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觀的根本論題 3 主講:超定法師 各位中觀的學友大家好 再回來繼續來講-中觀的根本論題 緣起自性空 是緣起的就是沒有自性 可以說緣起跟自性 這兩個名相是完全相反的 因為所謂自性就是自己有的 自己成立的 自己規定自己的 而緣起 是因緣而生起-是所作的 也顯示緣起就是一個作法 否定了自性 講緣起沒有自性 所以叫緣起性空 第三個名相就是空 大家應該很清楚 釋迦牟尼佛證悟空性而成佛 所以 佛叫作空王 佛門叫作空門 有人問你佛法是什麼 佛法的究竟目標何在? 各位在修學佛法 一個是關於義理的了解-思想的把握 另外是實在修行-修證的一方面 佛法各式各樣-深深淺淺的理論 真是既博大又精深 很多人一輩子在這邊轉 轉不出名堂出來 道理好像也懂了很多-但是抓不到要點 佛法雖然無量無邊 所謂八萬四千的法門 講太多道理了 根本的思想中心是什麼 佛法的思想中心就是空 如果你一輩子-在那邊東摸西摸 好像非常用功手不釋卷-藏經一本一本的讀 甚至於一本一本的背 南傳大藏經也背完了-藏傳藏經背完了 漢傳的藏經也通通看過了-那算不得了 可是如果不能把握-它的思想中心 你就是白學了 懂了這麼多 零零散散的 說一句比較不客氣的話 等於是入海算沙 海多麼的廣大 佛教說恆河沙數-一個恆河的沙就這麼多 十個百個千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恆河沙 怎麼數得完-不要說這一輩子數不完 生生世世給你作人 在那邊研究也是數不完的 所以佛法-你要抓住它的中心 太虛大師講了兩句話 大家記得可以作為參考 他說學貴知要不在貪多 學習貪多嚼不爛-學那麼多 根本抓不到重點 白學了 用在適時不必泥古 佛法作事你要用佛法-來修菩薩道來作事情 用起來要適當-適合一些時代 當然也適合根機 如果不適合是在-一直泥古 認為過去怎麼樣怎麼樣-過去已經成為過去 過去是一個方便-是無上的方便 到現在你不知道調整 就變成障礙了 學在知要 佛法的要點 佛法的中心是什麼 就是空 把握佛法空義-知道佛法的宗趣何在 修行有的人用功 早上兩點三點就起來-一直到三更半夜 按照佛陀的教導 晝三時夜三時 白天當然精進用功 晚上從六點到十點要用功 兩點鐘三更半夜要起來-繼續的用功 看來是這麼精進-可是修行修到什麼程度 修行目標何在 修行為了得到解脫 如果沒有達到-解脫的境界 儘管精進不懈的誦經打坐-沒有間斷 沒有達到空的境界-可以說談不上解脫 離開所要追求的目標 涅槃 還遙遠得很呢 要知道學義理的學習 也就是佛法的教義 佛法的義解方面 一定要把握到它的宗旨 宗趣所在 修行一定達到解脫的境界 怎麼樣得到解脫-也只有修空 緣起 知道一切都是緣起的 破除自性妄執 有自性見-這是錯誤的 眾生錯誤的根源所在 這是要了解的 中觀的思想空宗 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 中國佛教的天台宗 華嚴宗 認為中觀空宗不是最高的 還有不空 真空妙有 才是究竟的 講空 觀空可以說一切宗派 小乘佛法 大乘佛法-乃至於後期的大乘佛法 沒有不修空觀的 空宗中觀思想要修空 唯識觀也是在觀空 真常的如來藏思想-也是要觀空 在這裡對空的一個-了解認識不一樣 在這裡就分成-空宗跟有宗的差別 可以把空 分門別類的來跟大家-稍微介紹一下子 原始佛教聖典阿含經的空 跟部派佛教阿毘達摩認識的空 以及大乘般若法門 甚至於後期大乘佛法都在講空 但是對於空義的了解-重點不一定不相同 印順導師 把阿含聖教原始佛教講空 跟部派佛教-阿毘達摩所講的空 主要不同點在哪裡 印順導師在《空之探究》 在開始序言念給大家 阿含聖典所講的空-主要是什麼 是重於修持的解脫道-不是談理論 因為空 一開始-已經告訴各位 印度佛教早期的原始佛教-不大談理論 最重要的就是講修證-講解脫 印度佛教早期的佛教-就是聲聞為本之解脫同歸 這是印順導師在-《印度之佛教》這一本書 對全盤的佛教印度佛教-分成五期 第一期是聲聞為本的解脫道 他們講空 怎麼把我們的執著 把我們的貪瞋癡能夠空掉 能夠住在空曠的山林郊區 能夠使內心擺脫種種的執著 那是阿含時代所講的空 注重在修行修持的解脫道 由一味的佛教-發展變成部派的佛教 部派佛教 它裡面的思想-就非常非常的分歧了 差別就很多了 到了部派佛教所講的空呢-可以說是漸漸漸漸的 傾向於法義的論究 這是空 分門別類的-從各方面來探討空義 就有一點偏向於理論的探究 接著下來由部派佛教-發展成大乘的佛教 大乘經出現了-像大乘的般若經 般若經所講的空是什麼呢 般若講的是體悟的深奧義 般若經裡面講的也不是-在那邊空談了 而是講到證悟的問題 證悟的境界講得很深刻-很奧妙的義理 接著下來中論-龍樹菩薩所講的空 是般若的假名 般若的空性以及阿含經所講的-緣起中道的統一 所以中觀中論 作為佛法修學的人不能不學 因為中論中觀的思想 把原始佛教一味的 根本聖典的思想裡面所講的 什麼是緣起 什麼是中道 接著般若經講假名-什麼叫作空性 把空性一一的把它統一起來了 早期的初期的-大乘佛法講一切法空 不是離開了根本佛法-緣起中道 因為緣起中道是佛法的根本 中觀的思想 沒有離開根本佛法的-緣起中道的立場 現在講中論中觀 中論好像在論 談理論-義理上的發揮 觀 來觀照 講修證 可以說是 中論也是中觀 中觀也是中論 中觀強調一個觀字 如何去修 如何去體證佛法的中道實相 這叫作中觀 中論呢 側重在於理論 方面的探討 研究顯示 中觀也是中論-中論也是中觀 肯定的說佛法 理論跟實際是一定要統一的 如果一味在談理論 而不講修證 不講實踐 可以說是很空虛的 談了一大堆等於古人所說的-說食數寶 肚子餓了麵包拿來一碗麵拿來 一碗麵可以填飽肚子 肚子餓了沒有東西可以吃 只是說生力麵好吃 飯好香 滿漢全席 講這麼多有什麼用 不會說什麼菜來了-飯來了麵來了就會來 肚子不會飽的啦 數寶你在銀行裡面數錢 一天幾千幾萬幾十萬幾百萬 跟你無關 這錢不是你的 數人家的錢 如果只是在那邊腦力震盪 在佛教的名相上數來數去-轉來轉去 只是名相概念的了解-這樣沒有什麼用的 是空虛的 可是如果沒有佛法理論-作為一個引導指導 一味想修行想修證-是盲目的 佛法從釋迦如來-所證悟的境界來講 叫作證法 自己所體證的真理 把所證的真理善巧方便的-宣揚出來使眾生能夠了解 能夠依教奉行 能夠離苦得樂 能夠斷煩惱了生死 叫作教法 從文字 從理論道理下手 是聽聞如來的教法 根據教法來修學 慢慢能夠證得跟佛陀一樣的 體證真理成等正覺 所以佛法(請刪除) 今天各位 來聽經聞法為了什麼 聞而思 思而修 修而後證 從修行的全面性來講 在修在證當然是修 在沒有達到修證之前 聽聞正法 如理思惟 這也是修的基礎-修的一部份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佛法最根本最重要的 是必須建立起我們的正信 我們的正見 學佛的人如果被人家批評說-這個人邪知邪見 沒有佛法的正見那你就白學了 如何培養我們正知正見-如何培養我們的正信呢 對三寶的信心要純正 一定要多聞正法-把佛法的義理 什麼是空什麼是有-是緣起 無自性空 聽了以後-慎思明辨 思惟再思惟 深刻的 完整的 圓滿的思考 而後才能建立起正見 也就是說跟一般 原來每一個人無明相應的 無明為根本的而來的自性見 為了對治 化開自性見 一定要建立起佛法的性空見 有了佛法的性空見-慢慢就會隨順於佛法真理 能夠跟我們要證得的勝義-諸佛菩薩的勝義諦 能夠隨順 能夠相應 所以也不要說聽這道理-也沒有用 聽了一大堆 讀書讀到背後 不要背在後面一-定要身體力行時時去思考 把心用在上面 以佛法的緣起 無我 空 不斷來修證來改變來破除-我執法執 也就是自性見-而有的各式各樣的執著 聽聞佛法-我們今天來學中論 來修中觀 理論跟實踐 修證跟道理同時並行 這是很重要的 根據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裡面 第十二卷《大智度論》-總共一百卷裡面 第十二卷 提到空 有三種不同空 一個是分破空 第二是觀空 第三是十八空 講緣起自性 佛法講緣起 緣起本來就是沒有自性的 沒有自性所以是空的 可是在部派裡面-甚至於大乘的宗派 也有自性的主張 換句話說他講的空 站在性空的思想 中觀的立場來看 它是不空的是有的 現在說分破空 用分析的方法-把我們的色跟心 什麼叫色心 佛教說生命自體 純粹的如果是物質-色受想行識的色 如果純粹是物質 就跟一般木頭石塊房子 這些東西就沒有兩樣 可是有思想有感覺 除了物質以外 還有精神存在 所以生命界 有物理的 有生理的 有心理的 我們所看到的外在-色聲香味觸法 就是物理的現象 生理的現象-眼耳鼻舌身 五根是屬於生理的 心由眼睛-對外這個境 產生心理的認識作用-叫作識 識是屬於心 屬於心理的 才構成一個完整生命 有情的生命自體-有色有心 有物質有心靈 外在的萬物-只有物質而沒有心理 我們說空 用解剖的方法 用分析的方法 色法好像一塊一塊的把它解剖 一塊一塊的分析 由大的慢慢小的-小的到最後不能再分析了 變成不佔有空間的狀態-出現了空 空相 從佔有空間的物質 已經再看不出-它一個東西了 過去說原子是最小的-電子是最小的 最小的單元分析到最後-就是空相 從心理 由長而短 到了最後最短的一剎那 看不出時間特性了-而出現了空相 各位都應該是佛門之中-所了解的空 人是空的-人為什麼是空的 有眼睛有鼻子 眼耳鼻舌身還有意-把這些通通分解掉了 哪裡還有一個東西呢 譬如我們執著這一部車 我最愛的一部車 當成實體-執著它一點都捨不得 這個車是假的車是空的 為什麼這部車是空的 我們把車的車身解剖了 輪胎歸輪胎-方向盤歸方向盤 車蓋也跟車蓋分開 電路也解開了 一樣一樣把它分開了 就是一堆的零件不叫作車了 一樣的房子 有材料木頭水泥 各式各樣的材料 有了材料有木工來做 根據建築師的設計法-把它蓋起來 找一塊空地就在空地把它蓋成-一棟可以住的房子了 叫房子 你說房子是空的 明明一棟房子在這裡-我們可以住 冬天在裡面得了溫暖 夏天也不會被太陽曬-風吹日曬 怎麼是空的呢一般說-這都是離開了這些條件 離開了這些材料 離開了木工 離開了建築師設計-根本就沒有房子存在 所以我說房子是空的 叫作用分解的方法 講到生命自體 生命自體是無我的-佛教說無我 為什麼說無我啊 假如離開了四大-地水火風 還有空識等於六大 離開了五蘊這些法 我在哪裡 我生命根本就是找不到-一個實我 我的自體了 所以就是空的 如果站在中觀的思想來說 小乘佛教有一種叫作我空法有 像一切有部 佛教的部派-一個叫一切有 怎麼說一切有呢 他說我們的生命自體-我是不存在的 但是構成有情生命自體的法 色受想行識是不能空的 凡是講一空一不空 依實而立假 站在佛法的立場 站在中觀的立場來講 不是究竟的空 這種方法-用分解方式來說空 使我們了解空 佛陀在經典裡面也這麼說過 可是你不要說分析到最後-有一個實在的東西 假如認為有實在的東西-那就不空了 跟佛陀-要破除自性見 要破除我執法執就不相應了 所以有的人說我雖然是空的-法是不空的 一般大乘佛教的思想 總是說小乘人只是懂得我空 但是沒有懂得法空 我執破了 還有法執 從部派佛教有部 這一系列的思想流傳下來的 所以說沒有達到法空的境界 《大智度論》講空講的一種-叫作分破空 第二種的空叫作觀空 什麼叫作觀空 是從觀心的作用 從心靈作用來觀察 外在的境界隨著心轉變而轉變 今天我心情很好-看到什麼人都是看得很順眼 什麼人跟我講話-我聽了都很好聽 情緒非常舒服 相反的如果今天心情不好 人家明明是個好意-跟我們微笑 他心裡不高興-認為是在譏笑他 講幾句話 本來也不是在批評他的 心裡上就生起瞋恨心了-發脾氣了 外在的境-同樣的境 內心就有所差別了 最明顯的-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節到了到外面去賞月 明月的光 清涼又有光明 一家人親戚朋友團圓在一起 這是人間最大的快樂 如果今天離鄉背井流落在他鄉 感覺到天涯海角 我在這邊看的同樣是這個明月 內心好傷心 想到人家都在團圓 我們在這邊孤零零的 內心很不是滋味了 在佛教裡面 修定修觀 譬如今天修水觀 水觀成就了 我的四周圍 我的房子裡面整個都變成水了 如果修火觀 譬如天氣那麼冷 像東部零下幾十度 冰天雪地 一坐下修觀 修火觀全身暖起來了 都不要開暖氣 四邊的冰都溶化掉了 是說明外在的境界-是虛幻的 隨我們心怎麼觀-當我們修水觀的時候 大地變一片的汪洋 修火觀的時候-冰天雪地都溶化掉了 這不是說假話 真正修觀修成就是這樣 佛門也說修青黃赤白八背捨 各式各樣的觀門 你觀青整個一片都變青-觀白就成白 譬如現在要修骷髏 不淨觀之一把人透視修觀 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骷髏 雖然現在有兩隻眼睛 有牙齒看來是一個很漂亮的-是一個很英俊的人 可是經過不淨觀的觀法觀下去-都是一個一個的骷髏 有一個人 在找他的太太 他太太跑到哪裡去了-他到外面找 找的時候看到一個修行人 如果有看到-應該會告訴他 他說某某人你修行人 有沒有看到我的太太 他是怎麼樣子他說-她是怎麼樣子穿什麼衣服 是胖的是瘦的是中年人-是年輕人 修不淨觀的人-他說我看很多人來來去去 都是一個一個骷髏 跑來跑去 我哪裡知道他是誰-他是什麼樣子 沒有差別 當我們的 心觀不淨-外面都是不淨 觀骷髏個個都變成骷髏 老人變骷髏-年輕的姑娘也變骷髏 英俊的年輕人-也都是一個個的骷髏 所以人的美醜好惡 通通隨著主觀的心態-不同而轉變 舉個例子 有個端正的-花枝招展的一個女人 在大眾的場合出現了 這個場面好多好多人 她打扮得非常美 那麼多的觀眾大家都在看 有的觀眾看起來就很不高興 生起瞋恨心 好像恨之入骨 一把的火在燃燒 什麼人看到一個漂亮的女人 心裡一把火在燃燒呢 跟這一個女人同夫的那些人 這些人跟他同一個丈夫 這個人當然看了-就很不高興 對這個女人產生瞋恨心 另外一個人他產生愛 直接的正式他的丈夫 丈夫愛妻子正常的 只有不正常的人在這情況下-生瞋恨心 有人就非常的恭敬 母親啊 偉大的母親 看到母親在這場合出現 內心由衷的生起敬愛的心 另外有些人看了這個女人 這麼漂亮的女人生起厭離心 為什麼可愛的人漂亮的人 還有人生起厭離心的 這是修無常觀的人 修不淨觀的人 所以生死的厭離心 對他來講 他是看到了只有唉呀 眼前看到的漂亮-不久又要變成一堆骷髏了 不久又要進入墳場了 進入火葬場了 所以產生厭離心 這個就是說由觀空 由觀空的方法觀外在的東西-是沒有實體的是假的 如果外在是真的 怎麼可能 怎麼會有這麼多差別呢 外境的美醜-完全我們內心改變的 所以沒有真正的實性 是空的 我們先講到這裡 休息一下子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