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觀論頌解題 4 主講:超定法師 各位慈悲的中觀學友 我們再回來把這個問題講完 這個僧叡大師 也就是我們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中觀 這個《中觀論頌》-的一個法師 可以說把空宗 中觀思想帶到中國來的-一個法不起的大師 他座下的弟子就是非常的多 很有成就的 現在一位叫作僧叡法師 那麼僧叡法師他就說-我們的龍樹菩薩 偉大的菩薩行者 他為什麼要造這部-《中觀論頌》 他緣起他講到這個我們引用-幾句話來跟大家說明一下 他說我們這個眾生凡夫-沉淪在苦海 就是因為我們顛倒的知見 所以他在文字上說 夫智惑生於倒見 什麼意思呢 我們為什麼停滯在-生死苦海裡面 很多很多煩惱無量無邊的煩惱 為什麼煩惱 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顛倒-錯誤的知見 也就是因為顛倒錯誤的知見-就沉淪在苦海 在這個三界之中-沒有辦法跳出去 所以我們平常說修行-要超出三界 跳出三界的牢籠 三界如牢獄 不但我們的欲界 上面的色界無色界 我們三界無安 三界就是牢籠 這個落在三界之中 就沒辦法得解脫 所以我們要超出三界 才得到真正的自由自在啊 那麼另外在我們今天發心 發出離心 追求解脫道 達到個人的生死解脫 我們一般站在大乘的-菩薩道來說 這叫二乘 我們傳統中國佛教說他小乘 小乘呢他有沒有體悟真理 悟是悟了 可是他所悟所見的並不圓滿 是偏了 為什麼偏呢 因為太汲汲於個人的了脫生死 三界如牟獄 生死如冤家 如同我們這個中國這個佛教-禪宗裡面的大德常常開示我們 生死未了如喪考妣 我們的目的就要了生脫死 在生死沒有得到解脫之前 我們的心境如同是-死了父母一樣 如喪考妣啊 是厭離之心 要超出這個生死的心-非常逼切啊 站在我們一般的佛教徒來說 當然這是求之不得 我們要這樣子 可是站在大乘的圓滿的-一個菩薩道來講 也為的要出離生死 那麼的圓滿的功德 你就沒有辦法成就 大家知道啊 我們《金剛經》裡面講 菩薩要度眾生 度眾生而後才能成佛 如果只是度自己 我們說那就是一個自了漢 我們要度眾生 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如同《金剛經》裡面所講的 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四生的眾生它有色無色-有想無想 所有大大小小的眾生 你都要度它 你不是說我度什麼人 我度我喜歡的人 你就不能有喜歡不喜歡 度一切眾生 度到哪裡去 達到無餘涅槃-究竟的離苦得樂 這樣才不是他肚子餓沒有飯吃 我們給他放一點食物吃的東西 他少了什麼 我們給他一些什麼 這樣目的是度眾生 徹底的 不能度到半空吊啊 一定要究竟達到無餘涅槃 你想想看 度一個眾生 度少數眾生 給他一般的這個人天的快樂 都不容易啦 何況要度人這麼多的眾生 使他達到這究竟涅槃 談何容易啊 所以這個大乘菩薩道說 三大阿僧祇劫不是一生兩生 而是生生世世盡未來際 如同我們在早晨在念楞嚴咒 如一眾生未成佛 假如有一個眾生還沒有成佛 誓不於此取泥洹 我就不在這個地方 我就不這個個人得解脫證涅槃 意思要使一切眾生都成佛 如同地藏菩薩所發的願 這個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啊 他說要度眾生-度無邊眾生 三大阿僧祇劫 我們一生就受不了-兩生就受不了 生生世世我們更是沒有辦法 三大阿僧祇劫 如果站在龍樹的菩薩道來講 菩薩要在無窮無盡的阿僧祇劫-裡面度一切眾生 三大阿僧祇劫 那是太小兒科了-是有限有量的 你想想看這樣子 才能真正廣度一切眾生啊 那麼現在我們就是說 一般的這個聲聞乘人 他就是說悲心不足 大悲心不夠 智慧是有了-真理是體證了 可是他這個缺少了佛教說的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悲願不足 所以就自己進入於涅槃了 再顧不了那麼多 這云云眾生在苦海裡面沉淪了 那菩薩不然 他的大悲心大智慧大願力-是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這個一般甚至於達到-聲聞乘果的人 我們還要想鼓勵他勸諫他-使他回小向大 所以在這裡 我們簡單的說 這個龍樹菩薩造這一部論 度眾生不只是度一般凡夫外道 沉淪在苦海的一個生死眾生 甚至於連這一個這個進入-聲聞乘果的聲聞學者 聲聞乘人也要度他 希望他走上菩薩道-普度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 那麼分別的來說 我們這個眾生迷失 迷失了自己 為什麼迷失 我們知見錯誤了 那麼我們這個凡夫也好-外道也好 由於顛倒邪見知見錯誤了 不該貪的生起貪 不該瞋的生起瞋 無明顛倒錯誤的知見 這個一定要糾正過來 所以我們說生死的根本是什麼 我們這個世界有父親母親 父母和合才生了我們這苦命兒 那麼我們這所普遍的一切眾生 眾生為什麼會沉淪在三界-六道的流轉之中 有兩個 無明為父貪愛為母 無明那麼現在站在我們-中觀的立場來講 這就錯誤的知見顛倒的 不如理的 不合乎我們緣起性空的 這些知見通通叫作見 因為不見到諸法的如實相 被種種假相所蒙蔽就狂惑了 所以起了種種染愛 起了種種的瞋恨 愛也好 恨也好 愛固然是生死的根本 恨也同樣是愛的一個 是同類的同體的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 就是要把這個愛貪愛的煩惱 把這個錯誤知見的煩惱 這個根本煩惱 有了這些東西 我們就三界之中生死無窮無盡 在《維摩詰經》 我們看著這個講義 他是說呢 我們的善業惡業 為什麼會有種種生死的業呢 我們平常講造業造業 還通常指的惡業來講 為非作歹 作奸犯科 我們造孽 其實佛教裡面講造業呢 說業障深重不一定是孽障深重 因為就是佛法講業呢 殺生偷盜邪婬妄語 這一個當然我們可以說都是惡業 是生死之業 墮落地獄惡鬼這一個畜生-三惡道的業 那麼平常我們做一些好事情 那麼這個好事情不完善 這個不徹底 還有染污心 所以這個善有漏之善-不完善不究竟的 這是一個造業 那麼造這樣的善的業 在天上人間故然可以說是-享受福樂 對於地獄惡鬼畜生來講 我們是享受福樂 對於這個生死解脫的聖人來講 我們是在受生死之苦啊 受生死之苦 那麼所以在這裡 我們就要很明白的這個以由於 我們的貪欲心 我們的染愛 所以才造了善業惡業-這是於我們的生 那麼我們這個生就是我們-內心的貪愛 那麼我們說我們不貪不愛行嗎 問題就是我們的虛妄分別 我們天天在起心動念 分別這個分別那個 分別念特別多 所以在這個地藏經裡面 大家念地藏經念那麼熟 有人都會背了 他說閻浮眾生-我們這個世界閻浮提 起心動念 無非是業 無非是罪 我們這個造業造罪 那麼這樣講 我們會覺得說 未免太恐怖了 難道我作一件好事情 還是造業 還是起心動念 還是業 業是罪嗎 那麼站在這個 有漏的人天道來講 行一點布施 做一點好事 那我們存好心 說好話 做好事不能說壞啊 可是現在就是說呢 我們因為內心有這個-錯誤的知見 有這虛妄的分別念 那麼所造的都是不圓滿的 那麼有了虛妄分別就會有貪愛 那麼這個虛妄分別-怎麼來的啊 由於顛側 錯誤的 不如理的 不合這個佛法的種種知見 所以在這裡面 我們記得這個《成佛之道》 我們印順導師作了這本-《成佛之道》 流通的相當廣 幾乎研究經教的人 談佛法 很少人說不看《成佛之道》的 所以我現在引用的這個-《成佛之道》的這個一個偈頌 就明明白白 他怎麼說呢 我們的苦-大家苦啊 大家都在-每個人都是滿肚子苦水 你說窮人在苦 有錢人就不苦嗎 你說這個老年人是苦 我們這些年輕人 那些年輕人就不苦嗎 大家都苦 凡是流落在這個三界之中 流落在這個生死之中都是苦啊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苦 一個原因啊對不對-原因 苦因與惑業 由於我們的煩惱 煩惱造業 煩惱造業 因為煩惱造業 所以才受生死苦 所以面對的我們這個現實世間-的種種不如意的事情 都是有原因的-是有原因的 不會是無緣無故的 那在這個意義之下呢 我們就知道 如何來消業-如何來滅除煩惱 各位一天到晚念了經拜了懺 還是講經聽經以後 我們說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消三障諸煩惱 因為這個有了煩惱-一定會去造業 由煩惱障而有業障 有了這個煩惱障業障就有報障-有苦報障 那麼對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所以我們第二句話說 願得智慧真明了 有了智慧 真實的智慧 清清楚楚 我們就不會再迷糊 我們就不會再造業 我們就不會再受種種苦 這個回向偈非常好 我說這個非常實際 實際 所以我們由於煩惱造業而受苦 那麼我們現在說惑跟業哪裡來 惑業由分別 惑業由分別 你在虛妄分別之中-所以才起煩惱啊 他怎麼這樣子啊 這個人怎麼無緣無故的-對我這個好像不高興啊 給我臉色看啊 好啊不好啊這些種種-這一個分別心 那麼怎麼分別呢 分別由戲論 戲論 我們剛才說過 不是這個說著玩 開開玩笑叫戲論 不如理 不如法 不合乎這個中道正觀的 從顛倒錯亂的知見 以及這個錯誤的種種的言行 通通是一個戲論 換句話顛倒的一個知見 那麼叫戲論 我們要滅除戲論 滅除戲論才能得到徹底的解脫 那麼我們怎麼把這問題解決 戲論依空滅 我們今天來學空 來觀空 修空 才滅除種種顛倒錯誤的戲論 才能從這個極端的二邊之中-來解脫出來 合乎佛法的這個中道 所以學空是這麼樣重要 那麼另外還有《成佛之道》-還有一個偈頌 給大家溫故而知新的機會 因為這是真實很明顯的 修行從哪裡下手 他說惑業與分別 煩惱由煩惱造業 如同剛才講的 都是我們一個虛妄的-不如實的分別而起來的 那分別 什麼在分別 植物人不會分別 木頭不會分別 樹木也不分別 有心就有分別 由於我們的心 我們的這個種種的貪瞋癡啦 這個種種錯誤啦 這些心 那麼心 我們如果沒有這個身-我們心就無所依附 所以這個心 我們叫心-復依於身依我們的身體 所以在修行根本的話呢 我們從觀身開始 是故先觀身 因為說我們說 唉呀 你這個修行靜坐啊 看呼吸 觀照呼吸 一般說觀身不淨 觀我們這個身體裡裡外外-都是骯髒的 都是臭皮囊 那現在這個我們說觀呼吸-是什麼 觀呼吸等於也是觀身 我們這個身體的生命能夠這個-維持延續下去也靠著呼吸啊 你知道嗎我們一口氣不來-呼吸停止了 嗚呼哀哉 這麼完了 對不對 所以我們觀身 觀呼吸-觀我們的不淨 那麼慢慢慢慢的我們才知道-啊這個身不淨的 心也是染污的 慢慢慢慢從這裡面呢得到解脫 這是講生死的問題 生死就因為我們迷空執有 不知道空 就這樣樣的執著為實有的 這些問題是在這裡 為什麼中論裡面處處講空啊 這個空就是重要的 這重要的這個道理 你如果不學空不修空-個人生死解脫就成問題了 你流轉我們一天到晚說-斷煩惱啊 了生死啊 得解脫 不修空 不學空 生死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這也就是我們上面 論主龍樹菩薩為什麼造論-這部論的緣起 這是一部分 另外呢 二乘人站在大乘中道 大乘的菩薩道來講 他是偏的 二乘之人厭離生死而貪求涅槃 他的悲心願力就不夠 缺乏了我們這個中觀所講的-中道正觀 他有沒有證得空呢 空 他是證得了-可是不完整 他證得這個半空 他有沒有悟-開悟了沒有 他悟了 他是偏悟 那麼現在站在大乘菩薩道來講-二乘人不想進一層往前走 故步自封得少為足 他認為大家都常常看到經 這些聲聞聖人 像阿羅漢之類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功德圓滿了拜拜 不回來了 可是站在菩薩道來講-還沒有啊 我們《法華經》說-你啊還沒有達到寶所 沒有達到最終的目標 成佛 究竟成佛要走五百由旬 那麼聲聞乘人-證這個阿羅漢也好 證的辟支佛果也好 你只走了一半路-走了三百由旬 只是在化城裡面 在休息站裡面-還沒有達到最終的寶所 這是這個大乘的觀念 我們為了使這個二乘人-能夠回小向大 證得圓滿的佛果 圓滿的佛果 所以這個修行 真正最終的目標-要證無上的菩提 究竟的一個涅槃 那麼在這個情況之下呢 我們就作一個比較 小乘人 大乘人 也就是一般所講的-聲聞緣覺二乘 以及大乘的菩薩 二乘人畏生死怕生死 所以他就是積極的-要去斷煩惱求涅槃 那麼他這個心態-站在這個大乘菩薩道來講 他的智慧有是有 是小智慧 那麼真正這個圓滿的大覺 要證得了悟一切法都是無生的 一切法是畢竟空的 這個我空法空 這個以這個智慧 體悟到諸法究竟的真理 那麼在這個時候呢 普照一切 我們講佛光普照 只有佛的光才能夠普照一切 照了生死的凡夫 也照了這個-傾向個人解脫的二乘人 那麼我們今天-我們學了中觀的思想 我們能夠得到自性空-的一種正見 那叫普照一切 世間出世間無所不照 我們說這是世間 這是出世間 這是生死 這是涅槃 我們就是在這個-二乘人的心目中是黑白分明 清清楚楚的 生死是苦的 涅槃是快樂的 我們要這一個了脫生死-而證得涅槃 我們要這個出離世間-達到出世解脫的目的 出世解脫的目的 那麼在這個道理之下 這個只要他能夠-把個人問題解決了 他顧不了無邊的眾生了 那麼今天我們的龍樹菩薩 要世間出世間-生死涅槃在畢竟空中 中道的正觀之中 世間出世間的涅槃生死-已經無二無別 無二無別 那麼各位就覺得奇怪 為什麼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 都是平等的 都是沒有差別的呢 在這一點之上 這個我們要了解 那麼這個我們平常說 這是有為法 那是無為法 我們要離開有為-而證入無為 所以就是說呢 一切有為法 有生有滅的這些法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這是《金剛經》裡面-開示我們的 那我們會說那無為法 無為法就無生無滅的-沒有生滅的 所以那一種是 不是如夢 不是如幻 這是我們一般人的了解 好像在這個般若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 他說生死 世間的生死 一切有為之法是如幻如化的 都是虛假的 那麼出世間的無為之法 不是如幻如化的-是真實而有的 這個有沒有錯 不錯 為了鼓勵我們超脫生死 為了鼓勵我們這個-斷煩惱得解脫 為了所謂一般初學的-一些菩薩們 這樣講是對的 否則的話他起不了這個厭離心 對事沉迷在這個欲海-五欲這個海裡面 沒有辦法跳出去 那麼經過一番的修學-程度更高了 從更高的這個境界來說 不但有為法 生死法 世間法-是如幻如化 就是出世間的無為之法-乃至於涅槃也是如幻如化 那麼這裡呢就是說因為這個-我們講到這個中觀講到空 我們起碼的常識應該知道 那麼就是說呢這個世間的 我們先講一個比較這一個-比較具體的 我們說中國的佛教徒目前來講 異曲同功 大大小小的 我們要厭離娑婆 厭離這個世界 我們要求生淨土 我們要到一個極樂世界去 這麼說的 那麼這個在這裡說 我們如果佛陀如果不說 這世界是可厭的 世間是無常的 無常苦空無我的 而極樂世界是諸佛菩薩的淨土 是常樂我淨的 不這麼講 以此方便引導他們 他們如何能夠達到-生命的解脫呢 這是世間的-娑婆世界是苦的 娑婆世界一切都是虛幻的 只有極樂世界才是真實的-才是真正的快樂 那麼厭此娑婆而欣求極樂 這是普遍我們淨土思想這麼講 站在這個二乘的解脫道來講-也是這麼說 可是站在究竟來講 如果每一個人都只是-顧到自己個人解脫 不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大家都走了 都走了 那麼芸芸眾生 誰來救他們呢 所以菩薩要發願-在我們這人間 在這苦難人間 就是叫什麼呢-像我們印順導師他說 願生在這苦難的人間-作什麼 享受福樂啊 不是 人間的榮華富貴-一切如幻如化的 不可能一點貪求 為了人間的正覺之音 為了是我們這個正法 能夠在這個世間上大放光明 因為只有弘揚人間的正覺之音-弘揚如來的正法 才能扭轉眾生錯誤的知見 才能使眾生慢慢真的-離憂悲苦惱 大家皆共成佛道 所以有一個人就問我了 法師啊 那麼你說空一切都是空的 一切法都是空的 對不對 我說是 我們龍樹菩薩在《中論》講-確實主張一切法畢竟空 佛陀在經典裡面-講般若一系列的經典 也主張一切法都是畢竟空的 畢竟空的 那一切法空-決定是了義的圓滿的 那麼他就問我了 法師 那我們大家的求生淨土 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 那一個這個淨土-諸佛菩薩的莊嚴世界 究竟空不空啊 一切皆空就不能有例外 這不是偏稱的問題-而是全稱的問題 站在開始以方便來講 這是有的 那是空的 這是值得我們欣求的 這是我們要厭離的 在方便來講是這麼說 可是從究竟來講也叫空 這個道理呢 中觀講空 我們下面會專題來講 既然一切法畢竟空 生死空 涅槃是空 有為法是空 無為法是空 煩惱是空 菩提也是空 所以大乘佛教為什麼說-煩惱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 這個如果沒有中觀的正見 對中觀的義理能夠徹底把握-會危險性的 會有偏差的 事實上我們說這是無為法-這是有為法 有為法是有生有滅的 無為法是無生無滅的 一般人把它割成兩截-完全是對立的 可是站在中觀的立場來講 一切法都是緣起法 是緣起法 你說有生有滅-有因有果 這個可以說是大家共知共見的 可以說千真萬確的 那麼同時有生有滅 為什麼有生-為什麼會有滅 生滅都是因緣 離開了因緣 諸法的本性就無生無滅 所以我們就在有為法上-而證入無為 有為法性空 有為法生滅的真實自性不可得 沒有這樣的生死自性 所以有為法當下就是無為 世間當下就是出世間 那麼在這裡 我們是因為講這個中觀的思想 那麼就是這個一定要把-中觀兩個字 明明白白徹徹底的去了解 去了解 只有中道正觀弄清楚了 有人認為我們這個-空宗是偏空了 這個空宗是等於是 叫我們把人生都是沒有意義了 都是假的 都是空的 所以有一個人他就是-也是可以說是自作聰明 他說我們有些佛教徒啊 他是念金剛經 我也是勸人家剛剛進門-念念心經 念心經這個文字的很簡要 很優美 容易背容易記 那麼裡一步我說他在-心經都背起來了 我看了很多經 你說我要讀什麼經 很多人說你要好好讀地藏經啦 地藏經講這因果講這業報-當然好 我說你就多念金剛經啦 金剛經是開智慧的 有了智慧才能沒有煩惱 可是這個人到處 不但自己這麼說 自己這麼想 自己知見這樣子 甚至於到處說 你們不要念金剛經啦 金剛經不能念的啦 金剛經就是空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一切都空的-空的什麼都沒有了 我說不要聽他胡說八道 佛法講空不是這麼講法的 所以我們今天要了解這個空義 至於剛才我提到這個什麼 我們像印順導師說 在這個苦難的人間-生生世世來行菩薩道 站在佛教裡面 這個叫悲心的人間菩薩 那就是強調正常道的 難行道的一個菩薩 菩薩行 那麼至於我們說這個-求往生淨土 這個要厭離娑婆 往生極樂 是不是 不是菩薩道呢 當然也是菩薩道 因為他們也是發菩提心的嘛 他們如果不發菩提心 那麼這個跟阿彌陀佛-這個願力就不相應 所以一定要發菩提心 那麼發菩提心就應該直接-在這苦難的世界 就在這個苦海裡面度眾生啊 怎麼要自己跑掉呢 不是要跑-是去那邊留學 找一個好的環境-像我們台灣到美國留學 到先進國家去留學 學好了 再回來度眾生 這個叫易行道 易為之路 那麼這個叫作 也就可以說是方便道 因為為什麼呢 精進 菩薩要難行能行 難忍能忍 捨 頭 目 腦 髓 為什麼要捨啊不是金錢-布施一點金錢就不得了了 身外之物沒有什麼 連自己生命都可以犧牲-只要眾生得益他都可以做 這個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事情 這叫特殊的這個根性 對於一般人是作不到 可是作不到 我們並沒有放棄我們成佛目標 我們還是要成佛的 我們是要度眾生的 所以要精進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等到去留學回來 等到我修成功了 回來再說吧 所以就說了淨土的法門 站在佛法來講我們就說-是一個菩薩道上的一個方便道 由方便道而進入真實道 由這個易行道而達到難行道 因為你一下子作不到 所以要慢慢慢慢的訓練 有人說要受菩薩戒啦 菩薩戒就要犧牲頭目腦髓 不但財物要去捨 這個妻子兒女 這個最心愛的 甚至於我們生命都要捨 你捨捨看 也有燒指或是燒臂來供養諸佛 來表現我們菩薩的難行能行 那麼我們如果沒有這個功夫 我們這個程度不夠-還是要慢慢來學習 那麼今天我們在講這個中觀 就牽涉到問題是蠻多的 那我們現在就是-把這個中觀論頌 這個題目這樣解說 各位辛苦了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再繼續 謝謝各位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