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雜染世間之觀察 1 主講:超定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各位中觀的學友大家好 今天要講的是 雜染世間之觀察 根據印順導師的中論選頌 第一講的標宗 中觀 中觀論的宗旨-主要表達的是什麼 就是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我今至心歸命禮 八不中道是中觀思想中心所在 第二科講到一切皆空一切法空 佛法有空宗 有有宗-有性宗 有相宗 空宗有宗等等的差別 現在來分辨 辯論探討 究竟是要從空來建立一切法 或是從有來建立一切法 佛法無邊都是要講建立 建立生死的流轉-建立生死的解脫 這些問題都要有所根據 最根本的佛法 大家所了解的四聖諦 四諦三寶因果罪福 世間的出世間的一切法 站在中觀的立場來講-一切法畢竟空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者 一切則不成 這是跟其它宗派-特別不同的地方 把一切法空講了以後 我們就要講到 中觀的根本論題 緣起 空 中道 就是上面所講的總共有四節 接著要來探討的是-雜染世間之觀察 這是很重要的 談空說有講了這麼一堆的問題 好像就在理論上繞圈子 兜來兜鬥去 辯論真理 糾正我們思想的錯誤 使我們建立緣起中道的正觀 以這一套緣起性空 來面對現實雜染的世間 從這裡面深入解除根本的問題 怎麼觀 雜染的世間要怎麼觀察呢 一般說雜染者 生雜染 業雜染 惑的雜染 也就是平常所講的世間是什麼 不外乎這三個 一個是煩惱惑-一個是業 因煩惱的推動而有業力 由業而產生眾生的生命-果報體 苦 現在我們就以中觀的-緣起性空來觀照 世間的煩惱 世間的業 世間的苦 對我們佛法修行 如何過著正覺的生活 即於世間而超脫世間 真正的依世俗諦而達到第一義 這是根本重要的問題 所以大家看著中論-印順導師選的頌 從憶想分別 生於貪恚痴 淨不淨顛倒 皆從眾緣生 文字是很清楚的 由於我們胡思亂想 想入非非弄得顛顛倒倒 由於我們的妄想分別-虛妄分別 就產生了貪恚痴 三毒的根本煩惱 三毒貪瞋痴 就是因為我們有種種顛倒 在外境的淨啊不淨-美啊不美 看得順眼 看得不順眼 就在裡面產生顛倒 一切的問題皆從因緣生-都是從因緣而生的 從眾緣生的 這四句話一點都沒有錯 可是中觀性空論者跟實有論者 中觀以外不同的思想 彼此的看法出入非常大 雖然說一切眾緣生-眾緣生就是空 緣生無自性 無自性就是空 可是中觀以外的 他們認為眾緣生 眾緣就是自相有的 眾緣是不能說空的 上一節講佛法有無-是自性有因緣有 講因緣有就不能講自性有 既然承認一切從因緣而生 為什麼還執著還堅持 一切法有實在自性呢 現在看偈頌的意義 稍微解說一下 一般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面對著外在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簡單的說在日常生活之中-見聞覺知 看外面的五光十色 看到面臨著外在種種五欲境界 所謂五欲-五欲本來不是欲 跟你何關-不關你的事情 只是我們在這裡產生分別 所以五欲妙境非真欲 真欲謂人分別貪 大家聽說過 外在的色聲香味觸 我們說五欲 這麼美妙這麼好看-多麼好聽 這個好的味的 好的觸-好的香等等 假如你不起分別 譬如我們上面提過 對於一個修不淨觀的人來說 你說這個小姐好漂亮 你說那個貴婦真是好高貴啊 修不淨觀的人來看 只是一個骷髏 只是一個骯髒的不淨的-一個臭皮囊 可是對一般凡人來講 他的眼睛之中 那就不一樣啦 所以就一般人-不懂佛法不求解脫 沉著在五欲之中 這些欲本來跟我們無關的 因為生起分別生起顛倒 才構成這五欲啦 才產生種種的煩惱 六根面對著外在的六塵 也就是眼耳鼻舌身的生理 面對著外在的色聲香味觸的-物理 產生分別 我們不能體認外在的境 種種境界色聲香味觸 它是虛幻的 它是假的 它只是當前眼睛看來-從表層看來是好看 其實就如同古人說 這是繡花的枕頭 外面繡著花好漂亮-裡面破棉絮啊 我們一般人所看的表層 就是被外在假相所狂惑 內心之中想念分別 這是清淨的 這是不清淨的 這是我所喜歡的 這是我討厭的-可意的不可意的 起了貪瞋痴的三毒煩惱 這是很顯然的 各位看了 看到這麼好看 好看的東西 你就生起貪欲心 看到醜陋的不順眼的-就起討厭的瞋恨心 假如這些外境無所謂 也不是那麼美 也沒有那麼醜 中庸性的馬馬虎虎 像這樣我們生起愚癡心 貪瞋痴的三毒煩惱怎麼來 就是我們的六根 面對的外在的六塵 產生貪瞋痴的煩惱 所以佛法的修學-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見聞覺知 好好的管制守護我們的六根 六根守護好了修好了 你就沒有煩惱 觸跟境是我們的六根-對外在的六塵 產生六種的觸 感覺 有這個觸 我們就覺得可意不可意 俱非就是無所謂 佛教修行是講到 如果內心裡面有無明在 有無明的煩惱-不能認清外在的實相 必然的貪瞋癡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所以佛法的六六法門 六根六塵六識 六種觸六種愛六種取 這是在修行 我們說修行 法師啊 我們要怎麼修行 根本問題 我們不能離開生活 在現實的生活之中 你有眼睛有鼻子-眼耳鼻舌身意 面對著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 如何能夠擺脫-能夠不與無明相應 只要跟無明相應 種種顛倒錯亂分別妄想就來了 所以如何看清 如何培養我們的慧眼 如果還是一樣以-凡夫的肉眼來看 你說這個不淨啊 這個臭皮囊怎麼樣子 對你來講愈看愈好看-愈看愈順眼 愈看愈生起你的煩惱 不能擺脫貪瞋癡 所以現在記得佛法的修學 為什麼一再的講了滿篇的道理 這個道理是要我們知道-一切法因緣所生 因緣所生我們要如何運用 好的因緣跟佛法相應的因緣-來改變我們的生命 現在如果不改 還是這樣隨波逐浪由迷入迷 這樣下去的話 修行就談不上了 不修行你想可以開悟證果 你想可以斷煩惱了生死 那真是椽木求魚了-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現在一層一層的說 由於種種的因緣產生的顛倒 這顛倒是因為淨不淨 外在的境界色聲香味觸 清淨不清淨 美不美 產生種種的貪瞋癡的煩惱 一切問題從眾緣而生 講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可是性空中觀學者修中觀的人 說一切從眾緣所生 假名無實的 一切法是畢竟空 可是實有論者 中觀學者之外的人 他把皆從眾緣生 他就認為煩惱啊 煩惱嚴重啊煩惱是實有的 下面也要一層一層的來分析 中觀論的龍樹菩薩 我們的論主 破除對方的執著 他說若因淨不淨-顛倒生三毒 三毒即無性-故煩惱無實 現在就是說沒有錯 你講 我們的顛倒是 因為外在的淨不淨的因緣 好看不好看-清淨不清淨 產生顛倒 無我執著有實我 世間是苦 你認為世間有實在的快樂 所以我們要避苦而趨樂 我們要厭離苦而求快樂 我們可以很直接了當的-告訴大家 如果你的思想根本體質不改變 你還是本著一般世俗這一套 要真正求快樂快樂得不到 你想要避苦 苦是避不了 世間真是充滿了無奈啊 求樂樂不來 要避苦偏偏就來了 該來的不來 不該來的又來了 世界就是這樣的沒有辦法 種種的顛倒產生三毒 種種的顛倒 因為淨不淨 種種的顛倒錯誤的認識 分別 所以產生了貪瞋癡的煩惱 這肯定煩惱-煩惱的生起三毒的生起 離開不了淨不淨的顛倒因緣 我們的結論三毒 貪瞋癡的煩惱是沒有實體的 也就是說你說是沒有錯 皆從眾緣生我也這麼說 所有的佛教徒都說-一切都是眾緣生 眾緣生我們說緣生-就不是自己生 緣生就是沒有法的實在自體 可是中觀性空之外的人 他執著緣生是沒有錯 這緣生是有自相有的 換句話說緣生不是沒有實體 緣生不是沒有自性 我們肯定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既然眾緣所生的就是沒有自性 自性不可得 找不到這一個實體 到哪裡 十方世界都找不到的 所以我們肯定這是空的 可是對方一般認為眾因緣生法 既然是眾因緣生法 這個緣 眾多的因緣 這些不管所生的 不管能生的一切是自相有的 不是空的 現在來說煩惱-我在起煩惱 煩惱是能依的我 在中論裡面叫作染者 染污的我是被所依的-那麼 現在說 如果沒有所依的染者 換句話說有一個人我在這裡 那煩惱要煩誰 你在家裡你的小孩你就是煩 煩什麼人 煩你的父母 太太就在那邊煩惱-煩惱誰 就是他的丈夫 六親眷屬有關係的人 也是在那邊 一天到晚沒完沒了啊 如果沒有所依的染者 當兒女的人沒有父母在 你去跟他生什麼煩惱 生愛生恨 愛恨都沒有對象 同樣道理 太太就是因為丈夫-給她很多煩惱 彼此相繫就帶來很多問題 如果丈夫死了-太太因為沒有對象 愛也無從愛起 恨也無從恨起 如果沒有所依的染者 染污者 這些煩惱就無所繫屬了 今天我生煩惱 煩惱找到我 如果我根本不存在 這個煩惱找誰啊 沒有一個我 煩惱就到處飄了 無所繫屬了 現在我們就要講我-一個眾生 我跟煩惱法 在頌文是 我法有以無 是事終不成 無我諸煩惱 有無亦不成 誰有此煩惱 是即為不成 若離是而有 煩惱則無屬 什麼意思呢 現在就是說 我跟煩惱是有或是說沒有 現在講的有無 各位要弄清楚 所謂有實體的 真的有自性的有 所謂無不是我們泛泛的講-沒有煩惱 本質從本以來永永遠遠的 古今中外都不存在的-都沒有的 我也好 法現在的法是指煩惱法 這是有還是無 根據中觀的性空思想來講 你說有也不可以 你說無也不可以 講來講去都是不通-都撞板的 所以現在我們根據佛法的-正理來尋求 實在的我是不可得-沒有實在的自我 沒有我的實在性 我們說因緣和合的-根本是無我的 我的實體根本找不到的 煩惱是有-煩惱是無 在道理上也就沒有辦法成立了 這一個道理 是從究竟的實體 中觀叫作勝義觀察 要從打破沙鍋問到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不是泛泛的平常說有啊沒有 就這麼簡單 沒有那麼簡單 所以現在說我法-煩惱以及我 沒有我 沒有一個我存在 你說有個煩惱 現在問你這煩惱 是誰的煩惱 這個煩惱屬於什麼 假如今天你說離開了一個人 有一個我還有煩惱存在 如果無我-煩惱就無所繫屬了 沒有一個人在這裡 這個人實體不存在 你說依附在這個人的煩惱 煩惱在哪裡 找不到煩惱 我都沒有了 哪裡有實在的煩惱 所以頌文說-我法有以無 我跟煩惱講有講無 事情都不能成立 你說無我沒有這個我 因為佛法強調緣起無我 沒有我而有煩惱 那麼煩惱是屬於誰的煩惱 所以在這裡來問 煩惱依附在我- 眾生五蘊生命自體上 現在說我是有 我無 不管講有也好 講無也好 都不能成立 為什麼不能成立 龍樹菩薩在中論頌裡面這麼講 如身見五種 求之不可得 煩惱於垢心 五求亦不得 前面已經 兩個偈頌來破除有漏的 有漏的心所 我們講心 心所 佛教的經論就講到心心所 前面一個心是心王 後面心所有的附屬於心的 譬如我們平常說眼耳鼻舌身意 這六個識是心王 在大乘唯識還講了-第七的末那識 第八的阿賴耶識 叫做心心王 心所這裡面講了很多種 在唯識法相五蘊論-百法明門論 講到我們的心所有法 也就心裡的作用那就五十一種 好的 善的不善的 煩惱心所 不定的心所-分析起來太多了 所謂五遍行五別境 十一種善心所 煩惱心所有 大隨煩惱 中隨煩惱 小隨煩惱 有根本的煩惱 有從根本而產生的枝末煩惱 還有不定的 不能說它是善是不善 這一類的煩惱不定的心所 所以講心所 心裡的活動非常非常複雜 我們要講太多了 剛才所講的兩個頌 前面兩個頌是來破除-有漏的心所 基本上來說 我們的心都是有漏的 你說我是好心啊-好心不是就無漏 不能說我心很好啊 我在這裡作好事 最簡單的例子 我來行布施 我今天捐了五千塊 捐了五萬塊 甚至五十萬塊 好事 這個功德沒有錯 這是人天的福報 福不唐捐 你不會白白浪費掉的 有捨就有得 你將來一定得到很好的福報 可是我們會分別-你看我捐這麼多錢 捐了五十萬 還有我 我這個人 我某某人 我姓王 捐了這麼多錢 什麼人什麼團體-接受我這一筆錢 能布施的人 接受布施的一個對象 還有我布施的東西-錢或是其它什麼 三方面 在這三方面生起分別-生起執著 我們說這是功德一椿 是好事 可是這是有漏的 還流落在生死之中 並沒有因為你的布施-達到三輪體空 沒有因為這樣 使你脫胎換骨超凡入聖 所以這樣的還是有漏的 這個有漏的心所-屬於心的叫心所 剛才我們最後念一個偈頌 我法有以無 是事終不成 無我諸煩惱 有無亦不成 在這偈頌裡面也有-破有漏的心所 最後一個頌 破有漏的心王 心王 這裡就牽涉一個問題蠻複雜的 如果講起來太麻煩了 在部派佛教裡面-有一部叫作經部 經量部以經為量 建立一種思想 要修行作什麼-都要根據佛說經 經量部它主張王所一體論 心王心所是一體的 本來說煩惱 煩惱是什麼 煩惱是屬於心所的 上面念的不是心王-講六個或是講八個 而心所講四十六個-或講五十一個 煩惱是什麼呢-煩惱是心所 這經部師 他認為心王也好 心所也好是一體的 所謂垢心能夠染污的染者 以及煩惱本身它是一體的 另外一個部派叫作分別論者 大眾部的分別論者 他是王所別論 不是一體的 心王是心王 心所是心所 他說心性本淨 心性本來就是清淨的 所以垢心 我們染污的心跟煩惱 大家是不一樣的 我們說每一個人有一個佛性 每一個人有個如來藏心 這個如來藏心-可以說不生不滅的 也就平常說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是一樣的 我們作為生死的凡夫-清清楚楚的很多煩惱啊 為什麼他叫作聖人 我們叫作凡夫 他就是佛 我們就是眾生 佛就是已經沒有煩惱了-以他的智慧斷除煩惱 不受煩惱的繫縛 那這樣佛叫作聖人 我們有煩惱 被煩惱染污 被煩惱弄得團團轉 作煩惱的奴隸 所以我們是叫作眾生 現在我們講如來藏心 我們的清淨佛性 會不會受到煩惱的染污呢 今天在座每一個人都有煩惱 沒煩惱你就聖人了 我常常說病你說你病 天天都在病 每個人都有病 大病小病 病得重病得輕 多病少病都是病 同樣的煩惱都有煩惱 沒有煩惱就聖人了 可是在心性本淨的大眾部 也就是跟中國佛教常常講的 我們有常住真心 有如來藏心 這個如來藏不被煩惱所染污的 這個如來藏心跟煩惱是隔離的 否則的話 這個如來藏心這清淨心 如果被煩惱所染污 那就變無常了 就不能再叫清淨了 既然常住淨心過去是這樣 現在也這樣 永遠是這樣 墮落三惡道是這樣-來到人天中也是這樣 將來成佛也還是這個樣子 所以舉這個例子就是說 這個我 這個如來藏這個垢心-跟煩惱不相應的 是離垢心另外有這個煩惱 煩惱是離開垢心而存在的 龍樹菩薩進一步探討 從五方面來觀察 現在說我 我是什麼 我是就在生命自體-五蘊上找個我 或是離開了五蘊而又有一個我 即蘊是我 離蘊是我 或是說五蘊中有我-我中有五蘊 五蘊中有我 那就是說五蘊比較大-我比較小 我就附屬在五蘊之中 或是說我蠻大的比較大-而這五蘊比較小 包含在我之中 或是說五蘊是屬於我的 修中觀行的時候還會講到 現在告訴你 不管你怎麼說 怎麼去研究 怎麼求 東南西北這五方找不到一個我 無我 五蘊無我 色受想行識 色受想行識而組成和合的-生命自體 這個我是不存在的 這可以說一切佛法的通義 大家都認為是這樣 可是在這裡 部派佛教裡面有不同的說法 有的說我是沒有的 但是能夠組成我的五蘊 這法是有的 我空 法有 如果站在這個一切有部說 我 我是什麼 我是不可得的 但是煩惱就是屬於繫屬-在有漏的垢心裡面 煩惱是實有的 煩惱是實有的 煩惱不能沒有 就這麼說法 關於這個問題說來話長 休息一下子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