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佛教各宗綱要5 主講者:理群法師 佛教各宗綱要 第五集 各位觀眾 阿彌陀佛 佛教綱要在這裡提到俱舍宗 也是把一些 它裡面的一些特色 做一些交待 那麼這一些關於這個六因 四緣五果這些觀念 只是它在做一些很細部的解釋 那麼相對的 會讓我們 平常沒有在接觸 這一些名相的這些菩薩們 還不曉得它分得這麼細 那麼會要花一點 這個耐心把它做一個瞭解 那在講義的第七頁 第一行它講到這個異熟因 那麼異熟因 註解裡面 第九個就是在說就是他的果報 音譯 就是毘波迦 就是過去的善惡 而得果報的總稱 就是不同時的 異熟就是不同時間熟的 過去的因現在的果 那不同時的所以叫異熟 異 就是不同時的 也就是說果異於因而熟的 這一句話就非常的簡單扼要 標出來 所以他這個結果 是不同於因而成熟的 那麼異熟有種種的解釋 根據成唯識論卷二所記載的 所謂異熟就是因變為果 那麼這個果的性質 異於因的性質 就是果因這個性質不一樣 因有善有惡而果 具有非善非惡的無記性 所以從因要成為果 它的性質 已經變異成為別種的 那麼根據成唯識論敘記 這個卷二來記載 異熟有三種意思 一個是異時熟 就是所謂的因跟果 要隔世於異時而熟 所以異熟他隔了一代一世 第二 變異熟 所謂果為因所變異而熟 這個是不同的 就是因成為果 果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因了 就是轉變 第三異類熟 謂果與因為異類 而由因所成熟 這個因跟果是不同的一個項目 但是 它的因 是因為因而來催熟它的 上面 三種意思指說一切有部 它所主張的異類熟 那麼經部 主張的變異熟 唯識宗主張異類熟 所以三種的解釋 各個宗派 各有所主張 那這個可以 作為學術上專門研究 那麼我們 在一般的人對於 因果的這些觀念 其實也不是有其因必有其果 就如說你殺雞投胎就變雞 你殺牛 投胎就變牛 那他就很自得其樂 那我殺人必定成人 那這個就錯誤的因果的觀念 這個從這邊來認知 因果有時候是有異熟的 好 講義的第七頁 第二章講四緣 緣有因緣 二等無間緣 三所緣緣 四增上緣 那麼因到果這個中間 是要有緣的 無緣哪 不成為果 所以在我們八識田中 你種了善因惡因要結為惡果 善果 那必須要有緣 那如果沒有緣 種下了善因 它無法成為善果 種下惡緣惡因 它沒有緣 它不會成為這個惡緣的 所以這個緣沒有放下去的話 所以有人說 哎呀 往昔所造諸惡業 好 那麼過去世所造的這些 種種不理想的因 那如果沒有緣來催熟的話 它是不成為果的 所以過去我們已經做了 而也因為我們的沒有學佛 或是懂得因果報應 所做的種種的事情 那你沒有緣下去的話 他就不會成為惡果 所以不用煩惱在那邊等著 我這個惡因必成惡果 那個必也是要有緣下去 才有辦法成為必為惡果 那麼在第一個因緣 就是我們一般所認知的這個因 是能作因 那麼其它的 五因 就因緣了 那麼在提到這個因緣 第一個因緣 因是因跟緣當中 它們就是一個直接的關係 那第二 等無間緣 就是 前面你一聚足了這些心所 那麼後面 就為這個心所 所緣 前念心跟後念心是互相牽連的 前念心跟後念 是互為緣因的 前與後 那麼後才會得生 這個都是沒有間斷的 等無間緣就是這個因緣相續 沒有間斷 所緣緣就是簡單的 我們從這個字面上來看 因為如果說一個名相一個名相 你去做一些分辨 你會好不容易弄懂了 六因了 現在又四緣 那你會覺得說真是有夠繁瑣 可是你從這個時候認知的話 其實他還是真的蠻容易的 我們把這個繁瑣講一下之後 後面哪 我們就可以 很快的就把它做一些 瀏覽一下那就夠了 那不然 你會在這個名相當中 耗費很多心力的話 有興趣當然是很好 怕說這個各宗綱要 這個俱舍論就這麼不容易瞭解 那後面怎麼辦 其實前面的你的架構 這些基礎瞭解之後 那後面 其實就講到這些 比如說 三論宗 天台宗 華嚴宗 淨土宗 禪宗 我們現在的人還反而比較熟悉 比較容易瞭解吸收或實踐 那因為現在講的這個俱舍宗 比較屬於早期的 就是說原始佛教的這些 思想概念 那你會產生一些隔閡 甚至它因為名相太多了 會讓我們覺得 還真的是不容易瞭解 可是你耐煩的把它 做個一個接觸 那後面 你來瞭解這些佛教的內涵義理 就非常熟悉 前面就是一些名相 就好像 一部車子 他把你解析這是車門 這個車燈 這是駕駛盤 那你瞭解一下 等到你要開始開車 要開油門 要放手剎車 然後要踩油門 你就自然而然他這個 零件跟你講得很清楚 你就知道怎麼走了 所以這個是開頭的一個 零件介紹 那麼所緣緣 就是這個緣 這個緣而緣下去的 這個緣就是下面那個因緣的 助緣 就是以緣牽緣牽連下去 這樣大家就很熟悉 那麼第四增上緣 增上是這個增上緣 就是幫助就是助緣 幫這個因緣 能夠更能夠幫助 這個就是四緣 那因跟緣 有時候因是親稱緣是疏名 六因之中五是親故 以親名故同名 那四緣之中以疏三世疏緣 以疏同名 然因中有疏未能作因 緣中有親 謂因緣 這個因緣 有的是很親近很靠近 有的是很疏遠 就是有遠的有近的 那這個就好像遠親 那你再怎麼遠也自己的家族 你說很親常常靠在一起 不同的血統 這個是這裡遠親就是說 他有靠近的 也有怎樣分離很遠的 那這個寫這個小說 或是看電視影片 它就是一種伏筆 那早期就有個伏筆在那邊 早期就有個線在那邊 所以它會成為這樣的結果 那麼因緣 它就是有親有疏 有過去的有現在的有未來的 那五果異熟果 還有等流果 還有士用果 增上果 離繫果 第一個異熟果 就是異熟因生果 就是因跟果不同時 等流果 我們看講義的第三章五果 的第二段等流果 那因為 遍行而生的果 果似因故名說為等 這個因而產生的果 所以這個果好像是因 就是這個果就是從因而來 所以你們看這個果好像等於因 所以叫等流果 這樣大家就很清楚 而且我們做壟斷的認知就好 你再把它後面的這些解釋 再弄清楚了 那可能就比較會頭暈 因為還真的很繁瑣 所以我們六因四緣五果 簡單的介紹一下 那麼前面這個段落 讓你知道之後 這樣就可以來對這個俱舍 它所提到的這些觀念 做一個交代 增上果 也就是講義的最後一行 如果能作因所生的果 由前增上後法得生增上之果 有一些增力 增加一些力道 產生的 這個跟增上緣有點意思相同 就好像臨門一腳 它本來已經因要成果 可是它馬上再幫它一點助力 所以它這個果 就很快就熟了意思 講義的第八頁第一行提到 離繫果 是非六因四緣所生的 那我們說因緣果 這裡就說它不是四緣 也不是六因所生的 是擇滅無為 叫做離繫果 由此道德 非道所生 所以這個可能就是在認知上 要講一個例外的 它不是 它這個果不是前面因所牽連 不是維繫的 果即離繫 名離繫果 即以智慧之簡擇力 斷除煩惱之繫縛時 證得擇滅無為 此無為即離繫果也 是非所證非所生 這個提到一個重點 就是證明的證 信解相信解去行就證 所以它不是用生出來的 它是要去證明出來的 修行解脫都是靠證明的 你說有其因有其果 它這個是用證得這個擇滅無為 所以它是一個離繫果 接著 要來介紹有漏的因果 第一章的有漏因緣 那麼叫有漏的因果 就是說所有的有情 也就是所有的眾生起了煩惱 造業的 招生死苦 這樣次第緣起 漏就是漏泄 就是這些有情眾生 造的這些種種的這個現象 那麼漏就是所有煩惱 它會洩露我們的智慧 所以造更多的業就洩漏了 把它漏掉了我們的智慧 所它他叫有漏 就是煩惱的意思 所以叫有漏 但是它的果不孤起 它的果不是單獨的跑出一個 痛苦的煩惱的結果 它一定要有因 所以必藉於因 有情世間即器世間各多差別 皆由業生 有情的世間 這些會呼吸的眾生 那你所居住的這個環境 叫器世間 千差萬別 人有高矮胖瘦 房屋有怎樣平房高樓 這都有差別 都是怎樣 因為業力而產生 因不孤起 必待於緣 此業復由隨眠 方得生起 隨眠 那麼如光記云 光記所提到的 謂由隨眠能發諸業 復由諸業能感有果 故業為親因 惑為疏緣 這邊講的最靠近的這個業力 是最接近的 就是行為 你的身口意就是你的業 就是這個 那惑 就是與疏緣 惑就是不明事理 你的業障 惑障 煩惱障 這就是我們說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那麼願消三障諸煩惱 其中就是這個惑 這不明 那麼第二段 隨惑者 隨從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惑 根本煩惱 那麼光記也說了 復有本惑已 異諸本煩惱 染污心所 行蘊所攝 隨煩惱起故 亦名隨煩惱 這個是因為隨著煩惱而來的 不明煩惱 非根本故 此有十者 謂大煩惱中除無明 餘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舉五個 大不善無慚無愧 然後兩個小煩惱 忿覆慳嫉惱害恨諂誑憍 這樣十個 那麼不定中 有不善睡眠惡作兩個 還有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舉 無慚無愧睡眠八種 那麼通見修二段 這個忿覆等十一種唯修所斷 所以如果願意去修的話 這些不理想的這些有漏 還是能斷 這用現代人的一個 簡單一句話來講就是說 命運決定你的 你的個性 就是由命運 就決定了你的命運 所以個性是決定了命運 那這個性 懈怠 愛生氣 愛嫉妒 這些不好的個性就會怎麼樣 去除掉 你不去除掉 它就決定了你的命運 命好不如怎樣習慣好 所以我們眾生 都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還有品質 情緒的品質都很重要 接著介紹是有漏的因 那麼業者造作 未從迷惑宇宙萬有的這個事理 那麼煩惱所發出了身體的動作 這邊 有漏的因 漏就是剛剛講煩惱痛苦 它的因是怎樣 因為你這個眾生 所發出的這些身口意 你這個身口意不清淨 你所延伸的就是不清淨的果 這邊就是不清淨的因就是哪些 業有兩種一個是思業 二思已業 思業就是你的心所 思就是業 故名思業 也就是身口將發動 發動作語言時 先在心中思惟造作 好 所以思業 就是你要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 心中先有個念頭 我要去喝咖啡 先想要喝咖啡 你才會去喝咖啡 我要吃冰淇淋 你就要先想個冰淇淋 你才會去買冰淇淋 當然也有分步驟 我要吃哪一種冰淇淋 你到了那個現場才做選擇 那有的人就想法比較快 我要吃草莓冰淇淋 還是我要吃薄荷冰淇淋 他就冰淇淋之後 他就馬上判斷他是要哪個口味 那這個動作是比較快 這當然 說到吃的大家動作比較快 說到修行我再考慮看看 我再安排看看也許可能不行 那當然你所愛所欲的 你就 要去哪裡玩馬上就開出來 要去哪裡禪修可能不行 這個就是人在好惡當中 他就會選擇他的可以不可以 所以有漏的因 有漏的緣 都是誰造成的 答案就很清楚了 是你自己的因而促成那樣的緣 就會結那樣的果 所以這一段瞭解之後 我們就來介紹這個有漏的果 好 所以它這邊 提到了此業望感果時分 分別四種 這個業一造下去 因為果的這個時間哪 四種 一順現法受業 二順次生受業 三順後次生受業 四順不定受業 就這樣四種 更自體性上分為業有兩種 一個是引業 一個滿業 引業 就是總報果 滿業就是別報果 引 牽引而來 就是說所有的這個報的果 那麼滿業 就是另外的 所以共中有別 共業中有別業 我們共同業裡 就是說我們都生在這個地球 所謂別業 他生的比較健康 比較不健康 這就是別業 個人的業 或是你共同生在台灣 他住北部 一個住南部 這就是別業 共同在一個區塊 但是又細分又有不同 共同生在一個家庭 他是一個男的她是一個女的 對不對 共同生在一個國度當中 他是文的 他是武的 又是別業 好 或是一個災難當中 一個車禍一個空難共業 別業 他有往生 一個沒有往生 共業當中統統往生 有的找到屍體 有的沒找到屍體 共業當中碰到災難 這是共業 但是有的當下有念佛 有一個嚇死他了 那這個就是共業當中有別業 講義的第八頁 這個下面第三章就有漏的果 所以我們說因緣果 有緣有因那就結了這個果 果是果報 謂由前惑業之原因所得的結果 前面的惑業苦 有惑有業就產生了苦 那麼這果有兩種 一個 是有情的世間 一個是器世間 有情就是眾生 我們會呼吸會動的 有情的生命 這個叫這個有情的世間 那器世間就是我們居住的 空間器具器世間 有情世間者 由前世的業力所感的依身 有地獄旁生鬼人天五趣 這個註解第十 就講了 五趣 就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這邊講五趣就是說 天人餓鬼畜生 旁生就是畜生地獄 我們講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 有一樣他就是阿修羅 阿修羅他就是遍於這些五趣 只要容易發脾氣都叫阿修羅 那麼這些眾生 就無非胎濕卵化而產生的 胎就是一胎一胎生 像我們人類就一胎一胎生 那卵生 就是孵蛋雞蛋鴨蛋 牠孵了卵之後 再把牠孵化叫卵生 濕生就是沼澤 潮濕的地方他就會生出來了 沼澤地有很多眾生這樣 化生就自然變化而生 有的眾生是可以變化而生 像那個眾生 那 那個佛菩薩的化生也是 但是他是乘願而來 是要度眾生 他不是來業力的輪迴的 好 講義的第九頁第一行 那麼胎生當中有四個輪轉 所言四有 那就是中有生有本有死有 中有就是死以後 到生之前叫中有 所以又叫中陰生 中陰救度法 那麼中陰 是人往生之後 要到投胎的時候那叫中陰 那這個時候 這個第八意識 人家說心王比較 就是剛開始往生的這些眾生 他的判斷思想都很直接 所以如果有往生的話 你要去跟他燒香致意的時候 不能亂起念頭 或是亂講話 哎呀這個人以前好愛賭博 哎喲這個人都不顧家 雖然它是事實 可是人家都要講好話 你這樣批評他也不舒服的 這個就是要注意 中陰身 好那麼簡單的來講就是生有 我們就不再看文字了 生有就是有生命 這一期生命的叫生有 就是投胎來到了世間 到要去往生的那一個階段 就像我們現在 還生活生生的叫生有 那本有 在講義第九頁的第三行 本過去所感之有名為本有 過去所感的 感召來的業力因緣 這個本有 在死前就有了 那麼居士有後 然後 中間諸蘊為本有體 那麼這個除了生有一剎那 死有一剎那的餘位 這個就是非常的簡單 就是本持過去 所有種種的一個感念感召 那麼所謂實有 就是最後臨命終時那一剎那 那一剎那到中有前 叫做實有 這個時間就很短 人一往生然後要變成中陰身 的那一個階段叫做實有 也就是說這個四有的輪轉 謂由數習煩惱業力 令有蘊的眾生相續入胎 如業所引 令胎中的蘊次第增轉增 到根熟位 乃至於命終 那麼現蘊相續 於現在世復起惑業 這個就是他的業力 輪迴都一直感召 一直好像滾雪球一直滾下去 一個人一念不清淨 或是一念無明 所牽連的就一直下去了 我們就穿衣服一樣 你第一個釦子扣對 你下面就很難扣不對 你第一個都扣錯了 那下面就不可能扣對了 那這個就是在這邊講這個四有 接著起心動念 你如果從當中去下手實修的話 那就很快 那有的人說中陰救度法 只有密宗有 其實我們淨土宗的 還有其它宗派 有人往生去助念 就是讓他提起正念 或是用他的名義 去做一些善事 供養 他也可以得到 好的這個歸宿的 講義第九頁的第二段 論明四有輪轉更述十二緣起 這個四有就是十二因緣的意思 十二因緣 第一個就是無明 無明緣行 行就是行動 由過去世的無明召感了我們 來到這個世間的 種種的投胎吃飯走路睡覺行動 還有再接下去的 看是結婚哪或是出家 或是度眾生 就是因為這樣子的業力因緣 而牽連下去 所以無明而產生了行 就是你的業力因緣的牽引 那麼接著是識 識是講第八意識 就是由第八意識來產連著 第四個 是名色 名色 就是當這個中陰身 四處飄盪 差不多七天才會醒來一次 好 所以我們才有民俗的作旬作七 頭七二七三七 那這個每一個七天 他的第八意識才醒來 所以有的人說哦到醫院去 他已經彌留狀態 所以醫生給他急救電擊 他這個就講靈魂就第八識 脫離身體了 脫離身體了他說 哇你們這樣給我電擊 我會很痛 不要 或是叫說護士不要了 結果都沒有人理他 他就是第八識 因為病痛或是緊急狀況 他會馬上脫離 如果他放輕鬆或是他的意願 或是他的壽命還沒有結束 他會再回來 其實有人作夢的時候 好像神識也飄出去的感覺 但是最好不要亂飄 這個神識亂飄的話 一來 不好回來 二來 在這種不理想的境界太久 人家說這個陽神會不足 就這樣子 這民俗上有一個故事 就是八仙過海裡面的李鐵拐 他其實不是長得李鐵拐這樣子 他因為是透過修行 然後出去雲遊 魂魄出去雲遊 結果一回來的時候 他的身體被人家怎樣 處理掉了 人家以為往生了把他處理掉 結果他趕快就找一個剛往生的 那神識才離開 但是他的屍體還沒有被處理 就長得又醜又瘸 然後又愛喝酒 所以他就找了那個來投胎 這個純粹是民俗上的這個講法 那麼其實也是要告訴我們 你的心識比較重要 外在的都是隨著 你的業力因緣而來 所以有人會去做種種的美容 種種的這些改變 或是沒有好好的去面對 自己的業力因緣 那麼未來的科技文明 越來越發展 就這種美容哪 或是整形的 他就技術還有那個器官 會越來越滿大家的意 因為大家科技 這個生技 科技 醫學都非常的發達 那麼第四就名色 父精母血結合之後 成為胞胎狀的這個就是 這邊就講凝滑就是胞胎狀的 那麼第五 就六觸 就產生了眼耳鼻舌身意 這六根 就長出來了 那第六 觸 是說投胎出來了 投胎出來的時候他會接觸空氣 會哭 那這個接觸的時候會有觸 熱觸 或苦觸 這邊提的是兩三歲的時候 接著受觸受就有接受 就有苦受或樂受 或不苦不樂受 你樂受就會愛 你接觸起來喜歡了 就要愛 然後就會想要得到 得到就是佔有 然後再來業力的輪迴 再來生再來老 死 這個就是生命的一個輪轉 觸這個十二觸十二緣起 接著在第五篇 他講說無漏的因果 前面講這個有漏的因果 那後面講無漏 無漏就是呢 我們來看第九頁的下面 這裡 第一章的下面 煩惱 離煩惱法名為無漏 什麼叫無漏 就是沒有煩惱叫無漏 智慧沒有漏掉 所以就不會有煩惱 依出世定發無漏正智 由智斷煩惱 證離繫果 故智為無漏果之親因 定為疏緣 那麼你要產生這個無漏的 這個要有智慧 那還要有定力 所以他這個智慧呢 是無漏果的親因 最靠近的因 那麼定是他的疏緣 那麼定就是禪定 叫做三摩地 心一境性 謂之定 那就是這個心專注在一緣 論有兩種意思 這個提到 經部的他提到了 若專一緣 則此心王專一境位 依之建立三摩地名 不應別有餘心所法 這邊就講什麼叫禪定哪 就是心專注 那不攀緣 那麼第二個呢 有部的意思是說 別有心所令彼心王於一境轉 名三摩地 非體即心 定有等引 等持  等智 靜慮 心一境性 他有這些種種的解釋 所以叫做法樂住七名 此中等引等至慮 通有心無心 餘四有唯心定 又等持心一靜性境二 通定散 於五唯定不通散 這邊就是呢講這個定是怎樣 不同散就是散定 好第九頁的最後一行 定有怎樣 定地散地這兩種 心呢心定跟無心定之別 地第地就是無色界 色無色界的定心 色界 我們說出三界 有欲界色界無色界 那麼定第定呢 它就是色界跟無色界的定 散第定 就是欲界的定心 所以它是屬於欲界的定 那麼入滅盡定時定心 名無心定 其它的定叫做有心定 好 那這個就是在講這個 入定的問題 總共這個在第十頁的最後一段 它就講上定 上界八定 各有近分定 它是分這樣子的 那麼也就是讓我們就知道 它是有分這個不同的分法 那我們知道這個 一個概念就好了 那不然再把這個定 再解釋下去的話 總而言之呢 它就在講這個修行的這個階位 那麼修行是要有善知識 這個是一個簡單的架構 來做一個認知 好 第十一頁講無漏因 那麼既然有無漏的緣也他的因 那麼講義第十一頁 第二章無漏因 他說智者智慧 慧於曾見決斷名智 此有忍智見等異名 於大地法中慧心所一 約作用異 分別為忍智見三 忍許名忍 決斷名智 所以什麼叫忍 什麼叫智 什麼叫慧 這個呢 就是看他的作用 還有分別 第三行這邊就智有十種 所以他這個因 很著重在一個智慧 智有怎樣 攝一切智 一切 一世俗智 二法智 三類智 四苦智 五集智 六滅智 七道智 八他心智 九盡智 十無生智 那這個呢 總稱這個十智有漏智跟無漏智 那麼你要結什麼樣的果 就是要有智慧 去除煩惱就是要有智慧 沒有智慧的話呢 那這些成為的果會成為怎樣 就很難去掌握 所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在菩薩六度裡面 最後一樣還是般若 般若就智慧 沒有智慧來做引導的話 五度如盲 所以你講六度六度沒有智慧 那五度 就像瞎了 你就不知往何方去 所以你說 要到無漏 那你這個因呢 就是要有智慧 有智慧的話 就會產生有智慧的果 可見不管是修大乘小乘 這種智慧是在修行上 非常重要的 那我們再看講義的 第十一頁的第三段 此法智類智 那麼因緣境有差別 又各分為苦集滅道四智 所以我們說四聖諦 原始佛教的四聖諦 苦集滅道 四種神聖的智慧 苦集滅道 苦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間 種種的苦 生老病死苦 求不得 愛別離 怨憎會 五蘊熾盛 生老病死我們比較清楚了 生出來很痛苦 老也很不方便 病更是煩惱重重 死當然沒有瞭解生命的 永續的禪定 他覺得死是一種很恐怖的事情 所以對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 你跟他說死 他以為這個是很忌諱的事情 求不得 你愛的偏偏拿不到 怨憎會 討厭的偏偏碰在一起 愛別離 那你相愛的又要跟你分開 我們說欲界的眾生 有很多想要的 而不一定他需要 五蘊熾盛 我們這邊在講五蘊 就是痛苦的來源 這個就是五蘊熾盛 所以這邊就點到 前面有點到十二因緣 這邊有點到這個苦集滅道 好 那麼我們就可以怎樣 非常清楚了來瞭解 那麼所以這邊最後 這個第二章的最後一行 此外有前法智類智道智 及世俗智 所成為他心智 此為知他心智之智慧 有有漏無漏兩種 那你智慧顯現會成為他心智 這個就是他心通的意思 好 十一頁的下面 就講到這個無漏果 既然有那個因 有那個緣 就會成為這樣的果 由前定慧之原因所得的結果 叫做無漏果 那以無漏正智斷煩惱 有等差別故 那果有四種 一是預流果 二是一來果 三是不還果 四是阿羅漢果 預流果就是初果 那麼一來果就是他再受生死 輪迴再一次就好了 三不還果 這是阿那含果 他不再來受這個果報了 阿羅漢就是解脫了 所以這個是他的四果 不是買的四果 這個是他修行從初果二果 三果四果到阿羅漢 那也就是說聲聞 修行的 還有緣覺呢 就是我們剛剛提到十二因緣 看到花開花落春去秋來 種種因緣而開悟的叫緣覺 那麼這些就是在修行上 可以證果 也就是在俱舍所提到的 這個修行的位階 他也是可以達到的這些果位的 那麼在三乘中呢 就是來決定 這個修行能夠得到涅槃 那雖然他人間有他的長短 可是 這個可以告訴我們 還是有他的方法 也有他的結果 所以在菩薩來講 他是比聲聞更殊勝 就是他能夠自利利他 自利利他 那聲聞緣覺 他就以自利為解脫了 就到這邊所作皆辦 結束了 那菩薩就發長遠心 所謂菩薩摩訶薩 還要發大心的菩薩 所以我們從這個宗派來講 讓我們來知道修到這個位階 不足的地方 但是他這個是原始佛教 所產生的一些 修習的一個位階跟觀念 那麼希望我們由迴小向大 從這個修行的最究竟的解脫 而來入手 祝大家早成佛道 速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