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解深密經 34 主講:淨珠法師 解深密經 第三十四集 諸位同學 大家好 阿彌陀佛 在解深密經第二卷的 無自性相品裡面 談到三種無自性性 這個三種當中 是不是因為有三自性 而來立三無性 不是的 是因為我們一般的有情眾生 在依他起上 在圓成實相上面 因為沒有正確的 理解他的因果關係 或者他的緣起的這些前後關係 或者一切諸法的寂滅性 而引生了這個遍計執 所以這個遍計執 就稱之為增益遍計所執自性 這個遍計所執 他是怎麼樣子來的 就是因為眾生 於依他起自性上 於圓成實自性上 因為隨起言說 也就說因為他不懂得 但是我們依他起當中 就是會來做解說的 什麼因什麼緣有什麼果 或者說因為透過修行 能夠悟得無我的境界 達到他的寂滅性等等 就在於這樣子的解說當中 也就是說 在於有為法上起言說相 在圓成實相上 就起了言說相 這個言說相當然就會 這麼說那麼說 說這個說那樣 在這樣子的解說 為什麼他會有這樣子的解說 第一個原因 像我們人類眾生 我們的一般的人類 當然就是言說相 就是真正的講 說 之所以會有講會有說 就是因為我們的六識的 這個名言種子的關係 每一個人在這言說當中 就會留下 也就是說留下的種子 六識緣六境 就起諸言說 就會儲存於阿賴耶識當中 這一個就是言說種子 或者是名言種子 第二就是由言說隨覺故 隨覺就是他有所覺悟 有所瞭解 但是他有所瞭解 像這一類的眾生就不像我們人 是有知識的 像我們人有發明了語言文字 所以比我們要低一層的動物 來說的話 他們也應該是有所認知的 有他們的共識 但是這個共識當中 雖然我們聽不懂 他到底有沒有講什麼語言 但是我們從種種動物 相互之間的那一種關心照顧 跟身體的那一種接觸 應該說他們還是有言說相 所以這個就是言說隨覺 第三個由言說隨眠故 這一個是說明 在更低級一點的動物 比如說一般的昆蟲 或者一般的螞蟻之類的 像這樣的一種畜生類當中 比較低級的 我們有時候說 他們的六根 不一定是完全具足的 既然六根不一定完全具足 當然就不一定是完全 六識都發生功能作用了 但是他們有沒有知覺性 他們有沒有言說相 也應該是有 所以這一個就說明了 雖然他不能夠像我們人一樣的 這樣子很明顯的來瞭解 對方的意思 他雖然 說不定也認識的不夠清楚 甚至於也可能沒有言說 但是他們相互之間 還是有他們的溝通方式 我們最明顯的就像螞蟻 螞蟻一定會有一隻先出來探路 出來找 他只要找到了一個目的物的話 你看他的動作他就會跑得很快 就快點回去 跑得很快回去之後 一下子就帶著 一大群的螞蟻過來了 而且你要注意看 要來的跟要回去的 他們不管哪一隻 一定都要再打個信號 所以一定打過信號才過去 再看到第二隻打過信號再過去 每一隻都是如此的 就代表著他們也一定 有他們的溝通的方式 這種溝通的方式以我們 對他的解釋來說 也是屬於一種言說 當然這一種言說隨眠故 就是非常的微細的 那一種遍計執上面的 一種功用 所以這個隨眠是不是就是我們 一般所講的煩惱種子 或煩惱習氣的 的一種功用 應該不是 應該可以說就是非常微弱的 一種溝通的方式 不管是我們人類的 語言音聲也好 是一般動物的了知也好 就是低等動物的那一種認知 都是一種言說相 於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中 執著遍計所執自性相 就會從這個依他起上面 起遍計執 就會從這個圓成實上面 就會起遍計執 人類是如此 一般的動物畜生類也如此 但是我們說到 在生死輪迴中的眾生 有天上的 也有人間的也有三惡道的 如果把阿修羅 也包含進去的話 就是有六道眾生了 所以可以講說 不管說是我們人間的跟天上的 應該有他的一些溝通的 相同的那種方式 比較容易讓對方瞭解的 但是低等的動物 他們可能是 沒有辦法像我們這樣子 但是也應該是有言說隨覺 也應該有言說隨眠 所以就會在這個上面 依他起的上面就起了遍計執 自性相了 起了遍計執之後 當然就是如如 執著如是如是 第一個所講的如如 就是代表著對於這個遍計所執 引生的這個言說相 就會這麼說就會那麼說 這樣子就是那樣子 如如 就照你所認知的 照你所認識的這麼來講 你的這種執著的因緣 就會如是如是的一直的來說 一直的來傳達出去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原則上 學了很多很多的知識 或者很多很多的經驗 大部分我們都有一種習慣性 就是喜歡講給別人聽 要有耐心的來聽別人講 可以說這個比例還是比較低 當學生的或者是聽演講的 以這樣子的一種學生 學徒的身分 或者去聽演講的 這樣子的一種身分 當然你一定要坐在那邊聽 一定要站在那邊聽 像學校的朝會的訓話 再怎麼熱還是要站著聽 這樣子來看 我們每一個人要聽人家講 如果你是一個學有所成 或者是一般的這個生活面的話 可以說我們大部分 都喜歡講給別人聽 所以這個言說相的這種表達 言說相的這種發揮 可以說 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本性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 學習靜下心來 多聽別人的意見 多聽別人的經驗 他的經驗 必然是要發揮一段長時間 甚至於就是要有他的一些 就是經驗或者他的體力 或者他的很多很多的條件 投入之後 而所呈現出來的 甚至於我們說 可能花費了三年五年十年 的一種成果 聽他這麼一講 往後我們如果要做的話 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 甚至於吸收他的經驗 他過去的錯誤 我們可以有所警覺 再來於依他起自性 及圓成實自性上 執著遍計所執自性 由是因緣生當來世依他起自性 也就是說 我們就在於這個依他起自性上 就在於這個圓成實自性上 就會執著遍計所執自性了 起了執著 依他起方面的執著 就是不正確的那一種認知 不正確的那種理解 對於圓成實 他的不生不滅的這個法上 你也起了一種錯誤的認識 由是因緣 就是這樣子的關係 你就會生當來世 就會生起當來 就是來生的依他起自性 你就會又構成 他的一個因緣的條件了 由此因緣或為煩惱雜染所染 或為業雜染所染 或為生雜染所染 所以就會於生死中長時的馳騁 長時的流轉就無有休息 生起當來的依他起 當來世的依他起 當然就是我們來生的生命 你就會引生來生的生命 這個因緣為什麼會起 當來的依他起 這邊說出幾個原因 一個就是煩惱雜染所染 煩惱當然就是我們的根本煩惱 隨煩惱 如果從唯識學立場來說 根本煩惱有六個 延生出去就有十個根本煩惱 貪瞋癡慢疑有五個 還有一個就是不正見 當然不正見 又可以給他分成五種 就是身見 邊見 見取見 戒禁取見還有邪見 所以加起來就是十個根本煩惱 而由十個根本煩惱 再引生出來的 就有二十個隨煩惱 有十個小隨煩惱 有二個中隨煩惱 有八個大隨煩惱 非常的多 所以如果好好的去瞭解一下 我們內心裡邊真的是充滿了 非常多非常多 甚至於非常深的這種煩惱性 佛陀他就是為了要針對 眾生的這些煩惱 講了非常多非常多的法門 我們就是說有八萬四千個法門 對治八萬四千個煩惱 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煩惱 真的是多的不得了 這麼多的煩惱 煩惱雜染所染 煩惱是雜染性的 煩惱是不清淨的 煩惱是染污的 就被他們染污到了 就被他感染到了 我們一般在出生的時候 每一個都是很純真的 但是因為出生之後 所接觸到的人或者是環境 的不同 有的就會教你這樣 有的就會教你那樣 你在無形之中 你所看的所聽的所學的 就會受到染污 就說因為他出生的地方 就是每一個人都會賭博的 耳濡目染當然 從小就看爸爸媽媽 看著家族的人在賭博 你當然就學會賭博了 很自然的 所以為什麼孟母要三遷 主要的就是受到感染 我們的煩惱性可以說 有俱生起的有分別起的 分別起的煩惱 當然是出生以後才學的 才模仿的 這個雖然說是容易斷 但總是煩惱性 所以這一個 煩惱只要一起活動的時候 就會擾亂我們的身心 就會讓我們受到污染了 或為業雜染所染 業當然他就是一種造作 談到身口意三業 就是因為身體有去造作 身體有去活動 活動之後會留下一股影響力 這一股影響力我們就稱之為業 嘴巴的講話也是如此 是罵人的是講惡語 是講無益語的綺語 乃至於就是善語 鼓勵他人向上的 鼓勵他人用心用功的 你都會留下一股影響力 都會有他的業力存在 意業當然也是如此 起心動念是善是惡 都會有那一股影響力的存在 所以身口意的動作 所表現出來的那一股力量 就稱之為業 他是由於動作的關係 由於活動的關係 所存在著的一股潛力 這一股潛力有一天 他一定會發生功能的 所以我們一談到業力的時候 就是內容非常的豐富 最低限度知道說 有現生的現報引生出來的 或者有來生才會感得果報的 就是生報 或者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代表著我們這個業力 可能是幾十世之前 幾百世之前所造作的 當時力量不足 但是到現在慢慢的蘊釀 由小善變成大善 由小惡變成大惡 這個經過蘊釀經過很多過程的 那種助力 現在因緣成熟所顯現 所以業力他造作了之後 儲存在阿賴耶識當中 儲存在我們的心識當中 他是不會壞死的 所以這個業雜染所染 就是我們所造作的 只要是有為世間的 都是屬於有為法 有為法當中就有善就有惡 而這個善 當然還是與煩惱相應的有漏善 以後所得到的果報 就是人天果報 所以像這一個都是屬於 我們的業力裡邊的範圍 但是如果能夠透過佛理的 這個熏淘 透過我們的修行 有漏善都可以轉成無漏善 而達到聖者的境界 這個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了 靠自己對於佛理的熏習了 才能夠引發這種功能 我們一般凡夫的當然這個業 就是一般的惡業 或者能夠成為人天果報的 這種善業 受到這個業雜染所染 當然你也會對在這個來生 引發依他起自性了 或為生雜染所染 生雜染 生是一種 由無到有 本來是沒有現在有 所以就叫做生 這個生其實說起來 就是我們以前的前世的業力 所感得的這種苦果 所以苦的結果就叫做生 生起的這個苦果 當然他是染污的 他就是惑業苦所顯現出來的 所以我們就出生在人間了 就出生在六道裡邊的哪一道了 這一個就是因為我們有這個 生的這個雜染性 也就是有過去所留下來的 這個業力所感得的這個 苦的果報 你就出生在人間 一出生的時候 當然因為我們過去都是 有為有漏的 當然就是受到感染了雜染性了 於生死中長時的馳騁 長時流轉就無有休息了 代表什麼生死中 生死中代表著就是六道之中 三界之內 就會生死死生 有時候投胎為天上的天人 不管說是欲界的享福享樂 還是色界無色界的定樂 還是在三界內 或者出生為人 或者出生為三惡道的眾生了 所以在生死中 就長時的在那邊奔跑了 長時在那邊奔跑 我們舉的例子所舉的故事 就像一隻狂馬一樣的 這個狂馬被綁在樹幹上 他不管怎麼樣子的想要逃離 怎麼跑還是在這個 與樹幹為中心這個範圍之內 我們如果是生死輪迴 沒有無漏善的話 我們再怎麼跑還是在六道裡面 有時是上升到三善道 有時就是下墮到三惡道 怎麼跑還是在這個六道裡面 甚至於長時的流轉 流轉這個是從我們 修學過程裡邊的 名稱裡邊來說 生死流是一種流轉門 修行達到解脫的境界 這個叫做還滅門 就是要脫離了生死輪迴 就是還滅 所以我們眾生 造作有漏的善惡業 就是在人天就是在三惡道 一直在那邊轉來轉去轉來轉去 這個就是長時流轉 為什麼叫長時 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的得到 究竟解脫 佛陀當然究竟圓滿 像佛陀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 迦葉尊者他們 可以說聽了佛陀的義理之後 他們都有所領悟 所以一直要有所領悟 證得阿羅漢果的時候 他們都非常的歡喜 非常的高興 就是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了 不會再來輪迴生死了 所有的一切煩惱 都斷除了 所以他們就是已經沒有流轉 但是我們還是在流轉中 我們還是在六道當中 所以不管是像猶如狂馬一樣的 不管我們是在這個生死流裡邊 一直在那邊流轉也好 無有休息 我們都是沒有休息的 為什麼沒有休息 因為隨著我們的業力 就能夠感受到來生的果報 所以這一生結束就會有來生 這一生再結束還會再有來生 到什麼時候 就是到解脫境界的時候 才能夠真正的進入於 涅槃寂滅樂 這邊所談到的就是生死中 或在那落迦或在傍生或在餓鬼 或在天上或在阿素洛 或在人中受諸苦惱 你就會在那邊受苦了 這邊所談到的正好就是六道了 由最苦的就是那落迦 那落迦翻到我們中國話 就是地獄了 地獄可以說是非常苦的 一種受刑罰的一個地方 代表著在人間做了很多很多的 忤逆不道的這種惡業 地獄可以說有八大熱地獄 有八大寒地獄 每一個地獄都還有邊地獄 這個邊地獄再出去 還有五百個小地獄 每一個大地獄 每一個大地獄 都還有他的邊地獄 都還有他的小地獄 可以說在這個輪迴過程當中 所受的苦真的是不可言喻的 再來就是傍生 傍生就是畜生了 他們走路就不像我們人 是直立的 所以這個傍生 在那一個地方當然也是受苦了 因為弱肉強食 不只是說 就是動物跟動物本身的 那種爭鬥搶食 就是大自然界的那一種摧毀 也都是痛苦不堪的 是在冰寒的地方 或者是在沙漠的地方 真的是很難說了 所以出生為傍生的話 也是一種苦 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水準 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條件 都是比較提升了 一方面就是喜歡養寵物 一方面是因為老了 或者家裡邊的人口少 總是多一些伴就會養寵物 這些寵物其實都是畜生 你說畜生有苦嗎 當然也苦 本來他們的生活就是很自然的 但是為了養他還要 跟他梳頭髮 甚至還要跟他穿衣服 甚至於還要給他穿鞋子 還要跟他就像人一樣的 就是綁頭髮 你說這是他們的本性嗎 其實是他們沒有辦法抵抗 他們也沒有辦法說了 像這一個當然當寵物 雖然可以吃得很好 睡得很好用得很好 是不是他有辦法接受程度 很難講 如果像流浪狗的話 也是很痛苦的 一方面身體又有病 一方面又沒有人 能夠拿東西給他吃 甚至餓了好多天了 還找不到東西可以吃的 再加上我們說的 所謂的動物鏈裡邊的話 弱肉強食的那一種環境 如果沒有很堅強的意志力 沒有強而有力的那一種力量 或者真的有這麼一點點的 小聰明的話 還真的是很難得生活下來的 所以傍生其實也是很痛苦的 墮在餓鬼 這個餓鬼當然指的他吃不飽 其實鬼類眾生 還是有很多很多的 就像我們一般所講的 觀世音菩薩還要統領 三十六部的這些鬼類眾生 其中一類就是餓鬼 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 為什麼寺院裡邊要蒙山施食 要放焰口 這一個都是和這個餓鬼有關係 當然主要的起因 還是目犍連尊者他的母親 因為墮到這個餓鬼道裡邊 成為焰口鬼 成為了焰口鬼 要吃什麼東西只要嘴巴一張開 火就從肚子裡邊燒出來了 所要吃的東西都是沒有辦法吃 都被火燒掉變成火碳了 怎麼吃吃不下 甚至於還有的 這個餓鬼類的一類眾生 他是肚子很大真的很餓 但是他的咽喉猶如針孔一樣 就像我們縫衣服的那個針的孔 非常的小 要吃吃不下去 像這一個當然就是餓鬼了 整天就是想吃 這一個也就是我們寺院 三餐原則上都是有施食的 甚至於法會的時候超渡的時候 都會有一些施食的禮節之類 或在天上 天上的天人 天人他們有痛苦嗎 既然還是人類之一 雖然說他具有五通 可以飛來飛去想什麼有什麼 但是只要到五衰相現的時候 臨命終時的時候還是痛苦的 所以剛去投胎成為一個人 表示我們所謂的 生老病死裡邊 還是一樣的有生苦 到了臨命終時五衰相現的時候 還是一樣的老苦 還是一樣的變異苦 所以這一個 還是天上有他的痛苦存在 或在阿素洛 阿素洛就是阿修羅 阿修羅原則上他是住在天上的 也是天上的一類眾生 但是這一類眾生 因為有天福無天德 天上的福報是夠 所以能夠上升到天上去住 一樣的具有五通 但是沒有功德行 他的福德就是不足 所以容易生氣 喜歡打戰 喜歡爭鬥 所以在天上的時候 經常就是跟大梵天王的兵將們 釋帝桓因的兵將們 經常的在那邊戰爭 表示這一種人 他的那種內心的不滿 內心的不如意就是非常的強烈 所以就是很喜歡爭鬥 很喜歡戰爭的 這個就稱之為阿修羅 這一種個性 其實在於我們其他的天人也有 人間的人也有 三惡道眾生也是有的 所以我們就說像鬥雞 這一類的雞他就特別的喜歡鬥 鬥蟋蟀這一類的眾生 這一個品種的蟋蟀 就是很喜歡鬥爭的 所以現在就有的國家 就用這個鬥蟋蟀或者是鬥牛 來做一種賭博 或者就是一種遊戲 都可以的 像這一個都代表著 非常的暴戾性的個性 或在人中 就是我們所謂的 當世的依他起自性 就是投胎為人了 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所以我們人來投胎 還是過去的煩惱所感染的 過去的業力所引生的 承受現在的苦果的生 這一個六道眾生皆是如此 到這邊為止有關於三自性的 這一個部分 原則上是這樣子的 把他做了一個解說 但是有關於這個諸法無自性 總是要教一類的眾生來學習 你如果不學習的話 你還是沒有辦法瞭解 你還是在這個生死輪迴之中 所以佛陀 他就以方便法門來教導 如果是以真實的方式來教的話 當然就是直指人心 直接的來說明 這個諸法的真實性 但是這一個我們一般的凡夫 是沒有辦法去領悟的 所以只能夠以方便法門 來做教道 方便法門最主要的 也就是說為了不同的根機 為了不同程度的眾生 佛陀就教導了 很多種很多種的方法來引導 我們的眾生有哪幾類 原則上這一邊 就是以具足不具足 五種條件來做說明 所以下面為了要來教導眾生 看看我們的條件具不具足 具足的話好學習好瞭解 不具足的話就很困難了 很辛苦了 就像一般的學校 有資優班的 甚至於還有天才的 像目前尤其是最近一兩年 兩三年以來 從報章雜誌裡邊 經常的可以看到聽到 八歲就上大學了 十歲就讀博士了 甚至於接近於 是科學家哲學家了 這麼小的年紀 他的思考模式就是這麼的殊勝 八歲就讀大學他不管是天文的 不管是物理的 比起那些大人來讀的話 成績更優越都是A+的 這麼好的成績 這一個就代表著他的智慧殊勝 他所具有的條件都很具足 而且他能夠懂得用功懂得精進 我們一般 當然都是一般的凡夫眾生 還是要就是按步就班的 從小學從中學從大學 一步一步的來 這個是大部分就是如此 因為我們同樣的 也因緣條件出生在這個人的 這一個範圍之中 程度是差不多的 所以原則上 我們都是有我們的教育的方式 但是有一類眾生 還是比較遲鈍的 就是再怎麼教還是聽不懂 再怎麼的引導還是不能理解的 還是有 這一類的還是必須 是父母是師長 要多用一點心思的 所以我們就說 要學習這一個圓成實的境界 要來瞭解依他起的這種 境界的話 就要看看你這個五個條件 有沒有具足 要怎麼來學習要怎麼的來修 所以我們看下來 復次勝義生 若諸有情從本已來未種善根 這是第一個 未清淨障 這是第二個條件 未成熟相續 這是第三個 未多修勝解 這是第四個 未能積集福德智慧二種資糧 這是第五個 這五個條件怎麼樣 我為彼故 依生無自性性宣說諸法 在這個五個條件裡邊 這邊講若諸有情 就是我們一般的眾生 當然還是以我們人 為主要的對象來說的 天上的天人有沒有智慧 也是有 但是他的重點不是在智慧 欲界的他的重點是在享福享樂 色界無色界的是在享受定樂 所以智慧是有 就是還是不夠圓滿 第二個畜生當然比我們人類 還要低級 即使有的話也非常的微薄 像動物 如果是寵物 在家裡邊教的 還是有很多很多都蠻聰明的 就是教他跳他就會跳 教他握手他就是會握手 甚至於馬戲團裡邊 那就更是殊勝了 甚至於比我們人還要有智慧了 但是為什麼他能夠學得那麼好 因為他是單一動作 這個單一動作就是固定的 固定的一種信號固定的動作 當然是比較簡單了好學 像我們人就不同 眼睛一睜開 可以說所看到的是五花八門 要學的太多了要記的太多了 所以我們在學習上 就會受到一點影響 我們的一些諸有情從本以來 從本以來當然 如果從我們今生的生 苦果來說的話 就是我們出生以來 如果從我們的 無始生死來說的話 就是俱生起的種種煩惱性 就從本以來 就是說無始前輩子再前輩子 再前輩子這樣子延續下來 延續下來 未種 未種就代表著他沒有去培養 他沒有去用心 他沒有去關心到這一方面的 也就是這一方面的有所欠缺 所以這個種我們比較好瞭解 培養來說 他沒有培養 沒有培養什麼 沒有培養善根 這個根當然是一種比喻 樹要長大必須要有樹根 而且這個樹根一定要健全 土地一定要肥沃 他的土質一定要很鬆軟 這一棵樹他就是一定會活得 非常的健康非常的健壯 善根引生到我們人來說的話 根是什麼 根就是因 有因才有果 所以這個根如果是善的根 就是善的因的話 所引生出來的果 當然就是善果了 如果這個因是惡因的話 引生出來的就是惡果了 所以這個善根就是代表著 我們的世間的善因 或者是出世間的善因 叫做世出世間 的一些善法的因性 世間的來說 當然就是十善業了 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 有皈依佛門的話 你說應該要持的五戒 出世間的善根就是修學佛法了 就是持我們佛教出家的戒律 這個都是屬於出世間的善根 你如果好好的持戒 好好的修學佛法 不管你說是四聖諦十二緣起 或六度或三十七道品 都能夠有這個因 好好的去修學的話 好好去培養好好的來掌握的話 你才能夠得到聖果 所以這邊所講的 未種善根代表他還沒有 去增長去培養世出世間的 這種善法因性 其實最主要的就是什麼 就是三善根 什麼是三善根 無貪無瞋無癡 一切的善法都是從這三善根 所引生的 代表著未種善根 也就是說對於無貪無瞋無癡 你還沒有修好 你還沒有完成 你沒有好好的去跟他關心照顧 為什麼用這個種字 因為我們講的樹要長大 一定要把種子種到地上 你把種子種到地上 你才有辦法引生他的果 水果也是 水果的種子一定把他種到地上 所以我們來禮佛拜佛聽佛理 研究佛理打坐等等 你有這一方面的行為動作 就是在種善根了 就是培養你的善的因了 未種善根就代表了 你根本沒有在看書看佛書 沒有了悟佛理 你沒有去行十善業 這一個就是未種善根了 第二是未清淨障 障是什麼 就是三障 我們在回向偈裡邊 願消三障諸煩惱 什麼障 阻礙我們行善的 阻礙我們向善的 什麼 就是煩惱障所知障 或者是業障 或者說惑業苦的三障了 都可以這麼講 也就是說只要是阻礙我們 向善向上的這一種阻力 都是一種障礙 你未清淨障就是說 對煩惱障你還沒有斷除 還沒有清淨 對於所知障你也沒有斷除 也沒有清淨 對於業障你也沒有斷除 也沒有清淨 還是很雜染性的 或者惑業苦的部分 你的煩惱沒有斷除 業力沒有斷除 當然苦果也是還在承受當中 第三個條件未成熟相續 相續主要的就是說明 我們有情的一種身心的 因為我們有情的身心 本身就是剎那剎那生滅 從你投胎一直到臨終 他是不間斷的 所以有情的身心 因為沒有調成出世解脫 的那樣子的一種清淨 或者那樣子的一種善根 所以就是難調難伏 我們每一個人的個性 都是很突出的 都是很有個性的 這種個性就是不夠成熟 不會去替你四周圍的人觀想 沒有替父母親想所以會自殺 沒有替老師想所以不用功 沒有替我們的家人想 沒有替我們四周圍的親人 或者社會家庭想 所以你會做不好的行為 讓你四周圍的人困擾難過痛苦 這個就是不成熟 所以這邊所講的相續 其實是我們有情的身心 未成熟相續 就是難調難伏的個性 這一個就是第三個 下面還有的我們就等下一節課 再繼續研究 阿彌陀佛