 相應就是佛法僧三寶相應 你不相應 每天跟佛菩薩在一起 像我們的背後左右都有佛菩薩 沒有 佛堂才有佛像 但是你跟一切的眾生 隨時隨地跟他們用佛法來相應 那麼就是佛法相應的法 所以這邊提到了五法 五法者相名分別正智真如也 有為無為一切的諸法 那他會把他攝入在五法當中 有為無為都在法當中 相謂相狀 它的相狀 三界一切類品 洪纖妍醜就是不管是廣的 細的 漂亮的 醜的 有情 無情 有生命 沒生命的 這些根塵諸法 形狀各別 是名為相 依彼相 依彼諸相立象馬車部 男女等名 這個就是說剛剛講的 高矮胖瘦男女老幼 或是象馬車 車 或是男女老幼 這個統統是怎樣 叫做名 叫做相 這個就是告訴我們 這邊提到了五法是指哪五法 這是所有的統統 能夠動的不能動 會呼吸不會呼吸的 漂亮 醜的 統統都算 統統算在這些相 第二章它提到了三自性 什麼叫自性三性 在註解第十六唯識三十頌云 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無性 則相對的 故佛密意說一切法無性 初即相無性 他的那個遍計執的相對 次無自然性 這依他起性 復由遠離前 所執我法性 就圓成實性 這邊就是提到這一些 相所面對的遍計所執 依他所起 還有圓成實 就這樣子來分類 這個宗派就是成唯識論 還有所引起的這些唯識宗 那麼它是依照解深密經 一切法相品 總括諸法的性相為三性 所列三性 就是所指的剛剛講的 遍計所執性 依他起性 還有圓成實性這三性 下面就列一個表就很清楚 那諸法就分為有為還有無為 有為就是有漏無漏 依他起 還有圓成實 還有依他起圓成實 所以它會這個有漏的 它就會常就是無常門 那麼漏 他相對就是無漏門 這個就非常的清楚 那麼第 講義第二十一頁 就提到了 那麼三性所對的 萬有的三觀無相 諸法就是分為遍計所執性 依他起自性 圓成實性 那遍計所執就是妄有 就是無法 這錯誤的觀念 那麼依他起自性是假有 好像有好像沒有 就好像我們說這個花 看起來是花 但是是假的花 這是假有 那麼假法還有實法 這個假有他是似有 好像有 相似有 好像是花 但不是花 說它不是花 但又是花 所以它是其實是 涵蓋了兩個意義假有跟實有 那麼圓成實性 它是真有 叫真法 所以假有跟真有 兩個加起來叫正觀 相對的 就是三無性 三無性就相無性 好 就是體相無性 遍計所執性 生無性 就緣生無性 依他起性 勝義無性就是空理無性 叫做圓成實性 總共加起來叫三性 接著我們來介紹中道 因為三性三無性 萬法怎樣成為實相 那麼一切萬有 一切都是依三性三無性 這兩個定義 是即非有非空之中道 所謂中道者 離有無增減之義 中道 儒家也有中庸之道 它就是不偏這邊不偏那邊 我們這邊的中道也是一樣 不離非有非有 非有非空 謂之中道 有無增減 都是離開這些的偏頗的 如識論云遠離增減二邊 唯識義成 契會中道 述記釋之云 言中道者 正志也 理順正志 故契中道 初三性對望中道者 依三性對望 非有非空 立中道義 它的關係我們下面就列一個表 可能文字的敘述就比較繁瑣 那麼把它表格化就很清楚了 三性對望中道就是遍計所執 所以這個三性 我們前面從二十頁 二十一頁它們都有提到 所以它們就是互相的比對 遍計所執性 它是體相都無 所以非有 叫做中道 那依他起性就是如幻假有 他屬於非空的 所以這個圓成實性是真空妙有 所以真空妙有又會空 所以如幻假有跟真空妙有 是非空 所以非有跟非空就是中道 再來說明了就是 三性各別中道說 就是一法中道 就是把遍計所執性 它分前有非空 離無非有 這叫中道 那麼依他起自性它是怎樣 假有非空 實無非有這叫中道 圓成實性就是真實的叫非空 無相叫非有叫中道 這個因為表格相當清楚 那麼如果一個表格一個表格 再敘述的話 恐怕對一個唯識學 做一個整個的單元的介紹 那我們就是各宗綱要 每一個宗派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點到就為止 畫龍就點睛 我這樣子才能夠整個的把它 重點點到 那不然一個一個名相 去解釋的話恐怕就必須 另外再做一個課程的設計 所以我們針對的是 各宗的綱要的介紹的話 就做這樣的一個介紹 那剛剛提到有因緣一門深入 你對禪宗很有興趣 禪宗有什麼修行法門 目前的修行法門又有哪一些 當然目前來講禪宗跟淨土宗 在我們目前居住的台灣 是相對的有蠻多人去實踐 那至於天台華嚴律宗 包括唯識 這個就慢慢的就會不多人 並不是沒有人 那慢慢的 因為它有它的架構的龐大 還有包括唯識這樣的 名相的繁瑣 所以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耐心的 去做認知 所以我們就在架構上 給大家一個 我就說地圖 大家有個地圖 然後有機會再去深入 講義的二十一頁 下面倒數第二行 就提到什麼叫唯識義 所言唯識者 此宗言一切色心諸法 無論為有形為無形都是怎樣 我們的第八意識 阿賴耶識所變現的 因為從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對六塵 而產生了六識之後 皆由第七識的分別 好惡善惡 然後儲藏在我們第八識當中 那麼第八識因緣成熟的時候 八識儲藏的是善的種子 惡的種子就產生善法惡法 就是我們講的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是時機未到 所以不要說我做了什麼事情 沒人知道 法界是透明的 你的八識是清淨 你相應的就是清淨的八識 你的八識是染著的 你親近相應而來的 就是染著的八識 所以有人說行善之家 對不對 你的後代子孫 就也能夠有積善 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就是說你這個家族 或是你這個做長輩的做善事 那麼你的子孫也會怎樣 相應而來得到善報 那以因果來講 就是你是善的因緣 就是善的因緣來跟你相應 所以我們說會碰到貴人 你先要成為眾生的貴人 你才會碰到貴人 那你都不成為眾生的貴人 你真的會碰到的是鬼而已 不是貴人 那碰到鬼才怪 會碰到貴人才怪 所以說其實你要問蒼天 問佛菩薩倒不如問你自己 你的身口意所起的是什麼 所以有的人說 哎呀 沒人知道我耍什麼心機 我耍什麼手段 我說什麼話 反正我怎樣怎樣沒人知道 回歸民俗的一句話 人在做就天在看 那碰到善惡之報的時候 自己也了然於心 你待人處事 你起心動念是什麼 這就是唯識 所以唯識其實還是在修行上 給我們很好的一個啟發 接著講義二十一頁的 倒數第二行的後面那一句 此宗以八識二無我成立唯識義 明法界無我而唯是識 它說要敘述在下面 那都是怎樣 萬法唯識 那怎樣 就是三能變 第八識就初能變 就是異熟能變 異熟能變包含的異時而熟 就不同時間而熟的 所以由因到果時間不同 那麼異類而熟 由因到果必有變異 因到果它有時候 結果不是我們所料想的 因為它是錯綜複雜 變異而熟 由因到果性質不同 它的性質不同 結果有時候不同 那個性質也是不同 所以它後面的一切是諸法 一切都在諸法的計算當中 那麼有一句話說千算萬算 不如天一畫 你再怎麼算不如因果一畫 那個因果會畫什麼 也是我們的心在畫 所以你的個性決定你的命運 你的心量決定你的證量 那麼你的心量有多廣 就決定你的淨土有多廣 這個都是法界的真理 不管你是哪一宗 那有宗無宗就是這萬法歸宗 就是這一宗 好 那麼第七識就二能變 思量能變 我們的思想判斷 前六識三能變 了別能變 了別判斷 那麼第八意識有種種的名義 成唯識論它說有七種名 一個叫心 第二個叫阿陀那識 三是所知依 四是種子識 五是阿賴耶識 六是異熟識 七是無垢識 那麼剛剛提到清淨 相應來的就清淨 染著相應來了 個別就是八識 你跟共同八識的一個相應的話 所以看你是清淨還是染著 所以有人說無言問蒼天 為什麼老天爺對我這樣 其實老天爺對誰都很公平 這個老天爺就是講的什麼 一切的因果報應 是因為很多人看不到 所以就把這個最尊貴的 就歸之為天 那麼歸諸於天 天也是有天道 那麼法界有法界的真理 那這個就是透過佛法的認知 包括我們看這個課程一樣 還是回歸到我們的心識波動 那麼成唯識論樞要 它把這個八識列上十八個名字 註釋第十七 就在下面 若加阿賴耶識就十九個名字 那我們就把它念一下 第一個是無沒識 二是本識 三是宅識 四是藏識 五是種子識 六是無垢識 七是執持識 八是緣識 九是顯識 十是現識 十一是轉識 十二心 十三所知依 十四異熟識 十五分別事識 十六根本識 十七窮生死蘊 十八有分識 那麼它名字很多 但是無非還是在八識所談的 那就像剛剛提到了這樣 清淨就跟清淨相應 那有的人就說 就好像我們要看 理群法師的節目 他是哪個時段 我們來去問來去查 你如果真的記下來 真的就看得到 你如果無心 聽聽忘記 怎麼都沒有看到 那有一位菩薩說 是啊 我也都沒有在記 可是我晚上半夜睡不著 一開電視還是理群法師 天一亮一開還是理群法師 我都沒有在記耶 奇怪怎麼那麼相應 這個就是你 跟哪一個佛菩薩相應的話 那隨時隨地就會相應 那你說在自許為佛菩薩 那我們本來就跟佛菩薩一樣 佛不是說了嗎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這個我就是佛性 那我們的眾生都是悉有佛性 那你所做所為 如果跟佛菩薩相應 你就是佛菩薩 那你所做所為所思所量 都跟佛菩薩的這個清淨不相應 你可能會修成佛菩薩嗎 這個是一個問號 因為你的起心動念 都不與佛法相應 你的修行會跟佛法相應 問題是起心動念都不清淨 他會起修嗎 那個起修的法會清淨嗎 而那個清淨的法會解脫生死嗎 所以這個都是一個串連的 所以我們說身口意三業 也要戒定慧要三無漏學 所以回歸不管你是幾個稱呼 或是你有幾個法 還是怎樣起心動念 還是你那個心 第二章就說四分說 安慧有一分說叫自證分 難陀有二分說叫做相分跟見分 陳那有三分說 就是相分見分自證分 護法四分說 就是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就是這個宗派的一個正義 那麼相分就是對象 你所看的呈現 見分就是我們所見 自證分就是由見分看到相分 所自證來的 證自證分又一個反證過來 所以這個護法就又把它更細 講義二十三頁第三章 它就提到了四緣十因五果 它們的錯綜複雜的關係 所以這個把它列一個表 那列這個表 這邊提到了是十因 二因 四緣 五果 十因 十因隨說因 二觀待因 三牽引因 四生起因 五攝受因 六引發因 七定異因 八同事因 九相違因 十不相違因 所產生的二因 就能生因跟方便因 四緣 這個是我們前面 在講俱舍論的時候有提到四緣 因緣 等無間緣 所緣緣 增上緣 那麼五果 這個就是異熟果等流果離繫果 士用果還有增上果 後面講的十因就跟前面的一樣 那麼也有提到種子 種子有六個意思 這個因為這些名相 都是可查的資料 所以你不用背六個意思 十二個意思或是十因 這個可以理解 你覺得很重要 或是覺得很有興趣 你去背沒有關係 就會比較小時候的人 他就沒有讀了其它的書 但是他讀了這些資料 就可以把它背起來背起來 背起來 做為他這個待人處事 修行養性的這些座右銘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他就可以背起來 以後他就可以記起來 那麼六義在註解第十八 可以參照這個霍韜晦先生的 唯識宗的種子 或是這個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這邊都有提到 這個其實佛學的辭典 也都會提到 那麼六義它就提到了 第一個剎那滅 種子在剎那中纔生即滅 才剛出來就滅了 所以有時候會說 開始跟結束在同一點 就在同一點 其實什麼是開始 什麼要結束 我們說往生 往生就是這個生命結束了 就到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 所以往生往生 是都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生 所以往生並不代表生命的結束 或一切的停歇 而是一個另外的 生命的一個延續 所以我們有時候 到各個地方去演講 或是做一些輔導 有的人就心志比較往下 或是負面的這個看法 乾脆就自殺 乾脆就結束自己的生命或怎樣 所以你讓他知道整個生命 的延續是這樣子串連 你還不如怎樣 改變你不愉快的 或是痛苦的那個因緣 把它找出來找出原點 然後面對它來知道他的痛苦 是為什麼產生 而種子就是非常住 那麼種子如此 則種子所生起的 表相的世界亦然 世界亦然我們叫做正報 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叫依報 正報依報也是 都是剎那間剎那間的生滅 唯識宗即以此概念來說明 世間的無常義是無常的 無常具有怎樣 無限的積極的意思 無常就是沒有永久不變的道理 所以叫做無常 第二果俱有種子與所生的現行 就是它的表相同時出現 現行還熏新種亦同時進行 三法展轉因果同時 是在剎那滅的觀點下 建立因果的關係 種子先生現行 現行又怎樣 薰種子 種子又薰現行 就這樣一直一直 種子開花 開花又結了種子 種子又開花 這有點像繞口令 但是它就是這樣一直串連下去 串連下去 果俱有三恆隨轉 種子在第一剎那中纔生即滅 第二剎那種子再起中無間隙 而前後兩種子相類 馬上生馬上滅馬上生馬上滅 馬上生馬上滅 剎那中一直開始 都沒有間隙 沒有間斷的 這是為了解釋 現象的連貫性而建立 它是連貫的 第四性決定種子的性質 如有漏無漏善惡無記等 與所生現行相同 現行與所熏生的種子亦相同 這是為了維持因果的一致性 若因果性質不同不可能相生 第五待眾緣 那麼種子起為現行 須待條件剛剛講很快 種子生 這個生現行 現行又生種子 種子又生現行 那麼這現行當中是要有條件 我們只是比較快的帶過 剛剛是快的速度 現在是怎樣 在拉那個慢動作 所謂種子自生就是因緣 但仍須等待無間緣 所緣緣增上緣的牽引 始能生起 所以快速的轉動 那麼其實它這個當中還有怎樣 這個慢速度的去看 就好像子彈打過來 那這個子彈的 其實你把它慢速度的話 它這樣打過來有個速度 有個方向的 講義二十四頁第一行引自果 每一個種子只能生起自現行 而不能生起不同內容的現行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唯識宗認為通過此義 可使現象界的因果內容不亂 所以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這個種子就生這個種子 瓜的種子就長出瓜 豆的種子就長出豆的種子 瓜出來豆不出來 所以有人說種瓠生菜瓜 那這個也是很厲害 種瓠會生菜瓜很厲害 這是特異功能 那我們再來談到的是 種子的來源有三種說法 唯本有說 一切有漏無漏的種子 皆無始來的法爾本來具有 這是護月論師說的 那麼第二種就唯新熏說 一切種子皆無始時來 法爾從現行熏習新生 就是難陀論師說的 再來本有始起並有說 本有始起兩種種子 相待相助生起現行諸法 這是護法論師說的 接著介紹是種子的種類 種子有新熏的種子 本有的種子 新熏的種子分為有漏色心種子 跟無漏色心種子 有漏的色心種子 叫做名言種子 它又分為名言習氣 或是我執習氣 名言習氣也就是表義名言種子 我執習氣就是顯境名言種子 那麼業種子就是有支習氣 無漏色心的種子分為 生空無漏種子 法空無漏種子 俱空無漏種子 法空 還有生空法空 還有統統空的 第五章介紹二無我 一真法界圓成實性不可言說 這個圓成實性 無法用文字去說的 我們只能說簡單的 讓大家有個概念就是 依二空詮門顯之 二空者就是生法二空 又名二無我 謂補特伽羅無我及法無我 下面就有做一個表 講義二十五頁它就提到了 雜染義 流轉義 雜染就是我們剛剛講就是 共同八識 個別的八識 那雜染你是清淨的 那牽引的就是清淨的八識 你是雜染的這個不清淨的 那它就是牽引不清淨的 這是很公平的 那提到了就三道三雜染 前面所說的一切法 色心諸法 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現的 是假非時不是正確的 然諸有情這些眾生卻怎樣 迷闇不了眾生就這樣無明 跟他說這個是虛幻的 當下說好像是虛幻 回到家都不虛幻 碰到境界都虛幻不了 執為實我實法 由斯起煩惱造業招生死苦 痛苦煩惱造業 也就是因為你對這個諸法 是假非實 但是沒有去真正的掌握 第一段的第二行 識論稱此有情生死相續的因果 眾生的生死相續 為什麼會因果輪迴就是這樣子 那你可以斷除輪迴 那就是要修 這是告訴你 眾生的習性是這樣子 結果也是這樣子 那個結果是生死相續的結果 你可以不選擇生死相續的結果 那只有修行 我們看過公車會後面有的寫著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要告訴各位 修行是解脫唯一的路 沒有別的路了 只有這一條路 所以認了吧 好好的修行 那有的人說等我兒子娶了媳婦 等我孫子進了國民小學 等我媳婦生了個孫子給我 等等等 那無常不一定能等 那你說那每一個人 都有他的職責 他怎麼可以說 放下萬緣就去修行 在萬緣當中還是可以修行 你炒菜可以一邊念佛 或是做一些營養可口的東西 去成就你的家人 滋養他們的色身 我們說一個家庭 隨便一個人感冒大家就很忙了 吃得大家營養健康愉快 所以平安就是福 不一定是賺大錢對不對 這個其實就是你的 起心動念當下 然後去做了一些智慧的判斷 不是說念佛打坐拜懺 那個才修行 你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 擦地板 洗衣服 或是在公司上班 那個都是在修行 你的起心動念都是在修行 當然去閉關去禪修去禪七 這是修行 一個集中火力的修行 可是當下 你所作所為的起心動念 也是修行的現象 那麼這些招生死果 論是稱此有情生死相續的因果 曰惑業苦 所以我們在頌普門品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三障諸煩惱就是惑業苦 後面那一句 世世常行菩薩道 不是世世常行惑業苦道 所以這個句子要念對 不要弄顛倒了 如論云生死相續由惑業苦 發業潤生煩惱曰惑 那麼人感後有諸業叫做業 業所引生眾苦名苦 什麼叫惑業苦 因為業所產生的煩惱叫惑 因為這些惑而讓你去造 所有的業所以叫做業 而這些業所產生的種種的苦 叫做苦 惑業苦 這個都是連帶關係的 這個有一個譬喻就是說 持五戒不要殺盜淫妄酒 那有一個人就喝酒 喝酒就亂性 就隔壁有一隻雞跑過來他家 他就把牠殺了 殺了又把牠煮來吃 那煮來吃之後隔壁又來問他說 你有沒有看到我一隻雞 說沒有 喝酒就犯酒戒 那個雞跑到他家他把牠殺了 殺業又偷盜 然後他問你說 有沒有看到我的雞 沒有就妄語 然後他看來問的這個 又頗有姿色 他跟人家亂來 又犯了淫戒 所以一件事情就牽連了 殺盜淫妄酒統統犯了 所以惑業苦 它其實也是牽連性的 統統牽在一起的 所以當下 當下那一念是很重要的 第三行 大論及顯揚對法等論 稱此為染雜或曰煩惱雜染 業雜染生雜染 言雜染者雜亂真性 曰雜 似極污垢物然後曰染 即一切有情由無明的愚癡力 把貪瞋等諸惑起貪瞋癡 就是眾生因為無明 而產生的貪瞋癡 由惑俱思心所之作用 於身口意上造作怎樣 殺生等不善業 就是因為我們的貪瞋癡 引申了我們怎樣 殺盜淫妄酒 或求人天果報之善業 只求人天解這個善業而已 人天的福報 人天的福報善業 不等於生死解脫 讓你更加有福報而已 福報享盡還是天人五衰 由惡業力資助第八阿賴耶識中 所藏無明無記名種 無記名言種子 決定當來應得之果報 由斯輪轉三界 五趣四生三界 這個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五趣 天人畜生餓鬼地獄 其實還有阿修羅 這邊就只提到五趣 四生 胎濕卵化 胎 這是眾生的來源 那怎樣 備受眾苦 如是由過去惑業因 招現世苦果 由現世惑業又招未來苦果 從無始來盡未來際 生死相續叫做無始流轉 無始流轉就是無始無明 所以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而來 下面就是在講十二支 來 此中就談到惑業苦 三道為十二支 那麼後面這裡就是什麼十二支 就是無明緣行 行緣識 名色六處 六處觸受愛取有 有生老死 叫十二因緣 它當然這邊文字的敘述蠻多的 我們看六十二頁 它就有一個表格 惑業苦就是怎樣 無明緣行 然後識愛取 還有有生老死 那這邊這個行就是通種現 能引支 那麼這個識等五支 這個無明緣行 行緣識 觸受愛取 這些有五支 叫做唯種子所引支的 還有愛取兩支 這個就是能生支 這個加起來有十因 也就是過去的因現在的果 那麼下面還有有支 就是唯一的種子 再來生老死二支 這個就是二果 十因二果就是現在的 過去的跟現在的 現在的跟未來的 所以叫做二世一重因果 那它就是把這些因果 把它很清楚的列出來 所以這個十二因緣 也可以當作一個講座 來告訴我們業力因緣 聲聞緣覺也無非 就是透過這樣來認知十二因緣 那麼再來二十六頁講義 談到這二種生死 生死有二 分段生死 那麼還有怎樣 這個謂有善不善業 有煩惱的助緣 所感三界麤異熟果 這個是在講這些生死煩惱的 一般來講前面有提到 有餘義跟無餘義涅槃 那麼生死也是告訴我們 能夠來了知 其實生死也是一個現象的變化 而能夠在生死的當中 能夠解脫 不要再來輪迴 但是你如果是為了度眾生 留惑潤生 這是菩薩的行為 所以第二個它在這一段 第六行 第二個叫做不思議變易生死 這個就是從這個當中 來讓我們體認整個的惑業苦 然後生死輪迴這樣的看法 那麼今天我們就把唯識宗 介紹到這裡 後面會提到這個宗派的修行 我們下一次再介紹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