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觀論頌-1 主講:超定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各位慈悲的空中曉光佛學院- 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們覺得非常的高興 有這樣的因緣 來到我們慈悲台 為曉光的空中佛學院 來探討中觀的思想 那麼大家都知道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 在各位聽聞佛法也聽很多 法門無量 佛法無邊 那麼在無邊的佛法之中 各位如果沒有學這個中觀 不修中觀 那麼可以說未免太可惜了 為什麼 中觀的思想 這個蠻重要的 因為這個大乘的中觀 我們可以說它是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的大乘思想 怎麼說它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呢 大家都知道佛法 無邊的佛法 有早期的根本佛教 部派的佛教 這是在中觀大乘之前 的佛教思想 那麼這個中觀的思想 就是把早期的阿含聖教 以及各部派的思想 吸收它的精華 而建立的一個宗派 就是一般所講的大乘的空宗 這是承先 啟後呢 我們今天大家知道-一切眾生都有佛性 人人心中有如來 這是後期的大乘思想 還有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一切都是唯心所變的 唯識所現的 這是唯識大乘的思想 那麼這個站在大乘佛法來講 中觀的思想是初期的大乘佛法 而這個唯識大乘以及真常大乘 對這性空大乘來講-它是後期的大乘佛法 那麼我們可以這麼說 從這個唯識大乘也好 這個如來藏真常的大乘也好 都是因為有中觀的性空大乘 以性空大乘為根基為基礎 然後慢慢它成立 而發展出來的一個大乘宗派 所以從這一點來講 我們可以說 性空大乘也就是中觀大乘 它的有這個啟後 有承先而啟後的-這個關鍵的意義 那麼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們中國佛教 在這個思想 在這個教派方面來講 很重要的兩個宗派 一個是這個華嚴宗 一個是天台宗 那麼這個天台智者大師 把這個全盤的佛教-判成五時八教 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化法的四教 藏教 通教 別教 圓教 這個如果聽過佛法的人 大家應該很清楚 那麼這在個藏通別圓-的四教之中 你們的中觀大乘 也就是初期的大乘佛法 在這一個四教之中-是屬於哪一教呢 屬於通教 所謂通者-通前又通後 也就是我們剛才一直說 成語說 承先啟後 你們這個中觀的大乘 尤其是我們現在要探討的 要講的這一個中論 中論的主要就是-阿含聖典的一個通論 把佛陀一生中所講的四種阿含 把它經義教義 作一個這個正確的圓滿的發揮 所以通前 通後呢 這一個通教大乘的中觀的思想 由於有這個中觀性空的思想 而引起了後來發展成的-一個後期的大乘 一切法唯心 甚至在最晚期的佛教 最末期的祕密的大乘佛法 所以在這裡面別教 圓教 也都是以這個中觀大乘性空的 思想為基礎為根本而建立起來 換句話說 如果沒有性空大乘 沒有中觀的思想 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唯識大乘 真常大乘乃至於 祕密的大乘佛法 所以他把這個性空大乘的 中觀思想在這四教之中 它判的通教 那麼也可以這麼說 今天我們修學佛法 法門無量可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的就是個空 這個空宗中觀的大乘 如果不懂得中觀 不學中觀 不修中觀 我們又如何得到生死的解脫 又如何來行菩薩道 又如何能完成究竟的佛果呢 所以在這一個天台的 這個智者大師 把這個初期的大乘佛法 中觀的思想說是大乘的通教 那麼另外呢大家知道 這一個華嚴宗 這個賢首大師 他把這個佛教判成五教 一個小乘教 一個大乘始教 大乘終教 大乘頓教 大乘圓教 小 始 終 頓 圓這五教 那麼這裡他說大乘中觀的思想 主張一切法空 他說是大乘的始教 它是大乘 那麼從大乘佛教的發展-從歷史來說 從這個思想演變的過程來講 也可以說先有空宗-先有中觀的大乘 而後才有宗 唯識大乘 真常大乘 祕密大乘 所以這一個中觀的思想-非常非常重要 那我們這一次呢 準備用了這個十五個題目 來跟大家介紹中觀 本來中觀論頌 中觀論頌總共要二十七品 我們如果原原本本的這個 照這個中論每一品每一品 跟大家來解說 我算一算起碼要講一百二十節 要一百二十節 以這個站在一般佛學院來講 要講兩個學期 等於一個學年才能講得完 我們這個慈悲台空中的教學 也就是曉光佛學院 這一次的課程 我們把這個中觀的課-安排五十二節 所以估計起來還不到一半 不到一半 那麼我們如果這個從頭講 每一品一品去講 每一個頌每一句都講-我們講不到一半 那這樣就是沒有辦法-把這個中論的思想 完完整整的能包容 那麼今天我們為了時間的限制 我們這個選了這個十五講 我們的這個名稱呢 叫作中觀論頌選講 我們把這個主要的根本的 選出來 來跟大家來探討 所以在這裡面呢 我們還沒有正式講到-這個中論的頌文 所謂第一觀因緣品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這是中觀論頌的開頭 那我們現在首先把中觀的概要 作個全盤的這一個說明 在這個短短的時間之內 還沒有講正式的 中觀論頌的頌文之前 我們首先要解說中觀論頌解題 這題目一定要把它解說清楚 能把這個題目解說清楚以後 第二我們才跟各位 各位學友一起學習 修學佛法 尤其我們現在是學中觀的朋友 來介紹這個中觀論頌的作者 是什麼人造這一部論 一般說經是佛說的 我們這個論典是菩薩造的 是我們祖師寫的 我們要把這一部中觀論頌 的作者龍樹菩薩 這一個非常偉大 在佛教歷史上可以說是 空前又絕後的 我們一定要跟大家要這個介紹 那麼接著呢 這一個大家知道 經也好 律也好 論也好 所有佛教的聖典 不管佛說的也好 菩薩作的也好 或者是我們的其它尊者 阿羅漢等等作的論 通通是用印度文寫的 一般現在來講說 用巴利文的 用梵文的 大概的說呢 我們的大乘的佛教 大乘佛教的所有的經典 主要是以梵文為主 都是用梵文寫的 南傳的這個佛教也就一般 他們所講聲聞的一個三藏 他們是用巴利文寫的 那麼今天就如同 我們這個中國人不懂英文 我們看也看不懂 聽也聽不懂 就要把這個英文翻成中文 甚至於我們在台灣講經 那些從大陸來的法師-講經用國語 像他們這個土話 我們都聽不懂 台灣人都覺得聽不懂 所以要有人翻譯 有些人把它說由這個 普通話國語翻成台語 翻成客家話-翻成各方的方言 否則的話我們就聽不懂看不懂 同樣的道理 我們這個經論從印度傳過來 我們作為中國人除非 你研究巴利文的 你研究這個印度這個梵文的 那當然你就看懂 這個普遍來講 都是不懂梵文不懂巴利文 所以作為中國人 我們要懂佛法 要有人由我們的這個法師 高僧大德發大心 把它翻譯成這個中文的佛經 我們才看懂 所以這個是個很重要工作 所以你想想看沒有翻譯 我們怎麼看得懂聽得懂呢 所以這樣子說 我們本論這麼重要一部 由我們的鳩摩羅什法師 這個把它翻成中文 這個我們也是要作個介紹 所以我們講到作者的翻譯者 接著我們要跟大家說的 中觀大乘 他跟其他的這個佛法 換句話說 他跟其他真常大乘 唯識大乘祕密大乘 乃至早期的這個聲聞的三藏 他又有什麼特色呢 我們要把中觀思想的特色 跟大家講一下 有的人聽課聽經也是一樣 《法華經》《華嚴經》 聽了頭當然不知道中間 不知道這個結尾 聽了中間又把前一段 後一段忘了 到最後講經講到最後呢 前面都忘光了 所以現在呢 我們如果能夠這個 把這個綱要 中觀大乘的特色所在 跟大家講一下子 就講中觀大乘 還有我們說講佛法 一般都很籠統一切是佛法啦 這個大乘小乘都是佛法 所有大乘都是一樣 一樣也有不一樣 也是差不多差不多就差很多 所以這個我們要把這個中觀 這個唯識 真常 它究竟不同點在哪裡 你如果都講空 那所有的佛法 沒有不講空也沒有不講有的 那既然一切佛法都叫作空 一切佛法都是有 講空也講有 講有也講空對不對 為什麼我們中觀大乘叫作空宗 跟其它唯識大乘-真常大乘就是有宗 這裡面一定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一定不同 所以我們這裡面的不同之點-把它指出來 那麼還有說中觀論 中觀的一個思想 可以說深廣無邊 既博大又精深 我們如何去掌握它的中心思想 所以我們現在有個題目 把這個中觀性空的思想 主要的根本的論題-緣起性空 性空緣起 什麼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不可得的 把基本的一個原則-基本的一個道理 來跟大家這個介紹一下子 那麼接著還有這個 中觀論頌有二十七品那麼多 我們今天既然沒有辦法-把二十七品中論 整部完完整整來這個-跟大家這個解說 我們必須要了解到 整個中觀論 它的組織它的內容 我們如果曉得它主要組織 講的是些什麼東西 縱然我們沒有原原本本的 把中觀論頌講完 也已經把握它的要義-宗要思想了 也可以說沒有遺憾了 那麼這一個以上這一段 還沒有正式講到-我們中論頌之前 這一段在中國佛教 中國佛教講經的最厲害的 就是天台宗 那麼這個天台宗他們講經 當然華嚴宗的講的也不錯 我現在主要是說天台宗 他們也就是說還沒有講一部經 一部論之前 用這個五重的玄義 譬如說這個先把這部經 把這部論 它的經題論題解說 那麼同時要知道這一部經 這一部論的宗旨中心思想何在 講出來 那我們學了這部經 學了這部論 學了這東西用處何在 本身有什麼這個用途 那麼還有要講到在天台宗 賢首宗也是一樣 講判教 佛法這麼廣大 我們可以說摸不到一個中心點 我們台灣話說摸不到貓毛 我們連這個房子的門都摸不到 找不到門 門竅 所以它就是要把這個佛法-各宗各派 如來一代所說的經教 分門別類的 這個是空宗 這是有宗 這是小乘 這是大乘 同樣大乘裡面還有這個不同 這就如同我剛才所指的 譬如說這個天台宗 藏通別圓這四教 華嚴賢首大師所判的 小始終頓圓這五教 這樣子說 我們現在所講的這一部經 我們現在所講的這一部論 在全盤的佛法之中 佔了什麼樣地位 那麼這個是說等於我們學佛法 那麼真正要研究佛法 尤其現在我們中國的佛教徒 東聽聽西聽聽 這個一下子學這部經 一下子又學那部論 我們沒有辦法融貫 我們沒有辦法了解這一部經 這一部論在印度佛教 整個佛教思想的發展過程 它是站在什麼樣的地位 所以懂的這個佛教的歷史 佛教思想發展的歷史 你就不會常常跟人家爭 很多人喜歡爭 學了這個宗 學了這一派 我們就說這個最高的最妙的 最偉大的最好的 那麼佛說的經 哪一部經不是最好的 哪一部經不是最妙的 所以我們要講經也好-要聽經也好 要誦經 開始我們就合掌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那你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你念這個《金剛經》 不管哪一部經哪一部論 講經的人 聽經的人 誦經的人 都說今天這個經都是 無上甚深微妙法 可是問題這個 我們今天學佛法 要有這樣的熱忱 要有這樣的信心 佛法最深妙的 今天你如果說這個不值得學 這個不值得修 這個叫作毀謗正法 佛法無邊 眾生的根機也千差萬別 每一個人所需要的不一樣 所以對於哪一個經是妙 哪一個法門是最好的 等於說我們到藥材店去 某某醫師啊給我某某最好的藥 我要吃最對我們健康 最有利益的 你說你如果純粹保養 也要看你的什麼症狀 你缺少是什麼 我們就是吃維他命就好了 譬如說維他命E非常重要 那拚命吃吃吃看 都會出問題的啦 所以就是要對症 要需要 不對症不需要的藥 吃了就沒有效果 所以這古來大德這麼一句話說 這個藥 什麼是最好的藥 能對症 醫好你的病 這是好藥 那麼同樣道理 法門什麼是最深最妙的呢 適應你的根機 有用覺得有受用 那就是這個妙法 那麼這個裡面就是說 我們如果通這個整個全盤的 佛教印度佛教的思想了解了 假如我們現在所講的這個思想 站在印度佛教思想的變遷 它是屬於哪一期 哪一階段的思想主流 這一定要弄懂 那麼我們的這個中國-天台宗賢首宗 雖然跟這個現代的學者-的看法不一樣 可是他也知道佛法無邊 這麼多佛法 我們如何能夠掌握 這個要把全盤佛法能夠-融會貫通 而後的這個分門別類的 這個有次第的 這個慢慢慢慢來修學 所以佛法有它的差別性 佛法也有它的融貫性 這一定要了解 那麼以上講到這些在天台宗 在這個華嚴宗 你如果正式講經講論之前 把這本經這個思想-作個全盤的發揮 那麼接著我們講了下去呢 要講到我們這一部論 就是這個中觀論頌的頌文論文 才從觀因緣品第一-最重要的 我們中觀論的思想的中心 我們這個中觀論的意趣 最精華的地方在哪裡 這就是用一段一講來講這個 然後我們現在就根據 這個我們印順導師 在民國三十 大概三十八年左右吧 在香港講的這個中論 因為時間的限制-跟早期在中國大陸 這個身邊的追隨他身邊的法師 原原本本的把他這個-講的清清楚楚 又透徹這個又完整性 全盤發揮 那麼這個在香港為了適應 那些信眾的要求 所以又講了這個中觀論頌選講 他叫選頌 選了一部分 譬如說他準備半個月 或者一個月把它講完 由半個月一個月之間不可能 把這個所有的這個 中觀論頌二十七品完全講完 所以我們印順導師 他以他這個中觀全盤的掌握 我們可以說 印順導師的思想博大精深 全盤佛法他都懂 你講什麼就算什麼 講空就講空-講有就講有 而且說 我們說印順導師是三論宗 印順導師是空宗 順導師是這個思想是中觀的 沒有錯 可是他對其它的思想 譬如說唯識大乘 真常大乘 都有透徹的研究 所以他講的唯識 講這個《攝大乘論》 講真常 講《大乘起信論》 講這個《勝鬘夫人經》等等 都講的非常精 而且我們說講經 今天我們講《阿彌陀經》 我們是根據淨土的思想來講-《阿彌陀經》 今天我們來講這《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 它是以講般若講空的 你就要以這個空宗的思想 以及中觀的思想來講這個心經 今天我們講唯識 三十唯識頌 二十唯識頌 八識規矩頌等等 你就一定要按照唯識-唯識大乘的思想來講 如我們今天講這個中觀論頌 主要的根據我們是用印順導師 在這個民國三十六年大概 他這個出版一本叫作 《中觀論頌講記》 那麼當然其它很多很多 我們現在說下面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開始 佛法講的最主要的論題 中觀最重要的論題 一切法空 我們的一切法空 我們說佛法 佛法就是空 化境就是有 我們對這空有的辯論 辯這個空跟有 那麼我們就是專門講這題目 那麼接著我們講緣起 這個性空 中道 這也是很重要 我們一直講 那麼講了這是以後我們說 我們光是空口說白話 這個我們要怎麼去修呢 中觀的一個觀行 那麼到最後由修因而證果 我們能夠修中觀-學中觀修中觀 而證得中觀 也證得諸法的實相 所以這個中觀最後我們還是 都講空一切都沒有了 我們現在就希望的到些什麼 結果什麼都沒有 不是沒有 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個心經 一切法都是空的 無色受行想識五蘊是空的 我們講這個十二處 六根六塵十二處也是空的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意識界十八界也是空的 甚至於我們佛法最根本 最重要的 十二因緣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十二因緣也是空的 那麼甚至於佛法最重要 最根本的思想 苦集滅道 四聖諦佛法最重要的道理 苦集滅道也是空的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於是我們今天-各位來這裡學佛法 不管在家也好出家也好 你為什麼 我們就是要修智慧 有了智慧才能斷煩惱 有了智慧才能了生死 對不對 有了智慧才能體證真理 所以開發我們的智慧 得到證得諸法的真理 是最重要的 可是在這裡說無智亦無得 能夠證得諸法真理的智慧 是空的 相對的我們智慧所證得 的這個理也是空的 那麼通通空掉了通通沒有了 那麼我們今天究竟-來這裡學什麼 這心經 心經就是-我們天天在這裡 心經這麼簡簡短短的告訴我們 雖然一切法空 不是無所得因空才能得 如果不能空就不能得 馬上準備吃午餐了 我肚子滿滿的 我根本就是 我要來的時候 我才吃了兩個大餅 那今天你想想看 我們給你這最好的 健康的糙米飯 這是最營養又衛生的素菜 又是最好的湯 你說我肚子滿了 肚子滿飽了吃不下 今天告訴各位 我們學法就是因為空 因為一切法空 我們才能得 因為有空才能有 所以心經就說 以般若波羅蜜多故 因為我們有這個般若的智慧 能夠體證一切法空 就如同我們常常說煩惱啊苦啊 師父 唉呀看透吧 放下 所以古來大德說 你要得解脫要得安樂 看破 放下 自在 我們為什麼不得自在 我們為什麼這麼多的煩惱 我們為什麼這麼多的苦 因為我們看不破 看不破又如何能放下呢 放不下就提不起 那麼大家想想看 為什麼看不破 什麼東西才能看破 般若的空慧 學了中觀修中觀 得到般若的空慧 以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你為什麼一天到晚罣礙 沒有智慧 不知道這個空的道理 所以處處執著 繩子綁的緊緊的 如膠似漆 所以現在我們有佛法修行的空 修這個般若 學這個中觀修中觀 最後就能得到如來之果-涅槃之果 像剛才說的這個究竟涅槃 那麼上面又說 以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無上佛果 我們在座乃至於每一個人 今天來這邊聽經 我們來到三寶門中 從開始歸依三寶受持五戒 八戒乃至於 這一個出家的具足戒 這個菩薩戒 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成佛啊 就是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對不對 那你想想看 你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想成佛 一定要有個般若的空慧 一定要學中觀修中觀 這幾個非常非常重要的 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這個我們到最後 到最後要肯定 修學佛法最後 一定能夠開悟證果 能夠轉凡成聖 能夠達到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 那麼簡單一句話 修中觀學中觀要證得的 一個果位是什麼 一個究竟的涅槃 涅槃果 另外一個就是叫作如來果 也就一般成佛 我們這個把這個中觀 沒有正式開講之前 作這樣的一個簡單的一個了解 那麼我們下面才正式來講 這一個中觀論頌解題 那麼這一節課就到這裡 我們先休息一下再回來 謝謝各位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