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淨珠法師 講題:解深密經 70 解深密經 第七十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一般都能夠了解到 佛陀透過修行而成就這個果位 我們就稱之為成佛 成佛的這個身體 這個生命體 我們就說他有三身 一個就是法身一個就是報身 一個就是化身 在我們解深密經裡邊 就針對著法身跟化身來做解說 這中間透過 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而所得到的這個報身 在於解深密經裡邊就沒有談到 所以原則上就是以成就佛果位 就是得到清淨法身 但是修學菩薩而成佛 必然就是自利利他 的一種精進努力 即使達到成佛了 必然也是要廣度眾生 所以他就會顯現他的化身 而顯現化身 這個並沒有經過加行的 很自然的就會顯現出來 他的自然 自然到什麼情況呢 自然到像我們熟睡之後的 醒過來馬上就有知覺 或者像聖者們入於滅盡定 滅盡定也叫做滅受想定 受心所不起作用 想心所不起作用 雖然入於這個滅盡定當中 只要一出定馬上 又能夠起分別功能作用的 一樣 所以不必再做加行就能夠 來跟眾生達到相應 所以佛陀的度化眾生 他都是隨緣能夠顯現的 所以有的人會說 師父 我不會跟佛陀講話 但是我內心裡邊 有很多一些苦惱 想要讓佛陀如何如何的知道 甚至於如何如何來跟我 加持等等 我都會跟他們說你不用講 你只要虔誠的禮佛的話 佛陀都有辦法知道你的心想 你心裡邊所想的 你只要能夠遵照佛陀所說的 五戒十善法 好好的去修行去修持的話 一定可以感應的 這一個就是我們所謂的 佛陀起化身 來響應眾生的這個因緣 他都是不必要經過加行 就可以起功能作用的 我們今天看課文的 二百一十一頁 這一個地方是曼殊室利菩薩 又再請教佛陀了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跟佛陀請教說 世尊 如來化身當言有心?無心耶 既然有法身 顯現他的化身來度化眾生 這個化身有沒有心 有沒有作為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 非是有心亦非無心 不能夠從我們凡夫眾生的心 想說是有是無來做區別的 為什麼 因為佛陀的化身 不可以說他是有心非是有心 不可以說他是有心 亦非無心 你也不能夠說他是無心 何以故 怎麼說 無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佛陀的法身自性 他本來就是常寂空性 他本來就是法爾如是的 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佛陀的化身 是因為隨著眾生的 機緣感應而顯現 所以他是依他心故 佛陀是依於他心 哪一個他 眾生心而起功能作用 所以佛陀的化身他是機感則有 他是因為有機緣的感應 他就會顯現出來 如果機緣不足機緣不夠的話 就不能夠顯現了 所以這樣子無自依心 他自己本身沒有說 我要加行我要起心意 我要起什麼功能作用 自己沒有這樣子的 因為他是就是真如的境界 空寂性的境界 但是因為眾生的需求 他就會有顯現 眾生的因緣所以他就會顯現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又再繼續請教了 世尊如來所行如來境界 此之二種有何差別 如果說我們站在 佛陀的境界來說 佛陀的所行 這個所行最主要的就是說 佛陀你的內心當中的 這種種種的心行 或種種的這種心相 你是怎麼樣子的一種 如何的來安住他 甚至於我們說 佛陀所悟到的境界是空寂性 所行的安住跟境界的安住 又有什麼不同 有時候佛陀內心裡邊 有關於有心的這個部分 跟沉靜 也就是說動態的部分 跟靜態的部分 有沒有什麼不同 是怎麼做解釋的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 如來所行謂一切種 如來共有不可思議無量功德 ?所莊嚴清淨佛土 什麼是所行 就是說因為我們一般的凡夫 當然你就會所謂的 種種的動態的行為 或者所面對的這種境界 凡夫是住於三界內的 我們所行的是三界內 突然之間或者來生下一輩子 說不定到天上去了 下一輩子說不定到三惡道去了 或者來生還是出生為人 我們的所行的範圍 就是這樣子的 但是佛陀他是超越三界之上 他就不在三界裡邊了 所以謂一切種 就是說所有的這個三界內 當然佛陀是不安住於這個地方 這個是有為世間 佛陀是超越世間之外的 這個是一切 沒有方位可說 如來共有不可思議無量功德 所以佛陀他是安住於哪裡 他是所行於哪裡 共有的不可思議無量功德 只要是佛佛道同 佛佛道同佛的境界 是超越世間法之上的這種境界 所以只要是成佛的境界都一樣 都是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 眾所莊嚴清淨佛土 也是眾所莊嚴就是非常莊嚴 非常莊嚴的一個場所裡邊 就在這個地方安住 他所莊嚴的代表是清淨佛土 像我們前面的 像我們前面最開頭的時候 佛陀安住於什麼地方 我們如果看看課文的第一頁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 他是住於最勝光耀七寶莊嚴 放大光明普照一切 無邊世界無量方所 這個無量方所裡邊 我們經過種種的描述 第二頁的就是說 無量功德眾所莊嚴 大寶華王眾所建立大宮殿中 我們佛陀就是 住於這麼樣子的不可描述的 無量無邊的 莊嚴的一個功殿當中 所以就是眾所莊嚴 清淨佛土的世界當中 再來談到如來的境界 如來的境界謂一切種五界差別 佛陀他的境界就遍於 一切種的五界差別 什麼是五界差別 當然就是我們所謂的五趣 所以佛所言的對象 他的境界所面對的一切境界 面對一切對象 他是約為五界差別 這個五界差別 我們下面有所解說 何等?五一者有情界 二者世界三者法界 四者調伏界五者調伏方便界 如是名?二種差別 這個五界在我們前面的 一百一十四頁 在談到這個知法知義裡邊 就有解說過了 從有情世間來說 從我們所安住的世界來說 從我們器世間的一切萬法來說 乃至於得到聖者的境界來說 乃至於聖者 如何的度化眾生來說 像這一個就是 佛陀所緣的一切對象 所行還有他的境界 他的差別不一樣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再請教佛陀了 世尊 如來成等正覺轉正法輪 入大涅槃如是三種當知何相 我們一談到佛陀的境界的時候 就以這三句話來做描述 一個叫做成等正覺 就是我們一般 像在心經裡邊所說的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了 就是成佛的意思 再來佛陀就轉正法輪 因為只要成佛 他必然的就是要轉法輪 就是講經說法 開示義理給眾生來了解 一代代的傳承 佛陀是如此 當然諸大菩薩乃至於 已經修學過的 就是已經有所認知的人 必然就教導後面的初學者了 入大涅槃 佛陀悟得的境界就是涅槃 涅槃就是寂靜就是寂滅 就是非常寂靜的 滅除一切煩惱性的 那種清淨自在的境界 如是三種當知何相 這三種要怎麼來跟他了解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 當知此三皆無二相 這三法 你都不能夠跟他加以區別的 皆無二相 你不能夠從他的有跟無來說 從他的淨跟染來說 從他的就是我們一般的 那種凡夫跟聖者的 怎麼樣子的那種差別相 裡邊來做了解 不可以的 謂非成等正覺非不成等正覺 非轉正法輪非不轉正法輪 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 何以故 你都不能夠說他是如何 你說他是成等正覺 你不能夠這麼說 你說他非不成等正覺 也不可以這麼說 你說是這樣你說是那樣 只要落於言說的了解 只要落於內心裡邊思惟的境界 都是不正確的 何以故 為什麼這麼講 如來法身究竟淨故 如來的這個法身 他是究竟的一種清淨法 如來的化身是常示現故 如來的化身為了要來度化眾生 他就是一直的千變萬化 像這一個都不是我們眾生的 心意識有辦法 去理解得到的境界 就如同我們一般的人 沒有辦法了解到 祖父祖母他們在處理事情 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什麼要那麼做 或者我們的下屬也不懂得 總經理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什麼要那麼做 有的時候解釋出來 反而這一個內心裡邊的 那種措辭說不定會有所偏差 所以就是程度不夠的 或者理解不到的 你跟他解釋得太多的話 也反而是一種障礙 像佛陀的境界 他是超越三界之上 又是最究竟清淨的 以我們煩惱相應的凡夫裡邊 了解得到嗎 還是了解不到的 所以這一個都是 不能夠說他是如何如何如何 他有相對性的 說他是非成等正覺 或說非不成等正覺的 二相說法都是不對的 乃至於非入大涅槃 非不入大涅槃也都是不對的 因為從這個法身裡邊來說 是離言說 從化身來說 更是法身所演化出來的 那種功能作用 也是不可言說的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再請教佛陀了 世尊 諸有情類但於化身 見聞奉事生諸功德 如來於彼有何因緣 現在我們有情眾生 當然在於學佛的過程當中 跟佛陀之間的因緣 就是佛陀有化身來跟眾生相應 甚至於說 我們能夠聽到佛陀所說的 這種佛理佛法 甚至於還可以看到佛陀的身相 像釋迦牟尼佛 從他成道一直到他涅槃 有四十幾年的時間 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的 行住坐臥等等 像這樣子諸有情類 但於化身的見聞奉事 我們可以看到像釋迦牟尼佛 他還是一樣要托缽 還是一樣的在於樹下在於河邊 還是一樣的要沐浴 還是一樣的要有大小便利等等 甚至於後來還是一樣的 像托缽還是托空缽餓著肚子 甚至於還是會有這種疾病的 這種威脅等等 像這樣子的這一種 狀態裡邊 我們生諸功德 因為有奉事有清淨 當然從六波羅蜜多當中 都可以有所修學等等功德 如來於彼 如來就是 對於這一類的眾生 對於清淨在於身邊的眾生 有何因緣 是不是有什麼因緣 才能夠來見聞奉事 為什麼有的見得到有的見不到 為什麼有的可以親近 有的親近不到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 佛陀就解釋 如來是彼增上所緣之因緣故 又彼化身是如來力所住持故 就是說由法身而起化身 化身就成為眾生的增上緣 佛陀的法身當然就是如如不動 為了眾生的機緣 而起了化身的功能 所以佛陀的化身就成為 眾生修學善法的增上緣 但是化身哪裡來的 當然是法身來的 所以法身又做為化身之所依止 所以說如來是彼增上所緣 之因緣故 就是說佛就是眾生的增上緣 又彼化身這個化身又是如來力 如來力就是如來的無上功德力 所住持故 所住持的 就是說化身 他怎麼能夠起功能作用 就是因為有無量的功德力 為他之所依止所住持 所以也就是這樣子的關係 眾生來修學佛法 就是有這個 佛陀的化身為增上緣 我們才有辦法來修學了 因為如來的法身 他本來就是法爾如是的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又再請教佛陀說世尊 世尊等無加行何因緣故 如來法身?諸有情放大智光 及出無量化身影像 既然世尊 這個世尊等當然就談到 是世尊也好 是十方世界的如來也好 既然都是不用經過加行 既然不用加行 為什麼他可以依這個化身 而起這個大智慧光 就是以他的智慧光明 甚至於又可以顯現出 無量的化身 來度化一切眾生 聲聞獨覺解脫之身無如是事 為什麼只有如來可以 為什麼只有十方佛可以 而聲聞的阿羅漢 獨覺的辟支佛 他們是屬於解脫身 這個前面有解釋過 佛陀是法身 二乘是解脫身 為什麼解脫身 他就沒有辦法引發化身 佛告就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 善男子 譬如等無加行 同樣的都是沒有加行 從日月輪水火二種頗胝迦? 放大光明 非餘水火頗胝迦? 謂大威德有情所住持故 諸有情業增上力故 這個地方既然都是沒有加行 如來的顯現他的化身 來度化眾生 不必要經過加行 二乘聖者他當然也是沒有加行 沒有加行他不能夠起化身 現在要舉例子來說 從什麼來說 日月輪就是日輪跟月輪 日輪跟月輪水火二種頗胝迦? 就是說日輪就是太陽 太陽很強很強的時候 就如同火一樣的 為什麼呢 他就是非常的熱烈 這種非常熱烈的 火性的頗胝迦寶 就是一種寶物了 所以火性的頗胝迦寶 就如同太陽一樣 月亮月輪他是清涼地 他就很清涼的 晚上像在十三十四十五 十六十七的這個農曆月日當中 都是很清涼的 這種清涼就如同 水輪的頗胝迦寶一樣 就像水一樣的很清涼 夏天很熱的時候 如果能夠到山裡邊洗個山泉水 真的是很清涼 好了 這舉例子 日輪的像火的這種寶 或者月輪的清涼的 這種像水性的寶 它是放大光明 它們所放的光明 就不是普通的水 就不是普通的 火的那種頗胝迦寶 能夠來做例子的 代表什麼 謂大威德有情所住持故 這個寶的光明 雖然都不是經過加行 本來如是本來如此的清涼 或者是他的那一種熱烈 不是我們一般的水火 可以來做例子 佛陀的日輪月輪的寶 他就是因為經過大功德力 大威神力大智慧力 所得到的所加持的 諸有情業增上力故 像這一個 我們世間的一切有情殊勝 都只是我們一般的有情而已 當然沒有那麼的殊勝法了 再舉第二個例子 又如從彼善工業者 之所雕飾末尼?珠出印文像 不從所餘不雕飾者 就是說像我們有一般的 就是說從這個寶石當中 來跟他雕 來雕飾很多很多很多的 一些就是我們所謂的藝術品 你如果是善工業者 就是說非常有技巧的 這種工匠 他所雕飾出來的 這種摩尼寶珠的那種印文 假如說裡邊種種的條文之類的 他就不從所餘不雕飾者 他就跟那一種的其他的 不是很好的工夫所雕飾出來的 當然就是不一樣 有的真的是 出神入化的那種境界 就不是我們一般的工匠 有辦法雕塑得出來 所以善工者跟一般者 還是不一樣 是模仿不到的 一定有他的種種種種的技巧 甚至於他的那一種工夫 在裡面的 如是緣於無量法界方便般若 極善修習磨瑩集成如來法身 從是能放大智光明 及出種種化身影像 非惟從彼解脫之身有如斯事 所以如來的化身 他就是緣於 主要的就是說 這樣子的因緣所成就 什麼因緣 就是無量法界方便般若智慧 極善修習 佛陀在修學的過程當中 就是得到了最極清淨的 這一種方便般若 甚至於他所營造出來的 這一種最極光明的 最極清淨的這一種如來法身 這種如來法身 甚至於由這個清淨的法身 所顯現出來的種種化身 當然就不是二乘聖者的 這種解脫身 所能夠顯現的 差別在哪裡 當然差別在於二乘的聖者 他們的悲心不夠 他們度化眾生的功德力不夠 所以當然就沒有辦法顯現出來 就像我們普通一般的例子來說 一個樂於好善布施的人 他只要看到什麼人很辛苦 看到什麼人痛苦的時候 他馬上就很快速的去幫助他 但是如果一個好靜的人 他雖然說他很用功的 在於他的事業上 或者他於學問上面 但是遇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 他也是無能為力 因為他發不出那個心說 我要放下工作 我要浪費半天的時間 來幫助別人 他做不到的 這樣子來說的話 當然功德力就會不相同了 一個我可以放下我的工作 放下我的利益 我來幫助別人 那可以的 有的就是不行 所以菩薩而成的佛 跟二乘聖者得到的解脫身 功德力就是不一樣 當然就沒有辦法顯發出 他的化身了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再請教佛陀說 世尊 如世尊說 好了 如世尊說就代表 佛陀以前曾經說過的 如來菩薩威德住持 令諸眾生於欲界中生剎帝利 婆羅門等大富貴家 人身財寶無不圓滿 或欲界天 色無色界 一切身財圓滿可得 世尊 此中有何密意 如果佛陀為了要化度眾生 他就會出現在於人間 出現在於人間的時候 當然是以他過去的 修學的威德力為住持 也就是依於過去的威德力 就是種種的功德威神力 以這樣子的功德威神力 他在欲界裡邊出生 出生於剎帝利種族當中 出生於婆羅門的 這種富貴家庭當中 甚至於他即使不管是在 帝王之家也好剎帝利 或者婆羅門的大富貴家當中 他所得到的這種人身 可以說都是財?無盡的 甚至於非常莊嚴相的 都無不圓滿 就是人中當中 在我們所有的人類當中 是最富貴的最圓滿相的 最莊嚴相的 或者即使在欲界天是如此 到了色界天到了無色界天 也一樣的身相圓滿 甚至於就是他的這種財產富貴 財寶等等也都是圓滿的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讓我們想不通的地方 這密意 我們沒有辦法去理解的 為什麼 只要是化身佛在人間 都是這麼殊勝的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就跟他回答說善男子 如來菩薩威德住持 若道若行於一切處能令?生 獲得身財皆圓滿者 即隨所應?彼宣說此道此行 若有能於此道此行正修行者 於一切處所獲身財無不圓滿 這一段話裡邊 就是說一方面佛陀出現人間 不是出生於剎帝利種族中 就是出生於婆羅門中 得到財寶的圓滿 得到於人身身相的圓滿 不但說自己是如此 只要親近於佛陀的人 也能夠得到像這樣子的功德 以後你也可以因為親近佛法 因為你的恭敬三寶 因為修學佛理 往後你也一樣的出生於 剎帝利種族當中 以後出生於婆羅門當中 一樣的是人身財寶的無不圓滿 原因在哪裡 因為如來菩薩威德住持故 因為佛陀本身 就是因為有這麼多的 功德的為之所依止 所以你只要隨著佛陀 來修學的話 必然的你就會跟著佛陀所說的 此道正行 你就可以依著佛陀的 這樣子的方法方式 你也這樣子的來修學來做 所以佛陀是這麼做 而有這麼多的功德 我們隨著佛陀的方法去做去行 同樣的會有這麼殊勝的功德 所以一樣的 一切處所獲是身財無不圓滿 身相也是很圓滿 財寶也是很圓滿 若有?生於此道行違背輕毀 又於我所起損惱心 及瞋恚心的話 命終已後於一切處 所得身財無不下劣 也就是說 如果我們有這個因緣 來親近佛陀 對於我所講的道理 對於我所說的實踐法 你怎樣呢 違背輕毀 你是違背的 背道而馳 甚至於就是輕視甚至於毀謗 毀謗於佛陀所說的教法 甚至於對於我 於我所就是說 和我有關係的一切種種 你只要有所行有所做的話 你都會起損惱心 你都會起煩惱 甚至於還起瞋恚心 還生氣 還來罵 佛法的不正確三寶的 他的如何如何的沒有功德行 或者因為 在修學這一切法門當中 尤其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你是不能行也不能忍 尤其是布施法 救度一切苦難眾生 是一定要很忍的 不眠不休 甚至於還要飢餓 甚至於還要花體力 你確是在這樣子的 工作當中 這樣子的學佛當中起了煩惱 甚至於起了瞋恨心 甚至於起了毀謗 你最後這個時候 命終之後你就於一切處 身也不圓滿財寶也不圓滿 你的身相就不會莊嚴了 甚至於你的這個財務的部分 財寶的部分 你也會有所欠缺了 所以無不下劣 就是不會圓滿了 曼殊室利 由是因?當知如來及諸菩薩 威德住持非但 不但 不但能令身財圓滿 如來菩薩住持威德 亦令?生身財下劣 就是說因為這個因緣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佛陀的威神力當中 你也可以依此而得到 身財的圓滿 但是你如果因為親近了三寶 你卻是起了毀謗瞋恨 你也會由此得到身財的下劣 所以我們在親近三寶當中 成為一個佛弟子 我們是不是也要有所警惕 別人為什麼可以得功德 為什麼我拜了那麼久 我學佛學了那麼久 還是得不到功德 問題在哪裡 是不是我們這邊所談到的 是不是起了違背輕毀 是不是起了損惱心 是不是起了瞋恚心 自己一定要有所警惕 你才不會同樣的 在於三寶門中反而是煩惱重重 這個是要自己去注意的地方了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就請教佛陀說 世尊 諸穢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 諸淨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 就是說在於這個穢土 當然就是三界內 在這個三界內的眾生 什麼事情是容易得到的 什麼事是不容易得到的 而且在這個清淨土當中就說 像佛土清淨當中 像彌勒的兜率淨土 像在西方的極樂淨土 什麼是容易得到的 什麼是不容易得到的 佛陀就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 善男子 諸穢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難得 有八種事情很容易得到 既然叫做穢土當然就不清淨了 不清淨相應的有八件事情 有二件事情就是我們所謂的 逆水行舟 不容易得到的 但是你在這個穢土當中 我一定要得到清淨法 就是有二件事情你可以 很困難很困難才會得到 是什麼 何等名?八事易得 一者外道 在這個穢土當中 我們很容易墮落於外道的 不正確的思想之中 什麼是正道什麼是外道 我們會搞不清楚 但是就是很容易墮落於外道 二者有苦?生 就是容易起煩惱 所以苦惱多多 三者種姓家世興衰差別 就是說我們在這個世間法當中 你出生於什麼樣子的家室裡邊 可能是有情的家庭 有富貴的家庭 也可能出生於就是貧賤的家庭 四者行諸惡行 容易做壞事 因為我們的煩惱很多 煩惱一起來的時候 不管三七二十一 就是隨性而做 大部分都是做錯事情 後面來懊悔都來不及了 因為已經成為事實了 像有的人一生氣就打了一巴掌 打到對方打到小孩耳聾了 甚至於腦死了都有可能 五者數犯尸羅 容易犯戒 尸羅就是戒律 很容易犯戒 就是很容易做不對的行為 六者惡趣 會墮落於三惡道之中 七者下乘 下乘我們稱之為三乘法 三乘法所謂的下乘就是說 菩薩可以達到成佛是上 而聲聞緣覺他是只有到 二乘乘者 只有解脫身 所以叫做下乘 容易走上於聲聞乘 或者緣覺乘之中 八者下劣意樂加行菩薩 下劣意樂就是發心不夠廣大 就是比較低下的 即使他有發心也是非常的低下 像這一個叫做下劣意樂加行 的那一種菩薩 這個就是在於我們的穢土當中 容易得到這八法 何等名?二事難得 在這穢土當中不容易得到的 但是你一定要很勇猛精進 才可以得到是什麼呢 一者增上意樂加行菩薩 之所遊集 就是說一定要增上的 增上的當然就是我們所謂的 難行一定要能行 難忍一定要能忍 非常的辛苦了 這種辛苦你一定要怎樣 你一定要加行 一定要好好的勉勵自己的 這個菩薩之所遊集 遊集就是 你一定要在這個範圍之中 難行能行當中 難忍能忍當中 好好的來做 來做加行 這個是很難得 很難得的一種功德行 二者如來出現於世 就是有佛出世世間你就會和樂 現在我們就是說 在這個穢土世間 一定要有如來出世的 那一個時段 就是屬於和樂的時段 快樂的環境 這種不容易 曼殊室利諸淨土中與上相違 淨土的難得與易得 就是正好相反 前面的那八種在於淨土中 是不容易得到的 後面的二種裡邊 對於菩薩來說 根本就是不用再去加行 就可以真正的得到 當知八事甚?難得二事易得 就是前面的八種 就是淨土不容易得 不會去得到的 就是難得不會去得到 但是後面的這二個 就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了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 白佛言 又跟佛陀請教說 世尊 於是解深密法門中此名何教 我當云何奉持 到了最後 所有的問題都請教過了 連佛陀的心行佛陀的境界 佛陀的法身化身都請教過了 現在我們這一個法門 應該要叫什麼名稱 也就說他的教名 應該怎麼稱呼它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曰 善男子 此名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 這個名稱叫做 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 就是佛陀的他所要完成的 所要去教化的 所能夠得到的境界的 那種了義之教 因為曼殊室利菩薩又問說 我當云何奉持 佛陀就說 於此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 汝當奉事 你就是要好好的來做 你一定要照著 前面所告訴你們的 有關於如來的境界是這麼殊勝 如來的境界是這麼樣子的莊嚴 度化眾生是如何的悲心悲願 你也應該要照著 這樣子的方式來學 照著這樣的方式來做 只要眾生有所困擾 只要眾生有所障礙的話 你就要好好的來教導他配合他 甚至於引導他 所以如來的化身 他是無盡無數的化身 眾生有所需求 他必然的就能夠顯現出來 說是如來成所作事 了義教時於大會中 有七十五千菩薩摩訶薩 皆得圓滿法身證覺 就在講這個 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 的這一品的時候 當下就有七十五千菩薩 就說有七萬五千的菩薩 當場的來聽這樣子的一個法門 這個就是七十五千菩薩 皆得圓滿法身正覺 都能夠得到法身 法身是不是就一定成佛了 當然不是 達到初地就有一分法身 達到二地就有二分的法身 代表他們的境界 就是非常的殊勝 達到登地以上了 就是在場這麼多人在聽 就有七萬五千個菩薩 證得初地以上的境界 所以叫做正覺 就是有所證悟有所覺了 這一個就是我們這個 解深密經當中 告訴我們從修學佛法 所要修的譬如說三性三無性的 這些道理 乃至於成為修學的菩薩法門 應該要修持什麼法門 達到登地以上的菩薩們 他們是如何的來修 每一地要修的法門是什麼 要斷的煩惱是什麼 所能夠得到的功德是什麼 我就在這個地波羅蜜多品裡邊 也是解說得非常的多 甚至於我們應該所要修學的 這些止觀法門 你應該要如何的來跟他理解 體悟 也問了很多的問題來做解釋 如來成所作事品 可以說是如來的教化眾生 隨眾生的機緣 而顯現他的化身的這種境界 其實佛陀他是無時無刻 都在顯現無量的化身 來跟我們做引導的 我們有沒有感應 就看你自己本身 前面的你是以虔誠的心 以精進的心 來修學佛法 還是以輕慢的心 以毀謗的心來修學佛法 平常就會說 既然我是佛教徒 我當然都是很尊敬三寶 我都是很虔誠的在學 問題是在學的過程當中 因為自己體力 的這個沒有辦法配合 或者自己精神部分 你的沒有辦法支持 而當中有起了種種煩惱性 不管是身業的不管是語業 不管是意業的 起了那種不耐煩 起了那一種口業隨意一說 說不定無形之中 就造作了毀謗業 無形之中你就造了輕慢業 當然在於我們的功德 的修學裡邊 難免你就是會有所欠缺 甚至於就是說我們前面所說的 你往後的那一種身財 就沒有辦法莊嚴了 也就沒有辦法圓滿了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 在佛門中修學過程當中 是盡量的就是以歡喜心來結緣 以歡喜心來精進 如此我們的功德也才能夠 真正的殊勝 這一個就是我們 這一部解深密經 有五卷有八品的一些內容 希望大家聽過之後 能夠多看幾遍 甚至於能夠照著這個方式 好好的一步一步來修學 是不是我們這一輩子 就能夠達到成佛 要看你的精進力了 看你的智慧力了 如果沒有的話 當然也不用就是 自己內心裡邊難過說 讀了一輩子的佛書 甚至於從我懂得從我入佛門 就開始一直的研究佛法 為什麼我還沒有辦法像 釋迦牟尼佛一樣有所證悟 當然就是我們的智慧還是不夠 我們自己本身的體悟 還是不夠究竟了 但是修學佛法也不是一生一世 就可以達到的 必然的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是蠻長遠的一段路程 所以只要我們保持著 這一個菩提心 不要跟他間斷的話 生生世世都是可以來親近佛法 都是可以來修學佛理的 這一個是了解到 這一部解深密經的義理 我們每一個人 可以說都是凡夫眾生 就是我本人當然也是如此 還是在修學當中 修學我所講的 當然是遵照我們的課文 中間的解說 有很多是我自己本身 的一種經驗經歷 拿來做一種比喻 就是譬喻的部分 來說給大家聽 這個譬喻的部分 說得符不符合 當然是看個人的 這種了解程度的深淺不同 甚至於說不定有人還會認為 這種比喻說不定是不相應的 也有可能 但是我們是凡夫眾生 我們在修學的過程當中 只不過說我是早了諸位 說不定是早了幾年 看得是多了一點 但是領悟的能力 是不是一定就很正確 也不一定 所以大家就是遵照著這個方式 順著這樣子的一個方向 大家共同的來努力 如果說認為不對的不正確的 也是大家能夠多一個警惕 這種觀念就是不對的 如果認為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或者你所參考的經論 因為諸位說不定所看的經論 比我還要豐富也不一定 因為個人的環境 個人所親近的師長是不一樣 說不定你還有大部頭的經典 說不定還有大部頭的論典 比我所看得還要廣泛 你如果認為說可以印證 認為是正確的話 就更努力更精進 我們就共同的在這個修學道上 大家攜手共進 我自己本人當然也還要 再繼續的努力 諸位也是一樣的 不要懈怠了 大家精進同進的 能夠達到成佛的境界 這個是我們最希望的 就到這個地方祝福大家 身心自在菩提心不退 生生世世我們都可以成為 法侶的來修學佛法 就在這裡祝福諸位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