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佛教各宗綱要6 主講者:理群法師 佛教各宗綱要 第六集 各位觀眾 阿彌陀佛 我們在介紹這個佛教的 各宗的綱要 那麼上一回 我們已經很有次序的 把這個俱舍論 他的來源 還有他所代表了這些內容 都做一些介紹了 那相對的 因為俱舍 他比較屬於原始佛教的部分 那麼整個佛教 從佛陀開始弘法度眾 他是一些基本的這些觀念 那麼所以有七十五法 相對的 透過歷史的這樣的遞演之後 整個對於佛教的內容 就會越來越豐富 所以慢慢的時間 從過去的原始佛教 到這個大乘部派佛教 到大乘佛教來了 那麼在整個的法相宗 也就是他過去 是從俱舍 那麼透過時代 透過整個內容的豐富 所以我們今天 就是來跟大家介紹的就是 從俱舍 然後時間的演變 內容的豐富 然後就來到了法相宗 那法相宗呢 他就是說明了一切 事物的本體現象 所以叫做法相宗 在講義裡面呢 他也是有提到 我們看第十三頁 就是說他是怎樣為 稱呼唯識宗 他的內容 那第一行他說 此宗的名稱有五種 一個就是從他的變相 所以叫做法相宗 相對的 唯識宗就有被稱為法相宗 那麼他是根據 解深密經的法相品所成立的 來抉擇 判斷諸法的體性相狀 所以這個稱為法相宗 那法就是指萬法 簡單的就是叫百法 那麼相是性相 具有萬相 簡稱就有三性 那百法我們一一的 具有這三種特色 所以如果來論就他的道理 所以叫做法相宗 所以相對的 在稱法相宗大家也知道 變成一個等號了 他就是唯識宗了 那麼一般來講就說 他稱為唯識宗 簡單的剛剛有提到 就是他這個名 萬法唯識 所有的法 就是唯識的心識所現 現出來的 第二個是應這個理圓實宗 這個道理 是有他的宗旨所根據的 所以理論非常的圓融 那麼而他的宗旨是確實的 一切的這個教法 都能夠契合真理 簡單講就在契合 這個整個的跟這個法界的真理 能夠圓融在一起 那這有的 就稱他為乘教 大乘小乘 就是乘教 那就是他能夠普遍 能夠讓所有的教導 讓眾生沒有辦法去遺漏 他的教法就是來度化一切眾生 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度到 他的教法是每一個眾生 都可以度到 那麼有人稱他法相宗 就是我們一開始說他的 他的能夠在認知這個萬法 來從這個心識波動的認知 來呈現了整個的眾生的根器 那麼他這個教法 我們之前在介紹 俱舍論的時候就有說了 繁瑣 繁瑣的當下你會覺得 學這個要幹什麼 可是為什麼他會存在 為什麼他會流傳也 跟著佛教流傳那麼久 相對的 其它的宗很多 可是他這個宗派是因為繁瑣 所以也會成為怎樣 沒有很多人去弘揚 因為做學問第一個要耐煩 第二個要怎樣 有興趣 他因為是蠻繁瑣的 所以有的人就有興趣 可是繁瑣之下就打退堂鼓 修行也是 繁瑣的事情 也是要把他做一些釐清跟認知 那麼我們是盡量能夠把他呢 把他做一些組織架構 然後大家從組織架構當中 去認知 而不會成為一種 繁瑣的現象出來 那麼至少他基本的一些背景 歷史 還有什麼 根據有些經典 我們要做一些認知 好 經典有根據了哪一些 我們到後面會有一些介紹 那麼接著我們知道 他的歷史 就是說在講義的第十三頁 他有提到他的簡單的介紹 那麼法相宗 這個一般來稱的這個他的教法 是經過了一些時間的這些流傳 他的師承 也非常的清楚 在歷史上我們所認知的 是如來滅後 經過九百多年 那麼彌勒菩薩從兜率天 降臨到中印度的阿育遮那國 到這個國家來降臨 那我們知道彌勒菩薩住在哪裡 他住在彌勒內院 那彌勒內院 就是以這個人間非常接近 也就是彌勒菩薩他就是 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 接著要來度化眾生的這位佛 所以叫做補位菩薩 補啊 補就等著要登佛位的 那有的宗教就會擷取這一段 說以後就是彌勒菩薩怎樣 要來掌這個天盤 所以其它的佛就不重視 或是其它的一些不是很 如法的一些說法 那我們站在整個的法界的真理 站在整個佛教歷史的 這樣的淵源 我們有必要很清楚的知道 這個歷史的流傳 那很多人為什麼信一信 會信到好像不是很理想的宗教 不是 不是很圓融的宗教 因為有的宗教他是 摘取別的宗教裡面的一部分 或是一個思想 或是說包括基督教也是 有的人就抓一點 他就叫什麼教 天主教他抓一點他又叫什麼教 所以其實不單單是佛教 或是我們在講的附佛外道 其它的宗就也是有 只是每一個人 為什麼他會去信仰 就是他當物質還有生活條件 得到一些滿足 或是充裕的時候 他會在心靈的層次 覺得需要去提升 所以他覺得有一個信仰 或是去做一些善事 所以我們就說 反正宗教都勸人為善 但是大善小善 有的人反而是非善 宗教的信仰他變成恐嚇 或是詐欺 或是一些不理想的男女關係 這個就必須要很審慎的去面對 那有的人說那我們怎樣去判斷 宗教的弘揚 在學校裡又不能有宗教課程 目前有宗教系所是大學 可是高中以下呢 他有時候宗教人士 到學校不能講名相 害怕他是去傳講 其實這個是必須要去釐清的 宗教人士去學校 他去講宗教的時候 只是介紹說他這個宗教是什麼 然後讓所有的學生知道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 被認可的有哪些宗教 讓他可以做選擇 而不是一昧的說 宗教人士到學校一定去傳教 這個學生應該讀書不要信宗教 不是他要超越宗教 這個出發點無可厚非 可是呢太過於防範了 就變成很多人在他的求學時代 沒有宗教的明確認知 所以他就會走偏了 那麼他不願意讀書 他中輟了 他去跑別的地方去 或是他去學八家將 然後它是一個民俗啊 也許它是一個藝術的表現 那是它跟宗教 並不是有絕對的關係 那或是他的演變 變成一個幫派 或是變成一個 我們沒有預期的一個效果出來 所以八家將 或是其它 或是什麼送香陣 他還有什麼舞獅的 他本身是一個 藝術民俗的一個弘揚 甚至一個文化的一個 歷史點的一個代表 沒有錯 這個東西是沒有錯 問題就是人的因素 把它演變了它的內容 他的行為 或是生活上的一些 不是理想的結果 所以宗教信仰 大部分是以勸人為善 可是他的層次 有的人是可以生死解脫 以佛教來講 所以眾生得以解脫 那有的他是要恐嚇你 你不聽我的 然後你會怎樣 或是你要拿多少錢來 或是你要奉獻怎樣的程度 或是他只是滿足你 一些生活上的所需 孩子不見 被倒會 或是他的先生不要去外面亂搞 他染著的層次就是在這裡 其實這還不足以 構成宗教的條件 宗教要有教主 教義 教徒啊 所以剛剛講的 只要滿足他生活上的需要 可能徵信社就可以做到 所以他不一定要 一個教主來代表 那麼能夠找到一些 不理想的證據 那可能 這個什麼 針孔攝影 或是錄音筆 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他並一定用宗教的經典 那唯有佛教 從經律論來認知 整個生命的成長 還有法界真理的呈現 如何修 如何解脫 那只有佛教很具體很圓滿的 所以唯識宗就是在介紹 哪一些經典 或是我們的起心動念 或是眾生有哪些煩惱 痛苦的產生就是煩惱的產生 因為有煩惱 才會痛苦 所以才會煩才會苦 那如果沒有煩惱 就沒有痛苦可言 人人都過著快樂 幸福美滿的日子 那唯識就是在告訴我們 這些萬法萬相 產生了我們煩惱的原因 那麼你如果透過修行的話 就會得到生命的解脫 好 那麼彌勒菩薩 他是在彌勒天宮裡面 這個兜率天裡面 他就是要來很快的 等到他來到這個世間 要度化眾生的時候 那很多眾生就可以跟他相應 所以在歷史上他是屬於 釋迦牟尼佛之後的 來成佛的一位菩薩 是要教化我們娑婆世界的 補處菩薩 所以補處就是 等著要成佛 那如果我們每一個眾生 也把自己自許為你是補處的 菩薩的話 所做所為 所緣 那一定會以戒定慧 來嚴謹我們的身心 你要成佛 你要度眾 你要生死的解脫都來不及了 哪有時間去管那些是是非非 哪些不倫的感情 你覺得不親近的不必要的 你自然就不要去接觸了 那為什麼碰到困難的時候 才痛哭流淚 然後再來祈求諸佛菩薩 天下眾神 那這個一個宗教的層次 是有不用的 有的是從民間信仰 然後接觸其它的宗教 甚至於有機會接觸到佛教的話 那他就在這個認識上 就快速很快速 所以正知正見在修行上 是非常的必要的 那彌勒菩薩呢 他就屬於十地的菩薩 就是等著要成佛了 等覺 妙覺 那等於要成為佛菩薩了 那麼相對的他是在釋迦牟尼佛 在世的時候 他曾經聽聞佛的說法 說到是非有非空的中道的教法 一般來講唯識偏有般若偏空 其實空的當中也有中道的思想 有的當中也有中道思想 只是一般的眾生 他是在修行跟認知的時候 也會說到是因為他的興趣 講白一點就是因為人的好惡 所以他說唯識非常好 般若是非常好 所以般若會度般若眾生 有唯識唯識眾生 真藏唯心系的 就像天台華嚴 要度他有緣的眾生 所以後來佛教才有分宗 佛教原始是沒有分宗的 那因為眾生口味不同 像喝牛奶 才調的杏仁 杏仁牛奶 調了可可 就可可牛奶 調成木瓜 就木瓜牛奶 眾生口味不同才去 變成怎樣 調味的 本來是無味的 那麼這種中道的教法 是非常的殊勝的 就好像明鏡一樣 那麼因為本來眾生的佛性 就是清淨的 因為業障煩惱 就在這個一片寧靜當中 留下了灰塵 污垢 油漬一樣 所以大圓鏡智就是轉識成智 把我們那些是是非非 煩惱業障痛苦 就把他用清潔劑把他擦乾淨了 把這個鏡子呢 呈現他光明潔亮的面貌 所以就要透過修行 透過對識 這個唯識的識 去認知 然後把這些業障煩惱擦清楚了 呈現了大圓鏡智 所以佛陀在樹下 就是菩提樹下打坐修行 最後要成佛的時候 看到天上的這個流星呢 恍然大悟 說眾生怎樣 悉有佛性 只因為業障煩惱 遮障了 那我們眾生就習性 喜歡跟業障煩惱去相應 不喜歡跟生死解脫相應 所以才有很多困難煩惱 還有業障 其實你不 有業起了這些障礙跟煩惱 你不跟他相應也沒有業障 那因為眾生太執著了 執著我個人所做所為 我的貌相 我的發心 我的痛苦 我的情感 都執著太多了 這叫我執 那法執呢 說我修的法最好 我拜的菩薩最棒 我修的那本經最清淨的 那就是法執啊 你說般若最好 其它都不好 只有我般若系統 其它萬般皆下品 是不是法執 那這個在清淨的佛性當中 應該是很明白的一個答案了 那像在唯識裡面 有提到這個瑜珈師地論 這個就是俱舍 他尤其是有提到瑜珈師地論 這個從當中 有經典的認知 論的認知 來做一些瞭解 那麼有的人就提到瑜珈論 就是他有百卷 所以把他做一些解釋認知的話 叫做廣釋諸經論 這個就 從這個經論當中 來代表唯識宗他們的 所根據這些經典內容 那麼繼承彌勒菩薩的 是無著菩薩 他也是十地位的這樣的 修行的登地的菩薩 那麼彌勒菩薩之後 這個唯識的宗派非常的廣傳 非常的廣傳 就是普遍的 傳到了很遠的地方 對於彌勒的教法 也都跟他做一些 很詳細的介紹跟解釋 或者 有註釋這個 世尊的這個經典 就是經典的著作非常多 我們之後會陸陸續續的 做一些介紹 那麼彌勒菩薩以後呢 九百多年呢 世親菩薩來到這個世間 世親菩薩是無著菩薩的弟弟 所以在佛門當中 有時候家屬就會跟著一起出家 有的是哥哥出家弟弟出家 姊姊出家妹妹出家 然後整串就一家人都出家 那吃好互相報 這個出家的清淨跟莊嚴 然後大家就出家 不是他們家人都統統碰到挫折 或是什麼 什麼打繫 所以有人一開始 他沒有出家的觀念的時候 他沒有辦法認識為什麼要出家 那麼我們不是標榜 出家是最殊勝 因為本來就最殊勝 所以沒有什麼好標榜 那麼只是說有因緣讓他知道 本來就有出家這個修道的 專修的一個道路 眾生如果忙了三點半 忙著五子登科 那就忙到已經頭暈了啦 你真叫他念個佛他也心也煩了 你叫他打個坐也沒體力了 還是專修比較好 專修當然看個人的願力 有的人要出家不出家 專修是最重要 那你才能夠很快速的 達到生死的解脫 不然就一世一世修 有人說三大阿僧祇劫 真有其事 因為慢慢修就具足 慢慢燉慢慢熬慢慢退慢慢進 如果你很快的話 那有人說那只有密教談到 一生成佛 其實各個宗派都有 這個不是講到了嗎 像唯識也是 你的這些業障煩惱把他去除掉 就像展現我們的大圓鏡智 一個明亮光明的鏡 那這個是當下而已啊 好 世親菩薩呢 他就跟著 就隨著這個無著菩薩呢 他也來到這個世間 也出家修行 他呢 算是屬於宿世當中 也非常的有善根 叫做 有一位叫做明德菩薩 他就來教導他 所以又把這個彌勒菩薩的這些 大論呢 又加了做一些註釋 世親菩薩最初是學的是小乘 他著有五百部的論書 那後來就弘揚大乘佛教 再做五百部的論疏 就是弘揚大乘 他也做大乘方面的 五百部的論疏 那麼一生的這些撰寫的論疏 都是以弘揚佛陀的教法 所以還是以佛陀的教法為依歸 是非常的清淨 也發心 那麼他一生也是非常的精進 當然不是說光說不練 就是光寫書 沒有在修行上下功夫 很多這些高僧大德他們也是 因為有的表達不容易 所以他就寫 那有的人會寫 怎樣 又表達 所以這個坐能寫 立能言 所以可以表現他們的這個 弘法度眾的風範 像在敦煌裡面提到這種 說唱 講唱經典 就是說有這個變文 就是後來經典 有的人在認知上不容易 那就有人就發心 把他的內容加一點故事 加一點偈頌 念念唱唱 那這樣的文章叫做變文 那這樣的弘揚的整個內容 我們就跟他叫做 講那個說唱文 或是這個講經的人 或者說唱者 那他們就是要具備有 這個聲 還有這個辯 還有文 還有博 就聲音 他們聲音要聽起來好聽 不要開岔開岔 那麼聲音能夠宏亮 或是能夠攝眾 或是充滿著端莊 然後辯 辯論的辯 他也能夠辨別 所以他能夠辨別 這個是不是好的法 然後反應 他這個辯駁 辯駁就是語言的辯駁 還有辨別的辨 他能夠辨白 或是這個問題應該如何做解釋 如何做串連 如何做會通 文就是他這些經律論 三藏十二部非常清楚 博就是他非常博學 文當然是他也能夠怎樣 也能寫也能說是最好 所以不要說小看說 過去古代那些講唱者 說唱文的 那好像離經典已經有點脫離 因為他有摻一些調味料 可是他要相當的程度 他才能夠把這一部說唱的 令人感動 不是他要把這個內容 弄一下清楚明白 所以我們聽到這些 無著 世親這些菩薩 那真是厲害 他們的學問 他們的對佛法的認識 所以你看這個無著菩薩 就寫很多著作 他的弟弟世親菩薩 瞭解小乘佛教 他寫了五百部書 瞭解大乘他寫五百部書 我們現在的人 要寫一本書就很痛苦 為什麼 不容易 講明了就是有點懶了 現在因為生活資訊很多 他就懶得去還用手寫的 去著書 現在要寫一個報告 資料抓一抓就有了 那當然自己的認知 創作 當然這種人也還是有 只是說以一般的學生 他在做報告 那就跟以前的人輕鬆多了 資訊非常的方便 好 世親菩薩之後 無著菩薩之後 接著就有一個護法菩薩 對於世親菩薩唯識三十頌 詳加解釋 弘揚彌勒的教法 當他入殮的當時 空中有這樣的聲音 說護法是賢劫中 成佛的一位菩薩 所以護法他能夠弘揚這個 宗派的教理 把這個具有邪見的外道 叫他們閉嘴 因為他的辯才很好 所以外道碰到他就怎樣 閉口如啞 變啞巴了 怎麼辯也辯不過他 講也講不過他 那麼其它的小乘部派 都怎樣 捲舌無爭 舌頭捲起來 這個不是要打坐 這個舌尖放在上鄂的後面 頂在那邊靜靜的不會講話 不是要打坐 而是他的辯才很好 他一說出這樣的理論之後 大家 嗯 沒話說了 所以就舌頭不用動了 就放在那邊就好了 捲舌無爭 表示說舌頭捲起來 舌頭其實不用捲了 你放在那邊 就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 爭不過人家乾脆就不用辯 好 所以因此印度的外道 還有這個小乘之徒 都讚嘆 哇 這些大乘佛教 有這位人物真好 那麼小乘大乘這個稱呼 我們之前一開始 就有做一些詮釋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 那因為有的人他是研究 大乘佛教 相對的他就把原始佛教 就是說這個叫小乘佛教 其實被稱為小乘佛教的人就說 我們是原始佛教 不要把我們貶低了 變成大小這樣對立 後來呢 有戒賢論師 也是一個傑出的傳法的法將 當然大家也非常的稱讚 所以傳這個唯識宗的教法 在歷史上非常有名的 這幾位法將 非常的有名 無著 世親 還有護法 那麼還有這個戒賢 非常的清楚 那當然帶頭的就是彌勒菩薩 所以這五位 就非常的有名 那麼這個唯識宗 來到了中國之後 差不多就是唐朝初葉的時候 出現了玄奘大師 那玄奘大師他知道了 一些經典的內容 並不是很清楚也不是很完整 所以他就到西域去求經 到西域求經就是 以現在來講就是 出國留學了 那以前沒有這個觀念 認為說我們的 國內的經典不具足 所以他要去求經 所以也相對的 成為西遊記這本小說出來 那麼這本小說他只是 把有這樣的人物 加以故事戲劇化 所以成為西遊記 裡面有豬八戒 那麼這個八戒 就是佛教的八關齋戒那個八戒 所以大家如果有受過 八關齋戒就知道 就具有我們基本的五戒 不要殺生 不要偷盜 不要邪淫 那他那個受戒那一天 邪淫不行 就連正淫也不行 所以那天是戒淫戒的 不要殺生不要偷盜邪淫 然後妄語 然後酒 那另外三條就是不臥高廣臥床 就是睡廣大的床 那有人就那個什麼 彈簧床 就很高又很厚 我們那天就只好睡地板 如果八關齋戒的時候 他這個高廣臥床 是避免我們起慢心 還有享受奢華 其實現在的生活條件 睡這種彈簧床 有的就變成一種很普遍的 一種生活的臥具而已 他其實能夠產生到一個慢心 可能還要看品質 當然一個彈簧床有便宜的 五千塊 貴的好幾萬 大概 這個可能要賣這個東西 比較知道這個行情 我們是在認知上大概是這樣子 那他主要的是怕你起了這個 我慢心 所以重要的是他要什麼 呈現的是怎樣的效果 而不是說睡彈簧床不錯 不對 是錯的 所以你一定要睡地板 或是睡木板床 那有的人他就筋骨不好 你怎麼叫他睡木板床 他說沒關係 我睡記憶床 那記憶床 其實不會比彈簧床怎樣 便宜 現在可能是因為廠商多了 一開始出來那種記憶枕頭 記憶靠背 記憶床墊 那個其實都很貴 他比那個彈簧床還貴 所以說我睡地上 但是我舖記憶床墊 所以以價錢來講 他是價錢比他貴 你說效果來講 當然是彈簧床又高又厚又寬 這個是出發點是要 去除我們的我慢心 享受 奢華 你如果用那個記憶床 那不是價錢更貴 另外一個不歌舞觀聽 不要去看跳舞 唱歌 然後那天自己也不打扮 那麼要洗臉刷牙 這是最基本的衛生是要 他說打扮就是說 不要弄得花枝招展 那一天就是做一個怎樣 清淨的修行人 當一天的出家修行的日子 那另外一個就是要齋 就是吃素 所以八關齋戒是這樣子 有八條你必須要去守的戒律 還有那天要吃齋 那相對有人就 沒有每次去受八關齋戒 他就有六齋日 八齋日 十齋日 吃齋 當然吃齋就是吃素 不要吃眾生肉 出發點是在這裡 而不是在說記哪一天我要吃素 可是有一項東西你非常喜歡吃 哎喲 我今天吃素 你給我留著 明天我再來解決它 那你還是有一個吃的想法 對吃的一個口欲 那麼這個就是心的問題 所以受戒無非是從戒條上 來提升我們對戒體的一個薰陶 還有承受 所以玄奘大師 這個延伸了這個西遊記的故事 所以豬八戒其實是要我們 要好好的持這個戒律 那為什麼會有豬八戒這個人 是藉由這樣的擬人化的 而來提醒我們眾生怎樣 都是有墮性的 他只是從他這個眾生的特色 來引攝我們 提醒我們 眾生都是有這個墮性的 以心理學家來講 眾生是很脆弱的 對於外在的誘因 外在的環境 能夠非常堅持的人不多 有時候有的人 哎呀 他是被人家陷害 他是被人家誘拐 他被人家設計的 哪那麼多設計誘拐 還有怎樣 陷害 這個是意志不堅 那為什麼會這樣子 會受到境所轉 我們說被境所轉 眾生的心志不堅定 那就是眾生的特性 五欲 財色名食睡 財 錢財 色 美色 名 名利 吃飯 睡覺 懶惰 這是眾生的特色 所以他只是藉用這樣的特色 來提醒我們要怎樣 持戒律 好 那麼玄奘大師他 在這個歷史上的記載 他到西域去取經 他就越過這個沙漠 來到這個印度 當然叫做天竺國 天上的天 竺 竹字下面兩橫 來親近戒賢論師 我們剛剛有提到 唯識的五位大師 那他玄奘大師來到印度 有碰到他 所以從這邊得到他的教誨之後 廣傳此宗 就把這個宗派再弘揚到 我們中國來 戒賢論師他對這個三藏法師 一般來講就是玄奘法師 他是經律論三藏非常的透澈 所以稱為三藏法師 不是說三藏法師 是玄奘法師的一個單獨的稱呼 他是普遍性的 只要你精通經律論的 都叫做三藏法師 那麼戒賢論師就對玄奘法師 非常的盡心盡力的去教導 所以把五部大論 十支論 凡是法相的法門 沒有怎樣遺漏的 一一就送給這個玄奘大師 讓他帶回來中土才有材料 你要賣你的東西 你一定要有產品才有辦法推銷 這個戒賢論師 就把他所知所學所有 統統呢 無怨無悔的 就傳給玄奘大師 人家說提攜後進也就這樣子 古早的這個說 做 做那個什麼師傅 要留一步 統統給他知道了 你自己沒有留一手不行 所以都要留一手 所以一代留一手 再下一代再留一手 再下一代留一手 留到後面都沒東西可以留了 就絕傳了 那麼這個佛門中的 甚至於心量比較開闊的 這些失傳的人 做師父的人 做老師的人 以儒家來講就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傳道就他所知道統統告訴他 解惑他有困難了統統給他解決 然後讓他能夠把他所 擁有了學問 還有你這一派 要流傳到萬世萬代才有辦法 不然一代留一點 一代留一手 到後來沒有東西了 失 失去的是什麼 這一個法脈這個專長的流失 失去了你沒有辦法獎勵 更好的後進的人 那沒有辦法怎樣 青出於藍 所以他們都還能夠說 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那麼更能夠再說 見與師齊 減師半德 見過於師 乃堪收受 你要跟老師一樣平的 也不過如此而已 你能夠超過老師的這才是怎樣 可以教的料子 那當然不是說我先把書 老師怎樣處理掉 那我就是老大了 這種心態是不對的 而是怎樣 我能夠學得跟老師 跟師父一樣 甚至能夠再更上一層樓 更能夠利益更多的眾生 讓這個法脈讓這個專業 能夠弘揚下去 這樣的心態是肯定的 那有人就怕 那怕就防啊 就留啊 結果後來那個東西 就沒辦法流傳 那我們先看到這個 祖師大德那種心量跟視野 看就看到未來 一體全觀 而所能夠的 讓這個法脈能夠流傳下去 所以沒有任何的怎樣 遮障 隱瞞 那有人就很怕 會留一手 後面扯小腿 前面還給他挖坑洞 讓他怎樣 走不好 跌下去 那當然他太驕傲 是要給他壓壓那種威風 但是如果他是真心的 出發點是讓你這個法脈 能夠流傳 就應該能夠讓他 在這個支援上能夠更方便 或是更能夠豐沛 那這個把這個法脈 能夠流傳的更快 所以有的人初學佛 會來說他的職場 上師 什麼誰 誰 誰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人要擋我們擋不住 除非自己擋自己 自己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你自己腳才會受傷 別人害不到你的 那我們是怎樣 虛心的 識貨的人才會嫌貨 有人說 哎喲 我那個誰好會嫌我 你自己反省 我們觀照不周 或是我們學習態度不是很好 是要從這裡面先去反省的 那如果這樣是對的 好的 人家還這樣對待我們 有機會解釋一下 如果沒有機會解釋 你自己可以走出一片天地 所以沒什麼好抱怨 他反而就是在一生當中 我曾經跟一些年輕朋友說 這一輩子當中 給我們一些很多責難的 很多折磨的這些人其實怎樣 愛之深責之切 他就是太愛我們 所以才期待太多了 所以一直在跟我們找麻煩 所以一直是在要成就我們 所以我們應該是要 感謝這樣的善知識 那麼這個戒賢論師 就要把他知道的都 一五一十的告訴玄奘大師 所以你看一個 一個好的老師 他要教導一個好的學生出來 真是千錘百鍊 所以真的要堪受千錘百鍊 百鍊才能成鋼 所以你要當鋼還是當廢鐵 那只能問你自己 不要說人家對你不好 好 那結果他就拿了很多這種 唯識的這些相關的論著 就回到這個中土來 中國來 叫震旦 震央多少 旦就是早晨那個旦 這個早期我們中國的稱呼 叫震旦 中土 那麼弘揚此宗 總共有三千個門徒 七十達者 那麼這個就七十位當中 就是非常的通達 四位上足 就有四位非常的優秀 所以你看為什麼要選狀元 多少人去考只有一個狀元 那麼最好 優秀中的優秀 也許有遺珠之恨 那也有的人 有人運氣不好 那他能夠當榜首 也是有他的原因 比如說他準備也夠 學識也淵博 那麼當然他運氣也不錯 有人就是很有學問 但是運氣不好 所以他們這些對於命理來講 哎喲 有命也要有運 你有運就時來運轉 那運是什麼 機會 機會 你如何去製造好的機會 這個就是規劃 還有努力 好 這個在我們中華的 這些土地當中 也透過玄奘大師 所以得到了一個很大的弘揚 從此之後呢 經律論方面 有關的這些唯識的 法相當中的這些內容 翻譯的很多 所以在唐朝法相的法門 非常的廣傳 那有的人就把玄奘大師 是我們中土的 土地的土 中土的 他是在屬於北傳佛教的 一個中心地帶 是重要的地點 所以在經典裡面說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 明師難遇 那麼中土難生 中國難生 有的說中國 那這個中國就是說 我們居住的地方 有的就叫中土 土地的土 就是我們居住的地方 所以呢 就把他呢 尊稱為我們中土的這些法相 宗派的始祖 那麼從印度那一邊 天竺這樣流傳過來 是屬於第六位 玄奘大師之後有位窺基大師 是我們剛剛說的 有四位最優秀的其中之一 自覺覺人 智慧聰穎不得了 有智慧有聰明有才智有努力 但是要怎樣 要正常 怎樣叫不正常 他智慧聰明有了 但是他就是耍不好的手段 所以才會被人家說叫 世智辯聰 那世俗人就講了 比較像罵人的話叫奸巧 那這個就不是用在正途了 就不好 所以窺基大師 就繼承了三奘法師來弘揚宗派 所以也很多的著作 也把他很熟悉也把他流傳了 也做一些註釋 所以他也算是十地以上的菩薩 甚至於很多人來學習 很多人來皈仰 皈依 所以號稱慈恩大師 那麼接著還有淄洲慧沼大師 就是跟著慈恩大師 來弘揚這個教派 還有濮陽的智周大師 也來弘揚 所以唯識宗來到中土的時候 也經過玄奘大師 窺基大師 還有這些後來的繼承者 讓這個法脈得以流傳 我們今天先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